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花喷药机 |
|||||||
申请号 | CN201510991061.3 | 申请日 | 2015-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2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申请人 | 重庆润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唐黎; | ||||
摘要 |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棉 花喷药机,包括底座、轮子、储药箱、 水 泵 、 发动机 、输药管、喷药杆和喷药头,所述轮子、储药箱、水泵和发动机都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发动机通过皮带与水泵相连,所述水泵进水口与储药箱相连,出药口与输药管相连,所述喷药杆与输药管相连,所述喷药头安装在喷药杆上,所述轮子包括一个大轮子和两个小轮子,所述大轮子安装在底座的前面,所述小轮子安装在底座的后面,喷药杆为可伸缩的不锈 钢 金属杆。该棉花喷药机使用水泵将药液喷出去,动 力 足,喷药面积大,喷药距离远,穿透力强,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喷药杆的长度,非常适合大面积棉花喷药使用,具有一定的推广性。 | ||||||
权利要求 | 1.一种棉花喷药机,包括底座(1)、轮子(2)、储药箱(3)、水泵(4)、发动机(5)、输药管(6)、喷药杆(7)和喷药头(8),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子(2)、储药箱(3)、水泵(4)和发动机(5)都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发动机(5)通过皮带与水泵(4)相连,所述水泵(4)进水口与储药箱(3)相连,出药口与输药管(6)相连,所述喷药杆(7)与输药管(6)相连,所述喷药头(8)安装在喷药杆(7)上,所述轮子(2)包括一个大轮子(21)和两个小轮子(22),所述大轮子(21)安装在底座(1)的前面,所述小轮子(22)安装在底座(1)的后面,喷药杆(7)为可伸缩的不锈钢金属杆。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棉花喷药机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喷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棉花喷药机。 背景技术[0002] 当前,我国北方地区棉田播种面积逐年增加,为了防治病虫害,棉花植物需要喷药,在棉花生长过程中需要及时喷药,在棉花的生长后期,棉花植株长高过后棉田不易进入,多采用人工背负式喷雾器、机动背负式喷雾器进行喷药,加重了工作人员的负担,此时大型机械再进入棉田,容易损伤植株,人工喷药,工作人员还容易出现中毒的现象。 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棉花喷药机。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棉花喷药机,包括底座、轮子、储药箱、水泵、发动机、输药管、喷药杆和喷药头,所述轮子、储药箱、水泵和发动机都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发动机通过皮带与水泵相连,所述水泵进水口与储药箱相连,出药口与输药管相连,所述喷药杆与输药管相连,所述喷药头安装在喷药杆上,所述轮子包括一个大轮子和两个小轮子,所述大轮子安装在底座的前面,所述小轮子安装在底座的后面,喷药杆为可伸缩的不锈钢金属杆。 [0005]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前面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成半圆形,将储药箱、水泵和发动机挡柱。 [0006]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固定在底座的后面,所述输药管的一段固定在推杆上。 [000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棉花喷药机使用水泵将药液喷出去,动力足,喷药面积大,喷药距离远,穿透力强,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喷药杆的长度,非常适合大面积棉花喷药使用,具有一定的推广性。附图说明 [0009]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0010]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11] 图中:1、底座,11、挡板,12、推杆,2、轮子,21、大轮子,22、小轮子,3、储药箱,4、水泵,5、发动机,6、输药管,7、喷药杆,71、开关,8、喷药头。 具体实施方式[0012]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棉花喷药机,包括底座1、轮子2、储药箱3、水泵4、发动机5、输药管6、喷药杆7和喷药头8,所述轮子2、储药箱3、水泵4和发动机5都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发动机5通过皮带与水泵4相连,所述水泵4进水口与储药箱3相连,出药口与输药管6相连,所述喷药杆7与输药管6相连,所述喷药头8安装在喷药杆7上,所述轮子2包括一个大轮子21和两个小轮子22,所述大轮子21安装在底座1的前面,所述小轮子22安装在底座1的后面,喷药杆7为可伸缩的不锈钢金属杆。所述底座1的前面设置有挡板11,所述挡板成半圆形,将储药箱3、水泵4和发动机5挡柱。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推杆12,所述推杆12固定在底座1的后面,所述输药管6的一段固定在推杆 12上。所述喷药杆7上设置有开关71,所述开关71既可以打开与关闭药液输送,也可以控制药液的输送速度。 [0013]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