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申请号 | CN201610023124.0 | 申请日 | 2016-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34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申请人 | 王宗山; | 发明人 | 王宗山; | ||||
摘要 | 本 发明 是一种 治疗 脓疱型 银 屑病的组合物,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土荆皮4.5-9份,苦楝皮4.5-9份,金银花3-6份,桂枝3-6份,青黛3-6份,蒲公英4.5-9份,滑石粉0.9-1.5份,大青叶9-30份(优选的,大青叶9.5-29.5份),红景天9-12份,白花蛇舌草6-12份,鸡血藤6-12份,茯苓6-12份,地丁草6-15份,本发明组合物能够有效缓解由脓疱型银屑病引起的皮疹症状,且具有止痒、止痛的功效,对脓疱型银屑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无任何 副作用 的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组合物。 | ||||||
权利要求 | 1.一种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土荆皮4.5-9份,苦楝皮4.5-9份,金银花3-6份,桂枝3-6份,青黛3-6份,蒲公英4.5-9份,滑石粉0.9-1.5份,大青叶9-30份(优选的,大青叶9.5-29.5份),红景天9-12份,白花蛇舌草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物,尤其是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中医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0002] 脓疱(pustule)是一局限性表皮空腔隆起,内含混浊的脓液。系原发于皮肤由丘疹水疱演变而成。脓疱大小深浅不等,周围可有炎性红晕,浅脓疱干涸后变成脓痂愈后不留瘢痕,脓疱较深可形成溃疡愈后可留瘢痕。 [0003] 病因:至于脓疱型银屑病发生的原因,目前仍不清楚,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诱发因素也较多,但一般与用药刺激有关。尤其是近年来,由于不正规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而导致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病例有增多趋势。如长期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水杨酸类药物、日光照射等。亦有人观察到本病发生于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之后,故又认为可能与感染有关。但不是直接感染皮肤,而是身体的一种超常反应。另外,这种脓疱和真正细菌感染的脓疱是不一样的。细菌感染的脓疱较大,孤立、散在分布,比较表浅,容易糜烂,表面有脓痂,临床常见于儿童的脓疱疮。而脓疱型银屑病的无菌性脓疱则较小,密集分布,较深,不易形成糜烂面,脓疱干枯后有脱屑。因此,脓疱型银屑病不是细菌感染的,而是一种无菌性脓疱,中医认为其根本的发病原因还是患者的肝阴不足。脓疱型银屑病的病程较长,治疗缺乏疗效确切的单剂药物,虽然联合用药可控制病情,但一些西方药物的副作用也不容小觑,停药后很容易复发,尤其是掌跖脓疱型银屑病。因此,中医专家提醒患者,对脓疱型银屑病的治疗应综合分析病情、病势,去除可能的诱发因素,避免单纯追求近期疗效而忽视西药副作用及远期疗效,注意局部与系统治疗的互补性等。 [0004] 临床表现:1.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临床上最重的一型,较少见,病因不明,外用刺激性药物、感染、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过程中骤然停药等均为促发因素。发病急骤,可持续数日弛张性高热,伴全身不适、乏力及关节肿胀,红斑上突然出现泛发浅在的黄白色无菌小脓疱,针头至粟粒大小,初为小片,以后融合成“脓湖”,数周内可弥漫性分布全身,皱襞部常出现擦烂、结痂,围绕脓疱的红斑常扩展融合成红皮病样改变,粘膜可见小脓疱,舌面常有较深沟纹,称沟纹舌。病程较长者可伴发指尖萎缩、肌无力、白细胞总数增高、低钙血症、血沉增快,甚至可出现严重的系统性病变及继发感染。短期发热、脓疱常呈周期性复发,持续数日至数周后自行缓解,全身泛发红斑脱屑,成为红皮玻如此反复发作,造成患者低蛋白血症,全身情况差,预后不良。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常常并发肝、肾等系统损害,亦可因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或衰竭而危及生命。2.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皮疹限于手掌及足跖,对称分布。掌部皮损初发于大小鱼际,以后皮损渐扩展到掌心、手背及手指,足跖部好发于跖中部及内侧,皮疹为对称性红斑上成群淡黄色针头至粟粒大小脓疱,不易破裂。约1—2周后脓疱干涸、结痂及脱屑,鳞屑下反复出现成群新疱,故同一皮损上可见脓疱、结痂、脱屑等不同时期损害,如此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经久不愈。患者常伴甲的病变,甲上有点状凹陷、横沟、纵嵴、甲浑浊、甲剥离及甲下积脓。 [0005] 在已有的中医药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方法中,申请公布号CN 104435914 A(申请号 201410659017.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土茯苓50-100 份,金刚刺20-30 份,生首乌20-30 份,生地黄 10-15 份,车前草10—15 份,石菖蒲 10-15 份,青藤10-15 份,浮萍10-15 份,甘草6-9 份,授权公告号 CN 102716198 B(申请号 201210052153.1)公开了一种治疗银屑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原料药为:苦楝皮、苦参、毛茛、水杨酸、硼酸、苯甲酸、辣蓼草;各原料药的用量为:苦楝皮15~25 份;苦参10~20 份;毛茛40~60 份;水杨酸10~20 份;硼酸15~25 份;苯甲酸3~8 份;辣蓼草7~13 份;还含有酒精或米酒或白酒;制备方法为:将酒精或米酒或白酒加温至80~90℃,浸泡原料药1 小时以上,配料昂贵且不易得,制备方法复杂,且其为外用药膏,治标不治本,无法达到根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0006] 针对现有治疗脓疱型银屑病不足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组合物,具有易操作、疗效显著的特点,并且它采用地方上较为常见的中药材作为原料,成本低廉。 [0007]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上述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制备方法。 [0008]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组合物,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土荆皮4.5-9份,苦楝皮4.5-9份,金银花3-6份,桂枝3-6份,青黛3-6份,蒲公英4.5-9份,滑石粉0.9-1.5份,大青叶9-30份(优选的,大青叶9.5-29.5份),红景天9-12份,白花蛇舌草6-12份,鸡血藤 6-12份,茯苓6-12份,地丁草6-15份,川楝子9-15份,薄荷9-15份,山豆根4-9份,八角莲3-12份,胜红蓟9-15份,芦荟汁20-40份。 [0009] 一种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组合物,优选的配比,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土荆皮5-8份,苦楝皮5-8份,金银花3.5-5份,桂枝3.5-5份,青黛3.5-5份,蒲公英5-8份,滑石粉1.0-1.4份,大青叶12-25份,红景天9.5-11份,白花蛇舌草7-11份,鸡血藤7-11份,茯苓7-11份,地丁草8-12份,川楝子10-13份,薄荷10-14份,山豆根5-8份,八角莲4-10份,胜红蓟10-14份,芦荟汁25-35份。 [0010] 一种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组合物,更优选配比,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土荆皮7份,苦楝皮7份,金银花4份,桂枝4份,青黛4份,蒲公英6份,滑石粉1.2份,大青叶20份,红景天10份,白花蛇舌草9份,鸡血藤8份,茯苓9份,地丁草10份,川楝子12份,薄荷12份,山豆根6份,八角莲6份,胜红蓟12份,芦荟汁30份。 [0011] 一种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组合物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①将土荆皮、苦楝皮、金银花、桂枝、蒲公英、大青叶和薄荷一同切碎,用淡盐水浸泡14- 26分钟,过滤,浸泡好的原料药用90-100℃的热水烫两遍,置于预热好的容器内,反复翻炒 2-6分钟,停火,放入原料药重量0.2-0.4倍的食醋,混匀,继续翻炒5-12分钟,晾凉研磨成细末过80-120目筛待用; ②将步骤①所得细末与青黛和滑石粉混匀加入芦荟汁,顺时针方向拌匀,装瓶即得外用药; ③将红景天、白花蛇舌草、鸡血藤、茯苓、地丁草、川楝子、山豆根、八角莲和胜红蓟置于非铁质的容器内用30-40℃的温水浸泡33-44分钟,煎煮两次,每次都是先用武火煎开,在转文火煎10-20分钟,过滤,两次滤液混匀,滤渣待用; ④将步骤③所得滤渣置于透明容器内,加入原料重量2-4倍的米酒,泡制2-4小时,过滤,滤渣炒至酥脆,研磨成细末与步骤③所得滤液混匀,一边煎煮一边搅拌成稠膏放入蜂蜜搅匀,反复揉搓,搓成药条,切段成块,揉成粒,按照胶囊的加工工艺分装制备成胶囊即得内服药。 [0012] 上述的制备方法,步骤①用淡盐水浸泡18-22分钟,过滤,浸泡好的原料药用93-98℃的热水烫两遍(优选用淡盐水浸泡20分钟,过滤,浸泡好的原料药用95℃的热水烫两遍)。 [0013] 上述的制备方法,步骤①反复翻炒3-5分钟,停火,放入原料药重量0.25-0.35倍的食醋(优选反复翻炒4分钟,停火,放入原料药重量0.3倍的食醋)。 [0014] 上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继续翻炒7-10分钟,晾凉研磨成细末过90-110目筛待用(优选继续翻炒8分钟,晾凉研磨成细末过100目筛待用)。 [0015] 上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③置于非铁质的容器内用33-38℃的温水浸泡38-40分钟(优选置于非铁质的容器内用35℃的温水浸泡39分钟)。 [0016] 上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③每次都是先用武火煎开,在转文火煎13-18分钟(优选每次都是先用武火煎开,在转文火煎15分钟)。 [0017] 上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④加入原料重量2.5-3.5倍的米酒,泡制2.5-3.5小时(优选加入原料重量3倍的米酒,泡制3小时)。 [0018] 该组合物对脓疱型银屑病的效果显著,不仅有止痒、去皮疹等治表症的功效,还能从根本上彻底治疗脓疱型银屑病,且能够针对脓疱型银屑病不同的原因辨证施治。本发明多选用地方常见药材,价格低廉,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0019] 一种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组合物,各原料药的药理功效分别为:土荆皮:又名罗汉松皮、荆树皮、金钱松皮,为松科金钱松属植物金钱松的根皮及近根树皮。药性:根皮呈不规则的长条状,扭曲而稍卷,大小不一,质韧,气微,味辛、苦,性温。成分:根皮含土荆皮酸,白桦脂酸,杨梅树皮素,苦杏碱醇A和B等。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该药具有抗真菌、抗癌、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的功效,用于湿疹,神经性皮炎。 苦楝皮:又名楝木皮、楝树枝皮,为楝科楝属植物楝和川楝的树皮及根皮。药性:干皮呈不规则块片状、槽状或半卷筒状,质韧,不易折断,无臭,味苦,性寒。成分:含有川楝素、苦楝萜醇内酯,苦楝酮,异川楝素等。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该药具有驱虫、清热、燥湿的功效,用于蛔虫病,风疹瘙痒,湿疮疥疮等症。 [0020] 金银花:现代研究证明,金银花含有绿原酸、木犀草素苷等药理活性成分,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及上呼吸道感染致病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力,另外还可增强免疫力、抗早孕、护肝、抗肿瘤、消炎、解热、止血(凝血)、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等,其临床用途非常广泛,可与其它药物配伍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菌痢、急性泌尿系统感染、高血压等40余种病症。 [0021] 桂枝:其性味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是主治里寒常用的温里药,具有补元阳、通血脉、暖脾胃之功效,常与补肝肾药、补气血药配伍,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与其它温里药配伍治疗脘腹冷痛、寒痹腰痛,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癌防癌的作用。现有的各种驱风油类药物如清凉油、风湿油等皆含有桂油成分。桂枝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0022] 青黛:又名青蛤粉、靛青花,为爵床科马蓝属植物马蓝、蓼科蓼属植物蓼蓝、豆科木蓝属植物木蓝、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药性:本品为深蓝色的粉末,体轻,易飞扬,微有草腥气,味咸,性寒。成分:其主要成分有靛玉红,靛蓝。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该药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溃疡、抗菌、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用于温毒斑疹,咽喉肿痛,吐血,衄血,咯血等症状。 [0024] 滑石粉: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用于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 [0025] 大青叶:味苦,性寒。归经:归肝,心,胃,脾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主治:用于热病高热烦渴;神昏;斑疹;吐血;衄血;黄疸;泻痢;丹毒;喉痹;口疮;痄腮。 [0026] 红景天:性味:寒、甘、涩。归经:肺经。功能主治:有补气清肺、益智养心、收涩止血、散瘀消肿的功效。主治气虚体弱、病后畏寒、气短乏力、肺热咳嗽、咯血、白带腹泻、跌打损伤等。 [0027] 白花蛇舌草:其成药味苦、淡,性寒。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利尿除湿。尤善治疗各种类型炎症。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白花蛇舌草若配伍得当,可治疗多种疾病。别名: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蛇总管、二叶葎、白花十字草、尖刀草、甲猛草、龙舌草、蛇脷草、鹤舌草。 [0028] 鸡血藤:鸡轿藤味苦微甘、性温,归肝、心、肾经;鸡血藤 色赤入血,质润行散;具有活血舒筋,养血调经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月经不调,经行不畅,痛经,经闭,白细胞减少症。治疗风湿所致的腰膝关节疼痛、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常与红花桃仁、赤芍、地龙、黄芪、当归、丹参等配伍。可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常与香附、益母草同用。 [0029]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经:归心、肺、脾、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0030] 主治: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0031] 地丁草:清热解毒。治温病高热烦躁,流感,传染性肝炎,肾炎,瘰疬,腮腺炎,疔疮及其它化脓性感染。 [0032] 川楝子:归肝、小肠、膀胱经。功效: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主治: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 [0033] 薄荷:薄荷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 [0034]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和根茎。其苦,寒;有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效,常用于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 [0035] 八角莲:为小檗科八角莲属植物八角莲、六角莲和川八角莲的根及根茎。成分:1.八角莲 根茎含木脂素:鬼臼毒素,鬼臼苦素;黄酮类:山荷叶素山奈酚,槲皮素等。2.六角莲 根茎含木脂素:鬼臼毒素,去氢鬼臼毒素,鬼臼毒酮等。3.川八角莲 根含去氧鬼臼毒素,ß-盾叶鬼臼素,鬼臼毒素,山奈酚-3-ß-D-葡萄糖苷,葡萄糖,蔗糖及ß-谷甾醇。药性:苦、辛,温。有毒。归肺、肝经。功用主治:化痰解毒,祛瘀散结。主治咳嗽,咽喉肿痛,瘰疬,瘿瘤,无名肿痛,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0036] 胜红蓟:为菊科胜红蓟属植物藿香蓟的全草。成分:全草含黄酮类:胜红蓟黄酮A、B、C,川陈皮素,甜橙素,钓樟黄铜B,等。生物碱:石松胺,刺凌德草碱。三萜类化合物:无羁萜。甾醇类:豆甾醇等。挥发油:胜红蓟色烯,香豆素等。地上部分含有色烯类:7-甲氧基-2,2-二甲基色原烯,7,8-二甲氧基-2等。药性:微苦、辛,凉。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止痛。 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咯血,衄血,崩漏,脘腹疼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鹅口疮,痈肿疔疮,湿疹瘙痒。 [0037] 芦荟汁:补水:富含天然生理水、矿物质和木质素,渗透性极强,如海绵吸水般直达皮肤最深层,直接补充皮肤所需水分,是无可替代的皮肤补水产品。增白保湿: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天然美白保湿因子,可直接被皮肤吸收,分解和转换色素沉积,达到自然保湿美白。抗衰老:富含单糖和多糖、维他命和矿物质,对细胞的衰老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减少皱纹的产生。消炎、杀菌、防蚊虫叮咬、止痛、排毒素:富含芦荟大黄素与安特拉归农综合体,外敷,对促进伤口愈合能力极强,大面积创伤愈合后不留巴痕;修复受损皮肤,治疗青少年恼人的粉刺和痤疮,以及粉刺和痤疮留下的印痕,疗效显著。 [0038] 本发明组合物基于中医中药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原理。选用的中药药材具有排毒,凉血,祛热的功效,且造价低廉,长期使用亦不会造成患者的经济负担,是治疗脓疱型银屑病较为理想的药物。 具体实施方式[0039]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0040] 实施例1:一种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组合物,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10g):土荆皮4.5克,苦楝皮4.5克,金银花3克,桂枝3克,青黛3克,蒲公英4.5克,滑石粉0.9克,大青叶9克,红景天9克,白花蛇舌草6克,鸡血藤6克,茯苓6克,地丁草6克,川楝子9克,薄荷9克,山豆根4克,八角莲3克,胜红蓟9克,芦荟汁20份。 [0041] 上述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①将土荆皮、苦楝皮、金银花、桂枝、蒲公英、大青叶和薄荷一同切碎,用淡盐水浸泡14分钟,过滤,浸泡好的原料药用90℃的热水烫两遍,置于预热好的容器内,反复翻炒2分钟,停火,放入原料药重量0.2倍的食醋,混匀,继续翻炒5分钟,晾凉研磨成细末过80目筛待用; ②将步骤①所得细末与青黛和滑石粉混匀加入芦荟汁,顺时针方向拌匀,装瓶即得外用药; ③将红景天、白花蛇舌草、鸡血藤、茯苓、地丁草、川楝子、山豆根、八角莲和胜红蓟置于非铁质的容器内用30℃的温水浸泡33分钟,煎煮两次,每次都是先用武火煎开,在转文火煎 10分钟,过滤,两次滤液混匀,滤渣待用; ④将步骤③所得滤渣置于透明容器内,加入原料重量2倍的米酒,泡制2小时,过滤,滤渣炒至酥脆,研磨成细末与步骤③所得滤液混匀,一边煎煮一边搅拌成稠膏放入蜂蜜搅匀,反复揉搓,搓成药条,切段成块,揉成粒,按照胶囊的加工工艺分装制备成胶囊即得内服药。 [0042] 典型病例一:金XX,女,40岁,山东省临沂市人。症状:头部有小点红斑、皮屑,后来身上也出现铜钱般大小的红斑、皮屑,黄白色的浅在性无菌性小脓疱,随后症状很快发展到全身,四肢的红斑、皮屑连着像地图,且瘙痒难耐,挠抓后血迹斑斑,万分痛苦,经医院诊断为脓疱型银屑病,治疗的钱没少花,但是病情反复难愈。 [0043] 使用实施例1所得组合物,口服加外用,使用当天瘙痒症状减轻;使用10天皮屑明显减少,瘙痒症状消失,小脓疱减轻有的消失;使用半个月皮屑消失大半;又使用本发明组合物巩固10天,停药至今无复发。 [0044] 实施例2:一种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组合物,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10g):土荆皮5克,苦楝皮5克,金银花3.5克,桂枝3.5克,青黛3.5克,蒲公英5克,滑石粉1.0克,大青叶12克,红景天9.5克,白花蛇舌草7克,鸡血藤7克,茯苓7克,地丁草8克,川楝子10克,薄荷10克,山豆根5克,八角莲4克,胜红蓟10克,芦荟汁40份。 [0045] 上述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①将土荆皮、苦楝皮、金银花、桂枝、蒲公英、大青叶和薄荷一同切碎,用淡盐水浸泡26分钟,过滤,浸泡好的原料药用100℃的热水烫两遍,置于预热好的容器内,反复翻炒6分钟,停火,放入原料药重量0.4倍的食醋,混匀,继续翻炒12分钟,晾凉研磨成细末过120目筛待用; ②将步骤①所得细末与青黛和滑石粉混匀加入芦荟汁,顺时针方向拌匀,装瓶即得外用药; ③将红景天、白花蛇舌草、鸡血藤、茯苓、地丁草、川楝子、山豆根、八角莲和胜红蓟置于非铁质的容器内用40℃的温水浸泡44分钟,煎煮两次,每次都是先用武火煎开,在转文火煎 20分钟,过滤,两次滤液混匀,滤渣待用; ④将步骤③所得滤渣置于透明容器内,加入原料重量4倍的米酒,泡制4小时,过滤,滤渣炒至酥脆,研磨成细末与步骤③所得滤液混匀,一边煎煮一边搅拌成稠膏放入蜂蜜搅匀,反复揉搓,搓成药条,切段成块,揉成粒,按照胶囊的加工工艺分装制备成胶囊即得内服药。 [0046] 实施例3:一种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组合物,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10g):土荆皮8克,苦楝皮8克,金银花5克,桂枝5克,青黛5克,蒲公英8克,滑石粉1.4克,大青叶25克,红景天11克,白花蛇舌草11克,鸡血藤11克,茯苓11克,地丁草12克,川楝子13克,薄荷14克,山豆根8克,八角莲10克,胜红蓟14克,芦荟汁25份。 [0047] 上述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①将土荆皮、苦楝皮、金银花、桂枝、蒲公英、大青叶和薄荷一同切碎,用淡盐水浸泡18分钟,过滤,浸泡好的原料药用93℃的热水烫两遍,置于预热好的容器内,反复翻炒3分钟,停火,放入原料药重量0.25倍的食醋,混匀,继续翻炒7分钟,晾凉研磨成细末过90目筛待用; ②将步骤①所得细末与青黛和滑石粉混匀加入芦荟汁,顺时针方向拌匀,装瓶即得外用药; ③将红景天、白花蛇舌草、鸡血藤、茯苓、地丁草、川楝子、山豆根、八角莲和胜红蓟置于非铁质的容器内用33℃的温水浸泡38分钟,煎煮两次,每次都是先用武火煎开,在转文火煎 13分钟,过滤,两次滤液混匀,滤渣待用; ④将步骤③所得滤渣置于透明容器内,加入原料重量2.5倍的米酒,泡制2.5小时,过滤,滤渣炒至酥脆,研磨成细末与步骤③所得滤液混匀,一边煎煮一边搅拌成稠膏放入蜂蜜搅匀,反复揉搓,搓成药条,切段成块,揉成粒,按照胶囊的加工工艺分装制备成胶囊即得内服药。 [0048] 实施例4:一种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组合物,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10g):土荆皮9克,苦楝皮9克,金银花6克,桂枝6克,青黛6克,蒲公英9克,滑石粉1.5克,大青叶30克,红景天12克,白花蛇舌草12克,鸡血藤12克,茯苓12克,地丁草15克,川楝子15克,薄荷15克,山豆根9克,八角莲12克,胜红蓟15克,芦荟汁35份。 [0049] 上述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①将土荆皮、苦楝皮、金银花、桂枝、蒲公英、大青叶和薄荷一同切碎,用淡盐水浸泡22分钟,过滤,浸泡好的原料药用98℃的热水烫两遍,置于预热好的容器内,反复翻炒5分钟,停火,放入原料药重量0.35倍的食醋,混匀,继续翻炒10分钟,晾凉研磨成细末过110目筛待用; ②将步骤①所得细末与青黛和滑石粉混匀加入芦荟汁,顺时针方向拌匀,装瓶即得外用药; ③将红景天、白花蛇舌草、鸡血藤、茯苓、地丁草、川楝子、山豆根、八角莲和胜红蓟置于非铁质的容器内用38℃的温水浸泡40分钟,煎煮两次,每次都是先用武火煎开,在转文火煎 18分钟,过滤,两次滤液混匀,滤渣待用; ④将步骤③所得滤渣置于透明容器内,加入原料重量3.5倍的米酒,泡制3.5小时,过滤,滤渣炒至酥脆,研磨成细末与步骤③所得滤液混匀,一边煎煮一边搅拌成稠膏放入蜂蜜搅匀,反复揉搓,搓成药条,切段成块,揉成粒,按照胶囊的加工工艺分装制备成胶囊即得内服药。 [0050] 典型病例二:刘XX,女,25岁,山东省临沂市人,起初只是在肘部和胳膊上有一些轻微的小脓疱,后来由于治疗不当,在很短的时间内导致病情恶化,现在全身都是红色小脓疱,表面附有多层银白色鳞片状皮屑,浑身瘙痒、疼痛,全身脱屑,局部伴有皮损(溃烂)现象,去医院检查确诊为脓疱型银屑病。 [0051] 使用实施例4所得组合物,口服加外用,使用当天,皮肤病灶处痒痛的症状明显改善;使用3天皮损(溃烂)部位明显好转,皮炎、丘疹等得到控制;使用7天皮损(溃烂)部位完全愈合,皮炎、丘疹消退大半;使用15天,皮炎、丘疹完全消退,病愈;后建议其单服药巩固5天,停药至今无复发,使用期间无任何副作用出现。 [0052] 实施例5:一种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组合物,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10g):土荆皮7份,苦楝皮7份,金银花4份,桂枝4份,青黛4份,蒲公英6份,滑石粉1.2份,大青叶20份,红景天10份,白花蛇舌草9份,鸡血藤8份,茯苓9份,地丁草10份,川楝子12份,薄荷12份,山豆根6份,八角莲6份,胜红蓟12份,芦荟汁30份。 [0053] 上述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①将土荆皮、苦楝皮、金银花、桂枝、蒲公英、大青叶和薄荷一同切碎,用淡盐水浸泡20分钟,过滤,浸泡好的原料药用95℃的热水烫两遍,置于预热好的容器内,反复翻炒4分钟,停火,放入原料药重量0.3倍的食醋,混匀,继续翻炒8分钟,晾凉研磨成细末过100目筛待用; ②将步骤①所得细末与青黛和滑石粉混匀加入芦荟汁,顺时针方向拌匀,装瓶即得外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