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皮肤坏死性溃疡的中药制剂

申请号 CN201610388846.6 申请日 2016-06-02 公开(公告)号 CN105832909A 公开(公告)日 2016-08-10
申请人 徐永华; 发明人 徐永华;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治疗 皮肤 坏死 性溃疡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包括内服药和外敷药,其中,内服药包括:当归10?20克、玄参10?20克、丹参10?20克、忍冬藤10?20克、红花10?15克、 牛 膝8?12克、地丁8?12克、甘草8?12克、菊花10?20克、通草10?15克、泽兰8?12克、桃仁8?12克;外敷药包括:卷柏8?12克、大黄10?15克、 冰 片3?5克、煅 石膏 8?12克、珍珠粉8?12克、儿茶8?12克、琥珀8?12克、乳香10?20克、黄连10?15克、芦荟10?15克。诸药配伍精良,组方合理,共奏补益、通络、解毒、化瘀、祛腐、生肌等功效,内服外敷、内外合治、标本兼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皮肤坏死性溃疡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包括内服药和外敷药,其中,所述内服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当归10-20克、玄参10-20克、丹参10-20克、忍冬藤10-20克、红花10-15克、膝8-12克、地丁8-12克、甘草8-12克、菊花10-20克、通草10-15克、泽兰8-12克、桃仁8-12克;
所述外敷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卷柏8-12克、大黄10-15克、片3-5克、煅石膏8-12克、珍珠粉8-12克、儿茶8-12克、琥珀8-12克、乳香10-20克、黄连10-15克、芦荟10-15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包括内服药和外敷药,其中,所述内服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当归10克、玄参10克、丹参10克、忍冬藤10克、红花10克、牛膝8克、地丁8克、甘草8克、菊花10克、通草10克、泽兰8克、桃仁8克;
所述外敷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卷柏8克、大黄10克、冰片3克、煅石膏8克、珍珠粉8克、儿茶8克、琥珀8克、乳香10克、黄连10克、芦荟10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包括内服药和外敷药,其中,所述内服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当归12克、玄参12克、丹参12克、忍冬藤12克、红花11克、牛膝8克、地丁9克、甘草9克、菊花12克、通草11克、泽兰8克、桃仁9克;
所述外敷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卷柏9克、大黄11克、冰片3克、煅石膏8克、珍珠粉9克、儿茶8克、琥珀8克、乳香12克、黄连11克、芦荟11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包括内服药和外敷药,其中,所述内服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当归14克、玄参14克、丹参14克、忍冬藤14克、红花12克、牛膝9克、地丁9克、甘草9克、菊花14克、通草12克、泽兰9克、桃仁9克;
所述外敷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卷柏9克、大黄12克、冰片4克、煅石膏9克、珍珠粉9克、儿茶9克、琥珀9克、乳香14克、黄连12克、芦荟12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包括内服药和外敷药,其中,所述内服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当归16克、玄参16克、丹参16克、忍冬藤16克、红花13克、牛膝10克、地丁10克、甘草10克、菊花16克、通草13克、泽兰10克、桃仁10克;
所述外敷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卷柏10克、大黄13克、冰片4克、煅石膏10克、珍珠粉10克、儿茶10克、琥珀10克、乳香16克、黄连13克、芦荟13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包括内服药和外敷药,其中,所述内服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当归18克、玄参18克、丹参18克、忍冬藤18克、红花14克、牛膝11克、地丁11克、甘草11克、菊花18克、通草14克、泽兰11克、桃仁11克;
所述外敷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卷柏11克、大黄14克、冰片5克、煅石膏11克、珍珠粉11克、儿茶11克、琥珀11克、乳香18克、黄连14克、芦荟14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包括内服药和外敷药,其中,所述内服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当归20克、玄参20克、丹参20克、忍冬藤20克、红花15克、牛膝12克、地丁12克、甘草12克、菊花20克、通草15克、泽兰12克、桃仁8-12克;
所述外敷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卷柏12克、大黄15克、冰片5克、煅石膏12克、珍珠粉12克、儿茶12克、琥珀12克、乳香20克、黄连15克、芦荟15克。

说明书全文

一种治疗皮肤坏死性溃疡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皮肤坏死性溃疡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0002] 皮肤坏死性溃疡是中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是以皮肤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长期不能愈合为临床特征,皮肤组织缺损液化感染坏死的一种体表疾病,此处泛指中医外科疮疡类溃后长期未愈者。由于疮面难以愈合且消耗甚大,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和经济损失,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0003] 目前临床上西医用来治疗皮肤坏死性溃疡往往用药物治疗不很理想,有时需要手术植皮来治疗,且病情容易反复,难以根治,所以需要寻找一种有效的药物来治疗本病。近年来,我们根据中医辨证施治、标本同治的原则,提供了一种见效快、疗程短、无副作用的内服外敷中药制剂,用来治疗皮肤坏死性溃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解决了目前在治疗皮肤坏死性溃疡方面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可内外同治、标本兼治的中药制剂。
[0005]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治疗皮肤坏死性溃疡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包括内服药和外敷药,其中,所述内服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07] 当归10-20克、玄参10-20克、丹参10-20克、忍冬藤10-20克、红花10-15克、膝8-12克、地丁8-12克、甘草8-12克、菊花10-20克、通草10-15克、泽兰8-12克、桃仁8-12克;
[0008] 所述外敷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09] 卷柏8-12克、大黄10-15克、片3-5克、煅石膏8-12克、珍珠粉8-12克、儿茶8-12克、琥珀8-12克、乳香10-20克、黄连10-15克、芦荟10-15克。
[0010]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中药制剂包括内服药和外敷药,
[0011] 其中,所述内服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12] 当归10克、玄参10克、丹参10克、忍冬藤10克、红花10克、牛膝8克、地丁8克、甘草8克、菊花10克、通草10克、泽兰8克、桃仁8克;
[0013] 所述外敷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14] 卷柏8克、大黄10克、冰片3克、煅石膏8克、珍珠粉8克、儿茶8克、琥珀8克、乳香10克、黄连10克、芦荟10克。
[0015]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中药制剂包括内服药和外敷药:
[0016] 其中,所述内服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17] 当归12克、玄参12克、丹参12克、忍冬藤12克、红花11克、牛膝8克、地丁9克、甘草9克、菊花12克、通草11克、泽兰8克、桃仁9克;
[0018] 所述外敷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19] 卷柏9克、大黄11克、冰片3克、煅石膏8克、珍珠粉9克、儿茶8克、琥珀8克、乳香12克、黄连11克、芦荟11克。
[0020]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中药制剂包括内服药和外敷药:
[0021] 其中,所述内服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22] 当归14克、玄参14克、丹参14克、忍冬藤14克、红花12克、牛膝9克、地丁9克、甘草9克、菊花14克、通草12克、泽兰9克、桃仁9克;
[0023] 所述外敷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24] 卷柏9克、大黄12克、冰片4克、煅石膏9克、珍珠粉9克、儿茶9克、琥珀9克、乳香14克、黄连12克、芦荟12克。
[0025]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中药制剂包括内服药和外敷药:
[0026] 其中,所述内服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27] 当归16克、玄参16克、丹参16克、忍冬藤16克、红花13克、牛膝10克、地丁10克、甘草10克、菊花16克、通草13克、泽兰10克、桃仁10克;
[0028] 所述外敷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29] 卷柏10克、大黄13克、冰片4克、煅石膏10克、珍珠粉10克、儿茶10克、琥珀10克、乳香16克、黄连13克、芦荟13克。
[0030]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中药制剂包括内服药和外敷药:
[0031] 其中,所述内服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32] 当归18克、玄参18克、丹参18克、忍冬藤18克、红花14克、牛膝11克、地丁11克、甘草11克、菊花18克、通草14克、泽兰11克、桃仁11克;
[0033] 所述外敷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34] 卷柏11克、大黄14克、冰片5克、煅石膏11克、珍珠粉11克、儿茶11克、琥珀11克、乳香18克、黄连14克、芦荟14克。
[0035]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中药制剂包括内服药和外敷药:
[0036] 其中,所述内服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37] 当归20克、玄参20克、丹参20克、忍冬藤20克、红花15克、牛膝12克、地丁12克、甘草12克、菊花20克、通草15克、泽兰12克、桃仁8-12克;
[0038] 所述外敷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39] 卷柏12克、大黄15克、冰片5克、煅石膏12克、珍珠粉12克、儿茶12克、琥珀12克、乳香20克、黄连15克、芦荟15克。
[0040] 上述药物的服用方法为:将当归、玄参、丹参、忍冬藤、红花、牛膝、地丁、甘草、菊花、通草、泽兰、桃仁,按照一定重量配比(随症加减)混合后,按照传统煎制中药的方法煎制,每日一剂,分2次温服。同时将卷柏、大黄、冰片、煅石膏、珍珠粉、儿茶、琥珀、乳香、黄连、芦荟按照一定重量配比(随症加减)烘干碾成粉末,调和均匀后涂抹于患处,用医用纱布覆盖固定于皮肤上,每日敷药2次。2周为1个疗程。
[0041] 上述药物的原料中药:
[0042] 当归,味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止痛润肠之功效。
[0043] 玄参,味苦、甘、咸,性寒;归、胃、肾经。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散结,滋阴生津之功效。
[0044] 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具有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之功效。
[0045] 忍冬藤,味甘,性寒。归心、肺经。具有清热解毒,疏通络之功效,主治温病发热,疮痈肿毒,热毒血痢,风湿热痹。
[0046]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之功效。
[0047] 牛膝,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活血化瘀,利尿通淋之功效。
[0048] 地丁,味苦、辛,性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
[0049]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脾、肺、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
[0050] 菊花,味微辛、甘、苦,性微寒。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阳,解毒之功效。
[0051] 通草,味甘、淡,性温;归肺、胃经。具有清热利水,通气通乳之功效。
[0052] 泽兰,性味苦,辛,微温;归肝,膀胱经。具有活血通经,行水消肿之功效。
[0053] 桃仁,味甘、苦,性平;归肺,肝,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瘀,润燥滑肠之功效。
[0054] 卷柏,味辛,性平。归脾、肝二经。具有破血散瘀、活血止血、止咳化痰、通经活络的作用。
[0055] 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祛瘀之功效。
[0056] 冰片,味辛、苦,性微寒;归心、脾、肺经。具有开窍豁痰,消肿止痛,解暑醒神之功效。
[0057] 煅石膏,味甘、辛、涩,性寒。归肺、胃经。具有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清热解毒、泻火的功效,煅敷能够生肌敛疮。
[0058] 珍珠粉,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具有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之功效。
[0059] 儿茶,味苦、涩,性凉。归心、肺经。具有清热化痰,生津止渴,止血定痛,收湿敛疮的功效。右旋儿茶精对离体心先抑制后兴奋;能抑制酪酸脱羧酶之活性,抑制透明质酸酶,胆乙酰化酶,能抑制链激酶对纤维蛋白的溶解作用;体外试验对多种皮肤真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种杆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
[0060] 琥珀,味甘、性平;归心、肝、小肠、膀胱、肺、脾经。具有镇惊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去翳明目之功效。
[0061] 乳香,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之功效。
[0062]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胃、肝、大肠经。具有清热毒之功效。
[0063] 芦荟,味苦,性寒;归肝、胃、大肠经。具有清肝泄热,泻下通便之功效。
[0064] 皮肤坏死性溃疡是中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西医学治疗多集中在防止创面感染和对创面进行保护,如抗感染、外科清创术、植皮术、多种敷料和创面覆盖物、维生素类和锌制剂等治疗或用外用生长因子以调控创面愈合,有一定疗效。中医学认为,慢性皮肤溃疡,临床多见创面难敛难收,加之多经过反复清疮,多种药物浸润等治疗。故正气虚损、脉络瘀阻,无力托毒外泄,使邪无出路,湿热毒邪蕴结为发病主要关键因素。治疗当针对上述基本病机,制定相应的“补”、“通”、“清”治疗原则。
[0065] 本发明中药中,内服药中,当归、玄参、丹参、牛膝能补血活血、益气养阴,治疗气血不足,络道亏虚,能提高机体扶正祛邪能力,填补络道,助养新肌生长;忍冬藤、地丁、菊花清热、解毒、凉血,消痈,去除体内湿热邪毒,起到消肿拔毒的功效;红花、桃仁、泽兰活血散瘀、通经止痛,促进血液微循环,改善血流动力,破血逐瘀。通草、泽兰利水渗湿,牛膝引水下行,促进体内毒素的快速排出;甘草既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又能调和诸药,使诸药之偏性得以缓解,而使之彼此协调,共同完成其治疗作用。外敷药中,煅石膏、珍珠粉、芦荟、乳香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消肿生肌,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清除变性坏死组织,改善皮肤新陈代谢,促进新生皮肤组织的生长;冰片、黄连、儿茶、大黄能清热燥湿,泻热解毒、并能凉血活血,有效抑制皮肤组织表面的各种真菌,起到消毒抗菌抗感染作用,促进创面的愈合;琥珀、卷柏散瘀止血、通经活络,能搜剔络脉之瘀浊,使络脉通达,瘀浊俱化。诸药配伍精良,组方合理,共奏补益、通络、解毒、化瘀、祛腐、生肌等功效,内服外敷、内外合治、标本兼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0066] 为进一步考察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我们选取76例皮肤坏死性溃疡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其中男41例,女35例;上肢36例,下肢40例;年龄12岁-71岁,平均37岁;病程最短者1.5个月,最长者482个月,平均(29.35±83.25)个月;初始创面面积最小者2cm2,最大者
380cm2,平均(22.78±50.26)cm2;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发病部位、发病原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0067] 诊断标准:
[0068] 外伤、细菌感染或其他疾病导致皮肤感染,溃疡面有分泌物渗出,边缘暗紫,皮厚,有纤维素、脓苔或有肉芽组织生长,溃面深达皮肤组织肌肉,骨组织或经久不愈。
[0069] 治疗方法:
[0070] 治疗组:取当归14克、玄参14克、丹参14克、忍冬藤14克、红花12克、牛膝9克、地丁9克、甘草9克、菊花14克、通草12克、泽兰9克、桃仁9克(随症加减),水煎后服用,每日一剂,分2次温服。同时将卷柏9克、大黄12克、冰片4克、煅石膏9克、珍珠粉9克、儿茶9克、琥珀9克、乳香14克、黄连12克、芦荟12克(随症加减)烘干碾成粉末后,调和均匀外敷于伤处,每日敷药2次。2周为一个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
[0071] 对照组:外用康复新液(内蒙古京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5020805),用医用纱布浸透药液后敷患处,感染创面先清创后再用本品冲洗,并用浸透本品的纱布填塞或敷用,每天换药一次为宜。
[0072] 疗效标准:
[0073] 临床治愈:溃疡愈合,随访1个月溃疡处无复发;
[0074] 有效:溃面逐渐缩小,清洁,有新鲜的肉芽组织生长;
[0075] 无效:溃面无变化,需要手术治疗。
[0076] 疗效结果:
[0077] 1、疗效比较:
[0078] 治疗后,治疗组治愈22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57.9%,总有效率92.1%;对照组治愈14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治愈率为36.8%,总有效率80.0%;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0079] 表1:两组病例治疗后的疗效对照结果表
[0080]组别 例数 治愈n(%) 有效n(%) 无效n(%)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8 22(57.9) 13(34.2) 3(7.95) 92.1
对照组 38 14(36.8) 16(42.10) 8(21.1) 80.0
[0081] 2、溃疡面愈合时间及复发情况比较:
[0082] 观察两组患者皮肤溃疡面愈合时间及复发情况,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愈后,半年内随访,治疗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10例,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详细结果见表2。
[0083] 表2:两组溃疡面愈合时间及复发情况比较
[0084]分组 例数 溃疡面愈合时间 复发情况 复发率
治疗组 38 23.6±11.2 2 5.3%
对照组 38 33.4±11.3 10 26.3%
[0085] 3、副作用比较:
[0086] 在整个临床观察过程中所有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0087] 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内服可调理五脏六腑,提高机体免疫力及细胞活力,外敷可通过局部直达病变,抗菌消炎、祛腐生肌,加快皮肤溃疡面愈合,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及无副作用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88] 实施例1:一种治疗皮肤坏死性溃疡的中药制剂,选取内服药及外敷药,其中,内服药包括:当归10克、玄参10克、丹参10克、忍冬藤10克、红花10克、牛膝8克、地丁8克、甘草8克、菊花10克、通草10克、泽兰8克、桃仁8克;外敷药包括:卷柏8克、大黄10克、冰片3克、煅石膏8克、珍珠粉8克、儿茶8克、琥珀8克、乳香10克、黄连10克、芦荟10克。
[0089] 实施例2:一种治疗皮肤坏死性溃疡的中药制剂,选取内服药及外敷药,其中,内服药包括:当归12克、玄参12克、丹参12克、忍冬藤12克、红花11克、牛膝8克、地丁9克、甘草9克、菊花12克、通草11克、泽兰8克、桃仁9克;外敷药包括:卷柏9克、大黄11克、冰片3克、煅石膏8克、珍珠粉9克、儿茶8克、琥珀8克、乳香12克、黄连11克、芦荟11克。
[0090] 实施例3:一种治疗皮肤坏死性溃疡的中药制剂,选取内服药及外敷药,其中,内服药包括:当归14克、玄参14克、丹参14克、忍冬藤14克、红花12克、牛膝9克、地丁9克、甘草9克、菊花14克、通草12克、泽兰9克、桃仁9克;外敷药包括:卷柏9克、大黄12克、冰片4克、煅石膏9克、珍珠粉9克、儿茶9克、琥珀9克、乳香14克、黄连12克、芦荟12克。
[0091] 实施例4:一种治疗皮肤坏死性溃疡的中药制剂,选取内服药及外敷药,其中,内服药包括:当归16克、玄参16克、丹参16克、忍冬藤16克、红花13克、牛膝10克、地丁10克、甘草10克、菊花16克、通草13克、泽兰10克、桃仁10克;外敷药包括:卷柏10克、大黄13克、冰片4克、煅石膏10克、珍珠粉10克、儿茶10克、琥珀10克、乳香16克、黄连13克、芦荟13克。
[0092] 实施例5:一种治疗皮肤坏死性溃疡的中药制剂,选取内服药及外敷药,其中,内服药包括:当归18克、玄参18克、丹参18克、忍冬藤18克、红花14克、牛膝11克、地丁11克、甘草11克、菊花18克、通草14克、泽兰11克、桃仁11克;外敷药包括:卷柏11克、大黄14克、冰片5克、煅石膏11克、珍珠粉11克、儿茶11克、琥珀11克、乳香18克、黄连14克、芦荟14克。
[0093] 实施例6:一种治疗皮肤坏死性溃疡的中药制剂,选取内服药及外敷药,其中,内服药包括:当归20克、玄参20克、丹参20克、忍冬藤20克、红花15克、牛膝12克、地丁12克、甘草12克、菊花20克、通草15克、泽兰12克、桃仁8-12克;外敷药包括:卷柏12克、大黄15克、冰片5克、煅石膏12克、珍珠粉12克、儿茶12克、琥珀12克、乳香20克、黄连15克、芦荟15克。
[0094] 下面通过具体病例对本发明的药物疗效进一步进行验证:
[0095] 病例1
[0096] 张某,男,43岁。患者左手背皮下局部肿胀明显,后肿胀处出现水疱并化脓,自行挑破水疱后见少量黄白色稠厚脓液,其后溃口经久不愈,且渐扩大,手背正中见一约3cm×4cm疮面,疮口周边为淡黄色筋膜,中央为暗黑色坏死组织,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以皮肤坏死性溃疡治疗。处方:当归10克、玄参10克、丹参10克、忍冬藤10克、红花10克、牛膝8克、地丁8克、甘草8克、菊花10克、通草10克、泽兰8克、桃仁8克,水煎后早晚两次温服,另用卷柏8克、大黄10克、冰片3克、煅石膏8克、珍珠粉8克、儿茶8克、琥珀8克、乳香10克、黄连10克、芦荟10克,烘干碾成粉末,调和均匀后涂抹于患处,用医用纱布覆盖固定于皮肤上,每日敷药2次。
经治2周,局部疮面中央脓腐已尽,白色肌外露,并见鲜红色肉芽生长,疮口边缘脓腐仍有,分泌物较多,疮周肤色瘀暗。又1周,疮面縮小,疮口边缘脓腐已尽,上皮爬生明显,疮面中央裸露的肌腱已被完全覆盖,肉芽生长良好,疮周瘀暗,续服1周,疮面愈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0097] 病案2
[0098] 杜某,男,50岁。患者因受外伤未能及时治疗,致使左手三指肿胀明显,肤色微红,肤温不高,尺侧可见一2cm×4cm的疮面,上有黄褐色痂盖附着,疮面较干燥,挤压痂盖可见少量淡黄色脓水渗出,压痛不甚,手指屈伸不利,舌质偏红,苔薄黄腻,脉弦细。辅助检查:X线摄片提示左食指中节骨质吸收。脓液细菌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以本发明药物治疗,处方:当归16克、玄参16克、丹参16克、忍冬藤16克、红花13克、牛膝10克、地丁10克、甘草10克、菊花16克、通草13克、泽兰10克、桃仁10克,水煎后早晚两次温服,另用卷柏10克、大黄
13克、冰片4克、煅石膏10克、珍珠粉10克、儿茶10克、琥珀10克、乳香16克、黄连13克、芦荟13克,烘干碾成粉末,调和均匀后涂抹于患处,用医用纱布覆盖固定于皮肤上,每日敷药2次。
经治1周,疮痂渐脱,可见淡黄色筋膜组织,疮面渗出明显,又7天,创面脓腐已尽,肉芽组织色鲜红,疮周上皮爬生缓慢,继续治疗1周后疮面愈合,食指屈伸恢复正常。随访三个月未见复发。
[0099] 病例3
[0100] 于某,女,28岁。患者左下肢烧伤后破溃不敛一年余。在住院治疗后,除左小腿下方近踝处未愈合外,其余皆结痂,故出院自行换药,后该疮面也渐结痂。约半年后患者左小腿原烧伤面出现多处渗出,之后右小腿也出现破溃渗出。双下肢破溃疮面逐渐增多。曾先后辗转多家市级医院治疗,创面始终不愈,期间行植皮手术两次,移植皮瓣亦见溃烂坏死,创面仍未能愈合,遂以本方治疗。取当归20克、玄参20克、丹参20克、忍冬藤20克、红花15克、牛膝12克、地丁12克、甘草12克、菊花20克、通草15克、泽兰12克、桃仁8-12克,水煎后早晚两次温服,另用卷柏12克、大黄15克、冰片5克、煅石膏12克、珍珠粉12克、儿茶12克、琥珀12克、乳香
20克、黄连15克、芦荟15克,烘干碾成粉末,调和均匀后涂抹于患处,用医用纱布覆盖固定于皮肤上,每日敷药2次。2周后,下肢胀痛减轻,创面面积明显减小,脓腐已尽,肉芽色仍偏暗,渗出稀薄,量多,又1周,患者左腿及左前臂疮面基本愈合,左小腿处皮肤色暗,疤痕疙瘩明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