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摩擦系数 / 电机轴瓦

电机轴瓦

阅读:206发布:2023-03-07

专利汇可以提供电机轴瓦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 电机 轴瓦,它解决了 现有技术 分体式结构的 接口 磨损大, 摩擦系数 大,安装不便,使用寿命短等技术问题。本电机轴瓦,轴瓦本体由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的上半轴瓦与下半轴瓦相互拼合而成,上半轴瓦和下半轴瓦的周向内侧分布设有上 合金 耐磨层和下合金耐磨层,下合金耐磨层的表面硬度等于或大于上合金耐磨层的表面硬度,轴瓦本体周向内壁设有两个分别位于上半轴瓦与下半轴瓦之间的储油凹槽,下半轴瓦周向外侧开有若干与储油凹槽相连通的进 油槽 ,轴瓦本体周向内侧具有若干分别与储油凹槽相连的弧形油槽。本实用新型具有分体式结构的接口磨损小,成本低廉,安装方便,摩擦系数小,磨损均匀,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下面是电机轴瓦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电机轴瓦,包括呈筒状的轴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瓦本体(1)由上半轴瓦(11)与下半轴瓦(12)相互拼合而成,且所述的上半轴瓦(11)与下半轴瓦(12)通过可拆卸结构(2)相连,所述的上半轴瓦(11)周向内侧设有上合金耐磨层(31),所述的下半轴瓦(12)周向内侧设有下合金耐磨层(32),所述的下合金耐磨层(32)的表面硬度等于或大于上合金耐磨层(31)的表面硬度,所述的轴瓦本体(1)周向内壁设有两个相互对应设置且分别位于上半轴瓦(11)与下半轴瓦(12)之间的储油凹槽(4),所述的下半轴瓦(12)周向外侧开有若干与储油凹槽(4)相连通且倾斜设置的进油槽(5),所述的轴瓦本体(1)周向内侧具有若干分别与储油凹槽(4)相连的弧形油槽(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轴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拆卸结构(2)包括设置在上半轴瓦(11)外壁一端且具有第一安装孔的第一台阶(21),所述的下半轴瓦(12)外壁一端设有具有与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的第二台阶(23),且所述的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通过第一安装螺栓(25)相连,所述的下半轴瓦(12)径向螺纹连接有端部抵靠在第一安装螺栓(25)上的锥销(251),在上半轴瓦(11)外壁另一端设有具有第三安装孔的第三台阶(26),且所述的下半轴瓦(12)外壁另一端具有与第三安装孔相对应的配合孔(28),且所述的第三安装孔通过螺钉(29)与配合孔(28)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轴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安装螺栓(25)与螺钉(29)上下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机轴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油凹槽(4)的中部的槽深至两侧的槽深沿轴瓦本体(1)轴向方向逐渐变小,且所述的储油凹槽(4)的中部的槽深至两端的槽深沿轴瓦本体(1)周向方向逐渐变小,且所述的弧形油槽(6)分别与储油凹槽(4)的端部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轴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半轴瓦(12)的周向外侧设有至少两个相互对应设置且均呈平状分布设置的测温孔(7),且所述的测温孔(7)外侧分别具有开设于下半轴瓦(12)外壁的扩口孔(7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轴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半轴瓦(11)和下半轴瓦(12)的周向外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与吊环可拆卸式相连的吊环孔(8)。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轴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半轴瓦(11)的周向外侧设有至少一个止转销孔(9)。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轴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油凹槽(4)由设置在上半轴瓦(11)周向内侧的第一半油槽(41)与设置在下半轴瓦(12)周向内侧的第二半油槽(42)对接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轴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瓦本体(1)两端周向外侧分别具有部(13)。

说明书全文

电机轴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轴瓦。

背景技术

[0002] 轴瓦也叫“轴衬”,是滑动轴承和轴接触的部分,滑动轴承工作时,轴瓦与转轴之间要求有一层很薄的油膜起润滑作用。如果由于润滑不良,轴瓦与转轴之间就存在直接的摩擦的状态,摩擦会产生很高的温度易造成轴的损坏,所以转轴和轴瓦之间需要得到充分的润滑。传统的轴瓦内壁为光滑的,润滑油进入轴瓦内壁后无法储存,需要频繁的添加润滑油,由于需要将润滑油添加到转轴与轴瓦的内部接触面上,这使得每次添加润滑油需要将转轴和轴瓦分拆开后再往内部添加,整个过程工序繁琐,给用户带来不便。除此之外现有的轴瓦还存在着:由于体积大,使得一体式加工难度大,成本高,摩擦系数大,安装不便,耐磨损能差,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0003]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空冷汽轮发电机轴承[申请号:200820090398.2],由轴瓦和轴承座两部分组成,轴瓦分为上半轴瓦和下半轴瓦,上下轴瓦组装在一起形成球面,内部通入润滑油,轴承座由厚板加工而成,为对称结构,在两侧分别开有进出油孔,方便机组油管路的安装。轴承座中板与下半轴瓦采用180°全接触,使轴瓦上的进油槽和中板球面形成一个封闭的进油通道。
[0004] 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的轴瓦不方便添加润滑油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结构复杂,分体式结构的接口磨损大,成本高,摩擦系数大,安装不便,使用寿命短问题。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耐磨损的电机轴瓦。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电机轴瓦,包括呈筒状的轴瓦本体,所述的轴瓦本体由上半轴瓦与下半轴瓦相互拼合而成,且所述的上半轴瓦与下半轴瓦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所述的上半轴瓦周向内侧设有上合金耐磨层,所述的下半轴瓦周向内侧设有下合金耐磨层,所述的下合金耐磨层的表面硬度等于或大于上合金耐磨层的表面硬度,所述的轴瓦本体周向内壁设有两个相互对应设置且分别位于上半轴瓦与下半轴瓦之间的储油凹槽,所述的下半轴瓦周向外侧开有若干与储油凹槽相连通且倾斜设置的进油槽,所述的轴瓦本体周向内侧具有若干分别与储油凹槽相连的弧形油槽。上合金耐磨层和下合金耐磨层耐磨层的设置减少了轴瓦内壁的磨损;由于下半轴瓦的内壁受到转轴的重力影响,从而会受到更加严重的磨损,故下合金耐磨层的表面硬度等于或大于上合金耐磨层的表面硬度,使下合金耐磨层的磨损程度与上合金耐磨层相近,增加了轴瓦的使用寿命;进油槽、储油凹槽和弧形油槽的设置使润滑油与轴瓦内壁接触良好,且方便添加润滑油。
[0007] 在上述的电机轴瓦中,所述的可拆卸结构包括设置在上半轴瓦外壁一端且具有第一安装孔的第一台阶,所述的下半轴瓦外壁一端设有具有与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的第二台阶,且所述的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通过第一安装螺栓相连,所述的下半轴瓦径向螺纹连接有端部抵靠在第一安装螺栓上的锥销,在上半轴瓦外壁另一端设有具有第三安装孔的第三台阶,且所述的下半轴瓦外壁另一端具有与第三安装孔相对应的配合孔,且所述的第三安装孔通过螺钉与配合孔固定相连。采用上述的可拆卸结构,上半轴瓦与下半轴瓦牢固固定,不易发生相对移动,润滑油也不易从上半轴瓦与下半轴瓦的缝隙漏出。
[0008] 在上述的电机轴瓦中,所述的第一安装螺栓与螺钉上下相对设置。
[0009] 在上述的电机轴瓦中,所述的储油凹槽的中部的槽深至两侧的槽深沿轴瓦本体轴向方向逐渐变小,且所述的储油凹槽的中部的槽深至两端的槽深沿轴瓦本体周向方向逐渐变小,且所述的弧形油槽分别与储油凹槽的端部相连通。采用上述结构,润滑油在磨损严重的地方分布的更多,从而使轴瓦内壁磨损均匀,增加了轴瓦的使用寿命。
[0010] 在上述的电机轴瓦中,所述的下半轴瓦的周向外侧设有至少两个相互对应设置且均呈平状分布设置的测温孔,且所述的测温孔外侧分别具有开设于下半轴瓦外壁的扩口孔。
[0011] 在上述的电机轴瓦中,所述的上半轴瓦和下半轴瓦的周向外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与吊环可拆卸式相连的吊环孔。通过吊环孔与吊环的配合,方便吊起上半轴瓦与下半轴瓦,从而方便安装。
[0012] 在上述的电机轴瓦中,所述的上半轴瓦的周向外侧设有至少一个止转销孔。通过止转销孔与止转销的配合,防止了轴瓦与机架之间的周向转动。
[0013] 在上述的电机轴瓦中,所述的储油凹槽由设置在上半轴瓦周向内侧的第一半油槽与设置在下半轴瓦周向内侧的第二半油槽对接而成。
[0014] 在上述的电机轴瓦中,所述的轴瓦本体两端周向外侧分别具有部。
[0015]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电机轴瓦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分体式结构的接口磨损小,成本低廉,安装方便,摩擦系数小,磨损均匀,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
[0016] 图1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剖主视图。
[0017] 图2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半剖俯视图。
[0018] 图3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沿着图2的A方向剖切的剖视图。
[0019] 图中,轴瓦本体1、上半轴瓦11、下半轴瓦12、倒角部13、可拆卸结构2、第一台阶21、第二台阶23、第一安装螺栓25、锥销251、第三台阶26、螺钉29、上合金耐磨层31、下合金耐磨层32、储油凹槽4、第一半油槽41、第二半油槽42、进油槽5、弧形油槽6、测温孔7、扩口孔71、吊环孔8、止转销孔9。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电机轴瓦,包括呈筒状的轴瓦本体1,轴瓦本体1由上半轴瓦11与下半轴瓦12相互拼合而成,且上半轴瓦11与下半轴瓦12通过可拆卸结构2相连,上半轴瓦11周向内侧设有上合金耐磨层31,下半轴瓦12周向内侧设有下合金耐磨层32,下合金耐磨层32的表面硬度等于或大于上合金耐磨层31的表面硬度,轴瓦本体1周向内壁设有两个相互对应设置且分别位于上半轴瓦11与下半轴瓦12之间的储油凹槽4,下半轴瓦12周向外侧开有若干与储油凹槽4相连通且倾斜设置的进油槽5,轴瓦本体1周向内侧具有若干分别与储油凹槽4相连的弧形油槽6,轴瓦本体1两端周向外侧分别具有倒角部13。上合金耐磨层31和下合金耐磨层32耐磨层的设置减少了轴瓦内壁的磨损;由于下半轴瓦12的内壁受到转轴的重力影响,从而会受到更加严重的磨损,故下合金耐磨层32的表面硬度等于或大于上合金耐磨层31的表面硬度,使下合金耐磨层32的磨损程度与上合金耐磨层31相近,增加了轴瓦的使用寿命;进油槽5、储油凹槽4和弧形油槽6的设置使润滑油与轴瓦内壁接触良好,且方便添加润滑油。
[0021] 具体地,可拆卸结构2包括设置在上半轴瓦11外壁一端且具有第一安装孔的第一台阶21,下半轴瓦12外壁一端设有具有与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的第二台阶23,且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通过第一安装螺栓25相连,下半轴瓦12径向螺纹连接有端部抵靠在第一安装螺栓25上的锥销251,在上半轴瓦11外壁另一端设有具有第三安装孔的第三台阶26,且下半轴瓦12外壁另一端具有与第三安装孔相对应的配合孔,且第三安装孔通过螺钉29与配合孔固定相连。第一安装螺栓25与螺钉29上下相对设置。上半轴瓦11与下半轴瓦12牢固固定,不易发生相对移动,润滑油也不易从上半轴瓦11与下半轴瓦12的缝隙漏出。
[0022] 进一步地,储油凹槽4的中部的槽深至两侧的槽深沿轴瓦本体1轴向方向逐渐变小,且储油凹槽4的中部的槽深至两端的槽深沿轴瓦本体1周向方向逐渐变小,且弧形油槽6分别与储油凹槽4的端部相连通。储油凹槽4由设置在上半轴瓦11周向内侧的第一半油槽41与设置在下半轴瓦12周向内侧的第二半油槽42对接而成。润滑油在磨损严重的地方分布的更多,从而使轴瓦内壁磨损均匀,增加了轴瓦的使用寿命。
[0023] 更进一步地,下半轴瓦12的周向外侧设有至少两个相互对应设置且均呈水平状分布设置的测温孔7,且测温孔7外侧分别具有开设于下半轴瓦12外壁的扩口孔71。上半轴瓦11和下半轴瓦12的周向外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与吊环可拆卸式相连的吊环孔8。通过吊环孔8与吊环的配合,方便吊起上半轴瓦11与下半轴瓦12,从而方便安装。上半轴瓦11的周向外侧设有至少一个止转销孔9。通过止转销孔9与止转销的配合,防止了轴瓦与机架之间的周向转动。
[0024]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25]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轴瓦本体1、上半轴瓦11、下半轴瓦12、倒角部13、可拆卸结构2、第一台阶21、第二台阶23、第一安装螺栓25、锥销251、第三台阶26、螺钉29、上合金耐磨层31、下合金耐磨层32、储油凹槽4、第一半油槽41、第二半油槽42、进油槽5、弧形油槽6、测温孔7、扩口孔71、吊环孔8、止转销孔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