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药剂 |
|||||||
申请号 | CN201710808055.9 | 申请日 | 2017-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19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申请人 | 张振银; | 发明人 | 张振银; | ||||
摘要 | 本 发明 涉及一种中药药剂,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 治疗 荨麻疹的中药药剂,它由下列重量的中药组成:首乌藤30份、赤小豆12份、巴戟天12份、连翘12份、僵蚕20份、女贞子20份、柴胡20份、党参30份、白芍20份、金 银 花12份、 马 齿苋12份、葛根12份、玄参12份、丹参12份、夏枯草12份、红景天12份、鹤虱8份、菊花20份、仙茅8份、小蓟12份、枸杞子20份、茯苓20份、胆南星12份、紫草12份。本中药组合物采用天然中药为原料,以祛 风 散寒、透疹止痒、清热凉血为原则,进行辨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具有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无毒 副作用 的优点。 | ||||||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药剂,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的中药组成:首乌藤25-35份、赤小豆10-15份、巴戟天10-15份、连翘10-15份、僵蚕15-25份、女贞子15-25份、柴胡15-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药剂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药剂,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药剂。 背景技术[0002]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系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皮肤粘膜血管反应性疾病,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上将风团和搔痒每天出现,持续至少6周者称慢性荨麻疹,曾有报道世界范围内约有15--25%的人有荨麻疹病史,虽然其不威胁生命,但带来的痛苦和烦恼及对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不亚于心脏疾患,目前此病的治疗,除了限制某些饮食的种类如酒、海鲜及辛辣刺激性的食品外,一般采用西药如抗组胺药物、激素治疗,但疗效不理想,且易复发,对肝肾均有损害。 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荨麻疹的中药药剂。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药剂,由下列重量的中药组成:首乌藤25-35份、赤小豆10-15份、巴戟天10-15份、连翘10-15份、僵蚕15-25份、女贞子15-25份、柴胡15-25份、党参25-35份、白芍15-25份、金银花10-15份、马齿苋10-15份、葛根10-15份、玄参8-15份、丹参8-15份、夏枯草8-15份、红景天8-15份、鹤虱5- 10份、菊花15-25份、仙茅5-10份、小蓟8-15份、枸杞子15-25份、茯苓15-25份、胆南星8-15份、紫草8-15份。 [0005] 作为优选,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药剂,由下列重量的中药组成:首乌藤30份、赤小豆12份、巴戟天12份、连翘12份、僵蚕20份、女贞子20份、柴胡20份、党参30份、白芍20份、金银花12份、马齿苋12份、葛根12份、玄参12份、丹参12份、夏枯草12份、红景天12份、鹤虱8份、菊花20份、仙茅8份、小蓟12份、枸杞子20份、茯苓20份、胆南星12份、紫草12份。 [0006] 将上述中药按照传统的制备方法制成汤剂,每天口服一剂,早中晚分三次服完,7天为一个疗程。 [0007] 首乌藤:味甘,性平;归心、肝经;具有养血安神,驱风通络之功效。 [0008] 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归脾、心、小肠经;具有利水消肿,清利湿热,解毒排脓之功效。 [0009] 巴戟天:味辛、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 [0011] 僵蚕: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具有息风定惊,化痰散结之功效。 [0012] 女贞子:味甘、苦,性凉;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清虚热,明目之功效。 [0013] 柴胡: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具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效。 [0014]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具有健脾补肺,益气生津之功效。 [0015]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和营,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 [0016] 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效。 [0017] 马齿苋:味酸,性寒;归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 [0018] 葛根:味甘、辛,性凉;归脾、胃经;具有发表解肌,透疹,解热生津,升阳止泻之功效。 [0019] 玄参:味苦、甘、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之功效。 [0020] 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之功效。 [0021] 夏枯草: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肝明目,散结解毒之功效。 [0022] 红景天:味甘、苦,性平;归肺经;具有益气活血,通脉平喘之功效。 [0023] 鹤虱:味苦、辛,性平,有小毒;归脾、胃经;具有杀虫消积之功效。 [0024]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具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消肿之功效。 [0025] 仙茅:味辛,性热,有毒;归肾、肝、脾经;具有温肾阳,强筋骨,祛寒湿之功效。 [0026] 小蓟:味甘、苦,性凉;归心、肝经;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之功效。 [0027] 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肝补肾,益精明目,润肺之功效。 [0028]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肺、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之功效。 [0029] 胆南星:味苦、微辛,性凉;归肝、胆、肺经;具有清热化痰,熄风定惊之功效。 [0030] 紫草: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之功效。 [0031] 本中药组合物采用天然中药为原料,以祛风散寒、透疹止痒、清热凉血为原则,进行辨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具有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0032]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选取荨麻疹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27例,女23例,年龄17—65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18—62岁;两组患者性别组成、年龄、病程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0033] 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本发明制备的药物,每天口服一剂,早中晚分三次服完;对照组给予氯苯那敏(扑尔敏),每日口服 8~12mg,分2~3次服。 [0034] 3、疗效标准显效:皮疹全部消退,无新疹出现; 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疹消退30%以上; 无效:皮疹及症状均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 [0035] 4、治疗结果1—5个疗程,治疗结果如表1所示。 [0036] 表1治疗结果对比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50 45 3 2 96.0% 对照组 50 38 6 6 88.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药物对治疗荨麻疹有显著疗效。 [0037] 5、治疗组典型病例1、邓某,男,41岁,患者近三个月来每天下午风疹频发,此起彼伏,皮肤瘙痒,夜不成寐,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症状。服用本发明制备的药物3天,皮肤瘙痒症状明显好转,又继续服用3天,治愈。 [0038] 2、赵某,男,43岁,农民,患者自诉白天在农田里劳作,晚饭后突感全身瘙痒,上身皮肤起有红色风团,钱币形状大小,诊断为荨麻疹。服用本发明制备的药物3天,治愈。 [0039] 3、乔某,女,48岁,患者自诉每天下午或傍晚时分全身起有红色风团,形状大小不一,瘙痒剧烈,影响睡眠。服用本发明制备的药物1个疗程,治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0040] 4、张某,男,46岁,患者自诉患有荨麻疹三年有余,反复发作,每月发作3—5次,近段时间发作次数明显增多,每隔2—3天便会发作一次。服用本发明制备的药物3个疗程,治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0041] 实施例1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药剂,由下列重量的中药组成:首乌藤28份、赤小豆12份、巴戟天12份、连翘12份、僵蚕18份、女贞子18份、柴胡18份、党参26份、白芍18份、金银花12份、马齿苋12份、葛根12份、玄参10份、丹参10份、夏枯草10份、红景天10份、鹤虱6份、菊花18份、仙茅6份、小蓟10份、枸杞子18份、茯苓18份、胆南星12份、紫草12份。 [0042] 实施例2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药剂,由下列重量的中药组成:首乌藤34份、赤小豆14份、巴戟天14份、连翘14份、僵蚕24份、女贞子24份、柴胡24份、党参34份、白芍24份、金银花14份、马齿苋14份、葛根14份、玄参14份、丹参14份、夏枯草14份、红景天14份、鹤虱8份、菊花24份、仙茅8份、小蓟14份、枸杞子24份、茯苓24份、胆南星14份、紫草14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