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热型感冒的中医新方法 |
|||||||
申请号 | CN201510984063.X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3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申请人 | 贺国庆; | 发明人 | 贺国庆; | ||||
摘要 | 本 发明 涉及一种 治疗 风 热型感冒的中医新方法,所述配方是按以下重量组成:翻白草10-15克,龙葵20-25克,独活15-20克,枳壳25-32克,茯苓25-32克,细辛20-25克,桂心15-20克,荆芥25-32克,防风25-32克,桔梗25-32克,川芎7-12克,甘草10-15克,白芍10-15克。 | ||||||
权利要求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治疗风热型感冒的中医新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疗风热型感冒的中医新方法。 背景技术[0002] 中医认为,风热感冒是感受风热之邪所致的表证。《诸病源候论·风热候》:“风热病者,风热之气,先从皮毛入于肺也。肺为五脏上盖,候身之皮毛,若肤腠虚,则风热之气,先伤皮毛,乃入肺也。其状使人恶风寒战,目欲脱,涕唾出。”治宜辛凉解表,发散风热。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一种治疗风热型感冒的中医新方法。 [0003]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风热型感冒的中医新方法,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翻白草10-15克,龙葵20-25克,独活15-20克,枳壳25-32克,茯苓25-32克,细辛20-25克,桂心15-20克,荆芥25-32克,防风25-32克,桔梗25-32克,川芎7-12克,甘草10-15克,白芍10-15克。 [0004] 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由如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翻白草10克,龙葵25克,独活20克,枳壳30克,茯苓28克,细辛20克,桂心15克,荆芥20克,防风15克,桔梗3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白芍10克。 [0007] 独活:去风湿,止痹痛,解表,主要用于风寒湿痹,头风头痛,为祛风散寒除湿之要药,凡风寒湿痹,不论新久均可以应用。 [0008] 枳壳:性味苦、酸、性微寒。主要用于治疗,胸隔痞满;胁肋胀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0009] 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0010] 细辛:具有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0011] 桂心:苦辛,无毒,主要功效为补阳,活血。 [0012]荆芥:入血分之风药,具有散邪解肌发汗,炒炭止血之功效。味辛,微温,归肝、肺经,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0014] 桔梗:气微,味微甜后稍苦。其根可入药,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等作用。 [0015] 川芎: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0016] 甘草: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 [0017] 白芍: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等功效,用于治疗血虚阴虚、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自汗易汗盗汗、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等病症。 具体实施方式[0018] 实施例1、一种治疗风热型感冒的中医新方法:翻白草12克,龙葵25克,独活20克,枳壳30克,茯苓28克,细辛25克,桂心15克,荆芥20克,防风17克,桔梗3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白芍10克。 [0019] 实施例2、一种治疗风热型感冒的中医新方法:翻白草15克,龙葵25克,独活20克,枳壳30克,茯苓28克,细辛20克,桂心15克,荆芥20克,防风20克,桔梗3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白芍15克。 [0020] 实施例3、一种治疗风热型感冒的中医新方法:翻白草10克,龙葵20克,独活20克,枳壳30克,茯苓28克,细辛20克,桂心15克,荆芥20克,防风15克,桔梗25克,川芎10克,甘草15克,白芍10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