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相变 / 内循环复合相变换热器

内循环复合相变换热器

阅读:935发布:2021-04-12

专利汇可以提供内循环复合相变换热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内循环复合 相变 换热器,有一个分为上、下段的相变换热器,还有一个新增复合气 水 段,新增复合气水段位于烟道中原有的省 煤 器下方并与原有省煤器 串联 贯通;相变换热器上段置于原有的 空气预热器 的 风 道中,下段置于空气预热器的后方烟道中;相变换热器的自控装置调节控制新增复合气水段的换热量和相变换热器下段的壁温。本实用新型效果在于:一方面将烟气余热用于适当增加进入 锅炉 的热风 温度 ,另一方面将烟气余热直接用于加热锅炉给水,以达到同时提高锅炉热效率和出 力 的目的。,下面是内循环复合相变换热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内循环复合相变换热器,有一个分为上、下段的相变换热 器,其特征在于还有一个新增复合气段,新增复合气水段设有新增 复合气水段出口集箱和新增复合气水段进口集箱,新增复合气水段位 于烟道中原有的省器下方并与原有省煤器串联贯通;相变换热器上 段置于原有的空气预热器道中,下段置于空气预热器的后方烟道 中;相变换热器的自控装置调节控制新增复合气水段的换热量和相变 换热器下段的壁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复合相变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新增 复合气水段与原有省煤器串联贯通形式是:新增复合气水段出口集箱 与原有省煤器进口集箱连通,新增复合气水段进口集箱连通锅炉给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循环复合相变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相变换热器的自控装置对新增复合气水段的换热量和相变换热器的壁 温的调节控制构件是:相变换热器下段设有壁温测试仪将温度信号接 至自控装置的信号输入端;新增复合气水段进口集箱与原有省煤器进 口集箱由一个自控连通形成调节旁路,自控阀的控制信号来自自控 装置的信号输出端。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回收利用锅炉烟气余热的装置有关,具体地说是 一种利用复合相变换热技术,对烟道中原有省器和空气预热器加 以整体变更,并将回收的烟气余热直接消化在锅炉内部的复合相变 换热器。

[背景技术]

电厂锅炉排烟道中通常有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由于锅炉烟气 中SO3的存在,空气预热器尾部受热面的烟气出口温度受到限制, 排烟温度过低会导致受热面的壁面温度低于烟气酸露点而发生严重 的结露腐蚀和堵灰,所以锅炉的排烟温度通常在140℃~160℃或更 高。复合相变换热器可以在维持较高最低壁面温度的前提下回收利 用余热、大幅度降低排烟温度,并将排烟温度控制在仅比最低壁面 温度高15℃左右,通常可以控制壁温100℃时,排烟温度115℃左右, 达到既避免结露又降低排烟温度的效果。但是把复合相变换热器直 接用于省煤器,用回收的热量加热除盐,会破坏热平衡,可能出 现加热的除盐水无法利用的现象。但是把复合相变换热器直接用于 加热除盐水以节省低压蒸汽的耗量,可能会出现减少抽汽后减低汽 轮机效率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个有效利用锅炉烟气余热的内循环系统,即 利用复合相变换热器技术,以金属壁面温度作为第一设计要素,将 尾部空气预热器受热面的最低壁面温度控制在烟气酸露点以上,大 幅度降低排烟温度回收烟气余热,并通过优化设计调整、改变原锅 炉省煤器以及空气预热器的配置和受热面,一方面将烟气余热用于 适当增加进入锅炉的热温度,另一方面将烟气余热直接用于加热 锅炉给水,以达到同时提高锅炉热效率和出的目的,并通过一个 由自动加以控制的旁路,使换热器最低壁面温度始终处于可控 可调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循环复合相变换热器,有一 个分为上、下段的相变换热器,新增一个配置可调旁路的复合气水 段,直接吸收烟气余热以提高锅炉热效率与出力,新增的复合气水 段设有新增的出口集箱和新增的进口集箱,新增复合气水段位于烟 道中原有的省煤器下方并与原有省煤器串联贯通;相变换热器下段 置于空气预热器的后方烟道中,上段置于原有的空气预热器的风道 中,以适当提高进入远空气预热器的风温,改善原空气预热器抵御 低温腐蚀的能力;相变换热器的自控装置调节控制新增复合气水段 的换热量,进而使换热器最低壁温始终处于可控可调状态。

新增复合气水段与原有省煤器串联贯通形式可以采用:新增复 合气水段出口集箱与原有省煤器进口集箱连通,新增复合气水段进 口集箱连通锅炉给水。

相变换热器的自控装置对新增复合气水段的换热量和相变换热 器的壁温的调节控制构件最好采用:相变换热器下段设有壁温测试 仪将温度信号接至自控装置的信号输入端;新增复合气水段进口集 箱与原有省煤器进口集箱由一个自控阀连通形成调节旁路,自控阀 的控制信号来自自控装置的信号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一方面,利用相变换热器保持排 烟温度比壁面温度高15℃左右,并由自控装置根据烟气出口温度调 节新增复合气水段的进口给水流量,建立热水温度和热风温的热平 衡,实现在保证避免结露的同时大幅度降低排烟温度;另一方面, 通过新增复合气水段增加的受热面,直接加大锅炉给水吸热量,从 而大幅度提高锅炉的出力和热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自控装置,2—自控阀,3—原有省煤器进口 集箱,4—原有省煤器出口集箱,5—原有省煤器,6—新增复合气水 段出口集箱,7—新增复合气水段,8—新增复合气水段进口集箱,9 —空气预热器,,10—烟道,11—相变换热器下段,12—壁温测试 仪,13—相变换热器上段,14—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见附图所示的内循环复合相变换热器,有一个分为上、下段的 相变换热器13、11,还有一个新增复合气水段7,新增复合气水段7 位于烟道10中原有省煤器5下方并与原有省煤器5串联贯通;相变换 热器上段13置于原有的空气预热器9的风道14中,下段11置于空气预 热器9的后方烟道10中;相变换热器的自控装置1调节控制新增复合 气水段7的换热量和相变换热器下段11的壁温。锅炉给水(即除盐水) 先进新增复合气水段7,后经原有省煤器5及其出口集箱4到汽包。锅 炉烟气在烟道10中依次经过原有省煤器5、新增复合气水段7、空气 预热器9和相变换热器下段11排出。

新增复合气水段7与原有省煤器5串联贯通形式可以采用:新增 复合气水段7设有新增复合气水段出口集箱6和新增复合气水段进口 集箱8,新增复合气水段出口集箱6与原有省煤器进口集箱3连通,新 增复合气水段进口集箱8连通锅炉给水。

相变换热器的自控装置1对新增复合气水段7的换热量和相变换 热器下段11壁温的调节控制构件最好采用:相变换热器下段11设有 壁温测试仪12将温度信号接至自控装置1的信号输入端;新增复合气 水段进口集箱8与原有省煤器进口集箱3由一个自控阀2连通形成调 节旁路,自控阀2的控制信号来自自控装置1的信号输出端。

烟气通过新增复合气水段7向锅炉给水放热,然后进入空气预热 器9向锅炉送风放热后进入相变换热器下段11,向相变换热器内腔传 热媒质放热后出口烟温仅比受热面壁温高15℃左右。相变换热器下 段11吸收烟气热量使其内腔的相变介质发生相变并产生蒸汽,蒸汽 进入相变换热器上段14,与锅炉送风进行热交换后产生的凝结水返 回相变换热器下段。整个换热过程就是相变介质蒸发与冷凝的相变 过程,而相变介质在一定压力下相变状况的温度是恒定的。此时换 热器在相变状况下受热面壁面温度近似等于相变温度,所以相变换 热器下段受热面壁温处于整体可控可调的状态。锅炉送风通过相变 换热器上段13吸热后温度升至50~60℃进入空气预热器。由于空气 预热器进口风温提高了30~40℃,使得其最低壁面温度提高20℃以 上,远离烟气酸露点。锅炉给水首先进入新增复合气水段7吸收烟气 热量,然后进入原有省煤器5;通过自控阀2调节新增复合气水段7的 旁通水量来调节新增复合气水段7的换热量,从而改变进入空气预热 器9的入口烟气温度。这样,相变换热器下段11的入口烟气温度液随 之发生变化。由于相变换热器下段11传热温压的改变而导致其吸热 量的改变,打破了原有的传热平衡,相变换热器会自动调整壁面温 度和排烟温度建立新的传热平衡,从而实现复合相变换热器的壁温 和出口烟气温度可调,以适应锅炉负荷变化和燃料改变所要求的最 低壁面温度(高于烟气酸露点)变化要求;利用壁温测试仪12的温 度信号,通过自控装置1可实现对复合相变换热器的壁温和出口烟气 温度的可控。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相变储能热水器 2020-05-11 412
电热线在相变储能单元中的应用 2020-05-11 710
相变喷墨 2020-05-12 391
相变材料 2020-05-12 727
一种用于太阳能蓄热的相变储能材料 2020-05-11 724
相变油墨 2020-05-12 208
相变油墨 2020-05-12 224
一种真空相变散热器制造方法 2020-05-11 947
相变油墨 2020-05-12 477
一种相变储能扩容水箱 2020-05-13 979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