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式智能灌溉喷淋器

申请号 CN201710866479.0 申请日 2017-09-22 公开(公告)号 CN107455238A 公开(公告)日 2017-12-12
申请人 镇江科众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辛博;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智能 灌溉 技术领域内的一种自动式智能灌溉喷淋器,包括 水 泵 、竖管、横管,还包括处于横管下方灌溉区域的湿度传感单元,横管下侧连通有多个喷淋管,每个喷淋管上均安装有控制其通断状态的 电子 阀 门 ,电子阀门上设有可接收通断控制 信号 的信号接收模 块 ,水泵上设有控 制模 块,湿度传感单元上设有一旦湿度值小于预设值时就会向信号接收模块、 控制模块 发送开启信号的触发信号发射模块。无需任何外部控制单元即可控制灌溉区域的湿度。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式智能灌溉喷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3),还包括竖直固定在灌溉区域中的竖管(2),还包括水平固定在竖管(2)上端的、且与竖管(2)上端相连通的、处于灌溉区域上方的横管(1),还包括处于横管(1)下方灌溉区域的湿度传感单元(8),所述横管(1)下侧连通有多个喷淋管(6),每个喷淋管(6)上均安装有控制其通断状态的电子(7),所述电子阀门(7)上设有可接收通断控制信号的信号接收模(7a),所述水泵(3)上设有控制模块(3a),所述湿度传感单元(8)上设有一旦湿度值小于预设值时就会向信号接收模块(7a)、控制模块(3a)发送开启信号的触发信号发射模块(8a);所述水泵(3)的吸水端连通有引水管(4),所述引水管(4)的进水端浸入水池(5)中;所述水泵(3)的泵出端与竖管(2)相连通。

说明书全文

一种自动式智能灌溉喷淋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智能灌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灌溉喷淋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智能灌溉喷淋器主要是采用定期灌溉的方式进行灌溉,一般都是由时间模来控制喷淋周期。但是,由于灌溉区域的湿度总是处于不均衡的状态,如果遇到降雨天气,灌溉区域湿度很大,智能灌溉喷淋器还会依照设定继续灌溉,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式智能灌溉喷淋器,无需任何外部控制单元即可控制灌溉区域的湿度。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式智能灌溉喷淋器,包括水,还包括竖直固定在灌溉区域中的竖管,还包括水平固定在竖管上端的、且与竖管上端相连通的、处于灌溉区域上方的横管,还包括处于横管下方灌溉区域的湿度传感单元,所述横管下侧连通有多个喷淋管,每个喷淋管上均安装有控制其通断状态的电子,所述电子阀门上设有可接收通断控制信号的信号接收模块,所述水泵上设有控制模块,所述湿度传感单元上设有一旦湿度值小于预设值时就会向信号接收模块、控制模块发送开启信号的触发信号发射模块;所述水泵的吸水端连通有引水管,所述引水管的进水端浸入水池中;所述水泵的泵出端与竖管相连通。
[000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无需任何外部控制单元即可自动控制灌溉区域的湿度,并且可以根据灌溉区域的湿度情况进行灌溉;一旦湿度传感单元检测到湿度值小于预设值时,就会激活触发信号发射模块,触发信号发射模块向信号接收模块、控制模块发送控制信号,驱使电子阀门打开,水泵也同时启动,水泵将水从水池中抽引至竖管、横管、喷淋管中,从而将水喷淋到灌溉区域。附图说明
[0006] 图1为本发明的布局图。
[0007] 其中,1横管,2竖管,3水泵,3a控制模块,4引水管,5水池,6喷淋管,7电子阀门,7a信号接收模块,8湿度传感单元,8a触发信号发射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式智能灌溉喷淋器,包括水泵3,还包括竖直固定在灌溉区域中的竖管2,还包括水平固定在竖管2上端的、且与竖管2上端相连通的、处于灌溉区域上方的横管1,还包括处于横管1下方灌溉区域的湿度传感单元8,横管1下侧连通有多个喷淋管6,每个喷淋管6上均安装有控制其通断状态的电子阀门7,电子阀门7上设有可接收通断控制信号的信号接收模块7a,水泵3上设有控制模块3a,湿度传感单元8上设有一旦湿度值小于预设值时就会向信号接收模块7a、控制模块3a发送开启信号的触发信号发射模块8a;水泵3的吸水端连通有引水管4,引水管4的进水端浸入水池5中;水泵3的泵出端与竖管2相连通。
[0009] 一旦湿度传感单元8检测到湿度值小于预设值时,就会激活触发信号发射模块8a,触发信号发射模块8a向信号接收模块7a、控制模块3a发送控制信号,驱使电子阀门7打开,水泵3也同时启动,水泵3将水从水池5中抽引至竖管2、横管1、喷淋管6中,从而将水喷淋到灌溉区域。
[0010]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