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并线的工业织物

申请号 CN02813547.4 申请日 2002-07-03 公开(公告)号 CN1537185A 公开(公告)日 2004-10-13
申请人 阿斯坦约翰逊公司; 发明人 詹姆斯·哈里森;
摘要 一种机织工业织物,包括交织的多根 经纱 (20)与多根 纬纱 (22)。多根经纱(20)和多根纬纱(22)中之一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并线(12)。并线(12)的每一根由至少一根第一 纱线 (14a)和一根第二纱线(14b)组成。纱线(14a、14b)被构形并排列在机织织物内,使得它们在整个织物上彼此连续的、邻近的充分 接触 。
权利要求

1.一种机织工业织物,包括:
相互交织的多根经纱与多根纬纱,其中:
a)多根经纱和多根纬纱中之一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多根并线;
b)多根并线的每一根由至少一根第一纱线和一根第二纱线组成; 和
c)所述的第一和第二纱线排列在机织织物内,使得它们在整个 织物上彼此连续的、邻近的充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织物,其中至少一部分多根经纱包 括多根并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织物,其中至少一部分多根纬纱包 括多根并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织物,其中至少一部分多根经纱和 至少一部分纬纱包括多根并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织物,其中第一纱线由第一材料形 成,第二纱线由不同于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业织物,其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材料 包括至少聚苯硫、酸改性的聚环己撑·二甲基-对苯二甲酸酯和聚对苯 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业织物,其中织物具有一个对应于第 一材料机械性能的机器侧表面,和一个对应于第二材料机械性能的纸 侧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业织物,其中至少第二纱线的一个表 面被加工,用于提供织物纸侧表面需要的表面特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业织物,其中至少第二纱线的一个表 面进行在其上设罗纹、在其中设槽、局部低陷和在其上涂层中的一种 加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织物,其中第一和第二纱线每一 根都具有互补的、横截面形状,这样第一和第二纱线共同联,阻止 错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织物,其中至少一部分多根并线 在织物内交织,使得形成在至少四(4)横向纱线上延伸的浮纱。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织物,其中多根并线包括一根与 至少两根第二纱线成叠置关系的第一纱线,这样在整个织物上至少两 根第二纱线的每一根都与第一纱线充分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工业织物,其中第一纱线具有通常矩 形的横截面形状,提供适合接收至少两根第二纱线的纱线接收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业织物,其中至少一个纱线接收槽 位于纱线接收表面内,用于接收至少两根第二纱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业织物,其中至少两根第二纱线每 一根的纱线接收表面内设有一个隔开的纱线接收槽,防止第一纱线和 至少两根第二纱线间的错位。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业织物,其中至少两根第二纱线每 一根具有通常为矩形的横截面形状。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业织物,其中至少两根第二纱线每 一根具有通常为椭圆形的横截面形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织物,其中第一纱线具有第一横 截面积,第二纱线具有不同于第一横截面积的第二横截面积。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织物,其中第一和第二纱线每一 根都具有多个互补的、间隔开的凸起,使得第一纱线能与第二纱线联 锁。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织物,其中至少一部分多根经纱 包括并线,纬纱包括多根通常叠置的纬纱并线。纬纱并线每一根由至 少两根纱线组成,并能使多根并线在其间插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工业织物,其中织物具有至少一个带 有多根接缝回线的接缝形成边,每一根接缝回线由多根经纱并线的第 一纱线形成,其中第二纱线在间隔开接缝形成边处断开,第一纱线形 成接缝回线,然后沿着第二纱线的织向到邻近第二纱线的断开处,织 回到织物中。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工业织物,其中第二纱线的断开处邻 近机器侧表面和纸侧表面中的一个。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工业织物,其中第二纱线的断开点通 常位于叠置的一根纬纱对之间。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织物,其中多根并线的每一根不 同于相应的至少第一和第二纱线间交织的任何纱线。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织物,其中一部分邻近接缝边的 织物形成一个接缝区,接缝区有多根由多根经纱形成的接缝回线,其 中至少一些多根经纱用于形成接缝回线,在接缝区内至少多根纬纱并 线中的一根之间延伸。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通常涉及机织工业织物,包括至少一组纬纱和至少一组经 纱,其中的经纱和纬纱组任一组或者经纱和纬纱组二者由并线组成, 并线由至少一根第一纱线和一根第二纱线形成,并且在第一纱线和第 二纱线通过工业织物的整个织造通道上,它们被构形并排列成彼此连 续的、邻近的充分接触。可以选择形成并线的组成、排列方向、表面 特性以及形状,使其符合最终使用需求。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良的工业织物,尤其适用于造纸以及相关的过 滤应用,有助于形成、脱以及传输织物通过造纸或与之类似的机器。 取决于织物想要应用的造纸机的具体区域,需要和要求的造纸机织物 特性是不同的。这些织物的大多数采用机织结构。现有技术中还已知 许多类型,包括采用单层、双层或者三层结构。这些织物根据公知技 术采用直丝或者环形机织,缝合使其易于安装到造纸机上。
造纸织物同时还必须通常满足一些物理要求:它们必须具有稳定 的尺寸和相当高的张强度,用于抗施加在它们上的压力;它们必须 耐高温和压缩负荷;它们必须具有一定的抗磨性,当它们在机器轴承 表面上移动时会受到磨损。公知的其他的要求。为了满足至少一些要 求,造纸织物的制造商已经开发了各种织造设计和织物结构,这允许 定制织物的一个或两个表面的特性以用于最终的使用条件。一种用于 上述的方法是,使经纱和纬纱组中的任一个或两个内的纱线叠置,以 便每一组的单个纱线彼此垂直排列。
在本领域中已知了由叠置的经纱和/或纬纱组成的机织工业织 物。例如,参见Gaisser的US5066532和US5857497;Lee的US5167261、 US5092373和US5230371;Crosby等人的US6158478;Josef等人的 US5503196和Kositzke的US5503196。已知并使用了其他的机织工业织 物。已知的由叠置经纱和/或纬纱组成的织物至少具有双层结构,意思 是说,它们具有至少两组经纱或者纬纱或者两者都具有。在这些已知 的织物中,一个纱线组的经纱或者纬纱的至少一部分或者两者的至少 一部分,布置成织造图案,以便以垂直叠置关系叠置于机织织物结构 中第二纱线组内相应纱线上。
在所有已知的织物中,其中第一组的至少一部分组成纱线中的每 一根垂直叠置在第二组的相应纱线上,例如形成对线,对线的组成纱 线并不在织物的整个织造路径长度上紧密接触。在重复织造中,总存 在至少一根插入纱线位于叠置对线之间。这是因为至少一些现有技术 中织物的织造图案被设计成用于将叠置的纱线稳固在垂直方向上,以 便这些纱线可以保持一个位于另一个上面的这种位置
在现有技术中经纱和/或纬纱垂直叠置的织物,比至少一部分组 成纱线不叠置的其他织物具有更多优点。例如,可以排列叠置纱线的 织造路径,这样一个纱线组只形成一个织物表面的一部分,而另一个 纱线组形成相对织物表面的一部分。能够利用这种特点来设置有关织 物一个表面的耐高温,或抗磨损的材料,以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在一 定织造结构中,具有叠置纱线组的织物与不具有叠置纱线组的织物相 比,能够提高接缝强度,并且减少接缝描样。此外,还可能获得稳定 织物结构的相对高的透气性和开放面积,与不叠置设计相比增加了织 物表面接触面积和柔滑性和高织物经纱填充。因此,在本领域中应该 认识到,当与不以叠置关系排列组成纱线的织物相比时,根据它们的 最终使用目的,具有叠置纱线组的织物具有大量优点。
然而,现在已经认识到,由于排列组成纱线的形式,这些已知的 织物受到了一些限制。首先,允许一纱线组的一根组成纱线主要位于 织物的一个表面,而允许第二纱线组的组成纱线主要位于相对的织物 表面的可获得的织造设计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限制的。其次,可供 现有技术的织物结构使用以产生高强度、连接相对的织物接头的低描 样的接缝设计数量也是有限制的。第三,在不经过后处理的情况下(例 如,采用材料的涂层或者附加层,材料例如可为未经织造的毛层或一 个表面的膜),不可能在单层织物(具有单组经纱和纬纱)中提供每 一个织物表面上的不同纱线材料。
因此要求能够提供任何选择设计的机织工业织物,其中两个相对 的织物表面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接缝具有减少能力标记薄板以及高 强度,接缝回线相对织物平面成直,并且还可以提供制造经济效率 的提高。
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工业织物,尤其用于造纸织物或者过 滤织物,它的结构能够至少改善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目前已经发现了能够用于织造或者合并的,采用多根并线的工业 织物。并线可以用于织物内的经纱组和纬纱组中的任一或者两者。每 一根并线由至少两根纱线组成,两根纱线排列成在在整个工业织物的 织造路径上连续的紧密接触,没有来自另一个线组的纱线插入织物内 的任何线之间。

发明内容

在第一概括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机织工业织 物,包括交织的多根经纱与多根纬纱,其中:
a)多根经纱和多根纬纱中之一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多根并线;
b)多根并线的每一根由至少一根第一纱线和一根第二纱线组成; 和
c)所述的第一和第二纱线排列在机织织物内,使得它们在整个 织物上彼此连续的、邻近的充分接触。
附图说明
为了示意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然而,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示出的精确方法和手段。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工业织物的第一优选具体实施方式的经 纱和纬纱的排列的侧视图;
图2是附图1的工业织物的织造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工业织物的第二优选具体实施方式的经 纱和纬纱的排列的侧视图;
图4是附图3的工业织物的织造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工业织物的第三优选具体实施方式的经 纱和纬纱的排列的侧视图;
图6是对应于附图5的工业织物的织造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工业织物的第四优选具体实施方式的经 纱和纬纱的排列的侧视图;
图8是附图7的工业织物的织造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工业织物的第五优选具体实施方式的经 纱和纬纱的排列的侧视图;
图10是附图9的工业织物的织造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接缝回线的第一优选具体实施方式的经 纱和纬纱的排列的侧视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接缝回线的第二优选具体实施方式的经 纱和纬纱的排列的侧视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接缝回线的第三优选具体实施方式的经 纱和纬纱的排列的侧视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接缝回线的第四优选具体实施方式的经 纱和纬纱的排列的侧视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接缝回线的第五优选具体实施方式的经 纱和纬纱的排列的侧视图;
图16-19和22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互补横截面形状的并线的横 截面图,因此第一和第二纱线共同联用于阻止错位;
图20,21,23和24是根据本发明并线的横截面图,其中第一纱线 具有通常为矩形的横截面,第二纱线包括一根或更多与第一纱线连续 的、紧密接触的纱线;
图25是第一和第二纱线的正视图,每一根具有互补的、间隔开的 凸起,用于联锁第一和第二纱线以形成并线;
图26示意性画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三层工业织物的侧视图,具有MD 纱线形成并线;
图27示意性画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接缝回线的排列的侧视图;
图28示意性画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工业织物的侧视图,包括具有联 锁横截面形状的成对的MD纱线和成对的CMD纱线;
图29示意性画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工业织物的侧视图,包括具有联 锁横截面形状的成对的MD纱线和成对的CMD纱线,其中接缝回线形 成线织回到织物,并插入一些成对的CMD纱线之间;和
图30示意性画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工业织物的侧视图,包括具有联 锁横截面形状的成对的CMD纱线,其中成对的MD纱线和接缝回线形 成线从织回到织物,并通过一些成对的CMD纱线插入。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使用的确定的技术只是用于便利并不是进行限制。这里使 用的术语“并线”指的是一组两根或更多的纱线,优选是织物中本来 就机织在一起作为一根纱线的单丝。并线内的两根或更多的纱线通常 保持垂直叠置排列,使得他们可以在整个织造路径上连续地紧密接 触,通过除邻近织物接缝区外的工业织物。一个并线内的全部纱线沿 着相同的路径通过织物,通常在除邻近对面的织物边的接缝区外的并 线路径的整个长度之上,并线内的纱线彼此保持相同的相对位置(当 并线示于横截面图时)。纱线的横截面通常为矩形、正方形、梯形或 者其它几何形状。并线与复丝的明显区别是,在彼此周围以及一般纵 纱轴中心的周围,组成并线的构成纱线不经过加捻、合股或者缠结。
单词“右”、“左”、“下”、“上”参照标明附图中的方向。单词“向 内”和“向外”分别指示朝着和远离工业织物的几何中心以及其中指 示的部分。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MD”和“CMD”的 意思分别是“机器方向”和“横跨机器方向”,指的是织物运动通过造 纸机的方向和垂直于织物平面的方向。整篇说明书中,MD纱线也指 经纱,CMD纱线也指纬纱。作为本发明的织物优选直丝机织。应该 理解,当本发明的织物环形机织时,MD纱线作为纬纱,同时CMD 纱线作为经纱。此外,除非特殊注明,否则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相应 部分中使用的单词“a,”意思是“至少一个”。
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指示相同的组件, 附图1-3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工业织物的优选具体实施方式,通常由 10A、10B、10C、10D和10E标明。工业织物10A-10E具有并线12, 每一根并线由至少第一和第二纱线14A、14B直接上下叠置形成。通 过使用不同材料形成的第一和第二纱线14A、14B,实用方法中,工 业织物的表面16、18每一个主要地由独立的材料形成,从而定制每 一个织物表面16、18的物理表面特性。然而本发明能够用于制造各 种机织工业织物,根据本发明制造的工业织物10A-10E的优选用途是, 作为造纸织物或者过滤设备10A-10E。然而只是基于方便的考虑,图 示和讨论中并线12的纱线14A、14B直接上下叠置。纱线14A、14B 也可排列成下面将说明的其他形式。
优选本发明的机织工业织物10A-10E采用直丝织造技术制造。然 而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说明书的内容,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 下,织物10A-10E也可以采用环形织造形成。
附图1-10示出了五个优选的工业织物10A-10E的织造。优选的 织造下面详细讨论。然而,在讨论优选的织造之前,阐述本发明的织 物10A-10E更一般的讨论。
参见附图1,3,5,7和9,工业织物10A-10E包括多根CMD纱 线22与多根MD纱线20交织。多根MD纱线20和多根CMD纱线22 中一根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多根并线12,并线12具有直接上下叠置的 第一和第二纱线14A、14B,以在整个织物10A-10E上彼此充分接触。 优选具体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至少一部分MD纱线20由并线12组成。 尽管没有图示,至少一部分CMD纱线22也可由并线12组成。下面 将详细描述,邻近接缝边24的织物10A-10E(示于附图11-15和27-30) 的一部分形成具有多个接缝回线28的接缝区26。
在接缝区26内,一些形成接缝回线28的MD纱线22能够在成 对的CMD纱线22间延伸。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说明书可知,虽 然直接上下叠置的第一和第二纱线14A、14B间有横向纱线延伸,但 是在整个织物10A-10E上它们仍然通常彼此充分接触。由一个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可知,叠置的第一和第二纱线14A、14B可以单独形成邻 近接缝边24的接缝回线28(下面进一步描述),并且在整个织物 10A-10E上仍然彼此充分接触。
优选的是,至少一部分MD纱线20包括可以为成对的纱线14A、 14B的并线12。可选的是,优选但不是必需,至少一部分CMD纱线 22包括并线12。如附图28-30所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 至少一部分MD纱线20和至少一部分CMD纱线22也可包括并线12。
优选但不是必需,第一纱线14A由第一材料形成,第二纱线14B 由不同于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形成。优选但不是必需,每一根并线12 中第一纱线14A通常位于第二纱线14B之上。第一和第二纱线14A、 14B之间的叠置关系,使得织物10A-10E的上表面通常由第一纱线14A 形成,织物10A-10E的下表面通常由第二纱线14B形成。通过特殊材 料纱线形成的每一个织物表面16、18,使得织物10A-10E的表面具有 不同的物理表面特性。当本发明的织物10A-10E用作造纸织物时,织 物具有上纸侧表面18和下机器侧表面16,每一表面通过选择恰当的 纱线材料和纱线外形,可以具有特殊的物理表面特性。
优选但不是必需的,织造前,并线12的第一和第二纱线14A、14B 预先叠置作为并线。这使得当CMD纬纱或者填充纱线22插入由MD 纱线20形成的梭口时,叠置的MD纱线20通过综片一起运动。可选 的是,并线22能够通过普通的综片独立运动,或者通过邻近的综片 运动,然后在织造过程中叠置。
当工业织物10A-10E以这样的方式形成时,织物10A-10E的第 一表面18,也就是纸侧表面,具有对应于第一材料的机械特性;织物 10A-10E的第二表面16,也就是机器侧表面,具有对应于第二材料的 机械特性。第一和第二材料的化合物可能为:聚苯硫醚树脂(PPS) 和酸改性的聚环己撑·二甲基-对苯二甲酸酯(PCTA)、PPS和聚对苯 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CTA、PET。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通过说明书公开的内容,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取决于织物 10A-10E的机器侧表面16和纸侧表面18所要求的特性,选择其它材 料。
优选但不是必需的,第一纱线14A可以被加工提供织物10A-10E 纸侧表面18需要的表面特性。第一纱线14A可以通过在其上加罗纹、 在其中设槽、局部低陷和/或在其上加涂层中的一种方式加工。可选择 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机器侧表面16也可以采用相 似的加工纱线。纱线14A和14B的尺寸可以不同,也可以选择在机器 侧表面排列粗和细的纱线。这样形成一种槽形织物表面。采用一种槽 形纱线也可实现相同的效果。
参见附图16-19和22,本发明的织物10A-10E可由具有互补横 截面形状的第一和第二纱线14A、14B形成,这样第一和第二纱线 14A、14B共同联锁,阻止错位。通过采用联锁的第一和第二纱线14A、 14B,织物10A-10E与其他方式相比,具有较长的浮纱34(测量在浮 纱34上通过的横向纱线数)。具有较长浮纱34的织物10A-10E提供 具有较大的穿着表面积和与薄板接触面积的织物。
参见附图16,第一纱线14具有通常为矩形的横截面,其内带有 用于接收第二纱线的槽50。参见附图17,第二纱线14B具有通常为 矩形的横截面,具有一个用于与第一纱线14A中的槽50接合的半圆 形凸起。参见附图18,附图16的联锁纱线包括一根与第一纱线14A 一起包围第二纱线的第三纱线52。参见附图19,第二纱线14B包括 一个梯形凸起,用于与第一纱线14A中相应形状的槽50联锁。参见 附图22,的第一纱线14A通常为环形,在一侧沿半径方向具有开口32, 通过开口32可将第二纱线14B按入其中。虽然图示了优选的联锁纱 线的横截面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联 锁纱线的横截面形状,可以包括诸如不规则的纱线联锁形状的任何联 锁纱线形状。虽然附图28-30示出了采用具有互补横截面联锁形状的 第一和第二纱线14A、14B用作CMD纱线22,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 也可以采用具有互补横截面联锁形状的第一和第二纱线14A、14B形 成MD纱线20。
联锁形成刚性并线12的叠置的第一和第二纱线14A、14B的用 于,使至少一部分并线12形成优选在至少四(4)横向纱线上延伸的 浮沙34。具有联锁横截面配置的第一和第二纱线14A、14B很少横向 经纬滑动,使得织物10A-10E具有更长的露出浮纱34。
参见附图20和24,本发明的织物10A-10E包括并线12,并线具 有多根与第二纱线14B成叠置关系的第一纱线14A,这样在整个织物 10A-10E上,至少两根第一纱线14A中的每一根通常都与第二纱线14B 充分相接触。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说明书可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 围的情况下,至少两根第二纱线14B与单根第一纱线14A排列成叠置 关系,这样第一纱线14A既可以形成织物10A-10E的纸侧表面16, 又可以形成为织物10A-10E的机器侧表面18。
当单根纱线14A或者14B与至少两根纱线14B、14A叠置时, 优选但不是必需的,所述的第一纱线14A具有一个矩形横截面,提供 用于接收至少两根第二纱线14B的纱线接收表面36。优选的是,纱线 接收表面36至少具有一个纱线接收槽,用于接收至少两根叠置纱线 14A或者14B。可选的是,纱线接收表面36具有一个独立的纱线接收 槽,用于至少两根纱线14A或者14B的每一根在其上延伸,防止提供 给纱线接收表面36的纱线与叠置于其上的至少两根纱线之间错位。 如附图24所示,至少两根第一纱线14A(或者基于织物10A-10 E的 第二纱线14B)每一根都具有矩形横截面。如附图21所示,至少每一 根第一和第二纱线14A、14B横截面都是半圆形,这样当第一和第二 纱线14A、14B连续的、邻近的接触时,最终的并线通常具有圆形横 截面。
本发明的织物10A-10E采用既可在MD方向,又可在CMD方向 上具有不同厚度的第一和第二纱线14A、14B叠置形成。因此,织物 10A-10E可以合并具有第一横截面积和形状的第一纱线14A和不同于 第一横截面积和形状的、具有第二横截面积和形状的第二纱线14B。
参见附图25,织物10A-10E可由MD或者CMD并线制成,并 线包括第一和第二纱线,每一根具有多个互补的、间隔开的凸起,能 够使第一纱线14A与第二纱线14B联锁。
参见附图9,11-15和27,优选的是,至少一部分MD纱线20包 括并线12和CMD纱线22排列成通常叠置的CMD纱线批40,每一 纱线批包括两根间隔开的CMD纱线22。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说明书 可知,每一根叠置、间隔开的CMD纱线22实际上可由两根或更多根 纱线12的一根并线形成(可有或无联锁横截面形状)。
两层或者更多层CMD纱线22用于将纱线接头(下面进一步描 述)机织到通常在叠置的CMD纱线批40之间断开,这样防止在织物 10A-10E的纸侧表面18或者机器侧表面16产生飘头纱。织物10A-10E 优选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接缝回线28的接缝形成边24,使织物在环形 带结构中形成。
参见附图11-15,一种形成接缝回线28的方法(形成接缝回线的 其他方法将在下面详述)是,当第二纱线14B在与接缝形成边24间 隔处断开时,并线12的第一纱线14A形成回线28。通过第一纱线14A 形成回线28后,第一纱线14A沿着邻近第二纱线断开点T第二纱线 路径上,返回机织入织物10A-10E。第二纱线14B可在邻近机器侧表 面16或纸侧表面18处断开。然而,优选的是第二纱线14B通常在一 个叠置的CMD纱线批40之间断开。可选的是,沿着织物10A-10E接 缝形成边24的接缝回线28每一根可由成批的并线12中的一根形成。 取决于形成接缝回线28采用的返回织造技术,织造织物10A-10E,这 样多根并线12的每一根不是任何相应的第一和第二纱线14A、14B间 交织形成的纱线。
虽然上面概括描述了本发明的织物10A-10E,用于五(5)个优 选织物(示于附图1-10)的织造将在下面讨论。每一下面的例子中, 织物10A-10E采用直丝织造法。应该理解,然而本发明也可以采用不 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环形织造或者织物并线方法(诸如美国申请第 60/194163号和第60/259974号描述的那样,在这里两篇文献被全部引 用并参照,正如完全阐述了一样)。例如,本发明的原理也可用于使 用预先卷曲纱线形成织物。这样的织物至少一部分通过多根预先卷曲 的聚合物、特殊纱线、条等等合并。在合并前预先对组分卷曲,将合 并或者配对的组分的缺口尺寸在形状和尺寸上互补。互补的缺口考虑 到将纱线叠置合并成根据本发明的通常邻近的、连续接触。
由于下面讨论的织物10A-10E采用直丝织造,叠置的MD并线20 形成经纱,并优选通过综片排列,既可以独立也可以预先叠置,使得 MD经纱并线20可以进入需要的梭口构形。优选的是,通过移动MD 经纱并线20进入邻近的梭口构形,然后从梭口插入CMD纬纱22或 者叠置的、成对的CMD纬纱22,从而形成织物10A-10E。然后使用 一个打纬杆或相类似的部件紧固刚插入的CMD纱线22,使其与织物 10A-10E已经织完的部分紧密结合。然后,综片移动建立下一个需要 的梭口构形,另一根CMD纱线22插入梭口。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 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说明书可知,MD经纱20可以形成单根 纱线,并且至少一部分CMD纬纱22可以形成并线12。
当使用直丝织造方法时,一旦织物10A-10E被机织成使织物 10A-10E在环型带上形成时,接缝回线28沿着织物接缝边24形成。 为了形成接缝回线28,一旦织物10A-10E开始机织,织物10A-10E 邻近接缝边24的一部分停止织造。然后,一些MD经纱续织入织物 10A-10E,用于形成接缝回线28。为了在环形结构中连接直丝织造织 物,接缝边24设在邻近接缝边24的接缝回线28排列处。一旦接缝 回线排好,一个枢轴(图中未示)插入接缝回线28,用于在环形带结 构中连接织物10A-10E。在织物10A-10E内形成接缝回线的各种技术 将在优选织造的说明之后祥述。
第一优选的织造
参见附图1和2,第一优选织物10A采用六(6)梭口织造。附 图1示出了十二(12)成对的MD经纱20-1至20-12。附图2示出了 相对于成对的MD经纱20-1至20-12,CMD纬纱22-1至22-12的插 入位置。特别是,附图2的织造图示出了,成对的MD纱线20-1至20-12 是否位于CMD纬纱22-1至22-12之上或之下的情况。图上的空白格 表示CMD纬纱22在相应的叠置、成对的的MD纱线20上通过。例 如,CMD纬纱22-1位于叠置MD经纱20-5、20-6、29-9、20-10、20- 11和20-12之上。附图4、6、8和10所示的织造图的说明与上述相 同。
第一优选的织物10A使用单层CMD纬纱22,并采用如下方法机 织。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12移入第一梭口构形,CMD纬纱22- 1在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4之下、叠置的MD经纱20-5和20-6 之上、叠置的MD经纱20-7和20-8之下和叠置的MD经纱20-9至20-12 之上插入。
然后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12移入第二梭口构形。一旦叠 置的MD经纱20-1至20-12处于第二梭口构形,CMD纬纱22-2在叠 置的MD经纱20-1和20-2之下、叠置的MD经纱20-3至20-6之上、 叠置的MD经纱20-7至20-10之下和叠置的MD经纱20-11和20-12 之上插入。
然后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12移入第三梭口构形。一旦叠 置的MD经纱20-1至20-12处于第三梭口构形,CMD纬纱22-3在叠 置的MD经纱20-1和20-2之下、叠置的MD经纱20-3和20-4之上、 叠置的MD经纱20-5和20-6之下、叠置的MD经纱20-7和20-8之 上、叠置的MD经纱20-9和20-10之下和叠置的MD经纱20-11和20-12 之上插入。
然后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12移入第四梭口构形。一旦叠 置的MD经纱20-1至20-12处于第四梭口构形,CMD纬纱22-4在叠 置的MD经纱20-1至20-4之上、叠置的MD经纱20-5和20-6之下、 叠置的MD经纱20-7和20-8之上和叠置的MD经纱20-9和20-12之 下插入。
然后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12移入第五梭口构形。一旦叠 置的MD经纱20-1至20-12处于第五梭口构形,CMD纬纱22-5在叠 置的MD经纱20-1和20-2之上、叠置的MD经纱20-3至20-6之下、 叠置的MD经纱20-7至20-10之上和叠置的MD经纱20-11和20-12 之下插入。
然后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12移入第六梭口构形。一旦叠 置的MD经纱20-1至20-12处于第六梭口构形,CMD纬纱22-6在叠 置的MD经纱20-1和20-2之上、叠置的MD经纱20-3和20-4之下、 叠置的MD经纱20-5和20-6之上、叠置的MD经纱20-7和20-8之 下、叠置的MD经纱20-9和20-10之上和叠置的MD经纱20-11和20-12 之下插入。
整个织物10A重复上述的织造。当织物10A完成后,优选的是, 邻近接缝边24的接缝区26不进行织造,续织形成接缝回线28(下面 进一步描述)。这样使得所得到的织物10A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的 情况下,织造不同的接缝区26。
第二优选的织造
参见附图3和4,第二优选织物10B使用四(4)梭口织造形成, 并使用具有不同厚度的CMD纱线22,例如采用不同的横截面积。织 物的织法如下。
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8移入第一梭口构形,一旦叠置的MD 经纱20-1至20-8处于第一梭口构形,CMD纬纱22-1在叠置的MD 经纱20-1和20-2之下、叠置的MD经纱20-3至20-6之上和叠置的 MD经纱20-7和20-8之下插入。
然后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8移入第二梭口构形。一旦叠置 的MD经纱20-1至20-8处于第二梭口构形,CMD纬纱22-2在叠置 的MD经纱20-1和20-2之下、叠置的MD经纱20-3和20-4之上、 叠置的MD经纱20-5和20-6之下和叠置的MD经纱20-7和20-8之 上插入。
然后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8移入第三梭口构形。一旦叠置 的MD经纱20-1至20-8处于第三梭口构形,CMD纬纱22-3在叠置 的MD经纱20-1和20-2之下、叠置的MD经纱20-3至20-6之上和 叠置的MD经纱20-7和20-8之下插入。
然后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8移入第四梭口构形。一旦叠置 的MD经纱20-1至20-8处于第四梭口构形,CMD纬纱22-4在叠置 的MD经纱20-1和20-2之上、叠置的MD经纱20-3和20-4之下、 叠置的MD经纱20-5和20-6之上和叠置的MD经纱20-7和20-8之 下插入。
整个织物10B重复上述的织造。当织物10B完成后,优选的是, 邻近接缝边24的接缝区26不进行织造,续织形成接缝回线28(下面 进一步描述)。这样使得所得到的织物10B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的 情况下,织造不同的接缝区26。
第三优选的织造
参见附图5和6,第三优选织物10C使用四(4)梭口织造形成。 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8移入第一梭口构形,CMD纬纱22-1在 叠置的MD经纱20-1和20-2之上、叠置的MD经纱20-3和20-4之 下、叠置的MD经纱20-5和20-6之上和叠置的MD经纱20-7和20-8 之下插入。
然后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8移入第二梭口构形。一旦叠置 的MD经纱20-1至20-8处于第二梭口构形,CMD纬纱22-2在叠置 的MD经纱20-1和20-2之下、叠置的MD经纱20-3至20-6之上和 叠置的MD经纱20-7和20-8之下插入。
然后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8移入第三梭口构形。一旦叠置 的MD经纱20-1至20-8处于第三梭口构形,CMD纬纱22-3在叠置 的MD经纱20-1和20-2之下、叠置的MD经纱20-3和20-4之上、 叠置的MD经纱20-5和20-6之下和叠置的MD经纱20-7和20-8之 上插入。
然后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8移入第四梭口构形。一旦叠置 的MD经纱20-1至20-8处于第四梭口构形,CMD纬纱22-4在叠置 的MD经纱20-1和20-2之上、叠置的MD经纱20-3至20-6之下和 叠置的MD经纱20-7和20-8之上插入。
整个织物10C重复上述的织造。当织物10C完成后,优选的是, 邻近接缝边24的接缝区26不进行织造,续织形成接缝回线28。这样 使得所得到的织物10C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的情况下,织造不同的 接缝区26。
第四优选的织造
参见附图7和8,第四优选织物10D采用优选垂直排列的双层CMD 纱线由八(8)梭口织造。织物10D的织造如下。
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8移入第一梭口构形,一旦叠置的MD 经纱20-1至20-8处于第一梭口构形,CMD纬纱22-1在叠置的MD 经纱20-1至20-4之下、叠置的MD经纱20-5和20-6之上和叠置的 MD经纱20-7和20-8之上插入。
然后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8移入第二梭口构形。一旦叠置 的MD经纱20-1至20-8处于第二梭口构形,CMD纬纱22-2在叠置 的MD经纱20-1至20-4之下和叠置的MD经纱20-5至20-8之上插 入。
然后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8移入第三梭口构形。一旦叠置 的MD经纱20-1至20-8处于第三梭口构形,CMD纬纱22-3在叠置 的MD经纱20-1至20-6之下和叠置的MD经纱20-7和20-8之上插 八。
然后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8移入第四梭口构形。一旦叠置 的MD经纱20-1至20-8处于第四梭口构形,CMD纬纱22-4在叠置 的MD经纱20-1和20-2之下、叠置的MD经纱20-3和20-4之上、 叠置的MD经纱20-5和20-6之下和叠置的MD经纱20-7和20-8之 上插入。
然后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8移入第五梭口构形。一旦叠置 的MD经纱20-1至20-8处于第五梭口构形,CMD纬纱22-5在叠置 的MD经纱20-1和20-2之下、叠置的MD经纱20-3和20-4之上和 叠置的MD经纱20-5至20-8之下插入。
然后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8移入第六梭口构形。一旦叠置 的MD经纱20-1至20-8处于第六梭口构形,CMD纬纱22-6在叠置 的MD经纱20-1至20-4之上和叠置的MD经纱20-5至20-8之下插 入。
然后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8移入第七梭口构形。一旦叠置 的MD经纱20-1至20-8处于第七梭口构形,CMD纬纱22-7在叠置 的MD经纱20-1和20-2之上和叠置的MD经纱20-3至20-8之下插 入。
然后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8移入第八梭口构形。一旦叠置 的MD经纱20-1至20-8处于第八梭口构形,CMD纬纱22-8在叠置 的MD经纱20-1和20-2之上、叠置的MD经纱20-3和20-4之下、 叠置的MD经纱20-5和20-6之上和叠置的MD经纱20-7和20-8之 下插入。
整个织物10D重复上述的织造。当织物10D完成后,优选的是, 邻近接缝边24的接缝区26不进行织造,续织形成接缝回线28(下面 进一步描述)。这样使得所得到的织物10D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的 情况下,织造不同的接缝区26。
第五优选的织造
参见附图9和10,第五优选织物10E采用优选垂直排列的双层 CMD纱线由八(8)梭口织造。织物10E的织造如下。
将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8移入第一梭口构形,一旦叠置的 MD经纱20-1至20-8处于第一梭口构形,CMD纬纱22-1在叠置的 MD经纱20-1和20-2之上、叠置的MD经纱20-3和20-4之下和叠置 的MD经纱20-5至20-8之上插入。
然后将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8移入第二梭口构形。一旦叠 置的MD经纱20-1至20-8处于第二梭口构形,CMD纬纱22-2在叠 置的MD经纱20-1和20-2之上和叠置的MD经纱20-3至20-8之下 插入。
然后将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8移入第三梭口构形。一旦叠 置的MD经纱20-1至20-8处于第三梭口构形,CMD纬纱22-3在叠 置的MD经纱20-1至20-6之上和叠置的MD经纱20-7和20-8之下 插入。
然后将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8移入第四梭口构形。一旦叠 置的MD经纱20-1至20-8处于第四梭口构形,CMD纬纱22-4在叠 置的MD经纱20-1至20-4之下、叠置的MD经纱20-5和20-6之上 和叠置的MD经纱20-7和20-8之下插入。
然后将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8移入第五梭口构形。一旦叠 置的MD经纱20-1至20-8处于第五梭口构形,CMD纬纱22-5在叠 置的MD经纱20-1和20-2之下和叠置的MD经纱20-3至20-8之上 插入。
然后将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8移入第六梭口构形。一旦叠 置的MD经纱20-1至20-8处于第六梭口构形,CMD纬纱22-6在叠 置的MD经纱20-1和20-2之下、叠置的MD经纱20-3和20-4之上 和叠置的MD经纱20-5至20-8之下插入。
然后将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8移入第七梭口构形。一旦叠 置的MD经纱20-1至20-8处于第七梭口构形,CMD纬纱22-7在叠 置的MD经纱20-1至20-4之上、叠置的MD经纱20-5和20-6之下 和叠置的MD经纱20-7和20-8之上插入。
然后将叠置的MD经纱20-1至20-8移入第八梭口构形。一旦叠 置的MD经纱20-1至20-8处于第八梭口构形,CMD纬纱22-8在叠 置的MD经纱20-1至20-6之下和叠置的MD经纱20-7和20-8之上 插入。
整个织物10E重复上述的织造。当织物10E完成后,优选的是, 邻近接缝边24的接缝区26不进行织造,续织形成接缝回线28(下面 进一步描述)。这样使得所得到的织物10E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的 情况下,织造不同的接缝区26。
通过实验,根据上述五个优选的织造的五个织物样品的特性在下 面列出。实验数据通过采用每一个优选的织造织造多层织物得出,选 择用于展示的织物不但具有高级的物理特性,而且具有提高的缝合能 力和织造效率。
表1:实验确定的织物特性   优选的织造     序号     1     2     3     4     5     图号     1和2     3和4     5和6     7和8     9和10    经纱尺寸     (mm)   0.26×1.06   0.26×1.06   0.26×1.06   0.26×1.06   0.26×1.06    纬纱尺寸     (mm)     1.0     1.0     1.0     1.0     0.70  织物网眼(经    纱X纬纱)     51×16     48×14     50.5×15     52×32     52×25     透气性     (cfm)     401     395     317     130     439     卡尺     0.078     0.079     0.071     0.067     0.078   %薄板接触     8.7     9.3     13.3     12.9     6.5    弹性模量     (pli)     9346     7813     7042     6803     7519    抗张强度     (lb.)     1210     1154     1110     1184     1196
织物的特性如下确定:透气性测量基于根据美国材料试验协会 (ASTM)D 737-96热定形织物样品,并通过在织物上施加127Pa压 差得到。使用里兰州盖瑟斯堡的弗雷泽精密仪器公司的高压差透气 机(Frazier Precision Instrument Company,Gaithersburg,Maryland)。
通过以下方式测量与薄板的接触百分比。通过加热、加压将一条 伯洛伊特(Beloit)印纸上的墨迹印在干燥织物样品的表面。采用宾 夕法尼亚州克拉克顶的伯洛伊特公司曼哈顿分部(Beloit Corp Manhattan Division,Clarks Summit,Pennsylvania)的印纸。  干燥织物 表面的油墨然后转印到一张绘图纸上。将印记扫描成一个数字图象, 使用计算机程序计算接触面积。
弹性模量通过一个CRE(恒定伸长率)试验机对其下的织物样品 不断增加负荷得到,织物样品置于机器方向。试验机采用马萨诸塞州 的英斯特朗公司的英斯特朗1122型拉伸试验机(Instron Corp.of Canton, Massachusetts)。消除所有松驰后,由织物的应力-应变曲线的起始斜 率确定弹性模量。试验提供了当织物受到机器方向的负荷时的拉伸性 的测量,这表明可以长期稳定用于造纸机。
抗张强度通过一个CRE(恒定伸长率)试验机对其下的织物样品 施加严重损坏的负荷确定。试验机使用马萨诸塞州的英斯特朗公司的 英斯特朗1122型拉伸试验机(Instron Corp.of Canton,Massachusetts)。 该试验提供织物的应力-应变特性的测量。
参见附图16-24,如上所述,所述优选的织物10A-10E可以通过 经纱和/或纬纱织造。经纱或纬纱每一根可由具有互补的、联锁横截面 的第一和第二纱线14A、14B形成,或由一根相对较大的纱线以及通 常排列在相对较大的纱线的纱线接收表面处的多根小纱线形成。然而 表1中描述的实验织物都是采用两根直丝经纱作为并线得到的。
无论使用何种织造模式用于形成织物10A-10E,都可以采用各种 方法形成必需的接缝回线28,沿着接缝边24将直丝织物10A-10E合 并入环形织物带中。通常,在整个接缝区26上,直丝织物有一部分 没被机织。然后,一些没被机织的纱线形成接缝回线。然后接缝回线 形成纱线的接头和余下的没被机织的纱线进行续织。可以通过手工或 者机器操作停织和续织过程。下面描述一些在续织过程中形成接缝回 线的方法。每一种方法将讨论一批MD纱线54如何放置形成接缝回 线28。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下面描述的方法可 重复用于多批MD纱线54沿着单独织物边24,用于形成足够数量的 接缝回线28。
附图11示出了用于形成接缝回线28的第一个优选方法。使用MD 经纱对54形成接缝回线28,在停织过程中,第一叠置的MD纱线14A 在“T”点(在接缝区26中)断开。然后,放置第二纱线14B用于形 成接缝回线28,沿着断开的第一MD纱线14A织向的余下部分进行 续织。一旦第二纱线14B续织回“T”点,切断第二纱线。优选的是, 为织物10A-10E的余下部分提供一个带有相同接缝的接缝区26。在不 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从说明书中可知,织物中 纱线的连接或者切断和通过交织固定就位的位置(用于本发明的任何 接缝回线形成方法)可以邻近纸侧表面16、机器侧表面18或者位于 织物中。
附图12示出了形成接缝回线28的第二个优选方法。使用MD经 纱对54形成接缝回线28,在续织过程中,第二叠置的MD纱线14B 在“T”点(在接缝区26中)断开。然后,放置第一叠置的纱线14A 用于形成接缝回线28,沿着断开的第二叠置的MD纱线14B织向的 余下部分进行续织。当第一纱线14A续织回“T”点时,切断第一纱 线。
附图13示出了形成接缝回线28的第三个优选方法。接缝回线28 形成于MD纱线对54和56的接头之间。首先,在续织过程中,叠置 的MD纱线对54的第二叠置的MD纱线14B在邻近“Y”点处断开, 相邻的MD纱线对56的第一叠置的MD纱线16A在邻近“T”点处 断开。然后,放置第一叠置的纱线14A用于形成接缝回线28,沿着 断开的、相邻的MD纱线对56的MD纱线16A织向的余下部分续织 到邻近“T”点。优选的是,通过在织物10A-10E内的交织,单独保 持第一叠置的MD纱线14A的续织部分。在续织过程中,相邻的MD 纱线对56的第二叠置的MD纱线16B沿着断开的第二叠置的MD纱 线14B的织向余下部分进行续织。
附图14示出了形成接缝回线28的第四个优选方法。使用MD纱 线对54形成接缝回线28,在续织过程中,相邻的MD纱线对56内的 第二叠置的MD纱线16B在邻近“Z”点处断开,MD纱线对56的第 一叠置的MD纱线16A在邻近“T”点处断开。然后,放置第一和第 二叠置的MD纱线14A、14B用于形成接缝回线28,分别沿着MD纱 线对56的第二和第一叠置的MD纱线16B、16A织向的余下部分续 织到邻近“T”点。续织的第二叠置MD纱线16B续织到邻近“T”点 的位置,并优选在此处切断。续织的第一叠置的MD纱线14A延伸邻 近“Z”点,沿着相邻的MD纱线对56的断开的的第二叠置的MD纱 线16B织向的余下部分。第一和第二叠置的MD纱线14A、14B的续 织接头优选单独进行交织。断开点优选交错排列,用于提高接缝回线 强度。
附图15示出了形成接缝回线28的第五个优选方法。使用MD纱 线对54形成接缝回线28,在停织过程中,相邻的MD纱线对56内的 第一和第二叠置的MD纱线16A、16B在邻近“T”点处断开。在续 织过程中,放置第一和第二叠置的MD纱线14A、14B形成包括两根 纱线14A和14B的接缝回线28,然后沿着相邻的MD纱线对56内的 第一和第二叠置的MD纱线16A、16B织向的余下部分续织到邻近“T” 点。优选的是,第一和第二叠置的MD纱线14A、14B只保持在交织 位置。
参见附图26,织物10A-10E可以采用三层或更多层CMD纬纱22-1 至22-6。而且,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每一根单独的CMD 纬纱22-1至22-6可由并线12形成,并线包括一对具有互补的、联锁 横截面形状的纱线。
附图27示出了一种根据本发明的接缝构形的替换形式。接缝区 26中的接缝回线28的形成方式与附图12所示的相似。简要说明,接 缝回线28优选形成于每一根其它的MD并线之上,这样当保持MD 纱线交叉排列在接缝24上时,织物10A-10E相对的末端可以被接在 一起。
参见附图28-30,CMD纱线22可以通过具有互补的、联锁横截 面的第一和第二纱线形成。在附图28中,第一叠置的MD纱线14A 沿着第二叠置的MD纱线14B的织向织回到织物10A-10E中,并在邻 近第二叠置的MD纱线14B接头的“T”点处断开。因此,通过第一 叠置的MD纱线14A织回到织物10A-10E交织,形成接缝回线28。
附图29和30示出了一种确保叠置的MD纱线织回到织物10A-10E 的方法,通过在形成CMD纬纱并线22的第一和第二叠置的CMD纱 线之间放置织回到的叠置的MD纱线实现。当织物被拉伸时,在形成 CMD并线22的第一和第二叠置的纱线之间产生需要的压力,由此确 保织回到接缝区26内的叠置的MD纱线20。
参见附图29,第二叠置的MD纱线14B织回到织物10A-10E中, 沿着第一叠置的MD纱线14A织向的余下部分到邻近“T”点。织回 到的第二叠置的MD纱线14B和第一叠置的纱线14A两者都在叠置 的CMD纬纱对的叠置的纱线17A、17B之间延伸。
参见附图30,在续织过程中,通过在邻近“Z”点断开相邻MD 纱线并线56内的第一叠置的MD纱线16A,以及在邻近“T”点断开 相邻MD纱线并线56内的第二叠置的MD纱线16B,使用MD纱线 并线54形成接缝回线28。然后,放置组成并线54的第一和第二叠置 的MD纱线14A、14B形成接缝回线28。第一叠置的MD纱线14A 沿着相邻并线56的第二纱线16B织向的余下部分织回到到邻近“T” 点。每一根纱线14A和16B的接头通过由相对的纱线17A、17B形成 的叠置CMD并线22延伸。第二叠置的MD纱线14B沿着相邻MD 并线56的第一叠置MD纱线16B织向的余下部分织回到到邻近“Z” 点。第二纱线14B和第一纱线16A的接头通过由相对的纱线17A、17B 形成的叠置的CMD并线22。
同样可能的是,只在接缝区内使用CMD并线,这样确保MD纱 线在续织之上,并提供高强度接缝回线。这样的接缝结构类型中,一 部分CMD纱线,合并接缝的每一边上小于5,可以通过附图25和28-30 所示的CMD并线替代。在MD纱线14的续织过程中,随后形成接缝 回线28,MD纱线在CMD并线22的组成纱线之间缝裥。然后织物被 拉伸、热定型,使得CMD并线结合在一起,并确保固定MD纱线。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织物10A-10E易于定制满足造纸机的各种需 求。并线可以采用不同的纱线材料、尺寸和形状,从而使得织物非常 柔软。织物10A-10E非常粗糙并且稳定。织物表面特性通过加工或者 表面处理纱线实现,用于提高薄板松弛或者其他性质。能够在大多数 设计中形成高强度、低轮廓的接缝回线28,与现有技术中的相比,接 缝易于缝合和织造。这些通过在织造过程中连接两根或更多纱线实 现,允许纺织工人使用一个、两个或三个经纱材料的后轴,相互交换 满足下一个织物的要求。不只一个类型的、用于织造的经纱放在相同 的经纱架上,需要的经纱易于用于织造。
本领域技术人员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思想的情况下,可以对 上述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变化。应该理解,因此本发明并不 局限于说明书中披露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所附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 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涵盖了所有的变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