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虫剂 |
|||||||
申请号 | CN201710627137.3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4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申请人 | 惠州市锦恒工业模具设计合伙企业(普通合伙); | 发明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
摘要 |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杀虫剂 ,含有 植物 组织提取物A和B,其中植物组织提取物A提取自海芋地下茎、姜黄 块 根、沙蒿 叶片 、酸模叶片混合物,植物组织提取物B提取自感染葡萄白腐病的赤霞珠葡萄,其中所述感染葡萄白腐病的赤霞珠葡萄为葡萄果面布满灰白色霉状物的葡萄,植物组织提取物A和B混用对防治斜纹夜蛾幼虫具有协同作用。 | ||||||
权利要求 | 1.一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含有植物组织提取物A和B,其中A提取自海芋地下茎、姜黄块根、沙蒿叶片、酸模叶片混合物,B提取自感染葡萄白腐病的赤霞珠葡萄,其中所述感染葡萄白腐病的赤霞珠葡萄为葡萄果面布满灰白色霉状物的葡萄。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杀虫剂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 农业害虫的抗药性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一直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课题。随着害虫化学防治的一年又一年的延续、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以及不科学使用农药等因素,导致害虫抗性日益严重,产生抗性的害虫种类不断增多。同时,高强度的使用农药,导致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污染环境和农民用药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制高效、低毒、不同作用机理、同时又有协同增效作用的复配产品,不仅有助于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而且还可以延长农药品种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剂量,节约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0003] 植物源农药是生物农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利用植物的某些部位(根、茎、叶、花或果实)所含的稳定的有效成分,按一定的方法对受体植物进行使用后,使其免遭或减轻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为害的植物源制剂。植物源农药所利用的植物资源为有毒植物。所以,植物源农药又通俗为“中草药农药”。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的安全性,对农药残留的限制十分严格。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农产品入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绿色壁垒”其中农药残留超标是经常遇到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为了降低农药残留量,努力开发新型农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能在自然界降解,植物源农药来源于自然。一般不会污染环境及农产品,环境和人体中积累毒性的可能性不大,对人和牲畜相对安全,对害虫天敌伤害小,且害虫对其难以产生抗体,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能够坚持农产品的高品质,因此植物源农药具有广阔的市场。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和研究。 发明内容[0005]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基于植物组织提取物混用对防治斜纹夜蛾提供了一种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6] 技术方案:一种杀虫剂,含有植物组织提取物A和B,其中A提取自海芋地下茎、姜黄块根、沙蒿叶片、酸模叶片混合物,B提取自感染葡萄白腐病的赤霞珠葡萄,其中所述感染葡萄白腐病的赤霞珠葡萄为葡萄果面布满灰白色霉状物的葡萄,优选的植物组织提取物A和B的质量份数比例为1:0.05~0.5,更优选的植物组织提取物A和B的质量份数比例为1:0.1~0.2。 [0007] 所述的的植物组织提取物A,其中海芋地下茎、姜黄块根、沙蒿叶片、酸模叶片的质量份数比例为8:8:2:2。 [0008] 所述的植物组织提取物A的提取方法如下:海芋地下茎80份,姜黄块根80份,沙蒿叶片20份,酸模叶片20份,分别用组织捣碎机捣碎后混合在一起,加入硬脂酸聚氧乙烯醚10份、环氧大豆油10份、280份的去离子水,搅拌机搅拌5分钟后,混合液体置于每分钟3000转的离心机离心25分钟后,取其上清液,即制得所述植物组织提取物A。 [0009] 所述的的植物组织提取物B,其提取方法如下:将用组织捣碎机捣碎的感染葡萄白腐病的赤霞珠葡萄150份、去离子水30份混合,加入硬脂酸聚氧乙烯醚10硬脂酸聚氧乙烯醚份、环氧大豆油10份搅匀后置于每分钟6000转的离心机离心30分钟后取其上清液即制得所述的的植物组织提取物B;其中感染葡萄白腐病的赤霞珠葡萄为果面布满灰白色霉状物的葡萄。 [0010] 所述的基于植物组织提取物的杀虫剂,其制备方法如下:取植物组织提取物A100份,植物组织提取物B20份,A与B混合后置于容器中用每分钟6000转的剪切机剪切20分钟,即制得所述的一种基于植物组织提取物的杀虫剂。 [0011] 所述的杀虫剂在防治斜纹夜蛾上的应用。 [0012]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中农药残留超标是经常遇到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本发明降低农药残留量,能在自然界降解,植物源农药来源于自然。一般不会污染环境及农产品,环境和人体中积累毒性的可能性不大,对人和牲畜相对安全,对害虫天敌伤害小,且害虫对其难以产生抗体,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感染葡萄白腐病的赤霞珠葡萄为葡萄果面布满灰白色霉状物的葡萄。其中A和B的主要原料均源于植物,尤其是B,来源于赤霞珠葡萄园弃用的葡萄白腐病病果,提高了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本发明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量,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本发明植物提取物A和B混用对防治斜纹夜蛾具有协同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0013]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以下所述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对于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原则所做的修改、替换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0014] 实施例中所述的含量比例均为质量份。 [0015] 下面对本发明所采用的植物作介绍如下: [0016] 海芋,拉丁学名为Alocasia macrorrhiza,天南星科海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粗壮,高可达3m,叶聚生茎顶,叶片卵状戟形,肉穗花序稍短于佛焰苞,雌花在下部,雄花在上部,产中国华南、西南及台湾,东南亚也有分布,喜温暖、潮湿和半阴环境,生长适温20~25℃,越冬温度10~15℃,夏季盆栽需遮半阴,用一般园土加泥炭土、砂或草皮土和腐叶土栽培,用分株、扦插和播种法繁殖,根茎富含淀粉,可作工业上代用品,但不能食用,海芋有毒,全株有剧毒,地下茎尤甚,不可生食,必须用大米共炒至焦黄,久煎(2小时以上)去毒,方可内服。 [0017] 姜黄,拉丁学名为Curcuma longa L.,又名:郁金、宝鼎香、毫命、黄姜等;姜科、姜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1.5m,根茎很发达,根粗壮,末端膨大呈块根,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叶顶端短渐尖,苞片卵形或长圆形,淡绿色,顶端钝,花冠淡黄色;花期8月;姜黄能行气破瘀,通经止痛,主治胸腹胀痛,肩臂痹痛,心痛难忍,产后血痛,疮癣初发,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 [0018] 沙蒿,拉丁学名为Nicotiana tabacum L.,菊科蒿属的植物,我国西北地区很早就有利用沙蒿籽做面条的的习惯,沙蒿种籽所提取的沙蒿胶作为一种天然植物胶,能够在水中形成强韧的凝胶,且耐酸碱,性质十分稳定,80年代就有专利报道沙蒿胶在食品加工行业中用作增稠剂、品质改良剂、稳定剂及饵料粘合剂等,沙蒿在青绿时期因气味重而苦,大大降低了它的适口性,牧场上饲草充足情况下,牲畜很少采食或不食,只有骆驼一年四季可以采食,深秋霜枯后,适口性大增,山羊和绵羊采食或喜食,骆驼喜食,马和牛通常不吃它,在饲料缺乏的年景,它的重要性便大大提高,即使马和牛也可采食。 [0019] 酸模,拉丁学名为Rumex acetosa,酸模,俗名野菠菜,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欧洲和西亚大多数的草原均可见到其踪迹,酸模含有丰富的维他命A、维他命C及草酸,草酸导致此植物尝起来有酸溜口感,常被作为料理调味用嫩茎叶味酸可生食,全草外敷,治皮肤病,内服解热利大小便;浸液可作农药,叶可喂猪,叶含牡荆素(黄酮类),叶可提取绿色染料,根含蒽酮类和鞣质,可提制栲胶。 [0020] 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是一种用于酿造葡萄酒的红葡萄品种,原产自法国波尔多(Bordeaux)地区,生长容易,适合多种不同气候,已于各地普遍种植,中国种的赤霞珠主要分布在新疆、山西太谷产区、河北沙城、宁夏、甘肃、河北昌黎以及山东烟台等地。 [0021] 葡萄白腐病又称腐烂病,是葡萄生长期引起果实腐烂的主要病害,在全国各葡萄园地发生较普遍,果实损失率在10-15%,在严重的年份里可损失60%以上,甚至失收,高温高湿季节,该病危害相当严重。 [0022] 本发明一种杀虫剂,含有植物组织提取物A和B,其中A提取自海芋地下茎、姜黄块根、沙蒿叶片、酸模叶片混合物,B提取自感染葡萄白腐病的赤霞珠葡萄,其中所述感染葡萄白腐病的赤霞珠葡萄为葡萄果面布满灰白色霉状物的葡萄,优选的植物组织提取物A和B的质量份数比例为1:0.05~0.5,更优选的植物组织提取物A和B的质量份数比例为1:0.1~0.2。所述的的植物组织提取物A,其中海芋地下茎、姜黄块根、沙蒿叶片、酸模叶片的质量份数比例为8:8:2:2。 [0023] 实施例一:植物组织提取物A提取方法 [0024] 植物组织提取物A的提取方法如下:海芋地下茎80份,姜黄块根80份,沙蒿叶片20份,酸模叶片20份,分别用组织捣碎机捣碎后混合在一起,加入硬脂酸聚氧乙烯醚10份、环氧大豆油10份、280份的去离子水,搅拌机搅拌5分钟后,混合液体置于每分钟3000转的离心机离心20分钟后,取其上清液,即制得所述植物组织提取物A;其中海芋地下茎、姜黄块根、沙蒿叶片、酸模叶片的质量份数比例为8:8:2:2。 [0025] 实施例二:植物组织提取物B的提取方法 [0026] 将用组织捣碎机捣碎的感染葡萄白腐病的赤霞珠葡萄150份、去离子水30份混合,加入硬脂酸聚氧乙烯醚10硬脂酸聚氧乙烯醚份、环氧大豆油10份搅匀后置于每分钟6000转的离心机离心30分钟后取其上清液即制得所述的的植物组织提取物B;其中感染葡萄白腐病的赤霞珠葡萄为果面布满灰白色霉状物的葡萄。 [0027] 实施例三:所述的一种杀虫剂的制备方法。 [0028] 取实施例一制得的植物组织提取物A若干份,实施例二制得的植物组织提取物B若干份,A与B混合后置于容器中用每分钟6000转的剪切机剪切20分钟,即制得所述的杀虫剂。 [0029] 表1实施例三所述方法制得的A与B不同混合比例制得所述的杀虫剂。 [0030]杀虫剂编号 A与B的比例 A的份数 B的份数 杀虫剂1号 30:1 300 10 杀虫剂2号 20:1 200 10 杀虫剂3号 15:1 150 10 杀虫剂4号 10:1 100 10 杀虫剂5号 7:1 140 20 杀虫剂6号 5:1 100 20 杀虫剂7号 2:1 90 30 [0031] 实施例四:植物组织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室内活性测定。 [0032]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夜蛾科,又名莲纹夜蛾,俗称夜盗虫、乌头虫等。中国除青海、新疆未明外,各省(自治区)都有发生,幼虫取食甘薯、棉花、芋、莲、田菁、大豆、烟草、甜菜和十字花科和茄科蔬菜等近300种植物的叶片,间歇性猖獗为害。 [0033] 植物组织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三龄幼虫)的室内活性测定 [0034] [0035] [0036] 校正死亡率即防治效果。 [0037] 表2植物组织提取物A对斜纹夜蛾幼虫(三龄幼虫)的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胃毒活性,采用浸叶胃毒法,药后7天调查)。 [0038]序号(处理) 处理浓度(毫克/千克) 防治效果(%) 1 10 4.4 2 20 23.2 3 40 38.5 4 80 55.2 5 160 72.3 6 320 80.2 7 640 100 [0039] 表3植物组织提取物B对斜纹夜蛾幼虫(三龄幼虫)的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胃毒活性,采用浸叶胃毒法,药后7天调查)。 [0040]序号(处理) 处理浓度(毫克/千克) 防治效果(%) 1 0.5 0.0 2 1 0.0 3 2 0.0 4 4 0.0 5 8 0.0 6 16 0.0 7 32 0.0 8 128 0.0 9 640 0.0 10 2560 0.0 [0042] [0043] [0044] 校正死亡率即防治效果。 [0045] Colby等式用于确定混合物的期望的效果 [0046] (Colby,S.R.Weeds1967,15,20-22.Calculation of the synergistic and antagonistic response of herbicide combinations): [0047] 下述等式用于计算含有两种成分A和B的混合物的期望值: [0048] [0049] 式中: [0050] A=所观测到的混合物所用的相同(剂量)浓度的活性成分A的功效; [0051] B=所观测到的混合物所用的相同(剂量)浓度的活性成分B的功效; [0052] 观测值(E)为实际观测到功效; [0053] 当混合物所用浓度(剂量)活性实际观测值(E)大于期望值(E0)时,混合物表现为对靶标具有意料不到的协同作; [0054] 就本发明而言,观测值(E)为实际观测到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期望(E0)为A和B以一定浓度或剂量混合后的对斜纹夜蛾的期望防治效果。 [0055] 表4植物提取物A和植物提取物B混合对斜纹夜蛾幼虫(三龄幼虫)的室毒力活性测定(胃毒活性,采用浸叶胃毒法,药后7天调查)。 [0056] [0057] [0058] 表4记载的数据结果表明,A与B质量份数梳理在2:1-20:1范围内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具有协同作用。 [0059] 实施例六:植物提取物A和植物提取物B混合对甘蓝斜纹夜蛾幼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0060] 表5植物提取物A和植物提取物B混合对甘蓝斜纹夜蛾幼虫的田间药效试验(喷雾法,药后7天调查)。 [0061]处理 施用剂量(克/亩) 药后7天防治效果(%) 杀虫剂1号 40 82.5 杀虫剂2号 40 84.5 杀虫剂3号 40 89.3 杀虫剂4号 40 93.5 杀虫剂5号 40 89.4 杀虫剂6号 40 86.8 杀虫剂7号 40 81.1 植物提取物A 40 52.8 植物提取物B 40 0.0 [0062] 注:每亩兑水30千克喷雾。 [0063] 表5记载的数据结果表明杀虫剂1-7号防治防治甘蓝斜纹夜蛾幼虫效果明显优于植物提取物A和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