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钩虫病的中药组合物

申请号 CN201710163511.9 申请日 2017-03-20 公开(公告)号 CN106798765A 公开(公告)日 2017-06-06
申请人 朱黎明; 发明人 朱黎明;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 治疗 钩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 马 齿苋10‑30份、合萌根5‑25份、蒟酱叶5‑20份、红参5‑25份、 铁 苋5‑25份、天名精5‑25份、细沙虫草5‑25份、南瓜子5‑20份、醉鱼草5‑25份、黄毛榕5‑25份、千针万线草5‑25份、凌霄花5‑20份、白花丹5‑25份、辣蓼草5‑25份、牵 牛 子5‑20份、卵叶 水 芹5‑25份、大叶桉叶5‑25份、甘草5‑15份。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健脾化湿、补气益血、清 热解 毒、消积杀虫、祛 风 止痒的功效,其治疗钩虫病疗效显著,作用可靠。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钩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齿苋
10-30份、合萌根5-25份、蒟酱叶5-20份、红参5-25份、苋5-25份、天名精5-25份、细沙虫草
5-25份、南瓜子5-20份、醉鱼草5-25份、黄毛榕5-25份、千针万线草5-25份、凌霄花5-20份、白花丹5-25份、辣蓼草5-25份、牵子5-20份、卵叶芹5-25份、大叶桉叶5-25份、甘草5-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钩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马齿苋20份、合萌根15份、蒟酱叶10份、红参15份、铁苋15份、天名精15份、细沙虫草15份、南瓜子10份、醉鱼草15份、黄毛榕15份、千针万线草15份、凌霄花10份、白花丹15份、辣蓼草15份、牵牛子10份、卵叶水芹15份、大叶桉叶15份、甘草10份。

说明书全文

一种治疗钩虫病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钩虫病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钩虫病是由于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或美洲钩口线虫(一并简称钩虫)寄生于小肠内所引起的疾病。当人体接触钩虫的传染期幼虫(丝状蚴)时,幼虫即钻入皮肤而引起感染发病。临床上以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重者可致发育障碍及心功能不全。传染源为钩虫病患者和感染者,经皮肤接触或生食蔬菜经口传措,人群普遍易感,青壮年多见。钩虫病的症状主要由钩蚴及成虫所致,但成虫所致的症状更为长久和严重。钩蚴侵入处的皮肤感到奇痒和烧灼,继而出现小出血点、丘疹或小疱疹,俗称“粪触”、“粪毒”、“粪疙瘩”。随钩蚴在人体内的移行,受感染后的3-5日,常出现喉痒、咳嗽,重者甚至剧烈干咳或哮喘发作。成虫寄生在小肠,扰乱脾胃气机,吸食及耗费人体血液,因而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食欲亢进但劳动反而减退,异嗜生米、茶叶,甚至泥土、碎纸等胃肠失调的症状。严重者出现心悸短气,四肢乏力,头晕鸣,面足浮肿,面色萎黄,唇舌色淡,脉数而弱等气血亏虚的症状。目前临床上采用甲苯达唑与左旋咪唑联用治疗钩虫病,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恶心、呕吐、头昏等不良反应。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治疗钩虫病存在恶心、呕吐、头昏等不良反应的不足,提供一种配制简便、成本低、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治疗钩虫病的中药组合物。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钩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齿苋10-
30份、合萌根5-25份、蒟酱叶5-20份、红参5-25份、苋5-25份、天名精5-25份、细沙虫草5-
25份、南瓜子5-20份、醉鱼草5-25份、黄毛榕5-25份、千针万线草5-25份、凌霄花5-20份、白花丹5-25份、辣蓼草5-25份、牵子5-20份、卵叶芹5-25份、大叶桉叶5-25份、甘草5-15份。
[0005]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钩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马齿苋20份、合萌根15份、蒟酱叶10份、红参15份、铁苋15份、天名精15份、细沙虫草15份、南瓜子10份、醉鱼草15份、黄毛榕15份、千针万线草15份、凌霄花10份、白花丹15份、辣蓼草15份、牵牛子10份、卵叶水芹15份、大叶桉叶15份、甘草10份。
[0006] 祖国医学认为钩虫病主要是由湿热虫毒,脾虚湿滞,气血两虚所致,所以,治疗钩虫病以健脾化湿、补气益血、清热解毒、消积杀虫、祛止痒为原则。
[0007]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红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黄毛榕健脾益气、活血祛风,千针万线草健脾养血、补肝益肾、消肿,卵叶水芹补气益血、止血、利尿,此四味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补血养血之功,共为君药;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除湿通淋,白花丹祛风除湿、行气活血、解毒消肿,辣蓼草健脾化湿、活血解毒、截疟,铁苋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积,细沙虫草健脾利湿、解毒,合萌根清热利湿、消积、解毒,此六味药合用具有健脾化湿、清热解毒的功效,共为臣药;蒟酱叶疏风散寒、行气化痰、解毒消肿、燥温止痒,天名精清热化痰、解毒杀虫、破瘀止血,南瓜子健脾利水、驱虫、下乳,醉鱼草祛风解毒、驱虫、化骨硬,凌霄花清热凉血、化瘀散结、祛风止痒,牵牛子利水通便、祛痰逐饮、消积杀虫,大叶桉叶疏风发表、祛痰止咳、清热解毒、杀虫止痒,此七味药合用具有消积杀虫、祛风止痒的功效,共为佐药;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为使药。此方诸药合用,君臣协力,臣使共辅,具有健脾化湿、补气益血、清热解毒、消积杀虫、祛风止痒的功效,对钩虫病的治疗达到标本兼治。
[0008] 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和中药品不良反应(ADR)安全性评价,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有效率达98%,治愈率79%。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0] 实施例1一种治疗钩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马齿苋20g、合萌根15g、蒟酱叶10g、红参15g、铁苋15g、天名精15g、细沙虫草15g、南瓜子10份、醉鱼草15份、黄毛榕15份、千针万线草15份、凌霄花10份、白花丹15份、辣蓼草15份、牵牛子10份、卵叶水芹15份、大叶桉叶15份、甘草10份。
[0011] 实施例2一种治疗钩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马齿苋15g、合萌根25g、蒟酱叶12g、红参20g、铁苋5g、天名精25g、细沙虫草10g、南瓜子20份、醉鱼草5份、黄毛榕25份、千针万线草12份、凌霄花20份、白花丹5份、辣蓼草25份、牵牛子12份、卵叶水芹20份、大叶桉叶5份、甘草15份。
[0012] 实施例3一种治疗钩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马齿苋25g、合萌根10g、蒟酱叶15g、红参5g、铁苋20g、天名精10g、细沙虫草25g、南瓜子5份、醉鱼草20份、黄毛榕10份、千针万线草25份、凌霄花5份、白花丹20份、辣蓼草10份、牵牛子15份、卵叶水芹5份、大叶桉叶20份、甘草8份。
[0013] 实施例4一种治疗钩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马齿苋10g、合萌根20g、蒟酱叶15g、红参5g、铁苋20g、天名精10g、细沙虫草25g、南瓜子5份、醉鱼草20份、黄毛榕10份、千针万线草25份、凌霄花5份、白花丹20份、辣蓼草10份、牵牛子15份、卵叶水芹5份、大叶桉叶20份、甘草8份。
[0014] 实施例5一种治疗钩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马齿苋30g、合萌根5g、蒟酱叶20g、红参10g、铁苋25g、天名精5g、细沙虫草20g、南瓜子12份、醉鱼草25份、黄毛榕5份、千针万线草20份、凌霄花12份、白花丹25份、辣蓼草5份、牵牛子20份、卵叶水芹10份、大叶桉叶
25份、甘草5份。
[0015]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4厘米,水沸后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
[0016] 本发明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一种治疗钩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做临床疗效总结如下: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100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10~
60岁。
[0017] 二、诊断依据:1、初起足趾、足底有红肿、灼痛、奇痒,局部皮肤出现红斑、痒疹。常伴咳嗽,重者剧烈干咳,痰中夹血丝,呼吸困难;
2、善食无力,食后腹胀,胃脘隐痛,或嗜异物癖。病久面色萎黄,浮肿,神倦乏力,食欲减退,头晕眼花,口唇爪甲苍白;
3、有鲜粪便或泥士接触史;
4、大便漂浮法可找到钩虫卵,血红细胞及血色素减少,嗜酸性细胞轻度或中度增高。
[0018] 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一日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治疗期间对中药品临床引起各类型的过敏反应、疑为药物引起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功能和形态方面的异常、疑为药物引起癌症等致突变反应、药物的依赖性以及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其他不良反应进行了评价,即中药品不良反应(ADR)评价,未发生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0019] 四、疗效标准:1、治愈:症状消失,大便虫卵连续3次阴性,红细胞、血色素恢复正常;
2、有效:症状改善,大便虫卵阴性,红细胞及血色素有改善;
3、无效: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无变化。
[0020] 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5-10天,痊愈79例,随访未见复发;有效19例,无效2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
[0021] 六、典型病例:病例1:
姚某,女,25岁。近期出现善食易饥,食后腹胀,肢软无力,气短头晕等症。诊见:面色萎黄,周身浮肿,局部皮肤出现红斑,舌质淡,苔白,脉虚弱。血液化验显示:血红细胞及血色素减少,嗜酸性细胞中度增高。诊断为:钩虫病。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3天,红斑消褪,其他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5天,所有症状完全消失,红细胞、血色素恢复正常,治愈。
[0022] 病例2:马某,男,15岁。1周前出现食欲亢进,但乏力、易倦,喜吃生米、生豆、土块、毛皮等物,并伴有恶心呕吐,头昏耳鸣,上腹部不适等症状。诊见:面色苍白,下肢浮肿,舌质淡胖,苔薄,脉细弱。大便漂浮法可找到钩虫卵。诊断为:钩虫病。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2天,恶心呕吐,头昏耳鸣等症明显减轻;继续服用3天,症状消失,大便虫卵呈阴性,治愈。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