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接头

阅读:784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管接头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 管接头 。该管接头设置有接头主体和内周 支撑 构件。接头主体被形成为筒状,在接头主体的一端构成供管体插入的插入口。内周支撑构件被形成为筒状,与接头主体的内周一起构成管体用插入腔。内周支撑构件从管体的内周侧支撑管体,并且在相对于插入口的基端侧形成的联接部处被联接到接头主体。排气孔在筒轴线方向上相对于密封部的联接部侧形成于内周支撑构件。,下面是管接头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管接头,其包括:
接头主体,其被形成为筒状,在所述接头主体的一端构成供管体插入的插入口,在所述接头主体中设置用于密封所述管体的外周和所述接头主体之间的间隙的密封部;以及内周支撑构件,其被形成为筒状,并且在所述接头主体的内周和所述内周支撑构件之间构成用于所述管体的插入腔,所述内周支撑构件能从所述管体的内周侧支撑所述管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周支撑构件在相对于所述插入腔靠基端侧形成的并且比所述密封部靠基端侧形成的联接部处联接到所述接头主体,排气孔形成于所述内周支撑构件的在筒轴线方向上比所述密封部靠联接部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还包括形成为筒状的管体保持构件,所述管体保持构件被布置在所述接头主体的内周侧,并且用于从所述管体的外面侧保持所述管体,而且所述管体保持构件的直径能够向径向外侧增大由此释放所述管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周支撑构件被形成为与所述接头主体独立的独立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周支撑构件被形成为与所述接头主体独立的独立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周支撑构件与所述接头主体一体地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周支撑构件与所述接头主体一体地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周支撑构件在比所述联接部靠插入口侧的位置包括低刚性部,所述低刚性部比所述内周支撑构件的其他部分的刚性低。

说明书全文

管接头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管体的管接头,特别地涉及一种与管体的外面形成密封的管接头。

背景技术

[0002] 迄今为止,已知与管体的外面形成密封的管接头(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04-204659号公报)。在该管接头中,支撑衬套用于支撑(支承)管体的内侧。支撑衬套通常由筒状金属构件构成,并且是与管接头独立的独立体(separate body),当管体连接到管接头时,通过将支撑衬套装配到管体的远端(distal end)内侧而使用该支撑衬套。
[0003] 因此,由于支撑衬套是与管接头独立的独立体,并且需要与管接头独立地装配到管体,所以管体连接操作更加复杂,并且工人忘记装配支撑衬套也是可能的。

发明内容

[0004] 已经做出了本发明以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组件数量并且简化操作的管接头。
[0005] 涉及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管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其被形成为筒状,在所述接头主体的一端构成供管体插入的插入口,在所述接头主体中设置用于密封所述管体的外周和所述接头主体之间的间隙的密封部;以及内周支撑构件,其被形成为筒状,并且在所述接头主体的内周和所述内周支撑构件之间构成用于所述管体的插入腔,所述内周支撑构件能从所述管体的内周侧支撑所述管体,所述内周支撑构件在相对于所述插入腔的基端侧(proximal side)形成的联接部处联接到所述接头主体,排气孔形成于所述内周支撑构件的在筒轴线方向上比所述密封部靠联接部侧的位置
[0006]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管接头中,接头主体与内周支撑构件联接。因此,与接头主体和内周支撑构件是独立体相比,部件的数量可以更少并且操作也可以被简化。
[0007] 内周支撑构件必需的功能包括:当管体保持构件和密封构件等被从外面侧固定(fasten)到管体时(从内周面侧)支撑管体,以及调节管体的平整度。为了有效地提供这些功能,如果内周支撑构件的外径与管体的内径之间的间隔小则更好。然而,当该间隔被做得较小时,在主体被连接时,管体的远端和接头主体之间的间隙可能进入气密状态,从而插入时可能存在阻
[0008] 因此,在本发明的管接头中,排气孔形成于内周支撑构件。该排气孔形成于内周支撑构件的筒轴线方向上相对于密封部的联接部侧。因此,由于形成排气孔,当管体被插入时空气通过排气孔排出,从而可以平顺地连接管体。
[0009] 涉及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管接头还包括:所述管接头还包括形成为筒状的管体保持构件,所述管体保持构件被布置在所述接头主体的内周侧,并且用于从所述管体的外面侧保持所述管体,而且所述管体保持构件的直径能够向径向外侧增大由此释放所述管体。
[0010]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管接头中,从外面侧保持管体的管体保持构件的直径能够向径向外侧增大,由此能够释放对管体的保持。由此,在管体已经被连接之后,本发明的管接头可以从管体分离。当管体被分离时,空气可以通过排气孔流入。由此,管体可以被平顺地分离。
[0011] 在涉及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管接头中,所述内周支撑构件被形成为与所述接头主体独立的独立体。
[0012] 因此,由于内周支撑构件是与管接头独立的独立体,所以即使内周支撑构件被损坏,也可以防止该损坏波及接头主体。
[0013] 在涉及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管接头中,所述内周支撑构件与所述接头主体一体地形成。
[0014] 因此,由于内周支撑构件与接头主体一体地形成,所以可以更容易地生产管接头。
[0015] 在涉及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管接头中,所述内周支撑构件在比所述联接部靠插入口侧的位置包括低刚性部,所述低刚性部比所述内周支撑构件的其他部分的刚性低。
[0016] 因此,由于低刚性部相对于内周支撑构件的联接部被构成在插入口侧,弯曲刚性在低刚性部处低,从而内周支撑构件易于弯曲以跟随管体的移动。因此,也可以减小联接部上的负荷并且可以抑制对联接部的损坏。
[0017] 根据本发明的管接头,与接头主体和内周支撑构件是独立体时相比,可以减小部件的数量并且操作更简单。附图说明
[0018] 将基于如下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其中:
[0019] 图1是示出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相关的管接头(未连接到管体)的局部剖视图。
[0020] 图2是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相关的管接头的内周支撑构件的局部剖切掉的立体图。
[0021] 图3是示出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相关的管接头(当连接到管体时)的局部剖视图。
[0022] 图4是示出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相关的管接头(从管体分离操作期间)的局部剖视图。
[0023] 图5是示出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相关的管接头(未连接到管体)的内周支撑构件的变型例的局部剖视图。
[0024] 图6是示出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相关的管接头(未连接到管体)的内周支撑构件的另一变型例的局部剖视图。
[0025] 图7是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相关的管接头的内周支撑构件的变型例的局部剖切掉的立体图。
[0026] 图8是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相关的管接头的内周支撑构件的另一变型例的局部剖切掉的立体图。
[0027] 图9是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相关的管接头的内周支撑构件的又一变型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在下文中,根据附图说明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相关的管接头。
[0029] 图1示出了本典型实施方式的管接头12的半剖视图(在管体10未被连接的状态下)。管接头12设置有接头主体20和内周支撑构件30。在这些图中,单点划线S表示管接头12的筒轴线。
[0030] 接头主体20包括筒状主体部22、帽部24、套爪(collet)26以及分隔构件(dividing member)28。
[0031] 筒状主体部22由树脂一体地形成并且大致为筒状。筒状主体部22的筒的一端侧(插入管体10的一侧)的内径大于中间部22M的内径。从筒状主体部22的远端侧起,依次形成第一内壁部22A、第二内壁部22B和第三内壁部22C。这些内壁部中,第一内壁部22A具有最大的内径,第二内壁部22B和第三内壁部22C相继地具有较小的直径。各台阶部被形成在第一内壁部22A与第二内壁部22B之间以及第二内壁部22B与第三内壁部22C之间。阳螺纹22N被形成于筒状主体部22的与第一内壁部22A和第二内壁部22B对应的外周侧。作为形成筒状主体部22的树脂,最好可以使用聚苯硫醚(PPS)、聚苯砜(PPSU)、聚醚砜(PES)、聚醚醚(PEEK)、聚丁烯(PB)等。
[0032] 分隔构件28被装配在筒状主体部22的第一内壁部22A的内侧处。分隔构件28包括沿着第一内壁部22A的内侧的筒部28B、从筒部28B的远端(插入管体10的一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外部28A以及从筒部28B的后端(与远端相反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内部28C。外部28A被布置为覆盖筒状主体部22的远端。内部28C分隔第一内壁部22A与第二内壁部22B,并且在内部28C的第一内壁部22A侧构成套爪空间KR,在内部28C的第二内壁部22B侧构成O型环空间OR。内部28C的套爪空间KR侧被形成为朝向远端侧突出的锥形,并且构成锥形面28T。
[0033] 帽部24为环形。在帽部24的内壁处形成螺纹连接到阳螺纹22N的阴螺纹24N。帽部24通过将阴螺纹24N螺纹连接到阳螺纹22N而被联接到筒状主体部22。内径比筒状主体部22的第一内壁部22A的内径小的插入口部24A形成于帽部24的插入管体10的一侧。
[0034] 作为管体保持构件的套爪26布置于套爪空间KR。套爪26为环形,并且包括口部26A、大直径部26B和爪部26C。套爪26的内径比插入口部24A的内径小。大直径部26B布置在套爪空间KR的基端侧(分隔构件28的内部28C侧)。大直径部26B的外径比插入口部24A的直径大。倾斜部26K形成在大直径部26B的顶端侧(分隔构件28的内部28C侧)的内周处。倾斜部26K是内径朝向顶端逐渐变大的锥形。倾斜部26K抵接分隔构件28的锥形面28T的远端侧。
[0035] 爪部26C相对于大直径部26B的倾斜部26K形成在插入口部24A侧。爪部26C由金属制成,相对于套爪26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并且能够咬合(bit into)到管体10的外面。本典型实施方式使用爪部26C被嵌入的情况,但是套爪26的一部分可以向径向内侧突出并且一体地形成树脂制爪部。口部26A被布置为从大直径部26B延伸到插入口部24A侧,口部26A的外径比插入口部24A的内径小,并且口部26A的远端部沿着插入口部24A的内壁布置。
[0036] O型环空间OR形成于第二内壁部22B的内周侧。O型环29布置于O型环空间OR中。通过O型环29密封管体10的外周面与接头主体20之间的间隙。
[0037] 在第三内壁部22C的内周侧,插入腔10R形成于第三内壁部22C与内周支撑构件30之间。插入腔10R被构成为沿着第三内壁部22C的内周壁延伸到与第二内壁部22B和第一内壁部22A相对应的一侧。管体10被插入到插入腔10R中。台阶部22D和接合突起部22E形成在第三内壁部22C与中间部22M之间。接合突起部22E包括直径在接合突起部
22E的台阶部22D侧处较小的锥形形状,并且接合突起部22E相对于中间部22M的内壁向径向内侧突出。
[0038] 如图2所示,内周支撑构件30形成为大致圆筒形,接合部32和凸出部34被形成为在内周支撑构件30的一端侧处向径向外侧突出。接合部32形成在一端侧的远端处,并且具有朝向远端直径逐渐变小的锥形形状。凸出部34与接合部32稍分开地布置。在凸出部34与接合部32之间构成接合凹部32A。
[0039] 排气孔30H形成于内周支撑构件30。排气孔30H被形成在相对于凸出部34的帽部24侧与相对于O型环29的基端侧的范围内。排气孔30H是贯通孔,并且通过排气孔30H使内周支撑构件30的筒内部和插入腔10R流体连通。优选直径为1.0mm至5.0mm程度(order)的排气孔30H。
[0040] 内周支撑构件30通过与接合突起部22E接合的接合部32而被联接到筒状主体部22。该接合区域是联接部21。在接合状态下,接合突起部22E被装配到接合凹部32A中。
内周支撑构件30的在从筒状主体部22脱离的方向上的移动由于接合突起部22E与接合部
32之间的接合而被阻挡。因此,由于内周支撑构件30被联接到筒状主体部22,在接头连接操作期间无需将内周支撑构件预先插入到管体10,并且可以更简单地进行该操作。
[0041] 内周支撑构件30的凸出部34的在与接合凹部32A相反侧的面与形成在台阶部22D与第三内壁部22C之间的台阶面22F是共面的。因此,用于管体10的抵接面由凸出部
34和台阶面22F构成。
[0042] 内周支撑构件30由树脂制成。作为该树脂,能够有利地使用与筒状主体部22相同的树脂或者PPS、PPSU、POM等。如果内周支撑构件30由比筒状主体部22软的材料构成,使得内周支撑构件30易于跟随被连接的管体10的移动,则是优选的。作为软的材料,可以使用PPS、PPSU、POM等。可以减小增强剂的比例含量以增加柔软度(softness)。具体地,可以通过将玻璃含量设定为0%来提供具有柔软度的PPS。
[0043] 低刚性槽36相对于凸出部34被形成在内周支撑构件30的插入口部24A侧。低刚性槽36绕内周支撑构件30的外周的整周被形成为截面为V形。低刚性槽36相对于内周支撑构件30的轴向中央部形成在基端侧(凸出部34侧)。为了维持内周支撑构件30的功能,如果低刚性槽36在轴向上形成在由O型环29密封的位置的联接部21侧,则是优选的。
[0044] 内周支撑构件30可以与筒状主体部22独立地成形,然后接合部32可以与接合突起部22E接合;或者内周支撑构件30可以在筒状主体部22已经成形之后作为附加物通过双模腔成形(twin-molding)而被形成到筒状主体部22。
[0045] 内周支撑构件30具有如下功能:从管体10的内周侧支撑管体10以抵抗在已连接管体10之后由套爪26和O型环19等从外周面侧固定管体10的力,并且具有调节管体10的平整度的功能。为了有效地展现这些功能,如果内周支撑构件30的外径与管体10的内径之间的差值在0mm至0.35mm的范围,则是优选的。更优选地,差值在0.1mm至0.2mm的范围。
[0046] 当管体10被联接到管接头12时,管体10从插入口部24A侧插入到插入腔10R,并且如图3所示,管体10的远端抵接台阶面22F。此时,插入腔10R内部的气体在相对于管体10的远端的基端侧通过排气孔30H被排入内周支撑构件30的筒内部。因此,防止了插入腔10R的正压,并且可以平顺地插入管体10。
[0047] 如上所述,内周支撑构件30被插入到管体10的内侧并且从管体10的内周侧支撑管体10。O型环29被管体10挤压,并且与管体10形成密封。套爪26的爪部26C咬合到管体10的外周面并且阻止管体10的脱离。
[0048] 当弯曲力作用于管体10时,该力也作用于内周支撑构件30,并且大的力也被施加到联接部21。在本典型实施方式中,由于内周支撑构件30和筒状主体部22被形成为独立体,即使内周支撑构件30被损坏,该损坏不会波及筒状主体部22,并且可以确保管体10与接头主体20之间的密封。
[0049] 当管体10从管接头12分离时,工具(未示出)插入到插入口部24A并且将套爪26推得更深。因此,如图4所示,套爪26的远端沿着分隔构件28的锥形面28T移动,并且释放爪部26C与管体10的咬合。在该状态下,拉出管体10。此时,气体在相对于管体10的远端的基端侧处从内周支撑构件30的筒内部通过排气孔30H流入到插入腔10R中。因此,防止插入腔10R变为负压,并且管体10可以从管接头12平顺地分离。
[0050] 在本典型实施方式中,内周支撑构件30与接头主体20联接。由此,在管体10分离之后,内周支撑构件30未留在管体10的内部,而是保持内周支撑构件30从管体10取出并且被联接到接头主体20的状态。因此,可以易于再次使用内周支撑构件30。
[0051] 如上所述,利用本典型实施方式的管接头12,由于内周支撑构件30被联接到接头主体20,所以可以同时进行内周支撑构件30到管体10的插入以及联接,也可以容易地进行管体10的连接操作。
[0052] 此外,由于排气孔30H形成于内周支撑构件30,所以可以平顺地进行管体10的连接和分离。
[0053] 对于本典型实施方式,已经说明了由树脂制成内周支撑构件30的例子。然而,如图5所示,内周支撑构件可以是由金属制成的内周支撑构件30。当内周支撑构件30如本典型实施方式中那样由树脂制成时,在成形期间的自由度会高于内周支撑构件由金属制成时的自由度,并且由于内周支撑构件30轻,处理也会更容易。
[0054] 在本典型实施方式中,内周支撑构件30和接头主体20被形成为独立体。然而,如图6所示,内周支撑构件30和接头主体20可以被一体地形成。当内周支撑构件30和接头主体20被一体地形成时,成形可以更容易。
[0055] 在本典型实施方式中,低刚性槽36形成于内周支撑构件30,但是形成低刚性槽36不是必须的。当低刚性槽36如本典型实施方式中那样被形成时,联接部21附近的弯曲刚性较低,并且内周支撑构件30易于跟随管体10的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对内周支撑构件30的损坏。
[0056] 在本典型实施方式中,低刚性槽36是具有V形截面的槽。然而,低刚性槽36可以具有不同结构,例如,如图7所示,低刚性槽36A也可以是具有矩形截面的凹槽。而且,可以形成两个以上的低刚性槽36。
[0057] 如图8所示,可以通过将内周支撑构件30的轴向S上的凸出部34侧的厚度制成比远端侧的厚度薄而构成低刚性部38。
[0058] 如图9所示,可以形成沿轴向S的多个缝37,并且这些缝代替低刚性槽36来提供低刚性。利用该结构,缝37可以取代排气孔,并且也可以设置低刚性部与排气孔组合的结构。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管状接头 2020-05-11 315
胶管接头 2020-05-11 120
管接头 2020-05-11 825
双头管钳 2020-05-11 646
管接头 2020-05-12 976
管接头 2020-05-12 784
管接头 2020-05-12 435
管接头 2020-05-12 46
管接头 2020-05-12 133
管接头 2020-05-13 48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