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紫甘蓝小菜蛾的新方法

申请号 CN201510826609.9 申请日 2015-11-25 公开(公告)号 CN106718375A 公开(公告)日 2017-05-31
申请人 于辉; 发明人 于辉;
摘要 一种防治紫甘蓝 小菜蛾 的新方法,属于蔬菜虫害防治领域,为解决紫甘蓝小菜蛾防治能 力 的不足,采用物理防治、 生物 防治、 化学防治 的手段,降低虫害的发生率。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治紫甘蓝小菜蛾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物理防治:小菜蛾有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每10亩设置一盏黑光灯,可诱杀大量小菜蛾,减少虫源;生物防治:采用细菌杀虫剂如Bt,可使小菜蛾大量感病死亡;化学防治:目前可使用的药剂很多,包括:25%(或30%)灭幼脲1号(或3号)500~1000倍液,华戎一号或50%二嗪农乳油15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

说明书全文

一种防治紫甘蓝小菜蛾的新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蔬菜虫害防治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小菜蛾主要为害甘蓝、紫甘蓝等十字花科植物。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开天窗”,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在苗期常集中心叶为害,影响包心。在留种株上,危害嫩茎、幼荚和籽粒。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为解决紫甘蓝小菜蛾防治能的不足。
[0004]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物理防治:小菜蛾有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每10亩设置一盏黑光灯,可诱杀大量小菜蛾,减少虫源;生物防治:采用细菌杀虫剂如Bt,可使小菜蛾大量感病死亡;化学防治:目前可使用的药剂很多,包括:25%(或30%)灭幼脲1号(或3号)500~1000倍液,华戎一号或
50%二嗪农乳油15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使用时应在发生初期进行,并要喷到叶背面或新叶上,每隔5~7天一次,连续喷3~5次。
[0005] 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对紫甘蓝小菜蛾的防治,该方法操作简单,效果好,没有额外的成本投入,降低病情的发生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06] 物理防治:小菜蛾有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每10亩设置一盏黑光灯,可诱杀大量小菜蛾,减少虫源;生物防治:采用细菌杀虫剂如Bt,可使小菜蛾大量感病死亡;化学防治:目前可使用的药剂很多,包括:25%(或30%)灭幼脲1号(或3号)500~1000倍液,华戎一号或50%二嗪农乳油15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使用时应在发生初期进行,并要喷到叶背面或新叶上,每隔5~7天一次,连续喷3~5次。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