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湿热瘀阻型痛经的中药组合物 |
|||||||
申请号 | CN201710226390.8 | 申请日 | 2017-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0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申请人 | 张鹏; | 发明人 | 张鹏; | ||||
摘要 |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药物,特别公开了一种 治疗 湿热瘀阻型痛经的中药组合物。该治疗湿热瘀阻型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其特殊之处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牡丹皮9‑12、黄连6‑9、生地黄9‑12、当归9‑12、白芍9‑12、川芎6‑9、红花10‑20、桃仁6‑9、莪术6‑9、续断9‑12、香附9‑12、醋延胡索9‑12、红藤9‑12、败酱草10‑20,薏苡仁10‑20、车前子9‑12、椿根皮9‑12、蒲公英10‑20、紫花地丁10‑20、鳖甲6‑9。本发明通过清热除湿、祛瘀止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改善症状,达到治疗痛经的效果。其疗效显著,大大减轻了患者痛苦,复发率明显下降,提高了患者的 生活 质量 ;而且其毒 副作用 相对较小,病人可安心服用,有效率达96.9%。 | ||||||
权利要求 | 1.一种治疗湿热瘀阻型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的重量配比(单位g)为:牡丹皮9-12、黄连6-9、生地黄9-12、当归9-12、白芍9-12、川芎6-9、红花10-20、桃仁6-9、莪术6-9、续断9-12、香附9-12、醋延胡索9-12、红藤9-12、败酱草10-20,薏苡仁10-20、车前子9-12、椿根皮9-12、蒲公英10-20、紫花地丁10-20、鳖甲6-9。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治疗湿热瘀阻型痛经的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主要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湿热瘀阻型痛经的中药。 背景技术[0002] 痛经是妇女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在少腹及腰部发生疼痛的一种妇科病,亦称“经行腹痛”。轻者腰腹疼痛,重者剧痛难忍,呻吟不止,面色苍白,手足厥冷,头晕欲吐。对妇女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痛苦,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据国内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妇女中痛经的发生率为33.1%,其中原发性痛经占75%,是影响妇女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 [0003] 湿热瘀阻型痛经多因外感或内蕴湿热之邪,盘踞冲任胞中,经前血海气血充盈,湿热与血互结成瘀所致。主证有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痛,至经前疼痛加剧,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紫红,质稠或有血块,平素带下量多,黄稠臭秽,或伴低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0004] 目前治疗痛经的药物,西医基本以镇痛、镇静、解痉以及激素制剂等疗法为主,副作用大,需长期服药,治标不治本,容易反复,且缺乏专门针对湿热瘀阻型痛经的药物。传统中医由于具有强调整体观念、协调阴阳、表本兼治、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越来越被人们认可。 发明内容[0006]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治疗湿热瘀阻型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单位g)为: 牡丹皮9-12、黄连6-9、生地黄9-12、当归9-12、白芍9-12、川芎6-9、红花10-20、桃仁6-9、莪术6-9、续断9-12、香附9-12、醋延胡索9-12、红藤9-12、败酱草10-20,薏苡仁10-20、车前子 9-12、椿根皮9-12、蒲公英10-20、紫花地丁10-20、鳖甲6-9。 [0007] 一种治疗湿热瘀阻型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其优选为:各原料的重量配比(单位g)为: 牡丹皮9、黄连6、生地黄12、当归12、白芍9、川芎6、红花15、桃仁6、莪术6、续断12、香附12、醋延胡索9、红藤12、败酱草20,薏苡仁20、车前子12、椿根皮9、蒲公英20、 紫花地丁20、鳖甲6。 [0009] 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治疗湿热瘀阻型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其优选为:其各原料的重量配比(单位g)为: 牡丹皮9、黄连6、生地黄12、当归12、白芍9、川芎6、红花15、桃仁6、莪术6、续断12、香附12、醋延胡索9、红藤12、败酱草20,薏苡仁20、车前子12、椿根皮9、蒲公英20、紫花地丁20、鳖甲6。 [0010] 称取以上对应组的原料组分,按照汤药的常规制法,加水煮成汤剂服用,分早晚,一日两次。 [0011] 临床观察:一般资料: (1)湿热瘀阻证症状轻重分级表: (2)病情程度分级标准: 综合上述症状、体征评分,以判定病情程度。 [0012] 轻度:症状、体征积分和<8分。 [0013] 中度:症状、体征积分和8~14分。 [0014] 重度:症状、体征积分和>14分。 [0015] (3)疗效评定标准 :本发明主要用于湿热瘀阻型痛经,故以痛经症状和程度的改善情况为疗效评定标准,分为以下四种: 治愈:治疗后经行腹痛消失,痛经症状积分减少≥90%;停药后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 显效:治疗后经行腹痛明显减轻,痛经症状积分减少≥70%,<90%。 有效:治疗后经行腹痛减轻,痛经症状积分减少≥30%,<70%。 无效:治疗后经行腹痛无改善或加重,痛经症状积分减少<30%。 [0016] 本发明人于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对13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经中医辨证确诊为湿热瘀阻型痛经。其中重度者15例,中度者43例,轻度者72例。 [0017] (4)治疗方法:用本发明的药物用水煎煮取药液,每月经前连服7剂,调治持续3个月经周期,巩固疗效。 [0018] (5)治疗效果:临床治愈86例,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所有病例均无不良反应。 [0019] (5)总结: 有效率96.9%,治愈率66.2%。 [0020] 本发明通过清热除湿、祛瘀止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改善症状,达到治疗痛经的效果。该方中,桃红四物汤活血养血,合以清热燥湿、理气调血止痛之品,湿祛热清,气血调和,疼痛自止;红藤、败酱草、薏苡仁、车前子增强清热祛湿之功;椿根皮、蒲公英、紫花地丁、鳖甲,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切中湿热盘踞与血相结之机。其疗效显著,大大减轻了患者痛苦,复发率明显下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其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病人可安心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疗效好,见效快,无副作用,有效率达96.9%。 [0021] 为证明本发明具有很好的疗效,列举典型病例如下:病例1. 李某,女,33岁,2013年5月3日来诊。月经14岁初潮,经期5 6天,月经周期28天。近1年自~ 觉行经时小腹灼痛,痛连腰骶,经量多,经期长,经色紫红,质稠有血块,平素带下量多,黄稠臭秽,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痛经(湿热瘀阻型)。以本发明汤剂调治,连服7日,每日两次,嘱下次经前一周续服7日。6月15日二诊,月经来潮,小腹灼痛感明显减轻,经色转红,无血块,行经5天干净,嘱续服2个疗程。随访3个月,月经周期为28天,经色红, 5天干净,症状基本消失,腹痛未见复发。 [0022] 病例2.王某,女,28岁,已婚,2012年11月5日初诊。痛经半年有余,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平素少腹时隐痛,经来时疼痛加剧,低热,经色黯红,质粘,带下黄稠,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经辨证为湿热瘀阻型痛经。以本发明汤剂调治,连服7日,每日两次,复诊,症状已现好转,疼痛减轻;嘱下次经前续服7日,以巩固疗效,后随访,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