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外用中草药 |
|||||||
申请号 | CN201610857941.6 | 申请日 | 2016-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66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申请人 | 黄桂连; | 发明人 | 黄桂连; | ||||
摘要 |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外用中草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 原料药 制成:地丁草3-8份、车前草5-15份、田基黄5-15份、地白草10-20份、栀子5-15份,上述原料药均为鲜药。制备时,按重量配比取上述五种鲜原料药混合,捣烂成浆即可。该中草药具有清热、消炎、解毒、泻火、凉血、利尿、利湿、祛 风 、散瘀消肿等到功能,外敷于新生儿 手腕 关节,通过 皮肤 透湿,使药物浸湿到主动脉,迅速进入人体肝胆,通过血液循环排毒消炎,恢复胆红素正常代谢功能,快速治愈黄疸 疾病 ,克服了西医换血、肾上腺皮质 激素 等疗法和中药灌肠等给新生儿造成的痛苦,克服了口服药物新生儿服药困难的问题,且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成本低,治疗效果好。 | ||||||
权利要求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外用中草药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具体是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外用中草药。 背景技术[0002]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发黄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0003]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现象,大多数都不需要治疗。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就需要治疗了,蓝光光照疗法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部分新生儿可能出现皮疹和腹泻等副作用,停止照射后即消失。如果新生儿的黄疸比较严重,或者经过光照疗法后胆红素水平仍持续升高,就需要进行换血疗法。或者采用酶诱导剂,输注血浆或白蛋白,或者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西药治疗花费大,成本高,对新生儿来说也比较痛苦。 [0004] 现代的中药制剂茵栀黄口服液,其主要成分为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已经成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首选安全制剂,被广大患者接受。 发明内容[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外用中草药,其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成本低,治疗效果好,且采用外敷治疗,可减轻新生儿的痛苦,使用方便。 [0006] 本发明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外用中草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地丁草3-8份、车前草5-15份、田基黄5-15份、地白草10-20份、栀子5-15份,上述原料药均为鲜药。 [0007]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外用中草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地丁草5份、车前草10份、田基黄10份、地白草15份、栀子10份,上述原料药均为鲜药。 [0008] 制备时,按重量配比取上述五种鲜原料药混合,捣烂成浆即可。 [0009] 使用方法:使用时将捣烂成浆的中草药放在肚脐周边或手腕关节处。因新生儿脐带刚脱落,脐周没完全愈合,如果将药外敷此处,易感染,因此使用该药时,一般将捣成浆的中草药外敷于新生儿的手腕关节处,并用医用纱布包裹固定。人的手腕关节与人的主动脉相连,将药敷于此处能迅速渗透进入人体肝胆,起到清热、消炎、解毒的功效,有利于快速治愈疾病。 [0010] 用量:一天一次,每次外敷2-3小时。 [0011] 本发明配方中各原料的药理作用如下:地丁草:味苦,性寒,入心、脾经。具有清热、消炎、解毒功能。治黄疸肝炎,高热烦躁。 [0012] 车前草:味甘,淡;性微寒。归肺经;肝经;肾经;膀胱经。具有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功能。主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 [0013] 田基黄:味甘,苦;性凉。归肺经;肝经;胃经。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散瘀消肿功能。主治湿热黄疸;泄泻;痢疾;肠痈;痈疖肿毒;乳蛾;口疮;目赤肿痛;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地白草:味微苦,甘;性平。具有祛风,清热,利尿,解毒功能。主治风热咳嗽,痢疾,淋浊,痈肿疮毒,眼睑炎,烫伤。 [0014] 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清热,泻火,凉血功能。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0015] 本发明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外用中草药,具有清热、消炎、解毒、泻火、凉血、利尿、利湿、祛风、散瘀消肿等到功能,外敷于新生儿手腕关节,通过皮肤透湿,使药物浸湿到主动脉,迅速进入人体肝胆,通过血液循环排毒消炎,恢复胆红素正常代谢功能,快速治愈黄疸疾病,克服了西医换血、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疗法和中药灌肠等给新生儿造成的痛苦,克服了口服药物新生儿服药困难的问题,且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成本低,治疗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0016]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0017] 实施例1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外用中草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地丁草3克、车前草5克、田基黄5克、地白草10克、栀子5克。 [0018] 制备时,按重量配比取上述五种鲜原料药混合,捣烂成浆即可。 [0019] 实施例2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外用中草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地丁草5克、车前草10克、田基黄10克、地白草15克、栀子10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20] 实施例3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外用中草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地丁草8克、车前草15克、田基黄15克、地白草20克、栀子15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21] 典型病例:杨某某,男,广西资源县梅溪镇茶坪村人。患慢性新生儿黄疸,眼结膜黄,起眼屎,面黄肌瘦,神志不清,整个人全身都显黄色,资源县人民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使用本发明中草药3天,病情逐步缓解,5天痊愈。 [0022] 张某某,女,广西资源县梅溪镇茶坪村人。患新生儿黄疸,发高烧38℃以上,皮肤干燥,进食呕吐,四肢无力,使用本发明中草药1天,病情逐步缓解,3天痊愈。 [0023] 雷某某,女,广西资源县梅溪镇茶坪村人。患新生儿黄疸,脸色苍黄,四肢无力,嘴唇乌黑,紫干,使用本发明中草药3天,病情逐步缓解,6天痊愈。 [0024] 雷某某,男,广西资源县梅溪镇茶坪村人。患新生儿黄疸,眼黄皮黄,脸黄,进食难,无尿,使用本发明中草药3天,病情缓解,6天痊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