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火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

申请号 CN201610834618.7 申请日 2016-09-20 公开(公告)号 CN106266313A 公开(公告)日 2017-01-04
申请人 薛松林; 发明人 薛松林;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用于 治疗 火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鸡尾草20-30份、桉树叶20-30份、百草灰15-25份,海 马 4-6份、马鞭草5-15份、防己2-4份、秋葵4-8份、藏红花0.5-1.5份、薄荷2-4份、蝉蜕1-2份;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中含大量消炎成分,为 皮肤 再生,特别是细胞膜的合成提供了原料和 能量 来源,能消炎、抑菌,降低皮肤发炎部位 温度 ,止痒,提高创面细胞免疫 力 ,本发明刺激小、毒性低、修复快、不易产生耐药性;治疗效果好,治疗周期短;能使创面在一个稳定湿润的生理环境下快速修复,大部分创面能达到生理性自愈,降低了治愈后疤痕残留,减轻了病患的病痛困扰,降低了病患的经济负担,具有极大的推广普及意义。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火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鸡尾草20-30份、桉树叶20-30份、百草灰15-25份,海4-6份、马鞭草5-15份、防己2-4份、秋葵4-8份、藏红花0.5-1.5份、薄荷2-4份、蝉蜕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火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鸡尾草25份、桉树叶25份、百草灰20份,海马5份、马鞭草10份、防己3份、秋葵6份、藏红花1份、薄荷3份、蝉蜕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用于治疗火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方称取各原料,洗净晾干后备用;
2)将将鸡尾草、海马、马鞭草、秋葵和蝉蜕分别研磨成粉末备用;
3)将桉树叶、百草灰、防己置于煎煮罐中,加入10倍重量的纯化,文火煎煮2-3h;
4)向步骤3的煎煮罐中加入步骤2中的各原料粉末,再次加入与步骤3中等量的纯化水,煮沸后保持煮沸状态0.5-1h;
5)继续向煎煮罐中加入藏红花和薄荷,于50-70℃恒温条件下煎煮2-3h;
6)过滤药渣和药液,并将药液冷却至室温条件,经紫外灭菌后灌装得到中药组合物煎煮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治疗火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粉末过400-600目筛网备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治疗火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和步骤5中,在搅拌条件下煎煮,搅拌速率为20r/min,顺时针方向搅拌,步骤5中,恒温加热条件为6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治疗火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采用600-800目滤布进行药渣和药液的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治疗火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药渣经烘干后,以10-15g/袋的规格分装于纱布袋中,用于吸附烧伤烫伤创面的组织渗出液。
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治疗火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在治疗火烧烫伤药物中的应用。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用于治疗火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治疗火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烧伤、烫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的由突发性意外导致的疾病,对于不同程度的烧伤,烫伤所采取的处置方式是不同的,但总体来说都是需要通过一定药物来治疗烧伤和烫伤;从病理上来说,烧伤和烫伤会使皮肤屏障功能受到破坏,烧伤、烫伤所指定坏死组织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烧伤和烫伤创面也是引起全身感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所以,一般对于烧伤、烫伤病人都会采用烧伤创面外用药,烧伤创面外用要可以保护创面,防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现有的治疗火烧烫伤的药物普遍存在着见效慢,结痂时间长,治愈时间长,且使用后易留疤,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和困扰,而油剂或膏剂,首次使用后易堵塞毛孔,使表面蔓延导致深度感染,大面积起泡,造成脂肪溶解;对于50%以上大面积烧伤,使用高温烘烤容易引起呼吸道出血导致泡破裂,瞳孔充血而引起死亡,且创面盖纱布,换药时痛苦出血,痂下坏死组织和液化物不易排出,创面臭气难闻,且现有药物价格普遍较高,普通患者难以承受,迫切需要一款治疗效果好,治疗周期短,不易留疤、价格低的火烧烫伤药物以满足普通病患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治疗周期短,不易留疤、价格低的用于治疗火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用于治疗火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鸡尾草20-30份、桉树叶20-30份、百草灰15-25份,海4-6份、马鞭草5-15份、防己2-4份、秋葵4-8份、藏红花0.5-1.5份、薄荷2-4份、蝉蜕1-2份。
[0006]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用于治疗火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鸡尾草25份、桉树叶25份、百草灰20份,海马5份、马鞭草10份、防己3份、秋葵6份、藏红花1份、薄荷3份、蝉蜕1.5份。
[0007]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用于治疗火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 1)按配方称取各原料,洗净晾干后备用;
[0009] 2)将将鸡尾草、海马、马鞭草、秋葵和蝉蜕分别研磨成粉末备用;
[0010] 3)将桉树叶、百草灰、防己置于煎煮罐中,加入10倍重量的纯化,文火煎煮2-3h;
[0011] 4)向步骤3的煎煮罐中加入步骤2中的各原料粉末,再次加入与步骤3中等量的纯化水,煮沸后保持煮沸状态0.5-1h;
[0012] 5)继续向煎煮罐中加入藏红花和薄荷,于50-70℃恒温条件下煎煮2-3h;
[0013] 6)过滤药渣和药液,并将药液冷却至室温条件,经紫外灭菌后灌装得到中药组合物煎煮液。
[0014]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2中的粉末过400-600目筛网备用。
[0015]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4和步骤5中,在搅拌条件下煎煮,搅拌速率为20r/min,顺时针方向搅拌,步骤5中,恒温加热条件为60℃。
[0016]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6中,采用600-800目滤布进行药渣和药液的分离。
[0017]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6中,药渣经烘干后,以10-15g/袋的规格分装于纱布袋中,用于吸附烧伤烫伤创面的组织渗出液。
[0018]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应用于治疗火烧烫伤药物中。
[0019] 本发明中各原料的药理作用如下:
[0020] 1.鸡尾草:味苦、涩,性凉;清热解毒、主治烫、火伤,狂犬咬伤,刀伤。
[0021] 2.桉树叶:桉精油适用于各种发炎发烧,能快速降低体温,桉精油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同时具有降低体内粘液粘度的作用,可用于理疗肺结核、支气管炎和白喉等,缓和发炎现象并使粘膜舒适;具有抗痉挛、止痛、缓解肌肉酸痛及湿痛的作用;桉树叶具有消毒作用,桉树叶提取的桉精油清凉怡人、能使人精神振奋、头脑清醒,注意力集中;桉精油还具有消除毛孔阻塞、消除粉刺、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组织再生的作用。
[0022] 3.百草灰:为黑色粉末,或结成小颗粒状,味辛、性温,无毒,主含粒;入肝、肺、胃经;主腋臭及金疮,五月五日采;露取之一百种阴干,烧作灰,以井华水为团,重烧令白,以酽醋和为饼,腋下挟之,干即易;当抽一身痛闷,疮出即止;以水、小便洗之,不过三、两度,又主金疮,止血生肌,取灰和锻石团,烧令白,刮敷疮上;止血;消积;清毒散火;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带下;食积;痢疾;黄疸;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臁疮;白秃头疮;外伤出血。
[0023] 4.海马:味甘、性温,归肝肾经;补肾壮阳,散结消肿,活血散瘀,主治:肾虚阳痿、难产、症瘕、疔疮肿毒、外伤出血、跌打损伤、血瘀作痛。
[0024] 5.马鞭草:性凉,味微葳,有凉血、散瘀、通经、清热、解毒、止痒、驱虫、消胀的功效。
[0025] 6.防己:味苦,辛;性寒;归膀胱;肺;脾经;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防己的茎和叶具有味苦、性寒、止痛、利水和散毒之特性,因此,可以起到对创口面的利水、止痛和散毒之功效;化学成分:汉防己(粉防己)含粉防己(即汉防己甲素),防己诺灵碱,轮环藤酚碱,防己碱,防己斯任碱,小檗胺,2,2‘-N,N-二氯甲基粉防己碱,粉防己碱A、B、C、D;木防己(广防己)含马兜铃酸,木兰花碱,尿囊素,马兜铃内酰胺,β-谷甾醇等;药理作用:粉防己能明显增加排尿量;总碱及流浸膏或煎剂有镇痛作用;粉防己碱有抗炎作用;对心肌有保护作用,能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流量,有显著降压作用,能对抗心律失常;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还能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凝血酶引起的血液凝固过程;对实验性矽肺有预防治疗作用;对子宫收缩有明显的松弛作用;低浓度的粉防己碱可使肠张力增加,节律性收缩加强,高浓度则降低张力减弱节律性收缩;有抗菌和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可使正常大鼠血糖明显降低,血清胰岛素明显升高;有一定抗肿瘤作用;对免疫有抑制作用;有广泛的抗过敏作用。
[0026] 7.秋葵:味淡,性寒,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维他命A和B群、、磷、等,以及含有锌和硒等微量元素,对增强人体免疫力有一定帮助;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还可治疗咽喉肿痛、小便淋涩、预防糖尿病、保护胃黏膜;秋葵含有果胶、乳聚糖等,具有帮助消化、治疗胃炎和胃溃疡、护肠胃之功效,而且它分泌的黏蛋白,也有保护胃壁的作用,还能促进胃液分泌,提高食欲,改善消化不良等症,黄秋葵的某些果胶、多糖有护肝功效;黄秋葵的粘性物质中含有50%纤维素有利防肠癌。此外,这种粘液还可用于医药方面,作为润肤剂、镇定剂和止痰剂;秋葵的黏液中含有水溶性果胶与黏蛋白,能减缓糖分吸收、减低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抑制胆固醇吸收,能改善血脂,排除毒素;黄秋葵中富含黄(比大豆子叶中所含黄酮高300倍左右),具有调节内分泌、抗衰老等功效;秋葵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纤维,不仅对皮肤具有保健作用,且能使皮肤美白、细嫩;秋葵同时富含类不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可以保护皮肤,减少自由基损伤。
[0027] 8.藏红花:味甘,性平;归心、肝经;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用于经闭症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花含胡萝卜素类化合物,其中主要为番红花甙、番红花酸二甲酯,番红花苦甙及挥发油,油中主要为番红花等;其干燥柱头味甘性平,能活血化瘀,散郁开结,止痛;用于治疗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血滞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尽,瘀血作痛,麻疹,跌打损伤等。国外用作镇静、驱风剂;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
[0028] 9.薄荷:味辛,性凉;入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主治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薄荷是中国常用中药,幼嫩茎尖可作菜食,全草又可入药,治感冒发热喉痛,头痛,目赤痛,肌肉疼痛,皮肤风疹搔痒,麻疹不透等症,此外对痈、疽、疥、癣、漆疮亦有效;薄荷含有薄荷醇,该物质可清新口气并具有多种药性,可缓解腹痛、胆囊问题如痉挛,还具有防腐杀菌、利尿、化痰、健胃和助消化等功效。
[0029] 10.蝉蜕:味甘、咸,性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急慢惊风,破伤风证,小儿夜啼不安;散风热、宣肺、定痉、治外感风热、咳嗽音哑、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小儿惊痫、目赤,翳障,疔疮肿毒,破伤风。
[003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无副作用伤口愈合快、伤疤面积小的优点,可帮助创面结痂及愈合;连续外涂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煎煮液10-15d后,发现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煎煮液能够显著地提高烫伤皮肤的愈合率,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本发明能加快烫伤后的皮肤细胞的修复与更新,清除变性或凋亡的细胞及其有害物质,促进烫伤局部的新血管的生成,同时也发现该药膏治疗后小鼠烫伤皮肤没有发现有明显的炎症,提示此现象可能与百草灰、秋葵、防己、藏红花等药物具有的抗病原生物作用、抗炎和解热作用、加强免疫机能作用、抗内毒素等有关;秋葵粘液具有粘稠性、桉树叶的桉树精油能保持皮肤表皮湿润,涂于皮肤有效成分可被缓慢吸收,持久发挥疗效;并且具有刺激小、毒性低、修复快、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煎煮液涂覆于创面后,可为创面产生屏障作用,以此保护创面,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可解除局部微循环功能障碍,改善末梢神经缺血、缺氧状态,可使立毛孔松弛,缓解立毛孔痉挛引起的疼痛,从而达到止痛止痒的效果;并且能有效减轻烧、烫伤创面的继续损伤,改善微循环,保持创面正常生理状态;使创面保持湿润,但又不浸渍和干燥;能减轻烧、烫伤后组织损伤程度,同时加快创面愈合进度,提高创面愈合质量,秋葵粘液和桉树叶桉精油有助于创面复原,皮肤能够生理性无疤痕愈合;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中含大量消炎成分,为皮肤再生,特别是细胞膜的合成提供了原料和能量来源,能消炎、抑菌,降低皮肤发炎部位温度,止痒,提高创面细胞免疫力,本发明刺激小、毒性低、修复快、不易产生耐药性;治疗效果好,治疗周期短;能使创面在一个稳定湿润的生理环境下快速修复,大部分创面能达到生理性自愈,降低了治愈后疤痕残留,减轻了病患的病痛困扰,降低了病患的经济负担,具有极大的推广普及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32] 实施例1
[0033] 一种用于治疗火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鸡尾草20份、桉树叶20份、百草灰15份,海马4份、马鞭草5份、防己2份、秋葵4份、藏红花0.5份、薄荷2份、蝉蜕1份。
[0034] 实施例2
[0035] 一种用于治疗火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鸡尾草30份、桉树叶30份、百草灰25份,海马6份、马鞭草15份、防己4份、秋葵8份、藏红花1.5份、薄荷4份、蝉蜕2份。
[0036] 实施例3
[0037] 一种用于治疗火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鸡尾草25份、桉树叶25份、百草灰20份,海马5份、马鞭草10份、防己3份、秋葵6份、藏红花1份、薄荷3份、蝉蜕1.5份。
[0038] 实施例4
[0039] 一种用于治疗火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鸡尾草23份、桉树叶27份、百草灰18份,海马4份、马鞭草9份、防己4份、秋葵7份、藏红花1.1份、薄荷4份、蝉蜕1份。
[0040] 实施例5
[0041] 一种用于治疗火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鸡尾草27份、桉树叶23份、百草灰22份,海马6份、马鞭草7份、防己2份、秋葵5份、藏红花0.7份、薄荷2份、蝉蜕2份。
[0042] 实施例1-5所述的用于治疗火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3] 1)按配方称取各原料,洗净晾干后备用;
[0044] 2)将将鸡尾草、海马、马鞭草、秋葵和蝉蜕分别研磨成粉末,过400-600目筛网,备用;
[0045] 3)将桉树叶、百草灰、防己置于煎煮罐中,加入10倍重量的纯化水,文火煎煮2-3h;
[0046] 4)向步骤3的煎煮罐中加入步骤2中的各原料粉末,再次加入与步骤3中等量的纯化水,边搅拌边加热,搅拌速率为20r/min,顺时针方向搅拌,煮沸后保持煮沸状态0.5-1h;
[0047] 5)继续向煎煮罐中加入藏红花和薄荷,搅拌速率为20r/min,顺时针方向搅拌,于50-70℃恒温条件下煎煮2-3h;
[0048] 6)采用600-800目滤布进行药渣和药液的分离,并将药液冷却至室温条件,经紫外灭菌后灌装得到中药组合物煎煮液;所述步骤6中,药渣经烘干后,以10-15g/袋的规格分装于纱布袋中,用于吸附烧伤烫伤创面的组织渗出液。
[0049] 实施例1-5中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火烧烫伤的药物。
[0050]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常规清创后,将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煎煮液涂覆于创面,早、中、晚分三次涂覆,5-7天结痂,呈脓样分泌物,结硬痂7-10天后痊愈。
[0051] 本发明涂药须知及注意事项:
[0052] 1.无表皮的创面涂药后,有部分组织液渗出,无需处理,继续涂药;
[0053] 2.涂药后,创面若出现白稠粘液,为保护膜,非创面感染化脓,继续按常规方法涂药治疗;
[0054] 3.换药时,无需对创面进行额外清理,当创面粘液过多时,采用纱轻轻将粘液拭去,无需来回擦拭,避免对创面进行二次伤害;
[0055] 4.烧伤严重的,涂药频率增至2小时一次,每次涂覆两遍;
[0056] 5.无需包扎治疗,身体清洁时采用生理盐水缓慢冲淋,然后用棉纱轻拭体表吸去水分。
[0057] 下面结合临床治疗试验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药效:
[0058] 1)试验动物分组
[0059] 取Balb/c小鼠60只,体重为20~25g,在实验室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6组,分笼饲养;动物房温度20~22℃,相对湿度60%~68%,自然光照,喂以固体平衡饲料,自由饮水。
[0060] 2)皮肤烫伤鼠模型建立
[0061] 用剪刀将小鼠背部毛剪短,注意不伤及皮肤,用乙醚浅麻醉后,将小鼠置于俯卧位,四肢伸展,用胶带将其四肢固定在操作板上,使其背部皮肤平坦;室温下,将带有刻度的两端无堵头的,内直径为1cm的中空塑料管直立于小鼠背部,其一端与小鼠背皮处皮肤紧密接触,接触压力保证水不流出且不对皮肤造成损伤;另一端用预热后的注射器快速向塑料管内注入100℃沸水;经检测,水温基本无变化,沸水与皮肤持续接触10s后,迅速将操作板及小鼠连同中空管翻转,将热水从塑料管上口倒出,烫伤区域为圆形,直径lcm;烫伤后小鼠分笼饲养并给予饲料及蒸馏水,保证垫料干燥清洁,通风良好,不给予小鼠任何处理。
[0062] 3)用药
[0063] 取模型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煎煮液组,每组10只;煎煮液组在烫伤部位按小鼠皮肤表面溃疡面积给予相应药物处理,早晚给药各1次,连续给药15d,单笼饲养,空白对照组不给予给药处理。
[0064] 4)烧伤组织病理学观察
[0065] 在第5天,第10天和第15天末次用药1h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将烧伤创面连同周边皮肤一并取下,平铺于滤纸上,然后置于新鲜配制的福尔马林固定液中,按常规石蜡制片方法进行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切片,切片厚度为4~6μm,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显微镜观察并照相。
[0066] 5)试验结果
[0067] 连续外涂中药组合物煎煮液15d后,肉眼观察发现中药组合物煎煮液能够显著地提高烫伤皮肤的愈合率,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中药组合物煎煮液能加快烫伤后的皮肤细胞的修复与更新,清除变性或凋亡的细胞及其有害物质,促进烫伤局部的新血管的生成,同时也发现应用中药组合物煎煮液治疗后小鼠烫伤皮肤没有发现有明显的炎症;表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治疗皮肤烫伤及修复具有积极意义,并且具有刺激小、毒性低、修复快、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
[0068]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5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煎煮液作为临床治疗药物,选择烧伤面积小于9%的二度烧伤患者60例,随机分成六组,分别为对照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组、实施例4组、实施例5组,每组10例,各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床上面积近统计学处理,P>0.05,无明显差异;对照组采用京万红烫伤药膏治疗,实施例1-5组分别对应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5制备的中药组合物煎煮液治疗,对照组及实施例1-5组每组给药次数相同,以20d为一个治疗周期;治疗标准包括:平均疼痛缓解时间、平均疼痛消失时间、发炎例数、脓肿例数、瘙痒情况、平均结痂时间、平均消痂时间,留疤例数;治疗情况见下表记录:
[0069]组别 对照组 实施例1组 实施例2组 实施例3组 实施例4组 实施例5组
平均疼痛缓解时间 3小时 40分钟 42分钟 37分钟 39分钟 40分钟
平均疼痛消失时间 68小时 13小时 10小时 8小时 10小时 9小时
发炎例数 6 2 1 0 2 1
脓肿例数 4 1 0 0 1 0
瘙痒情况 8 1 1 1 0 2
平均结痂时间 10 6 7 6 8 7
平均消痂时间 18 13 10 11 12 11
留疤例数 6 0 0 0 0 0
[0070] 表1本发明的药效实验结果
[0071] 由上表可以看出,实施例1-5组在平均疼痛缓解时间、平均疼痛消失时间、发炎例数、脓肿例数、瘙痒情况、平均结痂时间、平均消痂时间,留疤例数等多个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证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于治疗火烧烫伤造成的创面具有明显的疗效,其中以实施例3的治疗效果最佳,另,上述各治疗组也未见不良反应。
[0072] 进一步以本发明实施例3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煎煮液治疗且采用其药渣配合处理创面,发现其对加速创面结痂具有积极意义,平均结痂时间缩短了1.3-1.8天。
[0073] 典型病例:
[0074] 1、蔡某,男,45岁,山东人,吃火锅时不慎将火锅翻倒,腹部、大腿部被烫伤,经鉴定为深II度,部分III度烧伤,采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创面轻微红肿,未见发炎及脓肿,15天后,创面基本愈合,且创面平整,有部分色素沉着,继续用药三个月后色素沉着消失,随访至今无疤痕。
[0075] 2、赵某,女,20岁,南人,于实验室做实验时不慎将酒精灯碰倒,双臂及颈面部大2
面积烧伤,来院诊断烧伤总面积35X20cm ,深度为深II度,表皮损毁,病人极度痛苦,清创后,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物治疗,涂药半小时后疼痛缓解,结合静滴常规药物治疗,6天后,患部结痂,7天后掉痂,患部皮肤呈嫩红色,未见疤痕及红肿,继续用药两个月后患部肤色与其周边肤色一致,随访至今无疤痕。
[0076] 3、周某,男,21岁,山东人,在使用伪劣的灭蚊药时,因灭蚊药爆炸被烧伤,身体正面多处被烧伤,就诊时病人巨痛难忍,在床上左右摇滚无法涂药,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物治疗,涂药后半小时左右,病人基本恢复镇静状态,一刻钟后痛感明显缓解,诊断烫伤面积占体表的18%,大部分为I度和浅II度创面,治疗13天后患部掉痂痊愈,继续用药20天后,患部肤色与周围肤色无异,随访无疤痕。
[0077] 4、秦某,男,32岁,浙江人,因排除汽车水箱故障时,被沸水蒸气烫伤右手手腕及手臂,就诊时诊断,烫伤面积6X17cm2,呈浅II度创面,中间有4X8cm2腐皮脱落,创面呈苍白色,为深II度,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物治疗,每日换药三次,10天痊愈,继续用药15天后,患部恢复,随访无疤痕。
[0078] 本发明的药理机制为:早期外涂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煎煮液,可使创面腾空减轻,无新的创伤刺激、烧、烫伤后引起的神经分泌过度反应及各种介质的释放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炎性介质、氧自由基等所致的病理生理改变对局部和全身的不良影响大大减轻,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同时能保持创面湿润洁净,避免了换药时清创消毒对创面造成的二次伤害,减少了体液在创面的大量流失,从而提高了疗效,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能使创面在一个稳定湿润的生理环境下快速修复,大部分创面能达到生理性自愈,降低了治愈后疤痕残留,减轻了病患的病痛困扰,降低了病患的经济负担。
[0079]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