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 |
|||||||
申请号 | CN201520533173.X | 申请日 | 2015-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0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申请人 |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田盾; 许连威; |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显示面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透明盖板,所述透明盖板贴合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面,与所述显示面贴合的所述透明盖板的面上设置有触摸按键且所述触摸按键与所述非显示区相对;导光膜,所述导光膜设置于所述显示屏和透明盖板之间,所述导光膜 覆盖 所述触摸按键且所述导光膜的第一端探出所述显示屏; 光源 ,所述光源与所述导光膜的第一端的入光面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与 现有技术 相比,解决了在显示屏和透明盖板之间的间隙较大的技术问题。 | ||||||
权利要求 |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
||||||
说明书全文 | 移动终端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触摸按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0002] 现有的手机包括液晶显示屏,设置于液晶显示屏一侧的透明盖板,设置于液晶显示屏和透明盖板之间的触摸按键及其背光结构,包括导光膜和光源等。即液晶显示屏和透明盖板之间的间隙需要容纳触摸按键,导光膜和厚度较大的光源,这样就导致液晶显示屏和透明盖板之间的间隙较大的问题,不适合手机轻薄化的发展方向。 [000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通过将触摸按键及其背光结构移出液晶显示屏,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10与透明盖板20贴合,触摸按键30及其背光结构40设置在透明盖板20从液晶显示屏10探出的部分侧面,液晶显示屏10的显示面包括显示区11和非显示区12。这样,手机的厚度虽然较小,但是也出现了新的问题,透明盖板20从液晶显示屏10探出的部分的高度是很小的,触摸按键30设置在这里,距离显示屏的显示区11的下边缘的距离较大,即触摸按键30整体靠下,使用户看到的触摸按键30的设置的位置不够协调,影响手机的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显示屏和透明盖板之间的间隙较大的技术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0006]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显示面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 [0007] 透明盖板,所述透明盖板贴合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面,与所述显示面贴合的所述透明盖板的面上设置有触摸按键且所述触摸按键与所述非显示区相对; [0008] 导光膜,所述导光膜设置于所述显示屏和透明盖板之间,所述导光膜覆盖所述触摸按键且所述导光膜的第一端探出所述显示屏; [0009] 光源,所述光源与所述导光膜的第一端的入光面相对设置。 [0010] 优选的,所述透明盖板的第一端探出所述显示屏且覆盖所述导光膜和光源。 [0011] 优选的,所述透明盖板的第一端到所述显示区之间为第一区域,所述触摸按键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方向的中间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透明盖板的第一端从所述显示屏探出的方向。 [0013] 优选的,所述光源与所述显示屏的电源连接。 [0014] 优选的,所述导光膜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面和/或所述透明盖板粘接。 [0015] 优选的,所述透明盖板是玻璃盖板。 [0016] 优选的,所述显示屏是平板显示屏。 [0018] 优选的,所述移动终端是手机或平板电脑。 [001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透明盖板贴合在显示屏显示面,与所述显示面贴合的所述透明盖板的面设置有触摸按键且所述触摸按键与所述显示屏的非显示区相对;导光膜设置在显示屏和透明盖板之间,导光膜覆盖触摸按键且导光膜第一端探出显示屏;光源与探出显示屏的导光膜的第一端的入光面相对设置,即光源设置在显示屏之外,不设置在显示屏和透明盖板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占用空间较大的光源不设置在显示屏和透明盖板之间,显示屏和透明盖板之间的间隙可以设置的更小,适于移动终端轻薄化的发展趋势。附图说明 [002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 图1为现有技术的手机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终端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23] 图3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的正面示意图。 [0024] 附图标记说明: [0025] 背景技术中: [0026] 10-液晶显示屏,11-显示区,12-非显示区,20-透明盖板,30-触摸按键,[0027] 40-背光结构; [0028] 本实用新型中: [0029] 100-显示屏,110-显示区,120-非显示区, [0030] 200-透明盖板,300-触摸按键,400-导光膜,500-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0031]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2]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手机,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 [0033] 显示屏100,显示屏100的显示面包括显示区110和非显示区120; [0034] 透明盖板200,透明盖板200贴合于显示屏100的显示面,与显示面贴合的透明盖板200的面上设置有触摸按键300且触摸按键300与显示屏100的非显示区120相对; [0035] 导光膜400,导光膜400设置于显示屏100和透明盖板200之间,导光膜400覆盖触摸按键300且导光膜400的第一端探出显示屏100; [0036] 光源500,光源500与导光膜400第一端的入光面相对设置。 [0037] 本实施例的手机,透明盖板200贴合在显示屏100显示面,与显示面贴合的透明盖板200的面设置有触摸按键300且触摸按键300与显示屏100的非显示区120相对;导光膜400设置在显示屏100和透明盖板200之间,导光膜400覆盖触摸按键300且导光膜400的第一端探出显示屏100;光源500与探出显示屏100的导光膜400的第一端的入光面相对设置,即光源500设置在显示屏100之外,不设置在显示屏100和透明盖板200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占用空间较大的光源500不设置在显示屏100和透明盖板200之间,显示屏100和透明盖板200之间的间隙可以设置的更小,适于手机轻薄化的发展趋势。 [0038] 作为面向用户的透明盖板200,需要把手机的其他结构都覆盖,因此,透明盖板200的第一端探出显示屏100且覆盖导光膜400和光源500等结构。 [0039]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透明盖板200的第一端到显示区110之间为第一区域,触摸按键300设置在第一区域的第一方向的中间位置,其中,第一方向是透明盖板200的第一端从显示屏100探出的方向。 [0040] 这样,对于手机而言,第一区域是显示区110一侧的不用于显示区域,从外观美观的角度来说,触摸按键300设置在第一区域的第一方向的中间位置较为美观;同时触摸按键300又设置在透明盖板200与显示屏100的非显示区120相对的区域,这样就要求透明盖板200探出显示屏100的高度较小,进而透明盖板200与显示区110相对的区域与透明盖板200的相对比值越大,手机在相同透明盖板200下机身高度更小。 [0041]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光源500是侧发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0042]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侧发光的光源500与显示屏100的电源连接。这样,可以为光源提供电源。 [0043]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导光膜400与显示屏100的显示面和/或透明盖板200粘接。 [0044]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透明盖板200是玻璃盖板。 [0045] 具体的,显示屏100是平板显示屏,如液晶显示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0046]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是以手机为例进行的说明,事实上,可以适用于其他需要触摸按键的移动终端,如平板电脑等。 [0047]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0048]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的方法。 [0049]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