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闭合装置及方法 |
|||||||
申请号 | CN201710467031.1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18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申请人 | 柯惠LP公司; | 发明人 | 因德吉特·辛格·巴拉; 尼拉伊·库马尔; | ||||
摘要 | 本公开涉及一种手术闭合装置及方法。手术闭合装置包括定尺寸为 定位 在伤口开口内的外部构件,至少部分地定位在外部构件内的针组件,以及构造为用于至少部分地闭合组织内的伤口开口的缝合线。针组件包括:限定纵向开口的细长构件;缝合针,其联接至细长构件并延伸至针尖且构造为在未准备好的状态与准备好的状态之间移动,在所述未准备好的状态,针尖处于相对的径向向内的 位置 ,而在所述准备好的状态,针尖处于相对的径向向外的位置;以及配置构件,其至少部分地延伸穿过细长构件的纵向开口并且联接至缝合针。配置构件在纵向开口内能够移动,以允许缝合针在未准备好的状态与准备好的状态之间移动。 | ||||||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便于伤口的闭合的手术闭合装置,包括: |
||||||
说明书全文 | 手术闭合装置及方法[0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技术领域[0003] 本公开涉及伤口闭合,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闭合伤口或与腹腔镜手术操作有关的在腹部中打开的口的装置及相关方法。 背景技术[0004] 刺伤可能由外伤导致,或者可能被有意地创建以在手术操作期间提供体腔的入口。在内窥镜或腹腔镜手术操作中,例如,利用套管针来刺穿腹部以通过穿过腹壁的插管来提供入口。通常,为了引入执行手术操作所需的手术器械,插管或者其他进入口装置穿过腹壁而放置。一旦操作完成,需要使刺伤闭合。 [0005] 当前的伤口闭合的方法是高度依赖技术的,因为将针推进到小的口中并且确保针穿过包括皮下组织、筋膜以及肌肉的腹部组织的不同的层是相当麻烦并且困难的。另外,存在不慎使针接触以及损害腹腔内的器官的可能性。发明内容 [0006] 因此,本公开指向伤口闭合的进一步的改进。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便于伤口的闭合的手术闭合装置包括:外部构件,其定尺寸为定位在伤口开口内并且限定中心纵向轴线;针组件,其至少部分地定位在外部构件内;以及缝合线,其构造为至少部分地闭合伤口开口。所述针组件包括:细长构件,所述细长构件沿着其长度的一部分限定纵向开口;缝合针,其联接至细长构件并延伸至针尖且构造为在未准备好的状态与准备好的状态之间移动,在所述未准备好的状态,针尖位于相对径向内侧的位置,在所述准备好的状态,针尖位于相对径向外侧位置;以及配置构件(deployment member),其至少部分地延伸穿过细长构件的纵向开口并且联接至缝合针。所述配置构件在纵向开口内能够移动,以允许缝合针在未准备好的状态与准备好的状态之间转变。所述缝合线联接至缝合针并且至少部分地延伸穿过外部构件。 [0007] 在实施例中,所述配置构件包括柔性丝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置构件固定至邻近针尖的缝合针。在一些方案中,缝合针通常朝向准备好的状态偏置,并且被构造为响应于施加在配置构件上的张力而移动至未准备好的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处于准备好的状态下时,所述缝合针的针尖关于外部构件径向向外地布置,而当处于未准备好的状态时,所述缝合针的针尖关于外部构件径向向内地布置。在一些方案中,所述细长构件限定与纵向开口连通的出口,所述配置构件延伸穿过所述出口以固定至缝合针。 [0008] 在实施例中,所述外部构件限定用于接纳针组件的细长构件的第一纵向通道,并且可以限定用于容纳缝合线的第二纵向通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缝合针为弯曲的缝合针。所述缝合针可以包括用于接纳缝合线的一部分的孔。 [0009] 还公开了一种用于便于伤口开口的闭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10] 关于伤口开口对外部构件进行定位,所述外部构件使细长构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其中,并且缝合针联接至细长构件并延伸超过外部构件,且终止于针尖; [0011] 将至少部分地在细长构件的纵向开口内延伸的柔性的配置构件固定至缝合针; [0012] 将缝合线邻近针尖地联接至缝合针; [0013] 在缝合针处于未准备好的状态的同时将外部构件引入伤口开口内,由此针尖关于外部构件处于径向向内的位置; [0014] 在细长构件的纵向开口内平移配置构件,以使缝合针从未准备好的状态转变至准备好的状态,由此针尖关于外部构件处于径向向外的位置; [0015] 在缝合针处于准备好的状态的同时通过第一处理使细长构件在伤口开口内移动,使得针尖以及缝合针的至少一部分刺穿围绕伤口开口的第一组织部,以引起缝合线的第一缝合线段穿过第一组织部; [0016] 关于伤口开口重新布置外部构件以及细长构件; [0017] 在缝合针处于准备好的状态的同时通过第二处理使细长构件在伤口开口内移动,使得针尖和缝合针的至少一部分刺穿围绕伤口开口的第二组织部,以引起缝合线的第二缝合线段穿过第二组织部;以及 [0018] 将第一和第二缝合线段固定,以至少部分地闭合伤口开口。 [0019]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入外部构件包括将张力施加至配置构件,以至少部分地弯曲缝合针,从而使缝合针向未准备好的状态移动。在实施例中,缝合针为弯曲的缝合针,并且通常朝向准备好的状态偏置,而且其中使配置构件平移包括释放配置构件以允许配置构件在细长构件的纵向开口内推进并且允许缝合针呈现准备好的状态。在方案中,使配置构件平移包括使配置构件延伸穿过细长构件中的侧出口。在实施例中,引入外部构件包括将配置构件关于外部构件能够释放地固定,以将缝合针保持在未准备好的状态。 [00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将细长构件定位在外部构件的第一纵向通道内,以及使缝合线延伸穿过外部构件的第二纵向通道。 [0021] 在实施例中,伤口开口延伸穿过腹腔,并且其中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处理中的每一个处理使细长构件移动包括:使第一和第二缝合线段至少推进穿过围绕腹腔的筋膜组织。 [0022] 手术闭合装置及方法的使用为闭合组织中的(特别是腹腔内的)伤口或入口开口提供了有效且安全的途径。针组件的在缝合针的未准备好的状态与准备好的状态之间的移动直接由临床医生控制。将针组件并入装置内,这去除了单独地将一个或更多的针引入穿过进入入口从而缝合周围伤口的必要性,而上述单独地将一根或更多的针的引入是具有高度依赖技术的手术风险的并且可能引入另外的创伤以及引发另外的恢复时间的。 [0024] 本公开的实施例将通过参照附图而明白易懂,其中: [0025] 图1至图2为根据本公开的手术闭合装置的第一透视图和第二透视图,图示了外部构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外部构件内的针组件以及用于闭合伤口开口的缝合线; [0026] 图3为手术闭合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示了针组件的细长构件、缝合针和配置构件以及外部构件; [0027] 图4为图1的手术闭合装置的部分侧截面图,图示了通过联接至缝合针的配置构件的释放而处于准备好的状态的针组件; [0028] 图5为手术闭合装置的部分侧截面图,图示了通过张力在布置构件上的施加而处于未准备好的状态的针组件的缝合针;以及 [0029] 图6A至图6F图示了手术闭合装置在使腹部内的伤口开口闭合的使用顺序。 具体实施方式[0030]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然而,需要理解的是,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示例,并且可以以各种形式实施。不会详细地描述众所周知的功能或结构以避免以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公开难以理解。因此,本文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并非解释为限定,而仅仅是作为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以及作为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实际中以任何合适的具体结构实施本公开的典型基础。 [0031] 现在参照附图,所有若干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相似的部件,图1至图4图示了本公开的手术闭合装置10。手术闭合装置10适用于便于组织中的伤口开口的闭合,并且在与腹腔镜手术操作有关的、在腹部内(例如穿过腹壁)创建的刺伤或入口伤口的闭合中有具体的应用。然而,手术闭合装置10以及使用的相关的方法可以用于闭合患者的身体的其他区域中的伤口开口,不论是否在手术操作期间创建或由意外或创伤导致。 [0032] 手术闭合装置10包括限定近侧端14和远侧端部16的细长的外部构件12,至少部分地能够定位在外部构件12内的针组件18以及联接至针组件18的缝合线20。外部构件12可以单体地形成,或者可替代地,包括经由传统手段彼此固定的若干部件。外部构件12限定中心纵向轴线“k”,并且具有第一和第二纵向通道22、24。第一纵向通道22关于中央纵向轴线“k”沿径向隔开,而第二纵向通道24与中央纵向轴线“k”大致纵向对齐。也预想到其他布置。除了第一和第二纵向通道22、24,外部构件12可以是整体或部分实心的,或者可替代地,可以是空心的并且包括限定第一和第二纵向通道22、24的内管。虽然也预想到其他的尺寸,但外部构件12沿着其长度的大部分可以为大体圆柱状。 [0033] 继续参照图1至图4,针组件18包括细长构件26、连接至细长构件26的缝合针28以及至少部分地在细长构件26内延伸的配置构件30。细长构件26至少部分地,例如完全地布置在第一纵向通道22内,并且可以通过传统手段固定在第一纵向通道22内。在替代例中,细长构件26可以在第一纵向通道22内沿纵向方向移动。针组件18的细长构件26沿着其长度的至少一部分限定用于容纳配置构件30的纵向开口32(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纵向开口32延伸穿过细长构件26并且延伸穿过缝合针28的至少一部分,例如,细长构件26与缝合针28为空心的。细长构件26限定与邻近远侧端部16的纵向开口32连通的出口34。 [0034] 缝合针28布置为超过外部构件12的远侧端部16。缝合针28为弯曲的针,例如,通向针尖36的大体J形。在替代例中,缝合针28可以为线性的,并且关于纵向轴线“k”偏离,使得针尖36朝向外壳延伸,例如大体V形。缝合针28可以与细长构件26单体地形成,或者由通过传统手段固定至细长构件26的单独的部件形成。缝合针28由包括不锈钢、弹簧钢、诸如镍钛诺的形状记忆合金以及其他金属或者聚合材料的相对硬的材料制造,但是具有足够的柔性以在装置10的使用期间至少部分地弯曲。缝合针28可以包括延伸穿过针28的主体用于缝合线20的接纳和通过的孔38,以及用于配置构件的固定的第二开口40(图2)。 [0035] 配置构件30包括柔性丝线42,以及可选地,联接至柔性丝线42并且针对与临床医生接合而定尺寸的手柄44(图1和图2)。柔性丝线42具有足够的拉伸强度以在张力施加至柔性丝线42时使缝合针28弯曲。适于配置构件30的柔性丝线42的材料包括聚合材料、尼龙、钢等。柔性丝线42延伸穿过细长构件26的纵向开口32,并且从外部构件12的联接至手柄44的近侧端部14向外延伸。为了固定至缝合针28,柔性丝线42同样延伸穿过细长构件26的出口34。在一个实施例中,柔性丝线42延伸穿过缝合针28中的邻近针尖36的第二开口40,并且通过包括打结、粘合等的传统手段而固定在第二开口40内。可替代地,柔性丝线42可以直接焊接、固定和/或粘合至缝合针28的外表面。 [0036] 继续参照图1至图4,缝合线20延伸穿过缝合针28的孔38并且延伸穿过外部构件12的第二纵向通道24到外部构件12的近侧端部14的外部。在一个实施例中,缝合线20关于缝合针28未被固定,并且自由地穿过孔38。在替代例中,缝合线20可以关于孔38固定。缝合线20能够在使用装置10闭合伤口开口期间,推进或滑动穿过第二纵向通道24。适于缝合线20的制造的材料包括天然的或合成的能够降解的材料、不能够降解的材料或其结合。 [0037] 图4图示了缝合针28的准备好的状态。在准备好的状态下,针尖36,以及可能地,缝合针28的从针尖36延伸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外边界“b”或者外部构件12的外径,径向向外地布置,并且定位成接合围绕伤口开口的组织。缝合针28通常偏置于准备好的状态,即,是缝合针28的通常形状。 [0038] 图5图示了缝合针28的未准备好的状态。未准备好的状态是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的:经由与例如手柄44的接合,沿着向近侧的方向朝向临床医生拉动或缩回配置构件30的柔性丝线42,从而向柔性丝线42施加张力,该力传递给缝合针28。当经受该力时,缝合针28朝向细长构件26弯曲或者关于中心纵向轴线“k”径向向内地弯曲。在未准备好的状态下,缝合针28关于中心纵向轴线“k”,径向向内地布置,使得缝合针28和针尖36通常被约束在外边界内或由外部构件12限定的直径“b”内。在一个实施例中,外部构件12包括邻近近侧端部14的钩扣或钩46(图2),围绕或穿过所述钩扣或钩46,柔性丝线42被定位成将柔性丝线42固定地保持在拉伸状态,并且将缝合针28牢固地保持在未准备好的状态。用于将柔性丝线42能够释放地固定在拉伸状态的其他装置可以包括柔性丝线42上的能够压缩的套圈,其能够滑动以至少部分地接纳在第一纵向通道22内。以这种方式,套圈将会围绕柔性丝线42被压缩以固定丝线42,并且通过与外部构件12的限定第一纵向通道22的部分接合也与外部构件12固定。 [0039] 图6A至图6F图示了闭合装置10在闭合伤口开口中的使用的方法。下面的讨论将集中于装置在闭合腹腔镜操作期间由闭塞器或套管针创建的刺伤或入口伤口中的使用。然而,预想的到是,装置10可以应用在身体任何区域中的由于创伤而导致的伤口的闭合中。 [0040] 在腹腔内执行完腹腔镜操作或操纵之后,临床医生的注意力会放在使延伸穿过腹腔的刺伤或入口伤口闭合上。临床医生抓住装置10并且将缝合线20穿过第二纵向通道24并且穿过缝合针28的孔38。在一个方法中,缝合线20未关于孔38固定。通过经由与手柄44的接合而沿着方向箭头“m”的方向拉动配置构件30的柔性丝线42,针组件18和缝合针28被放置在图6A的未准备好的状态,这将柔性丝线42放置在张力下,并且使缝合针28和针尖36关于中心纵向轴线“k”径向向内地弯曲(同样参见图5)。柔性丝线42可以固定至邻近外部构件12的近侧端部14的钩扣46(图2),以能够释放地保持柔性丝线42,并且因此将缝合针28能够释放地保持在未准备好的状态。 [0041] 在未准备好的状态下,装置10随后被引入或定位在延伸穿过皮下组织“s”、筋膜“f”、肌肉以及腹壁的腹部里层的伤口开口“w”内。装置10被推进使得至少缝合针28进入腹腔“c”。 [0042] 一旦缝合针28被布置在腹腔“c”内,通过从钩扣46释放柔性丝线42并且允许柔性丝线42在细长构件26的纵向开口32内推进,使柔性丝线42的至少一部分响应于缝合针28的对其向外的准备好的状态的偏置而穿过出口34离开,而将缝合针28移动至准备好的状态。具体地,不再受柔性丝线42的力的缝合针28呈现其在图6B中描绘的通常的准备好的状态。 在准备好的状态下,在缝合线20与缝合针28的孔38联接并且向回延伸穿过第二纵向通道24的情况下,至少缝合针28的针尖36向外部构件12之外布置。此后,包括外部构件12和/或针组件18的装置10至少部分地关于伤口开口“w”抽出,例如,沿着向近侧的方向朝向临床医生拉动,这引起针尖36和缝合针28刺穿包括筋膜“f”、腹部肌肉和/或皮下组织“s”的第一组织部“t1”,从而由此将缝合线20的第一缝合线段20a穿过第一组织部“t1”,如图6C所描绘的。 装置10缩回一距离以将缝合线20的第一缝合线段20a暴露给临床医生。第一缝合线段20a可以通过例如钳子抓住,从而将第一缝合线段20a穿过组织向腹腔“c”之外拉动。在第一缝合线段20a的该移动期间,缝合线20推进或滑动穿过外部构件12的第二纵向通道24。装置10随后在伤口开口“w”中向回推进,同时第一缝合线段20a保持或固定在腹腔“c”的外部。随着装置10在伤口开口“w”内推进,缝合线20在外部构件12的第二纵向通道24内滑动。 [0043] 现在参照图6D,整个装置10通过例如180°的圆弧段在伤口开口“w”内再定向或旋转,以将缝合针28布置在邻近伤口开口“w”的另一侧的相对组织处。如图6E中所描绘的,装置10再次关于伤口开口“w”至少被部分地抽出或者向近侧朝向临床医生拉动,这引起针尖36、缝合针28以及附接的缝合线20穿过围绕包括筋膜“f”和/或皮下组织“s”的伤口开口“w”的第二组织部“t2”,以使缝合线20的第二缝合线段20b从腹腔“c”暴露。在该移动期间,缝合线20以与在上文中讨论的方式类似的方式滑动穿过外部构件12的第二纵向通道24。在第一和第二缝合线段20a、20b从腹腔“c”暴露并且穿过围绕伤口开口“w”的相应的第一和第二组织部“t1”、“t2”的情况下,通过拉动第二缝合线段20b,这引起缝合线20平移穿过第二纵向通道24并且从缝合针28和外部构件12释放,而将缝合线20中的剩余的松弛部分移去。装置 10被移去,并且缝合线20通过以传统方式打结的第一和第二缝合线段20a、20b而绷紧,以如图6F所示闭合伤口开口“w”。 [0044] 虽然上述伤口闭合的方法包括使两个段穿过围绕伤口开口“w”的组织以闭合伤口,但预想到可以利用多于两个缝合线段。例如,可以围绕伤口开口施加四个缝合线段,这将会需要例如,在施加每个缝合线段之后,通过在伤口开口内使装置10旋转大约90°的圆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