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枕

申请号 CN201710515383.X 申请日 2017-06-29 公开(公告)号 CN107095539A 公开(公告)日 2017-08-29
申请人 戴建华; 发明人 戴建华;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药枕,包括枕芯,其特征在于枕芯中均匀填充下述药材粉末:细辛30克、胆南星25克、琥珀15克、百合25克、秦艽15克、淡竹叶15克、益母草25克、莪术25克、鹿 角 霜15克、石南35克、芫花22克、冬葵子25克组成,本发明的药枕具有疏散 风 热、利咽开音、解肌退翳、宣 肺 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清热利尿、化痰止咳、活血止痛的功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枕,包括枕芯,其特征在于枕芯中均匀填充下述药材粉末:
细辛20-40克、胆南星15-30克、琥珀10-20克、百合15-30克、秦艽10-20克、淡竹叶10-20克、益母草20-40克、莪术15-30克、鹿霜10-20克、石南20-40克、芫花15-30克、冬葵子15-30克。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枕,包括枕芯,其特征在于枕芯中均匀填充下述药材粉末:细辛30克、胆南星25克、琥珀15克、百合25克、秦艽15克、淡竹叶15克、益母草25克、莪术25克、鹿角霜15克、石南35克、芫花22克、冬葵子25克。

说明书全文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枕,尤其涉及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枕。

背景技术

[0002]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0003] 三叉神经痛与中医的偏头痛、面痛等颇相类似,无论何种病因所致,其病位均在头面,“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面为阳明所主,五脏六腑气血精华皆上注于头面。由于头面部位唯风可到,故多数学者认为风寒入客,或外感风热,或肝郁化火,内风上扰,或阳明热盛上攻,清窍被扰,或痰凝、或血瘀、或阴虚阳亢等都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机。中医学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三阳经筋受邪所致。古:“巅顶之上,惟风可到。”据本病疼痛发作的特点,与风邪者善行而数变的特性相似。三叉神经痛是三阳经受邪,手三阳经筋结合于“”,定三阳经筋结合于“颊”。其经脉在三叉神经的具体循行部位,如《灵柩》所述:手太阳小肠经:“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中,其支者,别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这个循行部位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二支的分布区域。手阳明大肠经:“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这个循行部位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三支分布区域。手少阳三焦经:“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从耳后至耳中,出走耳,过客主人前,教颊,至目锐眦。”这个循行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二支的分布区域。从上述手三阳经脉在头面部的循行部位来看,手三阳经脉中任何一个经脉受邪,若引起三叉神经痛,只能是第二、三支发病。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支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这个循行部位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一支的分布区域。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之交鼻梁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颊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车前,过额主人,循发际,至额颅。”此循行部位相当于三叉神经的第二、三支和第一支的分布区域。足少阳胆经:“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部,下耳后,循经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其支者,以耳后至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瑞字,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鼻梁,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此循行部位相当于三叉神经的第一、二、三支分布区域。
[0004] 现在西医治疗三叉神经痛主要采用卡西平(carbamazepine) 开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服药24~48h后即有镇痛效果。或者使用苯妥英钠(sodium phenytoin) 别名大仑丁(dilantin),为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溶于,几乎不溶于乙醚或氯仿,在空气中易潮解。采用西药治疗不仅疗程长,疗效不显著,治标不治本,而且容易复发,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
[0005] 药枕,自古为我国中医所推崇,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气血皆上聚于头部,头与全身经络俞穴紧密相联。使用中药枕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头部,从而治病祛邪,平衡气血,调节阴阳,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理,选择适当的中药经过加工处理后作为枕芯,头颈部位分布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血管主要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和相对应的静脉及其分支。神经有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皮神经、骨上神经、面神经、动眼神经、迷走神经颈部、面神经颈支、交感神经头颈部、舌咽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等。药枕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皮肤感受器和神经干,可以使之处于活跃、兴奋或抑制状态,从而调节血管和神经,改善局部微循环,使血流加快,肌肉松弛,神经得到调节,进而使机体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枕,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用量填充于枕芯中,达到从内而外调理人体状态,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目的。
[0007]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枕:细辛20-40克、胆南星15-30克、琥珀10-20克、百合15-30克、秦艽10-20克、淡竹叶10-20克、益母草20-40克、莪术15-30克、鹿角霜10-20克、石南20-40克、芫花15-30克、冬葵子15-30克。
[0008] 其最佳重量配比为:细辛30克、胆南星25克、琥珀15克、百合25克、秦艽15克、淡竹叶15克、益母草25克、莪术25克、鹿角霜15克、石南35克、芫花22克、冬葵子25克。
[0009] 细辛:辛,温。归心、、肾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嗽。
[0010] 胆南星:味苦,性凉。入肝、胆。清火化痰,镇惊定痼。治中风痰迷,惊风癫痫,痰火喘嗽,头风眩晕。
[0011] 琥珀:甘,平。 入心,肝,小肠经,膀胱,肺,脾经。镇静,利尿,活血。用于惊风,癫痫,心悸,失眠,小便不利,尿痛,尿血,闭经。
[0012] 百合:味甘,性寒。归心、肺经。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0013] 秦艽:味辛、苦,性平。归胃、肝、胆经。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的作用。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湿热黄疸,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0014] 淡竹叶:味甘、淡,性寒。归心、肺、胃、膀胱经。清热泻火,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0015] 益母草:苦、辛,微寒。归肝、心包、膀胱经。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
[0016] 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行气止痛,破血消积,消食化积。用于血瘀腹痛、肝脾肿大、心腹胀痛,积聚,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作痛饮食积滞。气滞血瘀之经闭、胸胁痛、腹痛及症瘕肿,饮食积滞之胃腹胀痛。
[0017] 鹿角霜:味咸、涩,性温。归肝、肾经。温肾助阳,收敛止血。用于脾肾阳虚,白带过多,遗尿尿频,崩漏下血,疮疡不敛等病症的治疗。
[0018] 石南:祛风,通络,益肾。治风痹,腰背酸痛,肾虚脚弱,偏头痛,风疹。祛风补肾。用于风湿筋骨痛、阳痿遗精。
[0019] 芫花:辛苦,温,有毒。归肺、脾、肾经。用醋炒芫花配合雄黄,研末内服,治虫积腹痛;以芫花研末,用猪油拌和,外涂治头癣。[逐水,涤痰。治痰饮癖积,喘咳,水肿,胁痛,心腹症结胀满,食物中毒,疟母,痈肿。
[0020] 冬葵子:具有清热利湿、消肿的功效。主治小便不通、泌尿感染、泌尿系结石、产后乳汁不下等。
[0021]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枕的制作方法:先分别将上述干品粉碎成100-150目的细粉,混合装入全无纺布袋中封口,即为药袋。将药袋置于用多孔海绵制成的内芯中间,即为枕芯。将枕芯装入全棉枕套内,即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药枕,每天应枕用8小时以上,药枕使用半年后,按方更换药芯。
[0022] 本发明以细辛、胆南星、琥珀、百合、秦艽、淡竹叶、益母草、莪术、鹿角霜、石南、芫花、冬葵子为药枕成分,具有疏散风热、利咽开音、解肌退翳、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清热利尿、化痰止咳、活血止痛、解毒生肌、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息风定惊、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敛肺涩肠、阴虚发热、润肺下气、生津止渴、补血滋润、益精填髓、舒缓情绪、镇定心神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实施例1:细辛30克、胆南星25克、琥珀15克、百合25克、秦艽15克、淡竹叶15克、益母草25克、莪术25克、鹿角霜15克、石南35克、芫花22克、冬葵子25克。
[0024] 制备方法:先分别将上述干品粉碎成100-150目的细粉,混合装入全棉无纺布袋中封口,即为药袋。将药袋置于用多孔海绵制成的内芯中间,即为枕芯。将枕芯装入全棉枕套内,即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药枕,每天应枕用8小时以上,药枕使用半年后,按方更换药芯。
[0025] 实施例2:细辛22克、胆南星30克、琥珀10克、百合15克、秦艽20克、淡竹叶15克、益母草26克、莪术27克、鹿角霜15克、石南26克、芫花22克、冬葵子25克。
[0026]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27] 实施例3:细辛20克、胆南星19克、琥珀15克、百合25克、秦艽15克、淡竹叶15克、益母草35克、莪术22克、鹿角霜20克、石南35克、芫花18克、冬葵子25克。
[0028]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