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式排气支管面积控制系统

申请号 CN201710504348.8 申请日 2017-06-27 公开(公告)号 CN107387231A 公开(公告)日 2017-11-24
申请人 中船重工(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 发明人 梁鹏飞; 王凯; 商艳飞; 范颖伟;
摘要 一种属于 内燃机 技术领域的磁 铁 调节式排气支管面积控制系统,包括旋 转轮 、控制体、拉伸轴、拉伸杆、移动体、 弹簧 、 磁铁 、镶嵌槽、旋 转轴 ,移动体布置在控制体上部,移动体顶部通过第一弹簧与控制体的顶部壁面相连接,第一磁铁与移动体底部固结在一起,镶嵌槽阵列式布置在控制体内的 旋转轴 上,第二磁铁布置在镶嵌槽内,第二磁铁的内 侧壁 面通过第二弹簧与旋转轴相连接,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的同极相对。在本 发明 中,当 发动机 在低速工况运行时排气支管的缩口较小,在高速工况运行时排气支管的缩口较大。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 涡轮 进口有一个且涡轮侧置的涡轮 增压 系统。
权利要求

1.一种磁调节式排气支管面积控制系统,包括压气机进气管(1)、压气机(2)、发动机进气管(3)、发动机(4)、排气支管(5)、排气总管(6)、涡轮(7),压气机进气管(1)的出气口与压气机(2)的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进气管(3)的两端分别与压气机(2)、发动机(4)相连接,排气支管(5)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4)、排气总管(6)相连接,排气总管(6)的出气口与涡轮(7)的进气口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座(8)、回位弹簧(9)、皮带(10)、控制体(11)、拉伸轴(12)、拉伸杆(13)、第一弹簧(14)、移动体(15)、第二弹簧(16)、第一磁铁(17)、第二磁铁(18)、镶嵌槽(19)、旋转轴(20)、第一旋转轮(21)、控制轴(22)、第二旋转轮(23)、拉绳(24)、调节轴(25)、链条(26)、调节板(27),皮带(10)缠绕在第一旋转轮(21)的外部,回位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座(8)、皮带(10)的一端连接在一起,拉绳(24)的一端与皮带(10)的另一端相连接,拉绳(24)的另一端绕过第二旋转轮(23)后与拉伸杆(13)的下端连接在一起,控制轴(22)与第一旋转轮(21)固结在一起,控制轴(22)和第一旋转轮(21)的轴线重合,调节轴(25)镶嵌在排气支管(5)的侧壁上,调节板(27)布置在排气支管(5)内并与调节轴(25)固结在一起,调节轴(25)与控制轴(22)通过链条(26)相连接;控制体(11)的上部为长方体结构,控制体(11)的下部为圆柱状结构,移动体(15)布置在控制体(11)的上部,移动体(15)的顶部通过第一弹簧(14)与控制体(11)的顶部壁面相连接,第一磁铁(17)与移动体(15)的底部固结在一起,旋转轴(20)的一端与发动机(4)的曲轴相连接,旋转轴(20)的另一端穿过控制体(11)的下部前壁面后镶嵌在下部后壁面上,镶嵌槽(19)阵列式布置在控制体(11)内的旋转轴(20)上,第二磁铁(18)布置在镶嵌槽(19)内,第二磁铁(18)的内侧壁面通过第二弹簧(16)与旋转轴(20)相连接,第一磁铁(17)、第二磁铁(18)的同极相对,拉伸轴(12)的一端与移动体(15)相连接,拉伸轴(12)的另一端与拉伸杆(13)的上端相连接。

说明书全文

调节式排气支管面积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以实现排气支管缩口自我调节的 磁铁调节式排气支管面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发动机增压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大功率 的发动机大都采用涡轮增压技术,以提高功率和降低燃油消耗率。涡轮增压系统的两种 基本型式为定压增压系统和脉冲增压系统。定压增压系统,各缸共用一根容积较大的排 气管,排气管系结构比较简单,排气管内压基本上保持恒定,压力大小仅与发动机的 负荷和转速有关,不同缸数柴油机的增压系统可以进行统一设计。定压增压系统在高速 工况时,气损失较小,涡轮效率较高,性能较优;但是在低速工况时,不能充分利用 排气脉冲能量。脉冲增压系统,依据各缸发火顺序,将排气不发生干扰的两个气缸或三 个气缸和同一根排气管相连接,排气管系管径较小,排气脉冲能量可以充分利用,低速 工况和瞬态工况性能较好;但是在高速工况时,泵气损失较大。由此可见,如果一台发 动机的排气管容积可以随着工况的变换而变化,高速工况时使排气管容积变大,低速工 况时使排气管容积变小,这是较为理想的。在排气管容积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排气 支管的出口面积,也可以实现发动机高低转速工况的兼顾。在低速工况排气支管出口面 积变小,涡轮前可用能较多;在高速工况排气支管出口面积变大,泵气损失较小,这也 是较为理想的。
[0003] 经过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号ZL201020532937.0,专利名称:排气 管出口面积可变的涡轮增压装置,该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气管出口面积连续可变的装 置,能较好地兼顾发动机的高低转速工况;但是其排气管出口面积的变化是通过旋转把 手的旋转来实现的,这就需要增加一套专的控制机构来控制旋转把手的旋转,从而使 增压系统结构变的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排气支管缩口率可变系统,使其排气 支管出口面积可以自我调节,较好地兼顾发动机的高低转速工况,而且结构简单,不需 要专门的控制机构。
[0005]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包括压气机进气管、压气机、发动机 进气管、发动机、排气支管、排气总管、涡轮、固定座、回位弹、皮带、控制体、拉伸 轴、拉伸杆、第一弹簧、移动体、第二弹簧、第一磁铁、第二磁铁、镶嵌槽、旋转轴、 第一旋转轮、控制轴、第二旋转轮、拉绳、调节轴、链条、调节板,压气机进气管的 出气口与压气机的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进气管的两端分别与压气机、发动机相连接, 排气支管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排气总管相连接,排气总管的出气口与涡轮的进气口相 连接,皮带缠绕在第一旋转轮的外部,回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座、皮带的一端连接 在一起,拉绳的一端与皮带的另一端相连接,拉绳的另一端绕过第二旋转轮后与拉伸杆 的下端连接在一起,控制轴与第一旋转轮固结在一起,控制轴和第一旋转轮的轴线重合, 调节轴镶嵌在排气支管的侧壁上,调节板布置在排气支管内并与调节轴固结在一起,调 节轴与控制轴通过链条相连接;控制体的上部为长方体结构,控制体的下部为圆柱状结 构,移动体布置在控制体的上部,移动体的顶部通过第一弹簧与控制体的顶部壁面相连 接,第一磁铁与移动体的底部固结在一起,旋转轴的一端与发动机的曲轴相连接,旋转 轴的另一端穿过控制体的下部前壁面后镶嵌在下部后壁面上,镶嵌槽阵列式布置在控制 体内的旋转轴上,第二磁铁布置在镶嵌槽内,第二磁铁的内侧壁面通过第二弹簧与旋转 轴相连接,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的同极相对,拉伸轴的一端与移动体相连接,拉伸轴的 另一端与拉伸杆的上端相连接。
[000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既能兼顾发动机的高低转速工 况,又能使增压系统不需要专门的排气支管出口面积控制机构。附图说明
[0007]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08]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09] 图3为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0] 图4为图1中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5为本发明中调节轴与控制轴的连接示意图;
[0012] 图6为本发明中控制体的剖面图;
[0013] 图7为图6中C-C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4]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压气机进气管,2、压气机,3、发动机进气管,4、发动 机,5、排气支管,6、排气总管,7、涡轮,8、固定座,9、回位弹簧,10、皮带,11、 控制体,12、拉伸轴,13、拉伸杆,14、第一弹簧,15、移动体,16、第二弹簧,17、 第一磁铁,18、第二磁铁,19、镶嵌槽,20、旋转轴,21、第一旋转轮,22、控制轴,23、第二旋转轮,24、拉绳,25、调节轴,26、链条,27、调节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 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16] 实施例
[0017]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包括压气机进气管1、压气机2、发动 机进气管3、发动机4、排气支管5、排气总管6、涡轮7、固定座8、回位弹簧9、皮带 10、控制体11、拉伸轴12、拉伸杆13、第一弹簧14、移动体15、第二弹簧16、第一 磁铁17、第二磁铁18、镶嵌槽19、旋转轴20、第一旋转轮21、控制轴22、第二旋转 轮23、拉绳24、调节轴25、链条26、调节板27,压气机进气管1的出气口与压气机 2的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进气管3的两端分别与压气机2、发动机4相连接,排气支 管5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4、排气总管6相连接,排气总管6的出气口与涡轮7的进气 口相连接,皮带10缠绕在第一旋转轮21的外部,回位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座8、 皮带10的一端连接在一起,拉绳24的一端与皮带10的另一端相连接,拉绳24的另一 端绕过第二旋转轮23后与拉伸杆13的下端连接在一起,控制轴22与第一旋转轮
21固 结在一起,控制轴22和第一旋转轮21的轴线重合,调节轴25镶嵌在排气支管5的侧 壁上,调节板27布置在排气支管5内并与调节轴25固结在一起,调节轴25与控制轴 22通过链条26相连接;控制体11的上部为长方体结构,控制体11的下部为圆柱状结 构,移动体15布置在控制体11的上部,移动体15的顶部通过第一弹簧14与控制体11 的顶部壁面相连接,第一磁铁17与移动体15的底部固结在一起,旋转轴20的一端与 发动机4的曲轴相连接,旋转轴20的另一端穿过控制体11的下部前壁面后镶嵌在下部 后壁面上,镶嵌槽19阵列式布置在控制体11内的旋转轴20上,第二磁铁18布置在镶 嵌槽19内,第二磁铁18的内侧壁面通过第二弹簧16与旋转轴20相连接,第一磁铁17、 第二磁铁18的同极相对,拉伸轴12的一端与移动体15相连接,拉伸轴12的另一端与 拉伸杆13的上端相连接。
[0018] 在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中,第一磁铁17、第二磁铁18的同极相对,当第一磁铁17 的底部为正极时,第二磁铁18的外部也为正极;当第一磁铁17的底部为负极时,第二 磁铁18的外部也为负极。当发动机4转速增大时,旋转轴20的转速也增大,布置在镶 嵌槽19内的第二磁铁18在旋转过程中离心力增大,第二磁铁18向外移动并拉伸第二 弹簧16;第二磁铁18向外移动时,第一磁铁17、第二磁铁18之间的间隙变小,磁场 力推动第一磁铁17、移动体15一起向上移动并压缩第一弹簧14,移动体15带动拉伸 轴12、拉伸杆13一起向上移动,从而使拉伸杆13带动第一旋转轮21、控制轴22、第 二旋转轮23、调节轴25、链条26、调节板27一起同步逆时针旋转,排气支管5的缩口 变大,发动机泵气损失较小。发动机4转速降低时,旋转轴20的转速也降低,第二磁 铁18受到的离心力较小,在第一弹簧14、第二弹簧16的作用下,移动体15带动拉伸 轴12、拉伸杆13一起向下移动,从而使第一旋转轮21、控制轴22、第二旋转轮23、 调节轴25、链条26、调节板27一起同步顺时针旋转,排气支管5的缩口变小,排气脉 冲能量可以充分利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