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后缘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41 燃气涡轮翼型后缘 CN201580041484.7 2015-06-19 CN107075953A 2017-08-18 L·S·王
涡轮翼型(1)包括:前缘(3);后缘(5);包括抽吸侧(7)和压侧(9)外部表面;用于形成冷却回路的至少一个内部空腔(11A‑11D),冷却回路在抽吸侧(7)与压力侧(9)之间包括冷却槽(61,62,63),其中翼型包括:沿着后缘(5)的第一后部分(51),在此处抽吸侧(7)和压力侧(9)两者都从前缘(3)延伸直到后缘(5)以便在后缘(5)处形成第一冷却槽(61);和至少一个第二后部分(51,52),在此处抽吸侧(7)从前缘(3)延伸直到后缘(5)并且压力侧(9)从前缘(3)延伸直到削减缘(4),以便在削减缘(4)处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冷却槽(61,62),削减缘距后缘(5)一距离。
42 一种后缘喷气的螺旋桨 CN201410280660.X 2014-06-20 CN104029816A 2014-09-10 许建华; 宋文萍; 杨旭东; 余雷
发明公开了一种后缘喷气的螺旋桨,由喷气装置、转轴电机和两个对称的桨叶组成。电机位于转轴一端,转轴与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转轴的另一端与螺旋桨固定连接。喷气装置为多个,喷气装置等间距嵌入在桨叶内,位于桨叶展向长60%~95%处;气两端分别与前导管和后导管一端固连,前导管另一端与桨叶上表面的吸气口相连通,后导管另一端与后缘的喷气口连通,喷气装置从桨叶上表面吸气口吸入气流,加速后从后缘的喷气口以一定的度将气流喷出,喷气口的喷气方向可根据需要在0~90度内调节。喷气装置喷射气流形成的在旋转平面内的反作用推动螺旋桨转动,减小了电机转轴承受的扭矩,增加螺旋桨系统的推重比。
43 叶片后缘软压法 CN201110110672.4 2011-04-29 CN102241141B 2013-10-16 李秀凯; 葛小飞; 陈曙明; 怀涛
发明公开了一种叶片后缘软压法,在该风机叶片后缘软压法中,在气动面后缘的与工作面后缘的连接处放置有玻纤布包裹的软质橡胶,在包裹软质橡胶的玻纤布表面刮一层胶黏剂,在工作面后缘的与气动面后缘连接的相应位置刮一层手糊树脂,然后再完成合模,使得气动面后缘与工作面后缘粘接在一起。本发明在对风机叶片的气动面和工作面进行胶结时以在连接处放置玻纤布包裹的软质橡胶的方法代替传统直接涂抹胶黏剂的方法,从而降低了胶粘剂的使用量,避免了原材料的浪费。
44 制造飞机升后缘的后缘肋和支承肋的方法 CN201910605058.1 2019-07-05 CN110683032A 2020-01-14 弗朗西斯科·哈维尔·霍诺拉托·鲁伊斯; 杰西·哈维尔·瓦兹奎兹·卡斯特罗; 恩立克·季纳尔多·弗纳恩德兹; 卡洛斯·加西亚·涅托; 伊凯尔·贝莱斯·德·门迪萨瓦尔·阿朗索
制造飞机升后缘(3)的后缘肋(1)和支承肋(2)的方法,其中后缘肋(1)和支承肋(2)通过连接简单C形部件和/或简单L形部件制成,以获得最终的后缘肋(1)和支承肋(2),使得简单C形部件的制造使用用于后缘肋(1)和支承肋(2)的相同的工具,并且简单L形部件的制造使用用于后缘肋(1)和支承肋(2)的相同的工具。
45 受冷却式翼型后缘和冷却翼型件后缘的方法 CN201480064690.5 2014-11-21 CN105745397B 2018-04-27 王光华; R.S.班克; J.C.拜利; J.P.德兰西; D.B.赫尔默
提供一种翼型件和冷却翼型件的方法,翼型件包括前缘、后缘、吸侧、压力侧和至少一个内部冷却通道,内部冷却通道构造成输送冷却流体。多个后缘放气槽口与至少一个内部冷却通道处于流体连通,其中,翼型件的压力侧的下游边缘位于吸力侧的下游边缘的上游,以在翼型件的后缘附近暴露多个后缘放气槽口。至少一个内部冷却通道构造成向多个后缘放气槽口供应来自冷却流体源的冷却流体。多个阻碍结构设置在至少一个内部冷却通道内且在剩余压力侧的下游边缘处。一个或多个阻碍结构构造成具有预先限定的基本多边形形状,以分配冷却流体流,以及对多个后缘放气槽口提供分配的冷却。
46 受冷却式翼型后缘和冷却翼型件后缘的方法 CN201480064690.5 2014-11-21 CN105745397A 2016-07-06 王光华; R.S.班克; J.C.拜利; J.P.德兰西; D.B.赫尔默
提供一种翼型件和冷却翼型件的方法,翼型件包括前缘、后缘、吸侧、压力侧和至少一个内部冷却通道,内部冷却通道构造成输送冷却流体。多个后缘放气槽口与至少一个内部冷却通道处于流体连通,其中,翼型件的压力侧的下游边缘位于吸力侧的下游边缘的上游,以在翼型件的后缘附近暴露多个后缘放气槽口。至少一个内部冷却通道构造成向多个后缘放气槽口供应来自冷却流体源的冷却流体。多个阻碍结构设置在至少一个内部冷却通道内且在剩余压力侧的下游边缘处。一个或多个阻碍结构构造成具有预先限定的基本多边形形状,以分配冷却流体流,以及对多个后缘放气槽口提供分配的冷却。
47 飞机后缘襟翼 CN202320141982.0 2023-01-18 CN219008104U 2023-05-12 韦晓蓉; 孔凡; 蔡锦阳
一种飞机的后缘襟翼,其能够被收纳在所述飞机的襟翼舱中,该后缘襟翼具有前缘侧、后缘侧、上表面和下表面,该后缘襟翼的上表面具有凹槽,凹槽的位置布置成,当后缘襟翼收进襟翼舱中时,凹槽完全隐藏在襟翼舱中,当飞机在运动状态且后缘襟翼伸出襟翼舱时,气流流过凹槽。所提出的后缘襟翼在不增加附加装置的情况下延缓并减弱后缘襟翼上表面的气流流动分离,结构简单、成本低,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性。
48 后缘连接器 CN202220379326.X 2022-02-24 CN217983905U 2022-12-06 林贤昌; 张君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缘连接器包含一壳体、一操作件、一胶芯与复数端子。壳体包含一第一本体、复数锁扣部、复数第一卡扣部、复数固定部与复数限位结构。其中,每一该等锁扣部更包含具有一操作空间的一弯折部、一弹性臂、一卡扣与一按压部。操作件包含具有一弧面的一第一作用部的一第二本体、复数按压块、复数枢接件与复数第一限位块。胶芯包含具有斜面的第二作用部的一第三本体、复数第三卡扣部、复数端子孔与复数第二限位块。于此,操作件受外作用而沿着第二作用部的斜面移动,使得第一作用部的弧面与该等端子保持一距离进行移动而让弧面不接触该等端子。
49 一种后缘边条 CN201720957905.7 2017-08-02 CN207045697U 2018-02-27 王哲; 李高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缘边条,该后缘边条为整体机加工的直棱柱构件,该直棱柱构件横截面是由三形以及设置于三角形一尖角上的半圆形凸起构成,凸起所在侧棱的相对侧面上沿直棱柱高度方向等间距间隔布置14个减轻孔(2),两相邻减轻孔(2)之间的实心边距(1)用于安装连接蒙皮与后缘边条的双面埋头铆钉,直棱柱两底面留有与蒙皮等厚度的连接台阶。本实用新型的后缘边条,为机加件,不需要模具,方便连接,刚度好,铰制的多个减轻孔,可以减轻重量,同时成本低,简单易行,且不易损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0 椎体后缘复位器 CN201020673890.X 2010-12-22 CN201905992U 2011-07-27 蔡林; 黎清波; 邓洲铭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椎体后缘复位器,包括复位装置和支撑装置,复位装置包括定位机构和复位机构,定位机构和复位机构通过螺纹联接,定位机构与支撑装置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椎体骨折的复位,可以在复位过程中实现复位量的定向、定力。
51 一种机翼后缘 CN202020017129.4 2020-01-02 CN211442731U 2020-09-08 张金伍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翼后缘肋,包括呈长方形状的肋板,肋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一体成型垂直固定连接有缘板,肋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缘板固定连接。肋板的一面一体成型垂直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加强板,两个第一加强板相互平行设置且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肋板的另一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与第一加强板对应的第二加强板,第二加强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肋板上开设有定位孔和多个安装孔。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使得后缘肋的结构强度显著提升。
52 一种可拆卸后缘 CN201720807403.6 2017-07-05 CN206939047U 2018-01-30 何大龙; 王哲; 李文红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结构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后缘。可拆卸后缘设置在支架后梁尾端,包括型架,型架的上下表面分别铺设有上蒙皮和下蒙皮,型架前端可拆卸地与支架后梁固定连接;其中型架包括:多个肋板,所述肋板的板面方向垂直于所述可拆卸后缘的展向方向,多个所述肋板是沿展向方向并列且均匀分布,且每个所述肋板上开设有通孔;上长桁,沿展向方向分别与多个所述肋板的上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可拆卸后缘的航向方向的中间位置处;下长桁,与上长桁对称,与多个肋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后缘,可拆卸形式能够满足设备通道及维护要求,并且,在满足强度刚度要求情况下结构重量更轻。
53 椎体后缘处理刀 CN02223207.9 2002-01-07 CN2517390Y 2002-10-23 张朝跃
一种椎体后缘处理刀,是由上部刀杆与交于末端刃口的下部双斜刃面所组成,其特征为:末端刃口是上凹弧线形的,上凹弧线的两侧底点形成刃口的两尖锋。上部刀杆是圆柱形的,以上还设有外螺纹连接头,以与组装手柄相配合,组装手柄是由上段手握部与下段连接部所组成,其上段手握部表面上加工有握手网纹,下段连接部末端面上开有与所述外螺纹连接头相配合的内螺纹盲孔,本实用新型椎体后缘处理刀是轻质高强医用不锈材质所制成,能在表面光滑、规则的骨质、化突出物表面准确、牢固定位然后直接作分割、切除,而且结构简单、组装灵活、实施容易,具有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54 叶片后缘粘接阳模制备方法和叶片后缘粘接角制备方法 CN201711042975.0 2017-10-30 CN107791543A 2018-03-13 褚景春; 袁凌; 黎江; 王玉红; 李颖; 刘伟超; 周文明; 柴红梅; 师俊峰
发明公开了叶片后缘粘接阳模制备方法,包括:在SS面壳体后缘粘接区域设置3层预浸过树脂的玻璃纤维布;在PS面壳体后缘粘接区域设置3层预浸过树脂的玻璃纤维布,且该玻璃纤维布离PS面壳体凸台一定距离;待预浸过树脂的玻璃纤维布固化后,在PS面壳体的玻璃纤维布上刮涂粘接剂,将SS面和PS面壳体合模,则SS面壳体上的玻璃纤维布和PS面壳体上的玻璃纤维布粘接成一体,即得后缘粘贴角阳模。本发明还公开由该粘接角阳模制备后缘粘接角的方法。本发明通过设置端部不对齐的玻璃纤维布,巧妙避开了“Ω”型结构的腔体结构,使粘接角阳模适合不规格的叶片后缘空腔,且方便取出。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后缘粘接角定位准确,粘接质量好,且避免了富树脂现象。
55 用于复合多梁集成升面的后缘和制造所述后缘的方法 CN202011437227.4 2020-12-10 CN112937829B 2024-03-29 阿尔贝托·巴尔萨-冈萨雷斯; 何塞·路易斯·洛扎诺加西亚; 罗伯特·科比雷基
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复合多梁集成升面(1)的后缘(2),包括:第一C形复合形状(10),其包括腹板(11)和两个凸缘(12)。腹板(11)形成扭力盒(3)的后梁(20)的一部分。两个凸缘(12)沿蒙皮(21)翼弦方向延伸。第二C形复合形状(15),包括腹板(16)和两个凸缘(17)。腹板(16)形成辅助梁(22)。凸缘(17)沿蒙皮(21)翼弦方向延伸。第一C形复合形状(10)和第二C形复合形状(15)形成第一辅助单元(30)和第二单元(31)。第一辅助单元(30)由第一C形复合形状(10)和第二C形复合形状(15)界定。第二单元(31)是由第二C形复合形状(15)界定的开放单元。
56 用于复合多梁集成升面的后缘和制造所述后缘的方法 CN202011437227.4 2020-12-10 CN112937829A 2021-06-11 阿尔贝托·巴尔萨-冈萨雷斯; 何塞·路易斯·洛扎诺加西亚; 罗伯特·科比雷基
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复合多梁集成升面(1)的后缘(2),包括:第一C形复合形状(10),其包括腹板(11)和两个凸缘(12)。腹板(11)形成扭力盒(3)的后梁(20)的一部分。两个凸缘(12)沿蒙皮(21)翼弦方向延伸。第二C形复合形状(15),包括腹板(16)和两个凸缘(17)。腹板(16)形成辅助梁(22)。凸缘(17)沿蒙皮(21)翼弦方向延伸。第一C形复合形状(10)和第二C形复合形状(15)形成第一辅助单元(30)和第二单元(31)。第一辅助单元(30)由第一C形复合形状(10)和第二C形复合形状(15)界定。第二单元(31)是由第二C形复合形状(15)界定的开放单元。
57 用于将锯齿状后缘安装在转子叶片的叶片后缘上的方法 CN201580018539.2 2015-03-31 CN106164481B 2020-03-17 马文·库恩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锯齿状后缘(6)安装在能设备的转子叶片(1)的叶片后缘(2)上的方法,所述转子叶片具有压侧(14)和抽吸侧(12)。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锯齿状后缘(6)借助紧固部段设置在叶片后缘(2)的表面(10)上,并且将锯齿状后缘(6)在紧固部段的区域中借助于粘接剂紧固在转子叶片(1)上,其中锯齿状后缘(6)设置在抽吸侧(12)上,并且附加地通过将用于覆盖的材料条带(18)安装在压力侧(14)上来固定,并且将材料条带(18)在压力侧(14)和锯齿状后缘(6)上设置成,使得所述材料条带覆盖在叶片后缘(2)和锯齿状后缘(6)之间的过渡部,或者其中将锯齿状后缘(6)设置在压力侧(14)上,并且附加地通过将用于覆盖的材料条带(18)安装在抽吸侧(12)上来固定,并且将材料条带(18)在抽吸侧(12)和锯齿状后缘(6)上设置成,使得所述材料条带覆盖在叶片后缘(2)和锯齿状后缘(6)之间的过渡部。
58 一种复合材料桨叶后缘和桨尖后缘磕伤修理方法 CN202111177058.X 2021-10-09 CN113942657B 2023-09-08 田翔; 马小艳; 王丁伟; 沈亚娟; 艾剑波; 陈沛君; 陈芳; 王达; 白家豪
申请属于旋翼桨叶修理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桨叶后缘和桨尖后缘磕伤修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判断损伤类型为桨叶后缘或桨尖后缘磕伤;二:判断损伤区域采用打磨修理还是填充修理,若采用打磨修理,则进入三,若采用填充修理,则进入四~七;三:将桨叶损伤区域打磨并补漆;四:使用胶带隔离修理区域,并对修理区域进行脱漆、去网,清洁处理;五:在损伤区域填充填充物,并使用维型工装维持损伤区域外型进行第一次固化;六:第一次固化完成后,打磨胶瘤至填充区域桨叶外型与理论外型一致;七:在填充区域表面铺贴玻璃布和铜网,铺贴完成后进行第二次真空固化;第二次固化完成后打磨清理补漆。
59 一种复合材料桨叶后缘和桨尖后缘磕伤修理方法 CN202111177058.X 2021-10-09 CN113942657A 2022-01-18 田翔; 马小艳; 王丁伟; 沈亚娟; 艾剑波; 陈沛君; 陈芳; 王达; 白家豪
申请属于旋翼桨叶修理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桨叶后缘和桨尖后缘磕伤修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判断损伤类型为桨叶后缘或桨尖后缘磕伤;二:判断损伤区域采用打磨修理还是填充修理,若采用打磨修理,则进入三,若采用填充修理,则进入四~七;三:将桨叶损伤区域打磨并补漆;四:使用胶带隔离修理区域,并对修理区域进行脱漆、去网,清洁处理;五:在损伤区域填充填充物,并使用维型工装维持损伤区域外型进行第一次固化;六:第一次固化完成后,打磨胶瘤至填充区域桨叶外型与理论外型一致;七:在填充区域表面铺贴玻璃布和铜网,铺贴完成后进行第二次真空固化;第二次固化完成后打磨清理补漆。
60 一种柔性机翼后缘结构及柔性机翼后缘结构设计方法 CN201711332839.5 2017-12-13 CN108090273B 2021-05-28 杨宇; 张盛
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机翼后缘结构及柔性机翼后缘结构设计方法。所述柔性机翼后缘结构包括后梁、平直弯曲梁、刚性三翼梢、柔性蒙皮,填充蜂窝,第一驱动器以及第二驱动器;其中,所述后梁、柔性蒙皮以及所述刚性三角翼稍合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平直弯曲梁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并将所述容纳空间分割成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所述第一驱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内;第二驱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内;填充蜂窝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内。本申请的柔性机翼后缘结构重量轻、构型简单,满足机翼后缘结构产生连续柔性变形质量轻的需求,从而达到替代刚性襟、副翼的目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