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喉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1611230361.0 申请日 2016-12-28 公开(公告)号 CN106692696A 公开(公告)日 2017-05-24
申请人 王勤; 发明人 王勤;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治疗 喉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是由胖大海、荆芥、桔梗、生地黄、皂 角 刺、金 银 花、木通、茵陈篙、前胡、细辛、菊花、蔳公英、鸭跖草、杏仁、土 牛 膝、木蝴蝶、麦冬、知母、牛蒡子、乌梅、北沙参、山豆根、黄连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备而成,本发明药物具有疏散 风 热,泻火解毒,消肿止痛,宣 肺 开音的功能,用于治疗喉炎见效快、疗效好,不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喉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范围内的原料药制成:
胖大海15-25克、荆芥8-12克、桔梗12-18克、生地黄8-12克、皂刺8-12克、金花10-
15克、木通12-18克、茵陈篙8-12克、前胡10-15克、细辛8-12克、菊花10-15克、石斛8-12克、蔳公英10-15克、田基黄8-12克、鸭跖草8-12克、杏仁6-10克、土膝12-18克、木蝴蝶12-18克、麦冬10-15克、紫花地丁8-12克、知母8-12克、牛蒡子15-25克、乌梅8-12克、北沙参10-15克、山豆根15-25克、黄连15-25克、蝉蜕10-15克、大蓟8-12克、射干6-10克、甘草12-18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中各原料药的用量为:
胖大海20克、荆芥10克、桔梗15克、生地黄10克、皂角刺10克、金银花12克、木通15克、茵陈篙10克、前胡12克、细辛10克、菊花12克、石斛10克、蔳公英12克、田基黄10克、鸭跖草10克、杏仁8克、土牛膝15克、木蝴蝶15克、麦冬12克、紫花地丁10克、知母10克、牛蒡子20克、乌梅10克、北沙参12克、山豆根20克、黄连20克、蝉蜕12克、大蓟10克、射干8克、甘草15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
(一)备料
(1)胖大海:除去杂质,筛去泥沙即可,不能用洗;
(2)荆芥:拣净杂质,用水略泡,捞出切段,晒干;
(3)桔梗:拣净杂质,除去芦头,洗净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4)生地黄: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5)皂角刺: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润透后切片,晒干;
(6)金银花:筛去泥沙,拣净杂质;
(7)木通:用水稍浸泡,闷润至透,切片,晾干;
(8)茵陈蒿:过筛,拣去杂质,除去残根,碾碎,再过箩去净泥屑;
(9)前胡: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低温干燥,筛去碎屑;
(10)细辛:除净杂质,用水喷润,及时切段,晒干;
(11)菊花:拣净叶梗、花柄及泥屑杂质;
(12)石斛:取干燥的石斛,用水泡约至八成透,闷润,除去残根及黑枝,切段,撞去薄膜,晒干;
(13)蒲公英:拣去杂质,洗净泥土,切段,晒干;
田基黄:春、夏季开花时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15)鸭跖草:拣去杂质,洗净,切断,晒干;
(16)杏仁:拣净杂质,置沸水中略煮,待外皮微皱时捞出,浸凉水中,脱去种皮,晒干,簸净;
(17)土牛膝: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18)木蝴蝶:秋、冬季采收成熟果实,曝晒至果实开裂,取出种子,晒干;
(19)麦冬: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抽去心,再洗净晒干;
(20)紫花地丁: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晾,切段,干燥;
(21)知母:拣净杂质,用水撞洗,捞出,润软,切片晒干;
(22)牛蒡子:拣去杂质,筛去泥屑;
(23)乌梅:拣净杂质,筛去灰屑,洗净,晒干;
(24)北沙参:拣去杂质,除去茎基,用水略洗,捞出,稍润,切段,晒干;
(25)山豆根:拣净杂质,粗细分档,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26)黄连:拣去杂质,洗净泥砂,润透,切片,阴干;
(27)蝉蜕:拣去杂质,洗净晒干;
(28)大蓟:拣去杂质,清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29)射干:拣去杂质,水洗净,稍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筛去须、屑;
(30)甘草: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时,捞出,润透,切片,凉干;
(二)制备
(1)将所述重量的胖大海、荆芥、桔梗、生地黄、皂角刺、金银花、木通、茵陈篙、前胡、细辛、菊花、石斛、蔳公英、田基黄、鸭跖草、杏仁、土牛膝、木蝴蝶、麦冬、紫花地丁、知母、牛蒡子、乌梅、北沙参、山豆根、黄连、蝉蜕、大蓟、射干、甘草放入煎药容器内,加水8倍量,浸泡
100分钟后,武火煎煮沸腾,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得第一次煎煮液,将第一次煎煮液倒入容器内;
(2)将过滤的药渣加水6倍量,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得第二次煎煮液;
(3)将两次煎煮液混合搅拌均匀,分为4剂服用。

说明书全文

一种治疗喉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喉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技术背景
[0002] 喉炎喉部黏膜的病菌感染或用声不当所引起的慢性炎症。中医则认为属于喉瘖的范畴,与热侵袭,风寒外袭等有关。由于西药治疗副作用大,因此人们对有效治疗喉炎的中药药物存在极大的需求,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关于本发明的有关报道。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人依据中医理论的研究和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终于找到了有效治疗喉炎的药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有效治疗喉炎的中药组合药物
[0005]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了该中药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
[0006] 本发明药物是选择胖大海、荆芥、桔梗、生地黄、皂刺、金花、木通、茵陈篙、前胡、细辛、菊花、石斛、蔳公英、田基黄、鸭跖草、杏仁、土膝、木蝴蝶、麦冬、紫花地丁、知母、牛蒡子、乌梅、北沙参、山豆根、黄连、蝉蜕、大蓟、射干、甘草药物进行组合制备的,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治疗喉炎。其中选用胖大海是因为其性味甘淡,凉,有清热,润,利咽,解毒的功能,治干咳无痰,喉痛,音哑,骨蒸内热,吐衄下血,目赤,牙痛,痔疮漏管。选用荆芥是因为其性味辛,温,入肺、肝经,有发表,祛风,理血的功能,炒炭止血,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选用桔梗是因为其性味苦辛,平,入肺、胃经,有开宣肺气,祛痰排脓的功能,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选用生地黄是因为其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能,治热病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选用皂角刺是因为其性味辛,温,归肝,胃经,有搜风,拔毒,消肿,排脓的功能,治痈肿,疮毒,疠风,癣疮,胎衣不下。选用金银花是因为其性味甘,寒,入肺、胃经,有清热,解毒的功能,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痔漏。选用木通是因为其性味苦,凉,入心、小肠、膀胱经,有泻火行,通利血脉的功能,治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妇女经闭,乳汁不通。选用茵陈蒿是因为其性味苦辛,凉,入肝、脾、膀胱经,有清热利湿的功能,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选用前胡是因为其性味辛、苦,微寒,归肺经,有散风清热,降气化痰的功能,治风热咳嗽,痰多,痰热喘满,咯痰黄稠。选用细辛是因为其性味辛,温,入肺、肾经,有祛风,散寒,行水,开窃的功能,治风冷头痛,鼻渊,止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选用菊花是因为其性味甘苦,凉,入肺,肝经,有疏风,消热,明目,解毒的功能,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选用石斛是因为其性味甘淡微咸,寒,入有、肺、肾经,有生津益胃,清热养阴的功能,治热病伤津,口干烦喝,病后虚热,阴伤目暗。选用蒲公英是因为其性味苦甘,寒,入肝、胃经,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的功能,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选用田基黄是因为其性味甘,苦,凉,入肺、肝、胃经,有清热利湿,解毒,散瘀消肿的功能,治湿热黄疸,泄泻,痢疾,肠痈,痈疖肿毒,乳蛾,口疮,目赤肿痛,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选用鸭跖草是因为其性味甘寒,归肺、胃、小肠经,有清热,凉血,解毒的功能,治热痢,尿血,白带,血崩。选用杏仁是因为其性味苦,温,有毒,入肺、大肠经,有祛痰止咳,平喘,润肠的功能,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选用土牛膝是因为其性味苦,酸,平,归肝,肾经,有活血散瘀,祛湿利尿,清热解毒的功能,治淋病,尿血,妇女经闭,症瘕,风湿关节痛,脚气,水肿,痢疾,疟疾,白喉,痈肿,跌打损伤。选用木蝴蝶是因为其性味苦,寒,入肺、肝经,有润肺,舒肝,和胃,生肌的功能,治咳嗽,喉痹,音哑,肝胃气痛,疮口不敛。选用麦冬是因为其性味甘微苦,寒,入肺、胃、心经,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能,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清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选用紫花地丁是因为其性味苦、辛、寒,归心、肝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能,治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选用知母是因为其性味苦,寒,入肺、胃、肾经,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的功能,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选用牛蒡子是因为其性味辛苦,凉,入肺、胃经,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的功能,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作痒,痈肿疮毒。选用乌梅是因为其性味酸,温,入肝,脾,肺,大肠经,有收敛生津,安蛔驱虫的功能,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牛皮癣,胬肉。选用北沙参是因为其性味甘苦淡,凉,入肺、脾经,有养阴清肺,祛痰止咳的功能,治肺热燥咳,虚痨久咳,阴伤咽干、口渴。选用山豆根是因为其性味苦,寒,入心、肺、大肠三经,有清火,解毒,消肿,止痛的功能,治喉痈,喉风,喉痹,牙龈肿痛,喘满热咳,黄疸,下痢,痔疾,热肿,秃疮,疥癣,蛇、虫、犬咬伤。选用黄连是因为其性味苦,寒,入心、肝、胃、大肠经,有泻火,燥湿,解毒,杀虫的功能,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核,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选用蝉蜕是因为其性味甘咸,凉,入肺、肝经,有散风热,宣肺,定痉的功能,治外感风热,咳嗽音哑,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小儿惊癎,目赤,翳障,疔疮肿毒,破伤风。选用大蓟是因为其性味甘,凉,入肝、脾经,有凉血,止血,祛瘀,消痈肿的功能,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带下,肠风,肠痈,痈疡肿毒,疔疮。选用射干是因为其性味苦,寒,有毒,入肺、肝经,有降火,解毒,散血,消痰的功能,治喉痹咽痛,咳逆上气,痰涎壅盛,瘰疬结核,疟母,妇女经闭,痈肿疮毒。选用甘草是因为其性味甘平,入脾、胃、肺经,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功能,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痈,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具体实施方式

[0007]本发明组分的药物用量也是发明人经过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胖大海15-25克、荆芥8-12克、桔梗12-18克、生地黄8-12克、皂角刺8-12克、金银花10-
15克、木通12-18克、茵陈篙8-12克、前胡10-15克、细辛8-12克、菊花10-15克、石斛8-12克、蔳公英10-15克、田基黄8-12克、鸭跖草8-12克、杏仁6-10克、土牛膝12-18克、木蝴蝶12-18克、麦冬10-15克、紫花地丁8-12克、知母8-12克、牛蒡子15-25克、乌梅8-12克、北沙参10-15克、山豆根15-25克、黄连15-25克、蝉蜕10-15克、大蓟8-12克、射干6-10克、甘草12-18克。
[0008] 优选为胖大海20克、荆芥10克、桔梗15克、生地黄10克、皂角刺10克、金银花12克、木通15克、茵陈篙10克、前胡12克、细辛10克、菊花12克、石斛10克、蔳公英12克、田基黄10克、鸭跖草10克、杏仁8克、土牛膝15克、木蝴蝶15克、麦冬12克、紫花地丁10克、知母10克、牛蒡子20克、乌梅10克、北沙参12克、山豆根20克、黄连20克、蝉蜕12克、大蓟10克、射干8克、甘草15克。
[0009]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一、备料
1、胖大海:除去杂质,筛去泥沙即可,不能用水洗;
2、荆芥:拣净杂质,用水略泡,捞出切段,晒干;
3、桔梗:拣净杂质,除去芦头,洗净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4、生地黄: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5、皂角刺: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润透后切片,晒干;
6、金银花:筛去泥沙,拣净杂质;
7、木通:用水稍浸泡,闷润至透,切片,晾干;
8、茵陈蒿:过筛,拣去杂质,除去残根,碾碎,再过箩去净泥屑;
9、前胡: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低温干燥,筛去碎屑;
10、细辛:除净杂质,用水喷润,及时切段,晒干;
11、菊花:拣净叶梗、花柄及泥屑杂质;
12、石斛:取干燥的石斛,用水泡约至八成透,焖润,除去残根及黑枝,切段,撞去薄膜,晒干;
13、蒲公英:拣去杂质,洗净泥土,切段,晒干;
14、田基黄:春、夏季开花时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15、鸭跖草:拣去杂质,洗净,切断,晒干;
16、杏仁:拣净杂质,置沸水中略煮,待外皮微皱时捞出,浸凉水中,脱去种皮,晒干,簸净;
17、土牛膝: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18、木蝴蝶:秋、冬季采收成熟果实,曝晒至果实开裂,取出种子,晒干;
19、麦冬: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抽去心,再洗净晒干;
20、紫花地丁: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晾,切段,干燥;
21、知母:拣净杂质,用水撞洗,捞出,润软,切片晒干;
22、牛蒡子:拣去杂质,筛去泥屑;
23、乌梅:拣净杂质,筛去灰屑,洗净,晒干;
24、北沙参:拣去杂质,除去茎基,用水略洗,捞出,稍润,切段,晒干;
25、山豆根:拣净杂质,粗细分档,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26、黄连:拣去杂质,洗净泥砂,润透,切片,阴干;
27、蝉蜕:拣去杂质,洗净晒干;
28、大蓟:拣去杂质,清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29、射干:拣去杂质,水洗净,稍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筛去须、屑;
30、甘草: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时,捞出,润透,切片,凉干。
[0010] 二、制备1、将所述重量的胖大海、荆芥、桔梗、生地黄、皂角刺、金银花、木通、茵陈篙、前胡、细辛、菊花、石斛、蔳公英、田基黄、鸭跖草、杏仁、土牛膝、木蝴蝶、麦冬、紫花地丁、知母、牛蒡子、乌梅、北沙参、山豆根、黄连、蝉蜕、大蓟、射干、甘草放入煎药容器内,第一次加水8倍量,浸泡100分钟后,武火煎煮沸腾,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得第一次煎煮液,将第一次煎煮液倒入容器内;
2、将过滤的药渣加水6倍量,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得第二次煎煮液;
3、将两次煎煮液混合搅拌均匀,分为4剂服用。
[0011] 组方中牛蒡子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的功能为君药;山豆根清火,解毒,消肿,止痛;黄连有泻火,燥湿,解毒,杀虫的功能,二者为臣药,三味药共同发挥疏风,泻火,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治疗喉炎效全面,且以疏风,泻火为主可治本,胖大海有清热,润肺,利咽,解毒的功能为佐药,甘草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功能为使药,与余下诸药是治标。
[0012] 本发明药物具有疏散风热,泻火解毒,消肿止痛,宣肺开音的功能,用于治疗喉炎,疗程短、见效快、治愈后不复发。
[0013]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这些试验例包括本发明药物的动物毒性试验报告和临床疗效观察资料。
[0014] [试验例1]本发明药物的动物毒性试验报告:取家兔30只,雌雄兼用,体重2.0—2.5kg,分两组,每组15只,其中一组为超剂量试验组,另一组为正常量试验组。超常量组为20ml/kg,正常量为10ml/kg,给药方式为灌胃法给药,每天两次,连服7天,每天观察给药反应,结果表明二组家兔活动、饮食正常,药物无不良毒副作用。
[0015] [试验例2]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观察1、一般资料
收治喉炎诊患者共30例。
[0016] 2、诊断标准(1)声音嘶哑是最主要的症状,声音变低沉、粗糙,晨起症状较重,随活动增加,咳出喉部分泌物而逐渐好转。禁声后声嘶减轻,多讲话又使症状加重,呈间歇性,日久演变为持续性;
(2)喉部分泌物增加,常觉得有痰粘附,每当说话,须咳嗽以清除黏稠痰液;
(3)喉部常有不适感,如喉部干燥、刺痛、烧灼感、异物感等;
(4)萎缩性喉炎可有痉挛性咳嗽,结痂为引起痉挛性咳嗽之原因,故常有痂或黏稠分泌物随咳嗽排出,有时其中带有少量血液。
[0017] 3、治疗方法选用上述药剂,给患者服用,每次服用1剂,每天早、晚各服1次,5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5个疗程。
[0018] 4、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喉炎症状消失,体质恢复正常,痊愈;
好转:患者喉部干燥、声音嘶哑现象减轻,喉炎症状明显好转,体质逐步恢复;
无效:达不到好转标准者。
[0019] 5、治疗结果(见下表)在上述治疗中,用本发明药物治疗喉炎患者30例,结果显效27例,显效率为90%,好转2例,好转率为6.67%,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