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一般车辆 / 电动车辆的电源线路或沿路轨的装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一种刚性接触导线局部磨损的修正装置 CN202410385817.9 2024-04-01 CN117962703B 2024-05-28 王涛; 储文平; 霍晓东; 宋博瀚; 杨帆; 谢峰; 马昊博; 张琳; 石朝阳; 崔浩峰; 张向红; 董亚平
2 一种重载路牵引供电系统分布式能量管理方法 CN202410330491.X 2024-03-22 CN117937487B 2024-05-28 韦宝泉; 肖昊祥; 邓颖海; 邓芳明; 曾建军; 高波; 李泽文; 沈阳; 于小四; 谢跃腾
3 一种接触网中性段融过程防熔断检测与中性段放电方法 CN202310089261.4 2023-02-09 CN116073311B 2024-05-28 于涵; 陈思言; 肖嵩; 王梓靖; 曹野; 张予慧; 张兴卫; 吴广宁; 郭裕钧; 张血琴
4 一种电气化路牵引供电系统及方法 CN201911422806.9 2019-12-31 CN111137180B 2024-05-28 陈冲; 贾利民; 金成日; 梁立中
5 轨电位限制装置三段触发模 CN201810632382.8 2018-06-19 CN110614938B 2024-05-24 阚劲松; 胡佳骏; 邱晓磊; 胡清源; 王坤鹏; 谢源
发明提出了一种轨电位限制装置三段触发模,包括一次主回路和二次测试回路。一次主回路采用快速击穿二极管作为载体,外加主回路RC滤波,确保触发回路在0.1毫秒内可靠动作,无需工作电源。一次主回路采用高隔离变压器,使一次主回路产生的触发脉冲快速反馈到二次测试回路,经RC滤波、555施密特触发器整形后输出满足使用要求的延时可调的继电器脉冲。继电器分两组触点,一组用于接触器的合闸,另一组用于触发信号的反馈。一次主回路与二次测试回路间采用环树脂隔离,保证产品对环境的适应性。一次主回路中的电气距离与爬电距离符合国际标准放大的距离;二次测试回路的工作电源采用DC/DC隔离电源,减少了对外部电源的影响,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6 接触供电装置及非接触供电方法 CN202280065376.3 2022-09-02 CN118043226A 2024-05-14 熊野俊哉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00)包括以非接触的方式向移动体(130)所具备的受电装置(120)供给交流电的供电线(12)、和产生交流电并将交流电向供电线(12)供给的多个供电板(10),多个供电板(10)分别以使控制脉冲的导通脉冲的中央的定时成为由基准时钟规定的同一周期的定时的方式生成控制脉冲,该控制脉冲控制交流电的产生,并且多个供电板(10)分别通过使导通脉冲的宽度变化,执行控制向供电线(12)供给的交流电的PWM控制。
7 一种轨道列车的网侧变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910394302.4 2019-05-13 CN111923757B 2024-05-14 付刚; 胡景瑜; 彭赟; 梅文庆; 文宇良; 罗文广; 王跃; 陈欣; 吴奕; 周振邦
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列车的网侧变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网侧变流系统包括变压模、非电气供电模块、整流模块、支撑电容及控制器;控制器用于在受电弓升弓后,检测受电弓上是否连接有供电线,若是,则检测供电线上电网电压的供电制式,并控制变压模块和整流模块在供电制式对应的工作模式下运行,以使整流模块为支撑电容充电,并将支撑电容电压保持在供逆变器使用的预设目标电压;若否,则控制非电气供电模块输出电能至整流模块,以使整流模块在接收到电能后为支撑电容充电,并将支撑电容电压保持在预设目标电压。可见,本申请可满足多供电制式的要求,且轨道列车可实现在非电气化路区段运行,从而有助于推动各类型轨道交通线路的融合。
8 基于混合储能的电气化路牵引供电系统及方法 CN201911402992.X 2019-12-31 CN111016742B 2024-05-10 陈冲; 贾利民; 金成日; 梁立中
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储能的电气化路牵引供电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电源单元、混合储能单元与牵引网单元;所述混合储能单元包括容量型储能设备和功率型储能设备,其中,所述容量型储能设备包括液流电池,所述液流电池采用双联结构,将直流转换为交流;所述功率型储能设备采用锂电池、超级电容器,所述电源单元为混合储能单元充电,混合储能单元通过单相/三相交流母线为牵引网单元供电。采用混合储能单元汇聚、光等多种清洁电能,实现了电网与牵引网的松耦合,实现了弱网甚至无网地区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经济建设与清洁供电,解决了现有牵引供电系统附带给电网和电气化铁路牵引网的诸多不利影响,引领了我国铁路绿色发展。
9 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检测车 CN201910835183.1 2019-09-05 CN110406552B 2024-05-10 张纯清; 王太生; 张凯航; 张高锋; 赵力; 王震; 郭义忠; 邓婷; 全冲; 安发发; 吴艳萍; 穆青; 李田; 张建鹏; 惠莉花; 滕聪; 张龙平
发明适用于城市轨道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检测车,包括:车体、车架、车钩及缓冲器转向架、受电弓、制动系统、空调系统、发电机组、电池组、电气及控制系统;所述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检测车还包括接触网检测系统、轨道检测系统和限界检测系统。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检测车整车同时配置接触网、轨道及限界三套检测系统,可满足地线路多项目同时检测的要求;同时既具备对内燃轨道车的远程控制能,又具备对电力轨道车的远程控制能力;其上车空间可为两种不同的结构,供用户提供选择,且可在后期增加其它检测模
10 轨道列车牵引方法、装置及轨道列车 CN202211348237.X 2022-10-31 CN117984864A 2024-05-07 穆志维; 谭志成; 杨建成; 黄文博
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列车牵引方法、装置及轨道列车。所述装置包括:外部充电接触器,所述外部充电接触器包括线圈和第一触点开关,在所述线圈处于通电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开关闭合;整车控制器,与所述第一触点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牵引控制器,与所述整车控制器连接;充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触点开关的第二端和所述线圈连接,用于接收外部充电电压;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判断所述轨道列车是否处于充电状态,在所述轨道列车处于充电状态的情况下,向所述牵引控制器发送牵引封信号;所述牵引控制器在接收到牵引封锁信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轨道列车禁止牵引启动。
11 一种高速路用减振型接触定位支架 CN202210038603.5 2022-01-13 CN114132228B 2024-05-07 何畅; 乔新柱; 蒋丽忠
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路用减振型接触定位支架,包括支撑主体和减振装置,包括支柱、平腕臂、斜腕臂、腕臂支撑、棒式绝缘子、定位管、定位器和防拉枚。在所述斜腕臂与定位管之间,或定位管与定位器之间连接减振装置,或者在所述斜腕臂与定位管之间和定位管与定位器之间均连接减振装置,减振装置包括两连接盘和它们之间连接的限拉筒式耗能减振器和限压筒式耗能减振器,限拉筒式耗能减振器和限压筒式耗能减振器交错布置。减振装置的阻尼弹簧提供初始刚度保证正常使用状态下接触网的固定效果。受外界振动干扰时,减振装置的阻尼弹簧和粘滞液体共同耗能减振,减小高铁接触网的振动响应,并利用粘滞液体的有限压缩空间限制最大振动幅度。
12 一种基于毫米波监测的地接触网控制方法及接触网分流器装置 CN202410316828.1 2024-03-20 CN117962702A 2024-05-03 戴明; 张超; 纪庆; 曹仕宏; 谷世鹏; 应雨生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毫米波监测的地接触网控制方法及接触网分流器装置,该方法包括采集列车状态数据,对列车状态数据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列车状态数据进行分析,定目标列车;获取接触网的电气参数,基于电气参数,估计接触网的状态;基于目标列车的位置,判断目标列车是否停止在预设的禁停区域内;基于接触网的状态和目标列车与禁停区域的位置关系,发出指令,对主控接触器进行控制。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基于毫米波监测的地铁接触网控制方法,智能的控制主控接触器的分合,从而避免了地铁柔性接触网绝缘锚段关节处电客车停车导致的接触线非工作支熔断的问题。
13 一种具有高导电率性能的抗振型复合导电轨 CN202111226426.5 2021-10-21 CN113978320B 2024-05-03 崔清磊; 王满意
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导电率性能的抗振型复合导电轨,包括合金外壳导轨,所述铝合金外壳与导轨相匹配,所述铝合金外壳与导轨之间设有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有塑料材料制成,所述导轨内壁顶端中轴线处开设有滑槽。本发明通过将绝缘外壳安装于铝合金外壳内部,保证密封性增强绝缘性,将弹性接触片插入绝缘外壳内壁两侧,通过压缩弹簧的弹作用使滑与限位卡槽将相匹配,从而便于弹性接触铜片的安装拆卸,导电轮在弹簧支架和安装支架的弹力作用下将会紧贴弹性接触铜片内壁的凸起进行挤压,可使弹性接触铜片能够始终保持与导电轮紧密接触的状态,稳定性较高,利于降低磨损,同时增加了弹性接触铜片的使用寿命。
14 一种接触网吊弦连接金具 CN201711296234.5 2017-12-08 CN108045269B 2024-05-03 征大生
发明涉及一种接触网吊弦连接金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体和压接端口;所述压接端口与连接板体为整体结构;本发明中压接端口与连接板体之间采用整体结构,两端的压接端口无需额外安装,在连接板体的中间位置采用实体式的加强凸台,增加了连接板体的中间厚度,提高了连接板体的抗弯能;此外压接端口向连接板体中间位置延伸的加强筋与加强凸面在连接板体中间位置交叉,同时增加连接板体中间的厚度增加了抗扭能力;采用加强凸面的结构便于在板板连接孔处安装连接耳板,避免与耳板与加强筋产生干涉。
15 一种基于四旋翼无人机的接触网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02010083803.3 2020-02-10 CN111169629B 2024-04-30 郭迎庆; 李宗荫; 徐赵东
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四旋翼无人机的接触网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从铁路接触网检测工作的巡检项目和工作环境出发,结合当前较为成熟的模进行组合,通过四旋翼无人机(4)的飞行,实现检测装置沿接触线的移动,并同时完成对铁路接触网相关参数的检测工作,将检测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32)传送至地面的移动数据接收控制台(2),实现集接触网导高和拉出值测量、接触网发热故障诊断、接触悬挂状态检测等多种检测功能,以此来完成对接触网的检测工作,并且不论是检测装置的结构设计,还是相应的功能实现,均体现了设计的合理性和操作的智能化,极大地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有效提高了针对接触网主要状态参数进行检测和维修的工作效率。
16 接触供电装置及非接触供电方法 CN202280061571.9 2022-09-02 CN117941217A 2024-04-26 熊野俊哉
为了使向移动体的电供给稳定化,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00)具备:对移动体(130)所具备的受电装置(120)以非接触方式供给电力的多条供电线(12);产生电力的多个供电板(10);和其将由多个供电板(10)各自产生的电力向多条供电线(12)分配并供给的配电电路(11)。
17 一种接触健康状态监测方法及系统 CN202310306746.4 2023-03-27 CN116337154B 2024-04-19 邓卫东; 刘林; 李用; 桑楠; 王旭鹏; 吴佳
发明公开了一种接触健康状态监测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接触网补偿器的b值、加速度及其所处环境信息,所述环境信息包括温度、湿度、速以及雨量;根据采集的信息判断接触网补偿器健康状态并进行分级预警。本发明通过综合运用接触网补偿器采集的b值、加速度、温度的实时和历史数据,实现接触网补偿器的健康状态监测,并进一步制定接触网补偿器健康状态的预警类型,提高监测的智能化和精细化平;同时,采用多源异构数据的智能处理算法,实现接触网覆状态的智能化监测,为路的安全运营提供技术保障。
18 RGV小车供电系统及RGV小车供电方法 CN202111548227.6 2021-12-16 CN114290915B 2024-04-19 邱光; 耿正; 蒋明; 王巍
发明涉及供电管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RGV小车供电系统及RGV小车供电方法。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RGV小车供电系统包括供电滑轨和RGV小车,RGV小车包括:车载电池和RGV驱动器;本发明先通过供电滑轨将低压电源产生的低压交流电传输至RGV小车中的车载电池模块,再通过车载电池模块通过低压交流电进行充电,以对RGV驱动器进行供电。本发明中供电滑轨可以对RGV驱动器进行供电,以使RGV小车持续运行,并且在供电滑轨与RGV小车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时,本发明上述方式能够通过供电滑轨向车载电池模块进行充电,然后通过车载电池模块对RGV驱动器进行连续稳定供电,以使RGV小车持续稳定地运行。
19 一种低净空隧道架空刚性接触网悬臂支撑装置 CN201910002401.3 2019-01-02 CN109606206B 2024-04-19 林建; 黎锋; 邓相龙; 龚建刚; 李忠齐; 赵金凤; 李立; 索会敏
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净空隧道架空刚性接触网悬臂支撑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隧道壁上的支撑底座(1),在所述的支撑底座(1)上活动连接有支撑架(2),所述的支撑架(2)沿隧道拱顶倾斜设置,在所述的支撑架(2)端部连接有绝缘件(3),在所述的绝缘件(3)上连接有调节支架(4),在所述的调节支架(4)上设有能在调节支架(4)上移动调节的悬挂线夹(5);支撑架沿隧道拱顶倾斜设置使整套装置为弓形形状,既能满足低净空隧道的安装空间,又能达到甚至高于现有悬臂支撑装置的功能,其结构简单,简化安装工艺。
20 一种绝缘器用十字形主绝缘结构 CN201710295211.6 2017-04-28 CN106945571B 2024-04-16 王军; 马骐
发明公开了一种绝缘器用十字形主绝缘结构,包括第一绝缘棒和与第一绝缘棒呈十字形布设的第二绝缘棒,所述第一绝缘棒和第二绝缘棒均呈平布设,且所述第二绝缘棒位于第一绝缘棒的下方,所述第一绝缘棒的中部设置有固定夹具,所述第二绝缘棒的两端穿出固定夹具,所述第一绝缘棒的长度小于第二绝缘棒的长度,所述第一绝缘棒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绝缘棒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绝缘棒的根数至少为一根,所述第二绝缘棒的根数至少为一根。本发明结构简单,第一绝缘棒承受由于弯矩而引起的压,第二绝缘棒承受接触导线的拉力,减少主绝缘结构变形,提高主绝缘结构稳定性和抗弯性,同时具有单位长度重量轻、绝缘效果好的特点,实用性强。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