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杯盖及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
|||||||
申请号 | CN201510110186.0 | 申请日 | 2015-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30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申请人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方松青; 王成; 李定艳; 李文; 米晓东; | ||||
摘要 | 在本 发明 公开的底杯盖中,进气口结构开设有第一进气通道、连接通道及第二进气通道,该连接通道连接该第一进气通道及该第二进气通道,该第二进气通道相对于该第一进气通道倾斜设置,该第一进气通道具有进气口。该底杯盖开设有第一一次空气补充室及第二一次空气补充室,第一一次空气补充室与第二一次空气补充室互相分隔,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一一次空气补充室连通,第二进气通道与第二一次空气补充室连通,连接通道用于使气流在第一进气通道及第二进气通道之间互通。上述底杯盖即可适应单进气源供气,又可适应双进气源供气,提高产品的通用化、标准化程度,同时,上述底杯盖便于加工,提高 燃烧器 的生产、装配效率。本发明还公开了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 ||||||
权利要求 | 1.一种底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口结构,该进气口结构开设有第一进气通道、连接通道及第二进气通道,该连接通道连接该第一进气通道及该第二进气通道,该第二进气通道相对于该第一进气通道倾斜设置,该第一进气通道具有进气口; |
||||||
说明书全文 | 底杯盖及燃烧器及燃气用具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厨房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底杯盖、一种包括该底杯盖的燃烧器及一种包括该燃烧器的燃气用具。 背景技术[0002] 在现有的燃气用具中,燃烧器一般包括底杯和喷火器,喷火器设置在底杯上。底杯设置有燃气进气口,燃气通过燃气进气口后经喷嘴向底杯内部喷出。目前的燃烧器的燃气进气口都是固化,不可更改的,不能适应不同的消费者使用需求,产品的通用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同时全球燃烧器行业不断追求的燃烧器设计目标是:提高燃烧器热效率、优化设计提高燃烧器可制造性,便于加工、提高燃烧器的生产、装配效率。 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需要提供一种底杯盖、一种包括该底杯盖的燃烧器及一种包括该燃烧器的燃气用具。 [0004] 一种底杯盖,包括进气口结构,该进气口结构开设有第一进气通道、连接通道及第二进气通道,该连接通道连接该第一进气通道及该第二进气通道,该第二进气通道相对于该第一进气通道倾斜设置,该第一进气通道具有进气口。该底杯盖开设有第一一次空气补充室及第二一次空气补充室,该第一一次空气补充室与该第二一次空气补充室互相分隔,该第一进气通道与该第一一次空气补充室连通,该第二进气通道与该第二一次空气补充室连通,该连接通道用于使气流在该第一进气通道及该第二进气通道之间互通。该底杯盖包括第一补充部、第一混合部及第二补充部,该进气口结构包括第一进气部、第二进气部及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该第一进气部与该第二进气部。该第一进气部、该第一补充部及该第一混合部依次连接,该第二补充部连接在该第一混合部的上方,该第二进气部穿设该第一补充部及该第二补充部,该连接部设置在该第一补充部的外侧壁。该第一补充部开设有该第一一次空气补充室,该第二补充部开设有该第二一次空气补充室,该第一混合部开设有与该第一一次空气补充室连通的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沿该第一进气通道轴向贯穿该第一混合部,该第一进气部开设有该第一进气通道,该第二进气部开设有该第二进气通道,该连接部开设有该连接通道。该第二进气通道从该第一一次空气补充室延伸至该第一凹槽的上方。 [0005] 上述底杯盖,燃气可由第一进气通道的进气口进入,一部分到达第一一次空气补充室,另一部分通过连接通道分流至第二进气通道后到达第二一次空气补充室。当需要对喷火器的某一环火力单独实现火力控制的时候,比如在保持外环火力大小不变的同时需要单独调节内环火力的大小,这次需要单独提供一个气源给内环,此时不加工连接通道,并开设第二进气通道的进气口与气源连通即可。因此,上述底杯盖即可适应单进气源供气,又可适应双进气源供气,以满足不同的消费者使用需求,提高产品的通用化、标准化程度,同时,上述底杯盖便于加工,提高燃烧器的生产、装配效率。 [0007]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底杯盖包括第一面及设置在该第一面上的第一定位件,该第一定位件连接在该凸筋的外周缘。 [0008]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定位件为设置在该第一面的的多个台阶结构,该多个台阶结构间隔地连接在该凸筋的外周缘,每个台阶结构包括第一顶面及第二顶面,该第一顶面较第二顶面更靠近第二一次空气补充室。 [0009] 一种燃烧器,包括底部组件和喷火器,该喷火器设置在该底部组件上,该底部组件包括底杯盖和底杯座,该底杯盖嵌设在该底杯座,该喷火器设置在该底杯盖上,该底杯盖包括进气口结构,该进气口结构开设有第一进气通道、连接通道及第二进气通道,该连接通道连接该第一进气通道及该第二进气通道,该第二进气通道相对于该第一进气通道倾斜设置,该第一进气通道具有进气口。该底杯盖开设有第一一次空气补充室及第二一次空气补充室,该第一一次空气补充室与该第二一次空气补充室互相分隔,该第一进气通道与该第一一次空气补充室连通,该第二进气通道与该第二一次空气补充室连通,该连接通道用于使气流在该第一进气通道及该第二进气通道之间互通。该底杯盖包括第一补充部、第一混合部及第二补充部,该进气口结构包括第一进气部、第二进气部及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该第一进气部与该第二进气部。该第一进气部、该第一补充部及该第一混合部依次连接,该第二补充部连接在该第一混合部的上方,该第二进气部穿设该第一补充部及该第二补充部,该连接部设置在该第一补充部的外侧壁。该第一补充部开设有该第一一次空气补充室,该第二补充部开设有该第二一次空气补充室,该第一混合部开设有与该第一一次空气补充室连通的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沿该第一进气通道轴向贯穿该第一混合部,该第一进气部开设有该第一进气通道,该第二进气部开设有该第二进气通道,该连接部开设有该连接通道。该第二进气通道从该第一一次空气补充室延伸至该第一凹槽的上方。 [001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底杯座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腔室部、第二混合部及第二腔室部,该第一腔室部与该第一补充部连接且开设有第一腔室,该第一腔室与该第一一次空气补充室共同形成第一一次空气补充腔。该第二混合部与该第一混合部连接并共同形成水平文丘里管,该第二混合部开设有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与该第一凹槽共同形成该水平文丘里管的混合通道。该第二腔室部开设有一次空气/燃气混合分配腔,该一次空气/燃气混合分配腔通过该混合通道与该第一一次空气补充腔连通。 [001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燃烧器包括内火盖及外火盖,该喷火器包括外环喷火器、内环喷火器及竖直文丘里管。该内环喷火器位于该外环喷火器中,该竖直文丘里管位于该内环喷火器中,该内火盖盖设在该内环喷火器上,该内火盖、该内环喷火器与该竖直文丘里管共同围成内混合气体到达腔室,该竖直文丘里管连通该内混合气体到达腔室及该第二一次空气补充室。该外火盖盖设在该外环喷火器上,该外火盖与该外环喷火器共同围成外混合气体到达腔室,该外混合气体到达腔室与该一次空气/燃气混合分配腔连通。 [0012] 一种燃气用具,包括上述的燃烧器。 [0014]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5]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立体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分解示意图; [0017] 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省略了内火盖及外火盖)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0018] 图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省略了内火盖及外火盖)的再一分解示意图; [0019] 图5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省略了内火盖及外火盖)的又一分解示意图; [0020] 图6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平面示意图; [0021] 图7是图6的燃烧器沿VII-VII线的截面示意图; [0022] 图8是图6的燃烧器沿VIII-VIII线的截面示意图; [0023] 图9是图6的燃烧器沿IV-IV线的截面示意图; [0024] 图10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侧面示意图; [0025] 图11是图10的燃烧器沿XI-XI线的截面示意图; [0026] 图1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燃气用具的立体示意图;及 [0027] 图1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燃气用具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0028]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9]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1]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定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定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0032] 请参阅图1~图6,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包括底部组件102、喷火器104、内火盖106、外火盖108、第一喷嘴110及第二喷嘴112。 [0033] 请结合图3~5,该底部组件102包括底杯盖114和底杯座116,该底杯盖114嵌设在该底杯座116,例如底杯盖114与底杯座116是通过铆接孔118连接。具体地,请结合图5及图8,该底杯盖114包括进气口结构120、第一补充部122、第一混合部124及第二补充部126。 [0034] 该进气口结构120包括第一进气部128、第二进气部130及连接部132,该连接部132连接该第一进气部128与该第二进气部130。该第一进气部128、该第一补充部122及该第一混合部124依次连接。该第二补充部126连接在该第一混合部124的上方,该第二进气部130穿设该第一补充部122及该第二补充部126,该连接部132设置在该第一补充部122的外侧壁。 [0035] 请结合图7,第一进气部128为大致呈水平放置的管状进气部。请结合图8,第二进气部130为呈倾斜放置的管状进气部,因此,倾斜放置的第二进气部130在结构上实现气流流畅、便于出模加工,提高燃烧器100的可制造性,降低成本。 [0036] 请结合图7,该第一进气部128开设有第一进气通道134。请结合图8,该第二进气部130开设有第二进气通道136。请结合图11,该连接部132开设有连接通道138。该第二进气通道136相对于该第一进气通道134倾斜设置。 [0037] 该连接通道138连接该第一进气通道134及该第二进气通道136,进而使气流在该第一进气通道134及该第二进气通道136之间互通,因此,连接通道138横向连接第一进气通道134及第二进气通道136。 [0038] 见图7,该第一进气通道134具有进气口140及出气口142。第一进气通道134的进气口140可与外部气源连接。该第一喷嘴110设置在该第一进气通道134的出气口142。第二进气通道136具有出气口144(见图4及图8),第二进气通道136的出气口144开设在远离连接部132的第二进气部130的一端,该第二喷嘴112设置在该第二进气通道136的出气口144。因此,当燃气流入第一进气通道134时,一部分燃气通过第一喷嘴110喷射至第一补充部122,另一部分燃气通过第二喷嘴112喷射至第二补充部126。 [0039] 见图8、图11,本实施方式中,远离连接部132的第一进气部128外壁开设有第一工艺孔146(见图4)。该第一工艺孔146贯穿第一进气通道134,并与连接通道138连通,用来保证连接通道138的工艺可实现性。第一工艺孔146被第一堵头148堵住,保证了燃烧器100的气密性。与连接部132连接的第二进气部130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工艺孔150(见图4),该第二工艺孔150用来保证第二进气通道136的工艺可实现性,第二工艺孔150被第二堵头152堵住,保证了燃烧器100的气密性。同时,第二工艺孔150还可兼具第二进气通道136的进气口,例如,当需要双气源供气时,此时,不加工连接通道138,并打开第二堵头152,将另一气源与第二工艺孔150连通即可。由于不加工连接通道138,使得第一进气通道134与第二进气通道136不连通,进而实现第一进气通道134与第二进气通道136均可单独供气。 [0040] 见图5,图7,该第一补充部122呈扇形,第二进气部130穿设在第一补充部122的内侧边。第一补充部122开设有第一一次空气补充室154。第一一次空气补充室154贯穿第一补充部122。该第一一次空气补充室154通过第一喷嘴110与第一进气通道134连通。第一进气部128连接在第一补充部122的较大端,第一混合部124连接在第一补充部122的较小端。气流从第一补充部122的较大端方向流向第一补充部122的较小端方向,这有利于气流的喷射。 [0041] 该第二补充部126开设有第二一次空气补充室156。该第一一次空气补充室154与该第二一次空气补充室156互相分隔。第二喷嘴112及远离连接部132的第二进气部130的一端位于第二一次空气补充室156。第二一次空气补充室156通过第二喷嘴112与第二进气通道136连通。 [0042] 底杯盖114还包括设置在该第二一次空气补充室156周缘的凸筋158,该凸筋158设置有防水倒角160。这样可有效避免如水、汤汁等液体进入燃烧器100的底杯盖114而堵塞喷嘴110、112的隐患。 [0043] 该第一混合部124开设有与该第一一次空气补充室154连通的第一凹槽162(见图5),第一凹槽162与该第二一次空气补充室156互相分隔。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162被水平开设并沿第一进气部128的轴向贯穿第一混合部124。因此,第一喷嘴110与第一凹槽162直通,第一凹槽162的后端(远离第一喷嘴110的第一凹槽162的一端)无遮挡,方便底杯盖 114的加工和模具制作,提高燃烧器110的可制造性,降低成本。 [0044] 该底杯座11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腔室部164、第二混合部166及第二腔室部168。该第一腔室部164与该第一补充部122连接且开设有第一腔室170,该第一腔室170与该第一一次空气补充室154共同形成第一一次空气补充腔172。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腔室部164呈与第一补充部122相匹配的扇形。 [0045] 该第二混合部166与该第一混合部124连接并共同形成水平文丘里管174(见图7)。第二混合部166开设有第二凹槽176,该第二凹槽176与该第一凹槽162共同形成该水平文丘里管174的混合通道178。 [0046] 该第二腔室部168开设有一次空气/燃气混合分配腔180,该一次空气/燃气混合分配腔180通过该混合通道178与该第一一次空气补充腔172连通。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腔室部168呈扇形,第二腔室部168的弧长较第一腔室部164的弧长要大。请结合图10及图11,一次空气/燃气混合分配腔180是从燃烧器100周边分两边折转回燃烧器100中心两侧的两个腔,因此,第一腔室部164有利于气体的混合,而第二腔室部168有利于气体的分散。 [0047] 见图1及图4,底杯座116还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82,第一安装孔182与第一腔室170、第二凹槽176及一次空气/燃气混合分配腔180间隔设置。在燃烧器100安装至燃气用具时,固定件可通过该第一安装孔182将底部组件102固定至燃气用具。 [0048] 底部组件102上还安装有点火装置184。具体地,点火装置184包括点火针186及热电偶188,底杯座116开设有供点火针186及热电偶188穿过的两个第一过孔190,底杯盖114开设有与两个第一过孔190分别对应的两个第二过孔192。两个第一过孔190分别位于第二混合部166的两侧。两个第二过孔192分别位于第一混合部124的两侧。热电偶188依次穿设第一过孔190及第二过孔192,点火针186依次穿设第一过孔190及第二过孔192。 [0049] 见图2,该喷火器104设置在该底部组件102的底杯盖114上。该喷火器104包括外环喷火器194、内环喷火器196、竖直文丘里管198及连接筋200。 [0050] 见图7,该内环喷火器196位于该外环喷火器194中,该竖直文丘里管198位于该内环喷火器196中。该内火盖106盖设在该内环喷火器196上,该内火盖106、该内环喷火器196与竖直文丘里管198共同围成内混合气体到达腔室202。该竖直文丘里管198连通该内混合气体到达腔室202及该第二一次空气补充室156。由于第一一次空气补充室154与第二一次空气补充室156互相分隔,因此,竖直文丘里管198与水平文丘里管174可独立地工作,避免相互之间的影响。 [0051] 具体地,见图8,内环喷火器196包括第一端204及与该第一端204相连的第二端206。该内火盖106盖设在该第一端204上。内环喷火器196沿其第一端204的周缘开设有内环火孔208。内环火孔208与内混合气体到达腔室202连通,空气与燃气在竖直文丘里管198里混合,混合后的混合气体进入内混合气体到达腔室202,混合气体再通过内环火孔208向外喷射形成内环火。 [0052] 见图7,竖直文丘里管198包括进气端210及出气端212,进气端210朝向第二一次空气补充室156,出气端212位于内环喷火器196的第一端204中。内火盖106、内环喷火器196的第一端204与该出气端212共同围成内混合气体到达腔室202。 [0053] 见图7及图9,外环喷火器194设置在内环喷火器196外围。该外火盖108盖设在该外环喷火器194上,该外火盖108与该外环喷火器194共同围成外混合气体到达腔室214,该外混合气体到达腔室214与该一次空气/燃气混合分配腔180连通。具体地,请结合图4及图9,外环喷火器194开设有间隔的两个外环开口216,对应地,底杯盖114开设有间隔的两个底杯盖开口218,外环开口216与底杯盖开口218配合连通,进而使该一次空气/燃气混合分配腔180与该外混合气体到达腔室214连通。 [0054] 见图2,该外环喷火器194包括间隔设置外环部220及中环部222,该中环部222位于该内环喷火器196及该外环部220之间。外环开口216开设在外环部220与中环部222之间。该外环部220沿其周缘开设有与该外混合气体到达腔室214连通的外环火孔224,该中环部222沿其周缘开设有与该外混合气体到达腔室214连通的中环火孔(图未示)。 [0055] 在一次空气/燃气混合分配腔180里的混合气体经过底杯盖开口218及外环开口216进入外混合气体到达腔室214,然后从外环火孔224及中环火孔向外喷射分别形成外环火及中环火。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喷火器104可提供三环火,实现了外环火、中环火、内环火的多环高效燃烧器100。可以理解,如燃烧器100仅需要两环火时,可灵活设置,如在中环部 222上不设置火孔即可。 [0056] 见图2,进一步地,外环喷火器194还开设有引火槽226,引火槽226贯穿外环部220与中环部222。引火槽226与两个外环开口216沿外环喷火器194圆周依次分布。引火槽226用于将火焰从内环喷火器196引到外环喷火器194上。 [0057] 连接筋200连接该内环喷火器196及该外环喷火器194。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筋200的数量为三个,三个连接筋200间隔地连接内环喷火器196及外环喷火器194,点火针186及热电偶188分别穿设在相邻两连接筋200间的空间,并且点火针186的一端与热电偶188的一端靠近内环火孔208以实现点火。连接筋200实现了喷火器104的一体成型结构,进而提高喷火器104的装配、生产效率。 [0058] 另外,如图3,为了喷火器104与底部组件102的装配,该底杯盖114包括朝向该喷火器104的第一面228及设置在该第一面228上的第一定位件230。如图5,该内环喷火器196的第二端206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定位件232,该第一定位件230与该第二定位件232相互配合而将该喷火器104定位在该底杯盖114上。 [0059]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件230为设置在第一面228上的4个台阶结构,该4个台阶结构间隔地连接在凸筋158的外周缘。每个台阶结构包括第一顶面234及第二顶面236,第一顶面234较第二顶面236更靠近第二一次空气补充室156。 [0060] 第二定位件232为开设在第二端206的端面的4个定位凹槽,该4个定位凹槽的分布方式与4个台阶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对应。安装时,例如,喷火器104放置于底杯盖114上,然后旋转喷火器104或底杯盖114,或同时旋转喷火器104及底杯盖114,使台阶结构卡进对应的定位凹槽中,定位凹槽的底面与台阶结构的第二顶面236相对准,进而定位喷火器104与底杯盖114的相对位置,限制了喷火器104的旋转方位。 [0061] 见图3,进一步地,底杯盖114在底杯盖开口218的周缘设置有第一底杯盖配合面238,在第一补充部122两侧端设置有第二底杯盖配合面240。对应地,见图5,喷火器104在外环开口216的周缘设置有第一外环配合面242,在与底杯盖114相向的外环喷火器194表面设置有第二外环配合面244。喷火器104与底杯盖114安装好时,第一底杯盖配合面238与第一外环配合面242配合,第二底杯盖配合面240与第二外环配合面244配合,连同上述台阶结构/定位凹槽的定位结构一起可实现喷火器104和底部组件102的全定位。另外,该第一补充部122与该外环喷火器194之间形成有第一一次空气补充通道246(见图7),该第一一次空气补充通道246与该第一一次空气补充室154连通。该第二端206的端面与该第一面228之间形成有第二一次空气补充通道248(见图8),该第二一次空气补充通道248与该第二一次空气补充室156连通。 [0062] 见图2,该连接筋200还开设有可视窗250,该可视窗250连通其中一个定位凹槽,这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可视窗250看得见,台阶结构是否卡进定位凹槽,以完成喷火器104在底部组件102上的装配。 [0063] 进一步地,为了补充更多空气至中环火及内环火,请结合图2及图7,该外环喷火器194与该底杯盖114之间形成有间隙252,该喷火器104开设有位于该外环喷火器194与内环喷火器196之间的开口254,该间隙252与该开口254共同形成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56。本实施方式中,该开口254即为相邻两连接筋200间的空间。 [0064] 一部分二次空气可经由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56进入到中环火孔和内环火孔208的火焰根部,另一部分二次空气是直接由外部提供到中环火孔和内环火孔208的火焰根部。而外环火的二次空气补充通道直接由外部提供到外环火孔224的火焰根部。 [0065] 见图7及图9,工作时,燃气经第一进气通道134的进气口140进入第一进气通道134,一部分燃气经第一喷嘴110喷出至第一一次空气补充腔172。第一喷嘴110喷出的该部分燃气与经由第一一次空气补充通道246进入第一一次空气补充腔172内的一次空气一起,进入水平文丘里管174内混合形成外环混合气体,外环混合气体到达一次空气/燃气混合分配腔180(外环一次空气/燃气混合分配腔)再经底杯盖开口218及外环开口216进入外环喷火器194到达外混合气体到达腔室214,最后经由外环火孔224喷出形成外环火焰,和经由中环火孔喷出形成中环火焰。 [0066] 见图8,另一部分燃气由连接通道138分流至第二进气通道136到达第二喷嘴112,第二喷嘴112喷出的该另一部分燃气与经由第二一次空气补充通道248(内环一次空气补充通道)进入第二一次空气补充室156(内环一次空气补充室)内的一次空气一起,进入竖直文丘里管198内混合,混合后的内环混合气体到达内混合气体到达腔室202,进入内环喷火器196,最后经由内环火孔208喷出形成内环火焰。 [0067] 本实施方式中,所示的燃烧器100只有一个气源供气,即见图11所示,只有第一进气通道134的进气口140接气源,第二进气通道136的进气口(第二工艺孔150)用第二堵头152封住,同时第一工艺孔146用第一堵头148封住,如前所述,从气源中供出的燃气进入第一进气通道134的进气口140后一部分进入第一喷嘴110给外环和/或中环供气,另一部分沿着连接通道138进入第二进气通道136后经由第二进气通道136与第二喷嘴112连通给内环供气。可实现用一个气源同时供应多环火燃烧器100的目的。 [0068] 当需要对多环火中的某一环单独实现火力控制的时候,比如在保持外环火力大小不变的同时需要单独调节内环火力的大小。这时需要单独提供另一气源给内环喷火器196,此时不加工连接通道138(横向进气通道),仅需要移除第二堵头152,将另一气源与第二进气通道136的进气口连通即可。 [0069] 综上所述,上述燃烧器100即可适应单进气源供气,又可适应双进气源供气,以满足不同的消费者使用需求,提高产品的通用化、标准化程度。 [0071] 锅支架302设置在灶具面板304上。灶具面板304开设有穿孔308及第二安装孔310,燃烧器100穿设穿孔308。燃烧器100的第一安装孔对准第二安装孔310,可利用固定件,如螺钉穿过第二安装孔310及第一安装孔而将燃烧器100固定在穿孔308中。第一进气通道134连接燃气用具的进气管312。 [0072] 旋钮306设置在灶具面板304上,旋钮306用于控制燃烧器100的点火、关闭及燃气流量。 [0073] 上述燃气用具300中,由于具有以上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即可适应单进气源供气,又可适应双进气源供气,以满足不同的消费者使用需求,提高产品的通用化、标准化程度。 [0074] 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燃气用具可为大烤箱等其它燃气用具,该大烤箱包括以上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 [0075]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