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飞行器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1 垂直起降无人飞行器 CN201410012142.X 2014-01-10 CN103754361A 2014-04-30 杨华东; 许剑; 吴奇才
申请公开了一种无人飞行器,包括支架以及安装于所述支架上的驱动系统,所述的驱动系统包括:一电机;多个旋翼,所述每个旋翼与电机之间分别设有一同步传动机构,所述电机通过所述同步传动机构分别驱动所述多个旋翼同速进行转动。本发明无人飞行器设置有一个电机,并通过该电机驱动所有的旋翼同步进行转动,由于仅设置一个电机,成本低,重量轻;而且相对于多个电机,一个电机所产生的高频振动对航拍清晰度的影响得到较大的削弱;另外,通过一个电机同时驱动所有旋翼进行转动,同步性容易控制。
22 固定翼无人飞行器 CN201510107697.7 2015-03-12 CN104691736A 2015-06-10 杨华东; 吴奇才; 赵江
申请公开了一种固定翼无人飞行器,包括机身主体、以及安装于机身主体上的机翼和尾部,所述尾部包括尾翼以及固定在机身主体和尾翼之间的尾杆,所述机翼包括中段机翼、左段机翼和右段机翼,所述中段机翼固定于所述机身主体上,所述左段机翼和右段机翼分别可拆卸安装于中段机翼的左右两侧。本发明对于尺寸较大的整个机翼进行三段式拆分,其中中段机翼可整合飞空、接收等电子电路设备,其与机身主体之间无需拆卸。在运输过程中,可以将左段机翼和右段机翼拆卸下来,节约空间,方便运输。
23 一种多轴飞行器 CN201420059593.4 2014-02-08 CN203753398U 2014-08-06 杨华东; 许剑; 吴奇才; 赵江
申请公开了一种多轴飞行器,包括:支架,支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以及固定于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之间的主杆,主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的中部;驱动系统,安装于支架上,驱动系统包括一电机和四个旋翼,四个旋翼分别安装于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的四个端部,电机通过同步传动机构驱动多个旋翼同步进行转动,同步传动机构包括可被电机驱动转动的主轴,主轴与每个旋翼之间分别设有一同步传动皮带,同步传动皮带设于所述第一侧杆或第二侧杆内。本实用新型将同步传动皮带设置于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中间的腔体中,第一同步带轮设于第一支架的第一保护空间内,在飞行器意外发生碰撞时,可有效保护同步传动皮带和第一同步带轮。
24 一种变距飞行器 CN201420059616.1 2014-02-08 CN203666985U 2014-06-25 杨华东; 许剑; 吴奇才; 赵江
申请公开了一种变距飞行器,包括:支架;安装于所述支架上的多个旋翼,所述每个旋翼包括驱动轴、第一翼片、第二翼片、桨毂和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套设于所述驱动轴上,且位于所述桨毂的下方,所述驱动部还包括可驱动所述第一滑动件上升的动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二滑动件、变距摇臂连杆机,所述第二滑动件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变距摇臂具有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部的第一支臂和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接部的第二支臂。本实用新型的变距摇臂为双推结构,使得变距摇臂作用于第二滑动件上的力对称,增大了动力装置的使用寿命。
25 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 CN201410012150.4 2014-01-10 CN103758907B 2015-09-16 杨华东; 许剑; 吴奇才
申请公开了一种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还包括固定件和减震球,所述减震球挤压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固定件之间,所述减震球为一上下贯穿的空心球,其套设于一连接杆上,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连接于所述固定件。本发明采用减震装置,可以降低飞行器中电机、桨等转动装置所产生的高频振动向航拍台的传递。
26 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 CN201410012150.4 2014-01-10 CN103758907A 2014-04-30 杨华东; 许剑; 吴奇才
申请公开了一种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还包括固定件和减震球,所述减震球挤压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固定件之间,所述减震球为一上下贯穿的空心球,其套设于一连接杆上,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连接于所述固定件。本发明采用减震装置,可以降低飞行器中电机、桨等转动装置所产生的高频振动向航拍台的传递。
27 多旋翼无人飞行器 CN201510107744.8 2015-03-12 CN104709464B 2017-03-22 杨华东; 吴奇才; 赵江
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机安装座、加强件以及多旋翼无人飞行器,所述电机安装座包括一竖直方向设置的端板、以及自端板同一侧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下之间形成一夹持空间。本发明的电机安装座通过上下设置的两固定板实现与第一安装座的固定,因此电机安装座更加稳固,安装于电机安装座上的电机不易晃动。另外,固定板横跨通孔分别与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进行固定,同时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以及端板实现对主体部的包裹,如此可以保证主体部更加坚固,不易折断、弯曲变形,克服了主体部因为上下贯穿形成通孔而导致牢固度降低的技术问题。
28 无人飞行器无人飞行器线路的整理方法 CN201410012174.X 2014-01-10 CN103786891B 2016-04-20 杨华东; 许剑; 吴奇才
申请公开了一种无人飞行器,包括多个螺旋桨,每个螺旋桨分别配置有一个电机以驱动螺旋桨转动,每个电机分别由一个电子调速器进行控制,电机和电子调速器的输出端之间通过第一电源线连接,电子调速器的输入端通过第二电源线连接于电源,电子调速器的输入端通过信号线连接于接收机,所述无人飞行器还包括集电板,第二电源线至少部分集成于所述集电板内。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无人飞行器线路的整理方法。本发明通过将电源与电子调速器之间的电源线路,以及电子调速器与接收机之间的信号线路全部集成于同一PCB板上,简化了线路,解决了线路错综复杂、安装困难的问题,同时也防止线路老化造成的隐患,最大化的减小线路碰头导致短路的可能性。
29 无人飞行器无人飞行器线路的整理方法 CN201410012174.X 2014-01-10 CN103786891A 2014-05-14 杨华东; 许剑; 吴奇才
申请公开了一种无人飞行器,包括多个螺旋桨,每个螺旋桨分别配置有一个电机以驱动螺旋桨转动,每个电机分别由一个电子调速器进行控制,电机和电子调速器的输出端之间通过第一电源线连接,电子调速器的输入端通过第二电源线连接于电源,电子调速器的输入端通过信号线连接于接收机,所述无人飞行器还包括集电板,第二电源线至少部分集成于所述集电板内。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无人飞行器线路的整理方法。本发明通过将电源与电子调速器之间的电源线路,以及电子调速器与接收机之间的信号线路全部集成于同一PCB板上,简化了线路,解决了线路错综复杂、安装困难的问题,同时也防止线路老化造成的隐患,最大化的减小线路碰头导致短路的可能性。
30 机身交叉旋翼飞行器 CN202211739283.2 2022-12-30 CN116215850A 2023-06-06 裴家涛; 黄晓龙; 李康伟; 付中乐; 张达; 韩磊; 刘亮; 许凯通
申请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且涉及一种双机身交叉旋翼飞行器,为对称式结构且包括第一机身、第二机身和机翼,第一机身的顶部中间设置有第一旋翼系统,第二机身的顶部中间设置有第二旋翼系统;机翼上设置有第一推进系统和第二推进系统;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的尾部之间设置有平垂尾翼结构,第一机身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起落装置,第二机身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起落装置。本申请中交叉旋翼使飞行器具备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提高抗性能,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的双机身布局型式,有利于布置大展弦比机翼,提高飞行器的载重能力和巡航效率,改善常规直升机前飞时旋翼前行桨叶激波和后行桨叶失速问题,具备高速巡航性能,整体为对称式结构,操稳特性较好。
31 垂直起降的飞行器 CN201580036794.X 2015-05-07 CN107074358B 2020-01-07 大卫·E·布罗迪; 丹尼斯·D·奥尔科特
垂直起飞和着陆的飞行器包括一对涵道升/推力扇,其在第一垂直升力位置和第二平推力位置之间可旋转地移动。该升力/推力风扇被置于曲线形风扇凹槽内,其在飞行器的机翼的前缘部分内形成。向下排气的涵道升力风扇被设置在飞行器的机身内,在飞行器的俯仰轴的后方。动力装置,其被设置在机身内,通过传输系统与升力/推力风扇以及升力风扇耦接。该升力/推力风扇和升力风扇相对于彼此围绕飞行器的重力的中心和飞行器的升力的中心呈三形放置。
32 一种组合式无人飞行器 CN201811608870.1 2018-12-27 CN109502018A 2019-03-22 刘青; 张紫龙; 周子鸣; 张达; 张华君; 黄飞; 黄晓龙; 李盛
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式无人飞行器置,包括包括设置有抓取装置的旋翼飞行器和固定翼飞行器,所述固定翼飞行器的设置有与所述抓取装置相配合的抓取对接机构,所述抓取装置与所述抓取对接机构连接时,旋翼飞行器和固定翼飞行器连接为一体;所述抓取装置与所述抓取对接机构分离时,旋翼飞行器和固定翼飞行器分离为独立的个体。本发明,通过旋翼飞行器抓取固定翼飞行器进行组合,使得常规布局的固定翼飞行器在组合模式下具有垂直起降的能,在分离模式下具有高效巡航能力,因此系统整体冗余度较低,巡航效率高,负载能力强。
33 一种飞行器浮筒 CN201811190664.3 2018-10-12 CN109292086A 2019-02-01 黄淼; 江婷; 胡奇; 左仔滨; 李成华; 汪小翔
发明属于飞行器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面飞行器浮筒。浮筒在水面运动过程中的水阻主要是摩擦阻力、喷溅阻力和兴波阻力。可以通过控制船体的滑水面积和喷溅的流动形态来分别减小摩擦阻力和兴波阻力。本发明通过对浮筒线型进行优化,设计出一种具有低水阻力的水面飞行器浮筒,浮筒包括前体和后体,前体和后体之间具有断接面,前体设计为双舭线结构,在前体下侧由龙骨向两侧包括对称的内舭线L1和外舭线L2;后体的截面为 形式,由前到后均匀减小。最终的浮筒方案能较好的控制浮筒在运动时参与滑水的面积,降低水阻力,此外,还能控制浮筒高速滑行时断阶产生喷溅的形态,避免第二水阻力峰值的出现。
34 一种垂直起降飞行器 CN201610482615.1 2016-06-27 CN106114847B 2018-10-09 黄飞; 邬华明; 雷明; 蔡作荣; 高海军; 戴意涛; 周子鸣; 张紫龙
发明公开了一种垂直起降飞行器,包括机身、机翼、一套倾转机构、两套大功率旋翼系统以及四套小功率旋翼系统。机翼与机身连接,通过倾转机构实现倾转,两套大功率油动旋翼系统直接固定在机翼上,四套小功率电动旋翼系统通过连接组件固定在机翼上。垂直起降时,通过两套大功率油动旋翼系统提供大升,四套小功率电动旋翼系统提供配平力使飞行器稳定起降;平飞行时,由两套大功率旋翼系统提供前进动力,由机翼提供升力。本发明可以满足大负载垂直起降的需求,同时确保垂直起降过程的稳定性。六套旋翼系统与机翼共用一套倾转机构,可确保两套大功率旋翼系统和四套小功率旋翼系统倾转过程的一致性,便于倾转过程的姿态控制。
35 垂直起降的飞行器 CN201580036794.X 2015-05-07 CN107074358A 2017-08-18 大卫·E·布罗迪; 丹尼斯·D·奥尔科特
垂直起飞和着陆的飞行器包括一对涵道升/推力扇,其在第一垂直升力位置和第二平推力位置之间可旋转地移动。该升力/推力风扇被置于曲线形风扇凹槽内,其在飞行器的机翼的前缘部分内形成。向下排气的涵道升力风扇被设置在飞行器的机身内,在飞行器的俯仰轴的后方。动力装置,其被设置在机身内,通过传输系统与升力/推力风扇以及升力风扇耦接。该升力/推力风扇和升力风扇相对于彼此围绕飞行器的重力的中心和飞行器的升力的中心呈三形放置。
36 一种垂直起降飞行器 CN201610482615.1 2016-06-27 CN106114847A 2016-11-16 黄飞; 邬华明; 雷明; 蔡作荣; 高海军; 戴意涛; 周子鸣; 张紫龙
发明公开了一种垂直起降飞行器,包括机身、机翼、一套倾转机构、两套大功率旋翼系统以及四套小功率旋翼系统。机翼与机身连接,通过倾转机构实现倾转,两套大功率油动旋翼系统直接固定在机翼上,四套小功率电动旋翼系统通过连接组件固定在机翼上。垂直起降时,通过两套大功率油动旋翼系统提供大升,四套小功率电动旋翼系统提供配平力使飞行器稳定起降;平飞行时,由两套大功率旋翼系统提供前进动力,由机翼提供升力。本发明可以满足大负载垂直起降的需求,同时确保垂直起降过程的稳定性。六套旋翼系统与机翼共用一套倾转机构,可确保两套大功率旋翼系统和四套小功率旋翼系统倾转过程的一致性,便于倾转过程的姿态控制。
37 一种倾转四旋翼飞行器 CN201510562392.5 2015-09-06 CN105109678A 2015-12-02 黄飞; 雷明; 蔡作荣; 高海军; 戴意涛; 邬华明; 周子鸣; 张紫龙
发明公开了一种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属于航天飞行动机械领域,其包括机身、第一机翼以及第二机翼,倾转单元和四套旋翼单元,倾转单元设置在机身上,其包括对称设置在机身两侧的第一横轴和第二横轴,还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旋翼安装轴,所述第一横轴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第二旋翼安装轴,所述第一、第二旋翼安装轴上分别固定有第一、第二旋翼单元,所述第二横轴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三、第四旋翼安装轴,所述第三、第四旋翼安装轴上分别固定有第三、第四旋翼单元,所述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旋翼单元的旋转轴均与平面垂直。本发明飞行器的控制相对容易。
38 飞行器用埋置连接件 CN200710082239.8 2007-09-27 CN105659776B 2011-02-16 焦定江; 张晓莉; 张立新
一种飞行器埋置连接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飞行器蜂窝夹层结构板的合金基埋置连接件。该埋置连接件由高强铝合金制成,在铝合金基体上设有螺纹孔,且螺纹是经过磷酸阳极化处理的。这种连接件省去了现有连接件中的丝螺套结构,尤其适合于用作对磁性能要求严格的飞行器的埋置连接件。
39 垂直起降的飞行器 CN201911262704.5 2015-05-07 CN111498109B 2024-03-29 大卫·E·布罗迪; 丹尼斯·D·奥尔科特
垂直起飞和着陆的飞行器包括一对涵道升/推力扇,其在第一垂直升力位置和第二平推力位置之间可旋转地移动。该升力/推力风扇被置于曲线形风扇凹槽内,其在飞行器的机翼的前缘部分内形成。向下排气的涵道升力风扇被设置在飞行器的机身内,在飞行器的俯仰轴的后方。动力装置,其被设置在机身内,通过传输系统与升力/推力风扇以及升力风扇耦接。该升力/推力风扇和升力风扇相对于彼此围绕飞行器的重力的中心和飞行器的升力的中心呈三形放置。
40 一种飞行器浮筒 CN201811190664.3 2018-10-12 CN109292086B 2022-03-15 黄淼; 江婷; 胡奇; 左仔滨; 李成华; 汪小翔
发明属于飞行器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面飞行器浮筒。浮筒在水面运动过程中的水阻主要是摩擦阻力、喷溅阻力和兴波阻力。可以通过控制船体的滑水面积和喷溅的流动形态来分别减小摩擦阻力和兴波阻力。本发明通过对浮筒线型进行优化,设计出一种具有低水阻力的水面飞行器浮筒,浮筒包括前体和后体,前体和后体之间具有断接面,前体设计为双舭线结构,在前体下侧由龙骨向两侧包括对称的内舭线L1和外舭线L2;后体的截面为形式,由前到后均匀减小。最终的浮筒方案能较好的控制浮筒在运动时参与滑水的面积,降低水阻力,此外,还能控制浮筒高速滑行时断阶产生喷溅的形态,避免第二水阻力峰值的出现。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