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分析装置、样本分析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 |
|||||||
申请号 | CN201310104213.4 | 申请日 | 201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45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申请人 |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 发明人 | 加藤拓马; 福间大吾; 滨田雄一; | ||||
摘要 | 本 发明 提供一种样本分析装置和样本分析方法,以便使样本的测定项目更适合患者,并以此实现分析的恰当化和高效化,为此,样本分析装置1根据 条形码 读码器B1从样本容器T的条形码标签T1读取的样本ID,从检查室主机10获取测定指令和患者ID,将获取的测定指令的测定项目登录到工作列表。样本分析装置1还根据与获取的患者ID相应的过去的测定结果生成修正用测定项目。当修正用测定项目满足一定条件时,样本分析装置1用修正用测定项目置换工作列表中的测定项目,并按照置换的测定项目对该样本进行测定和分析。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样本分析系统。 | ||||||
权利要求 | 1. 一种样本分析装置,包括: |
||||||
说明书全文 | 样本分析装置、样本分析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就一定测定项目测定和分析血液等样本的样本分析装置、样本分析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0002] 在使用样本分析装置进行的样本测定中,根据对某一样本的第一次测定(初检)的结果进行第二次测定(复检),以此来获得符合诊断或治疗目的的测定结果。另一方面,从缩短检查时间或削减成本的观点出发,人们希望有效地控制复检次数。 [0003] 特开(日本专利公开)平5-119042号公报阐述了根据同一患者的上次测定值算出预测值,再根据算出的预测值调整样本的稀释倍率或样本分装量。用此手法使样本的前处理更加合理,能够控制进行再次测定的次数。 [0004] 在样本检查中,经常出现对同一患者在不同日子进行样本分析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如果以前检查的测定结果反映在本次分析的测定项目中,将能进行更加适当的分析。 [0005] 比如,以前分析时认为需要再次检查,并且就更加详细的测定项目进行了检查,则在本次分析中多会至少就与上次相同的详细测定项目进行检查。当再次检查的判断规则已改变时,有时虽然根据上次测定时的判断规则认为不需要再次检查,但如果将上次测定结果用于当前的判断规则时会认为需要进一步就更加详细的测定项目进行检查。此时,在本次测定中往往也对比上述更加详细的测定项目进行测定。 [0006] 如此,如果以前检查时的测定结果反映在本次分析的测定项目中,就能进行更加适当的分析。然而,特开(日本专利公开)平5-119042号公报中只说明了根据上次测定结果调节样本的稀释倍率和样本分装量,完全没有说明改变测定项目的情况。 发明内容[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样本的测定项目适合患者并以此提高分析的恰当性和效率的样本分析装置、样本分析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 [0009] 因此,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样本分析装置、样本分析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 [0010] (1)一种样本分析装置,包括:测定部件,所述测定部件能够对样本容器中收纳的样本就数种测定项目进行测定;信息获取部件,所述信息获取部件获取样本容器中收纳的样本的识别信息;及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信息获取部件获取的样本的识别信息获取针对该样本的识别信息设定的测定指令,获取基于采集与该样本的识别信息相应的样本的受检者过去的测定记录的测定记录信息,及根据获取的所述测定指令和所述测定记录信息设定对该样本的测定项目。 [0011] 根据上述(1)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由于同一受检者过去的测定记录反映在测定项目中,因此,测定和分析的测定项目更加适于该受检者。从而能够进行更加适当的分析。 [0012] (2)根据(1)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获取部件具有从样本容器所带有的介质读取包括样本的识别信息在内的信息的读取部件。 [0013] (3)根据(1)或(2)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还包括:测定记录数据库,所述测定记录数据库与用于识别受检者的受检者的识别信息相对应地存储该受检者过去的测定记录;其中,所述控制器能够获取与所述信息获取部件获取的样本的识别信息相应的受检者的识别信息,从所述测定记录数据库提取与所获取的受检者的识别信息相对应的过去的测定记录,及根据提取的过去的测定记录获取所述测定记录信息。 [0014] (4)根据(3)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还包括:通信部件,所述通信部件用于与外部的主计算机进行通信;其中,所述控制器能够通过所述通信部件从所述主计算机获取所述受检者的识别信息。 [0015] (5)根据(1)或(2)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能够获取受检者的过去的测定记录中最新的测定中的测定项目,并将其作为所述测定记录信息。 [0016] 根据上述(5)所述的结构,根据离当前最近的测定中的测定项目设定本次的测定项目,因此能够设定对于该样本来说更加恰当的测定项目。 [0017] (6)根据(5)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当受检者的过去的测定记录包括初检的测定的相关信息和复检的测定的相关信息时,能够获取复检的测定中最新的测定的测定项目,并将其作为所述测定记录信息。 [0018] 根据上述(6)所述结构,当过去进行过复检的测定时,根据该测定中的测定项目设定本次的测定项目,因此能够对该样本设定更加恰当的测定项目。 [0019] (7)根据(1)或(2)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能够获取将受检者的过去的测定结果用于当前的复检与否判断规则中所获取的复检的测定项目,并将其作为所述测定记录信息。 [0020] 根据上述(7)所述结构,当复检的判断规则与上次测定时有所变化时,能够将上次的判断结果用于新的判断规则来获取复检的测定项目,并将获取的复检的测定项目设定为本次的测定项目。因此,能够设定该样本的恰当的测定项目。 [0021] (8)根据(7)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还包括:存储部件,所述存储部件存储所述复检与否判断规则;其中,所述控制器能够将受检者的过去的测定结果用于所述存储部件所存储的复检与否判断规则中,并求得复检的测定项目,及获取求得的复检的测定项目,并将其作为所述测定记录信息。 [0022] 另外,复检与否判断规则也能由外部的主计算机存储。此时,样本分析装置向主计算机发送受检者的过去的测定结果,并从主计算机获取针对该受检者的复检的测定项目。 [0023] (9)根据(1)或(2)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还包括:选择设定部件,所述选择设定部件用于将所述测定项目的设定设为有效或无效。 [0024] 根据(9)所述结构,当用户希望根据实际设定的测定项目进行测定和分析,而不是根据基于过去的测定结果的测定项目进行测定和分析时,通过选择设定部件就能使测定项目的设定无效。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0025] (10)根据(1)或(2)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当获取到了所述测定记录信息时,能够用所述测定记录信息中所含有的测定项目取代所述测定指令中所含有的测定项目,并将其设定为针对该样本的测定项目。 [0026] 上述(10)的结构在下述情况下极为有用:相对于本次设定的测定项目,优先使用基于过去的测定记录的测定项目。 [0027] (11)根据(1)或(2)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当所述测定指令中所含有的测定项目的数目少于所述测定记录信息中所含有的测定项目的数目时,能够用所述测定记录信息所含有的测定项目取代所述测定指令中所含有的测定项目,并将其设为针对该样本的测定项目,及当所述测定指令中所含有的测定项目的数目在所述测定记录信息中所含有的测定项目的数目以上时,将所述测定指令中所含有的测定项目设定为针对该样本的测定项目。 [0028] 上述(11)所述结构适用于下述情况:想用更多数目的项目进行测定时。 [0029] (12)根据(1)或(2)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能够以过去的测定记录中从当前开始到一定时间前为止的测定记录为对象获取所述测定记录信息。 [0030] 患者状态和样本的性状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因此,以距当前很久远的过去的测定结果为基础的测定项目通常不适于当前的测定。因此根据上述(12)的结构,将第二测定项目的获取范围限定在从当前开始到一定时间前为止的时间段,这样能够避免过于久远的测定的测定项目反映到本次测定中。 [0031] (13)根据(12)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还包括:时间设定部件,所述时间设定部件用于设定所述一定时间。 [0032] 根据上述(13)的结构,用户能够一边考虑患者的来访频率,一边改变第二测定项目的时间选取范围,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0033] (14)根据(1)或(2)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定指令中所含有的测定项目和所述测定记录信息中所含有的测定项目包括共同的基本项目。 [0034] 根据上述(14)的结构,无论用哪个测定项目都不会排除基本项目,因此,无论患者处于何种状态,都能够切实取得一般需要获取的必须的测定结果。 [0036] (16)一种就一定的测定项目对样本进行测定和分析的样本分析方法,包括:获取样本容器中收纳的样本的识别信息;根据获取的样本的识别信息,获取针对该样本的识别信息设定的测定指令;获取基于采集该样本的识别信息相对应的样本的受检者的过去的测定记录的测定记录信息;及根据所述测定指令和所述测定记录信息设定针对该样本的测定项目。 [0037] 根据上述(16)所述的样本分析方法,能够获得与上述(1)的样本分析装置同样的效果。 [0038] (17)一种就复数种测定项目对样本进行测定和分析的样本分析系统,其包括:就一定的测定项目对样本进行测定和分析的样本分析装置,及能够与所述样本分析装置通信的主计算机;其中,所述主计算机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针对样本设定的测定指令、以及基于该样本相对应的受检者的过去的测定记录的测定记录信息设定针对该样本的测定项目;及将设定的测定项目传送至所述样本分析装置的发信部件。 [0039] 用上述(17)的样本分析系统,能够获得与上述(1)的样本分析装置同样的效果。 [0041] 图1为实施方式涉及的网络系统的概要图; [0042] 图2为实施方式涉及的样本分析装置的外观斜视图; [0043] 图3为实施方式涉及的样本容器和架的结构示图; [0044] 图4为从上俯视实施方式涉及的运送单元和测定单元时的结构示意图; [0045] 图5为实施方式涉及的运送单元和测定单元的结构概要图; [0046] 图6为实施方式涉及的测定单元的流路结构概要图; [0047] 图7为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处理单元和检查室主机的结构概要图; [0048] 图8为实施方式涉及的测定项目的内容与组合的说明图; [0049] 图9为实施方式涉及的工作列表的结构图; [0050] 图10为实施方式涉及的测定结果数据库的结构图、以及设定测定项目的重新设定规则时的设定界面示图; [0051] 图11为实施方式涉及的测定项目的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0052] 图12为实施方式涉及的修正测定项目获取处理的流程图; [0053] 图13为实施方式涉及的修正测定项目获取处理的流程图; [0054] 图14为实施方式涉及的测定项目修正处理的流程图; [0055] 图15为实施方式涉及的复检处理的流程图; [0056] 图16为变更例1涉及的信息处理单元中的测定项目的设定处理和复检处理的流程图; [0057] 图17为变更例1涉及的检查室主机中的测定项目的设定处理、测定指令的发送处理、以及测定结果的存储处理的流程图; [0058] 图18为变更例2涉及的修正指令获取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0059]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0060] 本实施方式将本发明用在了进行血液相关检查和分析的检查系统中。以下参照附图就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样本分析装置进行说明。 [0061] 图1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查系统的结构例图。 [0062]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查系统包括设置在检查室的样本分析装置1和主计算机(以下称“检查室主机”)10、设置在诊室的主计算机(以下称“诊室主机”)20、设置在采血室的主计算机(以下称“采血室主机”)30、用于汇集、管理检查相关信息的主计算机(以下称“医院主机”)40。检查室主机10、诊室主机20、采血室主机30和医院主机40彼此进行了可通信连接。检查室主机10和样本分析装置1进行了可通信连接。 [0063] 样本分析装置1是从血液样本中检测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并对各血细胞进行计数的血细胞计数装置。如后所述,样本分析装置1包括复数个检测原理互不相同的检测部件,用于检测出各血细胞。样本分析装置1按照从检查室主机10获取的测定指令选择检测部件,用选择的检测部件测定样本。 [0064] 在本检查系统中,测定指令比如由医生输入到诊室主机20。此时,同时输入赋予每个患者的患者ID。所输入的测定指令与患者ID一起从诊室主机20传送到医院主机40,录入医院主机40内的数据库。然后在采血室,从此患者采集血液(样本),在装有所采集的样本的样本容器上粘贴包含样本ID的条形码标签。样本ID与采血日期及时间一起从采血室主机30传送到医院主机40,与该样本的测定指令和患者ID相对应地录入医院主机40。其后,所登录的测定指令和样本ID从医院主机40传送至检查室主机10,录入检查室主机10的数据库。 [0065] 样本分析装置1对从采血室送来的样本就一定测定项目进行测定。在此测定中,样本分析装置1从检查室主机10获取该样本的测定指令。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参照从检查室主机10获取的测定指令外,还参照采集该样本的患者(受检者)过去的测定结果,根据这些测定指令和过去的测定结果设定针对该样本的测定项目。 [0066]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测定项目是指下述项目:用测定对象、以及测定中使用的检测部件和试剂的组合来规定测定内容的项目。即使测定对象相同,如果测定中使用的检测部件和试剂的组合不同,测定项目也会不同。比如,尽管测定对象是血小板,测定项目也会因为检测部件用的是电阻式的还是光学式的而不同。 [0067] 图2为样本分析装置1的外观斜视图。样本分析装置1由运送单元2、测定单元3和信息处理单元4构成。 [0068] 运送单元2配置在测定单元3的前面,且具有右台21、左台22、以及连接右台21和左台22的架运送部件23。右台21和左台22能够收纳复数个能安放10支样本容器T的架L。 [0069] 在运送单元2,右台21收纳用户放在右台21的架L。运送单元2运送放在右台21的架L,将架L运到架运送部件23的一定位置,以便将样本容器T供应到测定单元3。运送单元2还运送架运送部件23上的架L,将其回收到左台22。架L上的容器在架运送部件23上的取入位置P3(参照图4)被测定单元3取入、处理。 [0070] 图3(a)、(b)为样本容器T和架L的结构斜视图。 [0071] 参照图3(a),样本容器T为具有透光性的玻璃或合成树脂制成的管状容器,上端有开口。样本容器T的侧面贴着条形码标签T1。条形码标签T1上印有包含样本ID在内的条形码。样本容器T装有采自患者的全血的血液样本,上端的开口用橡胶制成的盖T2密封。 [0072] 参照图3(b),架L后方的侧面贴有条形码标签L1。条形码标签L1上印有包含架ID的条形码。架L有能够垂直安放10支样本容器T的安放部件。 [0073] 返回图2,测定单元3在架运送部件23的取入位置P3(参照图4),用手部件31(参照图4)从架L取出样本容器T,并将其运送到测定单元3内部,在测定单元3内测定此样本容器T所装样本。测定完成后,测定单元3再将此样本容器T放回原来的架L的安放部件。 [0074] 信息处理单元4具有输入部件41和显示部件42。信息处理单元4与运送单元2、测定单元3进行了可通信连接。信息处理单元4控制运送单元2和测定单元3的运行,根据测定单元3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 [0075] 图4为从上俯视运送单元2和测定单元3时的结构示意图。 [0076] 放在右台21的架L被架送入机构21a运到架运送部件23右端的送入位置P1。架L由架运送部件23的传送带(无图示)向左运送。然后,当架L的安放部件运到条形码读码器B1前方的条形码读取位置P2时,由一定检测部件判断此安放部件中是否安放有样本容器T。如果安放部件安放有样本容器T,则由条形码读码器B1从样本容器T的条形码标签T1读取样本ID。当架L的条形码标签L1位于条形码读码器B1前方时,由条形码读码器B1从架L的条形码标签L1读取架ID。 [0077] 如此,条形码信息被读取后,样本容器T移到测定单元3的取入位置P3。在取入位置P3,测定单元3设有手部件31,该手部件31能够向上下方向(Z坐标方向)移动。样本容器T被置于取入位置P3后,手部件31夹持样本容器T并向上(Z坐标正方向)取出。手部件31钟摆状晃动样本容器T,搅拌样本。此时,容器放置部件32移到取入位置P3上方。搅拌结束后,手部件31向下(Z坐标负方向)移动,容器由手部件31夹持着放置到容器放置部件32。 [0078] 然后,容器放置部件32由容器运送部件33移到条形码读取位置P4,由条形码读码器B2确认样本容器T并读取条形码。接着,样本容器T随着容器放置部件32的移动运送到吸移位置P5。当容器放置部件32位于穿刺针34正下方的吸移位置P5时,穿刺针34向下移动,从位于吸移位置P5的样本容器T吸移样本。 [0079] 穿刺针34完成样本吸移后,容器放置部件32向前移动,再次位于取入位置P3。样本容器T在取入位置P3被手部件31从容器放置部件32向上取出。在此状态下,容器放置部件32向后移动。手部件31向下(Z坐标负方向)移动,样本容器T被放回位于架运送部件23的架L的原来的安放部件。其后,架L的后续的安放部件上的样本容器T供应到测定单元3。当架L上的全部容器测定完成后,架L被置于回收位置P6。架L被架推出机构23a送出到左台22。 [0080] 图5为运送单元2和测定单元3的结构概要图。 [0082] 驱动部件201包括在运送单元2内运送架L的机构。传感器部件202包括在运送单元2的运送路线中的一定位置检测出架L的传感器。条形码读码器B1读取分别贴在架L和样本容器T上的条形码标签。通信部件203与信息处理单元4进行了可通信连接。运送单元2内的各部分通过通信部件203接受信息处理单元4的控制。运送单元2内的各部分输出的信号通过通信部件203传送至信息处理单元4。 [0083] 测定单元3具有吸移部件301、试样制备部件302、检测部件303、驱动部件304、传感器部件305、条形码读码器B2和通信部件306。 [0084] 图6为测定单元3的流路概要图。 [0085] 吸移部件301包括吸移运到测定单元3内的样本容器T所装有的样本的穿刺针34、以及向穿刺针34提供负压的注射泵SP。试样制备部件302包括混合并搅拌样本和试剂的反应室MC1、MC2和MC3。图6中仅显示了一个反应室MC2,实际上设有四个反应室MC2,根据与样本混合的试剂使用某个反应室MC2。 [0086] 检测部件303包括:测定红细胞和血小板用的电阻式检测器DC1(基于鞘流DC检测法的检测部件)、测定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用的光学式检测器DC2(基于光学流式细胞法的检测部件)、以及检测血红蛋白用的光学式检测器DC3(基于SLS血红蛋白法的检测部件)。向检测器DC1~DC3分别供应由反应室MC1~MC3制备的试样。测定单元3还有收纳废液的废液室WC。 [0087] 电阻式检测器DC1检测出向流经流式细胞仪的样本施加电压时的电压信号的变化,并将其作为血细胞的特征量。光学式检测器DC2检测出向流经流式细胞仪的样本照射激光时产生的散射光和荧光的接受光的光量,并将其作为血细胞的特征量。光学式检测器DC3检测出用LED光照注入并收纳在测定容器中的样本时的接受光的光量(吸光度),并将其作为血细胞的特征量。 [0088] 测定样本时,吸移部件301通过注射泵SP向穿刺针34提供负压,通过穿刺针34吸移样本,再将样本分别注入反应室MC1、MC2和MC3。试样制备部件302在反应室MC1、MC2和MC3内混合并搅拌样本和试剂,制备测定用试样。在反应室MC1制备的试样通过流路送入电阻式检测器DC1。在反应室MC2内制备的试样通过流路送入光学式检测器DC2。在反应室MC3内制备的试样通过流路送入光学式检测器DC3。 [0089] 检测部件303获取电阻式检测器DC1检测出的电信号作为样本的数据。检测部件303获取光学式检测器DC2检测出的信号(侧向荧光信号、前向散射光信号、侧向散射光信号)作为样本的数据。检测部件303还获取光学式检测器DC3检测出的信号作为样本的数据。通过检测部件303的试样经过流路送入废液室WC。 [0090] 返回图5,驱动部件304包括在测定单元3内运送样本容器T的机构。传感器部件305包括在测定单元3内的运送通道上的一定位置检测出样本容器T的传感器。条形码读码器B2读取运到测定单元3内的样本容器T上粘贴的条形码标签。 [0091] 图7为信息处理单元4和检查室主机10的结构概要图。 [0092] 信息处理单元4由电脑构成,由主机43、输入部件41和显示部件42组成。主机43包括CPU401、ROM402、RAM403、硬盘404、读取装置405、输入输出接口406、图像输出接口 407和通信接口408。 [0093] CPU401执行存储在ROM402的计算机程序和下载到RAM403中的计算机程序。RAM403用于读取存储在ROM402和硬盘404的计算机程序。RAM403还作为CPU401执行这些计算机程序时的工作空间使用。 [0094] 硬盘404中安装有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等供CPU401执行的各种计算机程序、以及执行计算机程序时使用的数据。即,硬盘404中安装有下述程序:分析测定单元3传送的样本的数据,生成红细胞数和白细胞数等的测定结果,并根据生成的测定结果在显示部件42进行显示的程序等。 [0095] 硬盘404存储着工作列表和测定结果数据库。关于工作列表和测定结果数据库稍后参照图9和图10加以说明。硬盘404还安装有用于设定各样本的测定项目的程序。 [0096] 读取装置405由CD驱动器或DVD驱动器等构成,能够读取存储于存储介质的计算机程序和数据。输入输出接口406连接着由鼠标和键盘等组成的输入部件41。用户用输入部件41向信息处理单元4输入指示和数据。图像输出接口407连接着由显示屏等构成的显示部件42,将与图像数据相应的图像信号输出到显示部件42。 [0097] 显示部件42根据输入的图像信号显示图像。显示部件42显示各种程序界面。信息处理单元4通过通信接口408能够与运送单元2和测定单元3、以及检查室主机10传输数据。 [0098] 检查室主机10与信息处理单元4同样由电脑构成,由主机11、输入部件12和显示部件13组成。主机11也与信息处理单元4同样地具有CPU101、ROM102、RAM103、硬盘104、读取装置105、输入输出接口106、图像输出接口107和通信接口108。 [0099] 硬盘104安装有供CPU101执行的各种计算机程序、以及执行计算机程序时使用的数据。硬盘104还存储有下述内容:登录从医院主机40收到的测定指令的数据库、以及根据从信息处理单元4收到的测定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复检,并决定复检测定指令的复检规则。检查室主机10通过通信接口108能与信息处理单元4和医院主机40进行数据传输。检查室主机10通过通信接口108还能与诊室主机20和采血室主机30通信。 [0100] 图8(a)为样本分析装置1能够设定的测定项目的说明图。图8(a)所示测定对象是在各通道(chanel)中具有代表性的测定对象,还包含除此之外的其他测定对象。 [0101] 图8(a)中显示了作为测定对象的血细胞、用于检测出各血细胞的检测部件、以及用于检测出各血细胞的试剂。当测定“测定对象”一栏所记载的各血细胞时,样本在与所使用的试剂相应的反应室中与“试剂”一栏所记载的试剂混合搅拌,并将其作为测定用试样。如此制备的试样输送到“检测部件”一栏所记载的方式的检测部件,进行血细胞测定。“检测部件”一栏所记载的鞘流DC检测法、光学流式细胞法和SLS血红蛋白法分别表示图6的电阻式检测器DC1、光学式检测器DC2和光学式检测器DC3。 [0102] 测定项目能够以通道(chanel)为单位进行选择和设定。CBC通道(chanel)中充当测定对象的血细胞包括WBC(白细胞)、RBC(红细胞)、PLT(血小板)、HGB(血红蛋白)。在RBC和PLT测定中,样本与稀释液混合,测定中使用电阻式检测器DC1。在HGB测定中,样本与HGB用溶血剂混合,测定中使用光学式检测器DC3。在WBC测定中,样本与WBC用染色试剂和溶血剂混合,测定中使用光学式检测器DC2。 [0103] DIFF通道(chanel)中充当测定对象的血细胞包含WBC(白细胞)、NEUT(中性粒细胞)、LYMPH(淋巴细胞)、EO(嗜酸性粒细胞)、BASO(嗜碱性粒细胞)和MONO(单核细胞)。在这些血细胞的测定中,样本与DIFF用染色试剂和溶血剂混合,测定中使用光学式检测器DC2。RET通道(chanel)中只包括充当测定对象的RET(网织红细胞)。在RET测定中,样本与RET用染色试剂和稀释液混合,测定中使用光学式检测器DC2。PLT-F通道(chanel)中包括充当测定对象的PLT。与CBC通道(chanel)的情况不同,在PLT-F通道(chanel)中,样本与PLT用染色试剂和稀释液混合,测定中使用光学式检测器DC2。 [0104] 在WPC通道(chanel),血细胞不计数,根据以前向散射光的强度和侧向荧光的强度为坐标轴的散点图中的血细胞分布状态获取异常淋巴细胞(Abnormal Lymph)和异常芽细胞(Blast)出现的标记。这些标记在DIFF通道(chanel)的测定中也能获取,但在WPC通道(chanel)的测定中,使用与DIFF通道(chanel)所使用的染色试样不同的染色试样,提高了标记的精度。在WPC通道(chanel)测定中,样本与WPC用染色试剂和溶血剂混合,测定中使用光学式检测器DC2。 [0105] 如上所述,所谓测定项目是指下述项目:根据测定对象与测定中使用的检测部件和试剂的组合规定测定内容的项目。在图8中,“测定对象”各栏中记载的血细胞、以及测定各血细胞所使用的检测部件和试剂的组合便是测定项目。因此,CBC通道(chanel)的PLT与PLT-F通道(chanel)的PLT虽然测定对象血细胞相同,但由于测定所使用的试剂和检测部件互不相同,因此测定项目也互不相同。同样,CBC通道(chanel)的WBC和DIFF通道(chanel)的WBC也是由于测定所使用的试剂不同而导致测定项目互不相同。 [0106] 图6的反应室MC1用于CBC通道(chanel)的RBC和PLT的测定。反应室MC3用于CBC通道(chanel)的HGB测定。四个反应室MC2中,一个用于CBC通道(chanel)的WBC测定,一个用于DIFF通道(chanel)的血细胞测定,一个用于WPC通道(chanel)测定,其余一个用于RET通道(chanel)和PLT-F通道(chanel)测定。在RET通道(chanel)和PLT-F通道(chanel)测定中,将样本与PLT用染色试剂和稀释液在反应室MC2进行混合、搅拌,进行PLT-F通道(chanel)的测定,然后,将该反应室MC2中的试样废弃。然后,在同一反应室MC2混合、搅拌样本与RET用染色试剂和稀释液,进行RET通道(chanel)测定。 [0107] 图8(b)为测定项目组合方法示图。 [0108] 如上所述,测定项目能够以通道(chanel)为单位进行选择和设定。在此,CBC通道(chanel)是必须选择的,CBC通道(chanel)的测定项目是必须设定的。即,CBC通道(chanel)的测定项目是必需的基本项目,通过单独的CBC通道(chanel)或CBC通道(chanel)与其他通道(chanel)的组合来设定测定项目。CBC通道(chanel)以外的通道(chanel)均不能单独选择和设定,但可以任选一个或复数个通道(chanel)追加到CBC通道(chanel)中。 [0109] 图9(a)为信息处理单元4中所存储的工作列表(Worklist)的结构图。 [0110] 参照图9(a),在工作列表中下述项目相互对应:架L上的样本的安放位置、各安放位置上安放的样本的样本ID、采集各个样本的患者的患者ID、针对各安放位置上安放的样本的测定项目、各样本的测定情况、以及测定项目登录到工作列表的日期及时间。如上所述,能够以通道(chanel)为单位选择测定项目,所以图9(a)的测定项目中存储有通道(chanel)。按照每个架L制作工作列表,由图4的条形码读码器B1从各样本容器T的条形码标签T1读取样本ID,由此生成工作列表。工作列表中还可以包含图9(a)所示项目以外的项目。关于在工作列表中登录各数据的登录步骤,随后参照图11加以说明。 [0111] 图10(a)为存放在信息处理单元4中的测定结果数据库的结构图。 [0112] 参照图10(a),测定结果数据库是列表,该列表中按照每个序列号将患者ID、样本ID、测定日期、测定时间、测定项目、复检标记以及测定数据对应起来。测定结果数据库中也可以包含图10(a)所示项目以外的项目。 [0113] 在测定单元3,对一个样本的测定结束后,就追加一行数据到测定结果数据库中。即,对一个样本的测定结束后,增加一个序列号,并准备一行的存储区。在此存储区存放采集该样本的患者的患者ID、该样本的样本ID、对该样本进行测定的测定日期和测定时间、该样本的测定项目、及对该样本进行测定所获得的测定数据。当该样本的测定为复检时,在复检标记区存储1,若不是复检测定,则复检标记区设为0。 [0114] 当测定结果数据库存储的数据达到了其所能够存储的样本数时,如果有新的测定结果,则删除最旧的测定结果,设置新测定结果的存储区。如此,测定结果数据库中与患者ID相对应地存放测定结果的记录。 [0115] 在本实施方式中,医生和检查人员等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登录的测定项目在信息处理单元4根据测定结果数据库中存放的该患者过去的测定结果进行重新设定。按照重新设定的测定项目对采自该患者的样本进行测定。用户预先在信息处理单元4将这种重新设定处理设置为有效,这种测定项目的重新设定处理由此生效。用户能够选择在这种重新设定处理中重新设定测定项目的方法。 [0116] 图10(b)为用于设定测定项目的重新设定处理的内容的设定界面的示图。另外,在图10(b)中,各复选框左上方均附有用于显示各复选框的记号C1~C8。各输入区附有显示各输入区的记号R1、R2,但这些记号是为了便于说明而附加的记号,在界面上并不显示。此界面与对信息处理单元4进行的输入操作相应地显示在信息处理单元4的显示部件42上。 [0117] 要使设定项目的重新设定处理有效时,用户选中复选框C1。选中复选框C1后,用户就能选择对应于复选框C2~C4的三个模式中的其中之一,并将其作为测定项目的重新设定处理。 [0118] 当选择了复选框C2时,在本次测定中由医生等人输入设定的测定项目、以及该患者过去的测定结果的测定项目中,项目数量多的被设定为本次测定的测定项目。当选择了复选框C3时,将该患者过去的测定结果中的测定数据用于当前的复检规则,由此获得的测定项目被重新设定为本次测定的测定项目。此时,如果将该患者过去的测定结果中的测定数据用于当前的复检规则并判断不需要复检,则不重新设定测定项目,按照医生等人在本次诊断中设定的测定项目进行测定。 [0119] 当选择了复选框C4时,在该患者过去的测定结果的测定数据中,最新的复检的测定结果中的测定项目被重新设定为本次测定的测定项目。此时,如果该患者过去的测定结果中没有复检的测定结果,则不重新设定测定项目,按照医生等人在本次诊断中设定的测定项目进行测定。 [0120] 此外,如果选中了复选框C3、C4中的其中之一,则复选框C5变为能够选择的状态。用户选择复选框C5就能指定过去的测定结果的检索区间。此时,用户能够将下述区间设定为过去的测定结果的检索区间:从当前开始到在R1区输入的天数之前为止的区间。比如,当复选框C4 、C5被选,且在R1区输入10时,以从当前开始到10日前为止的区间内该患者的测定结果为对象,从测定结果数据库提取最新的、复检的测定结果。当复选框C4被选中,但复选框C5未被选中时,以测定结果数据库中存储的该患者的所有测定结果为对象提取最新的、复检的测定结果。 [0121] 当选择了复选框C2时,用户能够选择对应于复选框C6、C7的两个条件中的某一个,并将其作为与本次输入设定的测定项目相比较的过去的测定结果的提取条件。当复选框C6被选中时,提取该患者的最新的测定结果。此时,测定结果数据库中该患者的测定结果即使含有复检的测定结果,只要该患者的测定结果中含有比此测定结果更新的初检的测定结果,就提取初检的测定结果作为比较对象,该初检的测定项目与本次输入设定的测定项目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当选中复选框C7时,提取该患者最新的、复检的测定结果。此时,在测定结果数据库中,如果该患者的测定结果包含复检的测定结果和初检的测定结果,且其中的复检的测定结果更早,则提取复检的测定结果作为比较对象,复检的测定结果的测定项目与本次输入设定的测定项目进行比较。 [0122] 当选择了复选框C6、C7中的其中之一时,用户通过选择复选框C8就能指定过去的测定结果的检索区间。复选框C8的功能与复选框C5的功能相同。即,用户能够将下述区间设为过去的测定结果的检索区间:从当前开始到在R2区输入的天数之前为止的区间。 [0123] 图11(a)、(b)为测定项目的设定处理的流程图。图11(a)的处理由信息处理单元4的CPU401进行。图11(b)的处理由检查室主机10的CPU101进行。 [0124] 参照图11(a),架L放置到右台21(参照图4),样本容器T运到条形码读取位置P2(参照图4)后,CPU401通过条形码读码器B1从样本容器T的条形码标签T1读取样本ID(步骤S101),将读取的样本ID与工作列表中该样本容器T的安放位置相对应地登录到工作列表(S102)。对安放在架L上的所有样本容器T进行此登录处理。接着,CPU401将登录到工作列表中的样本ID发送至检查室主机10,向检查室主机10查询针对各样本输入设定的测定指令(测定项目)、以及各样本的患者ID(S103)。 [0125] 参照图11(b),当从信息处理单元4收到测定指令和患者ID的查询后(S11:是),检查室主机10的CPU101从医院主机40获取各样本相对应的患者ID(S12),再从自身的数据库读取针对各样本的测定指令(S13)。然后,检查室主机10将读取的测定指令与患者ID一同发送至信息处理单元4(S14)。 [0126] 参照图11(a),从检查室主机10获取了各样本相应的测定指令和患者ID后(S104:是),CPU401将获取的测定指令中的测定项目(以下称“输入测定项目”)和患者ID与样本ID相对应地登录到工作列表中(S105)。以此,比如如图9(a)所示,数据存入工作列表中的相应项目中。登录日期及时间这一项目中存放与各样本ID相应地登录输入测定项目和患者ID时的日期及时间。测定情况均为未测定。 [0127] 如此,对工作列表的登录作业完成后,CPU401通过图10(b)所示的重新设定界面判断重新设定处理是否有效(S106)。如果重新设定处理无效(S106:否),则CPU401按照在上述步骤S105中登录在工作列表中的输入测定项目对各样本进行测定和分析(S109)。 [0128] 另一方面,如果重新设定处理有效(S106:是),则CPU401看选择的是图10(b)的复选框C2~C4中的哪个,并相应地根据测定结果数据库中存储的测定结果获取用于重新设定工作列表中的输入测定项目的测定项目(以下称“修正测定项目”)(S107:修正测定项目获取处理)。对登录在工作列表中的各个样本进行修正测定项目的获取作业。CPU401还根据选择了复选框C2~C4中的哪个来将登录在工作列表中的输入测定项目置换为修正测定项目(S108:测定项目修正处理)。在此,同样对登录在工作列表中的各个样本进行此处理。 [0129] 如此将登录在工作列表中的输入测定项目置换为修正测定项目后,CPU401按照在工作列表中重新设定的修正测定项目对各样本进行测定和分析(S109)。对各样本的测定结束后,CPU401将该测定结果存入测定结果数据库(S110)。CPU401再根据本次的测定结果进行复检处理(S111)。需要进行复检时,在复检处理中按照复检的项目进行测定和分析。如此,对安放在架L上的所有样本进行复检处理后,CPU401结束对该架L的处理,返回步骤S101,等待下一个架L的到来。 [0130] 图12(a)、(b)和图13(a)、(b)为图11(a)的步骤S107中实施的修正测定项目获取处理的流程图。图12(a)是在图10(b)的设定界面中选择复选框C1、C2、C6时实施的处理,图12(b)是在图10(b)的设定界面中选择复选框C1、C2、C7或复选框C1、C4时实施的处理,图13(a)、(b)是在图10(b)的设定界面中选择复选框C1、C3时实施的处理。对登录在工作列表中的所有样本进行图12(a)、图12(b)和图13(a)、(b)的处理。 [0131] 在图10(b)的设定界面中,当复选框C1、C2、C6被选中时,修正测定项目被定为该患者过去的测定结果中最新的测定结果中的测定项目。因此,在图12(a)的处理中,从该患者过去的测定结果中获取最新的测定结果中的测定项目,并将其作为修正测定项目。 [0132] 参照图12(a),CPU401参照测定结果数据库中存储的测定结果中与工作列表中的患者ID相应的测定结果(S201),判断参照的测定结果中是否存在到设定时间前为止的测定结果(S202)。具体而言,CPU401从工作列表中提取与测定对象样本的样本ID相应的患者ID,比较提取的患者ID和测定结果数据库中的患者ID,将两者一致的测定结果作为等待候补提取的测定结果。CPU401再比较等待候补提取的测定结果的测定日期和当前的日期,判断等待候补提取的测定结果中是否包含下述结果:测定日期在从当前的日期开始到设定时间前为止的区间内的测定结果。 [0133] 在图12(a)的处理中的设定时间为图10(b)的R2区中输入的天数。当复选框C8未被选择时,图12(a)的步骤S202的设定时间为无限大,在步骤S202,仅判断测定结果数据库中是否包含该患者的测定结果。 [0134] 如果步骤S202的判断为否,则CPU401认为未能就该样本获得修正测定项目,并结束修正测定项目获取处理。而如果步骤S202的判断为是,则CPU401从等待候补提取的测定结果中提取下述测定结果:测定日期在从当前的日期开始到设定时间前为止的区间内的测定结果(S203)。CPU401获取提取的测定结果中最新的测定结果的测定项目并将其作为针对该样本的修正测定项目(S204),修正测定项目获取处理至此结束。如上所述,在步骤S204,不管是复检还是初检,均提取最新的测定结果。 [0135] 在图10(b)的设定界面中,当复选框C1、C4或复选框C1、C2、C7被选中时,修正测定项目就是该患者过去的测定结果中最新的、复检的测定结果中的测定项目。因此,在图12(b)的处理中,获取该患者过去的测定结果中最新的、复检的测定结果中的测定项目作为修正测定项目。 [0136] 参照图12(b),CPU401参照测定结果数据库中存储的测定结果中与工作列表中的患者ID相对应的测定结果(S211),判断所参照的测定结果中是否存在复检的测定结果(S212)。具体而言,CPU401从工作列表中提取与测定对象的样本的样本ID相应的患者ID,比较提取的患者ID和测定结果数据库中的患者ID,将两者一致的测定结果作为第一等待候补提取的测定结果。然后,CPU401参照第一等待候补提取的测定结果的复检标记,判断复检标记为1的测定结果是否包含在第一等待候补提取的测定结果中。 [0137] 如果第一等待候补提取的测定结果中不包含复检的测定结果(S212:否),则CPU401认为未能就该样本获得修正测定项目,并结束修正测定项目获取处理。而如果步骤S212的判断为是,则CPU401从第一等待候补提取的测定结果中提取复检标记为1的测定结果,并将其作为第二等待候补提取的测定结果,判断第二等待候补提取的测定结果中是否存在到设定日期前为止的测定结果(S213)。步骤S213中关于时间的判断与图12(a)的步骤S202相同。 [0138] 在图12(b)的处理中的设定时间为在图10(b)的R1区或R2区输入的天数。当复选框C5、C8未被选中时,在图12(b)的步骤S213仅判断第二等待候补提取的测定结果中是否有该患者的测定结果。 [0139] 当步骤S213的判断为否时,CPU401认为未能就该样本获得修正测定项目,并结束修正测定项目获取处理。而当步骤S213的判断为是时,CPU401从第二等待候补提取的测定结果中提取下述测定结果:测定日期在从当前的日期开始到设定时间前为止的区间内的测定结果(S214)。然后,CPU401获取提取的测定结果中最新的测定结果的测定项目,并将其作为该样本的修正测定项目(S215),修正测定项目获取处理结束。 [0140] 在图10(b)的设定界面,当复选框C1、C3被选中时,将该患者过去的测定结果中最新的、初检的测定结果中的测定数据用于当前的复检规则,以此来获取修正测定项目。因此,在图13(a)的处理中,将该患者过去的测定结果中最新的、初检的测定结果的测定数据用于当前的复检规则中,以此来获取修正测定项目。 [0141] 参照图13(a),CPU401参照存在测定结果数据库中的测定结果中与工作列表中登录的该患者的患者ID相应的测定结果(S221),判断该患者的测定结果中是否存在到设定时间前为止的测定结果(S222)。步骤S221、222的处理与图12(a)的步骤S201、202的处理相同。 [0142] 在图13(a)的处理中的设定时间是在图10(b)的R1区输入的天数。当复选框C5未选中时,在步骤S222仅判断测定结果数据库中是否含有该患者的测定结果。 [0143] 当步骤S222的判断为否时,CPU401认为未能就该样本获得修正测定项目,结束修正测定项目获取处理。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222的判断为是,则CPU401提取下述测定结果:测定日期在从当前日期开始到设定时间前为止的区间内的测定结果中的初检的测定结果(S223)。CPU401根据测定结果数据库的复检标记是否为0来判断是否为初检。然后,CPU401从测定结果数据库读取所提取的测定结果中最新的测定结果的测定数据(S224),将读取的测定数据与该样本的样本ID一起发送至检查室主机10,查询是否要对该测定数据进行复检(S225)。 [0144] 图13(b)为收到复检与否的查询时的检查室主机10的处理流程图。 [0145] 检查室主机10的CPU101从样本分析装置1收到关于是否复检的查询后(S21:是),将收到的测定数据用于硬盘104所存储的复检规则中(S22),判断是否要复检,并获取复检时的测定指令(S23)。复检规则由条件句和结果句构成,当测定数据满足条件句所述条件时,获取结果句中记载的测定指令(测定项目)。如果测定数据不满足条件句所记载的条件,则判断为不需要复检。CPU101将获取的是否复检的结果与测定指令、样本ID一起传送至样本分析装置1(S24)。 [0146] 返回图13(a),样本分析装置1的CPU401从检查室主机10收到是否复检的结果和测定指令(测定项目)后(S226:是),根据收到的是否复检的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复检(S227)。当不需要复检时(S227:否),CPU401认为未能就该样本获得修正测定项目,并结束修正测定项目获取处理。另一方面,如果需要复检(S227:是),则CPU401获取从检查室主机10收到的复检的测定指令中所含有的测定项目,并将其作为该样本的修正测定项目(S228),修正测定项目获取处理结束。 [0147] 图14(a)、(b)为图11(a)的步骤S108实施的测定项目修正处理的流程图。图14(a)为在图10(b)的设定界面中选择了复选框C3、C4中的其中之一时实施的处理。图 14(b)为在图10(b)的设定界面中选择了复选框C2时实施的处理。图14(a)、(b)的处理针对登录在工作列表中的所有样本进行。 [0148] 在图10(b)的设定界面中,当选择了复选框C3、C4中的其中之一时,使用修正测定项目取代输入测定项目来测定该样本。因此,在图14(a)的处理中,进行下述处理:将已登录在工作列表中的输入测定项目置换为修正测定项目的处理。 [0149] 参照图14(a),CPU401判断是否就登录在工作列表中的测定对象样本获取了修正测定项目(S301)。如果未获取修正测定项目(S301:否),则CPU401不重新设定登录在工作列表中的该样本的输入测定项目,测定项目修正处理结束。此时,关于该样本,在图11(a)的步骤109中按照输入测定项目进行测定和分析。另一方面,当获取了修正测定项目时(S301:是),CPU401将登录在工作列表中的该样本的输入测定项目置换为获取的修正测定项目(S302)。此时,关于该样本,在图11(a)的步骤S109中按照修正测定项目进行测定和分析。 [0150] 当在图10(b)的设定界面中选择了复选框C2时,将输入测定项目和修正测定项目中测定项目多的一方用于该样本的测定。因此,在图14(b)的处理中,比较已登录在工作列表中的输入测定项目和修正测定项目,决定测定项目。 [0151] 参照图14(b),CPU401判断是否就登录在工作列表中的测定对象样本获取了修正测定项目(S311)。如果未获取修正测定项目(S311:否),则CPU401不重新设定登录在工作列表中的该样本的输入测定项目,并结束测定项目修正处理。此时,关于该样本,在图11(a)的步骤S109按照输入测定项目进行测定和分析。 [0152] 另一方面,当获取了修正测定项目时(S311:是),CPU401比较登录在工作列表中的该样本的输入测定项目的数目、以及在上述处理中获取的修正测定项目的数目,当修正测定项目的数目多于输入测定项目时(S312:是),将登录在工作列表中的输入测定项目置换为修正测定项目(S313)。此时,关于该样本,在图11(a)的步骤S109中按照修正测定项目进行测定和分析。而如果修正测定项目的数目不多于输入测定项目的数目(S312:否),则CPU401不重新设定登录在工作列表中的该样本的输入测定项目,并结束测定项目修正处理。 [0153] 参照图8,比如,当针对该样本的输入测定项目为CBC+DIFF通道(chanel),且通过上述处理获取的修正测定项目为CBC+DIFF+RET通道(chanel)时,由于修正测定项目的数目多于输入测定项目的数目,因此登录到工作列表的输入测定项目置换为修正测定项目。此时,该样本就CBC+DIFF+RET通道(chanel)的测定项目进行测定。另一方面,如果该样本的输入测定项目为CBC+DIFF+RET+PLT-F+WPC通道(chanel),且通过上述处理获取的修正测定项目为CBC+RET+PLT-F+WPC通道(chanel)时,由于修正测定项目的数目少于输入测定项目的数目,因此登录到工作列表的输入测定项目不置换为修正测定项目。此时,该样本就CBC+DIFF+RET+PLT-F+WPC通道(chanel)的测定项目进行测定。 [0154] 实施了图14(a)或图14(b)的处理,则工作列表比如从图9(a)的状态重新设定为图9(b)的状态。此时,就架L的安放位置2、6、9的样本获取修正测定项目,安放位置2、6、9的测定项目重新设定为修正测定项目。安放位置2、6、9的登录日期及时间变更为输入测定项目被置换为修正测定项目的日期及时间。按照如此重新设定的工作列表进行测定,安放位置2、6、9的样本按照修正测定项目进行测定,关于其他安放位置的样本则按照输入测定项目进行测定。 [0155] 图15为在图11的步骤S111进行的复检处理的流程图。 [0156] 在图11的步骤S110的处理中,在获取到各样本的测定数据后,CPU401将获取的测定数据与该样本的样本ID一起发送到检查室主机10,查询是否要对该测定数据进行复检(S401)。据此,在检查室主机10进行图13(b)的处理,复检与否的结果和测定指令从检查室主机10发送至样本分析装置1。 [0157] CPU401从检查室主机10收到复检与否的结果和测定指令后(S402:是),根据收到的复检与否的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复检(S403)。当不需要复检时(S403:否),CPU401结束处理。而当需要复检时(S403:是),CPU401按照从检查室主机10收到的复检的测定指令对该样本进行测定和分析(S404),并将测定结果存入测定结果数据库(S405)。此时,此测定结果中的复检标记设为1。此测定结果供该患者下次的测定参考。 [0158]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同一患者过去的测定结果反映在本次测定的测定项目中,因此对于该患者来说能够就更适当的测定项目对样本进行测定和分析。从而能够获得更加适当的分析结果。 [0159]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图10(b)的设定界面中选择复选框C4、C6、C7中的其中之一,根据距当前最近的测定的测定项目设定本次的测定项目,因此能够针对该样本设定较为恰当的测定项目。 [0160]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图10(b)的设定界面中选择复选框C4、C7中的其中之一,当过去有复检测定时,根据该测定的测定项目设定本次的测定项目,因此能够针对该样本设定更加恰当的测定项目。 [0161]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图10(b)的设定界面选择复选框C3,如果检查室主机10存储的判断复检用的判断规则与上次测定时有所变更,能够将上次测定结果用于新的判断规则来获取复检的测定项目,能够将获取的复检的测定项目设为本次的测定项目。因此,能够对该样本设定恰当的测定项目。 [0162]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图10(b)的设定界面中能够通过复选框C1进行适当选择,以此来使重新设定处理有效或无效,因此,如果用户不想通过基于过去的测定结果的测定项目进行测定和分析,而是希望通过实际输入设定的测定项目进行测定和分析,则取消对复选框C1的选择,以此就能够使重新设定处理无效。这样就能提高用户使用时的便利性。 [0163]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图10(b)的设定界面中能够从复数种选择项中适当选择和更改重新设定处理的方法,因此,用户能够根据样本测定频率和患者的情况等适当地选用所希望的重新设定处理的方法。 [0164] 另外,患者的状态和样本的性状会随着时间改变,因此,以距当前太远的过去的测定结果为基础的测定项目往往不适于当前的测定。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图10(b)的设定界面中将修正测定项目在时间上的获取范围限制在从当前开始到一定时间前为止的区间内,因此能够避免很久以前的测定的测定项目反映在本次的测定中。 [0165]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图10(b)的设定界面中的R1、R2区进行输入,就能设定修正测定项目在时间上的获取范围。因此,比如用户可以一边考虑患者的来访频率,一边动态地变更修正测定项目在时间上的获取范围。用户的便利性得到提高。 [0166]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8(b)所示,在测定项目的设定中必须选择CBC通道(chanel)的测定项目,因此,即使只有输入测定项目和修正测定项目中的其中之一被用在了该样本的测定中,也能够切实获取通常应该获取的必须的测定结果。 [0167] 〈变更例1〉 [016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信息处理单元4获取修正测定项目,但也可以在检查室主机10获取修正测定项目。此时,测定结果数据库存储在检查室主机10的硬盘104中。 [0169] 图16(a)为此时的信息处理单元4的处理流程图。在图16(a)的处理中,不进行重新设定处理,只是按照从检查室主机10获取的测定指令(测定项目)进行测定、分析。对测定结果在检查室主机10一侧的测定结果数据库中进行管理,因此,进行测定时,其测定结果就从信息处理单元4传送至检查室主机10。 [0170] 参照图16(a),通过与图11(a)的步骤S101、S102同样的处理,安放在架L上的各样本的样本ID登录到工作列表后,CPU401将登录到工作列表的样本ID发送至检查室主机10,向检查室主机10查询各样本的测定指令(测定项目)(S121)。当从检查室主机10收到各样本的测定指令后(S122:是),CPU401将收到的测定指令中的测定项目与样本ID相对应地登录到工作列表中(S123)。如此,对工作列表的登录完成后,CPU401便按照登录在工作列表中的输入测定项目对各样本进行测定和分析(S109)。对各样本的测定完成后,CPU401将该测定结果与样本ID一起发送至检查室主机10(S124)。发送的测定结果存入检查室主机10一侧的分析结果数据库。CPU401再根据本次的测定结果进行复检处理(S125)。如需复检,则在复检处理中按照复检项目进行测定和分析。 [0171] 图16(b)为步骤S125实施的复检处理的流程图。此流程图只有步骤S410与图15的流程图不同。即,CPU401进行复检测定,将该测定结果与样本ID一起发送至检查室主机10(S410)。发送的测定结果存入检查室主机10一侧的分析结果数据库。此时,该测定结果的复检标记设定为1。 [0172] 图17(a)为检查室主机10中的测定项目设定处理示图。 [0173] 检查室主机10的CPU101从医院主机40获取了测定指令和样本ID后(S31:是),将获取的测定指令和样本ID登录到硬盘104中的测定指令列表中(S32)。测定指令列表包含与图9(a)所示工作列表相同的结构。然后,CPU101判断测定项目的重新设定是否有效(S33)。在此,检查室主机10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图10(b)的设定界面就能将重新设定处理设为有效或无效,并能设定重新设定处理的内容。 [0174] 当重新设定处理无效时(S33:否),CPU101结束对该样本ID的测定项目的设定。当重新设定处理有效时(S33:是),CPU101与图11(b)的S12同样地,从医院主机40获取该样本ID相应的患者ID,将获取的患者ID登录到测定指令列表中(S34)。然后,CPU101参照存在硬盘104中的测定结果数据库,实施修正测定项目获取处理(S35)、以及修正项目修正处理(S36)。修正测定项目获取处理(S35)和修正项目修正处理(S36)是与图11(a)的步骤S107、S108相同的处理。即,在步骤S107、S108,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根据图10(b)的设定界面的设定内容进行图12~图14中的某项处理。另外,复检规则存储在检查室主机 10一侧的硬盘104中,图13(a)的步骤S225省略,取而代之,CPU101进行图13(b)的步骤S22、S23,获取复检与否的结果。 [0175] 通过图17(a)的步骤S35、S36的处理,登录在测定指令列表中的测定指令中的测定项目被适当地置换为修正测定项目。因此,当测定指令列表中针对一定样本的测定项目被置换为修正测定项目时,在图16(a)的步骤S121,样本分析装置1请求发送该样本的测定指令后,包含修正测定项目在内的测定指令发送至样本分析装置1。 [0176] 图17(b)为在检查室主机10中实施的测定指令发送处理的流程图。图17(c)为在检查室主机10实施的测定结果的存储处理的流程图。 [0177] 参照图17(b),检查室主机10的CPU101从样本分析装置1收到样本ID与测定指令的发送请求后(S41:是),从硬盘104存储的测定指令列表获取与收到的样本ID相应的测定指令,并将获取的测定指令发送至样本分析装置1(S42)。 [0178] 参照图17(c),检查室主机10的CPU101从样本分析装置1收到样本ID和测定结果后(S51:是),从测定指令列表读取与收到的样本ID相应的患者ID,将读取的患者ID和收到的测定结果存入硬盘104中存储的测定结果数据库中(S52)。 [0179] 在本变更例中,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同一患者过去的测定结果反映在本次测定的测定项目中,因此,对于该患者,能够对其样本进行适合的测定项目的测定和分析。因此能够获得较正确的分析结果。 [0180] 〈变更例2〉 [018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复检规则存储在检查室主机10一侧,但复检规则也可以存储在信息处理单元4的硬盘404。此时,对图13(a)的处理进行如图18(a)的修正。在图18(a)的流程图中,图13(a)的步骤S225变成了步骤S230。在步骤S230,进行图13(b)的步骤S22、S23的处理。即,CPU401将在步骤S224获取的测定数据用于硬盘404中存储的复检规则,获取是否要复检的判断结果、以及复检时的测定指令。 [0182] 另外,对图11(a)的步骤S111的复检处理进行如图18(b)所示的修正。此时,在步骤S420,CPU401将在图11的步骤S109获取的测定数据用于存在硬盘404中的复检规则中,并获取是否要复检的判断结果、以及复检时的测定指令。 [0183]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变更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184] 比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血液为测定对象进行了例示,但也可以将尿液作为测定对象使用。即,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检查尿液的样本分析装置。本发明还可以用在检查其他临床样本的临床样本分析装置中。 [018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提供图10(b)的设定界面上记述的规则,并将其作为重新设定处理的规则,但重新设定处理的规则不限于此,只要将同一患者过去的测定结果反映在本次测定的测定项目中即可,也可以是其他规则。另外,在图10(b)的设定界面上记述的规则中,比如复选框C6的条件等一部分条件也可以从设定界面省略。设定复检处理的规则时,也可以使修正测定项目的提取范围仅限制于过去的测定结果中有用的复检测定结果。但是,此时,在与图10(b)的复选框C3相对应的重新设定处理中,该患者过去的测定结果中的初检测定结果也必须用于复检规则中。 [0186] 测定项目不限于图8(a)所示项目,也可以追加其他测定项目,或删除一定测定项目。工作列表和测定结果数据库中包含的项目也不限于图9(a)、图10(a)所示项目,在能进行测定项目的重新设定处理的范围内可以有各种变更。 [0187] 在样本ID的获取方式中,除了使用条形码读码器进行读取外,也可以从RFID标签等其他存储介质获取。网络系统的结构也不限于图1所示结构,也可以省略医院主机40等,采用其他系统方式。 [0188]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所示技术性思想的范围内可以适当进行各种变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