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真空技术 / 真空 / 节能双效真空浓缩器

节能双效真空浓缩器

阅读:838发布:2023-03-05

专利汇可以提供节能双效真空浓缩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节能双效 真空 浓缩器,包括加热器和浓缩罐以及 冷凝器 ,所述加热器与浓缩罐以及冷凝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浓缩罐内设有加热装置,以对浓缩罐内药液进行加热 蒸发 ,所述加热器的下端与浓缩罐的下端之间连接管道上连接有 循环 泵 ,以将加热器下端的药液循环至浓缩罐内。本发明的节能双效真空浓缩器,通过加热器、浓缩罐以及冷凝器的设置,便可构成一个自然外循环的蒸发浓缩装置,而通过加热装置和 循环泵 的设置又可构成一个强制内循环的蒸发浓缩装置,如此实现对于比重改变的药液能够更好的进行蒸发浓缩。,下面是节能双效真空浓缩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节能双效真空浓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器(1)和浓缩罐(2)以及冷凝器(3),所述加热器(1)与浓缩罐(2)以及冷凝器(3)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浓缩罐(2)内设有加热装置(4),以对浓缩罐(2)内药液进行加热蒸发,所述加热器(1)的下端与浓缩罐(2)的下端之间连接管道上连接有循环(5),以将加热器(1)下端的药液循环至浓缩罐(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双效真空浓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1)包括加热外壳(11)、加热栅管(12)以及分别开设在加热外壳(11)的侧壁上的热进口(13)和热水出口(14),所述热水出口(14)与热水进口(13)之间呈上下分布,所述加热栅管(12)设置在加热外壳(11)内,以在加热外壳(11)内形成从上至下分布的出气腔(15)、加热腔(16)和存液腔(17),所述热水出口(14)和热水进口(13)均与加热腔(16)连通,所述存液腔(17)通过管道与循环泵(5)连接,所述出气腔(15)通过管道与浓缩罐(2)的中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能双效真空浓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罐(2)包括罐体(21)和搅拌杆(22),所述罐体(21)顶部通过管道与冷凝器(3)连接,所述搅拌杆(22)可旋转的安装在罐体(21)的顶部,所述加热装置(4)设置在罐体(21)的底部,所述搅拌杆(22)的下端固定有搅拌叶(23),所述搅拌叶(23)延伸至管体(21)的底部,并与底部的内壁相接触,以对罐体(21)底部的药液进行搅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双效真空浓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4)包括开设在罐体(21)底部内壁上的加热腔(41)和设置在罐体(21)底部外侧壁上的入水口(42)以及设置在罐体(21)中部的外侧壁上的出水口(43),所述加热腔(41)使得罐体(21)底部的内壁上形成加热壁,所述入水口(42)和出水口(43)均与罐体(21)连通,以输入或是输出热水到加热腔(4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能双效真空浓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3)包括冷凝外壳(31)、冷却外壳(32)、冷凝栅管(33)和冷却螺管(34),所述冷凝外壳(31)同轴固定在冷却外壳(32)的上端上,所述冷凝栅管(33)设置在冷凝外壳(31)内,在冷凝外壳(31)的上端位置上形成出冷水腔(311),且该冷凝栅管(33)的下端与冷却外壳(32)连通,所述冷凝外壳(31)的侧壁通过管道与冷却螺管(34)连接,所述冷却外壳(32)的侧壁靠近其下端的位置上设有进冷水口(3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能双效真空浓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外壳(32)的下端固定有受液罐(322),所述受液罐(322)通过管道与冷却螺管(3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能双效真空浓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液罐(322)中部的位置上开设有可视窗(323)。

说明书全文

节能双效真空浓缩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浓缩器,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节能双效真空浓缩器。

背景技术

[0002] 在药液生产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对药液进行浓缩操作,目前最常用的浓缩操作便是通过蒸发浓缩设备来实现的,通过蒸发浓缩设备的反复蒸发的方式实现对于药液的浓度不断的进行提纯,以此来实现对于药液进行浓缩操作。
[0003] 而现有的药液浓缩的过程中药液首先是比重较轻,因此此时的药液采用通过加热器和蒸发器结合的外循环加热浓缩的方式会比较合适,而在经过一系列浓缩提纯以后,药液的比重便会不断的变大,这时假如还是采用外循环加热浓缩的方式便会出现药液粘留在加热栅管内,将加热栅管堵住而导致无法进行,因此此时便需要将浓缩到比重较大的药液从蒸发器内提取出来,然后转移到另一个直接加热浓缩的设备进行二次浓缩,如此一方面需要将药液进行转移输送,在输送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污染,另一方面若是采用直接通过管道连接的方式,便会使得整体的生产线变得较为复杂,相应的管道长度也会较长,如此便会大大的降低设备的浓缩效率。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长度短、浓缩效率高的节能双效真空浓缩器。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双效真空浓缩器,包括加热器和浓缩罐以及冷凝器,所述加热器与浓缩罐以及冷凝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浓缩罐内设有加热装置,以对浓缩罐内药液进行加热蒸发,所述加热器的下端与浓缩罐的下端之间连接管道上连接有循环,以将加热器下端的药液循环至浓缩罐内。
[0006]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外壳、加热栅管以及分别开设在加热外壳的侧壁上的热进口和热水出口,所述热水出口与热水进口之间呈上下分布,所述加热栅管设置在加热外壳内,以在加热外壳内形成从上至下分布的出气腔、加热腔和存液腔,所述热水出口和热水进口均与加热腔连通,所述存液腔通过管道与循环泵连接,所述出气腔通过管道与浓缩罐的中部连接。
[0007]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浓缩罐包括罐体和搅拌杆,所述罐体顶部通过管道与冷凝器连接,所述搅拌杆可旋转的安装在罐体的顶部,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罐体的底部,所述搅拌杆的下端固定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延伸至管体的底部,并与底部的内壁相接触,以对罐体底部的药液进行搅拌。
[0008]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开设在罐体底部内壁上的加热腔和设置在罐体底部外侧壁上的入水口以及设置在罐体中部的外侧壁上的出水口,所述加热腔使得罐体底部的内壁上形成加热壁,所述入水口和出水口均与罐体连通,以输入或是输出热水到加热腔内。
[0009]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外壳、冷却外壳、冷凝栅管和冷却螺管,所述冷凝外壳同轴固定在冷却外壳的上端上,所述冷凝栅管设置在冷凝外壳内,在冷凝外壳的上端位置上形成出冷水腔,且该冷凝栅管的下端与冷却外壳连通,所述冷凝外壳的侧壁通过管道与冷却螺管连接,所述冷却外壳的侧壁靠近其下端的位置上设有进冷水口。
[001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外壳的下端固定有受液罐,所述受液罐通过管道与冷却螺管连接。
[001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受液罐中部的位置上开设有可视窗。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加热器、浓缩罐和冷凝器的设置,便可利用浓缩罐代替现有的蒸发器,实现一个外循环加热蒸发浓缩的效果,而通过浓缩罐内的加热装置以及循环泵的设置,实现将加热器内比重较大的药液强制循环回浓缩罐内,然后通过加热装置的进一步加热作用,实现对药液进行进一步蒸发浓缩,如此实现对于药液从比重较轻的状态浓缩至提纯状态,而不需要同现有技术中一样,在对比重较轻的药液进行浓缩之后,还需要转移工序对比重较大的药液进行进一步浓缩导致的生产线变得较为复杂,且管道较长使得效率低的问题。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的节能双效真空浓缩器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述。
[0015]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节能双效真空浓缩器,包括加热器1和浓缩罐2以及冷凝器3,所述加热器1与浓缩罐2以及冷凝器3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浓缩罐2内设有加热装置4,以对浓缩罐2内药液进行加热蒸发,所述加热器1的下端与浓缩罐2的下端之间连接管道上连接有循环泵5,以将加热器1下端的药液循环至浓缩罐2内,在使用本实施例的浓缩器的过程中,只需要将加热器1、浓缩罐2和冷凝器3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即可,然后启动加热器1和浓缩罐2如此实现对于药液的蒸发浓缩作用,其中本实施例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只启动加热器1和冷凝器3,同时不启动循环泵5,如此便会在加热器1、浓缩罐2和冷凝器3之间形成正常的外循环结构,如此药液便会在外循环的过程中从比重较轻的药液蒸发浓缩成比重较重的药液,然后再启动循环泵5使得加热器1内比重较重的药液循环回至浓缩罐2内,然后通过浓缩罐2内的加热装置4的加热作用,实现进一步的蒸发浓缩,最后在浓缩罐2内形成药液的最终浓缩成品,如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转移工位的方式,省去了较长的连接管道,同时还可以设置循环泵5隔一段时间启动的方式,自动化的将药液从比重轻,逐步的浓缩至比重重,最后到药液成品。
[0016]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加热器1包括加热外壳11、加热栅管12以及分别开设在加热外壳11的侧壁上的热水进口13和热水出口14,所述热水出口14与热水进口13之间呈上下分布,所述加热栅管12设置在加热外壳11内,以在加热外壳11内形成从上至下分布的出气腔15、加热腔16和存液腔17,所述热水出口14和热水进口13均与加热腔16连通,所述存液腔17通过管道与循环泵5连接,所述出气腔15通过管道与浓缩罐2的中部连接,通过上述构造,便可通过热水注入到加热腔16内包裹加热栅管12的方式来实现对于加热栅管12内的药液进行加热蒸发,这样便可让药液的加热面更加的均匀可靠,增加药液蒸发速度,进而增加蒸发浓缩效率。
[0017]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浓缩罐2包括罐体21和搅拌杆22,所述罐体21顶部通过管道与冷凝器3连接,所述搅拌杆22可旋转的安装在罐体21的顶部,所述加热装置4设置在罐体21的底部,所述搅拌杆22的下端固定有搅拌叶23,所述搅拌叶23延伸至管体21的底部,并与底部的内壁相接触,以对罐体21底部的药液进行搅拌,通过搅拌杆22和搅拌叶
23的组合设置,便可实现对于罐体21内的药液进行充分搅拌,如此实现药液的受热更加的均匀,能够更好更快的进行蒸发。
[0018]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加热装置4包括开设在罐体21底部内壁上的加热腔41和设置在罐体21底部外侧壁上的入水口42以及设置在罐体21中部的外侧壁上的出水口43,所述加热腔41使得罐体21底部的内壁上形成加热壁,所述入水口42和出水口43均与罐体21连通,以输入或是输出热水到加热腔41内,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便可实现利用通热水的方式实现对于罐体21内的药液进行加热,如此实现在罐体21形成最大面积的加热壁,并且加热壁上的加热温度热量都较为均匀。
[0019]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冷凝器3包括冷凝外壳31、冷却外壳32、冷凝栅管33和冷却螺管34,所述冷凝外壳31同轴固定在冷却外壳32的上端上,所述冷凝栅管33设置在冷凝外壳31内,在冷凝外壳31的上端位置上形成出冷水腔311,且该冷凝栅管33的下端与冷却外壳32连通,所述冷凝外壳31的侧壁通过管道与冷却螺管34连接,所述冷却外壳32的侧壁靠近其下端的位置上设有进冷水口321,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便可实现对于溶剂蒸汽进行冷凝以后,还能够迅速的对溶剂液体进行冷却作用,如此便不需要额外的将冷凝器3冷凝下来的溶剂液体进行进一步的冷却了,这样也就不需要进行转移到溶剂液体冷却这个工序,减少的管道的连接长度,且上述结构采用冷却水穿在冷凝栅管33内的方式,可实现对于大量的溶剂蒸汽进行冷凝作用,然后采用冷却水包裹冷却螺管34的方式,则可最大化的增加溶剂液体与冷却水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溶剂液体能够更好的进行冷却了。
[0020]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冷却外壳32的下端固定有受液罐322,所述受液罐322通过管道与冷却螺管34连接,通过受液罐322的设置,便可有效的收集经过冷却的溶剂液体。
[0021]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受液罐322中部的位置上开设有可视窗323,通过可视窗323的设置,工作人员便可通过可视窗323观察到当前的受液罐322内的液位情况,了解到当前的溶剂液体的量。
[0022]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节能双效真空浓缩器,通过加热器1、浓缩罐2和冷凝器3以及加热装置4和循环泵5的设置,便可有效的实现浓缩罐2即作为蒸发器又可作为蒸发罐,如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方式,减少了工位转移连接的管道,增加了蒸发浓缩效率。
[0023]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螺杆真空泵 2020-05-12 791
真空泵 2020-05-12 373
多级真空炉 2020-05-13 603
涡旋真空泵 2020-05-13 344
真空开关管 2020-05-13 584
真空炉 2020-05-12 483
真空泵 2020-05-12 918
真空室用的真空插板阀 2020-05-12 842
真空室用的真空插板阀 2020-05-12 869
滑阀真空泵 2020-05-13 625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