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

阅读:187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软体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体 氧 舱,该氧舱本体(100)上固定设置有 覆盖 该开口(101)的密封结构(200),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覆盖所述开口的上夹 片层 (201)和下夹片层(202)以及位于该上夹片层和下夹片层之间的弹性密封垫(203),所述上夹片层具有第一开口(2021),所述下夹片层上具有第二开口(2022),并且该上夹片层和下夹片层的侧缘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密封垫(203)的第一侧缘相对于所述氧舱本体固定设置,与该第一侧缘相反的第二侧缘自由设置,并且所述弹性密封垫(203)平铺在所述上夹片层(201)和下夹片层(202)之间并覆盖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从而保证对开口的可靠密封并且提升了氧舱本体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下面是软体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软体舱,包括具有开口(101)的氧舱本体(100),该氧舱本体(100)上固定设置有覆盖该开口(101)的密封结构(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200)包括覆盖所述开口(101)的上夹片层(201)和下夹片层(202)以及位于该上夹片层(201)和下夹片层(202)之间的弹性密封垫(203),所述上夹片层(201)具有第一开口(2021),所述下夹片层(202)上具有第二开口(2022),并且该上夹片层(201)和下夹片层(202)的侧缘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密封垫(203)的第一侧缘相对于所述氧舱本体(100)固定设置,与该第一侧缘相反的第二侧缘自由设置,并且所述弹性密封垫(203)平铺在所述上夹片层(201)和下夹片层(202)之间并覆盖所述第一开口(2021)和第二开口(20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体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具有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氧舱本体(100)内充压,所述上夹片层(201)和所述下夹片层(202)张紧以紧密地夹持所述弹性密封垫(203),在所述非工作位置,所述氧舱本体(100)内泄压,所述上夹片层(201)和所述下夹片层(202)松弛以释放所述弹性密封垫(2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体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2021)和第二开口(2022)上分别设置有封闭连接件(2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体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连接件(204)为拉链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软体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片层(201)由所述氧舱本体(100)形成,所述下夹片层(202)的侧 缘固定连接到所述氧舱本体(100)的内壁上,所述弹性密封垫(203)位于所述下夹片层(202)和所述氧舱本体(10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体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垫(203)的所述第一侧缘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夹片层(20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体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片层(202)缝合到所述氧舱本体(100)上,所述弹性密封垫(203)热合到所述下夹片层(202)上。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软体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垫(203)的所述第二侧缘与所接近的所述上夹片层(201)和下夹片层(202)之间的固定侧缘之间具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软体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为0.2cm~0.5cm。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软体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片层和下夹片层为PVC夹网布层,所述弹性密封垫为胶垫。

说明书全文

软体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氧舱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软体氧舱。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主要应用在临床中的高压氧舱通过其内部较高的氧分压,可以对多种疾病的进行辅助治疗,例如可有效减轻高原病、创伤性损伤及有害气体中毒等急危重症的症状。另外,对治疗及延缓儿童孤独症、老年痴呆、难治性溃疡等慢性进展性疾病的进程也颇有疗效。然而,常规的高压氧舱由于体积庞大、安装繁杂、环境要求高,一般只能在医院等特定场合使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对氧舱的个体化需求越来越多。例如,家庭、美容院、养生会所等场合中也会出现针对老人、康复者以及亚健康者的需求,为了更加灵活的运用和治疗的个体化,便携式的软体高压氧舱也已出现。这种,软体氧舱携带方便,只有在使用时才充气,可适用于各种场合中。但是由于小型化的设计,也出现了例如密封不严、空间受限、安全性隐患多、舱内外沟通性差以及舱内压温度不易控制等问题。因此,提供一种解决至少一种上述技术问题的软体氧舱具有积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软体氧舱,该软体氧舱的密封效果好。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体氧舱,包括具有开口的氧舱本体,该氧舱本体上固定设置有覆盖该开口的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覆盖所述开口的上夹片层和下夹片层以及位于该上夹片层和下夹片层之间的弹性密封垫,所述上夹片层具有第一开口,所述下夹片层上具有第二开口,并且该上夹片层和下夹片层的侧缘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密封垫的第一侧缘相对于所述氧舱本体固定设置,与该第一侧缘相反的第二侧缘自由设置,并且所述弹性密封垫平铺在所述上夹片层和下夹片层之间并覆盖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0005] 优选地,所述密封结构具有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氧舱本体内充压,所述上夹片层和所述下夹片层张紧以紧密地夹持所述弹性密封垫,在所述非工作位置,所述氧舱本体内泄压,所述上夹片层和所述下夹片层松弛以释放所述弹性密封垫。
[0006]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上分别设置有封闭连接件。
[0007] 优选地,所述封闭连接件为拉链
[0008] 优选地,所述上夹片层由所述氧舱本体形成,所述下夹片层的侧缘固定连接到所述氧舱本体的内壁上,所述弹性密封垫位于所述下夹片层和所述氧舱本体之间。
[0009] 优选地,所述弹性密封垫的所述第一侧缘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夹片层上。
[0010] 优选地,所述下夹片层缝合到所述氧舱本体上,所述弹性密封垫热合到所述下夹片层上。
[0011] 优选地,所述上夹片层、下夹片层和所述弹性密封垫分别为长方形结构。
[0012] 优选地,所述弹性密封垫的所述第二侧缘与所接近的所述上夹片层和下夹片层之间的固定侧缘之间具有间隙。
[0013] 优选地,所述间隙为0.2cm~0.5cm。
[0014] 优选地,所述上夹片层和下夹片层为PVC夹网布层,所述弹性密封垫为胶垫。
[001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在氧舱本体工作时,氧舱本体内充压其内部的气压会逐步增大,在气压的作用下,上夹片层和下夹片层会逐渐张紧以紧密地夹持弹性密封垫,这样,使得平铺的弹性密封垫被牢牢地夹持在上、下夹片层之间,并且通过其弹性特性能够使得弹性密封垫的上下两个表面分别与上、下夹片层紧密接触,保证此时气体不会通过弹性密封垫的上下表面,从而实现对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的可靠密封,继而实现对氧舱本体开口的密封。并且由于弹性密封垫与上、下夹片层平整的接触,不会出现气流吹动不整齐部分而产生的噪声,提升了氧舱本体的舒适性。
[0016] 另一方面,在由于停电或人员需要出舱等原因而使得软体氧舱停止工作时,氧舱本体内会泄压,此时不需要密封结构继续工作,氧舱本体内部的气压会逐渐减低,此时由于失去内部压力的作用,由上、下夹片层和弹性密封垫所构成的密封结构会自动松弛,从而解除弹性密封垫与上、下夹片层的紧密接触状态,即释放弹性密封垫。由于弹性密封垫的一端自由设置,此时,舱外空气能够通过第一开口、弹性密封垫和上、夹片层的间隙以及第二开口进入舱内,从而避免舱内人员感到窒息等不安全的现象。
[0017]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
[0018]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软体氧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密封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是沿图1中的线A-A截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软体氧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手动泄压处于安装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悬吊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8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悬吊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7] 图9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软体氧舱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1是沿图10中的线B-B截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压力调节系统的原理框图
[0031] 附图标记说明
[0032] 100 氧舱本体 101 开口 102 进气口
[0033] 200 密封结构 201 上夹片层 202 下夹片层[0034] 203 弹性密封垫 2021 第一开口 2022 第二开口[0035] 204 封闭密封件
[0036] 300 支架 301 床体底座 302 支架扶手[0037] 303 加强筋 304 减重孔 305 扶手套[0038] 306 支撑
[0039] 400 悬吊件 401 吊链本体 402 安装座[0040] 4021 第一安装座 4022 第二安装座 404 铰接件[0041] 405 插槽结构 406 卡头 407 卡槽[0042] 408 入口 409 卡止口 410 第一螺纹结构[0043] 411 第二螺纹结构
[0044] 500 手动泄压阀 501 内操作部 502 外操作部[0045] 503 阀座 504 阀芯 505 通气孔[0046] 507 自动泄压阀 508 底座 509 扣盖[0047] 600 透视窗口 601 透明窗体 602 加强筋条[0048] 6021 主加强筋 6022 分加强筋
[0049] 700 冷却系统 701 冷却垫 702 冷却液管路[0050] 703 进液管 704 回液管 705 横向管段[0051] 706 纵向管段
[0052] 800 递物口 801 第一封闭 802 第二封闭门[0053] 803 气管拉链 804 底壁 805 侧壁[0054] 806 压力调节系统 807 提醒系统 809 容纳空间[0055] 8061 压力检测装置 8062 控制器 8063 进气阀[0056] 8064 泄压阀 8071 外操作器 8072 外提醒器[0057] 8073 内操作器 8074 内提醒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5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59]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软体氧舱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定义的,具体地可参考图1所示的图面方向,“内、外”则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
[0060]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体氧舱,该软体氧舱包括氧舱本体100,该氧舱本体100通常形成为圆柱状结构,并且适应人体地沿长度方向延伸。在材质上,其由柔性材料制成,例如PVC夹网布等能够耐受舱内压力的柔性材料,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其中氧舱本体100上主要设置供人员进出的开口100、连接供气装置的进气口102、固定设置在氧舱本体100上并覆盖开口101的密封结构200、支撑氧舱本体100的支架300、悬吊氧舱本体100的悬吊件400、调节舱内压力的手动泄压阀500和自动泄压阀507、观察舱内情况的透视窗口600、对舱内温度进行调节的冷却系统700、以及实现工作时舱内外物体递送的递物口800等部件或结构。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12,分别对软体氧舱中的各特征进行介绍。
[0061] [密封结构200]
[0062] 首先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结构200能够良好地实现对开口101的密封,从而在工作时保证氧舱本体100内的气压保持稳定。其中,密封结构200包括覆盖开口101的上夹片层201和下夹片层202以及位于该上夹片层201和下夹片层202之间的弹性密封垫203,上夹片层201具有第一开口2021,下夹片层202上具有第二开口2022,并且该上夹片层201和下夹片层202的侧缘相互固定连接,弹性密封垫203的第一侧缘相对于氧舱本体100固定设置,与该第一侧缘相反的第二侧缘自由设置,并且弹性密封垫203平铺在上夹片层201和下夹片层202之间并覆盖第一开口2021和第二开口2022。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适应人体进入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氧舱本体100,上夹片层
201、下夹片层202和弹性密封垫203分别为长方形结构,其中开口101的长度占氧舱本体
100的长度的40%~60%。
[0063] 这样,一方面,在氧舱本体100工作时,氧舱本体100内充压其内部的气压会逐步增大,在气压的作用下,上夹片层201和下夹片层202会逐渐张紧以紧密地夹持弹性密封垫203,这样,使得平铺的弹性密封垫203被牢牢地夹持在上、下夹片层之间,并且通过其弹性特性能够使得弹性密封垫203的上下两个表面分别与上、下夹片层紧密接触,保证此时气体不会通过弹性密封垫203的上下表面,从而实现对第一开口2021、第二开口2022的可靠密封,继而实现对氧舱本体100的开口101的密封。并且,由于弹性密封垫203与上、下夹片层平整的接触,不会出现气流吹动不整齐部分而产生的噪声,提升了氧舱本体100的舒适性。
[0064] 另一方面,在由于停电或人员需要出舱等原因而使得软体氧舱停止工作时,氧舱本体100内会泄压,此时不需要密封结构200继续工作,氧舱本体100内部的气压会逐渐减低,此时由于失去内部压力的作用,由上、下夹片层和弹性密封垫203所构成的密封结构会自动松弛,从而解除弹性密封垫203与上、下夹片层的紧密接触状态,即释放弹性密封垫203。由于弹性密封垫203的一端自由设置,此时,舱外空气能够通过第一开口2021、弹性密封垫203和上、夹片层的间隙以及第二开口2022进入舱内,从而避免舱内人员感到窒息等不安全的现象。另外,在需要出舱时,只需掀开该弹性密封垫203,使用者即可从第二开口
2022和第一开口2021中出舱。
[0065] 换言之,密封结构200具有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在工作位置,氧舱本体100内充压,上夹片层201和下夹片层202张紧以紧密地夹持弹性密封垫203,在非工作位置,氧舱本体100内泄压,上夹片层201和下夹片层202松弛以释放弹性密封垫203。其中,该弹性密封垫203可以为硅胶垫,硅胶垫受压后能够与压迫体紧密贴合而保证密封性,在其他实施方式,弹性密封垫还可以为其他各种弹性材料,尤其是弹性高分子材料,从而通过其粘弹特性保证密封性。
[0066]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2021和第二开口2022上分别设置有封闭连接件204,以在工作位置时,使得弹性密封垫203稳定地与上、下夹片层贴合而不发生滑动。具体地,该封闭连接件204可以为拉链,其中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弹性密封垫的密封结构,密封效果较好。并且为了保证在非工作位置时候不需打开拉链即可实现舱内外空气对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还在于不需要特别适用气密拉链作为封闭连接件204,普通的拉链即可。这样,既可以避免使用气密拉链而带来的操作费力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还可以避免在密封结构的非工作位置时,气密拉链阻碍到舱内外的空气对流,从而造成使用者产生窒息感的缺点。
[0067]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制造和组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结构,优选地,弹性密封垫203可以首先与其中一个夹片层连接在一起,然后再将该夹片层连接到另一夹片层上。更优选地,连接到氧舱本体100上,使得氧舱本体100形成为一个夹片层。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夹片层201由氧舱本体100形成,下夹片层202的侧缘固定连接到氧舱本体100的内壁上,而弹性密封垫203位于下夹片层202和氧舱本体100之间。更优选地,弹性密封垫203的第一侧缘固定连接在下夹片层202上。这样,可以首先将下夹片层202固定在一起然后再将整体下夹片层202固定在上夹片层201上。之所以采用上夹片层201作为氧舱本体100的一部分,是因为在氧舱本体100充压工作时,内部气压将对密封结构施加较大的力,位于外侧的上夹片层201作为氧舱恩特100的一部分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而不损坏,从而避免在上夹片层连接到氧舱本体100的实施方式中,上夹片层和氧舱本体的连接结构受压损坏的问题,可靠性更高。
[0068]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下夹片层202与上夹片层201采用同种材质,例如氧舱本体使用的柔性材质,如PVC夹网布。这样,下夹片层202可以缝合或粘合到氧舱本体100上,以保证连接位置的密封性,而弹性密封垫203可以热合到下夹片层202上,从而保证弹性密封垫与下夹片层202之间的连接结构密封性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下夹片层和弹性密封垫203还具有其他各种连接方式,只要能够保证密封性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0069]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弹性密封垫203的第二侧缘与所接近的上夹片层201和下夹片层202之间的固定侧缘之间具有间隙。即,弹性密封垫203不需完全占据上、下夹片层之间的空间,该间隙存在的优点在于,可以保证弹性密封垫203能够完全平整的铺开,而不需准确地配合精度并且保证不会产生弹性密封垫203发生褶皱的情况,从而避免漏气和噪音。但是这个间隙也不能过大,否则将降低密封效果。因此,该间隙优选为0.2cm~0.5cm。
[0070] [支架300]
[0071] 上面介绍了密封结构200,下结合图4和图5,介绍本实用新型独特的外支架支撑结构。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中,用于支撑氧舱本体100的支架300位于氧舱本体100的外部,并且氧舱本体100通过悬吊件400悬吊在支架300上。这样,位于氧舱本体100外部的支架在保证对氧舱本体100的支撑的同时,不会对氧舱本体100的内部空间利用造成影响,并且支架位于氧舱本体100的外部,方便与氧舱本体100进行拆卸和组装,在携带时可以分开携带,从而进一步提升便携性。
[0072]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简化支架300的结构,优选地,支架300包括床体底座301和支架扶手302,氧舱本体100固定于床体底座301上,并且支架扶手302向上延伸到氧舱本体100上方,悬吊件400连接在支架扶手302和氧舱本体100之间。这样,可以三个简单的结构实现对氧舱本体100的支撑。其中,为了稳定支撑沿长度方向布置的氧舱本体100。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支架扶手302为两个并且沿氧舱本体10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且在二者之间设置氧舱本体100的开口101,从而不妨碍使用者的进出。悬吊件400为四个,并且每两个悬吊件400位于一个支架扶手302上,位于同一支架扶手302的两个悬吊件400关于氧舱本体100的轴线对称布置。从而在兼顾整机重量和结构简化性的同时,保证对氧舱本体100的稳定支撑。
[0073]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支架扶手302在支撑氧舱本体100的同时,还可以兼具使用者的扶持结构,优选地,支架扶手302形成为环状结构,该环状结构围绕氧舱本体100设置并且两端分别连接到床体底座301上。这样,相关使用者在进入或离开氧舱本体100时,只需使用双手扶持支架扶手302即可方便的实现进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架扶手302在满足悬吊件400的连接和使用者扶持的情况下,还可以制造为两个相对布置的半环结构,该半环结构可以在氧舱本体100上方不对接而保持端部间隔设置。这样可以不影响使用者的进出。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半环结构的支架扶手302在氧舱本体100的上方对接,并且对接位置上套设有扶手套305。该扶手套
305可以为舒适的柔性材料,既可以避免对接结构外露,有提升了使用者扶持的舒适性。
[0074] 为了稳定支撑氧舱本体100,床体底座301包括承载氧舱本体100的床板3011,该床板301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加强筋303,支架扶手302连接在加强筋303上。其中设置加强筋303的目的在于能够使得沿长度方向布置的床板3011的强度更高,并且可以为支架扶手302提供连接基体。另外设置在床板3011的下表面上,不会对氧舱本体100的承载造成影响。另外,为了减低整机重量,床板3011上形成有多个减重孔304。减重孔304的数量和排布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对于各种处于减重目的设置的减重孔304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0075] 进一步地,为了增加对不同氧舱本体100的适应性,优选地,支架扶手302可以调节高度,具体地,加强筋303上设置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紧固孔,支架扶手302通过固件可选择地固定在不同的紧固孔中。这样,当支架扶手302选择固定在靠近边缘的紧固孔时,则高度较大,反之则可以降低高度。对于其他能够实现对支架扶手302高度调节的机构,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0076] 为了稳定支撑形成圆柱结构的氧舱本体100,床体3011对应地形成为适应该圆柱状结构的弧形结构,使得氧舱本体100可以稳定地固定在床体3011上。另外,床体底座上对称分布的高度可调节的支撑腿306。从而,可以在不同的地面上调平。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支撑腿306为六个,并且关于床体3011的长度中心线和宽度中心线对称布置,并且可以通过螺纹结构实现高度调节。对于其他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的支撑腿306结构,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0077] [悬吊件400]
[0078]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支撑结构中,所提供的悬吊件400同样具有较好的优势。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悬吊件400包括吊链本体401和分别连接在该吊链本体401两端的安装座402,其中吊链本体401优选形成为连环链,这样可以灵活变化姿态并且结构稳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吊链本体401可以形成为任意链状结构,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另外,安装座402上形成由安装到相应基体,例如扶手支架302和氧舱本体100上的安装结构,以实现悬吊件的安装。其中,为了更加灵活地变化姿态,至少一端的安装座402通过铰接件404铰接在吊链本体上401的端部上。这样,安装座402在安装到相应基体上时,吊链本体401还可以通过与安装座402的铰接而灵活活动,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吊件的活动更加灵活能够适应更多的悬吊领域,并且安装方便。更优选地,吊链本体401两端的安装座402分别通过铰接件404与吊链本体400铰接。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吊件
400的实用性更强。
[0079]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铰接件404为转轴,安装座402上形成由插槽结构405,转轴连接在该插槽结构405两个相对侧壁之间。这样,吊链本体401的端部可以以可转动的方式套设在转轴上,从而实现灵活变化姿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铰接件404还可以为球头结构,即以球窝关节的形式实现铰接,这样能够实现更多的自由度转动。对于这些铰接结构的变形方式均应落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0080] 进一步地,两个相对侧壁形成为悬臂结构。即该插槽405具有三面的开放口,这样位于插槽结构405中的吊链本体401的端部可以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灵活性更好。
[0081]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能够实现氧舱本体100和支架300之间的可拆卸,优选地,位于吊链本体401两端的两个安装座402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可拆卸的安装结构。这样,通过拆卸该安装座402,即可实现氧舱本体100和支架300的拆卸。具体地,安装座402包括连接到支架300上(具体地为支架扶手302)的第一安装座4021,第一安装座4021上形成由卡头406,支架300上形成由卡槽407,卡槽407上具有上下间隔设置的入口408和卡止口409,卡头406从入口408进入卡槽407并滑动到卡止口409卡止。其中,卡头406形成为径向凸缘结构,入口408的尺寸大于卡止口409的尺寸,从而保证当卡头406能够在工作状态下卡止在卡止口409上,由于卡止口409位于下方并且工作时受到向下的力,从而不会从上方的入口408中脱出。而在非工作状态下,只需手动将卡头406沿卡槽407向上移到入口408即可实现第一安装座4021和支架300。其中卡止口409可以有卡槽407的下端部形成,也可以对下端部进行扩大加工,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0082]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悬吊件400的两个安装座402均可以实现可拆卸的连接,具体地,安装座402还包括连接到氧舱本体100上第二安装座4012,其中第二安装座4012上形成由第一螺纹结构410,氧舱本体100上固定有与该第一螺纹结构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结构411。具体地,第一螺纹结构410形成为具有内螺纹的螺孔结构,第二螺纹结构411则可以形成为固定在氧舱本体100上的螺栓等具有外螺纹的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第一螺纹结构410形成为外螺纹结构,第二螺纹结构411形成为内螺纹结构,对于此类变形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0083] [手动泄压阀500]
[0084] 上述介绍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氧舱本体100的支撑和密封,下面介绍软体氧舱的安全配置。其中,如图4所示,氧舱本体100上设置有自动泄压阀507,该自动泄压阀具有压力阈值,当氧舱本体100内的压力大于该压力阈值时,则该自动泄压阀507自动开启从而避免氧舱本体100内的压力过大而对人体和氧舱本体199造成危害。该自动泄压阀可以具有各种实施方式,例如可以为机械阀,即通过弹簧的弹力设置该压力阈值,当氧舱本体100的压力推动弹簧变形后,阀门开启。另外还可以为电控阀,即通过压力检测装置检测舱内压力后反馈到控制器,然后有控制器和压力阈值比较,从而控制自动泄压阀开启或关闭。对于这些实施方式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0085]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自动泄压阀故障或其压力阈值不能应对不同人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在氧舱本体100上设置有手动泄压阀500,该手动泄压阀500可以通过人手动进行操作,从而进一步提升安全性和通用性。具体地,如图6所示,该手动泄压阀500具有分别操作该手动泄压阀500工作的内操作部501和外操作部502,其中内操作部501位于氧舱本体100内侧,外操作部501位于氧舱本体100外侧。这样,不仅使用者可以在内部对该手动泄压阀进行操作,外部人员也可以对该手动泄压阀进行操作,进一步提升了手动泄压阀的实用性。
[0086] 为了实现内外同时对手动泄压阀500进行操作,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手动泄压阀500包括固定在氧舱本体100上的阀座503以及相对于该阀座503可移动的阀芯504,该阀芯504上具有与氧舱本体100连通的通气孔505,内操作部501和外操作部502设置在阀芯504的两端,以通过驱动该阀芯504相对于阀座503移动而使得通气孔505露出或收回到氧舱本体100。当通气孔505露出氧舱本体100时,则可以对氧舱本体100进行泄压,反之则手动泄压阀关闭。
[0087] 为了方便操作,优选地,阀芯502形成为螺柱结构,该螺柱结构与阀座503螺纹配合,即通过内、外操作部的分别旋钮操作,即可实现阀芯502相对于阀座503的移动,操作方便。具体地,螺柱结构为中空结构,并且通气孔505形成在螺柱结构的侧壁上。这样可以在螺柱结构上建立气体流通路径,只需通过内、外操作部选择是否将通气孔505露出即可。进一步地,通气孔505为多个并且沿螺柱结构的轴向间隔布置。这样,通过选择外露通气孔505的个数,即可调节手动泄压阀的气体流量,使得手动泄压阀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0088] 为了方便操作和简化结构,内操作部501和外操作部502分别形成为连接在螺柱结构的螺帽结构即可。进一步地,内操作部501的螺帽结构上形成有与螺柱结构的中空结构连通的进气孔,以保证气体可以通过螺柱结构的端部进入螺柱结构中,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进气孔也可以设置在螺纹结构靠近内端的侧壁上,对于此类变形方式也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0089] 为了方便且牢固地在氧舱本体100上组装该手动泄压阀500,优选地,阀座503包括固定在氧舱本体100上的底座508以及位于氧舱本体100外侧的扣盖509,该扣盖螺纹紧固到底座508上。其中如图6所示,底座508可以以预埋的方式镶嵌到氧舱本体100中,更优选地底座508具有径向凸缘从而能与氧舱本体100牢固结合,从而提高手动泄压阀500安装的牢固度。另外,也可以位于氧舱本体100的内侧而通过与外侧的扣盖509相配合而紧固,对于此类变形也应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中。其中,扣盖509上形成有与阀芯502螺纹配合的螺孔,从而可以实现与形成为螺柱结构的阀芯502相配合。而底座508上可以形成光孔供阀芯502通孔即可,零件加工和组装方便。
[0090] [透明窗体600]
[0091] 下面,介绍舱内外的沟通交互。首先,较为常用的方式为在氧舱本体100上形成有透视窗口600,并且在氧舱本体100上密封连接有遮盖该透视窗口600的透明窗体601,从而保证外部人员可以观察舱内情况。该透明窗体601可以采用透明塑料制成。其中,由于舱内压力较大,为了避免透明窗体601受压而破损或变形过大,在本实用新型中,透明窗体601上设置有相对于氧舱本体100固定的加强筋条602。因此,通过该加强筋条602的固定,使得透明窗体601的承压能力大大提升,安全性好。并且同时对透明窗体601的材质要求不高,加工方便成本较低。
[0092]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加强筋条602设置在透明窗体601的外表面上。这样,在内部压力的作用下,位于透明窗体601外部的加强筋条602可以更好地加强该透明窗体601,并且不需将加强筋条602连接到透明窗体601上或加工到透明窗体601内部,从而方便布置。进一步地,加强筋条602与氧舱本体100一体成型,这样可以省略加强筋条
602与氧舱本体100的连接步骤,并且同时不需考虑二者连接的连接结构受压损坏,从而在制造上、布置上以及安全性上更好。另外,也可以使得加强筋条602采用与氧舱本体100同样的材质,具体地为PVC夹网布条,从而获得更大的强度。
[0093] 另外,考虑到加强作用和透视窗口600的透视性,优选地,加强筋条602形成为X型结构,以将透视窗口600分隔为四个窗口。X型结构兼具结构稳定性和较高的透视性能,实用性更好。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X型结构包括位于主加强筋6021和四个分加强筋6022,该四个分加强筋6022两两一组地从该主加强筋6021的两端延伸到氧舱本体100,并且每组中的两个分加强筋6022关于主加强筋6021对称布置。从而通过对称结构使得加强筋条602的受力更加均匀,对透明窗体601的加强效果更好。更进一步地,加强筋条602的边缘为弧形结构。从而避免在拐区域形成应力集中,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加强筋条602的整体强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透视窗口600为长轴沿周向延伸的椭圆形结构,主加强筋6021沿该椭圆结构的长轴布置。从而更好地利用氧舱主体在周向上空间,避免对沿长度方向布置的开口101所在区域的影响。拓展透视窗口600的透视区域。此时,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形成的四个窗口的边缘为弧形边缘,透视性和强度更好。
[0094]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构思还可以设计出多个透视窗口,每个透视窗口具有不同样式的加强筋条的变形实施方式,对于此类变形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中。
[0095] [冷却系统700]
[0096] 出于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考虑,氧舱本体100内设置有冷却系统700,由于氧舱本体100内的空间有限,如果设置在冷却系统700布置方式较为传统,例如在氧舱本体100的内壁上布置冷却介质管道或者换热器都会对氧舱本体100内的空间造成影响。因此,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在本实用新型中,冷却系统700包括冷却垫701,该冷却垫701位于氧舱本体
100的底部并且具有热交换区。这样,本实用新型巧妙地将冷却系统的热交换功能区设置为垫子结构,可以方便地布置在氧舱本体100的底部,而不占用较多的氧舱本体100内的空间。具体地,为了方便实现热交换,优选地,冷却垫701上设置有冷却液管路702以形成热交换区。为了避免人体在躺下后对铺设与底部的冷却液管路702造成较大的压迫,同时避免对人体造成不舒服的凹凸感。优选地,冷却垫701为高分子聚合材料形成,冷却液管路
702热合到该高分子聚合材料中。这样,冷却垫本身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可以设计为平整表面,并且利用高分子聚合材料,例如橡胶树脂等材料的弹性或者硬质塑料的刚度保护冷却液管路702。
[0097] 为了实现对冷却液管路702提供冷却液回路,优选地,如图9所示,冷却系统700还包括与冷却液管路702连通的进液管703和回液管704,该进液管703和出液管704用于与外置于氧舱本体100的冷却液源连通。从而通过进液管703和回液管704在能够实时为冷却垫701提供热交换介质的同时,还能够建立冷却液循环流动系统,从而节约资源并且效果更佳。
[0098] 为了取得较好的热交换效果,优选地,冷却液管路702在冷却垫701上以S型结构布置。因此能够得到在冷却垫701上得到较大的换热区域,冷却效果更好。其中,优选地,S型结构为多个并首尾相接。从而在冷却垫701上形成为波纹状结构,大大增强热交换面积。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例中,S型结构包括三个相互平行的横向管段705和连接相邻两个横向管段705且相互平行的纵向管段706,该两个纵向管段706分别连接在位于中间的横向管段705的相反两端,并垂直于横向管段705。其中,冷却垫701为沿氧舱本体100延伸的矩形结构,横向管段705垂直于该矩形结构的长度方向布置,即沿宽度方向延伸。这样将使得冷却液管路702发生较多的转折,因此,冷却液将在冷却液管路702受阻力较大而流动较为缓慢,换热充分。另外,优选地,两个纵向管段706的长度之比为1:1.5~1:2。即在每个S型结构中,中间的横向管段距离两侧的横向管段的距离并不相同,通过较大距离中较多的冷却垫701的材料,有利于对冷却液管路702的固定,并且不会影响到换热效果。
[0099] 进一步地,进液管704和回液管704位于冷却垫701的同一侧,这样可以更好地在氧舱本体100上布置穿线口。另外,通过这种布置,如图9所示,可以设计S型结构包括两条流向相反且并行的管路,并且横向管段705中,进液一侧相邻的管路的距离大于回液一侧的相邻管路的距离。这样布置的原因在于,进液一侧的管路的冷却液换热性能更高可以距离较大,从而通过更多的冷却垫材料增加结合稳定性,而回液一侧的管路由于冷却液换热性能降低,因此需要距离小一些而得到更好的换热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中的管路布置方式,通过利用管路的换热效果合理性更强,可以以较少的管路实现较好的换热。
[0100] [递物口800]
[0101] 在实际使用中,还会出现使用者需要外界提供一些例如书等小型物品的需求,由于氧舱本体100中的压力存在,导致这一递送物品的过程较有难度。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图10至图12所示,氧舱本体100上设置有递物口800,递物口800可以设置在形成为圆柱结构的氧舱本体100的前端面的中部或上部,其中,前端面为接近内部使用者的头部的端面,以方便内部使用者操作,此外,递物口800还可以设置到靠近使用者手部区域的氧舱本体100的侧壁上,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0102] 为了通过该递物口800递送物品,该递物口800上设置有第一封闭门801和第二封闭门802,并且第一封闭门801和第二封闭门802之间限定有容纳空间809。这样,递送物品的乙方可以首先打开靠近本侧的封闭门,然后将物品放入容纳空间809中,然后关闭该封闭门即可,而接受物品的乙方此时打开本侧封闭门后取出物品并关闭封闭即可完成整体递送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始终有一个封闭门关闭,因此能够较好地维持氧舱本体100内的压力,而不会出现压力失效的问题。
[0103] 具体地,第一封闭门801和第二封闭门802上分别由气密拉链803可开启地闭合,从而保证氧舱本体100的密封性。其中气密拉链为可以根据压力需求选择相应规格即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使用其他具有气密效果的封闭连接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0104] 为了方便加工和组装两个封闭门,优选地,第二封闭门802由氧舱本体100形成,第一封闭门801固定在氧舱本体100的外侧。这样,只需另行加工一个封闭门即可完成本实用新型上述的两个封闭门结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其中两个封闭门可以采用缝合、粘合或热合等技术实现,只要保证二者的连接密封性好即可。另外第一封闭门801可以使用与氧舱本体100相同的材料制成即可。
[0105] 其中,为了方便形成容纳空间809,优选地,容纳空间809由槽状结构形成,该槽状结构由底壁804和围绕该底壁804的侧壁805构成,侧壁805固定在氧舱本体100上,底壁形成为第一封闭门801。其中该槽状结构可以为矩形结构,也可以为圆筒状等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0106]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在递送和拿去物品的过程中,氧舱内的压力突然变化而引起的噪音等不舒适因素,优选地,软体氧舱还包括与容纳空间809连通的压力调节系统806。这样,可以在打开相应封闭门之前,首先将该容纳空间809内的压力与相应侧的压力调为一致,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压力突然变化造成的相应问题。其中,如图12所示,压力调节调节
806系统包括电连接的压力检测装置8061和控制器8062,以及分别与控制器8062电连接的进气阀8063和泄压阀8064。在具体工作中,以向氧舱本体100内递送物品为例,首先外部人员在打开第一封闭门801时,首先应取得容纳空间809内的压力是否与外部大气压一致,如一致直接打开即可,如压力较大则由控制器8062控制泄压阀8064工作以将压力降低即可。在物品放置到容纳空间809后,该容纳空间内的压力小于氧舱本体100内的压力,采用由控制器控制进气阀8063对容纳空间809进行冲压操作即可,当容纳空间809的压力与氧舱本体100内的压力一致后,则可以有内部使用者打开第二封闭门802拿去物品。这一过程不会出现因压力突然变化而带来的相关问题,舒适性更高。其中进气阀8063可以与氧舱本体100的压缩机连通,而泄压阀8064则可以与大气环境连通。
[0107] 为了便于内外人员的相互配合,优选地,软体氧舱还包括能够分别提醒氧舱本体100内外人员的提醒系统807。具体地,提醒系统807包括位于氧舱本体100外部的外操作器8071和外提示器8072,以及位于氧舱本体100内部的内操作器8073和内提示器8074,外操作器8071和内提示器8074组装为一体并且电连接,内操作器8073和外提示器8072组装为一体并且电连接。这样,当外部人员完成向容纳空间809内放置物品的动作后,可以操纵外操作器8071,此时内提示器8074工作而提醒内部使用者。同理,当内部使用者完成拿取物品工作后也可以通过操作内操作器8073使得外提示器8072工作而告知外部人员。其中内、外操作器可以为按钮等开关,内、外提醒器可以为蜂鸣器、指示灯等提醒装置,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另外由于相应的操作器和提醒器组装为一体,可以方便二者之间的电连接,不需通过氧舱本体100布线,电源如电池也可以直接位于组装体内,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0108] 更进一步地,外操作器8071和内提示器8074位于递物口800上方,内操作器8073和外提示器8072位于递物口800下方。这是方便位于卧姿的内部使用者而布置的,由于内提示器位于递物口800上方可以方便内部使用者向上方观看,并且位于上方的外操作器8071可以方便外部人员操作。同样,位于下方的内操作器可以方便内部使用者操作。
[0109] 上述的提醒系统除可以在递送物品时方便内外沟通,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目的。例如内部人员由于不舒适而报警等。对于这种用途的变化也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0110] 另外,为了实现舱内外的更直接沟通,优选地,软体氧舱还包括与氧舱本体100内部通讯的可视通话系统。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地实现内外人员的沟通,其中符合安全规范的各种可视通话系统均可以应用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体氧舱中,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0111]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体氧舱从密封性上、安全性上、布局结构上、温度和压力控制上以及使用上等方向均提供了有效的改进,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体氧舱较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0112]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113]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114]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软体氧舱 2020-05-11 564
软体氧舱 2020-05-11 534
制氧机的制氧机构 2020-05-12 834
臭氧检测仪 2020-05-12 899
高压氧舱 2020-05-11 727
吹氧管 2020-05-11 416
蓝氧洗菜机 2020-05-13 946
小型富氧膜制氧机 2020-05-12 885
氧舱制氧机固定装置 2020-05-12 579
氧气制造机 2020-05-13 751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