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应用 |
|||||||
申请号 | CN201410743136.1 | 申请日 | 2014-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1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申请人 | 蒋勇; | 发明人 | 蒋勇; | ||||
摘要 |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治疗 肝肾阴虚型中 风 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的,熟地黄、西洋参、枸杞子、核桃肉、鲜荔枝肉、鲜桑椹、鲜龙眼肉、鲜葡萄、乌豆衣、胡麻仁、天 门 冬、旱莲草、蕤仁、三七、血竭、花蕊石、檵木、黑老虎、蒲黄、川 牛 膝、泽兰、藁本、白茅根、生山楂、炒麦芽、炒莱菔子、佛手、飞来参、生甘草、麝香。本发明的药物的优点: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疗效明显,服用方便,无毒 副作用 ,愈后不易复发,有效率95%,治愈率86%。 | ||||||
权利要求 | 1.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的,熟地黄500、西洋参350、枸杞子450、核桃肉450、鲜荔枝肉800、鲜桑椹800、鲜龙眼肉800、鲜葡萄800、乌豆衣450、胡麻仁450、天门冬400、旱莲草450、蕤仁450、三七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应用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属于纯中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应用。 背景技术[0002] 中风传统医学还叫偏瘫,偏枯等。现代医学则归于中急性脑血管疾病。肝肾阴虚型中风传统医学单独论述的很少,本人在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肝肾阴虚型中风一症颇多。因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不足,不能上充于脑以充盈脑部血管,致使血郁,血凝滞于脑部血管而形成血拴使脉道不通、蒙闭清窍,则手足麻痹,瘫痪,言语不清,口眼歪斜,神志尚清,头发皱而晕痛目眩、目干、视物模糊,耳鸣耳聋、手足麻木,腰酸腿软,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胁隐痛,遗精、盗汗,性欲低,月经不调、量少,不孕、舌红津少,脉细弦数。现代医学则认为中风由中急性脑血管疾病因起。是由血脂高,血液粘稠,血管壁弹性降低,血压高而形成栓塞或血管破裂、血流于血管外形成脑溢血所致。现代医学多采取降血压,降血脂,稀释血液治疗,而不究其病因,只知治标不治本,因此有的患中风病人虽然一时治好了,但极易复发,甚至越治越重,治愈率低,治疗慢。西药大都有副作用,对人体有害。中医则多用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天麻钧藤散《杂病论治新义》,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小活络丹《局方》加减治疗效果也不理想,具有辩证不准,用药不精的缺点。 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效果好,治愈快,治愈率高的纯中药制剂。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的,熟地黄500、西洋参350、枸杞子450、核桃肉450、鲜荔枝肉800、鲜桑椹800、鲜龙眼肉800、鲜葡萄800、乌豆衣450、胡麻仁450、天门冬400、旱莲草450、蕤仁450、三七450、血竭450、花蕊石450、檵木450、黑老虎450、蒲黄450、川牛膝350、泽兰450、藁本150、白茅根250、生山楂800、炒麦芽600、炒莱菔子360、佛手450、飞来参450、生甘草120、麝香6。首先将麝香6、血竭450共研极细粉收瓶备用,然后将以上其它中药原料放进砂锅内,然后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5厘米,浸泡20分钟把水倒掉,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5厘米,用武火熬开,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3厘米,用武火熬开,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3厘米,用武火熬开,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3厘米,用武火熬开,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把以上四次熬的药液一块倒进砂锅内用武火熬开,改用中火熬至稀糊时,改用文火熬成药膏,倒出阴干或用烘箱烘干,烘箱的温度在45-55℃之间,将药膏粉碎过200目筛,既得药粉,然后将药粉和麝香、血竭共研的极细粉混合均匀炼蜜为丸,每丸6克。 [0005] 所述的中药原料的“重量”以“克”为单位。 [0006] 服用方法:每次服6克,日服2次,早、晚饭后温开水服下。 [0007] 治疗疗程:60天为1个疗程,轻者1个疗程可治愈,重者,2-3个疗程可治愈。 [0008] 治疗效果:应用本发明上述药物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疗效明显,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愈后不易复发,有效率95%,治愈率86%。 [0009] 本发明的药物具有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开胃消食的功效。 [0010] 本发明的药物主治肝肾阴虚型中风引起的手足麻痹,瘫痪,言语不清、口眼歪斜,神志尚清,头发皱而晕痛目眩、目干、视物模糊,耳鸣耳聋、手足麻木,腰酸腿软,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胁隐痛,遗精、盗汗,性欲低,月经不调、量少,不孕、舌红津少,脉细弦数。 [0011] 本发明的药物机理如下: [0012] 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入肝、肾、心经。具有补血,滋阴的功效。参考《中医方药学,广东中医学院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73年6月第1次印刷,见609页》[0013] 西洋参:味甘、苦,性凉。入肺、胃经。具有益气生津,养阴清热的作用。《同上,见605页》 [0014] 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名目的作用。《同上,见613-614页》 [0015] 鲜桑椹:味甘,性微凉。入肝、肾经。具有养血滋阴,润燥滑肠的作用。《同上,见615页》 [0016] 鲜龙眼肉:味甘,性平。入心、脾经。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同上,见616页》具有养肝血的作用。 [0017] 核桃肉:味甘,性温。质润多脂。入肾、肺经。具有补肾强腰膝,益肺喘的功效。《同上,见630页》 [0018] 乌豆衣:味甘,性平。入肝、肾经。具有养血补肾的功效。《同上,见615-616页》[0019] 胡麻仁:味甘、咸,性微温。入肾、肺经。具有滋养肝肾,润燥滑肠的功效。《同上,见617页》 [0020] 天门冬:味甘、微苦,性寒。入肺、肾经。具有养阴清热,润肺滋肾的功效。《同上,见632页》 [0021] 旱莲草:味甘、酸,性微寒。入肝、肾经。具有滋养肝肾,凉血止血的功效。《同上,见636页》 [0022] 蕤仁:味甘,性平。入肝经。具有养肝明目的功效。《同上,见639页》本品养肝血。 [0023] 三七:味甘、微苦,性微温。入肝、胃经。具有祛瘀止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同上,见527页》 [0024] 血竭:味甘、咸,性平。入心、肝经。具有收敛止血,祛瘀止痛,敛疮生肌的功效。《同上,见530-531页》 [0025] 花蕊石:味酸、涩,性平。入肝经。具有化瘀止血的功效。《同上,见532页》[0026] 檵木:味苦、涩,性微寒。具有止血,活血祛瘀的功效。《同上,见538-539页》[0027] 黑老虎:味辛,性温。气香。具有行气止痛,活血祛瘀的功效。《同上,见501页》[0028] 蒲黄:味甘,性平。入肝,脾经。具有止血,活血祛瘀的功效《同上,见526页》[0029] 川牛膝:味苦、酸,性平、入肝、肾经。具有活血祛淤,强筋骨、利关节,引血下行之功,《同上,见551-552页》 [0030] 泽兰:味苦、辛,性微温。气香。入脾、肝经。具有活血通经,行水的作用。《同上,见555页》 [0031] 藁本:味辛,性温。入膀胱经。具有祛风止痛的功效。《同上,见381页》可引药力上达巅顶。 [0032] 白茅根:味甘,性寒。入肺、胃、膀胱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效。《同上,见522页》 [0033] 生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导滞,化瘀散结功效。《同上,见461页》 [0034] 炒麦芽:味咸、甘,性平。入脾、胃经。具有消食健胃,回乳的功效。《同上,见462页》 [0035] 炒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入脾、胃、肺经。具有消食导滞,降气祛痰的功效。《同上,见460页》 [0036] 佛手:味辛、微苦,微温。入肝、脾、胃经。具有行气止痛,和胃健脾的功效。《同上,见485页》 [0037] 飞来参:味甘,性平。具有养阴润燥,补脾益气的功效。《同上,见642页》[0038] 生甘草:生用味甘,性平。入脾、肺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的功效。《同上,见602-603页》 [0039] 麝香:味辛,性温。入心、脾经。具有芳香宣窍,活血散瘀的功效。《同上,见718页》; [0040] 鲜荔枝肉:味甘、酸,性温。归肝、脾经。具有养血健脾,行气消肿的功效。参考(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2月第18次印刷,见2193页)本品能温滋肝血。 [0041] 鲜葡萄:味甘、酸,性平。归肺、脾、肾经。具有补气血,舒筋络,利小便的功效。(同上,见3216页)本品能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强筋骨,止渴,安胎。 [0042] 本人在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肝肾阴虚型中风一症颇多。因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不足,不能上充于脑以充盈脑部血管,致使血郁,血凝滞于脑部血管而形成血拴使脉道不通、蒙闭清窍,则手足麻痹,瘫痪,言语不清、口眼歪斜,神志尚清,头发皱而晕痛目眩、目干、视物模糊,耳鸣耳聋、手足麻木,腰酸腿软,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胁隐痛,遗精、盗汗,性欲低,月经不调、量少,不孕、舌红津少,脉细弦数,治宜补肝肾,益精血,活血化瘀,健脾开胃,方能迅速治愈肝肾阴虚型中风。故用熟地黄、西洋参、枸杞子、鲜桑椹、鲜龙眼肉、核桃肉、乌豆衣、胡麻仁、旱莲草、蕤仁、天门冬、鲜荔枝肉、鲜葡萄为君滋补肝肾,肝肾阴液充足,能上达脑部血管,使血管充盈,使血活瘀祛,则手足麻痹,瘫痪,言语不清、口眼歪斜,神志尚清,头发皱而晕痛目眩、目干、视物模糊,耳鸣耳聋、手足麻木,腰酸腿软,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胁隐痛,遗精、盗汗,性欲低,月经不调、量少,不孕、舌红津少,脉细弦数自然消失;用三七、血竭、花蕊石、檵木、黑老虎、蒲黄、川牛膝、泽兰为臣活血化瘀,以化脑部之血瘀;用麝香、藁本芳香开窍,引药力达病所;用生山楂、飞来参、佛手、炒莱菔子、炒麦芽、白茅根、生甘草为使健脾开胃,消食化积,运载药力直达病所,诸药相合,相得益彰,具有滋补肝肾,活血祛瘀,开胃消食的功效,诸症自然消失于无形,故具有迅速治愈肝肾阴虚型中风。具体实施方案 [0043]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44] 实施例:取熟地黄500、西洋参350、枸杞子450、核桃肉450、鲜荔枝肉800、鲜桑椹800、鲜龙眼肉800、鲜葡萄800、乌豆衣450、胡麻仁450、天门冬400、旱莲草450、蕤仁450、三七450、血竭450、花蕊石450、檵木450、黑老虎450、蒲黄450、川牛膝350、泽兰450、藁本 150、白茅根250、生山楂800、炒麦芽600、炒莱菔子360、佛手450、飞来参450、生甘草120、麝香6。首先将麝香6、血竭450共研极细粉收瓶备用,然后将以上其它中药原料放进砂锅内,然后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5厘米,浸泡20分钟把水倒掉,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5厘米,用武火熬开,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3厘米,用武火熬开,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3厘米,用武火熬开,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3厘米,用武火熬开,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把以上四次熬的药液一块倒进砂锅内用武火熬开,改用中火熬至稀糊时,改用文火熬成药膏,倒出阴干或用烘箱烘干,烘箱的温度在45-55℃之间,将药膏粉碎过200目筛,既得药粉,然后将药粉和麝香、血竭共研的极细粉混合均匀炼蜜为丸,每丸6克。 [0045] 所述的中药原料的“重量”以“克”为单位。 [0046] 服用方法:每次服6克,日服2次,早、晚饭后温开水服下。 [0047] 治疗疗程:60天为1个疗程,轻者1个疗程可治愈,重者,2-3个疗程可治愈。 [0048] 治疗效果:应用本发明上述药物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疗效明显,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愈后不易复发,有效率95%,治愈率86%。 [0049] 本发明的药物具有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开胃消食的功效。 [0050] 本发明的药物主治肝肾阴虚型中风引起的手足麻痹,瘫痪,言语不清、口眼歪斜,神志尚清,头发皱而晕痛目眩、目干、视物模糊,耳鸣耳聋、手足麻木,腰酸腿软,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胁隐痛,遗精、盗汗,性欲低,月经不调、量少,不孕、舌津少,脉细弦数。 [0051] 为表明本发明药物的疗效,将临床共同主要症状:手足麻痹,瘫痪,言语不清、口眼歪斜,神志尚清,头发皱而晕痛目眩、目干、视物模糊,耳鸣耳聋、腰酸腿软,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胁隐痛,遗精、盗汗,性欲低,月经不调、量少,不孕、舌津少,脉细弦数的200例诊断为肝肾阴虚型中风患者,其中男100例,女10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分给100例,其中男50例,女50例;试验组分给100例,其中男50例,女50例,立档留查加以统计对比。对照组用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上的计量用药,水煎服,一日一剂,晚饭后服,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60天。试验组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按上述服用方法治疗,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60天。共治疗3个疗程。皆以症状:手足麻痹,瘫痪,言语不清、口眼歪斜,神志尚清,头发皱而晕痛目眩、目干、视物模糊,耳鸣耳聋、手足麻木,腰酸腿软,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胁隐痛,遗精、盗汗,性欲低,月经不调、量少,不孕、舌津少,脉细弦数减轻为有效,皆以症状:手足麻痹,瘫痪,言语不清、口眼歪斜,神志尚清,头发皱而晕痛目眩、目干、视物模糊,耳鸣耳聋、手足麻木,腰酸腿软,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胁隐痛,遗精、盗汗,性欲低,月经不调、量少,不孕、舌津少,脉细弦数完全消失为痊愈,统计结果如下: [0052] 表1 对照组疗效情况 [0053] [0054] 表2 实现组疗效情况 [0055] [0056] 本发明药物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的效果优于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的效果,值得推广。 [0057] 举例说明: [0058] 典型病例1、阳谷县城关镇东街,干部,李XX,男,48岁,2009年7月8号来诊,家人述,得中风不语已经2个月余,曾到聊城人民医院看,聊城人民医院做CT检查,脑后左侧血管栓塞有1.2厘米长,被聊城人民医院诊断为脑血栓,即中风不语。经用中西药治疗近两个月症状未见轻,故来诊。症见:言语不清、口眼向右歪,流口水,意识清楚,右手、足不能活动自如,有知觉,视物模糊,耳鸣耳聋、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胁隐痛,盗汗,大便干,舌红津少,脉细弦数,临床诊断肝肾阴虚型中风,咐其停一切药物,改服本发明药物,开始,日服3次,每次1丸,饭后温开水冲服,服30天后,每天改服2次,每次1丸,早、晚饭后温开水冲服,服30天后,再来,二诊,症见:口水流的轻了,右手、右足能活动,口眼向右歪斜的轻了,其它诸症均已改善,咐其仍按每日服2次,每次1丸,早、晚饭后温开水冲服,服60天后再来,三诊,本人骑着自行车来的,自述,一切症状全部消失,就是右手和右腿还不如以前有劲,症见:脉已平和,苔已正常,说话一如常人,精神良好,意识清楚,手、足感觉敏感,用力不如常人,咐其仍按每日服2次,每次1丸,早、晚饭前温开水冲服,服30天后,四诊,一切症状完全消失,已能恢复正常工作,手、足感觉正常,用力一如常人,于2009年12月15号到聊城市人民医院做CT检查,发现脑后左侧1.2厘米长的血管栓塞已经消失。为防复发,改每天晚饭后服本发明药物1丸,温开水服下,服30天,随访自今未复发。 [0059] 病例2、阳谷县西湖乡大门村民王XX,女,45岁,2010年3月11号来诊,症见:左手发麻,言语不清、神志清楚,头晕目眩、两眼干涩、眼模糊,耳鸣、腰酸腿软无力,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两胁隐隐疼痛,月经不调、量少,舌苔少,脉细弦,做CT检查,脑后右侧血管栓塞有0.6厘米长,临床诊断为肝肾阴虚型中风,随让其服本发明药物,日服2次,每次1丸,早、晚饭前温开水冲服,服60天后再来,二诊,诸症均改善,咐其仍按日服2次,每次1丸,饭前温开水冲服,服60天后再来,三诊,一切症状全部消失,脉细,咐其仍按日服2次,每次1丸,饭前温开水冲服,服30天后,四诊,脉已平和,能下地干活了,为防复发,改每天晚饭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