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番茄根结线虫生物诱集控防方法

申请号 CN201610361034.2 申请日 2016-05-29 公开(公告)号 CN105993496A 公开(公告)日 2016-10-12
申请人 寿光市新世纪种苗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明钦; 桑毅振; 胡永军; 桑毅冲; 桑松龄;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番茄根结 线虫 的 生物 诱集控防方法,通过合理设置 种植模式 ,实现主栽作物与生物诱集 植物 间套作,并与多项技术措施有机组合,完全不使用化学 农药 ,能有效地防治番茄根结线虫,提高番茄产量,符合绿色、低 碳 理念。本发明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达87.8%‑91.4%,番茄产量较传统防治方法提高17.5%。
权利要求

1.一种番茄根结线虫生物诱集控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设置栽培垄:栽培垄宽60cm、高25cm,栽培垄上挖2条深均为10cm的凹槽,将栽培垄均分为3条凸出带,垄面形成双凹形,凹槽凹陷部分宽均为12cm,相邻2条栽培垄间距80cm;
2)番茄定植前15-20天,在栽培垄两侧的凸出带上条播第1茬诱集植物
3)第1茬诱集植物播种后,凹槽内漫灌灌,灌水量以刚好不漫过两侧的2条凸出带为宜,隔5天1次,连续灌水2次;
4)待步骤3)中最后一次灌水自然落干后,凹槽内可以设置滴灌带用于番茄定植后浇水;
5)在栽培垄中间的凸出带上按穴距40cm开定植穴,每个定植穴内混施化稻壳52.5g,之后将番茄苗定植于定植穴内;
6)番茄定植完毕,选用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灌根,每株番茄灌液100-120g;
7)番茄定植后25-30天,将第1茬诱集植物连根拔出,集中销毁;
8)第1茬诱集植物拔除后,在栽培垄两侧的凸出带上接茬条播第2茬诱集植物;
9)第2茬诱集植物播种后,选用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对番茄第2次灌根,每株灌液150-
200g;
10)番茄收获完毕,将第2茬诱集植物连根拔出,集中销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番茄根结线虫的生物诱集控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集植物为小白菜、油麦菜、菠菜中的一种;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番茄根结线虫的生物诱集控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番茄苗为3叶1心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番茄根结线虫的生物诱集控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和步骤9)中的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按下列步骤制取:
(1)选择开花结籽期的韭葱植株加入粉碎机中榨汁;
(2)将步骤(1)中榨汁后的固液混合物进行过滤,滤除残渣,获取滤液;
(3)将步骤(2)中的滤液、水按重量比1:100-120混合。

说明书全文

一种番茄根结线虫生物诱集控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生物诱集控制番茄根结线虫的方法,属于蔬菜根结线虫绿色防治技术领域,适宜于日光温室番茄吊蔓栽培。

背景技术

[0002] 根结线虫危害是番茄作物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害之一,可造成番茄减产30%以上,甚至绝收。近年来,我国日光温室等保护地蔬菜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日光温室温湿适宜,加上常年连作,造成根结线虫逐年加重。而常用的防治方法基本上是化学农药的施用,例如:噻唑磷、辛硫磷、隆、二氯异丙谜、威百亩和硫酰氟等,但大量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会造成农作物体内及土壤中的大量药物残留,贻害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和贻害子孙后代的健康,而且防治效果不是很好。
[0003] 在环保、绿色、低等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大形势下,生物诱集等生物防治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尤其是在多种化学农药被限用或禁用之后。但常规种植诱虫作物的方法通常是上、下茬栽培模式,根结线虫复发率较高,必须辅助施用化学药物防治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番茄根结线虫的生物诱集控防方法,该方法通过合理设置种植模式,在不降低主栽作物种植密度以及不影响主栽作物发育的条件下,实现主栽作物与生物诱集植物间套作,并与多项技术措施有机组合,完全不使用化学农药,能有效地防治番茄根结线虫,耗能低,符合绿色、低碳理念。
[0005]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番茄根结线虫的生物诱集控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栽培垄:栽培垄宽60cm、高25cm,栽培垄上挖2条深均为10cm的凹槽,将栽培垄均分为3条凸出带,垄面形成双凹形,凹槽凹陷部分宽均为12cm,相邻2条栽培垄间距80cm;
在试验中发现:设置双凹形栽培垄,一方面为主栽作物与诱集根结线虫植物互作共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不降低主栽作物种植密度,不影响主栽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另一方面实现主栽作物与诱集根结线虫植物的根系在空间上分离,尽量减少二者的根系交叉分布;
2)番茄定植前15-20天,在栽培垄两侧的凸出带上条播第1茬诱集植物;
3)第1茬诱集植物播种后,凹槽内漫灌灌,灌水量以刚好不漫过两侧的2条凸出带为宜,隔5天1次,连续灌水2次;
试验中还发现:通过凹槽内漫灌灌水,短时间内改变栽培垄不同部位的土壤透气性,使栽培垄两侧的凸出带土壤的透气性好于中间的凸出带,加速栽培垄中间的凸出带土壤中的根结线虫向两侧的凸出带土壤移动;
4)待步骤3)中最后一次灌水自然落干后,凹槽内设置滴灌带用于番茄定植后浇水;
5)在栽培垄中间的凸出带上按穴距40cm开定植穴,每个定植穴内混施碳化稻壳52.5g,之后将番茄苗定植于定植穴内;
6)番茄定植完毕,选用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灌根,每株番茄灌稀释液量为100-120g;
试验中还发现: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含有挥发性物质,对根结线虫有趋避作用,将根结线虫趋避远离番茄根系;定植穴内混施碳化稻壳,碳化稻壳吸附部分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中的挥发性物质,然后再慢慢释放,延长对根结线虫的趋避时间;
7)番茄定植后25-30天,将第1茬诱集植物连根拔出,集中销毁;
8)第1茬诱集植物拔除后,在栽培垄两侧的凸出带上接茬条播第2茬诱集植物;
9)第2茬诱集植物播种后,选用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对番茄第2次灌根,每株灌稀释液量为150-200g;
10)番茄收获完毕,将第2茬诱集植物连根拔出,集中销毁。
[0006] 一种优化方案,所述诱集植物为小白菜、油麦菜、菠菜中的一种;其中,所述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Makino (var. communis Tsen et Lee)],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所述油麦菜(Lactuca sativa var longifoliaf. Lam),菊科莴苣属植物;
所述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藜科菠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0007] 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步骤5)中番茄苗为3叶1心苗。
[0008] 又一种优化方案,所述步骤6)和步骤9)中的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按下列步骤制取:(1)选择开花结籽期的韭葱植株加入粉碎机中榨汁;
(2)将步骤(1)中榨汁后的固液混合物进行过滤,滤除残渣,获取滤液;
(3)将步骤(2)中的滤液、水按重量比1:100-120混合,即制成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
[0009] 其中,所述韭葱(Allium porrum),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0010]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创新栽培垄垄形和间作套种模式,基于生物诱集与多项技术措施有机组合,完全不使用化学农药,耗能低,符合低碳理念。
[0011] (2)本发明在实际使用中不会产生化学药物残留,产品绿色安全。
[0012] (3)本发明适用区域广,无需繁琐的熏蒸措施,操作简单,使用成本低,综合效益显著。
[0013] (4)本发明防治根结线虫效果好,产量高。据试验,本发明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达87.8%-91.4%,番茄产量较传统防治方法提高16.3%-17.5%。
[0014]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6] 实施例1,在寿光市某一日光温室内,2014年1月10日定植番茄,番茄品种为贝多芬,进行吊蔓栽培。设4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20m2,除要求的措施外,其它管理措施完全相同。田间试验所选日光温室根结线虫病极为严重,前茬种植作物为黄瓜,减产30%以上。
[0017] 处理1:按本发明的方法栽培番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1)设置栽培垄:栽培垄宽60cm、高25cm,栽培垄上挖2条深均为10cm的凹槽,将栽培垄均分为3条凸出带,垄面形成双凹形,凹槽凹陷部分宽均为12cm,相邻2条栽培垄间距80cm;
2)番茄定植前15-20天,在栽培垄两侧的凸出带上条播第1茬小白菜;
3)第1茬小白菜播种后,凹槽内漫灌灌水,灌水量以刚好不漫过两侧的2条凸出带为宜,隔5天1次,连续灌水2次;
4)待步骤3)中最后一次灌水自然落干后,凹槽内设置滴灌带用于番茄定植后浇水;
5)在栽培垄中间的凸出带上按穴距40cm开定植穴,每个定植穴内混施碳化稻壳52.5g,之后将3叶1心的番茄苗定植于定植穴内;
6)番茄定植完毕,选用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灌根,每株番茄灌稀释液量为100-120g;
7)番茄定植后25-30天,将第1茬小白菜连根拔出,集中销毁;
8)第1茬小白菜拔除后,在栽培垄两侧的凸出带上接茬条播第2茬小白菜;
9)第2茬小白菜播种后,选用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对番茄第2次灌根,每株灌稀释液量为150-200g;
10)番茄收获完毕,将第2茬小白菜连根拔出,集中销毁。
[0018] 上述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按下列步骤制取:选择开花结籽期的韭葱植株加入粉碎机中榨汁;榨汁后的固液混合物进行过滤,滤除残渣,获取滤液;将滤液、水按重量比1:100-120混合。
[0019] 处理2:按下列方法栽培番茄,采用常规种植诱虫作物方法控制根结线虫,必要时,采用阿维菌素灌根。具体技术方案:种植番茄之前,先种植一茬小白菜,拔出小白菜后种植番茄,番茄生长过程中若发现根结线虫危害,采用2%阿维菌素2000倍水溶液灌根。番茄种植密度同处理1。
[0020] 处理3:按下列方法栽培番茄,采用传统化学方法防治根结线虫。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番茄移栽时定植穴内混施10%噻唑磷颗粒剂,667m2用量2.5kg,生长期内用2%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水溶液灌根2次。番茄种植密度同处理1。
[0021] 处理4:常规方法种植番茄,不采用任何防治根结线虫的措施,番茄种植密度同处理1。
[0022] 试验结果:处理1防治效果87.8%,整茬内根结线虫得到了较好的预防和防治。
[0023] 处理2防治效果65.9%,根结线虫复发率较高,且进行了多次施药防治。
[0024] 处理3防治效果66.5%。
[0025] 处理4大面积减产,部分植株绝产。
[0026] 上述结果方差分析,处理1分别与处理2、处理3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2和处理3之间差异不显著。
[0027] 收获完毕统计产量,处理1比处理2、处理3分别提高16.3%、17.5%。
[0028]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远远好于常规种植诱虫作物方法和传统化学方法,且环保、无化学药物残留。
[0029] 实施例2,在寿光市某一日光温室内,2014年1月10日定植番茄,番茄品种为贝多芬,进行吊蔓栽培。设5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20m2,除要求的措施外,其它管理措施完全相同。田间试验所选日光温室根结线虫病极为严重,前茬种植作物为黄瓜,减产30%以上。
[0030] 处理1:按本发明的方法栽培番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1)设置栽培垄:栽培垄宽60cm、高25cm,栽培垄上挖2条深均为10cm的凹槽,将栽培垄均分为3条凸出带,垄面形成双凹形,凹槽凹陷部分宽均为12cm,相邻2条栽培垄间距80cm;
2)番茄定植前15-20天,在栽培垄两侧的凸出带上条播第1茬油麦菜;
3)第1茬油麦菜播种后,凹槽内漫灌灌水,灌水量以刚好不漫过两侧的2条凸出带为宜,隔5天1次,连续灌水2次;
4)待步骤3)中最后一次灌水自然落干后,凹槽内设置滴灌带用于番茄定植后浇水;
5)在栽培垄中间的凸出带上按穴距40cm开定植穴,每个定植穴内混施碳化稻壳52.5g,之后将3叶1心的番茄苗定植于定植穴内;
6)番茄定植完毕,选用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灌根,每株番茄灌稀释液量为100-120g;
7)番茄定植后25-30天,将第1茬油麦菜连根拔出,集中销毁;
8)第1茬油麦菜拔除后,在栽培垄两侧的凸出带上接茬条播第2茬油麦菜;
9)第2茬油麦菜播种后,选用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对番茄第2次灌根,每株灌稀释液量为150-200g;
10)番茄收获完毕,将第2茬油麦菜连根拔出,集中销毁。
[0031] 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的制取同实施例1中的处理1。
[0032] 处理2:按下列方法栽培番茄,除凹槽内不漫灌灌水外,其它措施完全同处理1。具体技术方案如下:1)设置栽培垄:栽培垄宽60cm、高25cm,栽培垄上挖2条深均为10cm的凹槽,将栽培垄均分为3条凸出带,垄面形成双凹形,凹槽凹陷部分宽均为12cm,相邻2条栽培垄间距80cm;
2)番茄定植前15-20天,在栽培垄两侧的凸出带上条播第1茬油麦菜;
3)第1茬油麦菜播种后,凹槽内不漫灌灌水;凹槽内设置滴灌带用于番茄定植后浇水;
4)在栽培垄中间的凸出带上按穴距40cm开定植穴,每个定植穴内混施碳化稻壳52.5g,之后将3叶1心的番茄苗定植于定植穴内;
5)番茄定植完毕,选用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灌根,每株番茄灌液量为100-120g;
6)番茄定植后25-30天,将第1茬油麦菜连根拔出,集中销毁;
7)第1茬油麦菜拔除后,在栽培垄两侧的凸出带上接茬条播第2茬油麦菜;
8)第2茬油麦菜播种后,选用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对番茄第2次灌根,每株灌液量为
150-200g;
9)番茄收获完毕,将第2茬油麦菜连根拔出,集中销毁。
[0033] 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的制取同处理1。
[0034] 处理3:按下列方法栽培番茄,除定植穴内不施用碳化稻壳外,其它措施同处理1。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1)设置栽培垄:栽培垄宽60cm、高25cm,栽培垄上挖2条深均为10cm的凹槽,将栽培垄均分为3条凸出带,垄面形成双凹形,凹槽凹陷部分宽均为12cm,相邻2条栽培垄间距80cm;
2)番茄定植前15-20天,在栽培垄两侧的凸出带上条播第1茬油麦菜;
3)第1茬油麦菜播种后,凹槽内漫灌灌水,灌水量以刚好不漫过两侧的2条凸出带为宜,隔5天1次,连续灌水2次;
4)待步骤3)中最后一次灌水自然落干后,凹槽内设置滴灌带用于番茄定植后浇水;
5)在栽培垄中间的凸出带上按穴距40cm开定植穴,将3叶1心的番茄苗定植于定植穴内;
6)番茄定植完毕,选用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灌根,每株番茄灌液量为100-120g;
7)番茄定植后25-30天,将第1茬油麦菜连根拔出,集中销毁;
8)第1茬油麦菜拔除后,在栽培垄两侧的凸出带上接茬条播第2茬油麦菜;
9)第2茬油麦菜播种后,选用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对番茄第2次灌根,每株灌液量为
150-200g;
10)番茄收获完毕,将第2茬油麦菜连根拔出,集中销毁。
[0035] 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的制取同处理1。
[0036] 处理4:按下列方法栽培番茄,除不实施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灌根外,其它措施同处理1。具体技术方案如下:1)设置栽培垄:栽培垄宽60cm、高25cm,栽培垄上挖2条深均为10cm的凹槽,将栽培垄均分为3条凸出带,垄面形成双凹形,凹槽凹陷部分宽均为12cm,相邻2条栽培垄间距80cm;
2)番茄定植前15-20天,在栽培垄两侧的凸出带上条播第1茬油麦菜;
3)第1茬油麦菜播种后,凹槽内漫灌灌水,灌水量以刚好不漫过两侧的2条凸出带为宜,隔5天1次,连续灌水2次;
4)待步骤3)中最后一次灌水自然落干后,凹槽内设置滴灌带用于番茄定植后浇水;
5)在栽培垄中间的凸出带上按穴距40cm开定植穴,每个定植穴内混施碳化稻壳52.5g,之后将3叶1心的番茄苗定植于定植穴内;
6)番茄定植后25-30天,将第1茬油麦菜连根拔出,集中销毁;
7)第1茬油麦菜拔除后,在栽培垄两侧的凸出带上接茬条播第2茬油麦菜;
8)番茄收获完毕,将第2茬油麦菜连根拔出,集中销毁。
[0037] 处理5:常规方法种植番茄,不采用任何防治根结线虫的措施,番茄种植密度同处理1。
[0038] 试验结果:处理1防治效果91.4%。
[0039] 处理2防治效果63.2%。
[0040] 处理3防治效果62.5%。
[0041] 处理4防治效果61.6%。
[0042] 处理5大面积减产,部分植株绝产。
[0043] 上述结果方差分析,处理1分别与处理2、处理3、处理4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2、处理3和处理4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0044] 收获完毕统计产量,处理1比处理2、处理3和处理4分别提高16.3%、17.1%和16.9%。
[0045] 试验结果表明:凹槽内漫灌灌水、定植穴内混施碳化稻壳、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灌根等技术措施组合为基于主栽作物与生物诱集植物间套作模式下的一有机整体,缺少任何一方都实现不了理想的防治效果。
[0046] 实施例3,在寿光市某一日光温室内,2014年1月10日定植番茄,番茄品种为贝多芬,进行吊蔓栽培。设5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20m2,除要求的措施外,其它管理措施完全相同。田间试验所选日光温室根结线虫病极为严重,前茬种植作物为黄瓜,减产30%以上。
[0047] 处理1:按本发明的方法栽培番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1)设置栽培垄:栽培垄宽60cm、高25cm,栽培垄上挖2条深均为10cm的凹槽,将栽培垄均分为3条凸出带,垄面形成双凹形,凹槽凹陷部分宽均为12cm,相邻2条栽培垄间距80cm;
2)番茄定植前15-20天,在栽培垄两侧的凸出带上条播第1茬菠菜;
3)第1茬菠菜播种后,凹槽内漫灌灌水,灌水量以刚好不漫过两侧的2条凸出带为宜,隔
5天1次,连续灌水2次;
4)待步骤3)中最后一次灌水自然落干后,凹槽内设置滴灌带用于番茄定植后浇水;
5)在栽培垄中间的凸出带上按穴距40cm开定植穴,每个定植穴内混施碳化稻壳52.5g,之后将3叶1心的番茄苗定植于定植穴内;
6)番茄定植完毕,选用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灌根,每株番茄灌稀释液量为100-120g;
7)番茄定植后25-30天,将第1茬菠菜连根拔出,集中销毁;
8)第1茬菠菜拔除后,在栽培垄两侧的凸出带上接茬条播第2茬菠菜;
9)第2茬菠菜播种后,选用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对番茄第2次灌根,每株灌稀释液量为
150-200g;
10)番茄收获完毕,将第2茬菠菜连根拔出,集中销毁。
[0048] 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的制取同实施例1中的处理1。
[0049] 处理2:按下列方法栽培番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1)设置栽培垄:栽培垄宽60cm、高25cm,栽培垄上挖2条深均为10cm的凹槽,将栽培垄均分为3条凸出带,垄面形成双凹形,凹槽凹陷部分宽均为12cm,相邻2条栽培垄间距80cm;
2)番茄定植前凹槽内漫灌灌水,灌水量以刚好不漫过两侧的2条凸出带为宜,隔5天1次,连续灌水2次;
3)待步骤3)中最后一次灌水自然落干后,凹槽内设置滴灌带用于番茄定植后浇水;
4)在栽培垄中间的凸出带上按穴距40cm开定植穴,将3叶1心的番茄苗定植于定植穴内。
[0050] 处理3:按下列方法栽培番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1)设置栽培垄:栽培垄宽60cm、高25cm,栽培垄上挖2条深均为10cm的凹槽,将栽培垄均分为3条凸出带,垄面形成双凹形,凹槽凹陷部分宽均为12cm,相邻2条栽培垄间距80cm;凹槽内设置滴灌带用于番茄定植后浇水;
2)在栽培垄中间的凸出带上按穴距40cm开定植穴,将3叶1心的番茄苗定植于定植穴内;
3)番茄定植完毕,选用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灌根,每株番茄灌稀释液量为100-120g;
4)番茄定植后25-30天,选用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对番茄第2次灌根,每株灌稀释液量为150-200g。
[0051] 韭葱提取液的稀释液的制取同处理1。
[0052] 处理4:按下列方法栽培番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1)设置栽培垄:栽培垄宽60cm、高25cm,栽培垄上挖2条深均为10cm的凹槽,将栽培垄均分为3条凸出带,垄面形成双凹形,凹槽凹陷部分宽均为12cm,相邻2条栽培垄间距80cm;凹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