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配方 |
|||||||
申请号 | CN201410759142.6 | 申请日 | 2014-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24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申请人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发明人 | 金延春; 王玉光; 张华; 黄霞; 王大鹏; | ||||
摘要 | 本 发明 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 治疗 乙肝的中药配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佩兰1-3份、肉桂2-4份、巴戟天1-3份、杜仲1-3份、沙苑子1-3份、玄参2-4份、鳖甲2-4份、田基黄2-4份、垂盆草2-4份、黄芩1-3份、枳实1-3份、乌梅2-3份、炙甘草1-3份、天南星1-3份、生姜1-3份、青皮1-3份、香附1-3份、桂枝1-2份、葛根1-3份、黄芪2-4份、珍珠草2-4份、大青叶2-4份、青黛1-2份、升麻2-4份、猪苓1-3份、苍术1-3份、熟地2-4份、天冬1-3份、阿胶1-3份、墨旱莲1-3份、人参2-4份和青木香1-3份,本发明通过中药的调理,疏肝解郁、滋阴、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益气解毒、保护肝脏,用于治疗乙肝,药性温和, 副作用 小,标本兼治。 | ||||||
权利要求 | 1.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配比而成:佩兰1-3份、肉桂2-4份、巴戟天1-3份、杜仲1-3份、沙苑子1-3份、玄参2-4份、鳖甲2-4份、田基黄2-4份、垂盆草2-4份、黄芩1-3份、枳实1-3份、乌梅2-3份、炙甘草1-3份、天南星1-3份、生姜1-3份、青皮1-3份、香附1-3份、桂枝1-2份、葛根1-3份、黄芪2-4份、珍珠草2-4份、大青叶2-4份、青黛1-2份、升麻2-4份、猪苓1-3份、苍术1-3份、熟地2-4份、天冬1-3份、阿胶1-3份、墨旱莲1-3份、人参2-4份和青木香1-3份。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配方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0002]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大,质地为中等硬度,有轻压痛。病情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可异常或持续异常。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0003] 本病潜伏期为6周~6个月,一般为3个月。从肝炎病毒入侵到临床出现最初症状以前,这段时期称为潜伏期。潜伏期随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人体免疫状态而长短不一。 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果显著的治疗乙肝的中药配方,制成汤剂服用,疏肝解郁、滋阴、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益气解毒、保护肝脏,用于治疗乙肝,药性温和,副作用小,标本兼治。 [0005] 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获得的: [0006] 佩兰1-3份、肉桂2-4份、巴戟天1-3份、杜仲1-3份、沙苑子1-3份、玄参2-4份、鳖甲2-4份、田基黄2-4份、垂盆草2-4份、黄芩1-3份、枳实1-3份、乌梅2-3份、炙甘草1-3份、天南星1-3份、生姜1-3份、青皮1-3份、香附1-3份、桂枝1-2份、葛根1-3份、黄芪 2-4份、珍珠草2-4份、大青叶2-4份、青黛1-2份、升麻2-4份、猪苓1-3份、苍术1-3份、熟地2-4份、天冬1-3份、阿胶1-3份、墨旱莲1-3份、人参2-4份和青木香1-3份。 [0007] 本发明的中药配方,优选为按下述重量份数制备:佩兰2份、肉桂3份、巴戟天2份、杜仲2份、沙苑子1份、玄参3份、鳖甲3份、田基黄3份、垂盆草3份、黄芩2份、枳实2份、乌梅2份、炙甘草2份、天南星2份、生姜1份、青皮2份、香附2份、桂枝1份、葛根2份、黄芪3份、珍珠草3份、大青叶3份、青黛1份、升麻3份、猪苓2份、苍术2份、熟地3份、天冬2份、阿胶2份、墨旱莲2份、人参3份和青木香2份。 [0008] 将上述各原料药制成本发明的中药汤剂的具体制备方法是: [0009] 按上述重量份数取上述中药原料,混合均匀,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4~5倍,煎煮2~4h,合并煎液,得到本发明的治疗乙肝的中药汤剂。 [0010] 用法:成人分3次服用,分早、中、晚三次,饭后一小时温服。 [0011] 药理分析: [0012] 佩兰:味辛,性平。脾、胃、肺经。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的作用。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 [0013] 肉桂: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 [0015] 杜仲:味甘,性温。归肝、肾、胃经。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阴囊湿痒等症。 [0016] 沙苑子:甘、温;入肾、脾经;暖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唾,用于下元虚寒、遗精遗尿、脾胃虚寒。 [0017]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 [0018] 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用于阴虚发热,劳热骨蒸,虚风内动,经闭,癓瘕,久疟疟母。 [0019] 田基黄:甘、微苦,微寒。归肝、脾经。清热利湿;凉血活血;解毒消肿。主黄疸;泻痢;目赤;吐血;血淋;白带;崩漏;痛经;闭经;咽喉肿痛;痈肿疮毒;流火;瘰疬;跌打;蛇虫咬伤。 [0021] 黄芩: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0022] 枳实:属芸香科植物酸橙及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枳实专泄胃实,开导坚结,故主中脘以治血分,疗脐腹间实满,消痰癖,祛停水,逐宿食,破结胸,通便闭,非此不能也。若皮肤作痒,因积血滞于中,不能营养肌表,若饮食不思,因脾郁结不能运化,皆取其辛散苦泻之力也。为血分中之气药,惟此称最。用于食积停滞、便秘腹痛及泻痢不畅、里急后重等症。枳实苦降下行,功能消积导滞,治便秘腹痛,常配合大黄、厚朴等同用;治泻痢后重,常配合木香、槟榔等同用。 [0023] 乌梅: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 [0024] 炙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0025] 天南星: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 [0026] 生姜:性热,味辛苦,无毒。行气破瘀,通经止痛。主治胸腹胀痛,肩臂痹痛,心痛难忍,产后血痛,疮癣初发,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 [0027] 青皮:苦、辛、寒;归肝、胆、胃经;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功效。 [0028] 香附:味甘,微寒,无毒。入肺、肝、脾、胃四经。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主胁肋胀痛;乳房胀育;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0029] 桂枝:其性味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是主治里寒常用的温里药,具有补元阳、通血脉、暖脾胃之功效。 [0030] 葛根:治风,破气,腹冷气痛;去风冷痹弱,治疗下气冷逆冲心,腹痛、吐泻。温通脾胃。治胃气疼,肚腹疼痛,能使胃液总酸排出量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 [0031] 黄芪:性味:甘,微温;归经:归肺、脾、肝、肾经;主治: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可与熟地、天冬等滋阴药同用;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猪苓、苍术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常与党参、苍术、猪苓同用;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疮疡溃破: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肺气虚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雍于肺无力咯出;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 [0032] 珍珠草:微苦甘,性凉,无毒。入肝脾经。内服清热平肝、清肝明目、消疳止痢、利尿。外用解毒消肿。主治赤白痢疾、暑热腹泻、肠炎腹泻、尿路感染、肾炎水肿、夜盲、急性结膜炎、口疮、头疮、风火赤眼、单纯性消化不良、小儿疳积。外治毒蛇咬伤、指头蛇疮、皮肤飞蛇卵、小儿暑疖等。 [0033] 大青叶:味苦,性寒。归肝,心,胃,脾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热病高热烦渴;神昏;斑疹;吐血;衄血;黄疸;泻痢;丹毒;喉痹;口疮;痄腮。 [0034] 青黛:为双子叶植物药爵床科植物马蓝、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木蓝、双子叶植物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草大青或蓼科植物蓼蓝叶中的干燥色素。性味咸寒,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主治: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咽痛口疮、小儿惊痫、疮肿、丹毒、蛇虫咬伤。本方取其凉血解毒,清血毒作用。 [0035] 升麻:龙眼根、周麻、窟窿牙根,为毛茛科、升麻属植物升麻的根茎;清热解毒,升阳固气作用。 [0036] 猪苓:甘、淡平。肾、膀胱经;利水渗湿。 [0037] 苍术: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肝经;主治:脾为湿困引起的运化失调,食欲不振,呕吐烦闷,腹胀泄泻,关节疼痛。 [0038] 熟地:甘,微温。归肝、肾经。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0039] 天冬:性寒,味甘,微苦。具有养阴清热,润肺滋肾的功效。 [0040] 阿胶: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 [0041] 墨旱莲:甘、酸寒。肝、肾经;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0042] 人参:性平、微温,味甘、微苦;归脾、肺经、心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0043] 青木香:辛、苦、寒。肝、胃经;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0044] 从中医整体观念来看,《内经》有“正气存内,邪可不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客者除之”的论点和治则。根据《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论点: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就是正气不足(免疫功能低下)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所致。出现“正虚邪实的病理变化”及其一系列的躯体化症状:如食欲不振、乏力、呕吐、腹胀、腹泻、肝区痛、低热、小便黄等症状;一般情况较差,面色晦而黝黑,可有蜘蛛痣或肝掌,肝肿大而质较硬。脾亦可肿大;部分病者可出现关节炎、荨麻疹、肾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胃炎等肝外系损伤的症状;血清谷丙转氨酶多持续或反复升高,常伴有絮浊试验长期明显异常,可有白蛋白减低,球蛋白增加,IgG常明显增高,亦可见轻度出血倾向,如齿龈出血和紫癜。最后发展成肝硬化、肝癌。 [0045] 本发明的中药配方中,熟地、沙参、天冬、阿胶、墨旱莲、乌梅、滋阴养血生津以柔肝,青木香、升麻、疏泄肝气;党参、苍术、猪苓、炙甘草、青皮、天南星、桂枝扶阳补气温中涤饮,枳实以散胃肠气滞,佩兰、木香、葛根芳香化浊,以升阳行气,引以生姜开胃调中,珍珠草、大青叶、青黛、清热解毒,可能有抑制或杀灭病毒的作用,同时乌梅、黄芪、升麻、垂盆草、田基黄能降低转氨酶,炙甘草、阿胶、升麻、党参、黄芪、苍术、五味子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阻止脂肪在肝内蓄积,抑制纤维增生,增强网状内皮系的吞噬功能,提高抗病能力,促进肝细胞新生;肉桂、巴戟天、杜仲、沙苑子、熟地、天冬、玄参、鳖甲、炙甘草促进体内抗体生成。 [0046] 疗效判断: [0047] 乙肝的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大,质地为中等硬度,有轻压痛。病情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可异常或持续异常。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 [0048] 痊愈:上述症状完全消失。 [0049] 好转:上述症状基本消失。 [0050] 无效:诸症无改善。 [0051] 治疗结果:治疗乙肝患者135例,服用本发明的药物,按上述重量份数取上述中药原料,混合均匀,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4~5倍,煎煮2~4h,合并煎液,得到本发明的治疗乙肝的中药汤剂。用法:成人分3次服用,分早、中、晚三次,饭后一小时温服。痊愈115例,占82%,好转9例,占6.7%,总有效率88.7%。 [0052] 附几例病例作进一步说明: [0053] 病例1:邓某,男37岁,患者常感身体乏力,容易疲劳,可伴轻度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化验检查肝功,诊断为乙肝;服用本发明的药物,1个月后,检查肝功,2对半,HBV-DNA全部正常,前述症状消失,继续服用1一个月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无复发。 [0054] 病例2:习某,男,45岁,2014年3月来诊,3年前确诊为乙肝,经中药治疗好转,自述一周前感觉乏力、食欲不振、伴有轻度发热,给予服用本发明药物14天见效,体温恢复正常、饮食正常、乏力改善,继续服用一周巩固疗效,随访3个月无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0055] 实施例1: [0056] 本实施例的治疗乙肝的中药配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佩兰2份、肉桂3份、巴戟天2份、杜仲2份、沙苑子1份、玄参3份、鳖甲3份、田基黄3份、垂盆草3份、黄芩2份、枳实2份、乌梅2份、炙甘草2份、天南星2份、生姜1份、青皮2份、香附2份、桂枝1份、葛根2份、黄芪3份、珍珠草3份、大青叶3份、青黛1份、升麻3份、猪苓2份、苍术2份、熟地3份、天冬2份、阿胶2份、墨旱莲2份、人参3份和青木香2份。 [0057] 本发明的中药配方,按下述方法制备: [0058] 按上述重量份数取上述中药原料,混合均匀,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量为药材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