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挂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 |
|||||||
申请号 | CN201610533554.7 | 申请日 | 2016-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93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2 |
申请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发明人 | 简建明; 侯书林; 王风磊; 胡国永; 散鋆龙; | ||||
摘要 | 本 发明 涉及 农业机械 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挂式 马 铃薯残膜回收装置,包括 车轮 (13)、车箱(14)、 支撑 架(15)、集膜箱(3)、拾膜装置和卸膜板(5),拾膜装置包括主动轮(1)、动 力 传送带(2)、从动轮(11)、拨动轮、拨齿(8)、拾膜杆(6)和背挂圆盘(7),拨动轮包括拨动轮轴(41)、拨动轮盘(42)和拨动杆(43),拨动杆(43)和拨齿(8) 啮合 ;卸膜板(5)包括垂直边(51)、平行边(52)和圆弧边(53),卸膜板(5)通过其平行边(52)固接在支撑架(15)的上端面前部,圆弧边(53)位于与位于车箱(14)上的拨动轮的相对侧,卸膜板(5)在垂直于背挂转盘(7)的方向上形成拱形。 | ||||||
权利要求 | 1.背挂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包括车轮(13)、车箱(14)、支撑架(15)、集膜箱(3),其中,车轮(13)设置在车箱(14)下部,支撑架(15)固装在车箱(14)后部上端面,支撑架(15)宽度和车箱(14)宽度相同,集膜箱(3)固装在车箱(14)上,并与支撑架(15)固接,其特征在于: |
||||||
说明书全文 | 背挂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 马铃薯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作物,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世界各国广泛种植。据统计,我国已成为当今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由于马铃薯种植广泛、种植面积大,人工收获马铃薯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大、效率也低;同时为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人们引进了覆膜种植技术,但是,在马铃薯增产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残膜污染,人工捡膜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回收率也不高。目前,马铃薯的种植收获面临这两大问题。 [0003] 目前,马铃薯收获机技术得到相应的发展,典型的代表有中机美诺公司生产的中农机美诺系列1700和1710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残膜回收机的典型代表有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研制的LM-3.2型残膜回收机。然而现有的马铃薯收获机与残膜回收装置只是单独针对相应问题,并不能够同时进行马铃薯的收获与残膜回收作业。 [0004] 现有的马铃薯收获机与残膜回收装置只是单独针对相应问题,并不能够同时进行马铃薯的收获与残膜回收作业。 发明内容[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挂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能够直接装在马铃薯收获机上,能同时实现马铃薯收获与残膜回收。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 背挂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包括车轮13、车箱14、支撑架15、集膜箱3,其中,车轮13设置在车箱14下部,支撑架15固装在车箱14后部上端面,支撑架15宽度和车箱14宽度相同,集膜箱3固装在车箱14上,并与支撑架15固接,还包括拾膜装置和卸膜板5,其中,[0008] 拾膜装置包括主动轮1、动力传送带2、从动轮11、拨动轮、拨齿8、拾膜杆6和背挂圆盘7,其中,车箱14前端布置减速器17,减速器17的动力输入端设置减速器输入轴18,减速器 17的动力输出端设置主动轴16,主动轴16的一端设置主动轮1,从动轮11与主动轮1位于车箱14的同侧,主动轮1和从动轮11之间通过动力传送带2传动连接; [0009] 拨动轮包括拨动轮轴41、拨动轮盘42和拨动杆43,拨动轮轴41与拨动轮盘42一体成型,拨动轮盘42通过其中心的短轴转动安装在支撑架15的一侧,指向拨动轮盘42圆心的拨动杆43固接在拨动轮盘42的圆周外缘上,拨动轮轴41在与从动轮11同侧的一侧布置拨动轮带轮9,拨动轮轴41和拨动轮带轮9是双联结构,固接在一起,从动轮11和拨动轮带轮9之间通过传动V带10传动连接; [0010] 在以背挂转盘7为中心的圆周上均匀固接有多个指向背挂转盘7的中心的拨齿8,背挂圆盘7通过其中心的短轴转动连接在支撑架14上横杆上,多根拾膜杆6均匀的固接在背挂圆盘7的圆周外缘; [0011] 拨动杆43和拨齿8啮合; [0012] 卸膜板5包括垂直边51、平行边52和圆弧边53,卸膜板5通过其平行边52固接在支撑架15的上端面前部,卸膜板5与支撑架14的宽度相同,卸膜板5的垂直边51与背挂圆盘7的半径相同,圆弧边53位于与位于车箱14上的拨动轮的相对侧,卸膜板5在垂直于背挂转盘7的方向上形成拱形。 [0013] 所述拾膜杆6为6根。 [0014] 所述拨动杆43为8根,所述拨齿8为24个。 [0015] 张紧轮12与主动轮1位于车箱14的同侧,张紧轮12位于主动轮1和从动轮11之间,主动轮1和从动轮11之间的动力传送带2的外侧绕过张紧轮12。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 图1是本发明的背挂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发明的背挂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是本发明的背挂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的另一侧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附图标记: [0022] 1主动轮 2动力传送带 3集膜箱 [0023] 41拨动轮轴 42拨动轮盘 43拨动杆 [0024] 5卸膜板 6拾膜杆 7背挂圆盘 [0025] 8拨齿 9拨动轮带轮 10传动V带 [0026] 11从动轮 12张紧轮 13车轮 [0027] 14车箱 15支撑架 16主动轴 [0028] 17减速器 18减速器输入轴 51垂直边 [0029] 52平行边 53圆弧边 具体实施方式[003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1] 如图1和图2所示,背挂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包括车轮13、车箱14、支撑架15、集膜箱3、拾膜装置和卸膜板5。 [0032] 车轮13设置在车箱14下部。支撑架15固装在车箱14后部上端面,支撑架15宽度和车箱14宽度相同。集膜箱3固装在车箱14上,并与支撑架15固接。 [0033] 拾膜装置包括主动轮1、动力传送带2、从动轮11、拨动轮、拨齿8、拾膜杆6和背挂圆盘7。其中,车箱14前端布置减速器17,减速器17的动力输入端设置减速器输入轴18,减速器17的动力输出端设置主动轴16,主动轴16的一端设置主动轮1,从动轮11和张紧轮12与主动轮1位于车箱14的同侧,张紧轮12位于主动轮1和从动轮11之间,主动轮1和从动轮11之间通过动力传送带2传动连接,动力传送带2的外侧绕过张紧轮12,对动力传送带2起张紧作用。 [0034] 拨动轮包括拨动轮轴41、拨动轮盘42和拨动杆43,拨动轮轴41与拨动轮盘42一体成型,拨动轮盘42通过其中心的短轴转动安装在支撑架15的一侧,指向拨动轮盘42圆心的拨动杆43固接在拨动轮盘42的圆周外缘上。拨动轮轴41在与从动轮11同侧的一侧布置拨动轮带轮9,拨动轮轴41和拨动轮带轮9是双联结构,固接在一起同时转动。从动轮11和拨动轮带轮9之间通过传动V带10传动连接。 [0035] 在以背挂转盘7为中心的圆周上均匀固接有多个指向背挂转盘7的中心的拨齿8,背挂圆盘7通过其中心的短轴转动连接在支撑架14上横杆上,从而实现其绕中心转动。多根拾膜杆6均匀的固接在背挂圆盘7的圆周外缘。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当拾膜杆6的数量为6根时,拾膜效率最高,所以拾膜杆6优选为6根。 [0036] 拨动杆43和拨齿8啮合。优选地,拨动杆43的数量为8根,拨齿8的数量为24个。拨动轮转动时通过拨动杆43拨动拨齿8,从而实现背挂圆盘7的转动。 [0037] 如图2所示,卸膜板5包括垂直边51、平行边52和圆弧边53,卸膜板5通过其平行边52固接在支撑架15的上端面前部,卸膜板5与支撑架15的宽度相同,卸膜板5的垂直边51与背挂圆盘7的半径相同,圆弧边53位于与位于车箱14上的拨动轮的相对侧,卸膜板5在垂直于背挂转盘7的方向上形成拱形,从而当拾膜杆6逆时针转动到最顶端的时候,背挂圆盘7和卸膜板5之间的距离由小变到最大,当达到最大距离时,卸膜板5和拾膜杆6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使得残膜脱落,从而完成整个残膜回收过程。 [0038] 工作过程: [0039] 动力由拖拉机后输出轴通过花键连接传递到减速器输入轴18,然后经过减速器17传到主动轮1,再由主动轮1经动力传送带2在张紧轮12的张紧作用下传递到从动轮11上,再经过传动V带10传递到拨动轮带轮9,从而带动拨动轮4转动。 [0040] 拨动轮和拨齿8进行啮合,带动背挂转盘7和拾膜杆6进行转动,进行拾膜动作。主动轴16的那一侧为前进方向,当马铃薯收获机向前运动的时候,马铃薯和残膜的混合物会经过输送链在车箱尾部落下,马铃薯和土块会掉落在地上,残膜会落在正在由背挂圆盘7转动所带动的拾膜杆6上。 [0041] 残膜掉落在拾膜杆6上之后,会由逆时针转动的背挂圆盘7带动由背挂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的右侧转至最顶端,因为背挂圆盘7和卸膜板5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残膜会逐渐在拾膜杆6上脱离,从而落入集膜箱3,最终完成整个残膜回收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