一种农作物诱虫捕虫装置

申请号 CN201710609180.7 申请日 2017-07-25 公开(公告)号 CN107455349A 公开(公告)日 2017-12-12
申请人 杨腾; 发明人 杨腾;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 农作物 捕虫设备,具体为一种农作物诱虫捕虫装置。包括 外壳 (1),外壳(1)底部的底座(2),安装在底座(2)上的 转轴 (3),且转轴(3)顶端安装有诱虫装置(4);转轴(3)的外周侧安装有螺旋式的 叶片 结构(5),顶端通过驱动 电机 (6)与诱虫装置(4)连接,其诱虫装置(4)外表面设有 太阳能 电池 板(7),且转轴(3)与外壳(1)之间安装有环形 电网 结构(8); 太阳能电池 板(7)通过 能量 转换器与 驱动电机 (6)一侧设有的 蓄电池 (9)连接。其只捕获杀灭雄虫,这样长此以往的话,就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昆虫的大量繁殖,以至于以后昆虫会越来越少,这样在后期中这种昆虫就会灭族,就不需要对昆虫进行诱捕、灭杀了。
权利要求

1.一种农作物诱虫捕虫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底部的底座(2),安装在底座(2)上的转轴(3),且转轴(3)顶端安装有诱虫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3)的外周侧安装有螺旋式的叶片结构(5),顶端通过驱动电机(6)与诱虫装置(4)连接,其诱虫装置(4)外表面设有太阳能电池板(7),且转轴(3)与外壳(1)之间安装有环形电网结构(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7)通过能量转换器与驱动电机(6)一侧设有的蓄电池(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农作物诱虫捕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的顶端设有LED照明装置(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农作物诱虫捕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内壁上涂覆有多功能胶层,多功能胶层上粘贴有涂胶粘膜层,所述的涂胶粘膜层为带有粘结剂的双面油透明膜,且其多层依次覆盖粘结,当一层涂胶粘膜粘连较多的昆虫后,可撕去该层涂胶粘膜,继续使用次外层,直到用完为止,从而实现重复使用、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农作物诱虫捕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3)通过轴承(10)连接有第二诱虫装置(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农作物诱虫捕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底端与底座(2)之间通过弹片(12)连接,弹片(12)对称的安装在底座(2)与外壳(1)上,且其形成了昆虫进入的V字形通孔(13),其外壳(1)内壁上、V字形通孔(13)处设有第三诱虫装置(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农作物诱虫捕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虫装置(4)、第二诱虫装置(11)、第三诱虫装置(14)均是通过雌性激素制成的棒状结构,且其棒状结构外侧设有蜂窝状的保护罩结构,所述的棒状结构在18-38℃时就会散发出吸引雄虫的雌性激素的气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农作物诱虫捕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罩结构上设有加热装置、制冷装置,其加热装置、制冷装置通过导线与蓄电池(9)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农作物诱虫捕虫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捕虫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作物诱虫捕虫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中生物灾害种类多、分布广、突发性强,对农业生产威胁极大。纵观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农业虫害以危害粮食对人类威胁最大,其中以东亚飞蝗危害严重。蝗灾、灾和旱灾被称为我国农业上三大灾难。据统计,我国自1973年至1989年间平均每年因病虫危害损失粮食91.7亿公斤,损失花1429万担,其损失是十分惊人的,由此可见农业害虫是农业发展中的巨大阻
[0003] 虫害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收获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农业研究者都致力于开发农作物病虫害的各种防治方法。现代农业中主要采用农药喷洒的方法进行虫害防治。但是农药喷洒仍然不足以消灭全部农作物虫害,对于特殊或外来物种害虫的防治让需要其他辅助手段来进行治理。现有技术中常采用杀虫灯来进行农作物的辅助杀虫,但是现有的杀虫灯仅仅适用于夜晚对光敏感的小飞虫的捕杀,白天杀虫效果较低,对于体型略大的爬行虫类杀灭效果有限,同时,害虫在接近杀虫灯后,往往只有近距离接触时才能起到杀灭的效果。一些杀虫灯为了提高杀虫效率选择将电网外置,还容易造成对人的外伤。
[0004] 并且现有的昆虫诱捕器只是大范围的捕杀昆虫,并没有控制昆虫的繁殖,因此每年昆虫的量都是没有减少,只是大量捕杀抑制昆虫对农作物的侵害,这样的话并没有从根本防止昆虫,只是表象的大量诱捕杀虫,因此长此以往的话对农民而言,捕获灭虫至始至终都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研制了一种定向性的捕虫装置,即其只捕获杀灭雄虫,这样长此以往的话,就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昆虫的大量繁殖,以至于以后昆虫会越来越少,这样在后期中这种昆虫就会灭族,就不需要对昆虫进行诱捕、灭杀了。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农作物诱虫捕虫装置,其为定向性的捕虫装置,即只捕获杀灭雄虫,这样长此以往的话,就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昆虫的大量繁殖,以至于以后昆虫会越来越少,这样在后期中这种昆虫就会灭族,就不需要对昆虫进行诱捕、灭杀了。
[0006]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0007] 一种农作物诱虫捕虫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底部的底座2,安装在底座 2上的转轴3,且转轴3顶端安装有诱虫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3的外周侧安装有螺旋式的叶片结构5,顶端通过驱动电机6与诱虫装置4连接,其诱虫装置4外表面设有太阳能电池板7,且转轴3与外壳1之间安装有环形电网结构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7通过能量转换器与驱动电机6一侧设有的蓄电池 9连接。
[0008] 所述的外壳1的顶端设有LED照明装置15。
[0009] 所述的外壳1内壁上涂覆有多功能胶层,多功能胶层上粘贴有涂胶粘膜层,所述的涂胶粘膜层为带有粘结剂的双面油透明膜,且其多层依次覆盖粘结,当一层涂胶粘膜粘连较多的昆虫后,可撕去该层涂胶粘膜,继续使用次外层,直到用完为止,从而实现重复使用、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
[0010] 所述的转轴3通过轴承10连接有第二诱虫装置11。
[0011] 所述的外壳1底端与底座2之间通过弹片12连接,弹片12对称的安装在底座2与外壳1上,且其形成了昆虫进入的V字形通孔13,其外壳1内壁上、V 字形通孔13处设有第三诱虫装置14。
[0012] 所述的诱虫装置4、第二诱虫装置11、第三诱虫装置14均是通过雌性激素制成的棒状结构,且其棒状结构外侧设有蜂窝状的保护罩结构,所述的棒状结构在18-38℃时就会散发出吸引雄虫的雌性激素的气味。
[0013] 所述的保护罩结构上设有加热装置,其加热装置通过导线与蓄电池9连接,当自然温度达不到10-38℃时,打开加热装置上的控制开关,使其对棒状结构进行加热,散发出雌性激素诱惑雄虫。
[0014] 所以当温度越高时,棒状结构散发的雌性激素的气味越浓,因此为了节省资源,保护罩结构上还设有制冷装置,确保棒状结构接触的自然温度始终保持在18-38℃。
[0015] 本发明一种农作物诱虫捕虫装置,所述的转轴3的外周侧安装有螺旋式的叶片结构5,顶端通过驱动电机6与诱虫装置4连接,其诱虫装置4外表面设有太阳能电池板7,且转轴3与外壳1之间安装有环形电网结构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7通过能量转换器与驱动电机6一侧设有的蓄电池9连接,其通过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然后给电机提供电能,不但节省资源,而且环保;虫装置4、第二诱虫装置11、第三诱虫装置14均是通过雌性激素制成的棒状结构,且其棒状结构外侧设有蜂窝状的保护罩结构,所述的棒状结构在18-38℃时就会散发出吸引雄虫的雌性激素的气味,其为定向性的捕虫装置,即只捕获杀灭雄虫,这样长此以往的话,就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昆虫的大量繁殖,以至于以后昆虫会越来越少,这样在后期中这种昆虫就会灭族,就不需要对昆虫进行诱捕、灭杀了。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一、虫装置4、第二诱虫装置11、第三诱虫装置14均是通过雌性激素制成的棒状结构,且其棒状结构外侧设有蜂窝状的保护罩结构,所述的棒状结构在18-38℃时就会散发出吸引雄虫的雌性激素的气味,其为定向性的捕虫装置,即只捕获杀灭雄虫,这样长此以往的话,就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昆虫的大量繁殖,以至于以后昆虫会越来越少,这样在后期中这种昆虫就会灭族,就不需要对昆虫进行诱捕、灭杀了;二、棒状结构外部设有的保护罩结构上设有加热装置和制冷装置,不但保证了任何条件下都可以散发出雌性激素,而且还能节省资源。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外壳1,底座2,转轴3,诱虫装置4,叶片结构5,驱动电机6,太阳能电池板7,环形电网结构8,蓄电池9,轴承10,第二诱虫装置11,弹片 12,V字形通孔13,第三诱虫装置14,LED照明装置15。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的结构及其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
[0020] 一种农作物诱虫捕虫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1,外壳1底部的底座2,安装在底座2上的转轴3,且转轴3顶端安装有诱虫装置4;所述的转轴3的外周侧安装有螺旋式的叶片结构5,顶端通过驱动电机6与诱虫装置4连接,其诱虫装置4外表面设有太阳能电池板7,且转轴3与外壳1之间安装有环形电网结构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7通过能量转换器与驱动电机6一侧设有的蓄电池9 连接。
[0021] 所述的外壳1的顶端设有LED照明装置15。
[0022] 所述的外壳1内壁上涂覆有多功能胶层,多功能胶层上粘贴有涂胶粘膜层,所述的涂胶粘膜层为带有粘结剂的双面硅油透明膜,且其多层依次覆盖粘结,当一层涂胶粘膜粘连较多的昆虫后,可撕去该层涂胶粘膜,继续使用次外层,直到用完为止,从而实现重复使用、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
[0023] 所述的转轴3通过轴承10连接有第二诱虫装置11。
[0024] 所述的外壳1底端与底座2之间通过弹片12连接,弹片12对称的安装在底座2与外壳1上,且其形成了昆虫进入的V字形通孔13,其外壳1内壁上、V 字形通孔13处设有第三诱虫装置14。
[0025] 所述的诱虫装置4、第二诱虫装置11、第三诱虫装置14均是通过雌性激素制成的棒状结构,且其棒状结构外侧设有蜂窝状的保护罩结构,所述的棒状结构在18-38℃时就会散发出吸引雄虫的雌性激素的气味。
[0026] 所述的保护罩结构上设有加热装置、制冷装置,确保棒状结构接触的自然温度始终保持在18-38℃,不但保证了任何条件下都可以散发出雌性激素,而且还能节省资源。
[0027] 实施例1
[0028] 工作时,所述的自然温度为16℃时,打开加热装置上的控制开关,使其对棒状结构进行加热,散发出雌性激素诱惑雄虫,打开加热装置的同时打开驱动电机,使驱动电机驱动转轴进行旋转,然后安装在转轴上的螺旋式的叶片结构在旋转过程中使外壳内部产生向内的负压,使得靠近或者接近壳体顶部入口的昆虫在空气漩涡的拉动下直接进入外壳内部,降低捕虫失败的概率,害虫进入外壳内后,由于旋转和甩出作用会使虫体与环形电网发生撞击,使得害虫在电网电压下被击毙,如果有一部分害虫没有被击毙,其会被外壳内壁上设有的涂胶粘膜层粘住。
[0029] 其中,外壳1底端与底座2之间通过弹片12连接,弹片12对称的安装在底座2与外壳1上,且其形成了昆虫进入的V字形通孔13,其外壳1内壁上、V 字形通孔13处设有第三诱虫装置14,所述的V字形通孔为越来越窄的通道,体型较大或爬行类的害虫能够经由弹片形成的通道进入装置内部,但在弹片的束缚下难以退出而被困在装置内部,并最终与环形电网接触而被击毙。
[0030] 实施例2
[0031] 一种农作物诱虫捕虫装置,其具体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
[0032] 工作时,所述的自然温度为39℃时,棒状结构散发出雌性激素吸引雄虫靠近或者进入此装置,打开制冷装置上的控制开关,使其对棒状结构进行制冷,散发出雌性激素诱惑雄虫,其节省资源,打开制冷装置的同时打开驱动电机,使驱动电机驱动转轴进行旋转,然后安装在转轴上的螺旋式的叶片结构在旋转过程中使外壳内部产生向内的负压,使得靠近或者接近壳体顶部入口的昆虫在空气漩涡的拉动下直接进入外壳内部,降低捕虫失败的概率,害虫进入外壳内后,由于旋转和甩出作用会使虫体与环形电网发生撞击,使得害虫在电网电压下被击毙,如果有一部分害虫没有被击毙,其会被外壳内壁上设有的涂胶粘膜层粘住。
[0033] 其中,外壳1底端与底座2之间通过弹片12连接,弹片12对称的安装在底座2与外壳1上,且其形成了昆虫进入的V字形通孔13,其外壳1内壁上、V 字形通孔13处设有第三诱虫装置14,所述的V字形通孔为越来越窄的通道,体型较大或爬行类的害虫能够经由弹片形成的通道进入装置内部,但在弹片的束缚下难以退出而被困在装置内部,并最终与环形电网接触而被击毙。
[0034] 实施例3
[0035] 一种农作物诱虫捕虫装置,其具体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
[0036] 工作时,所述的自然温度为35℃时,打开驱动电机,使驱动电机驱动转轴进行旋转,然后安装在转轴上的螺旋式的叶片结构在旋转过程中使外壳内部产生向内的负压,使得靠近或者接近壳体顶部入口的昆虫在空气漩涡的拉动下直接进入外壳内部,降低捕虫失败的概率,害虫进入外壳内后,由于旋转和甩出作用会使虫体与环形电网发生撞击,使得害虫在电网电压下被击毙,如果有一部分害虫没有被击毙,其会被外壳内壁上设有的涂胶粘膜层粘住。
[0037]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38]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