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后缘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21 冷却涡轮叶片后缘的方法和设备 CN200610064076.6 2006-12-20 CN1987053B 2013-12-18 T·庞; 李经邦; K·S·克拉辛; S·R·布拉斯费尔德
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转子叶片(80)的翼型(82)。翼型(82)包括压侧壁(90)。翼型(82)还包括吸力侧壁(92),其在前缘(86)和后缘(88)与压力侧壁相连。翼型(82)进一步包括多个从后缘沿着压力侧壁延伸的第一后缘狭缝(150)和至少一个第二后缘狭缝(152)。多个第一后缘狭缝(150)和至少一个第二后缘狭缝(152)均包括入口(162)、出口(168)和在两者之间测量的长度,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后缘狭缝具有的长度长于所述多个第一后缘狭缝的长度。
122 一种叶片后缘刮腻子用修型工具 CN201310288271.7 2013-07-10 CN103302003A 2013-09-18 张向东; 牛彭彭; 李重阳
一种叶片后缘刮腻子用修型工具,用于加强成型后的电叶片的前缘、后缘加强层固化后表面凸凹不平的台阶状缺陷进行修型。本发明所述的修型工具主要是由弧形板(4)、连接(6)、上手柄(1)、下手柄(2)、手柄轴(3)、固定螺母(5)构成;上手柄(1)和下手柄(2)通过固定螺母(5)固定连接在弧形板(4)上下两端的连接块(6)上,通过手柄轴(3)可使上下手柄绕手柄轴(3)旋转,带动弧形板(4)张开或闭合,使弧形板(4)随叶片前后缘型面上的翼型弧线变化而改变形状,达到紧贴叶片的前缘或后缘随缘修型的目的。本发明的修型工具,涂刮腻子均匀,减少打磨工作量,改善车间工作环境,能很好满足风电叶片气动外形的要求。
123 叶片后缘粘合补强工艺 CN201110087321.6 2011-04-08 CN102179938B 2013-02-06 杨云胜; 曾庆川; 罗维奇; 朱国森; 祝正强; 殷家福; 赵东
叶片后缘粘合补强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模具整形、2)后缘表面处理、3)后缘环玻璃包覆、4)外形修整;本发明,避免了环氧玻璃钢包覆过程中边口部位增强材料与本体的架空,通过后缘环氧玻璃钢包覆,大幅提高吸面壳体和压力面壳体的结合强度,从而避免叶片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因后缘率先开裂而导致整个叶片的失效,杜绝叶片在使寿命期内发生开裂的质量问题。
124 一种叶片后缘树脂的消除方法 CN201210273644.9 2012-08-03 CN102774015A 2012-11-14 任拓; 岳彦山; 王小圆; 袁维瀚; 何明
发明是一种叶片后缘树脂消除方法,其步骤如下:对风机叶片壳体模具后缘拐的表面进行打磨粗糙处理;在风机叶片的后缘富树脂区域手糊若干层纤维布,每层纤维布边缘相对上一层向内错层铺设,使拐角处的弧度满足铺设整体纤维布的过渡需要;对手糊若干层纤维布的型面进行打磨平滑过渡处理,其后在其表面重新喷涂或辊涂制作模具表面胶衣材料层,最后磨2-4遍使模具表面光洁。本发明对风机叶片壳体阴模模具后缘拐角进行修改处理,增加拐角处的倒角半径尺寸,保证了叶片壳体纤维布铺设时后缘不存在纤维布铺层悬空现象,从而保证生产出来的叶片后缘没有富树脂现象,为叶片质量提供有的保障。该方法设计合理、消除效果显著,操作简单。
125 一种后缘分离涡高升高速层流翼型 CN200810017364.5 2008-01-22 CN101492090B 2012-08-29 高正红; 朱军; 詹浩; 白俊强
发明一种后缘分离涡高升高速层流翼型。本发明在翼型上表面坐标原点处至距前缘60%弦长处为顺压梯度段(A′),翼型上表面保持正的小曲率段(A),并逐渐减小;为使翼型后缘压力平缓恢复,在顺压梯度段之后采用两个逆压梯度段(B′),其曲率由小的正曲率变为小的负曲率;翼型后缘为分离斜坡(C),使流动在后缘发生分离,并且该分离斜坡的位置距前缘95%弦长附近。由于分离斜坡的作用,使分离不随迎赫数向前发展,并且后缘分离涡增加绕翼型的环量,使翼型具有高升力。由于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使后缘的分离涡出现,支持上表面较长顺压梯度的可能性,同时长顺压梯度可以让层流流动更加稳定,后缘的分离涡引起环量的增加,提高了翼型的升力。
126 带有渐缩后缘区的涡轮翼片 CN200610071976.3 2006-03-31 CN1840859B 2012-08-08 C·-P·李; S·R·布拉斯费尔德; M·J·达诺夫斯基; H·辛
带有渐缩后缘区的涡轮翼片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翼片(118)具有在前缘(124)和后缘(126)之间延伸的相对的压侧壁(120)和吸力侧壁(122)。翼片包括径向间隔分开的纵向延伸区(130)的阵列,区(130)在其间限定了多个后缘槽(128)。后缘槽(128)的每个具有与翼片(118)的内部流体连通的入口和与后缘(126)流体连通的出口(134)。区(130)中的至少一个为渐缩的,使得区(130)在径向上测量的宽度从吸力侧壁(122)向压力侧壁(120)减小。
127 具有改进的后缘结合的涡轮叶片 CN201110284215.7 2011-09-14 CN102400846A 2012-04-04 K·V·劳
发明涉及具有改进的后缘结合的涡轮叶片风力涡轮叶片(16)包括前缘(24)和后缘(26)。叶片具有上壳部件(20)和下壳部件(22),其中壳部件中的每个具有在叶片的前缘处结合的前向缘和后向缘(19、21)。刚性结合帽(50)预成形为叶片的后缘的设计尺寸和形状。结合帽包括相反定向的支腿部件(52),其结合至壳部件的相应后向缘,以便与上壳部件和下壳部件基本上齐平。刚性结合帽限定叶片的后缘的至少一部分和在后向边缘处、在上壳部件和下壳部件之间的主要外部结合桥。
128 后缘对齐的飞机翼尖装置 CN201110059438.3 2011-03-11 CN102167153A 2011-08-31 陈迎春; 张淼; 薛飞; 刘铁军; 张美红; 汪君红; 于哲慧; 周峰; 张冬云; 马涂亮
一种飞机翼尖装置,其包括过渡部和翼尖部,过渡部的内侧端部与飞机机翼的远端连接,过渡部的外侧端部与所述翼尖部的连接,所述翼尖部包括多个翼尖段,每个翼尖段都分别包括翼尖和翼根,第一个翼尖段的翼根与所述过渡部的外侧端部连接,并且与过渡部外侧端部的后缘对齐,第n+1个翼尖段的翼根位于第n个翼尖段的翼尖上,并且第n+1个翼尖段的翼根弦长小于等于第n个翼尖段的翼尖弦长,其中n>0。由于本发明的翼尖装置呈阶梯状设置,所以其翼尖上增加了一个以上的间断面,从而使翼尖诱导出的翼尖涡互相抑制,减弱了涡流强度,从而达到了减阻效果,另外,本发明的翼根弯矩增量较小,从而减轻了飞机的结构重量,对颤振特性影响也较小。
129 一种后缘可控摆动充气机翼 CN200910093522.X 2009-10-12 CN101659321A 2010-03-03 王华; 申世娟; 王伟; 刘仁浩; 纪红
发明涉及一种后缘可控摆动的充气机翼,其特征在于:该充气机翼采用分体式蒙皮拉筋结构设计,它包括主机翼、副机翼、连接蒙皮、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单元;所述的主机翼、副机翼均是可充气的气囊结构,形成共同的翼形曲线;副机翼通过线连接与主机翼连成一体;主机翼、副机翼的气囊内部设置有若干条拉筋,将机翼分为一个个相互连通的隔舱;所述的连接蒙皮两端各粘合主、副机翼将二者连接起来;所述的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单元贴合在连接蒙皮上,其底边与连接蒙皮底边相齐。本发明有效解决了充气机翼飞行控制问题。
130 一种飞机后缘襟翼收放机构 CN200910143860.X 2009-06-01 CN101596935A 2009-12-09 喻杰
发明属于飞机设计技术,涉及对飞机后缘襟翼收放机构的改进。它包括机翼后梁和襟翼前缘桁条,其特征在于,由分别与机翼后梁和襟翼前缘桁条连接的外摇臂组件[1]、展向约束摇臂组件[2]和内摇臂组件[3]构成飞机后缘襟翼收放机构。本发明的整流罩尺寸小,结构简单,重量轻,空间利用率高,能满足襟翼气动效率要求。本发明将收放机构在收起位置时所占的机翼展向空间转化为在放下位置时襟翼的弦向位移,有效地解决了因襟翼收放机构整流罩尺寸过大而导致的飞机性能降低的问题。
131 一种后缘分离涡高升高速层流翼型 CN200810017364.5 2008-01-22 CN101492090A 2009-07-29 高正红; 朱军; 詹浩; 白俊强
发明一种后缘分离涡高升高速层流翼型。本发明在翼型上表面坐标原点处至距前缘60%弦长处为顺压梯度段(A′),翼型上表面保持正的小曲率段(A),并逐渐减小;为使翼型后缘压力平缓恢复,在顺压梯度段之后采用两个逆压梯度段(B′),其曲率由小的正曲率变为小的负曲率;翼型后缘为分离斜坡(C),使流动在后缘发生分离,并且该分离斜坡的位置距前缘95%弦长附近。由于分离斜坡的作用,使分离不随迎赫数向前发展,并且后缘分离涡增加绕翼型的环量,使翼型具有高升力。由于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使后缘的分离涡出现,支持上表面较长顺压梯度的可能性,同时长顺压梯度可以让层流流动更加稳定,后缘的分离涡引起环量的增加,提高了翼型的升力。
132 具有后缘锯齿的轮机叶片 CN200810160922.3 2008-09-19 CN101392721A 2009-03-25 K·U·克格勒; S·赫尔; M·菲舍尔
发明涉及具有后缘锯齿的轮机叶片。具体地,提供了电机(2)和风轮机叶片(30),其包括:具有多个锯齿(38)的后缘(32);所述后缘(32)的多个节段(I-IV)中每个节段的锯齿(38)的长度(H)在相应节段的平均弦长的大约10%和40%之间;以及,每个锯齿(38)的长宽比(H/W)在大约1∶1至4∶1之间。
133 冷却涡轮叶片后缘的方法和设备 CN200610064076.6 2006-12-20 CN1987053A 2007-06-27 T·庞; 李经邦; K·S·克拉辛; S·R·布拉斯费尔德
提供一种用于转子叶片(80)的翼型(82)。翼型(82)包括压侧壁(90)。翼型(82)还包括吸力侧壁(92),其在前缘(86)和后缘(88)与压力侧壁相连。翼型(82)进一步包括多个从后缘沿着压力侧壁延伸的第一后缘狭缝(150)和至少一个第二后缘狭缝(152)。多个第一后缘狭缝(150)和至少一个第二后缘狭缝(152)均包括入口(162)、出口(168)和在两者之间测量的长度,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后缘狭缝具有的长度长于所述多个第一后缘狭缝的长度。
134 涡轮叶片翼面后缘的冷却系统 CN200510104035.0 2005-09-15 CN1749534A 2006-03-22 A·C·P·雅卡拉; G·M·伊策尔; J·R·科尔瑙; A·A·拉德哈尼
该冷却系统包括多个在该翼面内径向延伸的通道(32,132),用于对流冷却该翼面。预先确定数目的通道穿过该翼面顶部。一个或多个残留的通道(46,146)进入邻近该翼面的后缘和翼面顶部区域的一个封闭空间(44,144)中,并沿着邻近该后缘(40,140)区域的一个或多个通道(38,138),沿径向向内流动。该通道沿着该翼面的压侧进入孔(42,142)中。这样,该后缘区域被对流冷却,以及被从该孔流出的空气薄膜薄膜冷却。
135 具有成形后缘基座翼型 CN200410102024.4 2004-12-16 CN1629450A 2005-06-22 A·切罗利斯; W·A·克卢斯
一种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叶片,其包括有后缘冷却腔,其中压面和吸力面通过间隔开的基座的阵列而连接起来。最易受到热应力的区域中的基座形成为椭圆形的,使得热应力分散在较大的区域上。这样就降低了应力集中。同时也可在其它位置处使用不同尺寸的圆柱形基座。
136 具有后缘叶根缘板底切的涡轮叶片 CN200410102021.0 2004-12-16 CN1629448A 2005-06-22 A·切罗利斯; W·A·克卢斯
一种涡轮叶片,其具有位于后缘处的其叶根缘板之下的底切。该底切具有可转移热应集中以使之远离叶根缘板的复杂形状。优选的底切形状在其上、下范围处具有一对弯曲的圆,以及中间的平直部分。中间的平直部分优选平行于叶根缘板的主应力场。
137 喷管调节片后缘冷却装置 CN88102318 1988-04-14 CN1012833B 1991-06-12 阿尔弗雷多·奇雷斯; 乔治·D·李
喷管调节片12,14后缘的冷却装置有后缘衬套30和挡板32。来自冷却剂增压室22的空气通过开孔38,将后缘衬套30冷却。
138 一种后缘盲粘芯材模型生成方法 CN202311685982.8 2023-12-11 CN117390721B 2024-04-16 江一杭; 贺奇; 马腾
发明提供了一种后缘盲粘芯材模型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布层厚度及层数计算后缘盲粘芯材区域内外蒙皮层在不同位置的厚度;S2、将UD铺层等效为横截面为梯形的结构件;S3、将后缘芯材等效为横截面为直梯形的结构件;S4、将UD铺层和后缘芯材的坐标数据,导入制图软件生成后缘盲粘芯材模型。本发明有益效果:相较于传统的使用通用模型的方法而言,通过本方法得到模型,模型尺寸更加准确,减小叶片合模数据的超差,进而防止机叶片合模粘接后后缘盲粘区域粘接厚度过厚或者缺胶的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
139 一种仿鱼骨柔性后缘变弯度机翼 CN202410014056.6 2024-01-05 CN117682051A 2024-03-12 王巍; 冯贺; 黄茹; 王浩
发明提供一种仿鱼骨柔性后缘变弯度机翼,包括顺次连接的机翼本体、中间翼盒和柔性后缘段;多组刚性鱼骨骨节串联铰接后尾端与后缘刚性翼尖铰接形成仿鱼骨结构;相邻刚性鱼骨骨节端部之间通过复合材料柔性波纹板连接,所述仿鱼骨柔性后缘变弯度机翼最外层粘结有微沟槽机翼蒙皮;驱动装置包括双轴驱动电机绳索,双轴驱动电机固定在中间翼盒靠近机翼本体的一侧,碳钢包铝绳索穿设在刚性鱼骨骨节和后缘刚性翼尖中,碳钢包铝绳索两端分别缠绕在双轴驱动电机的两个驱动轴上。本发明仿鱼骨柔性后缘变弯度机翼能减少由于缝隙导致的着陆和进场噪声,并且能够简化机械结构,从而有效提高飞机的整体性能。
140 一种叶片后缘设计方法及系统 CN202311072578.3 2023-08-24 CN117454575A 2024-01-26 董传林; 王维海; 夏玉洲; 江宁; 张有鹏; 杨栋; 赵秋阳; 王丹; 徐强; 许佳琪
发明属于叶片生产工艺设计优化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根据输入参数确定设计区间的边界并在区间中设定厚度点;根据所得区间边界以及铺层与错层的参数,计算每个位置厚度的分布,叠加得到每个厚度分布点的UD厚度分布数据,叠加得到区间分布数据;将厚度分布数据映射到三维模型中,创建可视化模型,通过应用程序调整芯材距边距离和UD距边距离得到合理的合模间隙,完成截面合模尺寸设计。本发明输入参数简单,操作方便;完全按照UD的铺层来计算各个点的厚度,芯材与实际完全一致,精度高;一个截面的间隙调整只需几分钟就能完成,效率高。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