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栽培基地虫害的防治方法 |
|||||||
申请号 | CN201510660958.8 | 申请日 | 2015-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40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申请人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丽江志成生物开发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黄华; 刘维暐; 段丽伟; 许琨; 刘德团; 陈智发; 陈小灵; 范中玉; | ||||
摘要 |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药用 植物 栽培基地虫害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经 粉碎 拌合的 土壤 基质高温 蒸汽 灭菌2小时,减少土壤中虫卵数量;(2)针对 温室 大棚的台床及地床,采用黑光灯诱杀;(3)针对发生虫害的田垄及 苗床 ,使用2000倍稀释的毒死蜱溶液同白菜叶拌合,放置于田垄及苗床附近;(4)针对发生眼蕈蚊虫害的田垄及苗床,设置黄板及蓝板,诱杀眼蕈蚊成虫,本发明通过物理防治和 化学防治 结合,有针对性综合防治地老虎、金龟子、眼蕈蚊及土壤根结 线虫 等严重危害滇重楼及珠子参 种子 、 幼苗 及成苗的虫害,成本较低且方便易行,可用于基地及种植户大面积推广。 | ||||||
权利要求 | 1.一种药用植物栽培基地虫害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
说明书全文 | 药用植物栽培基地虫害的防治方法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 滇重楼及珠子参均为《中国药典》和《云南省药品标准》收载品种,主产云南,是较名贵的中药。作为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部分药用植物栽培基地已进行了规模化的引种种植和繁育工作。由于缺少天敌及生长环境的改变,引种栽培的滇重楼及珠子参面临了野外环境所不具备的虫害威胁,主要包括地老虎(幼虫危害)、金龟子(幼虫、成虫危害)、眼蕈蚊(幼虫危害)、土壤线虫等,对引种栽培的植株、萌发幼苗乃至播种种子都有很大程度的危害,可导致植株减产、绝收甚至大面积死亡。其中地老虎为夜蛾科昆虫的幼虫,又名切根虫、夜盗虫,主要危害植株茎干及细根,由于滇重楼及珠子参均为单茎多年生直立草本,一旦茎干被害虫咬伤或咬断,将直接影响营养物质的输送和开花结实,危害极大,伤口处也极易侵染其他病害,如茎腐病等,所以通过灯诱地老虎成虫和毒饵诱杀地老虎幼虫,能有效保护植株免受伤害;金龟子,幼虫又名蛴螬,幼虫在地下啃食植物根茎,成虫啃食叶片,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常见田间害虫,在多个药材种植基地均有发现,主要通过成虫灯诱和幼虫毒饵诱杀防治;眼蕈蚊是蚊科眼蕈蚊属下的一种害虫,多发于高温潮湿的环境中,且继代速度极快,平均15天即可繁殖一代,许多蘑菇栽培行业受到了较大影响,由于滇重楼及珠子参多为种子繁殖,种子萌发环境通常温暖潮湿,极易受眼蕈蚊侵害,其幼虫通过锉吸式口器,锉开种皮并啃食胚乳及胚,极易引发种子霉烂、变质及胚坏死,大大减少种子萌发率,也会锉食幼苗新根及嫩芽,尤其是刚萌动的种子,是一种在药用植物种植基地新发现的重要害虫,此前未见眼蕈蚊对滇重楼及珠子参种植影响的报道,针对眼蕈蚊主要通过设置黄板及蓝板进行物理诱杀,大大降低虫口密度及其繁殖效率,减少植物幼苗及种子被眼蕈蚊幼虫啃食的几率;土壤线虫是一种重要土传害虫,适应能力极强,且极易随动物粪便传播,尤以多年耕种的土壤发病最甚,现价段大部分药材种植基地及种植农户还保留有施用农家肥的习惯,这大大增加了植物感染土壤线虫的几率,除本身钻入植物组织产卵外,土壤线虫还能传播根腐病、根瘤病、茎腐病、茎枯病等一系列细菌、真菌病害,造成复合侵染,危害极大,通过土壤基质灭菌,能有效防治土壤中线虫及虫卵,减少植株受侵染和发病的几率。 [0003] 迄今,现有技术中涉及金龟子、地老虎及土壤线虫的防治方法,多为喷施农药的化学毒杀法,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物理+化学综合诱杀和针对性防治还未见报道,本发明是一种药用植物(滇重楼、珠子参)栽培基地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根据实际虫害、有针对性、多方法、分阶段的进行防治,避免了农药盲目施用带来的农残影响,保障了植株繁殖、生长健康。此外,还没有涉及眼蕈蚊侵害滇重楼、珠子参种子的报道,本发明通过简单、易行且无害的方法,有效降低了眼蕈蚊幼虫对植物种子及幼苗的伤害,保障滇重楼种子及幼苗的生长,提高了植物繁殖效率,为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用植物栽培基地虫害的防治方法。 [0005]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药用植物栽培基地虫害的防治方法,括以下步骤: [0008] (2)针对温室大棚的台床及地床,采用黑光灯诱杀,能有效防治地老虎成虫,减少其繁殖效率,平均杀虫率达90%以上; [0009] (3)针对发生虫害的田垄及苗床,使用2000倍稀释的毒死蜱溶液同白菜叶拌合,放置于田垄及苗床附近,可有效诱杀地老虎幼虫,平均杀虫率达80%以上; [0010] (4)针对发生眼蕈蚊虫害的田垄及苗床,设置黄板及蓝板,诱杀眼蕈蚊成虫,平均每15日更换一次黄蓝版,局部侵害严重的区域可增加更换频率,减少虫口密度及其繁殖效率,减少植物幼苗及种子被眼蕈蚊幼虫啃食的几率,该方法可有效诱杀眼蕈蚊成虫,平均杀虫率达85%以上; [0011]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中土壤基质高温蒸汽灭菌2小时。 [0012]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中每亩设置一盏黑光灯。 [0013]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3)中诱杀材料每日更换一次,更换时间在下午6点左右。 [0014]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4)中按照5m间隔,设置黄板及蓝板。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6] (1)本发明通过试验研究,首次报道眼蕈蚊幼虫对滇重楼、珠子参种子及幼苗的危害,针对该药用植物栽培基地的虫害,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成本较低且方便易行,可用于基地及种植户大面积推广。 [0017] (2)相对于现有技术,仅通过单一农药大面积喷洒抑制虫害发生,极易产生抗药性并对植物环境带来污染,本发明有针对性的,整体防治各类典型药用植物种植基地害虫,采取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合理施用,降低了毒饵对环境的影响。 [0018] (3)本发明药用植物栽培基地虫害防治方法的实现,对减少药用植物(滇重楼、珠子参)虫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环境影响较小,为有效防治病虫害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 具体实施方式[001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0] 实施例1 [0021] 一种药用植物栽培基地虫害的防治方法,括以下步骤: [0022] (1)将经粉碎拌合的土壤基质高温蒸汽灭菌2小时,减少土壤中虫卵数量,有效防治金龟子幼虫、地老虎虫卵、眼蕈蚊幼虫及土壤根结线虫; [0023] (2)针对温室大棚的台床及地床,采用40瓦黑光灯诱杀,每亩设置一盏黑光灯,能有效防治地老虎成虫,减少其繁殖效率,平均杀虫率达90%以上; [0024] (3)针对发生虫害的田垄及苗床,使用2000倍稀释的毒死蜱溶液同白菜叶拌合,放置于田垄及苗床附近,诱杀材料每日更换一次,更换时间在下午6点左右,可有效诱杀地老虎幼虫,平均杀虫率达80%以上; [0025] (4)针对发生眼蕈蚊虫害的田垄及苗床,按照5m间隔,设置黄板及蓝板,诱杀眼蕈蚊成虫,平均每15日更换一次黄蓝版,局部侵害严重的区域可增加更换频率,减少虫口密度及其繁殖效率,减少植物幼苗及种子被眼蕈蚊幼虫啃食的几率,该方法可有效诱杀眼蕈蚊成虫,平均杀虫率达85%以上。 [0026] 下面通过具体试验例证明本发明技术优越性: [0027] 试验例1: [0028] 一、材料与方法 [0029] 试验于2014年5月至6月于丽江志远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药材种植基地(主要种植滇重楼及幼苗繁育)作为试验区域,选择滇重楼种子、幼苗及多年栽培大苗作为试验对象,针对土壤基质进行高温蒸汽灭菌,将灭菌后基质铺洒于1.2m*30m的苗床上,覆盖厚度10cm,在每个苗床上分区域同时进行播种、幼苗移栽及大苗移栽处理,选择同样大小未经处理的苗床作为对照,经1个月后,观察种子虫害、幼苗虫害及大苗虫害。 [0030] 二、结果与分析 [0031] 表一 土壤高温蒸汽灭菌对滇重楼虫害的实验结果 [0032] [0033] 由表一可以看出,通过高温蒸汽灭菌的土壤基质,土壤线虫相对密度大大下降,高温蒸汽可有效防治土壤中线虫及虫卵,为了避免土壤线虫对植株的影响,应采取基质消毒的方法;通过高温蒸汽灭菌,地老虎的幼虫密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由于其成虫可飞翔,活动范围较大,70-80天即可繁殖一代,对于灭菌后的土壤基质仍存在二次为害的可能,所以应辅助其他方式消除地老虎的虫害影响;眼蕈蚊继代速度极快,短时间即可产生大量后代,而成虫也可飞翔,增加了虫害传播的机会,高温蒸汽灭菌后土壤经一段时间后,眼蕈蚊密度没有明显变化,应针对其采取其他防治手段。由不同种植区域可以看出,地老虎和金龟子主要影响范围以幼苗和大苗为主,眼蕈蚊则以种子和幼苗为主,基于此,应针对不同龄期的植株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0034] 试验例2: [0035] 一、材料与方法 [0036] 试验于2014年6月至8月于丽江志远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药材种植基地(主要种植滇重楼及幼苗繁育)作为试验区域,选择滇重楼种子及幼苗作为试验对象,对眼蕈蚊发病较为集中的土壤基质,通过黄板及蓝板粘附成虫密度统计预实验,计算黄蓝版设置周期;之后通过对播种苗床(1.2m*25m)及炼苗苗床(1.2m*25m),按照5m间距,布置黄板及蓝板,并设置对照,经过一个月,观察眼蕈蚊防治结果。 [0037] 二、结果与分析 [0038] 表二 不同更换周期黄蓝板对眼蕈蚊成虫的诱杀结果 [0039] [0040] 由表二可以看出,使用黄蓝版交替设置能更有效诱杀眼蕈蚊成虫,同时还可诱杀金龟子、叶甲类等其他害虫。通过设置周期可以看出,由5-15日,黄蓝版粘附眼蕈蚊成虫与设置时间成正相关,因眼蕈蚊繁殖周期约为15日左右,所以15日后土壤中眼蕈蚊幼虫密度有明显下降;20日粘附量较15日没有明显上升,主要由于粘附密度过高,黄蓝版粘性下降所致,所以通过黄蓝版诱杀眼蕈蚊成虫的优选条件应为黄蓝版交替设置,并于15日更换一次为宜。 [0041] 表三 黄蓝版设置对滇重楼种子及幼苗眼蕈蚊虫害的试验结果 [0042] [0043] 由表三可以看出,通过黄蓝板交替设置,有效降低眼蕈蚊幼虫密度,平均杀虫率达85%左右,减少了眼蕈蚊幼虫对滇重楼种子及幼苗的侵害。 [0044] 试验例3: [0045] 一、材料与方法 [0046] 试验于2015年6月至8月于丽江志成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药材种植基地(主要种植滇重楼及珠子参)及丽江志高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药材种植基地(主要种植滇重楼大苗)作为试验区域,选择滇重楼及珠子参幼苗及多年生苗为试验对象,针对产生地老虎及金龟子虫害的田垄及苗床(地床),采用40瓦黑光灯诱杀,按照667m2(一亩)设置一盏黑光灯,下方设置盛有洗衣粉溶液的药桶,每周更换,经一个月观察试验结果。通过使用2000倍稀释的毒死蜱溶液同白菜叶拌合,放置于田垄及苗床附近,按照5m2设置一个毒饵,诱杀地老虎幼虫,每日18:00更换诱杀材料,经两周观察试验结果。 [0047] 二、结果与分析 [0048] 表四 黑光灯及毒饵诱杀地老虎及金龟子试验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