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疗法 / 光敏剂 / 电容式触摸屏

电容式触摸屏

阅读:133发布:2023-02-28

专利汇可以提供电容式触摸屏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电容式 触摸屏 ,其包括:一盖板、一 碳 纳米管 层、至少一第一驱动 电极 以及至少一第二驱动电极。该盖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触控表面。所述 碳纳米管 层通过一粘结剂层粘附于盖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碳纳米管层具有导电异向性以定义出一低阻抗方向。碳纳米管层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低阻抗方向为由第一侧边指向第二侧边。所述至少一第一驱动电极设置于碳纳米管层的第一侧边。所述至少一第二驱动电极设置于碳纳米管层的第二侧边。所述至少一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至少一第二驱动电极均与该碳纳米管层电连接。所述至少一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至少一第二驱动电极均连接有一驱动 电路 和一感测电路。,下面是电容式触摸屏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式触摸屏包括:
一盖板,该盖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触控表面;
纳米管层,所述碳纳米管层通过一粘结剂层粘附于盖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碳纳米管层具有导电异向性以定义出一低阻抗方向,碳纳米管层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边和一第二侧边,所述低阻抗方向为由该第一侧边指向该第二侧边,所述碳纳米管层垂直于该低阻抗方向的方向定义为一高阻抗方向;
多个第一驱动电极设置于所述碳纳米管层的该第一侧边,多个第二驱动电极设置于所述碳纳米管层的该第二侧边,该多个第一驱动电极和该多个第二驱动电极均与该碳纳米管层电连接,该多个第一驱动电极和该多个第二驱动电极均分别连接有一驱动电路和一感测电路;
其中该感测电路读取该些第一驱动电极所检测到的多个第一电阻值和一电容值的乘积,以判断一触摸点在该高阻抗方向上的坐标,以及该感测电路读取该些第二驱动电极所检测到的多个第二电阻值和该电容值的乘积,以判断该触摸点在该低阻抗方向上的坐标,该些第一电阻值为触摸点与该些第一驱动电极之间的碳纳米管层的电阻值,该些第二电阻值为触摸点与该些第二驱动电极之间的碳纳米管层的电阻值,该电容值为该触摸点与该碳纳米管层之间的耦合电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层的材料为压敏胶、热敏胶或光敏胶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胶的材料为紫外光固化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层的厚度为3纳米至7纳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层的厚度为6纳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层包括多个相互平行且轴向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的碳纳米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层为至少一层碳纳米管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膜的厚度为0.01至
100微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驱动电极沿平行于高阻抗方向的方向排列在第一侧边,所述多个第二驱动电极沿平行于高阻抗方向的方向排列在第二侧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驱动电极和多个第二驱动电极为一一相对设置。

说明书全文

电容式触摸屏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摸屏。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伴随着移动电话与触摸导航系统等各种电子设备的高性能化和多样化的发展,在液晶等显示设备的前面安装透光性的触摸屏的电子设备逐步增加。这样的电子设备的使用者通过触摸屏,一边对位于触摸屏背面的显示设备的显示内容进行视觉确认,一边利用手指或笔等方式按压触摸屏来进行操作。由此,可以操作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
[0003] 按照触摸屏的工作原理和传输介质的不同,现有的触摸屏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以及表面声波式。其中电容式触摸屏因准确度较高、抗干扰能强应用较为广泛(李树本,王清弟,吉建华,光电子技术,Vol.15,P62(1995))。
[0004] 现有的电容式触摸屏一般包括一绝缘基板,至少形成在该绝缘基板上表面的透明导电层,以及形成在该透明导电层边缘的多个金属电极。当手指等触摸物触摸在触摸屏表面上时,由于人体电场,手指等触摸物和触摸屏中的透明导电层之间形成一个耦合电容,通过金属电极与外接电路对该耦合电容进行感测,从而得出触摸点的位置。2006年5月11日公开的美国专利申请US2006/0097991A1还揭露了一种多点电容式触摸屏,其在一基板的上下表面均形成平行的条形透明导电层,且使该上下表面的条形透明导电层相互交叉设置,形成感测线及扫描线,从而实现多点测量。上述电容式触摸屏中的透明导电层通常采用铟化物(ITO)层。ITO层主要采用溅射或蒸等方法制备,制程复杂。该种触摸屏由于基板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条形图案ITO层,因此其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厚度较薄的触摸屏。
[0006]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其包括:一盖板、一纳米管层、至少一第一驱动电极以及至少一第二驱动电极。该盖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触控表面。所述碳纳米管层通过一粘结剂层粘附于盖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碳纳米管层具有导电异向性以定义出一低阻抗方向。碳纳米管层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低阻抗方向为由第一侧边指向第二侧边。所述至少一第一驱动电极设置于碳纳米管层的第一侧边。所述至少一第二驱动电极设置于碳纳米管层的第二侧边。所述至少一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至少一第二驱动电极均与该碳纳米管层电连接。所述至少一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至少一第二驱动电极均连接有一驱动电路和一感测电路。
[0007]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电容式触摸屏具有以下优点:其一、只需设置一个透明导电层于盖板的表面,利用碳纳米管层特殊的导电异向性,即可使该触摸屏实现单触摸点触控或多触摸点触控,无须设置多个透明导电层,亦无须图案化处理透明导电层。而且,碳纳米管层可直接设置在盖板上,结构简单,可以显著降低传统触摸屏的厚度,实现超薄触摸屏的应用。其二,由于碳纳米管层是直接从碳纳米管阵列抽取并直接铺设在盖板上,方法简单环保,有利于将该触摸屏导入大规模生产。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容式触摸屏的俯视图。
[0009] 图2是沿图1所示的线∏-∏的剖视图。
[0010]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0011]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2] 10 电容式触摸屏
[0013] 11 盖板
[0014] 12 粘结剂层
[0015] 13 碳纳米管层
[0016] 14a 第一驱动电极
[0017] 14b 第二驱动电极
[0018] 20 显示设备
[0019] 30 装饰层
[0020] 100 触控显示装置
[0021] 111 盖板的第一表面
[0022] 112 盖板的第二表面
[0023] 131 碳纳米管层的第一侧边
[0024] 132 碳纳米管层的第二侧边
[0025] 150 驱动电路
[0026] 152 充电电路
[0027] 154 第一开关
[0028] 160 感测电路
[0029] 162 存储电路
[0030] 164 读取电路
[0031] 166 第二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摸屏。
[0033]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摸屏10,该电容式触摸屏10包括一盖板11(Cover Glass)、一透明导电层、至少一第一驱动电极14a以及至少一第二驱动电极14b。所述盖板11具有一第一表面111以及与第一表面111相对的第二表面112。
所述第一表面111为触控表面。所述透明导电层为一碳纳米管层13。所述碳纳米管层13通过一粘结剂层12直接粘附于盖板11的第二表面112。所述碳纳米管层13具有导电异向性以定义出一低阻抗方向D。碳纳米管层13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131和第二侧边132,所述低阻抗方向D为由第一侧边131指向第二侧边132。所述至少一第一驱动电极14a设置于第一侧边131,且与碳纳米管层13电连接。所述至少一第二驱动电极14b设置于第二侧边132,且与碳纳米管层13电连接。
[0034] 所述盖板11为一曲面型或平面型的透明基板。该盖板11由玻璃、石英、金刚石、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塑料等硬性材料或柔性材料形成。所述盖板11主要起支撑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盖板11为矩形玻璃基板。
[0035] 所述碳纳米管层13包括多个相互平行且轴向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的碳纳米管。所述碳纳米管层13可为一层碳纳米管膜或多个相互层叠的碳纳米管膜。当所述碳纳米管层13为多个相互层叠的碳纳米管膜时,相邻两个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排列方向相同。碳纳米管膜中的大部分碳纳米管沿碳纳米管延伸的方向首尾相连且轴向基本沿同一个方向择优取向延伸。进一步地,该碳纳米管膜包括多个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的碳纳米管束,该碳纳米管束具有基本相等的长度且首尾相连地排列成连续的碳纳米管膜。
[0036] 由于所述碳纳米管沿着平行于碳纳米管的轴向方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碳纳米管层13的平行于其中碳纳米管的轴向的方向的电阻率远小于其他方向,该方向被定义为低阻抗方向D。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边131和第二侧边132垂直于低阻抗方向D。碳纳米管层13的垂直于碳纳米管的轴向的方向的电阻率远大于其他方向,因此该方向可被进一步地被定义为一高阻抗方向H。此外,所述碳纳米管膜中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大多数碳纳米管中每一碳纳米管与在延伸方向上相邻的碳纳米管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且所述碳纳米管膜中也存在少数随机排列的碳纳米管,这些随机排列的碳纳米管会与相邻的其他碳纳米管相互接触,从而使得该碳纳米管膜在高阻抗方向H仍具有导电性,只是相较于其他方向该碳纳米管膜在该高阻抗方向H的电阻较大,电导率较低。
[0037] 本实施例中,碳纳米管层13的形状与大小与所述盖板11的第二表面112对应。所述碳纳米管层13通过粘结剂层12直接粘附于盖板11的第二表面112。
[0038] 可以理解,所述碳纳米管层13的形状可以根据电容式触摸屏10的触摸区域的形状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电容式触摸屏10的触摸区域为矩形,所述碳纳米管层13的形状也为矩形。
[0039] 本发明实施例中碳纳米管层13中的碳纳米管膜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40] 步骤一:提供一碳纳米管阵列,优选地,该阵列为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
[0041] 本实施例中,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的制备方法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其具体步骤包括:(a)提供一平整基底,该基底可选用P型或N型基底,或选用形成有氧化层的硅基底,本实施例优选为采用4英寸的硅基底;(b)在基底表面均匀形成一催化剂层,该催化剂层材料可选用(Fe)、钴(Co)、镍(Ni)或其任意组合的合金之一;(c)将上述形成有催化剂层的基底在700℃至900℃的空气中退火约30分钟至90分钟;(d)将处理过的基底置于反应炉中,在保护气体环境下加热到500℃至740℃,然后通入碳源气体反应约5分钟至30分钟,生长得到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其高度为200微米至400微米。该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为多个彼此平行且垂直于基底生长的碳纳米管形成的纯碳纳米管阵列。通过上述控制生长条件,该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中基本不含有杂质,如无定型碳或残留的催化剂金属颗粒等。该碳纳米管阵列中的碳纳米管彼此通过范德华力紧密接触形成阵列。
[0042] 本实施例中碳源气可选用乙炔等化学性质较活泼的碳氢化合物,保护气体可选用氮气、气或惰性气体。
[0043] 步骤二:采用一拉伸工具从碳纳米管阵列中拉取获得一碳纳米管膜。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从上述碳纳米管阵列中选定一定宽度的多个碳纳米管片断,本实施例优选为采用具有一定宽度的胶带接触碳纳米管阵列以选定一定宽度的多个碳纳米管片断;(b)以一定速度沿基本垂直于碳纳米管阵列生长方向拉伸该多个碳纳米管片断,以形成一连续的碳纳米管膜。
[0044] 在上述拉伸过程中,该多个碳纳米管片断在拉力作用下沿拉伸方向逐渐脱离基底的同时,由于范德华力作用,该选定的多个碳纳米管片断分别与其他碳纳米管片断首尾相连地连续地被拉出,从而形成一碳纳米管膜。
[0045] 该碳纳米管膜为择优取向排列的多个碳纳米管束首尾相连形成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碳纳米管膜。该碳纳米管膜中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于碳纳米管膜的拉伸方向。该直接拉伸获得碳纳米管膜的方法简单快速,适宜进行工业化应用。
[0046] 本实施例中,该碳纳米管膜的宽度与碳纳米管阵列所生长的基底的尺寸有关,该碳纳米管膜的长度不限,可根据实际需求制得。本实施例中采用4英寸的基底生长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该碳纳米管膜的宽度可为1厘米至10厘米,该碳纳米管膜的厚度为0.01微米至100微米。
[0047] 可以理解,由于本实施例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中的碳纳米管非常纯净,且由于碳纳米管本身的比表面积非常大,所以该碳纳米管膜本身具有较强的粘性。
[0048] 另外,可使用有机溶剂处理上述碳纳米管膜。具体地,可通过试管将有机溶剂滴落在碳纳米管膜表面浸润整个碳纳米管膜。该有机溶剂为挥发性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丙、二氯乙烷或氯仿,本实施例中采用乙醇。该碳纳米管膜经有机溶剂浸润处理后,在挥发性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碳纳米管膜中的平行的碳纳米管片断会部分聚集成碳纳米管束,因此,该碳纳米管膜表面体积比小,无粘性,且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及韧性。
[0049] 另外,当该碳纳米管层13为多层碳纳米管膜时,可将依据上述方法制备的多个碳纳米管膜沿相同方向的方式重叠地粘附于盖板11的第二表面112上。
[0050] 所述粘结剂层12不仅应具有分别与碳纳米管层13和盖板11牢固结合的性能,还应具有良好的透光率和绝缘性。所述粘结剂层12的材料可为压敏胶、热敏胶或光敏胶等。所述粘结剂层12由一纯粘结剂固化形成。该粘结剂层12的厚度不宜太厚,在3纳米至7纳米的范围内比较合适。若粘结剂层12的厚度太厚,则设置于粘结剂层12表面的碳纳米管层13在制备过程中容易沉入粘结剂层12的内部,从而影响碳纳米管层13与第一驱动电极14a和第二驱动电极14b的电连接。本实施例中,该粘结剂层12的材料为紫外光(UV)固化胶,其涂布厚度为6纳米。由于UV固化胶具有透光性高和易于固化的特点,因此,在制备电容式触摸屏10的过程中,既易于避免碳纳米管层13完全沉入UV固化胶内,又可以使碳纳米管层13与UV固化胶结合牢固。在制备过程中,将由碳纳米管阵列中拉出的碳纳米管膜铺设于盖板11的表面,盖板11的表面设置有粘结剂层12。碳纳米管膜直接通过该粘结剂层12粘附于盖板11的表面。可通过多次铺设碳纳米管膜形成碳纳米管层13。由于碳纳米管层13直接通过粘结剂层12粘附于所述盖板11的第二表面112,无需其他载体转载该碳纳米管层13,不仅简化了电容式触摸屏10的结构,降低了成本和厚度,还进一步提升了电容式触摸屏10的透光率。
[0051] 所述至少一第一驱动电极14a和至少一第二驱动电极14b均由导电材料形成,可选择为金属、导电聚合物、导电胶、金属性碳纳米管、铟锡氧化物等。该第一驱动电极14a或第二驱动电极14b的形状和结构不限,可选择为层状、条状、状、棒状或其它形状。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驱动电极14a和第二驱动电极14b均为条状电极。所述第一驱动电极14a的个数可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驱动电极14b的个数可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第一驱动电极14a和第二驱动电极14b均为多个时,所述多个第一驱动电极14a沿平行于高阻抗方向H的方向排列在第一侧边,所述多个第二驱动电极14b沿平行于高阻抗方向H的方向排列在第二侧边该相邻两个第一驱动电极14a或相邻两个第二驱动电极14b的间距应适中,若太大则使检测触摸点的位置时不精确,优选为1毫米至5毫米。该每个第一或第二驱动电极14a、14b的长度方向可为平行于所述碳纳米管层13的高阻抗方向H,该长度不能太长,太长也容易使检测所述触摸点的位置时不精确,优选为1毫米至5毫米。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驱动电极14a和第二驱动电极14b的数量均为6个,每个第一驱动电极14a或第二驱动电极14b的长度为1毫米,且该相邻两个第一驱动电极14a或第二驱动电极14b的间距为3毫米。该多个第一驱动电极14a与该多个第二驱动电极14b一一相对设置,或者相互交错设置,即每个第一驱动电极14a与其中的一个第二驱动电极14b的连线与所述碳纳米管层13的低阻抗方向D平行,或每个第一驱动电极14a与其中的任意第二驱动电极14b的连线均与所述碳纳米管层13的低阻抗方向D相交而不平行。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驱动电极14a与所述多个第二驱动电极14b一一相对设置。所述每个第一驱动电极14a和每个第二驱动电极14b均连接有一驱动电路150和一感测电路160。
[0052] 所述驱动电路150包括一充电电路152及一用以控制充电电路152的第一开关154。所述充电电路152通过所述第一开关154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14a或第二驱动电极
14b串联。所述充电电路152可连接至一电压源(图未示)。所述感测电路160包括一存储电路162、一读取电路164及一用于控制存储电路162与读取电路164的第二开关166。
所述存储电路162与所述读取电路164并联,并通过所述第二开关166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14a或第二驱动电极14b串联。所述驱动电路150和所述感测电路160相互并联。所述存储电路162可进一步串联一电阻(图未示),该存储电路162通过该电阻接地。
[0053] 可选择地,为了保护所述碳纳米管层13,可于所述碳纳米管层13的远离盖板11的表面设置一保护膜15。所述保护膜15的作用为临时保护所述碳纳米管层13,以避免碳纳米管层13被破坏。当所述电容式触摸屏10应用到具体产品时,可剥离所述保护膜15。当所述保护膜15从碳纳米管层13上剥离时,应保证碳纳米管层13不被破坏。所述保护膜15为一可选择结构。所述保护膜15的材料可以由玻璃、石英、金刚石等硬性材料或塑料、树脂等柔性材料形成。具体地,当保护膜15由一柔性材料形成时,该材料可以选自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材料,以及聚醚砜(PES)、纤维素酯、苯并环丁烯(BCB)、聚氯乙烯(PVC)或丙烯酸树脂等材料。本实施例中,该保护膜15的材料为玻璃,厚度为2毫米。可以理解,形成所述保护膜15的材料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材料,只要能使保护膜15起到保护碳纳米管层13的作用,都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0054]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容式触摸屏10在应用时的原理如下。触控导体可直接触摸在盖板11的第一表面111形成触摸点。该触摸点与碳纳米管层13构成一电容值为C的耦合电容。该触摸点与所述各个第一驱动电极14a之间的碳纳米管层13的电阻值为R1n(n=1,2,3,...y,x,z...,n代表多个第一驱动电极14a)、该触摸点与所述各个第二驱动电极
14b之间的碳纳米管层13的电阻值为R2n(n=1,2,3...y,x,z...,n代表多个第二驱动电极14b)。由所述驱动电路向所述每个第一驱动电极14a输入一脉冲信号,并通过所述感测电路分别读取每个第一驱动电极14a所检测到的电阻值R1n和电容值C的乘积,即R1nC值,从而模拟出由该多个R1nC值构成的第一曲线。通过该第一曲线判断所述触摸点在上述碳纳米管层13的高阻抗方向H上的坐标。由所述驱动电路向所述每个第二驱动电极14b输入一脉冲信号,并通过所述感测电路分别读取每个第二驱动电极14b所检测到的电阻值R2n和电容值C的乘积,即R2nC值,从而模拟出由该多个R2nC值所构成的第二曲线。通过该第一曲线判断所述触摸点在上述碳纳米管层13的高阻抗方向上的坐标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检测出该第一曲线中之最大值R1kC、最小值R1xC、与最小值R1xC相邻的次小值R1yC和次次小值R1zC、以及该最小值R1xC、次小值R1yC及次次小值R1zC所对应的在高阻抗方向H的坐标Xx、Xy及Xz,通过内插法计算所述触摸点在高阻抗方向的坐标。通过该第二曲线及上述第一曲线判断上述触摸点在上述碳纳米管层13的低阻抗方向上的坐标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至少检测出该第二曲线中最小R2xC值及与其相邻的次小R2yC值,并至少将该R2xC值和R2yC值之和与上述R1xC值和R1yC值之和相比,即可计算出所述触摸点在低阻抗方向的坐标。
[0055] 上述触摸点可为单个触摸点也可以为多个触摸点。当所述触摸点为多个触摸点时,则要判断多点触摸时触摸点在碳纳米管层13的高阻抗方向H的坐标,可包括以下步骤:S31,检测出该第一曲线,即不同第一驱动电极14a所检测出的R1nC值变化曲线;S32,找到该第一曲线中的多个波谷位置,至少检测出该多个波谷位置的R1nC值(最小R1x1C,R1x2C,...R1xmC值)及与该多个最小R1x1C,R1x2C,...R1xmC值相邻的次小R1y1C,R1y2,...R1ym值,分别将R1xmC值与R1ymC值所对应的两个第一驱动电极14a在高阻抗方向H的坐标与该R1xmC值与R1ymC值通过内插法计算获得所述多个触摸点在高阻抗方向H的坐标。判断所述触摸点所对应的低阻抗方向的坐标可包括以下次步骤:S41,检测出所述第二曲线,即不同第二驱动电极108所检测出的R2nC值变化曲线;S42,找到该第二曲线中的波谷位置,至少检测出该波谷位置的R2nC值(最小R2xC值)及与该最小R2xC值相邻的次小R2yC值,并至少将该最小R2xC值和次小R2yC值之和与上述最小的R1xC值和次小R1yC值之和相比 通过该比值即可判断出该触摸点距离第一侧边131与第二侧边132的距离,从而可得出所述触摸点在低阻抗方向D的坐标。
[0056] 请参阅图3,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电容式触摸屏10的触控显示装置100,该触控显示装置100包括一触摸屏及一显示设备20。所述触摸屏为第一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摸屏10。该显示设备20正对且靠近第一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摸屏10的碳纳米管层13设置。进一步地,上述的显示设备20与电容式触摸屏10间隔一预定距离设置或集成设置。集成设置时,碳纳米管层13可直接与所述显示设备20的显示面通过透明的绝缘胶贴合设置,无须额外的元件。所述显示设备20可以为液晶显示器、场发射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电致发光显示器、真空荧光显示器及阴极射线管等显示设备中的一种。所述触摸屏10与显示设备20组成的触控显示装置100还可进一步包括功能性组件,如可包括一装饰层(Decoration Film)30设置在所述触摸屏10盖板的第一表面保护及装饰盖板。再如可包括一偏光片或屏蔽层设置在触摸屏10与显示设备20之间等等。
[0057] 本发明提供的电容式触摸屏具有以下优点:其一、只需设置一个透明导电层设置于盖板的表面,利用碳纳米管层特殊的导电异向性,即可使该触摸屏实现单触摸点触控或多触摸点触控,无须设置多个透明导电层。而且,碳纳米管层可直接设置在盖板上,结构简单,可以显著降低传统触摸屏的厚度,实现超薄触摸屏的应用。其二,由于碳纳米管层是直接从碳纳米管阵列中抽取并直接铺设在盖板上,方法简单环保,有利于将该触摸屏导入大规模生产。
[0058]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他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