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动能吸收结构的新型轻便防弹衣 |
|||||||
申请号 | CN201610703601.8 | 申请日 | 2016-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23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16 |
申请人 | 北京普凡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张艳朋; 刘胜; 路忠跃; 高虹; | ||||
摘要 | 一种具备 动能 吸收结构的新型轻便防弹衣,包括:外套、防弹衣本体、 内衬 以及动能吸收结构;所述外套安放在所述防弹衣本体的外侧,所述内衬安放在所述防弹衣本体的内侧,所述防弹衣本体采用高性能 纤维 加工制作;所述动能吸收结构采用阻燃液体配合弹性密封单元的设计结构,所述阻燃液体充满所述弹性密闭单元,所述动能吸收结构活动安装在所述内衬外,本 发明 与传统缓冲结构的最大不同就是可以自行恢复,降低后期维护成本;结构简单,动能吸收效果后,对人体的动能冲击为 流体 柔和式大面积受 力 ,降低了对人体的伤害;设计结构独特,减少了 泡沫 压缩制品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节约了后期的维护和仓储等成本。 | ||||||
权利要求 | 1.一种具备动能吸收结构的新型轻便防弹衣,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防弹衣本体、内衬以及动能吸收结构;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具备动能吸收结构的新型轻便防弹衣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防弹衣的缓冲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备动能吸收结构的新型轻便防弹衣,该防弹衣采用科学、优化的结构设计,采用特殊的动能吸收结构加工制作,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动能吸收效果,还能做到缓冲作用的重复使用,不会造成材料的浪费与生态环境的破坏。 背景技术[0003] ⒈织物的拉伸变形:系指子弹入射方向的变形和入射点临近区域的拉伸变形; [0005] ⒊热能:子弹的能量通过摩擦以热能方式散发; [0006] ⒋声能:子弹撞击防弹层后发出的声音所消耗的能量; [0008] 由于手榴弹、炸弹爆炸时产生的破片和弹片形状不规则,边缘锋利、体积小、质量轻,在击中防弹材料后特别是软体防弹材料后不变形,且量大密集,这时破片切割、拉伸防弹织物的纤维并使其断裂;破片也使织物内部纤维之间和织物不同层面之间相互作用,造成织物整体形变,在破片破坏防弹衣时,就消耗了自身的能量,同时,破片也有一小部分能量通过摩擦转化为热能,通过撞击转化为声能,于是防弹衣就阻止了手榴弹和炸弹的破片对人体的伤害; [0009] 动能子弹和弹片在击中防弹衣时会产生很大的动能冲击效应,虽然不会穿透防弹衣,但是其强大的动能传递仍会给穿戴人员带来一定的伤害,传统防弹衣采用加厚泡沫缓冲层来进行一定的缓冲,即动能的吸收效果,但是该结构一次性使用,即产生弹性形变后不能够自行恢复,需要进行相应的更换;而且加厚的泡沫层弹性形变很低,给使用人员作战技术的灵活行动带来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0010]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动能吸收结构的新型轻便防弹衣,解决了传统防弹衣动能吸收用缓冲结构的不可重复使用的不足,降低了使用成本的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该新型结构具备相当的柔韧度及弹性形变,方便肢体灵活行动; [0011] 一种具备动能吸收结构的新型轻便防弹衣,包括:外套、防弹衣本体、内衬以及动能吸收结构; [0012]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安放在所述防弹衣本体的外侧,用于起到美观和保护的作用; [0013]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安放在所述防弹衣本体的内侧,用于起到保护人体和美观等作用; [0014] 进一步的,所述防弹衣本体采用高性能纤维加工制作; [0017]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高性能纤维的织物胶含量之重量占比为:最低9%,最高18%; [0018] 而后,将所述高性能纤维织造成指定面密度的织物,通过层压复合后形成,按要求裁切后即为所述防弹衣本体; [0019] 进一步的,所述动能吸收结构活动安装在所述内衬外,用于减缓子弹和弹片击中防弹衣本体时产生的动能; [0020] 进一步的,所述动能吸收结构采用阻燃液体配合弹性密封单元的设计结构,通过阻燃液体的形变,减缓子弹或弹片释放的进攻向动能,再通过弹性密封单元对所述阻燃液体的挤压,进一步形成阻燃液体对抗子弹或弹片动能的反向力量,形成对人体的大面积接触、流体式柔缓冲击,降低了子弹动能对人体伤害的同时,还能通过所述弹性密封单元的弹性形变而自行恢复原来状态,达到可重复使用及动能吸收效果较优的特点; [0021]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阻燃液体为水; [0022] 进一步的,所述阻燃液体充满所述弹性密闭单元,所述弹性密闭单元的形状为正方形; [0023] 经实验验证,所述弹性密闭单元的面积不低于常规子弹头尾端面积的4倍时,即可达到较好的动能吸收效果; [0024] 作为一种应用举例说明,如果是军用防弹衣,所述弹性密闭单元的面积不低于军用步枪子弹头尾端面积的4倍; [0025] 作为一种应用举例说明,如果是警用防弹衣,所述弹性密闭单元的面积不低于手枪子弹头尾端面积的4倍; [0026] 所述弹性密闭单元的数量为大于1的自然数,并所述弹性密闭单元的面积为所应用环境子弹头尾端面积的4倍时,动能吸收效果为最佳; [0027] 进一步的,所述每个弹性密闭单元彼此密闭不连通; [002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9] 1、本发明与传统缓冲结构的最大不同就是可以自行恢复,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0030] 2、结构简单,动能吸收效果后,对人体的动能冲击为流体柔和式大面积受力,降低了对人体的伤害; [0032]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具备动能吸收结构的新型轻便防弹衣之中弹后的动能波冲击示意图 [0033] 图2是现有防弹衣缓冲结构之中弹后的动能波冲击示意图 [0034] 图3是本发明一种具备动能吸收结构的新型轻便防弹衣之结构示意图(动能吸收结构为图中的每个小正方块) 具体实施方式[003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36] 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具备动能吸收结构的新型轻便防弹衣,包括:外套、防弹衣本体、内衬以及动能吸收结构; [0037]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安放在所述防弹衣本体的外侧,用于起到美观和保护的作用; [0038]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安放在所述防弹衣本体的内侧,用于起到保护人体和美观等作用; [0039] 进一步的,所述防弹衣本体采用高性能纤维加工制作; [0040]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高性能纤维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芳纶、PBO或碳纤维材料中的一种或组合; [0041]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芳纶、PBO或碳纤维织物的指定面2 2 密度(即单层面密度)最低为150g/m ,最高450g/m; [0042]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高性能纤维的织物胶含量之重量占比为:最低9%,最高18%; [0043] 而后,将所述高性能纤维织造成指定面密度的织物,通过层压复合后形成,按要求裁切后即为所述防弹衣本体; [0044] 进一步的,所述动能吸收结构活动安装在所述内衬外,用于减缓子弹和弹片击中防弹衣本体时产生的动能; [0045] 进一步的,所述动能吸收结构采用阻燃液体配合弹性密封单元的设计结构,通过阻燃液体的形变,减缓子弹或弹片释放的动能,再通过弹性密封单元对所述阻燃液体的挤压,进一步形成阻燃液体对抗子弹或弹片动能的力量,形成对人体的大面积、流体式柔缓冲击,降低了子弹动能对人体伤害的同时,还能通过所述弹性密封单元的弹性形变而自行恢复原来状态,达到可重复使用及动能吸收效果较优的特点; [0046]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阻燃液体为水; [0047] 进一步的,所述阻燃液体充满所述弹性密闭单元,所述弹性密闭单元的形状为正方形; [0048] 经实验验证,所述弹性密闭单元的面积不低于常规子弹头尾端面积的4倍时,即可达到较好的动能吸收效果; [0049] 作为一种应用举例说明,如果是军用防弹衣,所述弹性密闭单元的面积不低于军用步枪子弹头尾端面积的4倍; [0050] 作为一种应用举例说明,如果是警用防弹衣,所述弹性密闭单元的面积不低于手枪子弹头尾端面积的4倍; [0051] 所述弹性密闭单元的数量为大于1的自然数,并所述弹性密闭单元的面积为所应用环境子弹头尾端面积的4倍时,动能吸收效果为最佳; [0052] 进一步的,所述每个弹性密闭单元彼此密闭不连通; [0053] 本发明与传统缓冲结构的最大不同就是可以自行恢复,降低后期维护成本;结构简单,动能吸收效果后,对人体的动能冲击为流体柔和式大面积受力,降低了对人体的伤害;设计结构独特,减少了泡沫压缩制品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节约了后期的维护和仓储等成本; [0054]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应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思想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