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经止痛的中成药 |
|||||||
申请号 | CN201610622655.1 | 申请日 | 2016-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38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申请人 | 南京市中医院; | 发明人 | 张晓甦; 于红娟; 范辰; 张艳; 许妍妍; 孔德松; 潘金津; 殷爱玲; | ||||
摘要 | 本 发明 公开一种调经止痛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生黄芪、太子参、当归、赤白芍、川芎、熟地、益母草、鸡血藤、 艾 叶、香附、乌药、小茴香和炙甘草。本发明所提供的药方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兼以行气解郁的功效,将本药方应用于临床 治疗 ,针对不同程度的病例较现有同类药物治疗效率高、 副作用 少,本配方可熬制成中成药汤,并封装保存,服用方便。 | ||||||
权利要求 | 1.一种调经止痛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生黄芪、太子参、当归、赤白芍、川芎、熟地、益母草、鸡血藤、艾叶、香附、乌药、小茴香和炙甘草。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调经止痛的中成药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具体涉及一种调经止痛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0002] 子宫内膜异位症即气滞寒凝血瘀症是以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月经失调和不孕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激素依赖性疾病,其痛经程度剧烈,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呈进行性加重。该疾病病位在胞宫胞脉,其病机为气滞寒凝血瘀。女子以肝为先天,肝气行而不畅,易致全身气机阻滞,气滞阻碍血行,久而成瘀,二者恶性循环,瘀血阻碍气机的运行,气的温煦作用受阻,久则容易导致寒凝,三者杂而为病,导致病情进行性加重。临床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用西药治疗本病,用药期间病情会有所好转,停药后易复发,且副作用较大,不能彻底治愈患者;现有的中药类药物治疗存在针对性不高、疗效不明显,见效慢等问题。 发明内容[0003]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性高、治疗效果好的调经止痛的中成药。 [0004]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调经止痛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生黄芪、太子参、当归、赤白芍、川芎、熟地、益母草、鸡血藤、艾叶、香附、乌药、小茴香和炙甘草。 [0005] 进一步地,所述的调经止痛的中成药,包括如下组分:生黄芪10-15g、太子参10-15g、当归10-15g、赤白芍10-15g、川芎9-15g、熟地10-15g、益母草10-15g、鸡血藤10-15g、艾叶6-10g、香附10-15g、乌药9-15g、小茴香6-10g和炙甘草3-6g。 [0006] 进一步地,所述的调经止痛的中成药,包括如下组分:生黄芪13g、太子参14g、当归13g、赤白芍14g、川芎10g、熟地12g、益母草15g、鸡血藤14g、艾叶8g、香附14g、乌药14g、小茴香8g和炙甘草5g。 [0007] 本发明提供的调经止痛的中成药可应用于制备调经止痛药物。 [0008]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药方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兼以行气解郁的功效,将本药方应用于临床治疗,针对不同程度的气滞寒凝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较现有同类药物治疗效率高、副作用少,本配方可熬制成中成药汤,并封装保存,服用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0009]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0010] 实施例:一种调经止痛的中成药,包括如下组分:生黄芪13g、太子参14g、当归13g、赤白芍14g、川芎10g、熟地12g、益母草15g、鸡血藤14g、艾叶8g、香附14g、乌药14g、小茴香8g和炙甘草5g。 [0011] 调经止痛方功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其中艾叶温经散寒调经,小茴香散寒止痛,两者配合温少腹而止痛;鸡血藤、川芎、当归活血行血祛瘀,行血祛瘀共举,事半功倍同时当归、鸡血藤行血同时又可补血,使祛瘀同时又不致伤血太过;益母草为调经要药,活血调经又不致瘀;本证为气滞血瘀型,气滞导致的血瘀,香附、乌药为行气要药,药性偏温,行气解郁止痛的同时又可以温经止痛,数效共举,使气滞消,气行顺则瘀血自消;为防行气活血祛瘀太过,损伤机体元气及阴津,故方中加用生黄芪、太子参补气扶正祛邪,提高机体免疫力;熟地、白芍补血养阴,为行气祛瘀提供物质基础,祛邪同时又不致伤阴太过,佐以炙甘草调和诸药。所添加的各组分药物功效不同,因此,为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需各组分的比例搭配适当,综观全方,共奏行气解郁、活血祛瘀、温经止痛、养血调经及扶正祛邪之功,用之效若桴鼓。 [0013] 采用本中药配方进行临床治疗的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类,痊愈是指服用调经止痛方内,痛经问题彻底改善,且不再复发;显效是指服用调经止痛方内,痛经问题明显改善,且服用调经止痛方内,痛经问题彻底改善,且不再复发;有效是指服用调经止痛方内,痛经问题有所改善,调经止痛方内,痛经问题彻底改善,且不再复发;无效是指调经止痛方内痛经问题无明显改善。 [0014] 为进一步验证本药方对不同程度患者的疗效,对176例门诊患者病例进行治疗跟踪记录,年患者年龄25-55岁,平均病程15年。观察治疗前后经行腹痛、月经量及经行血块的变化情况,结果:大部分患者疗效显著,部分有效,少数无效,34例患者因不能坚持服药最终选择手术,病理检查证实,患者服用本药方3个月后,子宫内膜腺体与内膜间质萎缩,甚至消失,病灶减少53%-57%,粘连改善,采用本药方对不同程度患者的治疗效果见表1。 [0015] 表1不同程度病例疗效统计结果 [0016]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合计 有效率 轻度 18 24 16 8 66 84.38 中度 8 36 16 20 80 72 重度 4 8 4 14 30 51.31 [0017] 为进一步验证本药方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对门诊患者病例进行治疗对照跟踪记录,入选病例为年龄25-50岁非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排除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无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符合条件病例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组予本药方为基本方加减应用,对照组于月经来潮第一天服达那唑胶囊。3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服药时均1个月查肝功能1次,1个疗程后测体重。治疗结果:治疗组50例中,治愈7例,显效11例,有效27例,无效5例,治愈率14%,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中,治愈4例,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治愈率13.33%,有效率90%。治疗组服药后肝功能中转氨酶升高者1例,占2%,体重无明显增加。 对照组服药后肝功能升高者19例,占63.33%,停药后可降至正常。达那唑组体重增加 100%,平均增加4.7kg。两组副作用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采用本药方与其他药物的对照治疗效果见表2。 [0018] 表2对照疗效统计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