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导引板状物体的导向器

申请号 CN200480018846.2 申请日 2004-04-28 公开(公告)号 CN1816676A 公开(公告)日 2006-08-09
申请人 思嘎茨讷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大嶋一吉; 增田裕行;
摘要 利用在左、右方向上排布的滑动 门 (3)将 框架 (1)上的开口关闭,并且使得这些 滑动门 平齐。在开口部分(2x)的上边缘部分处设置有摆动 连杆 (50),并且在摆动连杆(50)的头部处形成有一个短的 导轨 部分(51)。在滑动门(3)的上边缘部分处,设置有滚轮(15),这些滚轮(15)被置于导轨部分(51)上。当滑动门(3)从其关闭 位置 移动至打开预备位置时,摆动连杆(50)从第一摆动位置移动至第二摆动位置,其中所述打开预备位置相对于关闭位置位于一个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处。这样就使得导轨部分(51)与固定导轨(39)共轴设置。滑动门(3)具有导轨构件(11)。当滑动门(3)处于关闭位置时,其上的导轨构件(11)与固定导轨(39)共轴。在打开操作中滑动门(3)上的滚轮(15)在处于关闭位置的滑动门(3)上的导轨构件(11)和固定导轨(39)上运行。
权利要求

1、一种导向器,用于对板状物体(3)相对于主体(1)在固定位置与 位于该固定位置前方的预备位置之间、以及在所述预备位置与位于该预备 位置左侧或者右侧的非固定位置之间的运动进行导引,这种导向器包括:
(a)安装在所述板状物体的上边缘部分和下边缘部分中至少一个上的 运行件(15;88);
(b)包括有主轨道(100)的主导轨,其中所述主轨道(100)向左和 向右延伸,该主导轨以这样一种方式在所述非固定位置支撑起板状物体, 即所述运行件骑跨在所述主轨道上;和
(c)由所述主体支撑起来的可旋转构件(50;81),从而使得该可旋 转构件可以环绕一根向左和向右延伸的旋转轴线在第一旋转位置与第二旋 转位置之间旋转,包括支撑表面(51y;82a)和辅助轨道(51x;82b),当 该可旋转构件处于所述第一旋转位置时,以这样一种方式支撑起在所述固 定位置的板状物体,即所述运行件骑跨在所述支撑表面上,并且当该可旋 转构件处于所述第二旋转位置时,以这样一种方式支撑起在所述预备位置 的板状物体,即所述运行件骑跨在变得与所述主轨道连续的所述辅助轨道 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具有形成于其中的开口(2x),该开口(2x)由处于所述固定 位置的板状物体(3)关闭起来,并且当所述板状物体处于非固定位置时该 开口(2x)被打开。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向器,还包括:
保持机构(60;83),用于将所述可旋转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二旋转位置。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旋转构件(50)具有形成于其远边缘上的导轨部分(51),该导 轨部分(51)具有基本上呈圆形的横剖面,并且平行于所述主轨道延伸;
当所述可旋转构件处于第一旋转位置时,所述支撑表面(51y)到达所 述导轨部分的圆周表面的顶部;
当所述可旋转构件处于第二旋转位置时,所述辅助轨道(51x)到达所 述导轨部分的圆周表面的顶部;并且
所述运行件(15)包括一条装配槽(15a),所述导轨部分将装配于其 内。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向器,还包括:
偏压构件(55),用于将所述可旋转构件(50)偏压至第一旋转位置, 并且由此将所述板状物体偏压至所述固定位置。
6.按照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板状物体;
当所有这些板状物体全部处于所述固定位置并且相互并排排列时,它 们相互平齐;
各个板状物体均带有导轨构件(11),该导轨构件(11)包括与所述可 旋转构件(50)上的辅助轨道(51x)长度相同的额外轨道(11x);并且
每个在所述固定位置的板状物体上的导轨构件用作用于其它板状物体 的所述主导轨的至少一部分。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带有向左和向右延伸的固定导轨(39);并且
所述主导轨包括该固定导轨和处于所述固定位置的板状物体上的导轨 构件(11)。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物体上的导轨构件的长度大体等于该板状物体的宽度;并且
所述主导轨仅由处于所述固定位置的板状物体上的导轨构件构成。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旋转构件(81)包括平行于所述主轨道的接收槽(82);
所述接收槽的内表面包括所述支撑表面(82a;82d)和所述辅助轨道 (82b;82c);并且
当所述板状物体处于固定位置和处于预备位置时,所述运行件(88) 被容置在所述接收槽中。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
运行件支撑托架(86)被以这样一种方式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板状物 体上,即该运行件支撑托架可以环绕另外一根向左和向右延伸的旋转轴线 进行旋转;并且
所述运行件(88)被支撑在所述运行件支撑托架中。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行件(88)呈圆盘状,并且被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运行件支撑 托架(86)的远端部中,从而使得当所述可旋转构件(81)处于第一旋转 位置时,所述运行件平躺,同时其侧表面抵靠在所述导引槽的支撑表面 (82a;82d)上,而当所述可旋转构件处于第二旋转位置时,所述运行件 直立,同时其圆周表面抵靠在所述辅助轨道(82b;82c)上。
12.按照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可旋转构件处于第一旋转位置时,所述运行件支撑托架(86) 的另外一根旋转轴线位于该可旋转构件(81)的旋转轴线的后方;并且
当所述可旋转构件处于第二旋转位置时,所述运行件支撑托架的另外 一根旋转轴线位于该可旋转构件的旋转轴线的前方。
13.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偏压构件(87),所述偏压构件(87)向所述运行件支撑托架(86)施 加旋转扭矩,由此将所述板状物体偏压至所述固定位置。
14.按照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板状物体;
当所有这些板状物体全部处于所述固定位置并且相互并排排列时,它 们相互平齐;
多个可旋转构件(81)分别对应于所述板状物体,各个所述可旋转构 件均包括与所述辅助轨道(82b)长度相同的额外轨道(81x);并且
对应于各个板状物体的所述可旋转构件上的所述额外轨道在所述可旋 转构件处于第一旋转位置时,均用作用于其它板状物体的所述主导轨的至 少一部分。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旋转构件(81)大体与所述板状物体的长度相同;并且
所述主轨道仅由对应于处于所述固定位置的板状物体的所述可旋转构 件上的额外轨道(81x)构成。
16.按照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板状物体;
当所有这些板状物体全部处于所述固定位置并且相互并排排列时,它 们相互平齐;
所述运行件支撑托架(86)被安装在各个板状物体上;
所述运行件支撑托架包括与所述辅助轨道(82c)长度相同的额外轨道 (86z);并且
对应于每个板状物体的所述运行件支撑托架上的额外轨道在所述可旋 转构件处于所述第一旋转位置时,用作用于其它板状物体的所述主导轨的 至少一部分。
1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行件(15)被设置在所述板状物体的上边缘部分中;并且
当所述板状物体处于固定位置或者处于预备位置时,该板状物体由所 述可旋转构件(50)悬吊式支撑起来。
1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行件(15;88)被设置在所述板状物体的上边缘部分和下边缘 部分中的一个上内,并且用作主运行件;
辅助运行件(29;129;429)被设置在所述板状物体的上边缘部分和 下边缘部分中的另外一个内;并且
还包括导引构件(72;172;401;402),当所述板状物体在所述固定 位置与所述预备位置之间移动时导引所述辅助运行件,和辅助导轨(70; 170;400),当所述板状物体在预备位置与非固定位置之间移动时导引所述 辅助运行件。
19.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运行件(29;129;429)包括至少向左或者向右突伸的突起 (20d;120d;425);并且
所述导引构件(72;172;401;402)包括导引所述突起的导引槽(72b; 172b;405)。
20.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运行件(29;129)包括运行部分(25;125),所述运行部分 (25;125)在形成于所述辅助导轨(70;170)中的沟槽(70a;170a)内 运行,和运行部分支撑托架(20;120),所述运行部分支撑托架(20;120) 被安装在所述板状物体上,用以支撑起所述运行部分;并且
所述运行部分支撑托架带有所述突起(20d;120d)。
21.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物体在所述固定位置与所述预备位置之间移动的同时,向上 或者向下移动;并且
所述导引构件(72;172)上的导引槽(72b;172b)对应于所述板状 物体的位移发生直线倾斜。
22.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引构件(172)包括与所述导引槽(172b)连续的竖向槽(172a); 并且
当所述板状物体处于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辅助运行件(120)上的突 起(120d)被容置在所述竖向槽中。
23.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物体在从所述固定位置移动至所述预备位置的同时,处于最 高或者最低位置;并且
所述导引槽(405)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平部分(405a),和 从水平部分(405)的后端向上或者向下延伸的后端部(405b)。
24.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板状物体;
当所有这些板状物体全部处于所述固定位置并且相互并排排列时,它 们相互平齐;并且
所述辅助运行件(20;120)包括导轨部分(20f;120f),该导轨部分 (20f;120f)在所述板状物体处于所述固定位置时与所述辅助导轨(70; 170)连续。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左、右方向上导引一个或者多个板状物体的导 向器。

背景技术

通过在左、右方向上移动而将窗户或者家具上的开口打开和关闭的滑 动(板状物体),通常由一个导向器进行导引。公知的是,导向器通过将 滑动门从一个关闭位置(固定位置(set position))导引至一个位于该关闭 位置前方或者后方的打开预备位置(预备位置),并且随后从打开预备位置 导引至一个位于该打开预备位置左侧或者右侧的打开位置(非固定位置 (non-set position)),将一个开口打开。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7-269217公开了一种用于房屋窗户的打开和 关闭装置。这种打开和关闭装置包括两扇形状相同的门。一扇门被不可移 动地固定在窗户的右侧。另外一扇,作为一扇滑动门,能够在左、右方向 上移动并且打开和关闭一个邻近固定门的开口。当滑动门处于关闭位置时, 其与固定门平齐提供一个良好外观。为了打开所述开口,滑动门被从关闭 位置向前拉动至一个打开预备位置,而后被移动至一个打开位置,在这里 其与位于右侧的固定门重叠。为了关闭所述开口,以相反顺序,滑动门被 向左从打开位置移动至打开预备位置,而后被向后推动至关闭位置,在这 里其与固定门平齐。用于产生这种滑动门运动的导向器包括设置在窗户上 边缘和下边缘上的导轨(rails)、沿着导轨运行的上运行件和下运行件(upper and lower runner)、以及用于将运行件分别连接到滑动门的上边缘和下边缘 上的支臂机构(pantograph mechanisms)。支臂机构在滑动门处于关闭位置 时发生折叠。当滑动门被向前拉动时,支臂机构伸展开并且滑动门在伸展 开的支臂机构的支撑下移动至打开位置。
日本实用新型公告No.S59-26066公开了包括有三个滑动门的家具。左 侧和右侧的滑动门沿着设置于开口上边缘和下边缘上的第一轨道(first tracks)受导引移动,来分别将左侧开口部分和右侧开口部分打开和关闭。 中间的滑动门沿着设置于开口上边缘和下边缘上的第二轨道受导引移动, 来将中间开口部分打开和关闭。第二轨道平行于第一轨道,并且位于第一 轨道的后方。在第二轨道上运行的上运行件和下运行件分别借助于支臂机 构在中间位置连接在滑动门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上。当中间的滑动门处于与 左侧和右侧的滑动门平齐的关闭位置时,所述支臂机构发生伸展。当中间 的滑动门被向后推动时,所述支臂机构发生折叠,这样能够使得滑动门移 动至左侧和右侧打开位置。
在如前所述于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7-269217和日本实用新型公告 No.S59-26066中公开的装置内,在滑动门与运行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支臂 机构。由于所述支臂机构一直支撑着滑动门的负荷,包括当门移动至打开 位置时,所以其易于发生故障。

发明内容

鉴于前述问题,本发明得以完成。按照本发明,在此提供了一种导向 器,用于对板状物体相对于主体在固定位置与位于该固定位置前方或后方 的预备位置之间、以及在所述预备位置与位于该预备位置左侧或者右侧的 非固定位置之间的运动进行导引,这种导向器包括:
(a)安装在板状物体的上边缘部分和下边缘部分中至少一个上的运行 件;
(b)包括有主轨道的主导轨,其中所述主轨道向左和向右延伸,该主 导轨以这样一种方式在非固定位置支撑起板状物体,即所述运行件骑跨在 所述主轨道上;和
(c)由所述主体支撑起来的可旋转构件,从而使得该可旋转构件可以 环绕一根向左和向右延伸的旋转轴线在第一旋转位置与第二旋转位置之间 旋转,包括支撑表面和辅助轨道,当该可旋转构件处于所述第一旋转位置 时,以这样一种方式支撑起在固定位置的所述板状物体,即所述运行件骑 跨在所述支撑表面上,并且当该可旋转构件处于所述第二旋转位置时,以 这样一种方式支撑起在预备位置的所述板状物体,即所述运行件骑跨在变 得与所述主轨道连续的辅助轨道上。
按照如前所述本发明中的特征,板状物体在固定位置或者在预备位置 借助于设置在主体上的可旋转构件支撑起来。因此,无需诸如支臂机构这 样的复杂机构,这就意味着装置不大容易发生故障。
按照本发明的导向器可以被用作用于打开和关闭窗户、家具等等的打 开和关闭装置。所述主体具有形成于其中的开口。该开口由处于固定位置 的板状物体关闭起来,并且当板状物体处于非固定位置时该开口被打开。
优选的是,所述导向器包括用于将所述可旋转构件保持在第二旋转位 置的保持机构。这个特征容许板状物体顺畅地从非固定位置返回至预备位 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旋转构件具有形成于其远边缘上的 导轨部分,该导轨部分具有基本上圆形的横剖面,并且平行于所述主轨道 延伸。当所述可旋转构件处于第一旋转位置时,所述支撑表面到达所述导 轨部分的圆周表面的顶部。当所述可旋转构件处于第二旋转位置时,所述 辅助轨道到达所述导轨部分的圆周表面的顶部。所述运行件包括一条装配 槽,所述导轨部分即将装配于其内。这种方案能够使得所述可旋转构件与 板状物体牢固地接合起来,并且当板状物体在固定位置与预备位置之间移 动时随动于该板状物体。这种方案进一步简化了所述导向器的结构。
在前述实施例中,优选的是,所述导向器还包括偏压构件,用于将所 述可旋转构件偏压至第一旋转位置,并且由此将所述板状物体偏压至固定 位置。这样能够使得所述板状物体被牢固地保持在固定位置。
在前述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板状物体。当设置多个板状物 体时,所有这些板状物体均在它们全部处于固定位置并且相互并排排列时 相互平齐。各个板状物体均带有导轨构件,该导轨构件包括与所述可旋转 构件上的辅助轨道长度相同的额外轨道。每个在固定位置的板状物体上的 导轨构件均用作用于其它板状物体的主导轨的至少一部分。这种方案能够 使得所述板状物体移动至非固定位置,与处于固定位置的其它板状物体重 叠。
所述主体带有向左和向右延伸的固定导轨。所述主导轨包括该固定导 轨和处于固定位置的板状物体上的导轨构件。替代性地,所述主导轨仅由 处于固定位置的板状物体上的导轨构件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板状物 体上的导轨构件的长度大体等于该板状物体的宽度。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旋转构件包括平行于所述主轨 道的接收槽。该接收槽的内表面包括所述支撑表面和辅助轨道。当板状物 体处于固定位置和处于预备位置时,所述运行件被容置在该接收槽中。这 种方案能够使得所述可旋转构件与板状物体牢固地接合起来,并且当所述 板状物体在固定位置与预备位置之间移动时随动于该板状物体。
在前述实施例中,优选的是,运行件支撑托架被以这样一种方式可旋 转地安装在板状物体上,即该运行件支撑托架可以环绕另外一根向左和向 右延伸的旋转轴线进行旋转,并且所述运行件被支撑在该运行件支撑托架 中。更为优选的是,所述运行件呈圆盘状,并且被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运 行件支撑托架的远端部中,从而使得当所述可旋转构件处于第一旋转位置 时,所述运行件平躺,同时其侧表面抵靠在所述导引槽的支撑表面上,而 当所述可旋转构件处于第二旋转位置时,所述运行件直立,同时其圆周表 面抵靠在所述辅助轨道上。这种方案能够使得当板状物体从预备位置移动 至非固定位置时,圆盘状运行件顺畅地从所述辅助轨道转移至主轨道。
优选的是,当所述可旋转构件处于第一旋转位置时,所述运行件支撑 托架的另外一根旋转轴线位于该可旋转构件的旋转轴线的后方,并且当所 述可旋转构件处于第二旋转位置时,所述运行件支撑托架的另外一根旋转 轴线位于该可旋转构件的旋转轴线前方。这种方案减少了伴随该板状物体 在固定位置与预备位置之间移动的所述板状物体竖向位移量。
优选的是,所述导向器还包括偏压构件,该偏压构件向所述运行件支 撑托架施加旋转扭矩,由此将板状物体偏压至固定位置。这种方案能够使 得所述板状物体被牢固地保持在固定位置。
当设置有多个板状物体时,所有这些板状物体在它们全部处于固定位 置并且相互并排排列时相互平齐。多个可旋转构件分别对应于这些板状物 体,各个可旋转构件均包括与所述辅助轨道长度相同的额外轨道。在该可 旋转构件处于第一旋转位置时,对应于各个板状物体的可旋转构件上的额 外轨道用作用于其它板状物体的主导轨的至少一部分。这种方案能够使得 所述板状物体移动至非固定位置,与处于固定位置的其它板状物体重叠。
优选的是,所述可旋转构件大体与板状物体的长度相同,并且所述主 轨道仅由对应于处于固定位置的板状物体的所述可旋转构件上的额外轨道 构成。这样简化了所述导向器的构造。
当设置有多个板状物体时,所有这些板状物体在它们全部处于固定位 置并且相互并排排列时相互平齐。所述运行件支撑托架被安装在各个板状 物体上。所述运行件支撑托架包括与所述辅助轨道长度相同的额外轨道。 在所述可旋转构件处于第一旋转位置时,对应于每个板状物体的运行件支 撑托架上的额外轨道用作用于其它板状物体的主导轨的至少一部分。这种 方案能够使得所述板状物体移动至非固定位置,与处于固定位置的其它板 状物体重叠。
在所述运行件被设置在板状物体的上边缘部分中的情况下,当所述板 状物体处于固定位置或者处于预备位置时,该板状物体由所述可旋转构件 悬吊式支撑起来。在所述板状物体的下边缘处,无需约束该板状物体的前、 后运动。
优选的是,所述运行件被设置在板状物体的上边缘部分和下边缘部分 中的一个中,并且用作主运行件,同时辅助运行件被设置在板状物体的上 边缘部分和下边缘部分中的另外一个中。所述导向器还包括导引构件,当 板状物体在固定位置与预备位置之间移动时导引所述辅助运行件,和辅助 导轨,当板状物体在预备位置与非固定位置之间移动时导引所述辅助运行 件。这种方案能够使得所述导向器更为可靠地对板状物体进行导引。
优选的是,所述辅助运行件包括至少向左或者向右突伸的突起,并且 所述导引构件包括导引该突起的导引槽。这种方案能够使得所述导向器在 板状物体于固定位置与预备位置之间移动时借助于所述辅助运行件可靠地 对该板状物体进行导引。
优选的是,所述辅助运行件包括运行部分,该运行部分在形成于所述 辅助导轨中的沟槽内运行,和运行部分支撑托架,该运行部分支撑托架被 安装在板状物体上,以支撑起所述运行部分,并且该运行部分支撑托架带 有突起。
在所述板状物体在固定位置与预备位置之间移动的同时向上或者向下 移动的情况下,所述导引构件上的导引槽对应于板状物体的位移发生直线 倾斜。
优选的是,所述导引构件包括与所述导引槽连续的竖向槽。当板状物 体处于固定位置时,所述辅助运行件上的突起被容置在该竖向槽中。这种 方案能够使得所述板状物体被牢固地保持在固定位置。
在所述板状物体从固定位置移动至预备位置的同时处于最高或者最低 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导引槽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平部分,和从水 平部分的后端向上或者向下延伸的后端部。这种方案能够使得所述导引构 件的高度降低。
在设置有多个板状物体的情况下,所有这些板状物体在它们全部处于 固定位置并且相互并排排列时相互平齐。所述辅助运行件包括导轨部分, 该导轨部分在板状物体处于固定位置时与所述辅助导轨连续。这种方案能 够使得所述板状物体移动至非固定位置,与处于固定位置的其它板状物体 重叠。
附图说明
图1是一隔板的前视图,该隔板中结合有一个按照本发明一实施例 用于滑动门的导向器。图1(A)示出了当所有滑动门均被关闭时的隔板。 图1(B)示出了当一扇滑动门被从关闭位置向前拉动至打开预备位置时的 隔板。图1(C)示出了当一扇滑动门正在从打开预备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 的过程中的隔板;
图2(A)是图1(A)沿着线IIa-IIa的竖向剖视图;图2(B)是图1 (B)沿着线IIb-IIb的竖向剖视图;
图3(A)是滑动门的后视图;图3(B)是滑动门的侧视图;
图4是导向器的上侧结构的放大透视图;
图5是当滑动门处于关闭位置时导向器的上侧结构的放大前视图;
图6是当一扇滑动门处于打开预备位置时导向器的上侧结构的放大前 视图;
图7是导向器的上侧结构的放大侧视图;图7(A)示出当滑动门处于 关闭位置时的上侧结构;图7(B)示出当滑动门处于打开预备位置时的上 侧结构;
图8是一个安装于导向器主体上的支撑托架的放大侧视图;
图9是导向器中的可旋转连杆的放大竖向剖视图;
图10是一个安装于导向器中的滑动门上的支撑托架的放大视图;图10 (A)是支撑托架的后视图,而图10(B)是支撑托架的侧视图;
图11是导向器中可旋转连杆的保持机构的放大平面视图;图11(A) 示出了当可旋转连杆处于第一旋转位置时的保持机构,此时滑动门处于关 闭位置;图11(B)示出了当可旋转连杆处于第二旋转位置时的保持机构, 假设此时滑动门处于打开预备位置;图11(C)示出了当可旋转连杆被保持 在第二旋转位置时的保持机构,此时滑动门从打开预备位置移动至打开位 置;
图12是保持机构的放大分解平面视图,示出了各个独立组件;
图13是导向器的下侧结构的横剖视图;图13(A)示出了当滑动门处 于关闭位置时的下侧结构;图13(B)示出了当滑动门处于打开预备位置时 的下侧结构;
图14(A)是下侧结构中的辅助导轨的放大侧视图;图14(B)是下侧 结构中的导引板的放大侧视图;图14(C)是下侧结构中的支撑托架的放大 侧视图;
图15是下侧结构中的支撑托架的平面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20是按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导向器的竖向剖视图;图20(A)示 出了当滑动门处于关闭位置时的导向器;图20(B)示出了当滑动门处于打 开预备位置时的导向器;
图21是按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导向器的下侧结构的竖向剖视图,此 时滑动门处于关闭位置;
图22是按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导向器的下侧结构的竖向剖视图,此 时滑动门处于打开预备位置;
图23是按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导向器的下侧结构的竖向剖视图,此 时滑动门处于打开位置,与处于关闭位置的其它滑动门中的一个重叠;
图24是用在第七实施例中的可旋转导轨的保持机构的水平剖视图;
图25是用在第七实施例中的定位机构的前视图;
图26是按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导向器的上侧结构的竖向剖视图,此 时滑动门处于关闭位置;
图27是按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导向器的上侧结构的竖向剖视图,此 时滑动门处于打开预备位置;
图28是按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导向器的上侧结构的竖向剖视图,此 时滑动门处于打开位置,与处于关闭位置的其它滑动门中的一个重叠;
图29是按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用于导引滑动门的导向器的上侧机构的 前视图,此时滑动门处于关闭位置;
图30是按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导向器的上侧结构的前视图,此时滑 动门处于打开预备位置;
图31是按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导向器的上侧结构的竖向剖视图,此 时滑动门处于关闭位置;
图32是按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导向器的上侧结构的竖向剖视图,此 时滑动门处于打开预备位置;
图33是按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导向器的下侧结构的竖向剖视图,此 时滑动门处于关闭位置;
图34是按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导向器的下侧结构的竖向剖视图,此 时滑动门处于打开预备位置;
图35是用在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中的偏压机构的水平剖视图;
图36是偏压机构中两个凸轮的凸轮表面的展开视图;
图37是按照第九实施例的导向器的竖向剖视图,此时滑动门处于关闭 位置;
图38是按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导向器的竖向剖视图,此时滑动门处 于打开预备位置;
图39是按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导向器的上侧结构的前视图,此时滑 动门处于关闭位置;
图40是按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导向器的上侧结构的前视图,此时滑 动门处于打开预备位置;
图41是一个示意图,示出了辅助运行件中的滑块在滑动门从关闭位置 移动至打开预备位置的过程中的轨迹;
图42是一个示意图,示出了运行件支撑托架的旋转轴线在滑动门从关 闭位置移动至打开预备位置的过程中的轨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至15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进行描述。图1中示出的 隔板是可活动的,并且用于诸如在房间内分隔空间。该隔板包括一个水平 的长方形框架1(主体)。框架1的左侧框架部分1a和右侧框架部分1b竖 直延伸,用作支撑柱,同时它们的下端固定在置于地板上的底座(未示出) 上。
由框架1限定出的一个水平狭长开口2利用多扇(例如4个)相互并 排排布的滑动门3(板状物体)关闭起来。滑动门3由尺寸相同的竖直长方 形板组成,同时把手3a固附在这些板的前表面上。抓住把手3a并且将滑动 门3从关闭位置(固定位置)向外拉动至一个位于前方的打开预备位置(预 备位置),随后向左或者向右移动,以便将滑动门打开。对应于各扇滑动门 3的开口2的面积被称作开口区域2x。四个开口区域2x连续。在本实施例 中,各扇滑动门3均可以从框架1的左端移动至右端。
如图2和3中所示,在滑动门3的上边缘部分的左端和右端上,安装 有一个支撑托架10(运行件支撑托架)。在滑动门3的下边缘部分的中心处, 安装有一个支撑托架20(运行部分支撑托架)。支撑托架10、20将在后面 给予详细描述。
如图1中所示,在框架1的对应于各个开口区域2x的上侧框架部分1c 的上表面上(开口的上边缘部分),安装有一对左侧和右侧支撑托架30。如 图4和5中所示,在关闭状况下,支撑托架30位于一个从滑动门3的上边 缘部分的左端和右端向内的预定距离处。支撑托架30包括一个沿着上侧框 架部分1c水平延伸的柱状部分31。如图8中所示,柱状部分31位于上侧 框架部分1c的上前方。柱状部分31的中心轴线从上侧框架部分1c的上表 面的突伸量被标记为P,并且该中心轴线从上侧框架部分1c的前表面的突 伸量被标记为Q。
如图1和4中所示,对应于各个开口区域2x,一根导管35位于各对左 侧和右侧支撑托架30中的柱状部分31之间。正如在图11和12中清晰看到 的那样,导管35的外径与柱状部分31的外径相同。导管35在两端处支撑 起来,各端均装配在一个形成于柱状部分31的端表面上的突起31a上。成 对的右侧和左侧柱状部分31以及导管35用作一根对应于各个开口区域2x 固定在框架1上的固定直线导轨39。固定导轨39的上表面用作一条固定轨 道39x(附图标记39x仅在图4和5中示出)。各条固定导轨39均沿着开口 区域2x的上边缘部分的整个长度延伸,右端部和左端部除外。四条固定导 轨39沿着一条直线排布。
如图4和12中所示,一根连接轴40位于左侧和右侧支撑托架30之间, 平行于导管35并在导管35后方延伸。更为具体地说,支撑托架30包括一 个位于柱状部分31后方的圆柱状部分32。圆柱状部分32的内部空间包括 一个轴承孔32a和一个沿着轴向连续形成的接收孔32b。联轴40包括一 个具有圆形横剖面的细长基部40a和一个具有非圆形横剖面的连接部分 40b,该连接部分40b从基部40a的相对端部共轴延伸。联锁轴40的基部 40a的各个相对端部延伸穿过支撑托架30中的轴承孔32a和接收孔32b,并 且由轴承孔32a中的轴承可旋转地支撑起来。
如图4、11和12中所示,与左侧和右侧支撑托架30邻接,设置有一 根可旋转连杆50(可旋转构件)。左侧和右侧的可旋转连杆50被设置在开 口区域2x的上边缘部分的左端部和右端部上。位于联锁轴40左侧和右侧 的连接部分40b从左侧和右侧支撑托架30突起。在连接部分40b上,装配 着一个形成于可旋转连杆50的基端部上的配合孔50a(参见图7)。这种方 案容许左侧和右侧可旋转连杆50经由联锁轴40同时正向和向后旋转。可 旋转连杆50的旋转轴线平行于固定导轨39水平地延伸。
如图4和9中所示,可旋转连杆50具有一个L状竖向横剖面。并且具 有一个在其端部一体式形成的圆柱状导轨部分51。该导轨部分51的外径与 固定导轨39的外径相同,但是长度比固定导轨39的长度短。导轨部分51 和固定导轨39相互平行。导轨部分51的圆周表面包括一条辅助轨道51x 和一个支撑表面51y,它们沿着圆周方向相互邻接(参见图7)。
在可旋转连杆50于第一旋转位置与第二旋转位置之间旋转的同时,导 轨部分51在位于框架1的上侧框架部分1c正上方的第一位置(在图4和7 (A)中示出)与位于第一位置前下方的第二位置(在图7(B)中示出) 之间移动。当导轨部分51处于第一位置时,支撑表面51y处于顶部,而当 导轨部分51处于第二位置时,辅助轨道51x处于顶部,并且与固定导轨39 中的固定轨道39x直线状排布。
如图7中所示,可旋转连杆50由容置在支撑托架30中的接收孔32b 内的扭簧55(偏压构件)向后偏压,从而使得可旋转连杆50被保持在第一 旋转位置。扭簧55的一端被卡绊在一个与支撑托架30上的接收孔32b连 续成形的卡绊槽32c中,而扭簧55的另一端进入一个形成于可旋转连杆50 的侧表面上的卡绊槽50c中。卡绊槽50c呈圆弧状。一个调节螺钉56被螺 接入可旋转连杆50内,并且该调节螺钉56的尖端抵靠在扭簧55的另一端 上,从而使得利用调节螺钉56的螺旋量来调节扭簧55的偏压
当可旋转连杆50处于第二旋转位置时,利用一个在图11和12中示出 的保持机构60防止其发生旋转。该保持机构60对应于各个开口区域2x被 设置在左侧的可旋转连杆50中。更为具体地说,一个卡绊杆61被容置在 可旋转连杆50上的圆柱状导轨部分51中。可旋转连杆50具有一个形成于 其上表面上的接收凹槽50d。在该接收凹槽50d中,一个板状滑块62被以 这样一种方式容置起来,即其可以前、后滑动。一个由压缩盘簧构成的施 压弹簧63也被容置在接收凹槽50d中,并且向前偏压滑块62。滑块62穿 过一个形成于导轨部分51中的细长孔51a和一个形成于卡绊杆61上的细长 孔61a,并且在导轨部分51的前方突伸出来。滑块62的前边缘呈圆弧状, 并且如图11(A)中所示,即将与一个形成于滑动门3上的支撑托架10后 表面上的球形接合表面10a接合起来。
卡板杆61和滑块62借助于一个凸轮机构65相互连接起来。凸轮机构 65包括形成在滑块62内的凸轮孔66,和设置在卡绊杆61上、将与凸轮孔 66接合的随动销67。该凸轮孔66包括一个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部 分66a和一个从第一部分66a的后端向后倾斜延伸的第二部分66b。随动销 67被插入一个细长孔51b之内,该细长孔51b形成于导轨部分51中、并且 沿着导轨部分51的轴向延伸。利用这种方案,在防止卡绊杆61发生旋转 的同时容许卡绊杆61沿着轴向移动。
伴随着滑块62的运动,卡绊杆61沿着导轨部分51的轴向移动,并且 与卡绊凹槽31b接合或者脱开,其中卡绊凹槽31b形成于支撑托架30中的 柱状部分31的端表面上。详细情况将在后面予以描述。
如图1(C)中所示,在框架1的下侧框架部分1d的下表面(开口区域 的下边缘部分)上,沿着该下侧框架部分1d在一条水平直线上安装有多个 辅助导轨70。这些辅助导轨70在各个开口区域2x的中心处以间隙71分离 开。在辅助导轨70的面对着间隙71的各个端表面上,固定有一块导引板 72(导引构件)。如图14(A)中所示,辅助导轨70包括一个底部敞开的 导引槽70a(辅助轨道)。导引槽70a的两个侧表面均竖直设置。如图13和 14(B)中所示,导引板72包括一个形状与辅助导轨70中的导引槽70a相 同的切口72a。切口72a与导引槽70a连续。
如图14(B)中所示,导引板72的面对着间隙71的表面用作一个导引 表面72x,该导引表面72x竖直设置并且垂直于辅助导轨70。导引表面72x 具有一条朝其前方向下倾斜的平直沟槽72b(导引槽)。倾斜沟槽72b的下 端与竖直延伸的短切口72c连续。切口72c朝向导引板72的下边缘敞开。 在本实施例中,倾斜沟槽72b没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导引板72,但是可以 贯穿所述导引板72形成狭缝。
下面将参照图2至7对安装于滑动门3的上边缘部分的左侧和右侧端 部上的成对支撑托架10进行描述。支撑托架10的下部被固定在滑动门3 的后表面上。支撑托架10具有一个一体式形成于其中部前表面上的导轨构 件11。该导轨构件11平行于导轨部分51,并且与导轨部分51具有相同的 长度。导轨构件11的上表面用作一条额外轨道11x(参见图4、5和7)。在 支撑托架10上部的后表面上,滚轮(roller)15、16(运行件)被可旋转地 支撑在竖向分离开的位置处。滚轮15的外周包括一具有弓形横剖面的装配 槽15a,导轨部分51和固定导轨39可以装配入其内。当从前方观看时位于 左侧的支撑托架10具有此前提到的接合表面10a,其形成于位于该支撑托 架10的后表面上的滚轮15与16之间。位于右侧的支撑托架10不包括接 合表面10a。
下面将参照图13、14(C)和15对安装于滑动门3的下边缘部分中心 处的支撑托架20进行描述。支撑托架20包括一个竖直的板状固定部分20a, 其固定在滑动门3的后表面上;一个水平部分20b,其在水平方向上从固定 部分20a的中心向后延伸;一个升高部分20c,其从水平部分20b的后端开 始升高;一对突起20d,它们从升高部分20c的上端向左和向右突伸;以及 一个导轨部分20e。导轨部分20e具有一条导引槽20f,该导引槽20f与形 成于辅助导轨70中的导引槽70a形状相同。
在支撑托架20的水平部分20b的上表面上,可旋转地安装有一个具有 竖直旋转轴线的滚轮25(运行部分)。支撑托架20和滚轮25构成了一个辅 助运行件29。
下面将对如前所述构造而成的打开和关闭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首先,将对处于如图1(A)中所示所有四个开口区域2x均由滑动门3关 闭起来状况下的装置进行描述。滑动门3的上边缘部分和下边缘部分分别 抵靠在框架1的上侧框架部分1c和下侧框架部分1d上,或者以微小间隙处 于它们的附近。在一个竖直平面上并排排布的所有滑动门3的前表面相互 平齐。
当滑动门3处于关闭位置时,支撑托架10中的上侧滚轮15骑跨在可 旋转连杆50上的导轨部分51的支撑表面51y上,由此滑动门3由成对的 可旋转连杆50悬吊式支撑起来。下侧滚轮16抵靠在导轨部分51的下表面 上,或者以微小间隙与其相对。
可旋转连杆50在扭簧55的偏压力作用下被向后偏压,由此,如图2 (A)和7(A)中所示,可旋转连杆50上的导轨部分51被保持在位于框 架1的上侧框架部分1c上方的第一位置处。利用一个在可旋转连杆50后方 安装于上侧框架部分1c上的挡块(未示出),防止了可旋转连杆50的向后 旋转。替代性地,通过将滑动门3抵靠在框架1上,可以防止可旋转连杆 50的向后旋转。
当所有滑动门3均关闭时,如图1(A)中所示,支撑托架10上的导 轨构件11与固定在框架1上的固定导轨39排布在一条直线上。多个导轨 构件11上的额外轨道11x和多个固定导轨39上的固定轨道39x构成了一条 平直的连续轨道M(参见图5)。
当滑动门3处于关闭位置时,安装于滑动门3的下边缘部分中心处的 支撑托架20被容置在一对导引板72之间。支撑托架20上的右侧和左侧突 起20d均位于横跨间隙71相互面对的左侧和右侧导引板72上的倾斜沟槽 72b的上端附近,由此防止了滑动门的下边缘前、后摆动。支撑托架20上 的导轨部分20e中的导引槽20f与导引板72上的切口72a连续,而导引槽 20f经由切口72a与辅助导轨70中的导向槽70a连续。
下面将采用从左数第二个滑动门3作为示例对滑动门3的打开运动进 行描述。如图1(B)、2(B)、6和7(B)中所示,抓住把手3a并且将滑 动门3拉动至位于前方的打开预备位置。当滑动门3被拉出时,可旋转连 杆50通过滑动门3上的滚轮15与可旋转连杆50上的导轨部分51之间的 接合抵抗扭簧55的偏压力正向旋转。这样就使得滑动门3上的导轨构件11 远离固定导轨39。相反,可旋转连杆50上的导轨部分51抵达第二位置, 来与固定导轨39形成一条直线。伴随着可旋转连杆50从第一旋转位置旋 转至第二旋转位置,辅助轨道51x取代支撑表面51y处于导轨部分51的顶 部处,并且支撑起滚轮15。
当一扇滑动门3处于打开预备位置时,在一条直线上排布的连续轨道 M,由四条固定导轨39中的固定轨道39x、在打开预备位置支撑起滑动门3 的两个导轨部分51中的辅助轨道51x、以及其余三扇滑动门3上的导轨构 件11中的额外轨道11x构成。利用在可旋转连杆50的前方安装于上侧框架 部分1c上的挡块(未示出),防止了可旋转连杆50进一步正向旋转。
当滑动门3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预备位置时,由可旋转连杆50支撑 起来,其向下位移。随着滑动门3进行这种运动,支撑托架20沿着成对的 导引板72的导引表面72x受到导引,并且支撑托架20上成对的左侧和右 侧突起20d沿着左侧和右侧导引板上的倾斜沟槽72b以对线方式向前移 动,直至切口72c。以这种方式,滑动门3可以移动至打开预备位置,同时 其下边缘部分以稳定方式移动。当滑动门3抵达打开预备位置并且支撑托 架20上的突起20d接合在切口72c中时,支撑托架20上的滚轮25位于一 个对应于切口72a的位置,并且支撑托架20上的导轨部分20e远离辅助导 轨70。
从打开预备位置,滑动门3移动至一个处于左侧或者右侧的打开位置。 随着滑动门3进行这种运动,支撑托架10上的滚轮15远离可旋转连杆50 上的导轨部分51中的辅助轨道51x。如图1(C)中所示,当滑动门3向右 移动时,右侧支撑托架10上的滚轮15转移至右侧相邻滑动门3上的支撑 托架10上的导轨构件11中的额外轨道11x上,随后转移至固定导轨39中 的固定轨道39x上。左侧支撑托架10上的滚轮15从导轨部分51中的辅助 轨道51x转移至右侧相邻固定导轨39中的固定轨道39x上。由此可见,在 关闭状况下,滑动门3上的固定轨道39x和额外轨道11x构成了一条供滑 动门3移动至打开位置的主轨道100。在关闭位置,滑动门3上的固定导轨 39和导轨构件11构成了一条包括主轨道100在内的主导轨。
在本说明书中滑动门3的打开位置指的是当开口区域2x被部分打开与 当滑动门3完全与处于左端或者右端的其它滑动门重叠时之间的滑动门3 的任意位置。
当滑动门3从打开预备位置向左或者向右移动至打开位置时,可旋转 连杆50上的导轨部分51与固定导轨39处于一条直线上。
更为具体地说,当滑动门3处于关闭位置并且左侧和右侧支撑托架10 上的滚轮15与左侧和右侧可旋转连杆50上的导轨部分51接合起来时,如 图11(A)中所示,位于左侧可旋转连杆50上的保持机构60中的滑块62 的前边缘,在压缩盘簧63的偏压力作用下抵靠在支撑托架10的接合表面 10a上。此时,卡绊杆61上的随动销67位于滑块62上的凸轮孔66的第一 部分66a与第二部分66b交叉之处,并且卡绊杆61处于一个向后位置,在 这里其端表面大体与导轨部分51的端表面平齐。
即使当滑动门3移动至打开预备位置时,保持机构60仍旧被保持在前 述状况下。当滑动门3从打开预备位置向左或者向右移动时,如图11(B) 中所示,支撑托架10的接合表面10a的左侧或者右侧边缘部分暂时按压滑 块62,并且随动销67暂时抵达滑块62上的凸轮孔66的第一部分66a的前 端。当滑动门3进一步移动时,如图11(C)中所示,滑块62脱离支撑托 架10的接合表面10a的压力,并且向前突伸。与此同时,随动销67相对于 滑块62沿着第一部分66a和第二部分66b移动至第二部分66b的后端。在 此过程中,卡绊杆61从导轨部分51的端表面突伸出来,以便装配入支撑 托架30中的柱状部分31上的卡绊凹槽31b之内。由此,左侧可旋转连杆 50上的导轨部分51保持与固定导轨39共轴。由于右侧可旋转连杆50经由 联锁轴40与左侧可旋转连杆50连接起来,所以右侧可旋转连杆50上的导 轨部分51也保持与固定导轨39共轴。
由此,即使一扇滑动门3移动至打开位置,对应于该滑动门3的可旋 转连杆50上的辅助轨道51x仍旧是连续轨道M的一部分,并且滑动门3 可以自由地从连续轨道M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滑动门3的负荷由连续轨 道M上骑跨着滚轮15的那部分提供支撑。
当滑动门3从打开预备位置向左或者向右移动至打开位置时,处于滑 动门3下部的支撑托架20上的滚轮25经由导引板72上的切口72a进入辅 助导轨70中的导引槽70a中,并且沿着导引槽70a运行。当滑动门3处于 打开预备位置和处于打开位置时,支撑托架20脱离导引板72的约束。支 撑托架20上的滚轮25沿着另一扇滑动门3上的支撑托架20中的导轨部分 20e、导引板72上的切口72a以及辅助导轨70自由移动。
处于打开位置的滑动门3可以返回至打开预备位置,并且随后被回推 至关闭位置。由于可旋转连杆50上的导轨部分51如早先提到的那样与固 定导轨39保持共轴,所以当滑动门3返回至打开预备位置时,滑动门3上 的滚轮15可以骑跨在所述轨道部分上。当滑动门3抵达打开预备位置时, 保持机构60中的滑块62的远边缘受到支撑托架10的推动,以便装配入接 合表面10a之内,由此对滑动门3进行定位并且将可旋转连杆50从由保持 机构60形成的锁定状态下释放出来。
在如本实施例中这样设置超过三扇滑动门3的情况下,当一扇滑动门3 处于打开位置时,另外一扇滑动门3可以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预备位置, 随后以相同方式从打开预备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由此,可以改变滑动门3 中两扇滑动门的位置。
按照本实施例,通过利用所需数目的滑动门3,可以轻易地制得具有各 种长度的隔板,其中各扇滑动门3均附带有各种组件,即一组支撑托架10 和20、可旋转连杆50、支撑托架30、以及导管35。位于隔板左端和右端 的短辅助导轨70以及固定在这些短辅助导轨70上的导引板72可以省除。 在这种情况下,在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预备位置的同时,位于两端的滑 动门3由单块导引板72进行导引。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进行描述。与前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 标记被用来指代相同或者对应于的元件,并且省去对这些元件的详细阐述。
在如图16示出的第二实施例中,固定导轨39并非被安装在各个开口 区域2x的上边缘部分的中间处,而是位于两个相邻打开区域2x的上方。 各扇滑动门3上的成对支撑托架10并非被安装在左端部和右端部处,而是 安装在更为接近滑动门3的中心的位置处。与第一实施例中具有类似形状 的左侧和右侧可旋转连杆被安装在对应于支撑托架10的位置处。左侧和右 侧可旋转连杆上的导轨部分51′(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导轨部分51)以及 连接于导轨部分51′之间的导管151构成了一条长的辅助轨道。左侧和右侧 支撑托架10上的导轨构件11′(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导轨构件11)和连 接于导轨构件11′之间的导管111构成了一条长的额外轨道。除了前述特征 之外,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具有相同构造。在第二实施例中固定导轨 39的数目小于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数目。
在如图17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没有使用用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 固定导轨39。相反,由导轨部分51′、导管151构成的辅助轨道和由导轨部 分11′和导管111构成的额外轨道的长度大体等于滑动门3的宽度。在本实 施例中,当一扇滑动门移动时,用于该移动滑动门的主轨道仅由处于关闭 状况下的滑动门上的额外轨道构成。
在如图18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中,在此提供了一种包括一扇滑动门的打 开和关闭装置,其中所述滑动门能够应用于房屋的窗户。其基本机构类似 于第一实施例。环绕在打开区域2x,即窗户,周围的框架1的上侧框架部 分1c和下侧框架部分1d,向打开区域2x的左侧或者右侧延伸。如第一实 施例中那样。固定导轨39紧接着设置在限定出开口区域2x的那部分上侧 框架部分1上方。一对可旋转连杆被安装成邻近固定导轨39的左端和右端。 在从开口区域2x延伸出的那部分上侧框架部分1c的上方,安装有另外一根 固定导轨39。
在下侧框架部分1d上,固定有从开口区域2x的中间延伸至该下侧框 架部分1d中间的辅助导轨70。在辅助导轨70的两端上,固定有导引板72。 滑动门3和安装于该滑动门3上的其它元件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只是没 有形成额外轨道。同样,在本实施例中,滑动门3当其在关闭位置与打开 预备位置之间移动时在前、后方向上移动。通过使得框架1与滑动门3紧 密接触,可以提高房屋的气密性。滑动门可以在打开位置被容置在门框中, 并且该滑动门可以在关闭位置与门框平齐。
在如图19所示的第五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一扇滑动门的打开 和关闭装置,其中所述滑动门能够应用于房屋的窗户。本实施例的基本结 构类似于如图16中所示的第二实施例。
在所有的前述实施例中,滑动门3的负荷由安装于上侧框架部分1c上 的固定导轨39和可旋转连杆50提供支撑,滑动门3由它们悬吊式支撑起 来。因此,滑动门3的下边缘部分中的元件,比如支撑托架20和辅助导轨 70,可以被省除。
在如图20所示的第六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安装于滑动门3 上的支撑托架10、20以及支撑着滑动门3的元件被上下颠倒排布。在本实 施例中,滑动门3的负荷由固定在滑动门3的下边缘部分上的支撑托架10 上的滚轮16提供支撑,所述滚轮16骑跨在可旋转连杆50上的导轨部分51 上或者固定导轨39上。滚轮16在其圆周表明上带有一条装配槽,导轨部 分51即将装配在其中。滑动门3当其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预备位置时向 上移动。除了前述特征之外,第六实施例的构造和工作过程与第一实施例 相同,并且因此将省去对该第六实施例的阐述。
在图16至19所示的第二至第五实施例中,元件可以上下颠倒排布。
下面将参照图21至30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进行描述。首先将参照 图21至25对滑动门导向器的下侧结构进行描述。如图21至23中所示, 对于各个开口区域2x来说,在下侧框架部分1d的下表面上,固定有一对 左侧和右侧支撑托架80(仅示出了一对),它们差不多以开口区域2x的整 个宽度间隔开。支撑托架80包括一个从下边缘水平延伸的负荷接受部分 80a。相邻开口区域2x上的支撑托架80相互背靠背相抵。
在成对的支撑托架80的前方下端部之间,经由向左和向右水平延伸的 旋转轴80b可旋转地支撑起一个由挤压材料制成的可旋转导轨81(可旋转 构件)。可旋转导轨81是一块宽大的长条板,并且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平 整表面81a、81b。可旋转导轨81的长度大体与开口区域2x的宽度相同, 换句话说,与滑动门3的宽度相同。可旋转导轨81能够在处于后方的平躺 位置(第一旋转位置)与处于前方的直立位置(第二旋转位置)之间于90 度的角度范围之内旋转。可旋转导轨81通过骑跨在支撑托架80的负荷接 受部分80a上而被保持在平躺位置,同时平整表面81a抵靠在负荷接受部分 80a的上表面上。
可旋转导轨81的另一平整表面81b具有一条形成于其宽度方向中心处 的接收槽82。当可旋转导轨81处于平躺位置时,该接收槽82在其上侧具 有一个开口。在接收槽82的开口边缘处,形成有一对相互面对的悬垂部82x。 接收槽82包括位于底部的宽的第一表面82a、位于底表面82a的相对侧的 窄的第二表面82b和窄的第三表面82c、以及位于悬垂部82x的内侧面上的 第四表面82d。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82a用作一个支撑表面,而更为接 近旋转中心的第二表面82b用作一个辅助轨道。在可旋转导轨81的平整表 面81b上,靠近旋转轴80b的表面部分用作一个额外轨道81x。
在旋转轴80b侧的可旋转导轨81的边缘部分上,该可旋转导轨81具 有一个从额外轨道81突伸出来的限制壁81y和一个在与额外轨道81x相反 的方向上垂直于限制壁81y突伸出来的接合部分81z。如图22中所示,当 可旋转导轨81处于直立位置时,通过将接合部分81z抵靠在负荷接受部分 80a的前边缘上,防止了该可旋转导轨81在前方垂落。
当可旋转导轨81处于直立位置时,利用一个在图24中示出的保持机 构83防止了其在后方垂落。保持机构83在可旋转导轨81的长度方向上靠 近位于一端侧的可旋转导轨81的自由边缘部分。该保持机构83包括一个 装配入可旋转导轨81的端部内的壳体83a(a holder case)、一个位于壳体 83a的开口端处的球83b、一个容置在壳体83a中并且朝向支撑托架80的侧 壁推动球83b的盘簧83c、以及一个形成于支撑托架80的侧壁上的球形凹 槽83d。当可旋转导轨81处于直立位置时,球83b装配入凹槽83d之内, 由此将可旋转导轨81保持在直立位置。
可旋转导轨81还带有一个在图21和25中示出的定位机构84。该定位 机构84在滑动门3从打开位置移动至打开预备位置的同时对该滑动门3进 行定位。该定位机构84包括一个具有L状横剖面的支座84a和一个可移动 构件84b。支座84a的第一部分利用一个固定构件84e固定在可旋转导轨81 的自由边缘部分上。在支座84a的第二部分与可旋转导轨81的平整表面81b 之间,设置着可移动构件84b。在支座84a的第二部分上,固定有一对左侧 和右侧销84c。
可移动构件84b包括一对位于左侧和右侧的细长孔84h。各个细长孔 84h均呈圆弧形状,其中所述圆弧是一个以另一细长孔84h的端部(当可旋 转导轨81如图22中所示处于直立位置时,另一细长孔84h的上端)为圆 心的圆的一部分。销84c被插入细长孔84h中。利用这种方案,容许可移动 构件84b发生摆动和竖直移动。可移动构件84b在其面对着支座84a的第一 部分的表面上,包括有一个孔。该孔在其中容置一个盘簧84d。盘簧84d朝 向一个远离支座84a的第一部分的方向偏压可移动构件84b。在与支座84a 的第一部分相反方向那一侧,可移动构件84b包括一个位于左侧和右侧的 倾斜导引表面84x和一个位于中间的圆弧状接合表面84y。定位机构84的 工作过程将在后面给予描述。
在滑动门3的下边缘部分的后表面上,安装有一对左侧和右侧支撑托 架85。在支撑托架85的后端处,可旋转地支撑着一个辅助滚轮89。在成 对的支撑托架85之间,连接有一个具有大体呈Z状横剖面的长支撑托架86 (运行件支撑托架),该支撑托架86的下端部经由一根旋转轴86a可旋转地 连接起来。支撑托架85的旋转轴线平行于可旋转导轨81的旋转轴线进行 延伸,并且水平地向左和向右延伸。支撑托架86包括一个处于远端侧的第 一部分86x、一个处于中间的第二部分86y以及一个处于基端侧的第三部分 86z,其中第一部分86x与第二部分86y相互垂直,而第三部分86z平行于 第一部分86x。支撑托架86由一个扭簧87(偏压构件)逆时针偏压。扭簧 87卷绕在旋转轴86a的周围,同时其一端勾挂在一个固定于支撑托架85上 的销87a上,而另一端勾挂在支撑托架86的第二部分86y上。
在支撑托架86的第一部分86x上,经由一根垂直于第一部分86x的支 撑轴88x可旋转地支撑着一个圆盘状滚轮88(运行件)。该滚轮88被容置 在可旋转导轨81上的接收槽82中。
下面将参照图26至30对按照第七实施例的导向器的上侧结构进行描 述。由于第七实施例中的上侧结构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下侧结构和第六 实施例中的上侧结构,所以将省去详细描述。在滑动门3的上边缘部分右 端的后表面上,固定有一个支撑托架120(运行部分支撑托架)。该支撑托 架120包括一个固定在滑动门3的后表面上并且向上突伸的竖直固定部分 120a、一个从固定部分120a的上端水平向后突伸的水平部分120b、一个从 水平部分120b的后端直立起来的直立部分120c、以及一对从直立部分120c 的上端向左和向右突伸的突起120d。在支撑托架120上的固定部分120a的 前表面上,固定有一个构成该支撑托架120的一部分的导轨部分120e。导 轨部分120e具有一条形成于其中的导引槽120f。该导引槽120f具有一个形 成于其上部的狭窄空间120g。
在支撑托架120上的水平部分120b的上表面上,可旋转地安装有一个 具有竖直旋转轴线的滚轮125(运行件)。支撑托架120和滚轮125构成一 个辅助运行件129。
一对支撑托架171被固定在框架1的上侧框架部分1c的上表面上,并 且位于各个开口区域2x的右端处。一块导引板172(导引构件)被固定在 相互对置的支撑托架171的各个对置表面上。正如在图27中清晰看到的那 样,导引板172具有一条形成于其对置表面(导引表面)上的直倾斜沟槽 172b(导引槽),该倾斜沟槽172b朝前向下倾斜。倾斜沟槽172b的上端与 一个向上延伸的短竖直沟槽172a连续,并且倾斜沟槽172a的下端与一个竖 直延伸的短切口172c连续。切口172c朝向导引板172的下边缘敞开。
对于各个开口区域2x来说,均设置有一条辅助导轨170。这些辅助导 轨170,共计四条,均在一条直线上延伸。这些辅助导轨170的长度等于滑 动门3的宽度减去成对的支撑托架171之间的间隙。辅助导轨170被固定 在支撑托架171之间。如图28中所示,辅助导轨170包括一条底部敞开的 导引槽170a(辅助轨道)。导引槽170a的两侧表面均竖直设置。导引槽170a 具有一个形成于其上部的狭窄空间170b。导引槽170a和空间170b分别与 滑动门3上的支撑托架120上的导引槽120f和空间120g相同。
下面将对按照第七实施例的导向器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当所有的(例 如四个)开口2x均由相应的滑动门3关闭起来时,滑动门3的前表面如同 第一实施例中那样相互平齐。
当滑动门3处于关闭位置时,如图21中所示,可旋转导轨81处于平 躺位置,并且滚轮88被向下容置在可旋转导轨81上的接收槽82中。滚轮 88骑跨在第一表面82a(支撑表面)上,同时其侧表面抵靠在第一表面82a 上,由此支撑起滑动门3的重量。支撑托架86受到由扭簧87的弹力产生 的旋转扭矩。该旋转扭矩朝向关闭位置对滑动门进行偏压,右侧将滑动门3 保持在关闭位置。
当滑动门3处于关闭位置时,可旋转导轨81中的额外轨道81x和限制 壁81y以及支撑托架86的第二部分86y和第三部分86z共同限定出一个空 间180,供其它扇滑动门3上的滚轮88在其中运行。
当所有的滑动门3均处于关闭位置时,所有可旋转导轨81中的额外轨 道81x均排布在一条直线上,构成一条连续轨道。
另一方面,如图26和29中所示,当滑动门3处于关闭位置时,安装 于滑动门3的上边缘部分上的支撑托架120被容置在一对导引板172之间。 支撑托架120上的左侧和右侧突起120d位于成对的导引板172上的竖直沟 槽172a中,并且防止其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支撑托架120上的导引槽120f 经由微小间隙与辅助导轨170中的导引槽170a连续。
下面将对特定滑动门3的打开运动进行描述。抓住把手并且将滑动门3 向外拉动至位于前方的打开预备位置。当滑动门3被拉出时,该滑动门3 上的滚轮88与可旋转导轨81中的接收槽82接合,并且由此使得可旋转导 轨81正向旋转,处于竖向直立状态。此时,支撑托架86抵抗扭簧87的作 用旋转过90度,容许滚轮88直立起来。伴随着可旋转导轨81的旋转,该 可旋转导轨81中的额外轨道81x远离所述连续轨道,并且取而代之,该可 旋转导轨81中的辅助轨道82b成为所述连续轨道的一部分。滚轮88骑跨 在可旋转导轨81中的辅助轨道82b上,同时其圆周表面抵靠在辅助轨道82b 上。
在滑动门3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预备位置时的一个特定点处,由于 滑动门3的重量产生的扭矩会超过由扭簧87产生的扭矩,容许滑动门3在 其自身重量的作用下移动至打开预备位置。如图22中所示,可旋转导轨81 上的接合部分81z抵靠在支撑托架80上的负荷接受部分80a上,由此使得 滑动门3停止在打开预备位置。
当滑动门3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预备位置时,在可旋转导轨81的支 撑作用下,向下移动。随着滑动门3进行这种运动,在所述导向器的上侧 结构中,支撑托架120上的突起120d沿着导引板172上的倾斜沟槽172b 以对角线方式向前移动,直到切口172c。以这种方式,在滑动门3移动至 打开预备位置的同时,滑动门3的上边缘部分稳定地移动。当滑动门3抵 达打开预备位置并且支撑托架120上的突起120d与切口172c接合起来时, 支撑托架120上的滚轮125位于一个对应于辅助导轨170中的导引槽170a 的位置。
当滑动门3从打开预备位置移动至位于左侧或者右侧的打开位置时, 支撑托架85上的滚轮88远离可旋转导轨81中的辅助轨道51x,并且如图 23中所示,转移到对应于相邻滑动门3的相邻可旋转导轨81中的额外轨道 81x上。由此可以看出,处于关闭位置的滑动门3上的额外轨道81x构成了 一条供滑动门3移动至打开位置的主轨道,并且对应于处于关闭位置的滑 动门3的可旋转导轨81单独构成所述主导轨。如图23中所示,移动至打 开位置的滑动门3上的滚轮88在空间180中运行,其中空间180由处于关 闭位置的滑动门3上的支撑托架86和可旋转导轨81限定而成。辅助滚轮 89由限制壁81y和接合部分81z进行导引。
当滑动门3移动至打开位置时,如图28中所示,该滑动门3上的滚轮 125在辅助导轨170中的导引槽170a和处于关闭位置的滑动门3上的支撑 托架120上的导引槽120f中运行。移动至打开位置的滑动门3上的支撑托 架120上的直立部分120c在导引板172上的切口172c、辅助导轨170上的 空间170b、以及处于关闭位置的滑动门3上的支撑托架120上的空间120g 中移动。
如图23和28中所示,处于打开位置的滑动门与一扇处于关闭位置的 其它滑动门3重叠。
由已经移动至打开位置的滑动门3遗留下来的可旋转导轨81,如早先 所描述的那样利用保持机构83保持在直立状况。
当滑动门3从打开位置向后移动至打开预备位置时,利用定位机构84 进行定位。更为具体地说,当滑动门3例如从右侧移动回打开预备位置时, 滚轮88的支撑轴88x抵靠在位于定位机构84上的可移动构件84b右侧的 倾斜导引表面84x上,由此使得可移动构件84b右侧向上倾斜。当滑动门3 进一步移动时,滚轮88与接合表面84y发生接合,将滑动门3定位在打开 预备位置、
当滑动门3被向后推动时,支撑托架86和可旋转导轨81分别旋转过 90度,返回至在图21中示出的状态。为了返回到关闭位置,滑动门3首先 需要利用一个力提升起来,该力等于滑动门3的重量减去扭簧87的偏压力。 但是,从一个特定点开始,其在扭簧87的力作用下自动抵达关闭位置。
其它工作方式类似于前述其它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31至36对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进行描述。在本实施例 中,上侧结构和下侧结构均类似于第七实施例,但是上下颠倒排布。滑动 门3在其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预备位置时向上移动。为了确保这种运动, 如图33和34中所示,导引板172上的倾斜沟槽172b向前向上倾斜。第八 实施例与第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1中所示,当滑动门3处于关 闭位置时,处于平躺位置的滚轮88的侧表面抵靠在接收凹槽82的第四表 面82d上。也就是说,该第四表面82d用作一个用于支撑滚轮88的支撑表 面。如图32中所示,当滑动门3处于打开预备位置时,在可旋转导轨81 中的接收槽82内,处于直立位置的滚轮88骑跨在远离旋转中心的第三表 面82c上。换句话说,第三表面82c用作一条辅助轨道。
在本发明的其它特征中,处于关闭位置的滑动门3上的支撑托架86的 第三部分86z用作一条供其它滑动门3移动至打开位置的额外轨道。
在第八实施例中,取代第七实施例中的扭簧87,使用了一个如图35中 所示的偏压机构200来将滑动门3保持在关闭位置。该偏压机构200包括 一对圆柱形状的凸轮201、202,一个压缩盘簧203,一根轴204以及一对 托架205、206。在滑动门3的后表面上固定有一个托架205。在托架205 上固定有一个凸轮201。另一托架206被固定在支撑托架86的第三部分86z 上。轴204的右侧部分被插入托架205和凸轮201之内,以便由此被可旋 转地支撑起来。轴204具有一个在轴向上延伸的键204a,该键204a被设置 在轴204的左侧部分的圆周表面上。键204a被插入托架206和凸轮202之 内,以便由此被不可旋转地支撑起来。轴204与支撑托架86的旋转轴86a 排布在一条直线上。
设置于凸轮202与托架206之间的盘簧203朝向凸轮201对凸缘202 进行偏压。相互对置的凸轮201和202的端表面均为如图36中所示的凸轮 表面201a和202a,它们在盘簧203的作用下相互抵靠。凸轮201的凸轮表 面201a包括两个隆起部分201x,而凸轮202的凸轮表面202a也包括两个 隆起部分202x。
当滑动门3处于关闭位置时,如图36(A)中所示,凸轮202上的隆 起部分202x抵靠在凸轮201上的隆起部分201x的一个倾斜平面上,由此 将盘簧203的力转换成一个方向上的旋转扭矩Fa。该旋转扭矩Fa向后偏压 滑动门3,由此将该滑动门3牢固地保持在关闭位置。
当滑动门3被从关闭位置向前拉动至打开预备位置时,支撑托架86发 生旋转,并且由此使得凸轮202相对于凸轮201发生旋转。当凸轮202旋 转超过预定角度时,比如20度时,隆起部分202x骑跨在隆起部分201的 顶部上,以便抵靠在隆起部分201x的另一倾斜平面上。由此,如图36(B) 中所示,当滑动门3处于关闭位置时,产生出一个相反方向的旋转扭矩Fb。 旋转扭矩Fb被施加在滑动门3上,来抵抗其重量向上偏压滑动门3(朝向 打开预备位置),由此将该滑动门3牢固地保持在打开预备位置。
下面将参照图37至42对第九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实施例具有与在图 21至30中所示第七实施例相似的构造。该第九实施例中的下侧结构与第七 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7中所示,当滑动门3处于关闭位置并且可 旋转导轨81处于第一旋转位置时,支撑托架86的旋转轴86a相对于可旋转 导轨81的旋转轴80b位于后方。另一方面,当滑动门3处于打开预备位置 并且可旋转导轨81处于第二旋转位置时,如图38中所示,支撑托架86的 旋转轴86a相对于可旋转导轨81的旋转轴80b位于前方。因此,如图42 中所示,在滑动门3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预备位置时,旋转轴86a沿着一 条圆环状轨迹移动,并且当旋转轴86a处于旋转轴80b的上方时,达到最高 点。这就意味着旋转轴86a的竖向位移量ΔH′(也就是说该旋转轴86a在 处于最高点时与处于第一旋转位置时的高度差)小于在可旋转导轨81从 第一旋转位置移动至第二旋转位置的过程中该旋转轴86a产生的水平位移 量ΔL。旋转轴86a在处于第一旋转位置时与处于第二旋转位置时之间的高 度差ΔH小于ΔH′。滑动门3的下边缘部分沿着与旋转轴86a相同的轨迹移 动。
第九实施例与第七实施例在下侧结构上的其它不同之处在于:在支座 84a上形成有一个挡块84z。该挡块84z抵靠在支撑托架80上的一个下垂部 分80c上,由此将可旋转导轨81保持在直立位置。两个盘簧301、302均卷 绕在旋转轴86a的周围,它们在轴向上相互间隔开。在图37中示出的扭簧 301顺时针偏压支撑托架86,而在图38中示出的扭簧302逆时针偏压支撑 托架86。因此,在将滑动门3安装到主体1上之前,滚轮88被保持在一个 中立位置,在这里滚轮88相对于滑动门3发生倾斜,使得安装工作易于进 行。
下面将对按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导向器的上侧结构进行描述。如图 39和40中所示,一条辅助导轨400的两端部用作导引构件401,并且该辅 助导轨400经由支座410被固定在主体1的上边缘部分中。在主体1的上 边缘部分的两端处,利用支座410固定有小的导引构件402。导引构件402 和导引构件401相互之间在左、右方向上分离开,并且辅助导轨400和导 引构件402均由具有相同横剖面形状的挤压材料制成。
如图37和38中所示,在相互对置的导引构件401、402的对置表面上, 切除了一个隔壁部分403,来形成一条导引槽405。该导引槽405包括一个 水平部分405a和一个竖直部分405b,该竖直部分405b(后端部分)从水平 部分405a的后端连续。水平部分405a的前端略微向下弯曲,并且连续至一 个开口区域405c。在水平部分405a的较为接近其后端的上表面上,形成有 一个圆弧状凹槽405d。
在滑动门3的上边缘部分上,固定有一个支撑托架420。该支撑托架 420包括一个水平部分421和一个直立部分422。在直立部分422的上端上, 固定有一个柱状滑块425(运行部分)。滑块425的两端部均作为向左和向 右突伸的突起。当滑动门3位于关闭位置与打开预备位置之间时,水平部 分421位于导向构件401与402之间,并且滑块425位于导引槽405中。 支撑托架420和滑块425构成了一个辅助运行件429。
下面对按照第九实施例的导向器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如图37中所示, 当滑动门3处于关闭位置时,可旋转导轨81处于平躺位置,并且滑块425 位于导引槽405的竖直部分405b的下端处。当滑动门3被向前拉动至打开 预备位置时,可旋转导轨81旋转至直立状态,由此直立起滚轮88。在此过 程中,支撑托架86的旋转轴86a沿着如前所述最高点位于中间的圆弧状轨 迹移动。在此过程中,滑块425沿着导引槽405的竖直部分405b向上移动, 随后沿着水平部分405a向前移动,接着略微向下移动,抵达开口区域405c。 如图41中所示,滑块425的水平位移量等于下侧结构中的支撑托架86的 旋转轴86a的水平位移量ΔL,而滑块425的竖向位移量等于旋转轴86a在 处于第一旋转位置时与处于第二旋转位置时之间的高度差ΔH。由于滑块 425的竖向位移量ΔH由此减小,所以导引构件401和402的高度可以降低, 因此有助于减小所述导向器的总体尺寸。
正如从前面给出的描述中看到的那样,支撑托架86的旋转轴86a的轨 迹,也就是说滑动门3的下边缘部分的轨迹,不同于滑块425的轨迹,也 就是说不同于滑动门3的上边缘部分的轨迹。这种轨迹上的不同利用滑动 门3的轻微倾斜加以补偿。当旋转轴86a接近其圆弧状轨迹的最高点时,滑 动门3的倾斜度由于滑块425进入导引槽405中的凹槽405d之内而减少。
如同第七实施例那样,当从打开预备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时,滑动门3 骑跨在处于关闭位置的其它滑动门上的可旋转导轨81中的额外轨道81x 上。由此,滑块425在辅助导轨400的开口区域405c中运行,也就是说在 辅助轨道上运行。开口区域405c位于主体1的上方,并且与处于关闭位置 的滑动门3上的支撑托架420相比,更为远离主体1。因此,移动至打开位 置的滑动门3上的支撑托架420与处于关闭位置的滑动门3上的支撑托架 不会相互干扰。
如前所述按照第七至第九实施例的导向器的结构,可以用于打开和关 闭单扇滑动门3。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具有固定轨道的导轨构件将被用作主 轨道。
所有前面提及的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一种用于打开和关闭其它结构, 比如房屋、壁橱、家具以及大型箱,上的开口区域的装置。对应于多扇 滑动门的开口区域可以相互分隔开。
滑动门的打开预备位置可以处于关闭位置的后方。在这种情况下,滑 动门被向后推动,以便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预备位置。
所述连续轨道可以呈一个具有较大曲率半径的圆弧形状。在这种情况 下,优选的是滑动门的横剖面呈一个与导轨形状匹配的圆弧形状。
取代所述滚轮,可以在滑动门上安装滑块作为主运行件。
当将本发明应用于一种用于导引单扇滑动门以便打开和关闭窗户的装 置时,所述滑动门可以在关闭位置与门框平齐,并且在打开位置被容置在 门框中。
本发明不仅可以应用于一扇用于打开和关闭开口区域的滑动门,而且 可以应用于支撑在壁面上的面板(板状物体),以便导引其运动。
如前所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可以适当地进行结合。
工业实用性
如前所述,按照本发明,以一种相对不易于发生故障的简单结构,板 状物体可以在固定位置与预备位置之间以及在预备位置与非固定位置之间 受到导引。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