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和触控显示装置 |
|||||||
申请号 | CN201721064070.9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23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申请人 | 恒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刘勇智; 蔡文荣; 杨邦远; 田雅玲; |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和触控显示装置。触控装置具有主动区和周边区。触控装置包括第一 基板 、第二基板、第一黏着层、多个触控感应结构和装饰层。第二基板具有面向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一黏着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多个触控感应结构配置于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且位于主动区。装饰层配置于第二基板的第二表面,且位于周边区。藉此,在搭配显示装置使用的情况下,可减少装饰层与显示装置之间的距离,进而提升整体的视觉效果。 | ||||||
权利要求 | 1.一种触控装置,具有主动区和周边区,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装置包括: |
||||||
说明书全文 | 触控装置和触控显示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触控装置和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0003] 而将触控面板搭配显示面板使用的触控显示装置可兼具触控与显示的功能。一般而言,触控显示装置具有与可视区重叠的主动区和与非可视区重叠的周边区,与可视区重叠的主动区主要用于显示图像画面和触控感应电极的布设,而与非可视区重叠的周边区则多用于信号传输线的设置和/或各种图示(icon)的排列。在与非可视区重叠的周边区通常设置有装饰层以遮挡信号传输线和/或显示出各种图示。然而,现有的触控显示装置,在未开机或显示黑色的情况下,于主动区(可视区)与周边区(非可视区)之间存在色差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装置,搭配显示装置使用时的视觉效果佳。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有效改善色差问题。 [0006]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装置具有主动区和周边区。触控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一黏着层、多个触控感应结构和装饰层。第二基板具有面向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一黏着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多个触控感应结构配置于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且位于主动区。装饰层配置于第二基板的第二表面,且位于周边区。 [000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感应结构可配置于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上述的装饰层可配置于第二基板的第二表面。 [000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感应结构可配置于第二基板的第二表面,上述的装饰层可配置于第二基板的第二表面。 [000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装置还可包括多条信号传输线。信号传输线可配置于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上或第二表面上,且位于周边区。信号传输线与触控感应结构电性连接。 [00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信号传输线的材料可包括透明或不透明导电材料。 [00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可为由刚性材料或软性材料所构成。 [00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装置还可包括功能层。功能层可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相对的表面上。 [00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功能层可包括抗反射层、抗指纹层、防眩光层及其组合。 [0014]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装置具有主动区和周边区。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一黏着层、多个触控感应结构、装饰层、显示装置和第二黏着层。第二基板具有面向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一黏着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多个触控感应结构配置于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且位于主动区。装饰层配置于第二基板的第二表面,且位于周边区。显示装置配置于第二基板的第二表面。第二黏着层配置于显示装置与装饰层之间。 [0015]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装饰层与显示装置之间的垂直距离与第二黏着层的厚度实质上相等。 [0016]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装饰层与显示装置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1,显示装置与第一基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2,D2减去D1的值大于装饰层的厚度。 [0017]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装饰层配置于第二基板的第二表面,在搭配显示装置使用的情况下,能改善主动区与周边区之间在未开机或呈现例如黑色时的颜色差异。 附图说明[0019]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0] 图2是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1] 图3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2] 附图标号说明: [0023] 100、200:触控装置 [0024] 102:第一基板 [0025] 102A:接触表面 [0026] 102B:表面 [0027] 104:第一黏着层 [0028] 106:第二基板 [0029] 106A:第一表面 [0030] 106B:第二表面 [0031] 108:触控感应结构 [0032] 110:装饰层 [0033] 112:显示装置 [0034] 114:第二黏着层 [0035] 116:信号传输线 [0036] 118:功能层 [0037] 300:触控显示装置 [0038] A1:主动区 [0039] A2:周边区 [0040] D1、D2:垂直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0041]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触控装置100具有主动区A1和周边区A2,周边区A2位于主动区A1的至少一侧。主动区A1为光可穿透的区域,其例如对应显示装置112(示于图3)的显示区(未显示)设置,以显示图像画面。周边区A2为配置信号传输线116的区域以将触控感应信号传递至外部的处理单元(未显示),且信号传输线116可通过装饰层110来遮蔽。 [0042]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0包括第一基板102、第一黏着层104、第二基板106(具有面向第一基板102的第一表面106A和与第一表面106A相对的第二表面106B)、多个触控感应结构108和装饰层110。第一基板102具有接触表面102A和与接触表面102A相对的表面102B。接触表面102A为触控物(例如手指或触控笔等)与第一基板102接触的表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接触表面102A和表面102B可为平面或曲面。此外,第一基板102和第二基板106可为透光基板,透光基板可由刚性材料或软性材料所构成。刚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玻璃,例如强化玻璃。软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塑胶,塑胶例如可选自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乙烯(Polyethylen,PE)、聚氯乙烯(Poly vinyl Chloride,PVC)、聚丙烯(Poly propylene,PP)、聚苯乙烯(Poly styrene,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或环烯烃共聚合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COC)等,但不限于此。第一基板102的材料与第二基板106的材料可以相同或不同。 [0043] 第一黏着层104配置于第一基板102与第二基板106之间,以接合第一基板102与第二基板106。第一黏着层104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光学胶(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感压胶(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PSA)或液态光学水胶(Liquid optically clear adhesive,LOCA又名OCR)。 [0044] 多个触控感应结构108配置于第二基板106的第一表面106A和/或第二表面106B,且位于主动区A1。换言之,第一基板102可配置在具有触控感应结构108的第二基板106的第一表面106A上,使可保护触控感应结构108。举例来说,当触控装置100遭受外力冲击时,第一基板102能避免冲击造成的损坏伤及触控感应结构108。此外,通过将触控感应结构108配置于第二基板106的第一表面106A和/或第二表面106B可构成单层解决方案(One layer solution,OLS)、单层导电层(Single-side indium tin oxide,SITO)或双层导电层(Double-side indium tin oxide,DITO)的触控感应结构。图1示例性地表示触控感应结构108配置于第二基板106的第二表面106B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感应结构108例如为单层解决方案的触控感应结构。换言之,触控感应结构108所具有的感应电极单元(Rx)和驱动电极单元(Tx)均位于同一表面(例如第二基板106的第二表面106B)上,以通过单层互容技术进行触控感应。感应电极单元和驱动电极单元的材料可为透明或不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氧化铟镓(GZO)、导电性高分子(PEDOT)、纳米碳管薄膜(Carbon nanotube-based thin film)、导电纳米粒子(例如ITO纳米粒子)、金属纳米线(Nanowires)、含碳的氢氧化镁(Mg(OH)2:C)、银金属网格、铜金属网格和石墨烯(Graphene)等,但不限于此。单层解决方案的触控感应结构108例如通过可转印透明导电膜(Transparent conductive transfer film,TCTF)转印在第二基板106上,但不限于此。单层解决方案的触控感应结构108也可通过其他常用于制造单层解决方案的触控感应结构的制造方法(例如印刷或微影处理)而获得。除此之外,图1的触控感应结构108为单层解决方案的触控感应结构仅为范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他像是以单层导电层或双层导电层来构成触控感应结构108的各种态样也可应用于本实用新型,而没有特别地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将感应电极单元或驱动电极单元中的一者配置于额外的基板上,而与配置有感应电极单元或驱动电极单元中的另一者的第二基板106构成双层互容的触控感应结构。而上述额外的基板例如通过第一黏着层104与第一基板102间隔开,且通过另一黏着层与第二基板106间隔开。 [0045] 装饰层110配置于第二基板106的第二表面106B且位于周边区A2。装饰层110的材料包括遮光材料。遮光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黑色或其他颜色的油墨或光阻。在本实施例中,装饰层110例如为黑色。 [0046]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0还可包括多条信号传输线116。信号传输线116例如配置于周边区A2的第二基板106的第一表面106A上或第二表面106B上,且信号传输线116与触控感应结构108电性连接,以将触控感应信号传递至外部的处理单元(未显示)。图1示例性地表示信号传输线116配置于第二基板106的第二表面106B上的剖面示意图,其中装饰层110位于信号传输线116与第二基板106之间,以遮蔽信号传输线116。在其他实施例中,信号传输线116可配置于装饰层110与第二基板106之间,且信号传输线116可透光。在本实施例中,信号传输线116和触控感应结构108可由相同或不同处理完成。而信号传输线116和触控感应结构108的材料可以相同或不同。信号传输线116的材料包括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使信号传输线116可透光,但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信号传输线116的材料可包括不透明导电材料,例如金属。 [0047]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0还可进一步包括功能层118,其中功能层118可配置于第一基板102与第二基板106相对的表面上。而功能层118包括抗反射层、抗指纹层、防眩光层及其组合。 [0048] 图2是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2。触控装置200的基本架构与触控装置100的基本架构相似,且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于此不再赘述。触控装置200与触控装置100的主要差异在于触控感应结构108和信号传输线116配置于第二基板106的第一表面106A,而装饰层110配置于第二基板106的第二表面106B,其中触控感应结构108和信号传输线116例如由透明导电材料所构成。 [0049] 图3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3。触控显示装置300具有主动区A1和周边区A2。主动区A1为光可穿透的区域,其例如对应显示装置112的显示区(未显示)设置,以显示图像画面。周边区A2为配置信号传输线116的区域以将触控感应信号传递至外部的处理单元(未显示),且信号传输线116可通过装饰层110来遮蔽。 [0050] 触控显示装置300包括上述的触控装置(例如触控装置100或触控装置200)、显示装置112和第二黏着层114。关于触控显示装置300的触控装置的详细内容可参照上述触控装置100或触控装置200的描述,且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于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12可配置于第二基板106的第二表面106B上,而第二黏着层114可配置于显示装置112与装饰层110之间。第二黏着层114的配置方式可为框贴(air bonding)或面贴(direct bonding)而没有特别地限制。装饰层110与显示装置112之间的垂直距离D1与第二黏着层114的厚度实质上相等。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亦可在第二基板106与显示装置112之间设置其他的涂层(例如保护层)。如此,在触控显示装置300未开机且于环境光下,主动区A1的颜色和周边区A2的装饰层110的颜色(例如黑色)差异不大。又或者在触控显示装置300开机的情况下,当光由显示装置112朝第一基板102射出时,装饰层110与显示装置112之间的距离缩短,尤其当显示装置112在显示黑画面时,可减少主动区A1与周边区A2之间的颜色差异,从而呈现出浑然一体的黑色,而不容易分辨出可视区与非可视区之间的界线。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装饰层110与显示装置112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1,显示装置 112与第一基板102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2,D2减去D1的值大于装饰层110的厚度。如此,装饰层110与显示装置112之间的距离可缩短,从而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此外,显示装置112可为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电泳显示器(Electro-phoretic display,EPD)等,但不限于此。 [005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装饰层配置于第二基板的第二表面,在搭配显示装置使用的情况下,可减少装饰层与显示装置之间的距离,进而提升整体的视觉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