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骨脂巴戟天组合药物

申请号 CN201610787049.5 申请日 2016-08-25 公开(公告)号 CN106266368A 公开(公告)日 2017-01-04
申请人 吴润秀; 发明人 李安平; 廖煜明; 杨毅; 李伟强; 李杰; 严积芳; 严亚木; 黄景诚;
摘要 本 发明 的补骨脂巴戟天 组合药物 ,其特征在于:以重量计,由蚕蛾40-50克,蜂房20-25克,丁香40-50克,木香40-50克,茯苓40-50克,枸杞子40-50克、补骨脂40-50克、巴戟天40-50克,延胡20-25克,细辛20-25克、半夏20-25克,桔梗20-25克; 粉碎 , 包装 ,即得产品。
权利要求

1.一种补骨脂巴戟天组合药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计,由蚕蛾40-50克,蜂房20-25克,丁香40-50克,木香40-50克,茯苓40-50克,枸杞子40-50克、补骨脂40-50克、巴戟天40-50克,延胡20-25克,细辛20-25克、半夏20-25克,桔梗20-25克;粉碎包装,即得产品。

说明书全文

一种补骨脂巴戟天组合药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特别涉及一种中药冲剂。

背景技术

[0002]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补骨脂巴戟天组合药物。
[0004] 本发明的补骨脂巴戟天组合药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计,由蚕蛾40-50克,蜂房20-25克,丁香40-50克,木香40-50克,茯苓40-50克,枸杞子40-50克、补骨脂40-50克、巴戟天40-50克,延胡20-25克,细辛20-25克、半夏20-25克,桔梗20-25克;粉碎包装,即得产品。
[0005] 功能主治:用于缓解期喘息型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0006] 包装:可为每小袋30g或每袋500克-1000克规格。
[0007] 用法:将药粉30g倒入电热杯,加200ml沸后30-40分钟,取液使用;可加少许蜂蜜饮服。1天3-5次。15天为1个疗程
[0008]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其具有原料易得,成本低,治疗效果显著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结合试验和临床试验情况,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0] 实施例
[0011] 本发明的补骨脂巴戟天组合药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计,由蚕蛾40-50克,蜂房20-25克,丁香40-50克,木香40-50克,茯苓40-50克,枸杞子40-50克、补骨脂40-50克、巴戟天40-50克,延胡20-25克,细辛20-25克、半夏20-25克,桔梗20-25克;粉碎,包装,即得产品。
[0012] 功能主治:用于缓解期喘息型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0013] 包装:可为每小袋30g或每袋500克-1000克规格。
[0014] 用法:将药粉30g倒入电热杯,加水200ml沸后30-40分钟,取液使用;可加少许蜂蜜饮服。1天3-5次。15天为1个疗程。
[0015] 典型病例:
[0016] 刘某,女,56岁,农民。5年前因患感冒伴咳嗽,经治痊愈,后又常因受寒受而咳嗽不止,渐至逢冬每发,并连续咳嗽两个月以上方能缓解。此次咳嗽、咯痰已有1月余,早晚咳嗽尤重,痰多而稠粘,且夹白色泡沫,虽用中西药治疗,仍然阵发性咳嗽,并有喉鸣声不断。头昏,畏寒,乏,食少,全身不适.大便不爽,小便正常;脉细弱,苔薄白,舌淡红,边有齿痕,体温36.8℃,呼吸欠均匀,心音弱,偶发早搏.两闻及散在于性罗音;X线摄片示两下肺肺纹理增粗;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中性粒细胞偏高。用本发明此方治疗;治疗
3个疗程,随访3年,未见复发。
[0017] 李某,64岁,工人。从童年起患哮喘至今已35年,原先每逢冬春季节发作,渐则无明显季节性。发作时呼气尤为困难,不能平卧,两肩耸起,鼻翼及肩颈、腹壁肌皆随呼吸而活动,喉中有哮鸣声,偶尔呛咳,咯出粘稠白痰,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听诊两肺有广泛哮鸣音及干性罗音,叩诊呈过清音,肺下界降低。X线胸片示两肺纹理增粗,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略增高。用本发明此方治疗3个疗程,随访2年,哮喘未发。
[0018] 陆某,男,70岁。哮喘反复发作3年,每逢秋冬之交感邪后发作。近因风寒外侵,咳嗽加剧,喘促,喉中痰鸣,痰白如泡沫状,咳吐不爽,舌淡苔白滑,脉浮紧。用本发明此方治疗;服药,10日后,哮喘平,咳痰减少,共治2周后诸症消失,随访2年未见复发。
[0019] 陈某,女,66岁。因受凉后恶寒发热2天,体温39.2℃,白细胞11.8×109/L。咳嗽气粗,痰滞不爽,色白,咽痛,尿黄便干,苔黄白而腻,脉浮滑而数。胸透:两肺纹理增粗。治则宜肺清热化痰止咳。用本发明此方治疗;服药,10日后,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减轻,大便通畅,复查血象正常,症状基本消失,胸透两肺正常。随访未复发。
[0020] 陈某,女,58岁。患者慢性咳嗽咯痰史已九年余,常于受寒后发作。发病时咳嗽、气短、痰多,精神疲软,动则气急,头昏腰酸,左肺可闻及少许干湿罗音,苔薄腻,脉濡。此乃喘促日久,肺病及脾肾。用本发明此方治疗;服药,10日后,咳喘基本消失,左肺干湿罗音消失,临床好转。随访2年,未见复发。
[0021] 卓某,女,36岁,福建莆田县人。自幼有哮喘宿疾,逢冬必发。怀孕分娩后哮喘加甚,四季难分。畏寒胸闷窒息,气喘不能平卧,难以人寐,四肢不温,咳吐痰稀,舌苔薄白,脉弦紧。用本发明此方治疗;服药,15日后,哮喘平息。随访2年,未见发作。
[0022] 陈某,男,65岁,退休干部。患有支气管哮喘30多年,每届秋冬必大发,曾用、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但仅能当时缓解,药停又喘。某日因天冷受寒,哮喘大发已有4天,每晚看急诊。后用本发明此方治疗;服药3日后,支气管哮喘即有明显缓解,服至7剂,哮喘平止,胸部X片示“肺部感染消失″,其余症状也明显改善,又续服7剂巩固疗效,随访3年未见复发。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