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荧光增白剂酯化反应釜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法律事件 授权;
专利有效性 有效专利 当前状态 授权
申请号 CN202420908610.0 申请日 2024-04-28
公开(公告)号 CN222305778U 公开(公告)日 2025-01-07
申请人 元氏天宇化工有限公司; 申请人类型 企业
发明人 马学文; 葛德三; 刘文平; 陈新伟; 张红云; 第一发明人 马学文
权利人 元氏天宇化工有限公司 权利人类型 企业
当前权利人 元氏天宇化工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类型 企业
省份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河北省 城市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河北省石家庄市
具体地址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元氏城南工业区 邮编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051130
主IPC国际分类 B01J19/18 所有IPC国际分类 B01J19/18B01J19/20B01F27/90B01F27/922B01F27/95C07F9/141
专利引用数量 0 专利被引用数量 0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8 专利文献类型 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专利代理人 申星宇;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 荧光 增白剂酯化反应釜,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釜体,开设有腔室,所述釜体开设有与腔室连通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搅拌组件,设置于所述釜体上,且延伸至腔室内,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动轴线均为竖直方向的主搅拌轴和副搅拌轴,所述主搅拌轴设置于腔室的中心 位置 ,所述主搅拌轴轴体设置有沿竖直方向排列的搅拌叶,所述副搅拌轴设置于腔室的边缘位置,所述副搅拌轴轴体设置有螺旋 叶片 ;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连接于主搅拌轴和副搅拌轴上。本实用新型中的反应釜能够大大提升对腔室内 流体 的搅拌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荧光增白剂酯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
釜体(1),开设有腔室(111),所述釜体(1)开设有与腔室(111)连通的进料口(121)和出料口(112);
搅拌组件(2),设置于所述釜体(1)上,且延伸至腔室(111)内,所述搅拌组件(2)包括转动轴线均为竖直方向的主搅拌轴(21)和副搅拌轴(22),所述主搅拌轴(21)设置于腔室(111)的中心位置,所述主搅拌轴(21)轴体设置有沿竖直方向排列的搅拌叶(211),所述副搅拌轴(22)设置于腔室(111)的边缘位置,所述副搅拌轴(22)轴体设置有螺旋叶片(221);
传动组件(3),所述传动组件(3)连接于主搅拌轴(21)和副搅拌轴(2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荧光增白剂酯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包括环板(31)、连接板(32)和齿轮(33),所述环板(31)呈圆环状,所述连接板(32)固定连接于主搅拌轴(21)轴体,所述环板(31)平固定连接于连接板(32)上,所述环板(31)的中心线与主搅拌轴(21)的中心轴线相重合,所述齿轮(33)水平固定连接于副搅拌轴(22)顶端,所述环板(31)周向内壁开设有与齿轮(33)相啮合齿槽(3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荧光增白剂酯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搅拌轴(22)底端转动设置于腔室(111)底壁上,所述腔室(111)侧壁固定连接有定位板(114),所述定位板(114)开设有供副搅拌轴(22)穿过的定位孔(11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荧光增白剂酯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搅拌轴(22)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副搅拌轴(22)呈圆周阵列于腔室(111)内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荧光增白剂酯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111)侧壁设置有导流罩(115),所述导流罩(115)罩设于副搅拌轴(22)的周侧,所述导流罩(115)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导流口(11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荧光增白剂酯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包括主体部(11)和釜盖部(12),所述腔室(111)开设于主体部(11),所述釜盖部(12)设置于腔室(111)的开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荧光增白剂酯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111)底壁设置有支撑台(113),所述支撑台(113)上表面开设有供副搅拌轴(22)部分嵌入的轴槽(113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荧光增白剂酯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2)还包括驱动电机(23),所述驱动电机(23)设置于釜体(1)顶端,所述驱动电机(23)的输出端与主搅拌轴(21)固定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荧光增白剂酯化反应釜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荧光增白剂酯化反应釜。

背景技术

[0002] 荧光增白剂CBS具有优良的耐氯漂、耐酸、耐日晒性能,是纺织及日化行业的理想添加剂。荧光增白剂CBS的传统生产工艺为以联苯二氯苄、磷酸三乙酯和邻磺酸钠苯甲为主要原料,主要经过酯化反应和缩合反应,得到荧光增白剂CBS粗品。
[0003] 荧光增白剂CBS生产过程中的酯化反应工艺为,向反应釜内加入联苯二氯苄,加热使其熔化,将亚磷酸三乙酯添加至装载有联苯二氯苄的反应釜内,然后升温回流,得到酯化物。
[0004] 反应釜的搅拌系统对于加快联苯二氯苄和亚磷酸三乙酯之间的反应速度、改善传热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现有的酯化反应釜通常为径向流搅拌方式,酯化釜的搅拌方式较为单一,导致了酯化反应釜的工作效果有待提高,针对上述中的技术,发明人发明了一种新型的荧光增白剂酯化反应釜。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荧光增白剂酯化反应釜。
[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荧光增白剂酯化反应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包括,
[0008] 釜体,开设有腔室,所述釜体开设有与腔室连通的进料口和出料口;
[0009] 搅拌组件,设置于所述釜体上,且延伸至腔室内,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动轴线均为竖直方向的主搅拌轴和副搅拌轴,所述主搅拌轴设置于腔室的中心位置,所述主搅拌轴轴体设置有沿竖直方向排列的搅拌叶,所述副搅拌轴设置于腔室的边缘位置,所述副搅拌轴轴体设置有螺旋叶片
[0010] 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连接于主搅拌轴和副搅拌轴上。
[0011] 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环板、连接板和齿轮,所述环板呈圆环状,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于主搅拌轴轴体,所述环板平固定连接于连接板上,所述环板的中心线与主搅拌轴的中心轴线相重合,所述齿轮水平固定连接于副搅拌轴顶端,所述环板周向内壁开设有与齿轮相啮合齿槽
[0012] 优选的,所述副搅拌轴底端转动设置于腔室底壁上,所述腔室侧壁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开设有供副搅拌轴穿过的定位孔。
[0013] 优选的,所述副搅拌轴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副搅拌轴呈圆周阵列于腔室内的状态。
[0014] 优选的,所述腔室侧壁设置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罩设于副搅拌轴的周侧,所述导流罩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导流口。
[0015] 优选的,所述釜体包括主体部和釜盖部,所述腔室开设于主体部,所述釜盖部设置于腔室的开口处。
[0016] 优选的,所述腔室底壁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表面开设有供副搅拌轴部分嵌入的轴槽。
[0017] 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釜体顶端,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主搅拌轴固定连接。
[0018]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9] 1.本申请中的搅拌组件包括主搅拌轴和副搅拌轴,主搅拌轴通过传动组件带动副搅拌轴动作,其中主搅拌轴轴壁安装有搅拌叶,在主搅拌轴的作用下,流体沿着主搅拌轴旋转径向方向流动,副搅拌轴轴体设置有螺旋叶片,从而使得位于副搅拌轴周侧的流体沿副搅拌轴上下流动,本申请中的反应釜包括两种搅拌方式,极大提高了对流体的搅拌效果。
[0020] 2.传动组件包括环板、连接板和齿轮,其中环板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于主搅拌轴轴壁上,齿轮固定连接于副搅拌轴的顶端,并且环板的周向内侧开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槽,当主搅拌轴开始转动时,环板开始旋转,齿轮在开设于环板周向内侧的齿槽的作用下带动副搅拌轴自转,主搅拌轴和副搅拌轴同时转动,并对釜体内的流体进行搅拌。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荧光增白剂酯化反应釜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0023] 附图标记说明:1、釜体;11、主体部;111、腔室;112、出料口;113、支撑台;1131、轴槽;114、定位板;1141、定位孔;115、导流罩;1151、导流口;12、釜盖部;121、进料口;2、搅拌组件;21、主搅拌轴;211、搅拌叶;22、副搅拌轴;221、螺旋叶片;23、驱动电机;3、传动组件;31、环板;311、齿槽;32、连接板;33、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荧光增白剂酯化反应釜。参照图1,包括釜体1、搅拌组件2和传动组件3,釜体1包括主体部11和釜盖部12,主体部11开设有腔室111,釜盖部12通过螺栓连接于主体部11的顶端,釜盖部12开设有进料口121,主体部11底端开设有出料口112,进料口121和出料口112均与腔室111相连通;其中,搅拌组件2包括驱动电机23、主搅拌轴21和副搅拌轴22,其中,主搅拌轴21和副搅拌轴22的转动轴线均呈竖直方向的状态,驱动电机23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固定安装于釜盖部12顶端,主搅拌轴21和副搅拌轴22均延伸至腔室111内,驱动电机23的输出端与主搅拌轴21固定连接且同轴设置,传动组件3连接于主搅拌轴21和副搅拌轴22上,副搅拌轴22通过传动组件3的传动作用下保持与主搅拌轴21一致的状态。
[0026] 参照图1和图2,主搅拌轴21设置于腔室111的中心位置,且主搅拌轴21轴体固定安装有沿竖直方向等距排列的搅拌叶211,副搅拌轴22设置于腔室111的边缘位置,且副搅拌轴22轴体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221;副搅拌轴22设置有多组,多组副搅拌轴22呈圆周阵列于腔室111内的状态,本实施例中的副搅拌轴22最优设置为两组,腔室111底部焊接有支撑台113,支撑台113上表面开设有供副搅拌轴22部分嵌入的轴槽1131,支撑台113对副搅拌轴22起到了支撑的作用,同时,腔室111侧壁焊接有定位板114,定位板114开设有供副搅拌轴22穿过的定位孔1141,定位板114对副搅拌轴22起到了定位的作用,使得转动状态下的副搅拌轴22更为稳定,定位板114呈靠近副搅拌轴22顶端的位置,即定位板114不会影响螺旋叶片
221的工作。
[0027] 参照图1和图2,传动组件3包括环板31、连接板32和齿轮33,其中的环板31呈圆环状,连接板32焊接于主搅拌轴21轴体,环板31水平固定连接于连接板32上,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板32呈杆状体,连接板32底面与环板31的顶面相连接,且环板31的中心线与主搅拌轴21的中心轴线相重合,齿轮33水平固定连接于副搅拌轴22顶端,齿轮33与副搅拌轴22的中心轴线相重合,环板31周向内壁开设有与齿轮33相啮合的齿槽311,即当主搅拌轴21开始转动时,主搅拌轴21开始旋转,齿轮33在开设于环板31周向内侧的齿槽311的作用下带动副搅拌轴22自转。
[0028] 参照图1和图2,腔室111侧壁焊接有导流罩115,导流罩115呈罩设于副搅拌轴22的周侧,即副搅拌轴22处于被腔室111侧壁和导流罩115合围的状态,导流罩115对腔室111内的流体起到了聚集的作用,从而便于副搅拌轴22带动流体沿轴向方向流动的工作;本实施例中的导流罩115设置有两组,导流罩115与副搅拌轴22呈一一对应关系,导流罩115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导流口1151,导流口1151的设置使得腔室111内流体能够正常流动。
[002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荧光增白剂酯化反应釜的实施原理:
[0030] 首先将联苯二氯苄通过进料口121投放至釜体1内,启动驱动电机23后,再将亚磷酸三乙酯通过进料口121投放至釜体1内,主搅拌轴21在驱动电机23的作用下开始转动,主搅拌轴21轴壁安装有搅拌叶211,在主搅拌轴21的作用下,腔室111内的流体沿主搅拌轴21旋转径向方向流动,此时环板31处于转动的状态,与开设于环板31周向内侧齿槽311呈啮合关系的齿轮33处于自转的状态,从而副搅拌轴22与齿轮33处于相同的状态,副搅拌轴22轴体设置有螺旋叶片221,从而使得位于副搅拌轴22周侧的流体沿副搅拌轴22上下流动,本申请中的反应釜对流体有两种方向的搅拌方式,极大提高了对流体的搅拌效果。
[0031] 以上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