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伤药酒及其制备方法 |
|||||||
申请号 | CN201710083255.2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2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申请人 | 唐翔; 李撰; | 发明人 | 唐翔; 陈素云; | ||||
摘要 | 本 发明 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烧伤药酒及其制备方法,该烧伤药酒由中草药原料与酒浸泡而得,其中,所述中草药原料包括以下组分:毛草龙、仙鹤草、红花、当归、党参、虎杖、大血藤、金荞麦、地骨皮、黄柏、地榆、白术。本发明烧伤药酒以现代医学、药理学、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由12味中草药经科学配伍而成,各位中草药协同作用,发挥的效果倍增,具有药简而功著的特点,经患者的外敷应用试验,具有 疗程 短、抗感染能 力 强、活血止痛,快速生肌、愈合不留疤的特点,且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 | ||||||
权利要求 | 1.一种烧伤药酒,其特征在于,由中草药原料与酒浸泡而得,其中,所述中草药原料包括以下组分:毛草龙、仙鹤草、红花、当归、党参、虎杖、大血藤、金荞麦、地骨皮、黄柏、地榆、白术。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烧伤药酒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烧伤药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0002] 烧伤,一般指热力,包括热液(水、汤、油等)、蒸气、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如钢水、钢锭)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指皮肤和/或黏膜,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或/和黏膜下组织,如肌肉、骨、关节甚至内脏。据统计,我国一般平均每年烧伤发生率为总人口的0.5-1%左右,其中的10%的病人需要住院治疗,而且每年呈逐渐上升趋势。由于烧伤治疗中存在创面疼痛、进行性坏死、易感染、瘢痕愈合不易等难题,给其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造成患者精神痛苦,增加了患者治疗费用。 [0003] 烧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其对患者造成的难忍的疼痛,烧伤创面的易感染及因感染给患者身体带来的一系列生理、病理的变化和严重后果,一直困饶着医药界。由于烧伤治疗技术、治疗药物的差异,目前治疗烧伤的中西医外用药物种类颇多,其中的中药配方多成分复杂,且制备方法繁琐,例如名称为“烧伤药膏及制备方法”、专利号为“CN200510017672”的中国专利,其中药成分多达25种之多,且制备方法较为复杂;也有一些中药配方简单的药膏,虽然在治疗I 度、浅II 度的烧伤取得一定疗效,但在减轻烧伤疼痛的及时性和痊愈时间方面还不很理想,对烧伤创面有渗出,特别是深II 度以上烧伤及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造成感染的烧伤则效果更差,也难于消除烧、烧伤、烫伤留下的疤痕,日后还需要通过植皮、美容等手术才能康复。 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烧伤药酒,该烧伤药酒由多种中草药原料经与米酒炮制而得,制备成本低,无毒副作用,药效显著,适用各种面积和深度烧伤患者,快速止痛,抗感染,愈合快。 [0005]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烧伤药酒,由中草药原料与酒浸泡而得,其中,所述中草药原料包括以下组分:毛草龙、仙鹤草、红花、当归、党参、虎杖、大血藤、金荞麦、地骨皮、黄柏、地榆、白术。 [0006] 作为本发明所述烧伤药酒的进一步说明,所述中草药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组分:毛草龙10-20份、仙鹤草14-18份、红花14-18份、当归10-15份、党参10-15份、虎杖7-12份、大血藤7-12份、金荞麦5-8份、地骨皮5-8份、黄柏2-4份、地榆2-4份、白术2-4份。 [0007] 作为本发明所述烧伤药酒的进一步说明,所述中草药原料与酒的重量比为1:25-30。 [0008] 作为本发明所述烧伤药酒的进一步说明,所述酒为米酒,酒精度为32-38%Vol。 [0009]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烧伤药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中草药原料毛草龙、仙鹤草、红花、当归、党参、虎杖、大血藤、金荞麦、地骨皮、黄柏、地榆、白术分别清洗、除杂,晒干,按1-2cm进行切片,得到干中草药原料; (2)按上述重量份数比称取干中草药原料,按上述重量比混合酒液至密封容器中炮制 2-3个月,取出炮制后的酒液,即得所述烧伤药酒。 [0010] 毛草龙,别名:草里金钗、草龙、水丁香、针筒刺、水龙、水秧草、扫锅草,拉丁文名:Ludwigia octovalvis (Jacq.) Raven. 柳叶菜科、丁香蓼属多年生粗壮直立草本,有时基部木质化,甚至亚灌木状,多分枝,稍具纵棱,常被伸展的黄褐色粗毛。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渐狭,侧脉每侧9-17条,在近边缘处环结,两面被黄褐色粗毛,边缘具毛;叶柄长至5毫米,或无柄;托叶小,三角状卵形,或近退化。种子每室多列,离生,近球状或倒卵状,一侧稍内陷,种脊明显,与种子近等长,表面具横条纹。花期6-8月,果期8-11月。药用价值:根、全草:淡,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 根:用于臌胀,疟疾,乳痈。 全草:用于水肿,带下病,痔疮,无名肿毒,咽喉肿痛,口疮,天泡疮,发烧。 [0011] 仙鹤草,别名脱力草、瓜香草、老牛筋、狼芽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的地上部分。 芽冬、春季新株萌发前采收。全草夏秋两季采割,切断生用入药。其性味苦涩而平,有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解毒消肿等功效,多用来治疗咯血、吐血等多种出血症,泄泻,痢疾,疮疖痈肿,蛔虫、绦虫等虫证以及脱力劳伤,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等证。还广泛用于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全血细胞减少、心律不齐、糖尿病、癌肿等病症。尤其是止血作用突出,无论何部位出血,无论病情是寒是热,是虚是实,均可应用。可内服,可外用;可单味,可配方。 [0012] 红花,别名:红蓝花 、刺红花,菊科、红花属植物,干燥的管状花,橙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具特异香气,味微苦。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主产河南、湖南、四川、新疆、西藏等地。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有助于治经闭、痛经、恶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疗效。有活血化瘀,散湿去肿的功效,避免孕妇使用,否则会造成流产。 [0013] 当归,别名干归、秦哪、西当归、岷当归、金当归、当归身、涵归尾、当归曲、土当归,多年生草本,高0.4-1米。花期6-7月,果期7-9月。主产甘肃东南部,以岷县产量多,质量好,其次为云南、四川、陕西、湖北等省,均为栽培。国内有些省区也已引种栽培。其根可入药,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抗癌、抗老防老、免疫之功效。 [0014] 党参,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乳汁。茎基具多数瘤状茎痕,根常肥大呈纺锤状或纺锤状圆柱形,茎缠绕,不育或先端着花,黄绿色或黄白色,叶在主茎及侧枝上的互生,叶柄有疏短刺毛,叶片卵形或狭卵形,边缘具波状钝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花单生于枝端,与叶柄互生或近于对生,花冠上位,阔钟状,裂片正三角形,花药长形,种子多数,卵形,7-10月开花结果。产地中国北方海拔1560-3100米的山地林边及灌丛中。党参为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古代以山西上党地区出产的党参为上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党参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 [0015] 虎杖,中药名。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鲜切短段或厚片,晒干。分布于西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等地。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风湿痹痛,痈肿疮毒,水火烫伤,经闭,症瘕,趺打损伤,肺热咳嗽。 [0016] 大血藤(拉丁学名:Sargentodoxa cuneata (Oliv. ) Rehd. et Wils.),习称红藤,又名血藤、红皮藤等,大血藤为落叶、木质藤本植物;茎红褐色;复叶三出,互生;花单性异株,辐射对称,花瓣6,极小,花萼6,花瓣状;果实为聚合果,由多个肉质小浆果组成。生于山坡疏林、溪边;有栽培。主产湖北、四川、江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亦产。性味苦,平。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祛风止痉的作用。风湿痹痛,赤痢,血淋,月经不调,疳积,虫痛,跌扑损伤。 [0017] 金荞麦为蓼科植物。金荞麦别名苦荞麦、荞麦当归、荞麦三七、金锁银开、贼骨头、铁拳头、土茯苓 野南荞等。江西、江苏、浙江称为金锁银开,河南、广东名为荞麦三七,在江西还叫作铁掌头、苦荞头。其性凉,味辛、苦,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利湿的作用。主产于陕西、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省,华东一带也可栽培。 [0018] 地骨皮,别名:枸杞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是枸杞的根皮。可入药,具有退热除蒸之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等功效。常生于山坡、荒地、丘陵地、盐碱地、路旁及村边宅旁,分布于我国东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南部以及西南、华中、华南和华东各省区;朝鲜,日本,欧洲有栽培或逸为野生。 [0019] 黄柏,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0020] 地榆(拉丁学名: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是蔷薇科地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纺锤形粗壮跟,短柄小叶,紫红色花瓣,果实包藏萼筒内。别名“黄爪香”、“玉札”、“玉豉”或“酸赭”等。分布在亚洲北温带、广布于欧洲以及中国,生长于海拔30米至3000米的地区,常生于灌丛中、山坡草地、草原、草甸及疏林下,已由人工引种栽培。地榆也是中草药。性寒,味苦酸,无毒;归肝、肺、肾和大肠经。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培清养阴,消肿敛疮等功效。 [0021] 白术,拉丁学名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别名桴蓟,于术,冬白术,淅术,杨桴,吴术,片术、苍术等,属于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气候,以根茎入药,具有多项药用功能。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山区湿地。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安胎。”本发明烧伤药酒以现代医学、药理学、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由12味中草药经科学配伍而成,各位中草药协同作用,发挥的效果倍增,具有药简而功著的特点,经患者的外敷应用试验,具有疗程短、抗感染能力强、活血止痛,快速生肌、愈合不留疤的特点,且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0022]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作更清楚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3] 实施例1一种烧伤药酒,由以下方法制备而得: (1)将中草药原料毛草龙、仙鹤草、红花、当归、党参、虎杖、大血藤、金荞麦、地骨皮、黄柏、地榆、白术分别清洗、除杂,晒干,按1cm进行切片,得到干中草药原料; (2)以重量份数计,称取以下干中草药原料:毛草龙10kg、仙鹤草16 kg、红花18 kg、当归10 kg、党参12kg、虎杖12 kg、大血藤7 kg、金荞麦7 kg、地骨皮8 kg、黄柏2kg、地榆3 kg、白术4 kg; (3)按干中草药原料总重量:米酒(酒精度为32%Vol)总量=1:27混合至密封容器中炮制 2.5个月,取出炮制后的酒液,即得所述烧伤药酒。 [0024] 实施例2一种烧伤药酒,由以下方法制备而得: (1)将中草药原料毛草龙、仙鹤草、红花、当归、党参、虎杖、大血藤、金荞麦、地骨皮、黄柏、地榆、白术分别清洗、除杂,晒干,按1.5cm进行切片,得到干中草药原料; (2)以重量份数计,称取以下干中草药原料:毛草龙15kg、仙鹤草18 kg、红花14 kg、当归12kg、党参15 kg、虎杖7 kg、大血藤10kg、金荞麦8 kg、地骨皮5 kg、黄柏3 kg、地榆4 kg、白术2 kg; (3)按干中草药原料总重量:米酒(酒精度为38%Vol)总量=1:25-30混合至密封容器中炮制3个月,取出炮制后的酒液,即得所述烧伤药酒。 [0025] 实施例3一种烧伤药酒,由以下方法制备而得: (1)将中草药原料毛草龙、仙鹤草、红花、当归、党参、虎杖、大血藤、金荞麦、地骨皮、黄柏、地榆、白术分别清洗、除杂,晒干,按2cm进行切片,得到干中草药原料; (2)以重量份数计,称取以下干中草药原料:毛草龙20kg、仙鹤草14kg、红花16 kg、当归 15 kg、党参10kg、虎杖11kg、大血藤12kg、金荞麦5 kg、地骨皮6kg、黄柏4 kg、地榆2 kg、白术3 kg; (3)按干中草药原料总重量:米酒(酒精度为35%Vol)总量=1:25混合至密封容器中炮制 2个月,取出炮制后的酒液,即得所述烧伤药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