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急惊风的中药凝胶膏帖及其制备方法 |
|||||||
申请号 | CN201610718733.8 | 申请日 | 2016-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38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申请人 | 杨贞雄; | 发明人 | 杨贞雄; | ||||
摘要 |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治疗 小儿急惊 风 的中药凝胶膏贴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凝胶膏帖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紫贝齿5‑7、芦根8‑10、莲子心8‑12、委陵菜8‑12、黄连7-9、土贝母6‑8、板蓝根8‑12、 水 牛 角 15-18、金佛草3‑5、瓜蒌2‑4、昆布2‑4、海藻2‑4、瓦楞子4‑6、天麻8‑10、钩藤8‑10、龙眼肉8‑12、当归8‑12、鸡血藤8‑12、桑椹8‑12、白术10‑14、白扁豆8‑12、山药18‑22、太子参8‑12、石菖蒲2‑4、合欢皮12-15、夜交藤8‑10、明胶20‑60、 二 氧 化 硅 15‑40、聚 丙烯酸 钠10‑30、聚维 酮 10‑30、羧甲基 纤维 素钠6‑16、卡波姆2‑6、羟苯乙酯0.2‑1以及甘油100‑200。 | ||||||
权利要求 | 1.一种治疗小儿急惊风的中药凝胶膏贴,其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
||||||
说明书全文 | 治疗小儿急惊风的中药凝胶膏帖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小儿急惊风的中药凝胶膏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0002] 小儿急惊风,病症名,又称“惊风”、“惊厥”,俗名“抽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症,以临床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症状,任何季节均可发生,一般以1~5岁的小儿为多见,来势凶猛,变化迅速,甚至可威胁小儿生命。 [0003] 现代西医对急惊风的治疗一般通过注射或滴注药物止惊,例如合氯醛、苯巴比妥、地西泮(安定)、甘露醇洛贝林、尼可刹米等,但是这些方法往往治标不治本,只能暂时减轻或消除症状,不能根治,极易复发,而且副作用较大。 [0004] 传统中医认为惊风是一种恶候。如《东医宝鉴·小儿》云:“小儿疾之最危者,无越惊风之证”。《幼科释谜·惊风》:“小儿之病,最重惟惊”。病因以风温邪气、湿热疫疠之气,内蕴痰热食积为主,也可见于暴受惊恐。小儿肌肤薄弱,腠理不密,气血未充,极易感受时邪,由表入里,邪气枭张而壮热,热极化火,火盛生痰,甚则人营人血,内陷心包,引动肝风,出现高热神昏、抽风惊厥、发斑吐衄,或见正不胜邪,内闭外脱。总之,急惊风的主要病机是热、痰、惊、风的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其主要病位在心肝两经。目前,治疗惊风的中成药有小儿牛黄散、小儿回春丹、紫雪散(丹)等。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现有的中医方法对小儿急惊风的治疗效果往往不尽理想。目前,还没有能够有效治疗小儿急惊风的中药成分的凝胶膏帖。 发明内容[0005]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治疗小儿急惊风的中药凝胶膏帖,治疗方便,针对小儿急惊风进行有效治疗,作用快,效果显著,无副作用。 [0006]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腰痛的中药凝胶膏帖的制备方法,能够得到使用方便的,能够有效治疗小儿急惊风的凝胶膏帖。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和一些其他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 一种治疗小儿急惊风的中药凝胶膏贴,其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09] 紫贝齿5-7、芦根8-10、莲子心8-12、委陵菜8-12、黄连7-9、土贝母6-8、板蓝根8-12、水牛角15-18、金佛草3-5、瓜蒌2-4、昆布2-4、海藻2-4、瓦楞子4-6、天麻8-10、钩藤8- 10、龙眼肉8-12、当归8-12、鸡血藤8-12、桑椹8-12、白术10-14、白扁豆8-12、山药18-22、太子参8-12、石菖蒲2-4、合欢皮12-15、夜交藤8-10、明胶20-60、二氧化硅15-40、聚丙烯酸钠 10-30、聚维酮10-30、羧甲基纤维素钠6-16、卡波姆2-6、羟苯乙酯0.2-1以及甘油100-200。 [0010] 优选的是,所述的治疗小儿急惊风的中药凝胶膏帖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11] 紫贝齿6、芦根9、莲子心10、委陵菜10、黄连8、土贝母7、板蓝根10、水牛角16、金佛草4、瓜蒌3、昆布3、海藻3、瓦楞子5、天麻9、钩藤9、龙眼肉10、当归10、鸡血藤10、桑椹10、白术12、白扁豆10、山药20、太子参10、石菖蒲3、合欢皮13、夜交藤9、明胶30、二氧化硅20、聚丙烯酸钠20、聚维酮20、羧甲基纤维素钠13、卡波姆4、羟苯乙酯0.5以及甘油160。 [0012] 一种治疗小儿急惊风的中药凝胶膏帖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0013] 步骤一、将紫贝齿、芦根、莲子心、委陵菜、黄连、土贝母、板蓝根、水牛角、金佛草、瓜蒌、昆布、海藻、瓦楞子、天麻、钩藤、龙眼肉、当归、鸡血藤、桑椹、白术、白扁豆、山药、太子参、石菖蒲、合欢皮、夜交藤干燥粉碎,研磨至120目以上,得到药粉,将所得药粉与20-30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50-80%的乙醇混合浸提,得到浸提液。 [0014] 步骤二、将浸提液加热熬制成粘稠状,得到稠膏。 [0015] 步骤三、将明胶加8-12倍水稀释,然后与稠膏及二氧化硅混合搅拌,得到混合药液。 [0016] 步骤四、将聚丙烯酸钠、聚维酮、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波姆、羟苯乙酯、甘油混合后与所得混合药液混合加热,得到中药膏。 [0017] 步骤五、将所得中药膏涂布在棉布上,中药膏涂层厚度为2-3毫米,密封,即得所述中药凝胶膏帖。 [0018]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首先,本发明利用中医五行及辨证理论,认为小儿急惊风的病因是肝邪有余而生风热,热生痰,痰热客于心膈间,则风火相搏,故其证急暴,壮热痰壅,窜视反张,抽搐颤动,牙关紧闭,颊赤唇红,脉浮洪数此肝郁风热,为阳盛阴虚之证。治宜祛火为君、宜凉宜清,祛痰为臣、宜降,佐以滋肝血、养脾气、开窍镇静。本发明中,紫贝齿,镇静安神、清肝明目;芦根,清热、除烦;莲子心,味苦、清心、趋热;委陵菜,清热解毒、祛心肝火;黄连,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土贝母,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板蓝根,清热祛火、解毒、凉血;水牛角,泻火解毒、安神定惊;金佛草,清热祛痰;瓜蒌,清肺化痰、利气宽胸;昆布、海藻,消痰软坚;瓦楞子,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天麻,息风止痉、平肝潜阳;钩藤,息风止痉、清热平肝;龙眼肉,滋肝血、养脾气;当归,补血养血;鸡血藤,行血补血、祛风通络;桑椹,滋阴补血、息虚风;白术,健脾补气、安神;白扁豆,健脾化湿;山药,宜气养阴、补脾肺肾;太子参,补气养脾气;石菖蒲,开窍、宁神、化湿和胃;合欢皮,安神解郁、开窍镇静;夜交藤,养心安神、通络。本发明通过以上多种中药的合理配伍,祛火为君、宜凉宜清,祛痰为臣、宜降,佐以滋肝血、养脾气、开窍镇静,从而使小儿急惊风得以治愈。 [0019] 其次,本发明通过把治疗小儿急惊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中药凝胶膏帖的形式,可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长,使药物有效成分通过毛孔直接渗透入人体,方便使用。 [0020] 根据临床统计,本发明所述中药凝胶膏帖对小儿急惊风的治愈率高,治愈率89%,总有效率达到95%,且治愈后不易复发。 [0021]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0023] 一种治疗小儿急惊风的中药凝胶膏贴,其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紫贝齿5-7、芦根8-10、莲子心8-12、委陵菜8-12、黄连7-9、土贝母6-8、板蓝根8-12、水牛角15-18、金佛草3-5、瓜蒌2-4、昆布2-4、海藻2-4、瓦楞子4-6、天麻8-10、钩藤8-10、龙眼肉8-12、当归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