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装置

申请号 CN201480070520.8 申请日 2014-12-12 公开(公告)号 CN105848968B 公开(公告)日 2017-11-28
申请人 日本精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春山加苗; 小幡雅人; 高桥祐一; 永野惠一;
摘要 本 发明 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死 角 辅助装置,其可按照与辨认者直接辨认的像连续的方式,更加容易地映现死角区域的像。一种映现由障碍物遮挡的死角区域的像的死角辅助装置(100),其包括一对平行平面镜(110),该对平行平面镜(110)以将半透射平面镜(111)和平面镜(112)相互面对的方式配置而构成,该半透射平面镜(111)上入射表示上述像的光(L),且设置于辨认者侧,使光(L)的一部分反射并使一部分的光(L)透射,该平面镜(112)将光(L)反射到半透射平面镜(111)。一对平行平面镜(110)按照下述方式设置,该方式为,该对平行平面镜的与光(L)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朝向光(L)的行进方向慢慢地变窄。
权利要求

1.一种死辅助装置,该死角辅助装置映现由障碍物遮挡的死角区域的像,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对镜子,该对镜子以将半透射镜和反射镜相互面对的方式设置而构成,该半透射镜上入射表示上述像的光,且设置于辨认者侧,使光的一部分反射并使一部分的光透射,上述反射镜将光反射到上述半透射镜,上述一对镜子按照下述方式设置,该方式为,上述一对镜子的与光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朝向光的行进方向慢慢地变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死角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射镜按照下述方式设置,该方式为,该反射镜的与上述一对镜子中的光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上述半透射镜的与上述一对镜子中的光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死角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保持上述一对镜子的外壳体,在上述外壳体的入射侧端部设置有缓冲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死角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1透光性部件和/或第2透光性部件,该第1透光性部件将上述半透射镜的出射侧端部和上述反射镜的出射侧端部之间覆盖,该第2透光性部件将上述半透射镜的入射侧端部和上述反射镜的入射侧端部之间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死角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半透射镜包括第1部分和透射率高于该第1部分的第2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死角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半透射镜按照光的透射率朝向上述一对镜子中的光的行进方向,分阶段地增加的方式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死角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半透射镜中,朝向上述一对镜子中的光的行进方向,上述第2部分的比例分阶段地增加。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死角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部分为反射部或半透射反射部,上述第2部分为半透射反射部或透射部。

说明书全文

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映现因车辆内的前柱等的障碍物而遮挡的死角区域的像的死角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过去,作为映现因车辆内的前柱等的障碍物而产生的死角的辨认装置,人们知道有比如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类型。该辨认装置包括映现车辆前方的第1反射镜,与将入射该第1反射镜中的光反射到驾驶员侧的第2反射镜,在该辨认装置中,按照下述方式以可调整地构成上述第1反射镜和/或上述第2反射镜,该方式为:通过夹持车辆的前柱的直接辨认区域,驾驶员看到的像与映现于上述第2反射镜中的像连续。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6—2319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辨认装置中,具有必须调整位置关系,设置作业、调整作业麻烦的问题,该位置关系如下调整:按照从驾驶员观看,入射来自死角的光的第1反射镜不遮挡第2反射镜和景的方式,调整第1、第2反射镜的相互的位置关系。
[0008]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死角辅助装置,其可按照与辨认者直接辨认的像连续的方式,更加容易地映现死角区域的像。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0]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死角辅助装置涉及映现由障碍物遮挡的死角区域的像的死角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对镜子,该对镜子以半透射镜和反射镜相互面对的方式设置而构成,该半透射镜入射表示上述像的光,且设置于辨认者侧,使光的一部分反射并使一部分的光透射,上述反射镜将光反射到上述半透射镜。
[0011] 发明的效果
[0012] 按照本发明,可按照与辨认者直接辨认的像连续的方式,更加容易地映现死角区域的像。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表示设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死角辅助装置的车辆的驾驶席附近的大致结构的图;
[0014] 图2为表示上述死角辅助装置的大致结构的俯视图;
[0015] 图3为表示上述死角辅助装置的俯视图;
[0016] 图4(a)为上述死角辅助装置的主视图,图4(b)为该死角辅助装置的侧视图;
[0017] 图5为表示上述死角辅助装置的一对平行平面镜的图,图5(a) 为表示从辨认者观看到的一对平行平面镜的立体图,图5(b)为表示辨认者和一对平行平面镜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
[0018]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变形例的死角辅助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0019]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变形例的死角辅助装置的俯视图;
[0020]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第3变形例的死角辅助装置的立体图;
[0021] 图9为表示上述死角辅助装置的图;
[0022] 图10(a)、图10(b)为表示上述死角辅助装置的半透射平面镜的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死角辅助装置进行说明。
[0024] 图1为表示设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死角辅助装置100的车辆的驾驶席附近的大致结构的图。像图1所示的那样,车辆1包括:方向盘10;挡风玻璃20;侧玻璃30、40;前柱50、60。另外,标号21、22为通过印刷而形成于挡风玻璃20的周边部的挡光性的黑陶瓷部。
[0025] 在车辆1中,辨认者(主要是驾驶员)在设置挡风玻璃20(除了黑陶瓷部21的部分)和侧玻璃30、40的区域,直接辨认风景,另一方面,在设置前柱50、60和黑陶瓷部21、22的区域,通过前柱50、60和黑陶瓷部21、22,遮挡辨认者的视野,产生无法直接辨认风景的死角的区域。即,前柱50、60和黑陶瓷部21、22相当于本发明的障碍物。
[0026] 下面根据图1~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死角辅助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图2为表示死角辅助装置100的大致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表示死角辅助装置100的俯视图。
[0027] 像图1和图2所示的那样,死角辅助装置100经由在后面具体描述的外壳体(在图中没有示出)而设置于从辨认者侧而观看,位于右侧(驾驶员侧)的前柱50上,映现通过前柱50和黑陶瓷部21 而遮挡的死角区域的像。另外,死角辅助装置100按照从辨认者侧而观看,与支柱50和黑陶瓷部21面对的方式设置。
[0028] 像图2和图3所示的那样,死角辅助装置100包括一对平行平面镜(一对镜子)110。
[0029] 一对平行平面镜110通过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反射已入射的光的一部分,使其一部分透射的半透射平面镜(半透射镜)111与平面镜(反射镜)112以相互平行而面对的方式设置。另外,半透射平面镜(半透射镜)111和平面镜112通过设置于在图中没有示出的外壳体上,以平行的位置关系固定。另外,如果本发明的一对镜子按照相互面对的方式设置,则也可不完全平行,还可不为平面镜,而为曲面镜。
[0030] 半透射平面镜111设置于辨认者侧,通过于基材的外面上蒸等的金属,以具有所期望的反射率的方式形成反射率调节层,该基材由比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酸酯、聚乙烯、丙烯酸酯等的透光性的树脂材料形成。通过反射率调节层的厚度、种类等调节反射率(透射率)。本实施方式的半透射平面镜111的透射光和反射光的光量比为:透射光∶反射光=1∶9。另外,半透射平面镜111也可通过将电介体多层膜涂敷于基材的外面上而形成。半透射平面镜111包括与平面镜112面对的基部111a和从该基部 111a延伸设置的延设部111b,半透射平面镜111和平面镜112以于平方向没有高差的方式设置。
[0031] 平面镜112以其平面(反射面)与半透射平面镜111的平面(半透射反射面)平行的方式设置,比如,通过于由上述的透光性树脂材料形成的基材的表面上蒸镀铝等的金属,形成平面铝蒸镀镜。
[0032] 下面参照图2和图3,对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图2表示辨认者坐于驾驶席上的状态,标号2表示辨认者的视点(eye point)。
[0033] 在图2中,在辨认者(视点2)的前方视野,产生通过前柱50(在图中没有示出,还包括黑陶瓷部21)而遮挡的死角区域D。于是,无法从视点2直接辨认位于死角区域D的物体M。
[0034] 一方面,来自物体M的光L一边入射到一对平行平面镜110 中,在一对平行平面镜110之间反复反射,一边一部分的光L从一对平行平面镜110射出(在半透射平面镜111中透射)。另外,射入一对平行平面镜110,在一对平行平面镜110之间反复反射的是相对于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平行的平面而言具有倾斜度的光。从一对平行平面镜110射出的光L的一部分到达视点2。于是,与可从视点2直接辨认的风景连续,映现于平面镜112上的物体M 的像可越过半透射平面镜111而辨认。另外,在死角区域D中的前柱50的背面侧的微小区域(通过影线表示的部分),来自该区域的光无法射入一对平行平面镜110,其像无法通过一对平行平面镜 110而映现,但是,在其以外的几乎所有区域,可通过一对平行平面镜110来映现死角区域D的像。
[0035] 另外,在通过一对平行平面镜110而映现死角区域D的像时,辨认者按照下述方式,调整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角度而设置死角辅助装置100,即,以前柱50的任意高度(与视点2吻合的高度),于一对平行平面镜110映现死角区域D的像,即,来自死角区域 D的光L到达视点2。由于半透射平面镜111和平面镜112的相互位置关系以平行方式固定,故可通过一次的配置作业,同时地设置一对平行平面镜110,另外可通过一次的配置作业,同时地调整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角度。
[0036] 在这里,半透射平面镜111的透射光和反射光的光量比为1∶9。于是,像图3所示的那样,在光L最初入射到半透射平面镜111 中的场合,作为来自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最初的出射光(来自半透射平面镜111的最初的透射光)的光L1的光量为最初入射到半透射平面镜111中的光L的1/10。由于与光L相比较,仅仅光L1 的光量不同,故光L1与光L相同,表示物体M的像。另一方面,最初入射到半透射平面镜111中的光L依次由半透射平面镜111、平面镜112而反射,再次(第2次)入射到半透射平面镜111中。在光L第2次入射到半透射平面镜111中的场合,与最初的场合相同,表示物体M的像的光L2从一对平行平面镜110出射。另外,第2次入射到半透射平面镜111中的光L依次由半透射平面镜111、平面镜112而反射,再次(第3次)入射到半透射平面镜111中。在光L第3次入射到半透射平面镜111中的场合,与到第2次时的场合相同,表示物体M的像的光L3从一对平行平面镜110出射。
[0037] 像这样,由于光L在一对平行平面镜110之间反复进行反射,故在光L以n次而入射到半透射平面镜111中的场合,表示物体 M的像的光L1~Ln从1个平行平面镜110出射。即,从一对平行平面镜110沿辨认者的眼睛的左右方向,表示n个物体M的像的光L出射。于是,辨认者可于左右方向的宽的范围,辨认物体M 的像。
[0038] 另外,考虑伴随反射次数的增加而产生的光L的亮度的降低与光L的入射初期的亮度的关系,适当确定半透射平面镜111的透射光和反射光的光量比,透射光和反射光的光量比也可为比如 1∶1或1∶4等。
[0039] 下面对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平面形状进行说明。图4(a)为从正面观看死角辅助装置100的主视图,图4(b)为从出射侧(光L 的行进方向侧)观看死角辅助装置100的侧视图。另外,在图4(a) 中,以省略外壳体120的方式进行图示。
[0040] 像图4(a)所示的那样,在半透射平面镜111和平面镜112中,各平面(半透射反射面和反射面)以下述方式呈大致楔状,该方式为: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与光L的行进方向(图4(a)的箭头所示) 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W1、W2,朝向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光L 的行进方向慢慢地变窄。另外,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半透射平面镜111和平面镜112的相互的平面形状相似(包括基本相似的场合),平面镜112的与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光的行进方向L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W2大于半透射平面镜111的与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光L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宽度W1(W2 >W1)。半透射平面镜111和平面镜112为这样的形状的理由将在后面具体描述。另外,半透射平面镜111的入射侧端部(入射侧的侧边)E10与平面镜112的入射侧端部(入射侧的侧边)E11沿挡风玻璃20的玻璃面而倾斜。其目的在于可接近挡风玻璃20的玻璃面而设置。
[0041] 像图4(b)所示的那样,半透射平面镜111和平面镜112通过设置于外壳体120中,以相互平行的位置关系而固定。
[0042] 外壳体120由ABS等的挡光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其由底壁部 121和顶壁部122与侧壁部123构成,为从出射侧的侧方观看呈基本コ字状(倒C字状)的部件。平面镜112安装于外壳体120的侧壁部123上,另外,半透射平面镜111与平面镜112平行地设置于外壳体120的开口侧,通过底壁部121和顶壁部122而夹持。外壳体120的底壁部121和顶壁部122按照从底侧或顶侧覆盖半透射平面镜111与平面镜112之间的空间的方式设置,具有遮挡从底侧或顶侧入射到一对平行平面镜110中的外光的遮光壁的功能。
[0043] 下面通过图5,对下述理由进行说明,该理由指朝向光L的行进方向,将半透射平面镜111与平面镜112的各平面使上下方向上的宽度W1、W2呈慢慢地减小的基本楔状的方式形成的理由。
[0044] 在辨认者通过死角辅助装置100而辨认死角区域D的像的场合,实际上可辨认像的范围根据视点2的位置、死角辅助装置100 的设置位置、与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平面形状而确定。另外,在辨认者实际上通过死角辅助装置100而辨认死角区域D的像的场合,像图2所示的那样,死角辅助装置100按照下述方式设置于进深侧(图2中的顶侧)的前柱50等的障碍物与靠近自己侧(图2 中的底侧)的辨认者之间,该方式为: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平面相对辨认者,于进深方向而倾斜,入射侧远离辨认者,朝向出射侧(朝向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光L的行进方向),慢慢地接近辨认者。其目的在于:为了入射来自死角区域D的光L,使其朝向辨认者而出射,必须要求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某程度进深方向的角度。图5(a)表示从靠近自己侧的辨认者观看到的半透射平面镜 111与平面镜112。另外,在图5(a)中,标号2R表示辨认者的右眼,标号2L表示辨认者的左眼。此时,辨认者的视野像图5(a)中的虚线所示的那样,朝向进深方向呈辐射状扩大。由此,在以于前柱50处设置死角辅助装置100的方式辨认者与一对平行平面镜 110之间的距离较接近的场合,在针对一对平行平面镜110,辨认者可辨认死角区域D的像的范围(在下面称为可辨认范围A)中,针对位于进深侧的入射侧,上下方向(与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光L 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W3大,朝向位于靠近自己侧的出射侧(朝向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光L的行进方向),上下方向上的宽度W3慢慢变窄。另外,可辨认的范围A中的不与平面镜 112重合的部分为辨认者经由半透射平面镜111而直接辨认背景的部分。图5(b)表示辨认者与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由于像前述那样,在辨认者可辨认的范围A中,在位于进深侧的入射侧,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大,朝向位于靠近自己侧的出射侧,上下方向上的宽度慢慢地变窄,故即使在通过图5(b)的影线表示的部分,存在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平面的情况下,仍无法从视点2辨认死点区域D的像。于是,如果朝向光L的行进方向,将半透射平面镜111与平面镜112的各平面呈上下方向上的宽度W1、W2慢慢地变窄的基本楔状的方式形成,则除了不需要部位,可获得小型并且轻质的死角辅助装置100。另外,宽度W1、 W2为怎样的程度,根据在制品方面假定的视点2的位置和死角辅助装置100的位置等而适当设定。
[0045] 下面通过图4(a)、图4(b)对下述理由进行说明,该理由指平面镜112的上下方向上的宽度W2以大于半透射平面镜111的上下方向上的宽度W1(W2>W1)的方式形成的理由。
[0046] 辨认者将死角辅助装置100设置于前柱50的任意的高度(与视点2吻合的高度),但是,在平面镜112的上下方向上的宽度W2在半透射平面镜111的上下方向上的宽度W1以下的场合,如果辨认者从斜上方或斜下方来辨认一对平行平面镜110,则具有辨认外壳体120的底壁部121或顶壁部122通过半透射平面镜111 而反射的像,损害辨认性的情况。由此,平面镜112的上下方向上的宽度W2以大于半透射平面镜111的上下方向上的宽度W1 (W2>W1)的方式形成,处于平面镜112的底边部112a相对半透射平面镜111的底边部111c于向下方向突出,或平面镜112的顶边部112b相对半透射平面镜111的顶边部111d,于向上方向突出的状态。由此,保持半透射平面镜111和平面镜112的外壳体120 的底壁部121向下倾斜,上壁部122向上倾斜。由此,即使在辨认者从于上下方向具有多少的角度的位置辨认一对平行平面镜 110的情况下,底壁部121或顶壁部122仍难以映入,可提高辨认性。另外,还可在考虑底壁部121或顶壁部122中的仅仅任意一者的映入的场合,平面镜112的底边部112a相对半透射平面镜111 的底边部111c向下方向突出,或平面镜112的顶边部112b相对半透射平面镜
111的顶边部111d向上方向突出。
[0047] 由以上的结构构成的死角辅助装置100为映现通过障碍物而遮挡的死角区域D的像的死角辅助装置100,其包括:
[0048] 一对平行平面镜110,在该对平行平面镜110中,半透射平面镜111和平面镜112以相互面对的方式设置,该半透射平面镜111 上入射表示上述像的光L,且设置于辨认者侧,使光L的一部分反射并使该光的一部分透射,该平面镜112将光L反射到半透射平面镜111。
[0049] 由此,由于一对平行平面镜110中的一者采用半透射平面镜 111,故辨认者可越过半透射平面镜111,辨认映现于平面镜112 中的物体M的像和风景,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增加,可更加容易地与辨认者所直接辨认的像(风景)连续地映现死角区域D的像。另外,由于拍摄死角区域的照相机和显示摄像图像的显示器是不需要的,故与采用它们的场合相比较,价格低。
[0050] 另外,半透射平面镜111包括与平面镜112面对的基部111a 与从该基部111a延伸设置的延设部111b。
[0051] 由此,可在延设部111b,入射来自死角区域D的宽的范围的光L,可良好地映现死角区域D的像。
[0052] 此外,一对平行平面镜110按照下述方式设置,该方式为:该对平行平面镜的与该光L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 W1、W2朝向光L的行进方向慢慢地变窄。
[0053] 由此,除了不需要的部位,可实现小型化,轻质化。
[0054] 还有,平面镜112按照下述方式设置,该方式为:平面镜的与一对平行平面镜110中的光L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W2大于半透射平面镜111的与一对平行平面镜110中的光L 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W1。
[0055] 由此,可提高相对于上下方向具有角度的位置的辨认性。
[0056] 下面通过图6对第1变形例的死角辅助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或相当的部位,采用同一标号,其具体内容省略。图6表示第1变形例的死角辅助装置101的纵向剖视图。
[0057] 第1变形例的死角辅助装置101像图6所示的那样,于保持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外壳体120的底壁部121和顶壁部122的入射侧端部具有沿车辆1的挡风玻璃20的玻璃面的倾斜面121a 和122a。“沿玻璃面的倾斜面”可为于基本与玻璃面的倾斜方向大致对应的方向倾斜的面。另外,橡胶、海绵等的具有柔软性的环状的缓冲部件124按照覆盖倾斜面121a和122a的方式安装。辨认者按照在设置死角辅助装置101时,填埋倾斜面121a和122a 与挡风玻璃20之间的间隙的方式,在缓冲部件124与挡风玻璃20 抵压而压缩的状态,将死角辅助装置101固定于前柱50上。
[0058] 按照该方式,可防止在车辆1振动时,挡风玻璃20与倾斜面 121a和122a接触而产生的异常声音、挡风玻璃20或死角辅助装置101的破损。另外,通过借助缓冲部件124,填埋挡风玻璃20 与死角辅助装置101之间的间隙,可防止灰尘、尘埃从间隙而侵入一对平行平面镜110之间的情况,可长时间地保持死角辅助装置101的辨认性。
[0059] 下面通过图7对第2变形例的死角辅助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或相当的部位,采用同一标号,其具体内容省略。图7为表示第2变形例的死角辅助装置102的俯视图。
[0060] 第2变形例的死角辅助装置102像图7所示的那样,按照下述方式设置第1透明板(第1透光性部件)131,该方式为:覆盖半透射平面镜111的入射侧端部E10和平面镜112的入射侧端部E11 之间,另外,按照下述方式设置第2透明板(第2透光性部件)132,该方式为:覆盖半透射平面镜111的出射侧端部E12和平面镜112 的出射侧端部E13之间。对于死角辅助装置102,由于通过将半透射平面镜111和平面镜112保持于外壳体120上,以间隔开而平行的位置关系固定,故呈于光L的入射侧和出射侧(为与入射侧相反的一侧的光L的行进方向侧)的端部开设开口的筒状。灰尘、尘埃容易从入射侧和出射侧的开口侵入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内部,附着于其内面上。附着于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内面上的灰尘等写入辨认者辨认的像中。另外,一旦侵入其内部的灰尘等难以在死角辅助装置102设置于车辆1的内部的状态去除。相对该情况,由于死角辅助装置102通过第1、第2透明板131、132覆盖入射侧和出射侧的开口,底侧和顶侧通过外壳体120的底壁部121和顶壁部122而覆盖,故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内部空间可与外部隔离开,可防止灰尘等的侵入。另外,即使在为入射侧的开口、出射侧的开口中的一者由第1透明板131或第2透明板132覆盖的结构的情况下,仍获得减少灰尘等的侵入的效果,如果通过第2 透明板132覆盖与较宽大的空间接触的出射侧的开口,则降低灰尘等的侵入的效果高,这是优选的。
[0061] 另外,从光学上说,必须考虑第1、第2透明板131、132的表面反射与第1、第2透明板131、132的内部的折射造成的像的错位,但是,最好均以接近垂直的角度使光通过。于是,最好,按照从死角区域D而入射第1透明板131中的光L与第1透明板131的平面之间的角度垂直(90°)的方式设置第1透明板131,按照从平面镜112而反射,入射到第2透明板132中的光L(光Ln+ 1)与第2透明板132的平面之间的角度垂直(90°)的方式设置第2 透明板132,但是如果考虑表面反射和折射造成的错位的影响的程度,则在从垂直状态,在30°以内(90±
30°)的场合,可获得与垂直基本相同的性能。另外,最好第1、第2透明板131、132的板厚较小,以便降低折射造成的错位,最好该厚度比如在2mm以下。
[0062] 下面通过图8~图10(a)、图10(b)对第3变形例的死角辅助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或相当部位,采用同一标号,其具体内容省略。图8为表示第3变形例的死角辅助装置103的立体图。
[0063] 在第3变形例的死角辅助装置103中,半透射平面镜111包括第1部分和透射率高于上述第1部分的第2部分。具体来说,对于半透射平面镜111,通过在由比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乙烯、丙烯酸酯等的透光性的树脂材料形成的基材的表面上蒸镀铝等的金属,形成具有所希望的反射率的半透射反射层 (第1部分、半透射反射部),另外部分地去除上述半透射反射层,以辨认者无法辨认的程度的尺寸,按照图案状而形成多个透射率高于半透射反射层的细微的开口部(第2部分、透射部)。可通过形成透射率不同的2个部分,以良好的精度调整半透射平面镜111 的反射率(透射率)。另外,半透射平面镜111也可按照于基材的表面上涂敷电介体多层膜的方式形成。另外,在死角辅助装置103 中,半透射平面镜111按照朝向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光L的行进方向(由图8的箭头所示),分阶段地使透射率增大的方式形成。
[0064] 下面通过图9,对下述理由进行说明,该理由指半透射平面镜 111按照朝向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光L的行进方向分阶段地透射率增大的方式形成的理由。另外,图9为从靠近自己侧上方而观看死角辅助装置103的图。
[0065] 像前述那样,一边使来自死角区域D的光L在一对平行平面镜110之间反复反射,一边使一部分光从半透射平面镜111射出,到达视点2。由此,在辨认者越过半透射平面镜111而辨认的像中,于半透射平面镜111的反射次数不同的多个像呈现连续。
[0066] 比如,像图9所示的那样,于一对平行平面镜110中,距将视点2和入射侧端部E11连接的直线S1的范围为从视点2而观看,经由半透射平面镜111辨认背景的区域(第1次)。另外,从直线 S 1到直线S2的范围为对光L依次以半透射平面镜111、平面镜 112的顺序被反射再次(第2次)入射到半透射平面镜111中的像进行辨认的区域,该直线S2指将视点2和点E21连接的直线,该点 E21为从入射侧端部E11,沿与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平面相垂直的方向,以半透射平面镜111和平面镜112的间隔A而移动2次的点。另外,从直线S2到直线S3的范围为对光L进一步依次以半透射平面镜111、平面镜112的顺序被反射再次(第3次)入射到半透射平面镜111中的像进行辨认的区域,该直线S3指将视点2 和点E31连接的直线,该点E31为从点E21,沿与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平面相垂直的方向,以半透射平面镜111和平面镜112 的间隔A而移动2次的点。另外,从直线S3到直线S4的范围为对光L还依次以半透射平面镜111、平面镜112的顺序被反射再次 (第4次)入射到半透射平面镜111中的像进行辨认的区域,该直线 S4指将视点2和点E41连接的直线,该点E41为从点E31,沿与一对平行平面镜
110的平面相垂直的方向,以间隔A而移动2次的点。
[0067] 在这里,在谈不上任何的对策的场合,对于从一对平行平面镜110而出射的光L,伴随半透射平面镜111的反射次数的增加,亮度降低,半透射平面镜111的反射次数越多,像越暗。于是,从视点2而辨认的像从入射侧朝向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光L的行进方向,慢慢地变暗。
[0068] 另外,由于来自物体M的光L在一对平行平面镜110之间反复反射,故在光L以n次入射半透射平面镜111中的场合,表示物体M的像的n个光L从1个平行平面镜110而出射。即,从一对平行平面镜110沿视点2的左右方向,表示n个物体M的像的光L出射。于是,辨认者可在左右方向的较宽范围内,辨认物体 M的像。但是,在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的场合,对于从一对平行平面镜110而出射的光L,伴随半透射平面镜111的反射次数的增加,亮度降低,像变暗。于是,如果于左右方向移动视点2,则像的亮度变化。
[0069] 相对该情况,本申请发明人能想到,部分地使半透射平面镜111的透射率(反射率)不同以使辨认的像的亮度均匀化。图10(a) 表示图8的半透射平面镜111的入射侧的区域B1(到图9所示的直线S1的区域),图10(b)表示出射侧(入射侧的相反侧,图9所示的从直线S3到直线S4的区域)B2。像图10(a)、图10(b)所示的那样,半透射平面镜111于其平面(半透射面)上,包括具有规定的反射率的半透射反射层(半透射反射部)111e、与呈图案状而形成于半透射反射层111e上的细微的多个开口部(透射部)111f。另外,对于出射侧的区域B2,相对入射侧的区域B1,开口部111f的开口率(开口部111f整体的面积相对平面整体的面积的比例)大。即,半透射平面镜111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朝向一对平行平面镜 110的光L的行进方向,分阶段地使开口部111f的开口率增加,由此,光L的透射率朝向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光L的行进方向,分阶段地增加。由此,在入射侧,光L的透射率低(反射率高),在出射侧,光L的透射率高,这样,对半透射平面镜111的反射造成的亮度的降低进行补偿以使辨认的像的亮度均匀。另外,在图 10(a)、图10(b)中,仅仅示出入射侧的区域B1和出射侧的区域B2,但是,最好,针对下述区域的每个,使光L的透射率不同,该区域为,在半透射平面镜111中,从作为基准视点位置而确定的视点2而辨认的像的半透射平面镜111的反射次数不同的区域。另外,对于各区域的透射率,按照使于各区域而辨认的像的亮度均匀的方式,考虑与光L的入射初期的亮度的关系,适当地确定。
[0070] 像以上那样,在死角辅助装置103中,半透射平面镜111包括第1部分(半透射反射层111e)、与透射率高于上述第1部分的第2 部分(开口部111f)。
[0071] 由此,通过形成透射率不同的2个部分,可以良好的精度,调整半透射平面镜111的透射率,可提高辨认性。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第1部分,也可形成反射层(反射部)。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第2部分,也可形成半透射反射层(半透射反射部)。在第1部分和第2部分均为半透射反射层的场合,作为第2部分的半透射反射层以其透射率高于作为第1部分的半透射反射层的方式形成。
[0072] 另外,半透射平面镜111按照光的透射率朝向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光L的行进方向,分阶段地增加的方式形成。
[0073] 按照该方式,半透射平面镜111的透射率朝向光L的行进方向慢慢地增加,由此可使所辨认的像的亮度均匀,提高辨认性。
[0074] 还有,在半透射平面镜111中,朝向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光L的行进方向,第2部分(开口部111f)的比例(开口率)分阶段地增加。
[0075] 按照该方式,可根据顶边部111d的比例,容易调整半透射平面镜111的透射率。
[0076]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和附图。显然,可对上述实施方式和附图,进行变更(还包括结构元件的删除)。本实施方式的死角辅助装置100、101、102、103从车辆1的驾驶席侧而观看,设置于右侧的前柱50,但是,也可将同样的死角辅助装置设置于左侧的前柱60上。另外,也可形成下述的死角辅助装置,该死角辅助装置设置于作为车辆内的障碍物的前柱之外的中心支柱、后支柱等上,映现因它们而遮挡的死角区域的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平行平面镜110之间是中空的,但是还可在一对平行平面镜110之间进行填充透明的树脂材料(透光性部件) 等的处理,形成实心结构。由此,可防止尘埃、污物等附着于一对平行平面镜110的内面上的情况。另外,在死角辅助装置103 中,作为第2部分的开口部111f呈图案状,但是,作为第1部分的半透射反射层111e或反射层也可呈图案状。另外,开口部111f 的形状为椭圆形,但是,开口部111f的形状也可为圆形、矩形形状等。
[0077] 还有,本发明还可在车辆以外的领域,广泛地用作映现由障碍物遮挡的死角区域的死角辅助装置。比如,在本发明的死角辅助装置用于住宅的场合,通过将大面积的死角辅助装置安装于天井上,仅仅使入射部分从墙等处射出到屋外,由此,在居住于屋内的同时,通过天井的死角辅助装置能观看天空的样子,或可将太阳光从天井导向到屋内。特别是适用住宅密集地、不带有通常的窗户场合的住宅。
[0078] 另外,比如在观光设施等的高层建筑物中,于高层的地板下埋入大面积的死角辅助装置,仅仅将光入射部分射出到屋外,由此,可通过地板下的死角辅助装置,直接在脚下感受眼下的风景,可强调建筑物的高度。为了获得相同的效果,在过去,必须于地板下设置空间,但是,按照本发明的死角辅助装置,还可容易设置于已有的建筑物中,这是优选的。
[0079] 此外,作为用于墙面的例子,在接近道路、围墙立起的透视性差的十字路口等处,于围墙的角部设置本发明的死角辅助装置,由此,可快速地识别死角区域的步行者、车辆的存在,可有助于防止迎头碰撞的事故。
[0080] 像上述那样,本发明的死角辅助装置不必要求电等的能量,仅仅通过确保光入射部分的空间,可于宽的范围内,按照透视障碍物的方式辨认因到目前无法辨认的障碍物而遮挡的死角区域,无论室内外,其用途均可广泛地适用,可获得健康、安全或感动等的多种的效果。
[0081]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0082] 本发明适合于映现由障碍物遮挡的死角区域的像的死角辅助装置。
[0083] 标号的说明:
[0084] 标号1表示车辆;
[0085] 标号2表示视点;
[0086] 标号100、101、102、103表示死角辅助装置;
[0087] 标号110表示一对平行平面镜(一对镜子);
[0088] 标号111表示半透射平面镜(半透射镜);
[0089] 标号111a表示基部;
[0090] 标号111b表示延设部;
[0091] 标号111c表示底边部;
[0092] 标号111d表示顶边部;
[0093] 标号111e表示半透射反射层;
[0094] 标号111f表示开口部;
[0095] 标号112表示平面镜(反射镜);
[0096] 标号112a表示底边部;
[0097] 标号112b表示顶边部;
[0098] 标号120表示外壳体;
[0099] 标号121表示底壁部;
[0100] 标号122表示顶壁部;
[0101] 标号123表示侧壁部;
[0102] 标号124表示缓冲部件;
[0103] 标号131表示第1透明板(第1透光性部件);
[0104] 标号132表示第2透明板(第2透光性部件)。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