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走回可自动复位的捕鼠器

申请号 CN201710540124.2 申请日 2017-07-05 公开(公告)号 CN107223658A 公开(公告)日 2017-10-03
申请人 广州和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淑园; 陈华云; 丁渭; 陆同山;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防走回可自动复位的捕鼠器,如图所示包括 踏板 4、连接板5、 底板 6、竖板7、通道管8、 转轴 支架 9、转轴12、单向鼠道2以及装鼠笼3,所述踏板4与连接板5上端相连结合,所述连接板5下端倾斜相连于底板6的一端,所述竖板7下端倾斜相连于底板6的另一端,转轴12与通道管8相连且于转轴支架9相连,转轴支架9与底板6相连,竖板7下端开有三号孔11,单向鼠道2中四号孔13与竖版7下端的三号孔11相连,装鼠笼表面开有一孔,单向鼠道2中五号孔14与装鼠笼表面的孔相连。本发明装置成本低廉,制造工艺简单,不易损坏,且可以实现连续捕抓新的老鼠。该捕鼠器的捕鼠量大且高效,老鼠逃跑很困难,且可重复利用。
权利要求

1.一种防走回可自动复位的捕鼠器,包括踏板(4)、连接板(5)、底板(6)、竖板(7)、通道管(8)、转轴支架(9)、转轴(12)、装鼠笼(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向鼠道(2);所述连接板(5)下端倾斜相连于底板(6)的一端,所述竖板(7)下端倾斜相连于底板(6)的另一端;以通道管(8)与转轴(12)相接的点为分节点,通道管(8)的一号孔(1)端的重量小于二号孔(10)端的重量;所述单向鼠道(2)内部连接有一定数量的具有一定弹性及一定倾斜方向的细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走回可自动复位的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4)与连接板(5)上端相连结合,所述连接板(5)下端倾斜相连于底板(6)的一端,所述竖板(7)下端倾斜相连于底板(6)的另一端,转轴(12)与通道管(8)相连且于转轴支架(9)相连,转轴支架(9)与底板(6)相连,竖板(7)下端开有三号孔(11),单向鼠道(2)中四号孔(13)与竖版(7)下端的三号孔(11)相连,装鼠笼表面开有一孔,单向鼠道(2)中五号孔(14)与装鼠笼表面的孔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走回可自动复位的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4)为老鼠提供一个支撑点,其形状大小以及体积本身不受限制,可倾斜延伸至地面,也可为与地接触的立体实心或空心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走回可自动复位的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4)、连接板(5)、底板(6)、竖板(7)之间相互结合成一体,并且连接板(5)与底板(6)之间的度大于90°,竖板(7)与底板(6)之间的角度也大于9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走回可自动复位的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管(8)为中空的,两端为敞口的柱体结构;所述单向鼠道(2)为两端为敞口的柱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走回可自动复位的捕鼠器,其特征在于:通道管(8)的一号孔(1)朝上时,二号孔(10)朝下,此时一号孔(1)的下端刚好与踏板(4)相接,二号孔(10)与三号孔(11)契合接触;一号孔(1)朝下时,连接板(5)完全堵住一号孔(1)。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走回可自动复位的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支架(9)与底板(6)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转轴(12)与通道管(8)的连接方式为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走回可自动复位的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本装置所述的所有孔洞,包含一号孔(1),二号孔(10)等孔洞,其形状大小均可允许老鼠通过,且相互接触或相连的孔洞的形状大小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走回可自动复位的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捕鼠器中除了单向鼠道(2)内的细丝,此装置中的其他部分均采用质地坚硬的材料。

说明书全文

一种防走回可自动复位的捕鼠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捕鼠器,具体涉及一种防走回可自动复位的捕鼠器。

背景技术

[0002] 老鼠是四害之首,除了消耗或污染食物外,老鼠性喜磨牙,故因老鼠咬导致包装材料或建筑设备遭破坏的损失颇为惨重。另外,老鼠喜欢躲藏在下道,垃圾堆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在带菌场所与干净场所来回行动,经由鼠脚、体毛及胃携带物来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病源。而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捕鼠器,大多数存在着捕鼠量少,容易损坏,老鼠容易逃跑、不能连续捕捉老鼠等缺点。所以,寻求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捕鼠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走回可自动复位的捕鼠器。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走回可自动复位的捕鼠器,包括踏板4、连接板5、底板6、竖板7、通道管8、转轴支架9、转轴12、装鼠笼3;还包括单向鼠道2;所述连接板5下端倾斜相连于底板6的一端,所述竖板7下端倾斜相连于底板6的另一端;以通道管8与转轴12相接的点为分节点,通道管8的一号孔1端的重量小于二号孔10端的重量;所述单向鼠道2内部连接有一定数量的具有一定弹性及一定倾斜方向的细丝;
进一步的,所述踏板4与连接板5上端相连结合,所述连接板5下端倾斜相连于底板6的一端,所述竖板7下端倾斜相连于底板6的另一端,转轴12与通道管8相连且于转轴支架9相连,转轴支架9与底板6相连,竖板7下端开有三号孔11,单向鼠道2中四号孔13与竖版7下端的三号孔11相连,装鼠笼表面开有一孔,单向鼠道2中五号孔14与装鼠笼表面的孔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踏板4为老鼠提供一个支撑点,其形状大小以及体积本身不受限制,可倾斜延伸至地面,也可为与地接触的立体实心或空心方
进一步的,所述踏板4、连接板5、底板6、竖板7之间相互结合成一体,并且连接板5与底板6之间的度大于90°,竖板7与底板6之间的角度也大于90°;
进一步的,所述通道管8为中空的,两端为敞口的柱体结构;所述单向鼠道2为两端为敞口的柱体结构;
进一步的,通道管8的一号孔1朝上时,二号孔10朝下,此时一号孔1的下端刚好与踏板4相接,二号孔10与三号孔11契合接触;一号孔1朝下时,连接板5完全堵住一号孔1;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支架9与底板6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转轴12与通道管8的连接方式为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本装置所述的所有孔洞,包含一号孔1,二号孔10等孔洞,其形状大小均可允许老鼠通过,且相互接触或相连的孔洞的形状大小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捕鼠器中除了单向鼠道2内的细丝,此装置中的其他部分均采用质地坚硬的材料。
[000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装置成本低廉,制造工艺简单,不易损坏,且每捕抓一只老鼠完毕,该捕鼠器装置会重新复位,可以实现连续捕抓新的老鼠。该捕鼠器的捕鼠量大且高效,老鼠逃跑很困难,且可重复利用。
[0006]附图说明
[000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08] 图1为本发明整体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连接板5、底板6、竖板7连接后的效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通道管8的独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转轴支架9与转轴12连接后的效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通道管8、转轴支架9与转轴12连接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单向鼠道2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代表一号孔,2代表单向鼠道,3代表装鼠笼,4代表踏板,5代表连接板,6代表底板,7代表竖板,8代表通道管,9代表转轴支架,10代表二号孔,11代表三号孔,12代表转轴,
13代表四号孔,14代表五号孔。
[0009]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下面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1]一种防走回可自动复位的捕鼠器,由单向鼠道2、踏板4、连接板5、底板6、竖板7、通道管
8、转轴支架9、转轴12以及装鼠笼3组成;所述连接板5下端倾斜相连于底板6的一端,所述竖板7下端倾斜相连于底板6的另一端;以通道管8与转轴12相接的点为分节点,通道管8的一号孔1端的重量小于二号孔10端的重量;所述单向鼠道2内部连接有一定数量的具有一定弹性及一定倾斜方向的细丝;
进一步的,一种防走回可自动复位的捕鼠器,其中,所述踏板4与连接板5上端相连结合,所述连接板5下端倾斜相连于底板6的一端,所述竖板7下端倾斜相连于底板6的另一端,转轴12与通道管8相连且于转轴支架9相连,转轴支架9与底板6相连,竖板7下端开有三号孔
11,单向鼠道2中四号孔13与竖版7下端的三号孔11相连,装鼠笼表面开有一孔,单向鼠道2中五号孔14与装鼠笼表面的孔相连;
进一步的,上述单向鼠道2、装鼠笼3、踏板4、连接板5、底板6、竖板7、通道管8、转轴支架
9、转轴12均可采用木材质、材质、塑料材质等;
进一步的,踏板4与连接板5、连接板5与底板6、竖板7与底板6、转轴支架9与转轴12、转轴支架9与底板6、单向鼠道2的四号孔13与竖版7的三号孔11、单向鼠道2的五号孔14与装鼠笼3表面的孔之间的连接均可通过钉钉子、螺帽与螺母结合等方式进行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踏板4、连接板5、底板6与竖板7均可为正方形板块、长方形板块、梯形板块等,连接板5与底板6之间的角度为100°,竖板7与底板6之间的角度也为100°,连接板5、底板6与竖版7相互连接后的结构状态可如图2所示;
进一步的,所述通道管8及单向鼠道2均可为规则且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中空的三菱柱结构、中空的长方体结构、中空的正方体结构等;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12通过螺帽与螺母穿过通道管8全长的1/3处,以通道管8与转轴12相接的点为分节点,通道管8的一号孔1端的长度占通道管8全长的1/3,二号孔10端的长度占通道管8全长的2/3,从而达到通道管8的一号孔1端的重量比二号孔10端的重量轻,使得与转轴12连接好的通道管8在自然状态下,其一号孔1端口朝上;
进一步的,所述竖板7下端三号孔10的形状、所述单向鼠道2中四号孔13的形状以及装鼠笼3表面开孔的形状均可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梯形等,三者大小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单向鼠道2内部粘有一定数量的倾斜的铁丝、塑料丝、丝、丝等,所述细丝的倾斜方向都为五号孔14方向,如图6所示;
进一步的,捕鼠器中可使用一个正方体木块代替踏板4与连接板5的结构连接;
进一步的,装鼠笼3可为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等封闭的立体形状。
[0012] 实施例1:捕鼠器的工作原理一种防走回可自动复位的捕鼠器,由踏板4、连接板5、底板6、竖板7、通道管8、转轴支架
9、转轴12、单向鼠道2以及装鼠笼3构成。在通道管8内部可放置食物作为诱饵,当老鼠踏上踏板4,看到一号孔1,会顺着走进通道管8内部,然后通道管8的一号孔1端会由于重作用往下掉,从而连接板5把一号孔1堵住封闭,老鼠被困在通道管8内。此时通道管8的二号孔10端口是敞开的,老鼠会往敞开的端口走去,当老鼠往二号孔10走去时,由于重力作用,通道管8的二号孔10端会落下。此时,通道管8的二号孔10端口连通单向鼠道2的四号孔13端口,老鼠走进单向鼠道2后无法往回走,由于单向鼠道内部细丝的作用,若老鼠尝试往回走,细丝会把老鼠刺伤,于是老鼠只能一直通过单向鼠道2进入装鼠笼3。且一旦老鼠进入单向鼠道2,捕鼠器恢复通道管8的一号孔1端向上的位置,重新开启工作模式。装鼠笼3内老鼠可定期或者积累到一定数量后进行集体清理。
[0013] 以上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