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1610283576.2 申请日 2016-05-03 公开(公告)号 CN105866444A 公开(公告)日 2016-08-17
申请人 江阴力博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玉平; 陈芳芳; 王布强; 孙兵;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MNSs血型系统检测 试剂 卡及其制备方法,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包括检测板(1)、凝胶管(2)和 封口膜 (3),所述每个凝胶管(2)从上到下均包括管口(2.1)、缓冲腔(2.2)和反应腔(2.3),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凝胶悬浮介质的配制、聚丙烯酰胺葡聚糖凝胶的筛选、 抗体 的选择、含有IgM性质抗M、抗N、抗S、抗s抗体凝胶的配制、分装和密封保存六个步骤。本发明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及其制备方法应用范围广、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并且 稳定性 高,对于稀有血型的临床输注具有重要意义。
权利要求

1.一种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包括检测板(1)、凝胶管(2)和封口膜(3),所述凝胶管(2)有八个,呈左右排列设置在检测板(1)的顶端,所述封口膜(3)设置在检测板(1)的上方,且覆盖在八个凝胶管(2)的顶端,其特征是:所述相邻两个凝胶管(2)之间、检测板(1)的顶部设置有凹槽(4);
所述每个凝胶管(2)从上到下均包括管口(2.1)、缓冲腔(2.2)和反应腔(2.3),所述管口(2.1)的开口朝上,所述缓冲腔(2.2)的底部设有缓冲柱(2.2.1),缓冲柱(2.2.1)内部中空;所述八个凝胶管(2)的八个反应腔(2.3)共分为四组,其中在第一和第五个反应腔(2.3)内设有IgM性质抗M抗体凝胶,在第二和第六个反应腔(2.3)内设有IgM性质抗N抗体凝胶,在第三和第七个反应腔(2.3)内设有IgM性质抗S抗体凝胶,在第四和第八个反应腔(2.3)内设有IgM性质抗s抗体凝胶。
2.一种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在于所述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凝胶悬浮介质的配制
所述凝胶悬浮介质包括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5.5-6.5)x10-4g/ml、对羟基苯甲酸丙酯(1.0-1.5)x10-4g/ml、甘酸(1.6-1.9)x10-2g/m、氯化钠(1.7-1.8)x10-3g/m、磷酸二氢(2.1-2.4)x10-4g/ml、磷酸氢二钠(4.6-4.8)x10-4g/ml,以上试剂用蒸馏溶解最终pH值为
6.6-6.8;
步骤二、聚丙烯酰胺葡聚糖凝胶的筛选
选用聚丙烯酰胺葡聚糖凝胶,凝胶颗粒大小为30-60纳米,用步骤一配制的凝胶悬浮介质浸泡后再用该凝胶悬浮介质洗涤3-5次,除去破损的凝胶碎片以及聚集的凝胶颗粒,得到颗粒大小均匀、完整且呈球形的凝胶;
步骤三、抗体的选择
选择IgM性质抗M抗体,效价≥128;
选择IgM性质抗N抗体,效价≥32;
选择IgM性质抗S抗体,效价≥32;
选择IgM性质抗s抗体,效价≥32;
步骤四、含有抗M、抗N、抗S、抗s抗体凝胶的配制
将步骤二得到的聚丙烯酰胺葡聚糖凝胶与步骤三的四种抗体按照体积比2:1~6:1的比例混合,分别配制成含有IgM性质抗M、抗N、抗S、抗s抗体的凝胶;
步骤五、分装
将步骤四配制的四种凝胶均按照每管22~28微升的量加入到标记为1~8号管的检测试剂卡内,具体如下:在1号、5号管中加入IgM性质抗M抗体凝胶;在2号、6号管中加入IgM性质抗N抗体凝胶;在3号、7号管中加入IgM性质抗S抗体凝胶;在4号、8号管中加入IgM性质抗s抗体凝胶;形成具有八个微柱凝胶管的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2测试/卡;
步骤六、密封保存
箔纸通过压膜方式将微柱凝胶管的上口密封,贴标签标记后将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于18-25℃保存1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每个凝胶管(2)的外壁还设有两支撑板(2.4),所述两块支撑板(2.4)分别设置于每个凝胶管(2)的前后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检测板(1)为聚丙烯塑料透明板。

说明书全文

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人类血型有很多种型,而每一种血型系统都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并且具有免疫学特性。最多而常见的血型系统为ABO血型(内分A、B、AB、O四型),其次为Rh血型系统(主要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再次为MN及MNSs血型系统。MNSs血型系统涉及GPA、GPB 2种蛋白,它们是人红细胞膜上的主要糖蛋白,两者有60%的同源性。GPA根据其第1和第5位基酸的差异分别形成M和N抗原,而GPB则根据其第48位氨基酸的不同形成S和s抗原,故该血型系统被称为MNSs血型系统。
[0003] MNSs血型是继ABO血型后被检出的第二个血型,在血清学、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等方面都表现出其复杂性,目前已确定的抗原有40多个,MNSs系统中有许多变异型及卫星抗原,其中Mil tenberger亚型系统的抗原抗体反应在黄种人群中的比率较其他人群高,而中国人在临床上有意义的同种抗原频率约为0.169 %。Miltenberger系统的抗原与抗体的研究在临床上就显得较为重要。而传统的检测方法如试管法,不仅操作复杂,耗时长,灵敏度与稳定性差,临床应用上存在不便,本发明恰恰能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并且稳定性高的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及其制备方法。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包括检测板、凝胶管和封口膜,所述凝胶管有八个,呈左右排列设置在检测板的顶端,所述封口膜设置在检测板的上方,且覆盖在八个凝胶管的顶端,所述相邻两个凝胶管之间、检测板的顶部设置有凹槽;
所述每个凝胶管从上到下均包括管口、缓冲腔和反应腔,所述管口的开口朝上,所述缓冲腔的底部设有缓冲柱,缓冲柱内部中空;所述八个凝胶管的八个反应腔共分为四组,其中在第一和第五个反应腔内设有IgM性质抗M抗体凝胶,在第二和第六个反应腔内设有IgM性质抗N抗体凝胶,在第三和第七个反应腔内设有IgM性质抗S抗体凝胶,在第四和第八个反应腔内设有IgM性质抗s抗体凝胶。
[0006] 一种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及其制备方法,所述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凝胶悬浮介质的配制
所述凝胶悬浮介质包括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5.5-6.5)x10-4g/ml、对羟基苯甲酸丙酯-4 -2 -3
(1.0-1.5)x10 g/ml、甘氨酸(1.6-1.9)x10 g/m、氯化钠(1.7-1.8)x10 g/m、磷酸二氢(2.1-2.4)x10-4g/ml、磷酸氢二钠(4.6-4.8)x10-4g/ml,以上试剂用蒸馏溶解最终pH值为
6.6-6.8。
[0007] 步骤二、聚丙烯酰胺葡聚糖凝胶的筛选选用聚丙烯酰胺葡聚糖凝胶,凝胶颗粒大小为30-60纳米,用步骤一配制的凝胶悬浮介质浸泡后再用该凝胶悬浮介质洗涤3-5次,除去破损的凝胶碎片以及聚集的凝胶颗粒,得到颗粒大小均匀、完整且呈球形的凝胶。
[0008] 步骤三、抗体的选择选择IgM性质抗M抗体,效价≥128;
选择IgM性质抗N抗体,效价≥32;
选择IgM性质抗S抗体,效价≥32;
选择IgM性质抗s抗体,效价≥32;
步骤四、含有IgM性质抗M、抗N、抗S、抗s抗体凝胶的配制
将步骤二得到的聚丙烯酰胺葡聚糖凝胶与步骤三的四种抗体按照体积比2:1~6:1的比例混合,分别配制成含有IgM性质抗M、抗N、抗S、抗s抗体的凝胶。
[0009] 步骤五、分装将步骤四配制的四种凝胶均按照每管22~28微升的量,在1号、5号管中加入IgM性质抗M抗体;在2号、6号管中加入IgM性质抗N抗体;在3号、7号管中加入IgM性质抗S抗体;在4号、8号管中加入IgM性质抗s抗体;形成具有八个微柱凝胶管的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2测试/卡。
[0010] 步骤六、密封保存用箔纸通过压膜方式将微柱凝胶管的上口密封,贴标签标记后将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于18~25℃保存1年。
[0011] 本发明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每个凝胶管的外壁还设有两支撑板,所述两块支撑板分别设置于每个凝胶管的前后方。
[0012] 本发明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检测板为聚丙烯塑料透明板。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l、首次采用了微柱凝胶法检测血型特异性抗原M、N、S、s,能够方便、快捷、直观的分类检测抗原M、N、S、s,对于及时分析和判断MNSs血型系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2、本发明所述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应用范围广泛。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检测人体所含抗原M、N、S、s效价,及时分析、判断,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的MNSs血型系统检测的方法,有效提高临床输注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MNSs血型系统检测卡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其中:检测板1
凝胶管2
管口2.1
缓冲腔2.2
缓冲柱2.2.1
反应腔2.3
支撑板2.4
封口膜3
凹槽4。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参见图1,本发明MNSs血型系统检测卡,包括检测板1、凝胶管2和封口膜3,所述检测板1为聚丙烯塑料透明板,所述凝胶管2有八个,呈左右排列设置在检测板1的顶端,所述封口膜3设置在检测板1的上方,且覆盖在八个凝胶管2的顶端,所述相邻两个凝胶管2之间、检测板1的顶部设置有凹槽4;所述每个凝胶管2从上到下均包括管口2.1、缓冲腔2.2和反应腔2.3,所述管口2.1的开口朝上,所述缓冲腔2.2的底部设有缓冲柱2.2.1,缓冲柱2.2.1内部中空;所述八个凝胶管2的八个反应腔2.3共分为四组,其中在第一和第五个反应腔2.3内设有IgM性质抗M抗体凝胶,在第二和第六个反应腔2.3内设有IgM性质抗N抗体凝胶,在第三和第七个反应腔2.3内设有IgM性质抗S抗体凝胶,在第四和第八个反应腔2.3内设有IgM性质抗s抗体凝胶;
所述每个凝胶管2的外壁还设有两块支撑板2.4,所述两块支撑板2.4分别设置于每个凝胶管2的前后方。
[0017] 凹槽4可以有效的隔开凝胶管2,以免加样的时候样品会进入相邻的凝胶管2,影响结果;缓冲柱2.2.1对样品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避免了样品直接滴入反应腔2.3时的速度过快而四处飞溅;支撑板2.4可以很好的固定检测卡1。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和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旨在帮助阅读者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并不能对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构成任何限定。
[0019] 实施例l步骤一、凝胶悬浮介质的配制
所述凝胶悬浮介质配方如下: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5.5-6.5)x10-4g/ml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1.0-1.5)x10-4g/ml
甘氨酸          (1.6-1.9)x10-2g/ml
氯化钠          (1.7-1.8)x10-3g/ml
-4
磷酸二氢钾      (2.1-2.4)x10 g/ml
磷酸氢二钠      (4.6-4.8)x10-4g/ml
以上试剂用蒸馏水溶解,最终pH值为6.6-6.8。
[0020] 步骤二、聚丙烯酰胺葡聚糖凝胶的筛选选用聚丙烯酰胺葡聚糖凝胶,凝胶颗粒大小为30-60纳米,用步骤一配制的凝胶悬浮介质浸泡后再用该凝胶悬浮介质洗涤3-5次,除去破损的凝胶碎片以及聚集的凝胶颗粒,得到颗粒大小均匀、完整且呈球形的凝胶。
[0021] 步骤三、抗体的选择选择IgM性质抗M抗体,效价≥128;
选择IgM性质抗N抗体,效价≥32;
选择IgM性质抗S抗体,效价≥32;
选择IgM性质抗s抗体,效价≥32;
步骤四、含有IgM性质抗M、抗N、抗S、抗s抗体凝胶的配制
将步骤二得到的聚丙烯酰胺葡聚糖凝胶与步骤三的四种抗体按照体积比2:1~6:1的比例混合,分别配制成含有IgM性质抗M、抗N、抗S、抗s抗体的凝胶。
[0022] 步骤五、分装将步骤四配制的四种凝胶均按照每管22~28微升的量加入到标记为1~8号管的检测试剂卡内,具体如下:在1号、5号管中加入IgM性质抗M抗体凝胶;在2号、6号管中加入IgM性质抗N抗体凝胶;在3号、7号管中加入IgM性质抗S抗体凝胶;在4号、8号管中加入IgM性质抗s抗体凝胶;形成具有八个微柱凝胶管的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2测试/卡。
[0023] 步骤六、半成品测定在步骤五中的试剂卡的微柱凝胶管中加入抗体后,与具有抗体相应抗原的红细胞产生阳性反应,即红细胞集中在凝胶上层表面或凝胶中。而与不含有抗体对应抗原的红细胞产生阴性反应,即红细胞可以全部通过凝胶到达并且沉积微柱凝胶管的底部。
[0024] 步骤七、密封保存用铝箔纸通过压膜方式将微柱凝胶管的上口密封,贴标签标记后将试剂卡于18-25℃保存1年。
[0025] 在保存期间,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具有以下检测结果:(1)外观
微柱凝胶管内的凝胶应呈均匀乳白色,凝胶上端有1~2mm清澈透明的液体,凝胶颗粒之间不应有气泡和异物;
(2)灵敏度
用上述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检测M、N、S、s抗体效价,测得效价均不低于试管间接检测M、N、S、s的方法;
(3)特异性
要求微柱凝胶管中加入抗体后,与具有抗体相应抗原的红细胞产生阳性反应,即红细胞集中在凝胶上层表面或凝胶中。而与不含有抗体对应抗原的红细胞产生阴性反应,红细胞可以全部通过凝胶到达微管底部,沉积在微管底部。
[0026] 实施例2所述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使用方法如下:
1、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上的八个微柱凝胶管分别是两管含有IgM性质抗M抗体的凝胶管、两管含有IgM性质抗N抗体的凝胶管、两管含有IgM性质抗S抗体的凝胶管和两管含有IgM性质抗s抗体的凝胶管;
2、用生理盐水将待检新生儿红细胞调节至体积百分比为0.8~1%的红细胞,然后将调节后的红细胞吸取50微升分别加入到八个微柱凝胶管中;
3、将MNSs血型系统检测试剂卡放置在专用离心机中,先在900rpm下离心2分钟,然后在
1500rpm下离心3分钟,取出后肉眼判定结果并作记录;
4、结果判定
阳性结果:红细胞浮在凝胶表面或凝胶中,则为阳性反应;
阴性结果:红细胞沉淀于凝胶的底部,则为阴性反应。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