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遗传优势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81 使用锌指核酸酶的定向染色体诱变 CN03802664.3 2003-01-22 CN1622993A 2005-06-01 达娜·卡罗尔; 玛丽娜·比比科娃; 加里·N·德鲁斯; 肯特·格雷戈里·格里克; 玛丽·M·格里克
发明提供宿主细胞或生物体中定向遗传重组或诱变的方法,以及用于实现该方法的组合物。本发明的定向方法利用了遗传物质中同源重组和断裂双链修复的内源细胞机制。本发明提供了先前诱变方法的许多改进,这种优势包括该方法通常适用于广泛的生物体种类,该方法是定向的以使得消除了伴随DNA随机插入宿主遗传物质中的缺陷,并且一些实施方案只需要相对较少的宿主遗传物质的操作就能成功。另外,它提供了在短期时间内生产具有特定基因改变的生物体的方法。
82 基于遗传粒子混合算法的无人机路径规划方法和系统 CN202311798132.9 2023-12-25 CN117968689A 2024-05-03 李素若; 李俊梅; 余云霞
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遗传粒子混合算法的无人机路径规划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先通过遗传粒子混合算法产生无人机可行路径集,由于遗传粒子混合算法综合了遗传算法和粒子算法的优势,能够又好又快地确定无人机能够运行的可行路径;然后通过构建三维适应度函数依次对无人机可行路径进行适应度计算,得到每个无人机可行路径的三维适应度函数值,进而确定三维适应度函数最大值对应的无人机可行路径为目标无人机路径,由于三维适应度函数考虑了运行路径在三维方面的可行性,实现了对无人机路径进行三维约束。
83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用户分组方法 CN202210691654.8 2022-06-17 CN115460616A 2022-12-09 朱鹏程; 江鹏; 郑钦元; 尤肖虎
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用户分组方法,采用优胜劣汰遗传机制来行用户分组。从遗传的观点来看,动态地调整用户的分组方式来最终实现稳定分组是一个遗传进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用户分组构成一代中的不同精英,精英的基因(或子个体)交叉来产生新的子代,对父代和子代同时进行择优处理来完成自然选择机制,最终得到稳定的用户分组。本发明相比于早期的启发式方法,在性能上具有较大的优势;相比于贪婪式方法,在性能相近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其复杂度。
84 一种紫花苜蓿的遗传转化方法 CN201910275841.6 2019-04-08 CN109997693B 2022-04-05 冉毅东; 高崑; 徐虎; 张康
发明公开了一种紫花苜蓿的遗传转化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花苜蓿遗传转化方法,为用紫花苜蓿的茎尖或含有茎尖的组织作为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没有采用通过诱导叶片愈伤途径来获取转化苗,而是采用诱导茎尖分化途径来获取转化苗,该方法的优势就是转化周期短,效率高。本发明建立的苜蓿茎尖快速高效诱导体系能够极大的缩减转化周期,并且能够诱导出大量的丛生芽,为苜蓿的高效扩繁体系及遗传转化体系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平台和支持。
85 用于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检测的探针组,试剂盒,筛查方法及其应用 CN202011044906.5 2020-09-28 CN112094900A 2020-12-18 张蕾
发明涉及分子诊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检测的探针组,试剂盒,筛查方法及其应用,用于出生缺陷的一级防控。本发明针对194种严重致残致死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164个基因,并结合靶序列液相杂交捕获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设计了3343个探针捕获区域,基于所提供的探针捕获区域可根据常规方法设计获得相应的探针,实现194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孕前携带者筛查,从而准确预测可能生育足以影响生育决定的严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患儿险,具有准确率高,特异性好,通量大的优势,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86 一种耐热性稻的高效选育方法 CN202010823624.9 2020-08-10 CN111955341A 2020-11-20 施伟; 朱国永; 王爱民; 孙明法; 严国红; 唐红生; 刘凯; 孙一标; 张桂云; 赵绍路; 宛柏杰; 朱静雯; 代金英; 胡蕾
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热性稻的高效选育方法,属于作物遗传育种领域。采用遗传基础广泛的多个优良品种构建原始群体,进行重组杂交获得轮回重组群体,通过多轮的耐热性筛选,选育出具有耐热特性的优良单株,最后通过耐热性验证后作为候选优异种质。本发明可多个亲本同时杂交,丰富了育种材料遗传背景,减少优势基因的丢失,并且无须人工去雄,从而提高育种效率,选育的耐热性水稻候选种质可用于水稻品种的改良,为水稻分子标记辅助和多基因聚合育种以及耐热性遗传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87 用于食蟹猴中恒河猴遗传背景渗入现象评估的SNP标记及其应用 CN201710278371.X 2017-04-25 CN107012231B 2019-10-18 杜红丽; 蒙裕欢; 曾玉琳
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食蟹猴中恒河猴遗传背景渗入现象评估的SNP标记及其应用。该SNP标记包括48个SNP位点,为SNP1~SNP48,并分别表示其位于SEQ ID NO:1~SEQ ID NO:48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的第151位。本发明采用生物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发出能用于食蟹猴中恒河猴遗传背景渗入现象评估的SNP标记,对于评估食蟹猴中恒河猴遗传背景渗入平,SNP标记的应用可大大降低成本和简化操作。SNP标记应用可达到快速初筛和降低检测成本的目的,从而促进食蟹猴中恒河猴遗传背景渗入现象评估的标准化进程
88 基于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蛇形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法 CN201610988270.7 2016-11-10 CN106527132B 2019-03-12 魏武; 张晶; 徐杰斌; 何振勇; 麦日升
发明公开了基于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蛇形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法,包括步骤:获取蛇形机器人首关节的目标位置和目标姿态;采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对蛇形机器人进行逆解,求解获得蛇形机器人的各关节转;蛇形机器人的驱动器获取求解获得的各关节转角并控制各关节进行转动。本发明采用的遗传模拟退火算法把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使算法的效率得到提高,还能增强算法的全局把控能,从而使得本方法精确度高,可靠性较高,可以有效地对蛇形机器人进行运动控制,可广泛应用于蛇形机器人的控制领域中。
89 一种条斑紫菜质体遗传转化载体的构建方法 CN201310632575.0 2013-12-03 CN103667328B 2017-01-18 孔凡娜; 刘伟勋; 茅云翔; 曹敏
发明公开了一种条斑紫菜质体遗传转化载体的构建方法,由构建含rrsB-trnI-trnA-rrsL同源重组片段的骨架载体、构建含抗生素筛选基因表达盒的条斑紫菜质体表达载体、构建条斑紫菜质体基因组定点整合表达的载体组成。本发明采用质体遗传转化的思路,为质体遗传转化提供载体基础,以期实现质体遗传转化外源基因表达效率高、来自原核的基因无需修饰改造、安全性好、易保持纯系、后代不分离的优势。
90 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空时移位键控方法 CN202110805012.1 2021-07-16 CN113612505A 2021-11-05 金小萍; 刘家瑜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RIS)的空时移位键控(STSK)方法,该方法一方面将RIS与STSK方案结合,以实现RIS‑STSK的性能优势;另一方面设计了改进的遗传算法(GA)辅助RIS反射相移的优化,以获得更低误码率(BER)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RIS‑STSK方案性能优于STSK方案,而提出的改进遗传算法可以显著增强RIS‑STSK的性能增益。
91 一种花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CN201510729714.0 2015-11-02 CN105230477A 2016-01-13 周世永
一种花不育系的选育方法,以高产抗病不育系陆18S为母本,以优质且有遗传早熟强广占63-4S为父本杂交,选育出聚集双亲优良特性,优质高产且遗传早熟力强的两系不育系。本发明通过与多个高产优质恢复系配组,配置出的杂交品种均表现为高产、优质、早熟的优势。
92 一种SNP分子标记在鉴定高繁殖性能奶及辅助育种中的应用 CN202111080861.1 2021-09-15 CN113684206B 2023-06-13 王金鹏; 黄金明; 鞠志花; 杨春红; 高运东; 刘文浩; 肖遥; 张亚冉; 魏晓超; 高亚平; 姜强; 王秀革; 王玲玲; 赵秀新; 张元沛; 周萌
发明涉及一种SNP分子标记在鉴定高繁殖性能奶及辅助育种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化学遗传育种技术领域,具体通过牛50K SNP芯片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提供了SIGLEC12基因作为奶牛妊娠期标记基因的应用,并通过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提供了SIGLEC12基因第七外显子的一组单倍型的信息,可用于选择具有优势妊娠周期基因型的奶牛个体。养殖企业通过选择优势基因型个体留种,可以提高SIGLEC12基因妊娠周期优势基因型在奶牛群体中的频率,从而优化奶牛群体的妊娠周期,提高奶牛的繁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本发明为加速奶牛的妊娠周期遗传改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93 一种用于预测白蜡杂种优势的SSR标记及其应用 CN202210365754.1 2022-04-08 CN114752593A 2022-07-15 吴德军; 燕丽萍; 王因花; 任飞; 李丽; 刘翠兰; 贺英俊; 张波; 张子通
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预测白蜡杂种优势的SSR标记及其应用,属于农作物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预测白蜡杂种优势的SSR分子标记引物组,包括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SEQ ID NO.28所示的14对引物。本发明基于分子平的遗传距离分析方法,采用SSR标记快速筛选出白蜡亲本间遗传距离在1.1‑1.5的杂交组合,快速获得亲本选配,后代杂种优势显著,林木育种周期缩短4~5年,显著提高了育种效率。
94 一种SNP分子标记在鉴定高繁殖性能奶及辅助育种中的应用 CN202111080861.1 2021-09-15 CN113684206A 2021-11-23 王金鹏; 黄金明; 鞠志花; 杨春红; 高运东; 刘文浩; 肖遥; 张亚冉; 魏晓超; 高亚平; 姜强; 王秀革; 王玲玲; 赵秀新; 张元沛; 周萌
发明涉及一种SNP分子标记在鉴定高繁殖性能奶及辅助育种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化学遗传育种技术领域,具体通过牛50K SNP芯片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提供了SIGLEC12基因作为奶牛妊娠期标记基因的应用,并通过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提供了SIGLEC12基因第七外显子的一组单倍型的信息,可用于选择具有优势妊娠周期基因型的奶牛个体。养殖企业通过选择优势基因型个体留种,可以提高SIGLEC12基因妊娠周期优势基因型在奶牛群体中的频率,从而优化奶牛群体的妊娠周期,提高奶牛的繁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本发明为加速奶牛的妊娠周期遗传改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95 主动脉疾病遗传突变自动化解读系统HTAADVar CN202210352915.3 2022-04-02 CN114783589B 2022-10-04 周维真; 张玉晶
申请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遗传性主动脉病(HTAAD)突变自动化解读系统及其构建方法,通过构建疾病相关基因遗传突变数据库,基于解读规范实现疾病的自动化解读;相比于传统方法,本申请自动化解读系统具有解读效率高、灵活性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准确度高等诸多优势,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
96 主动脉疾病遗传突变自动化解读系统(HTAADVar) CN202210352915.3 2022-04-02 CN114783589A 2022-07-22 周维真; 张玉晶
申请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遗传性主动脉病(HTAAD)突变自动化解读系统及其构建方法,通过构建疾病相关基因遗传突变数据库,基于解读规范实现疾病的自动化解读;相比于传统方法,本申请自动化解读系统具有解读效率高、灵活性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准确度高等诸多优势,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
97 一种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CN201310396069.6 2013-09-03 CN103477971B 2015-05-06 姚传根; 卓志斌; 余军; 陈叶平; 赵华竹; 李贤庆; 耿海燕
一种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以高产抗病不育系陆18S为母本,以优质且有遗传早熟强广占63-4S为父本杂交,选育出聚集双亲优良特性,优质高产且遗传早熟力强的两系不育系。本发明通过与多个高产优质恢复系配组,配置出的杂交品种均表现为高产、优质、早熟的优势。
98 一种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CN201310396069.6 2013-09-03 CN103477971A 2014-01-01 姚传根; 卓志斌; 余军; 陈叶平; 赵华竹; 李贤庆; 耿海燕
一种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以高产抗病不育系陆18S为母本,以优质且有遗传早熟强广占63-4S为父本杂交,选育出聚集双亲优良特性,优质高产且遗传早熟力强的两系不育系。本发明通过与多个高产优质恢复系配组,配置出的杂交品种均表现为高产、优质、早熟的优势。
99 一种基于标记显性效应权重的玉米杂种优势群划分方法 CN202211385428.3 2022-11-07 CN115910205A 2023-04-04 桑志勤; 张占琴; 陈树宾; 夏春兰; 张力; 陆晏天; 徐灿; 丁永福
发明适用于玉米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标记显性效应权重的玉米杂种优势群划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取玉米杂种优势群每个群代表性自交系3‑4份,所有代表性玉米自交系双列杂交形成杂种群体;代表性玉米自交系亲本利用SNP芯片进行基因型鉴定,获取单个SNP显性效应对杂种群体杂种优势的贡献值;计算杂种优势遗传距离,建立指纹数据库;获取待测玉米自交系SNP标记信息,计算待测自交系和杂优群代表性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优势遗传距离,划分待测自交系的类群。本发明大大提高了育种的效率,节省时间、人、物力和财力,为育种家提供决策依据,减少组配的盲目性,对育种家进行农作物育种提供借鉴和指导意义。
100 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空时移位键控方法 CN202110805012.1 2021-07-16 CN113612505B 2022-08-23 金小萍; 刘家瑜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RIS)的空时移位键控(STSK)方法,该方法一方面将RIS与STSK方案结合,以实现RIS‑STSK的性能优势;另一方面设计了改进的遗传算法(GA)辅助RIS反射相移的优化,以获得更低误码率(BER)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RIS‑STSK方案性能优于STSK方案,而提出的改进遗传算法可以显著增强RIS‑STSK的性能增益。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