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地球科学 / 岩石 / 火成岩 / 太阳能风能与燃气互补联合制氢制甲烷循环热发电装置

太阳能能与燃气互补联合制氢制甲烷循环热发电装置

阅读:998发布:2020-08-08

专利汇可以提供太阳能能与燃气互补联合制氢制甲烷循环热发电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太阳能 风 能 与燃气互补联合制氢制甲烷循环热发电装置充分利用太阳能 风能 等 可再生 能源 与半闭式超临界二 氧 化 碳 燃气布雷顿热发电系统实现互补循环发电;主要利用太阳能风能产生的电 力 对系统发电产生的 水 进行 电解 制氢制氧,对排出物二氧化碳进行加氢甲烷制备,而氧气用于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燃气布雷顿热发电系统对 天然气 或自产甲烷气进行助燃,充分混合的高温燃气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工质共同驱动 涡轮 透平做工发电;系统冷凝和甲烷化制备排出的水经收集不仅用于电解制氢,多余的水用于清洗太阳能镜场或光伏板。该装置依靠 可再生能源 实现循环热发电,为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奠定技术 基础 。该发明属太阳能热发电和高温热化学跨学科技术领域。,下面是太阳能能与燃气互补联合制氢制甲烷循环热发电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所述太阳能能与燃气互补联合制氢制甲烷循环热发电装置包括塔式太阳能固体粒子聚光系统,风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半闭式超临界二燃气布雷顿热发电系统;
电解制氢装置,氧气储罐、二氧化碳加氢甲烷化制备装置;三通、二氧化碳气体传热管道;冷凝器、汽水分离装置,储气柜,储水罐,二氧化碳气包,压;换热器,蒸发器,电源整流器,其特征在于:塔式太阳能固体粒子聚光系统的流化床换热器出口经三通阀连接主、副涡轮透平进口,主涡轮透平同轴驱动发电机,主涡轮透平出口连接蒸发器一端进口,蒸发器出口连接回热器一端进口,回热器出口连接冷凝器,冷凝出口连接汽水分离装置,汽水分离装置出口分别连接储水罐和二氧化碳汽包,二氧化碳汽包连接主、副压气机进口,主压气机出口连接另一端回热器进口,回热器出口经三通阀连接塔式太阳能固体粒子聚光系统流化床换热器进口,实现太阳能与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燃气布雷顿互补热发电循环;副涡轮透平同轴带动主、副压气机运转,副涡轮透平出口连接回热器进口;副压气机出口连接二氧化碳加氢甲烷化制备装置进口;储水罐一端连接压力泵,压力泵出口连接电解水制氢装置,或经过蒸发器另一端进出口连接电解水制氢装置进行高温蒸汽电解制氢;制取的氧气通过气体管道连接氧气储罐至燃烧室与甲烷混合燃烧,制取的氢气通过气体管道连接二氧化碳加氢甲烷化制备装置另一进口,与来自副压气机的二氧化碳气混合制备甲烷,出口连接储气柜;储气柜另一进口连接天然气输送管道;储气柜出口连接燃烧室,输送天然气或两者的混合气体;燃烧室出口连接主、副涡轮透平进口;电解水制氢装置连接电源整流器,电源整流器接收来自太阳能、风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电力,或电网负载过剩电力;二氧化碳加氢甲烷化制备装置高温蒸汽出口连接换热器,出口连接储水罐,换热器另一端或接入有机朗肯热发电装置,或连接其他热利用装置;或将高温蒸汽直接输送蒸发器升温后用于电解制氢;
此为该装置运行模式一;
运行模式二:在太阳能光照充足时完全利用塔式太阳能聚光热能实现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热发电运行,期间关闭燃烧室,即经过加压的二氧化碳气通过动力工质传热管道进入塔式太阳能固体粒子聚光系统的流化床换热器进行高温换热,经高温换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气进入主涡轮透平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经主涡轮透平做功排出的动力工质二氧化碳经回热器进入冷凝器,冷凝后的二氧化碳动力工质进入主压气机,经主压气机提升压力后经回热器换热再次进入塔式太阳能固体粒子聚光接收系统中设置的流化床换热器进口,完成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热发电循环;电解水制氢装置和二氧化碳加氢甲烷化制备装置利用储存的水和二氧化碳进行甲烷合成制备,经制备的甲烷气进入储气柜存储备用,制备的氧气另行存储,待光照不稳定或无光照时再行启动互补燃气发电模式;
运行模式三:在上述装置构造中关闭或不设置塔式太阳能固体粒子聚光系统,仅依靠风电、光伏电力或其他可再生能源电力进行电解制氢制氧,与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燃气布雷顿热发电系统排出的水和二氧化碳互补制氢制甲烷,也即来自储气柜的甲烷或天然气与氧气在燃烧室燃烧产生高温气体混合超临界二氧化碳驱动主、副涡轮透平做功,经主涡轮透平做功排出的混合气体经蒸发器、回热器进入冷凝器,冷凝产生的混合物进入汽水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水进入储水罐,分离出的二氧化碳气一部分作为动力工质进入主压气机,经主压气机提升压力后经回热器换热成超临界二氧化碳再次与来自燃烧室的天然气与氧气混合燃烧实现循环热发电;另一部分二氧化碳经副压气机加压进入二氧化碳加氢甲烷化制备装置;储水罐一端连接压力泵,压力泵出口连接电解水制氢装置,或经过蒸发器连接电解水制氢装置进行高温蒸汽电解,制取的氧气通过气体管道输送燃烧室;制取的氢气通过气体管道连接二氧化碳加氢甲烷化制备装置,与来自副压气机的二氧化碳气加氢混合制备甲烷,合成制备的甲烷气进入储气柜,储气柜另一进口连接天然气输送管道;储气柜出口连接燃烧室,输送天然气或两者的混合气体;甲烷制备产生的高温蒸汽经换热器冷凝产生的水进入储水罐存储,换热器另一端或接入有机朗肯热发电装置,或连接其他热利用装置;电解水制氢装置主要接收来自风电、光伏发电或其他可再生能源电力,或电网负载过剩电力以及自产电力;或在主涡轮透平出口增设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发电机组,更充分利用燃气发电排放热值;
1)所述塔式太阳能固体粒子聚光系统包括设置在接收塔顶端的陶瓷接收器,固体粒子传热介质,固体粒子输送装置,高温固体粒子储藏室,固体粒子流化床换热器,固体粒子储藏室,定日镜聚光阵列;所述固体粒子传热介质选择陶瓷、花岗岩玄武岩火成岩石英岩经粉碎成细微颗粒的一种或混合物;或回收的具有较高导热系数的金属粉尘;或经球磨的燃电厂废弃物粉煤灰、或水泥粉料;
2)所述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燃气布雷顿热发电系统包括主涡轮透平、副涡轮透平、燃烧室、回热器、主压气机、副压气机、冷凝器、汽水分离装置、二氧化碳气包、储水罐;发电机组;控制系统、气体三通控制阀、二氧化碳气体管道;储气柜,压力泵;
3)所述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燃气布雷顿热发电系统和风电系统配置电源整流器以便将直流电输送给电解水制氢装置进行制氢制氧;
4)所述电解水制氢装置优选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装置(SOEC);或聚合物(SPE)制氢设备;或高温电解水制氢装置;或性电解水制氢装置。

说明书全文

太阳能能与燃气互补联合制氢制甲烷循环热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太阳能风能与燃气互补联合制氢制甲烷循环热发电装置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并与半闭式超临界二燃气布雷顿热发电系统实现互补;特别是利用太阳能风能产生的电对系统发电产生的进行电解制氢制氧,对排出物二氧化碳进行加氢甲烷制备,而氧气用于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燃气布雷顿热发电系统对天然气或自产甲烷气进行助燃,充分混合的高温燃气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工质共同驱动涡轮透平做工发电;系统冷凝和甲烷化制备排出的水经收集不仅用于电解制氢,多余的水用于清洗太阳能镜场或光伏板。该装置依靠可再生能源实现循环热发电,为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奠定技术基础。该发明属太阳能热发电和高温热化学跨学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热发电是当代能源领域待突破的前沿技术,该技术一旦大规模应用将改变人类对能源的利用方式,特别是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燃气热发电技术可以全部回收排出物二氧化碳,并将其作为资源充分利用,进而实现法国科学家Paul Sabatier在1902年提出的一个设想,这个设想就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按比例混合二氧化碳和氢气催化反应生成水和甲烷,然后将甲烷加氧混合燃烧再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借助太阳能电解水制氢,再利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烷实现循环利用。百年来人们为实现这一梦想不懈努力,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二氧化碳加氢制甲烷以及制甲醇等技术逐步实现工业化。基于此“全球二氧化碳循环策略系统”对Paul Sabatier设想进行了完善,其技术路线包括三步,第一步用太阳能或风能发电然后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第二步二氧化碳加氢反应生成甲烷;第三步,生成的甲烷与氧气混合作为动力燃料消耗再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此循环往复,其核心就是利用太阳能发电制氢和二氧化碳催化加氢甲烷化反应,当然更重要的还有二氧化碳的获取,虽然目前的碳捕获技术可以从化石能源燃烧或提炼后的产物中获取二氧化碳,但成本依然很高,因此寻找可再生的碳源和低成本碳捕获就成了很现实的问题。类似的二氧化碳加氢制甲烷以及制甲醇等技术如US5128003、CN102549121、CN104025356等专利文献有很多,这些专利技术虽然在二氧化碳加氢甲烷化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制氢上有独到见解,在“整体加氢甲烷化联合循环”(IHCC)上有创新,但选择碳源很传统,而且多选择传统锅炉燃烧化石能源或使用开式燃气发电技术回收二氧化碳,这些技术显然无法回避排放和回收二氧化碳的成本问题。又如公开专利201710515869.3也是如此,二氧化碳的获取仍来自电厂使用化石燃料的燃气回收。但是随着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热发电技术的出现和实验成功,客观上为实现上述策略带来曙光,因为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燃气布雷顿热发电在使用烷类气体如天然气、甲醇气、沼气、合成气混合纯氧燃烧过程中可对排出物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全部回收再利用,因此作者曾试图在专利201310180460.2和201610856317.4中将该技术与太阳能热发电实现互补,以弥补太阳能热发电不稳定不连续的缺陷,同时克服燃气发电存在的污染物排放问题。美国专利US3736745较早揭示了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燃气布雷顿热发电的技术原理,该专利文献曾主张采用氧气与天然气混合以降低燃烧温度,而将排出物二氧化碳作为动力介质用于再循环,美国专利US5724805和US6622470则分别主张在半封闭超临界二氧化碳燃气布雷顿循环中采用纯氧或空气助燃,采用空气的优点是降低发电成本,缺点是排出物含氮氧化物。目前正在积极推进该技术产业化的是2016年在美国德克萨斯拉博德市建立的25兆瓦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燃气布雷顿热发电站,其试验目标是实现化石能源无碳排放发电,采用空分设备获取氧气,研究的方向显然与上述“全球二氧化碳循环策略系统”背道而驰。目前检索到该项目在我国的授权专利如201180016993.6以及其后申请的若干专利还在不断改进中。2018年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将该技术列为年度十大发明之一,认为该技术有可能改变世界能源格局。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燃气布雷顿热发电相比开式燃气发电的优势是排出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且完全回收再利用。在我国最早采用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燃气布雷顿热发电技术的专利CN02107780.0是由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提出的,其目标主要针对我国日益增长的进口液化天然气,主张采用空气助燃,同时利用液化天然气的冷能进一步提高燃气发电效率。
[0003] 客观说,我国光热发电行业存在较多的理想主义,更希望太阳能热发电不用或少用化石燃料互补,因此借助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燃气布雷顿热发电技术减少或不使用天然气,甚至利用弃风弃光电力制氢制甲烷循环热发电就成为一个重要技术课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太阳能风能与燃气互补联合制氢制甲烷循环热发电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专利201310180460.2和201610856317.4使用的太阳能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燃气布雷顿热发电互补技术进行改进,采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对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燃气布雷顿热发电系统产出的水进行电解制氢,利用排出的二氧化碳与氢气混合进行甲烷制备,电解产生的氧气用于燃气助燃驱动涡轮透平做功发电。该技术实际是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电解制氢和甲烷制备方式加以存储,在实现零排放高效发电的同时力争替代化石能源发电。本发明也是对专利申请201810585123.4进行的改进。
[0005]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 所述太阳能风能与燃气互补联合制氢制甲烷循环热发电装置包括塔式太阳能固体粒子聚光系统,风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燃气布雷顿热发电系统;电解水制氢装置,氧气储罐、二氧化碳加氢甲烷化制备装置;三通、二氧化碳气体传热管道;冷凝器、汽水分离装置,储气柜,储水罐,二氧化碳气包,压力;换热器,蒸发器,电源整流器,其特征在于:塔式太阳能固体粒子聚光系统的流化床换热器出口经三通阀连接主、副涡轮透平进口,主涡轮透平同轴驱动发电机,主涡轮透平出口连接蒸发器一端进口,蒸发器出口连接回热器一端进口,回热器出口连接冷凝器,冷凝出口连接汽水分离装置,汽水分离装置出口分别连接储水罐和二氧化碳汽包,二氧化碳汽包连接主、副压气机进口,主压气机出口连接另一端回热器进口,回热器出口经三通阀连接塔式太阳能固体粒子聚光系统流化床换热器进口,实现太阳能与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燃气布雷顿互补热发电循环;副涡轮透平同轴带动主、副压气机运转,副涡轮透平出口连接回热器进口;副压气机出口连接二氧化碳加氢甲烷化制备装置进口;储水罐一端连接压力泵,压力泵出口连接电解水制氢装置,或经过蒸发器另一端进出口连接电解水制氢装置进行高温蒸汽电解制氢;制取的氧气通过气体管道连接氧气储罐至燃烧室与甲烷混合燃烧,制取的氢气通过气体管道连接二氧化碳加氢甲烷化制备装置另一进口,与来自副压气机的二氧化碳气混合制备甲烷,出口连接储气柜;储气柜另一进口连接天然气输送管道;储气柜出口连接燃烧室,输送天然气或两者的混合气体;燃烧室出口连接主、副涡轮透平进口;电解水制氢装置连接电源整流器,电源整流器接收来自太阳能、风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电力,或电网负载过剩电力;二氧化碳加氢甲烷化制备装置高温蒸汽出口连接换热器,出口连接储水罐,换热器另一端或接入有机朗肯热发电装置,或连接其他热利用装置;或将高温蒸汽直接输送蒸发器升温后用于电解制氢;此为该装置运行模式一;
[0007] 运行模式二要求在太阳能光照充足时完全利用塔式太阳能聚光热能实现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热发电运行,期间关闭燃烧室,即经过加压的二氧化碳气通过动力工质传热管道进入塔式太阳能固体粒子聚光系统的流化床换热器进行高温换热,经高温换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气进入主涡轮透平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经主涡轮透平做功排出的动力工质二氧化碳经回热器进入冷凝器,冷凝后的二氧化碳动力工质进入主压气机,经主压气机提升压力后经回热器换热再次进入塔式太阳能固体粒子聚光接收系统中设置的流化床换热器进口,完成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热发电循环;电解水制氢装置和二氧化碳加氢甲烷化制备装置利用储存的水和二氧化碳进行甲烷合成制备,经制备的甲烷气进入储气柜存储备用,制备的氧气另行存储,待光照不稳定或无光照时再行启动互补燃气发电模式;
[0008] 运行模式三,在上述装置构造中关闭或不设置塔式太阳能固体粒子聚光系统,仅依靠风电、光伏电力或其他可再生能源电力进行电解制氢制氧,与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燃气布雷顿热发电系统排出的水和二氧化碳互补制氢制甲烷,也即来自储气柜的甲烷或天然气与氧气在燃烧室燃烧产生高温气体混合超临界二氧化碳同时驱动主、副涡轮透平做功,经主涡轮透平做功排出的混合气体经蒸发器、回热器进入冷凝器,冷凝产生的混合物进入汽水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水进入储水罐,分离出的二氧化碳气一部分作为动力工质进入主压气机,经主压气机提升压力后经回热器换热成超临界二氧化碳再次与来自燃烧室的天然气与氧气混合燃烧实现循环热发电;另一部分二氧化碳经副压气机加压进入二氧化碳加氢甲烷化制备装置;储水罐一端连接压力泵,压力泵出口连接电解制氢装置,或经过蒸发器连接电解制氢装置进行电解,制取的氧气通过气体管道输送燃烧室;制取的氢气通过气体管道连接二氧化碳加氢甲烷化制备装置,与来自副压气机的二氧化碳气加氢混合制备甲烷,合成制备的甲烷气进入储气柜,储气柜另一进口连接天然气输送管道;储气柜出口连接燃烧室,输送天然气或两者的混合气体;甲烷制备产生的高温蒸汽经换热器冷凝产生的水进入储水罐存储,换热器另一端或接入有机朗肯热发电装置,或连接其他热利用装置;也就是电解水制氢装置主要接收来自风电、光伏发电或其他可再生能源电力,或电网负载过剩电力以及自产电力;或在主涡轮透平出口增设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发电机组,更充分利用燃气发电排放热值;
[0009] 1)所述塔式太阳能固体粒子聚光系统包括设置在接收塔顶端的陶瓷接收器,固体粒子传热介质,固体粒子输送装置,高温固体粒子储藏室,固体粒子流化床换热器,固体粒子储藏室,定日镜聚光阵列;所述固体粒子传热介质选择陶瓷、花岗岩玄武岩火成岩石英岩经粉碎成细微颗粒的一种或混合物;或回收的具有较高导热系数的金属粉尘;或经球磨的燃电厂废弃物粉煤灰、或水泥粉料;
[0010] 2)所述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燃气布雷顿热发电系统包括主涡轮透平、副涡轮透平、燃烧室、回热器、主压气机、副压气机、冷凝器、汽水分离装置、二氧化碳气包、储水罐;发电机组;控制系统、气体三通控制阀、二氧化碳气体管道;储气柜,压力泵;
[0011] 3)所述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燃气布雷顿热发电系统和风电系统配置电源整流器以便将直流电输送给电解水制氢装置进行制氢制氧;
[0012] 4)所述电解水制氢装置优选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装置(SOEC);或聚合物(SPE)制氢设备;或高温电解水制氢装置;或性电解水制氢装置。
[0013] 本发明最大技术特点是充分利用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燃气布雷顿热发电系统燃烧纯氧和甲烷并与动力工质超临界二氧化碳混合驱动涡轮透平做功高效发电的优势,将系统运行产生的排出物水借助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制氧,排出物二氧化碳除继续做动力工质运行外多余的二氧化碳则加氢甲烷化制备实现循环发电,该技术路线完全有可能将法国科学家的百年梦想变成现实,终极目标是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该技术另外一个优势是将化学储能与太阳能储热有机结合,在不消耗或少消耗化石能源的基础上显著提高太阳能热发电效率,降低单位发电成本,增强环境适应性,通过多能互补有效增加太阳能热发电时数,增强太阳能热发电参与电网调频调峰和作为基荷电源的能力,在实现无排放发电的基础上实现人工可干预、可控制、可管理。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发明太阳能风能与燃气互补联合制氢制甲烷循环热发电装置运行模式一示意图
[0015] 图2是本发明太阳能风能与燃气互补联合制氢制甲烷循环热发电装置运行模式三示意图
[0016] 图3是本发明运行模式三增设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发电机组示意图[0017] 其中:1塔式太阳能固体粒子聚光系统、2固体粒子传热介质、3储热罐、4固体粒子流化床换热器、5气体三通阀、6二氧化碳气体传热管道、7风力发电或光伏发电系统、8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热发电机组、9电解水制氢装置、10二氧化碳加氢甲烷化制备装置、11冷凝器、12汽水分离装置、13储气柜、14储水罐、15二氧化碳气包、16主压气机、17主涡轮透平、18回热器、19燃烧室、20天然气输送管道、21压力泵、22蒸发器、23换热器、24副涡轮透平、25副压气机、26氧气储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来自于二氧化碳气包15的加压二氧化碳气通过传热管道进入塔式太阳能固体粒子聚光系统1的固体粒子流化床换热器4进行高温换热,经高温换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气经三通阀5和来自燃烧室19的天然气与氧气混合燃烧的高温气体共同进入主涡轮透平17做功和副涡轮透平24带动主副压气机16、25运转;经主涡轮透平17做功排出的混合气体经回热器18进入冷凝器11,冷凝产生的混合物进入汽水分离装置12,分离出的水进入储水罐14,分离出的二氧化碳气分别进入主压气机16和副压气机25,经主压气机16提升压力后的二氧化碳气经回热器18换热后经三通阀5再次进入塔式太阳能固体粒子聚光系统1中设置的流化床换热器4进口,实现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燃气热发电循环;储水罐14一端连接电解水制氢设备9进行水电解,制取的氧气通过气体管道经氧气储罐26输送燃烧室19,制取的氢气通过气体管道连接二氧化碳加氢甲烷化制备装置10,与来自副压气机25的二氧化碳气进行甲烷化制备,制备的甲烷气进入储气柜13;储气柜13另一进口连接天然气输送管道20;储气柜13出口连接燃烧室19,输送天然气或甲烷气,或两者的混合气体;电解水制氢设备9接收来自风电和光伏7电力,或电网负载过剩电力、或自产电力;储水罐14一端连接压力泵
21进口,出口连接蒸发器22,蒸发器22经换热产生的高温蒸汽进入电解制氢设备9进行电解制氢制氧;二氧化碳加氢甲烷化制备装置10在合成中产生的高温蒸汽经换热器23产生的冷凝水进入储水罐14,多余的水用于镜场清洗;换热器23另一端或接入有机朗肯热发电装置,或连接其他热利用装置。或将二氧化碳加氢甲烷化制备装置10在合成中产生的高温蒸汽直接输送蒸发器22升温后用于电解制氢以替代冷凝水。
[0019] 选择运行模式三则完全利用风能或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电力进行电解制氢制氧,利用三通阀5关闭塔式太阳能固体粒子聚光系统1,或不设置塔式太阳能固体粒子聚光系统1;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燃气热发电装置的运行过程和二氧化碳加氢制甲烷如前所述。为更充分利用燃气发电排放热值,在主涡轮透平17出口增设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发电机组8。鉴于我国风电制氢储能刚刚起步,如能结合本技术适当扩展投资就可实现甲烷化储能并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前途不可估量。
[0020]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例举范围,只要不背离本发明创意原则或等同变换应用范围,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