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地球科学 / / 吹风机

阅读:481发布:2023-01-25

专利汇可以提供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吹 风 机,包括:风扇、 电机 、风道部、结合部以及连接部,其中,电机用于驱动风扇绕中 心轴 线转动,风道部形成有一个大致沿中心轴线延伸的风道,结合部用于与为电机供电的 电池 包结合,连接部分别连接至风道部和结合部;其中,风扇容纳在风道中;风道在其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风道入口和一个风道出口;风道入口位于风道出口和结合部之间;连接部设有一个与风道入口相邻且位于风道部和结合部之间的进气空间,进气空间在中心轴线的径向上是敞开的;连接部与风道部在风道入口的外侧构成连接。本发明的 吹风机 结构合理且吹风效率高。,下面是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吹机,包括:
风扇;
电机,驱动所述风扇绕中心轴线转动;
风道部,形成有一个大致沿所述中心轴线延伸的风道;
结合部,用于与为所述电机供电的电池包结合;
连接部,分别连接至所述风道部和所述结合部;
其中,所述风扇容纳在所述风道中;所述风道在其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风道入口和一个风道出口;所述风道入口位于所述风道出口和所述结合部之间;所述连接部设有一个与所述风道入口相邻且位于所述风道部和所述结合部之间的进气空间,所述进气空间在所述中心轴线的径向上是敞开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风道部在所述风道入口的外侧构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机还包括:
把手部,用于被用户握持;
其中,所述把手部设有一个中分面,所述把手部相对所述中分面大致对称;所述进气空间在垂直于所述中分面的方向上是敞开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机还包括:
把手部,用于被用户握持;
电池包,用于为所述电机供电;
其中,所述电池包在结合至所述结合部时,所述把手部和所述电池包分别位于所述结合部的两侧,所述进气空间在这两侧是敞开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机还包括:
把手部,用于被用户握持;
其中,所述把手部连接至所述结合部,所述进气空间至少在所述把手部长度方向所在平面的垂直方向上是敞开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机还包括:
把手部,用于被用户握持;
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
顶连接部,与所述把手部位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同一侧;
底座连接部,与所述把手部分别位于所述中心轴线的两侧;
所述进气空间在所述顶连接部和所述底座连接部之间是敞开的。
6.一种吹风机,包括:
风扇;
电机,驱动所述风扇绕中心轴线转动;
风道部,形成有一个大致沿所述中心轴线延伸的风道;
结合部,用于与为所述电机供电的电池包结合;
连接部,分别连接至所述风道部和所述结合部;
把手部,用于被用户握持;
其中,所述风扇容纳在所述风道中;所述风道在其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风道入口和一个风道出口;所述风道入口位于所述风道出口和所述结合部之间;所述把手部设有一个平行与所述中心轴线的中分面,所述连接部设有一个与所述风道入口相邻且在垂直于所述中分面的方向上是敞开的进气空间,所述进气空间设置在所述风道部和所述结合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空间在所述中心轴线的一个与所述中分面倾斜相交的径向上是敞开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机还包括:
电池包,用于为所述电机供电;
其中,所述电池包在结合至所述结合部时,所述把手部和所述电池包分别位于所述结合部的两侧,所述进气空间在这两侧是敞开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连接至所述结合部,所述进气空间至少在所述把手部长度方向的垂直方向上是敞开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
顶连接部,与所述把手部位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同一侧;
底座连接部,与所述把手部分别位于所述中心轴线的两侧;
所述进气空间在所述顶连接部和底座连接部之间是敞开的。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花园类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吹风机

背景技术

[0002] 吹风机是一种常用的花园类工具,其能帮助用户利用气流清理花园中落叶。现有的吹风机分为离心式吹风机和轴流式吹风机。其中轴流式吹风机能够产生较大的风量使其更适于用户的需要。
[0003] 吹风机通过风道和设置在风道中的风扇产生所需的气流,为了实现较好的吹风效果,风道结构最好设计成直线型风道。
[0004] 现有的吹风机为了提高功率和使用时间,往往会采用较大的电池包。现有吹风机为了装配电池包和设置吹风机的把手,往往使风道发生弯曲。

发明内容

[0005]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吹风效率的吹风机。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吹风机,包括:
风扇;
电机,驱动风扇绕中心轴线转动;
风道部,形成有一个大致沿中心轴线延伸的风道;
结合部,用于与为电机供电的电池包结合;
连接部,分别连接至风道部和结合部;
其中,风扇容纳在风道中;风道在其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风道入口和一个风道出口;风道入口位于风道出口和结合部之间;连接部设有一个与风道入口相邻且位于风道部和结合部之间的进气空间,进气空间在中心轴线的径向上是敞开的;连接部与风道部在风道入口的外侧构成连接。
[0007] 进一步地,吹风机还包括:把手部,用于被用户握持;
其中,把手部设有一个中分面,把手部相对中分面大致对称;进气空间在垂直于中分面的方向上是敞开的。
[0008] 进一步地,吹风机还包括:把手部,用于被用户握持;
电池包,用于为电机供电;
其中,电池包在结合至结合部时,把手部和电池包分别位于结合部的两侧,进气空间在这两侧是敞开的。
[0009] 进一步地,吹风机还包括:把手部,用于被用户握持;
其中,把手部连接至结合部,进气空间至少在把手部长度方向所在平面的垂直方向上是敞开的。
[0010] 进一步地,吹风机还包括:把手部,用于被用户握持;
其中,连接部包括:
顶连接部,与把手部位于中心轴线的同一侧;
底座连接部,与把手部分别位于中心轴线的两侧;
进气空间在顶连接部和底座连接部之间是敞开的。
[0011] 一种吹风机,包括:风扇;
电机,驱动风扇绕中心轴线转动;
风道部,形成有一个大致沿中心轴线延伸的风道;
结合部,用于与为电机供电的电池包结合;
连接部,分别连接至风道部和结合部;
把手部,用于被用户握持;
其中,风扇容纳在风道中;风道在其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风道入口和一个风道出口;风道入口位于风道出口和结合部之间;把手部设有一个平行与中心轴线的中分面,连接部设有一个与风道入口相邻且在垂直于中分面的方向上是敞开的进气空间,进气空间设置在风道部和结合部之间。
[0012] 进一步地,进气空间在中心轴线的一个与中分面倾斜相交的径向上是敞开的。
[0013] 进一步地,吹风机还包括:电池包,用于为电机供电;
其中,电池包在结合至结合部时,把手部和电池包分别位于结合部的两侧,进气空间在这两侧是敞开的。
[0014] 进一步地,把手部连接至结合部,进气空间至少在把手部长度方向的垂直方向上是敞开的。
[0015] 进一步地,连接部包括:顶连接部,与把手部位于中心轴线的同一侧;
底座连接部,与把手部分别位于中心轴线的两侧;
进气空间在顶连接部和底座连接部之间是敞开的。
[0016]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吹风机中连接部在中心轴线方向上的延伸使得结合部和风道部分离从而形成一个敞开的进气空间,该进气空间能够使得吹风机的吹风效率以及风量得到保证。附图说明
[0017]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吹风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如1中的吹风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未显示电池包;
图3所示为图2中的吹风机的部分剖面图,图中位于直线A前侧的结构被剖切;
图4所示为图2中的吹风机的部分结构的平面图,且图中的主壳体部分被剖切;
图5所示为图2中的吹风机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6所示为图2中的吹风机的部分剖面图,图中主壳体部分被剖切,且图中还包括第一材料体和第二材料体;
图7所示为图2中的吹风机的部分剖面图,图中主壳体部分被剖切,且图中还包括第一材料体和耗尽组件;
图8所示为图2中的吹风机的爆炸图;
图9所示为图1中的吹风机沿D-D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如图1至图3所示,吹风机100包括:壳体10、风扇61和电机62。其中,电机62用于驱动风扇61,使风扇61绕中心轴线M转动从而产生气流。为了导引风扇61产生的气流,壳体10形成有风道部20,该风道部20形成有一个大致沿中心轴线M延伸的风道21,风道21用于导向气流由风道21的风道入口211流向风道出口212。作为具体方案,风扇61设置在风道部20的风道21中,风道入口211和风道出口212分别设置在风道21沿中心轴线M方向相对的两端。
[0019] 为了方便说明,以下以风道入口211的一侧为后侧、以风道出口212的一侧为前侧。
[0020] 壳体10还形成有结合部30,结合部30用于与为电机62供电的电池包63结合使电池包63能够与壳体10构成一个能一起移动的整体。一般而言,结合部30设置有连接电池包63的插槽31或者轨道以及相应的电极连接片32。为了使结合部30和电池包63不阻碍风道出口212吹出的气流,将结合部30设置在风道部20靠近风道入口211的一侧,使风道入口211位于风道出口212和结合部30之间。
[0021] 为了使风道部20和结合部30连接为一个整体且使风道入口211能引入足够的气流至风道21中,壳体10进一步形成有连接部40,该连接部40分别连接至风道部20和结合部30,并使连接部40和风道部20分离开一定的距离,从而在连接部40和风道部20之间形成一个进气空间64。该进气空间64与风道入口211相邻并且通过风道入口211与风道21的内部连通,且进气空间64在平行于中心轴线M的方向上的尺寸由连接部40使风道部20和结合部30分开的距离决定。连接部40使结合部30悬置在风道部20的后方。连接部40通过实体结构在平行于中心轴线M的方向上的延伸,使被连接部40连接的结合部30和风道部20分离从而使得结合部30与风道入口211拉开一定的距离,进而在风道入口
211的后方形成一个相对敞开的进气空间64。
[0022] 为了使风道入口211获得足够的风量,连接部40在风道入口211的外侧与风道部20构成连接。在能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连接部40可以仅由一个实体结构构成,比如仅包括图2中的顶连接部41,而其余位置都没有设置实体结构。
[0023] 进一步而言,为了保证整个吹风机100机体的结构强度,并且使吹风机100能够稳固的放置在一个台面上,连接部40还可以包括底座连接部42。
[0024] 为了方便说明,以下以顶连接部41的一侧为上、以底座连接部42的一侧为下。
[0025] 底座连接部42在其底端形成有一个支撑端面(图未标),在支撑端面与台面接触时,底座连接部42能对吹风机100构成有效的支撑。
[0026] 更进一步而言,为了加强结合部30和风道部20之间的连接强度,连接部40还包括设置在顶连接部41和底座连接部42之间的若干中间加强部43,它们除了增加强度的作用之外还能止挡较大的物体进入进气空间64阻碍风道入口211进风。
[0027] 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连接部40可以由以上介绍的顶连接部41、底座连接部42和中间加强部43中的一个或几个组成,所有连接部40的组成部分在连接至风道部20时均在风道入口211外侧与风道部20构成连接,这样相当于它们对风道入口211后方的进气空间64构成了围拢,在空间上保证了结合部30和风道部20的分离,使风道入口211的后方具有足够大的空间吸纳气流。
[0028] 另外,连接部40在结合部30和风道部20之间不仅起到连接作用,连接部40的实体结构在大致平行于中心轴线M方向的延伸是进气空间64的形成原因,同时连接部40的实体结构并不封闭进气空间64,具体而言,连接部40的实体结构使进气空间64在中心轴线M的大部分径向上是敞开的。
[0029] 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中心轴线M而言,径向的定义是以中心轴线M作为一个虚拟圆柱体的中心轴,该虚拟圆柱体的半径方向即为这里所指出的径向,并且这里的径向并不单指某一个方向而是指一些方向组成的集合。连接部40的实体结构存在于该虚拟圆柱体的某些圆周位置,除了与这些圆周位置对应的某些径向(部分径向的集合)之外,在其余径向(另外一部分径向的集合)上进气空间64是敞开的。
[0030] 为了保证风量,连接部40的实体结构所占据的部分应当远小于连接部40使进气空间64敞开的部分,所以从整体而言,进气空间64在中心轴线M的径向上是敞开的,气流能沿着中心轴线M的径向流入到进气空间64中。
[0031] 在连接部40仅由一个实体结构构成时,比如仅由顶连接部41构成时,进气空间64除了该实体结构所在处以外在中心轴线M的径向上处处是敞开的。
[0032] 在连接部40由两个不同的实体结构构成时,比如顶连接部41和底座连接部42或者若干个中间加强部43时,它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或者说此时连接部40的各个实体结构在中心轴线M的周向上是不连续的,那么此时进气空间64除了这些构成连接部40的实体结构之外在中心轴线M的径向上处处是敞开的。
[0033] 作为优选方案,连接部40的在中心轴线M周向上独立的实体结构各自所占据的圆周弧度应当小于30度,并且连接部40各实体结构在中心轴线M周向上所占据的圆周弧度的总和应当小于90度,这样能够保证进气空间64敞开的部分在中心轴线M周向上的圆周弧度能够大于等于90度,进而保证了进气空间64的进风量。
[0034] 作为优选方案,吹风机100的壳体10进一步还形成有供用户握持的把手部50。一般而言,把手部50具有一个中分面S(如图2中所示),该把手部50相对中分面S大致是对称的,而进气空间64可以设置为在垂直该中分面S的方向上是敞开的。因为一般而言,用户从把手部50的上方对其进行握持,而把手部50相对于中分面S左右对称,垂直于中分面S的方向即为左右方向,进气空间64在左右方向是敞开的能保证用户握持把手部50的手不会太影响进气空间64的进风量。
[0035] 基于这样的设计目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将把手部50与连接部40实体结构的一部分设置在中心轴线M的同一周向位置,把手部50相对于中心轴线M而言位于连接部40与之对应的实体结构的外侧。
[0036] 为了保证把手部50的结构强度,把手部50不能够太细,因此可以将连接部40中宽度尺寸(即左右方向的尺寸或者垂直于中分面S方向的尺寸)最大的一部分的实体结构与把手部50对应。比如图2中所示的把手部50形成于连接部40中的顶连接部41的外侧,它们相对中心轴线M的周向位置是对应的。
[0037] 另外,作为优选方案,如图1所示,把手部50的一端连接至结合部30,在电池包63安装至结合部30处时,电池包63和把手部50分别位于结合部30的上下两侧。
[0038] 就上下方向而言,虽然顶连接部41和底座连接部42分别设置于进气空间64的上方和下方,但是由于风道部20形成风道入口211的部分以及结合部30在左右方向上是具有一定宽度的,而且他们的宽度要比顶连接部41和底座连接部42实际占据空间的宽度要大(图2中底座连接部42虽然最左到最右具有一定的宽度,但是其是中间开口的框架结构,也即是说底座连接部42的实体结构所占的宽度并不大),所以在上下方向上,进气空间64也是敞开的。
[0039] 类似的,虽然两个中间加强部43左右设置,但是它们仅起到连接的作用,它们在上下方向上的实际所占据的尺寸也十分有限,因此进气空间64在左右方向上也是敞开的。
[0040] 总体而言,虽然进气空间64由连接部40在风道部20和结合部30之间支撑使它们分离而成,而实际上进气空间64的大小是由风道部20的风道入口211的大小决定的。首先,连接部40各部分与风道部20在风道入口211的外侧构成连接,同时连接部40为了实现连接大致是沿平行于中心轴线M的方向延伸的,所以风道入口211的尺寸决定了进气空间64在中心轴线M径向上的尺寸。另外,根据吹风机100风量的需求,进气空间64需要在轴向上保证一定尺寸,这样才能保证进风效率并获得所需的风。
[0041]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把手部50的长度方向(指把手部50最大距离的两端连线的方向)是平行于中分面S的,或者说是平行于竖直平面的,那么进气空间64在左右方向上是敞开的也可以被认为是进气空间64在把手部50长度方向所在平面的垂直方向上是敞开的。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知道把手部50的长度方向所在的平面有多个,而中分面S仅仅是多个平面中第一个。
[0042]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述的“进气空间64某一方向的敞开”是指气流能沿某一方向进入到进气空间64中,而不是指进气空间64在该方向与外界之间没有任何实体结构。比如,连接部40中顶连接部41和底座连接部42分别位于中心轴线M的上下两侧,虽然它们之间还设有中间加强部43,但是由于气流是可以沿垂直于竖直平面的方向进入到进气空间64的,所以进气空间64在顶连接部41和底座连接部42之间也可以认为是敞开。从另一方而言,如果连接部40在某一方向上没有形成连续的将该方向完全覆盖的实体结构,使气流不能沿着该方向进入进气空间64而需要沿其他方向绕过该实体结构的话,就认为进气空间64在该方向是敞开的。
[0043] 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控制电机62,在连接部40处设有第一容纳腔411,第一容纳腔411内设有与电机62构成电连接的第一电路板412,而位于第一容纳腔411内的第一电路板412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第一电路板412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能得到及时的散热处理可能影响电机62的供电,甚至会损坏第一电路板412以及吹风机100。
[0044] 因此,为了给第一容纳腔411内的第一电路板412进行散热,连接部40处还设有与第一容纳腔411相通的散热气流出口414,散热气流出口414使得第一容纳腔411的内部与连接部40的外部相通,从而能够使得第一电路板412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气流出口414流出。
[0045] 进一步的,散热气流出口414设置于连接部40朝向进气空间64的一侧,使得第一容纳腔411内部与进气空间64连通。这样,当在风道21内形成吹风气流时,进气空间64处将会产生负压,而与进气空间64相通的散热气流出口414在负压的作用下使得连接部40内的散热气流通过散热气流出口414流出至进气空间64,并且散热气流还流经第一电路板412,从而能够在第一容纳腔411内形成流动的散热气流,进而能够更好的抑制第一电路板
412上电子元件的温升并使得第一电路板412得到及时的散热。
[0046]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连接部40还设有散热气流入口413,散热气流入口413和散热气流出口414分别位于第一电路板412的两侧,这样能够在连接部40处形成一个自连接部40外部到连接部40内部再到连接部40外部的一个流通空间,从而能将散热气流引入至第一容纳腔411并经过第一电路板412,最后通过散热气流出口414到达连接部40之外,进而更有利于第一电路板412的散热。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散热气流入口413和散热气流出口414分别位于第一电路板412的两侧,并非限定于第一电路板412多个侧面中相对的两侧,实质上可以是第一电路板412多个侧面中的任意两侧。
[0047] 作为优选方案,结合部30内设有第二容纳腔33,第二容纳腔33内设有电子元器件(图未标),第一容纳腔411与第二容纳腔33连通,这样使得第二容纳腔33内的电子元器件也能够得到连接部40内所形成的散热气流的散热。
[0048] 进一步的,把手部50也设有与第一容纳腔411连通的第三容纳腔51,从而使得把手部50内设置的电子元器件同样也能够得到连接部40内所形成的散热气流的散热。
[0049] 我们知道,吹风机100在运行过程中,电机62不停的运转会在电机壳体上产生静电。另外,风扇61在转动过程中会不断的与空气产生摩擦,这时也会产生传递至风道部20的静电。
[0050] 为了释放吹风机100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如图6所示,作为第一种方案,吹风机100还包括第一材料体65和第二材料体66,其中第一材料体65连接至风道部20,第二材料体66与第一材料体65相连并露出把手部50。其中,第一材料体65能传递电荷,第二材料体66能与人体接触并在与人体接触时将静电传输给人体。这样,当用户用手握持把手部50时,用户的手接触露出把手部50的第二材料体66,第一材料体65将静电传递至第二材料体66,第二材料体66再将静电传递至人体,从而释放吹风机100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静电,避免因为静电累积过多影响吹风机100的正常的运行。
[0051] 另外,作为能够释放静电的第二种方案,如图7所示,其与第一种方案的区别仅仅在于,将第二材料体66换成一个设置于把手部50内部的耗尽组件67,第一材料体65与耗尽组件67连接,并能够电荷传递至耗尽组件67,耗尽组件67能将接收到的电能化成光能或者热能,这样,同样能够达到将吹风机100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静电释放的目的。
[0052] 这里需要做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种方案和第二种方案的区别仅仅在于第一种方案中采用第二材料体66,第二种方案中采用耗尽组件67,除了涉及第二材料体66或者耗尽组件67的其它部分的结构或者特征均可以相同。
[0053] 如图1、图4和图8所示,壳体10包括主壳体11和风道壳体12。其中,主壳体11至少形成有把手部50、连接部40以及结合部30。如图8中所示,主壳体11由左右两部分形成,左右两部分即是以中分面S为分界面。风道壳体12至少形成风道部20,风道部20形成以上的风道21,风道壳体12的一部分位于主壳体11的内部并与主壳体11构成连接。
[0054] 在电机62运行过程中,势必会产生振动和噪音,而且主壳体11和风道壳体12分开设置,那么主壳体11和风道壳体12的连接处在电机62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则会尤其明显。因此,为了减小在主壳体11和风道壳体12连接时产生的振振动和噪音,风道壳体12位于主壳体11内部的部分和主壳体11之间设有使得风道壳体12的该部分与主壳体11分离的间隔件71。通过该间隔件71能够使得在电机62运行过程中时,减小吹风机100的振振动以及减低吹风机100产生的噪音。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间隔件71使得风道壳体12的该部分和主壳体11的分离并非指的是完全意义上的两者没有任何接触,而是说该间隔件71能够使得风道壳体12和主壳体11至少部分间隔。
[0055] 如图8和图9所示,作为优选方案,为了方便固定间隔件71,风道壳体12外侧还设有定位部72,主壳体11内侧还设有限位部73,当然定位部72和限位部73的位置也可以互换。其中,定位部72用于在风道壳体12的外侧定位间隔件71,限位部73用于在主壳体11的内侧限位间隔件71。为了实现间隔件71的限位,定位部72包括定位柱721,限位部
73包括环形凸起731和限位槽732。定位柱721向风道壳体12的外侧凸出并且大致沿着垂直于中心轴线M的方向(径向)延伸,环形凸起731大致沿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M的方向凸出于主壳体11的内侧,限位槽732由环形凸起731的内部所形成,用于容纳间隔件71。
[0056] 作为优选方案,定位柱721在风道壳体12外侧的位置与环形凸起731在主壳体11内侧的位置相对应。间隔件71为环形结构,在间隔件71套装于定位柱721时,定位柱721位于间隔件71的内部,环形凸起731套装于间隔件71的外周,这样间隔件71能够将定位柱721和环形凸起731间隔开来。
[0057] 为了进一步提高减振以及降噪的效果,定位柱721、环形凸起731均包括多个,间隔件71对应的与定位柱721的个数相同,多个定位柱721对称的分布在把手部50具有的中分面S的两侧,间隔件71也对应的对称的分布在中分面S的两侧。更优选的,在中分面S的每侧,间隔件71的数目至少具有2个。
[0058] 为了实现以上的技术特征,图1至图9提供了一种吹风机100的具体的结构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吹风机100包括壳体10,电池包63设置于壳体10之外,当需要工作时,即可将电池包63安装于壳体10上。壳体10沿着中心轴线M方向形成了以上的风道部20、结合部30以及连接部40,而把手部50则位于结合部30以及连接部40的一侧。
[0059] 如图2至4所示,风道部20垂直于中心轴线M的平面内的截面为圆形结构,该圆形结构的风道部20沿中心轴线M方向并围绕中心轴线M方向形成风道21,风道入口211和风道出口212分别位于风道21沿着中心轴线M方向的两端。
[0060] 风道部20还包括内风筒22和外风筒23,内风筒22用于容纳并安装风扇61和电机62,外风筒23用于使得吹风气流大致沿中心轴线M方向流动。内风筒22的一端与外风筒23卡扣连接且外风筒23套装在内风筒22的外侧内风筒22的另一端与连接部40连接。内风筒22内还安装有导流件24,导流件24位于风扇61和风道出口212之间,电机62位于导流件24和风扇61之间,电机62沿中心轴线M的一端与导流件2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风扇61转动连接。导流件24为一个以中心轴线M为旋转轴的回转体,该导流件24在垂直于中心轴线M的平面内的截面为圆形结构,且沿着中心轴线M方向并朝向风道出口212截面的半径逐渐减小。也即是说,该导流件24具有类似于导弹头的结构,这样能够使得风扇61所产生的吹风气流得到加速,提高吹风效率。
[0061] 连接部40包括顶连接部41、底座连接部42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一固定部44和第二固定部45。第一固定部44用于将顶连接部41和底座连接部42连接为一个整体,第一固定部44还用于将连接部40与风道部20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部44大致呈圆环结构并且环绕于风道部20设有风道入口211的一端。第二固定部45与第一固定部44通过中间加强部43连接,第二固定部45沿着中心轴线M方向延伸出了结合部30。中间加强部43包括两个,两个中间加强部43分别位于顶连接部41和底座连接部42的连线方向的两侧。通过以上连接部40的结构的设置,使得进气空间64在顶连接部41和底座连接部42之间是敞开的、在垂直于中分面S的方向上是敞开的,且在把手部50长度方向的垂直方向上也是敞开的。
[0062] 结合部30与把手部50大致垂直,把手部50一端与连接部40的第一固定部44连接,另一端与结合部30连接。进一步的,把手部50、结合部30、顶连接部41、第一固定部44、第二固定部45一体成型,在该整体的内部形成用于容纳第一电路板412、电子元器件的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至少包括以上所述的第一容纳腔411、第二容纳腔33以及第三容纳腔51,其中第一容纳腔411由连接部40的顶连接部41形成。
[0063] 如图2和图5所示,虽然说中间加强部43能够止挡较大的物体进入进气空间64阻碍风道入口211,但是对于较小的物体,中间加强部43则不能起到止挡作用,为此,在风道入口211处还设有风罩74。风罩74上设有若干个进气孔,进气孔的设置不尽保证了进风量还保证了较小的物体不能通过风道入口211进入到风道部20内。风罩74的中心朝向进气空间64的方向凸出,从而形成部分球面的结构,进而能够使得进气空间64内的气流能够均匀的进入到风道21内。另外,风罩74在中心轴线M径向上的尺寸还决定了风道入口211的径向尺寸,为了保证进气空间64的径向尺寸,风罩74左右方向的宽度还分别大于结合部30以及第二固定部45的左右方向的宽度。这样则要求,位于第一固定部44和第二固定部45之间的中间加强部43自靠近第一固定部44的一端向靠近第二固定部45的另一端逐渐靠近中心轴线M。也即是说,如果以沿着中心轴线M的径向并指向中心轴线M为内,而沿着中线轴线的径向并远离中心轴线M为外的话,那么中间加强部43自前向后逐渐内缩,也即是说中间加强部43的延伸方向与中心轴线M倾斜相交,同时为了保证进气空间64的进风量,中间加强部43的延伸方向与中线轴线倾斜相交的夹小于等于60度。
[0064] 为了使得第一材料体65能够传输电荷,第一材料体65可以直接与风道部20内部的电机62连接,这样可以将电机壳体上的静电传输至第二材料体66或者耗尽组件67。也可以如图7所示,第一材料体65与环绕在内风筒22外侧的导体环75连接。导体环75环绕在内风筒22的外侧还与内风筒22接触,这样能够将风道部20上的静电通过导体环75以及第一材料体65传递至第二材料体66或者耗尽组件67。
[0065] 当采用露出把手部50的第二材料体66释放静电时,第二材料体66设置于把手部50远离结合部30的一侧,也即是如图6所示,第二材料体66设置于把手部50的上侧,这样,用户在握持把手部50时,第二材料体66一定会与用户的手接触。进一步的,形成第一材料体65和第二材料体66的材料中均包含导电材料,这样能够保证第一材料体65和第二材料体66均能够传递静电。作为优选方案,第一材料体65为一端与电机62或者导体环75
10
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材料体66连接的导线,第二材料体66的电阻率小于等于10 Ω·m。
[0066] 当采用设置于把手部50内部的耗尽组件67释放静电时,耗尽组件67可以包括电阻性元件和发光元件中的一种或两种,其中电阻性元件指的是能够将静电转换成热能的原件。进一步的,发光元件例如可以为一氖管,电阻性元件为一个电阻。
[0067] 如图8所示,为了便于安装,风道壳体12形成以上所述的内风筒22和外风筒23,其中,风道壳体12还包括第一内壳121和第二内壳122,第一内壳121和第二内壳122相互结合为一个整体,该整体即形成了风道部20的内风筒22。该整体形成的内风筒22的内部形成风道21的一部分以及用于容纳电机62的电机舱。进一步的,第一内壳121、第二内壳122与主壳体11之间均设有间隔件71,从而使得前后两部分的第一内壳121和第二内壳122均能够得到减振以及降噪的效果。
[0068] 作为优选方案,间隔件71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例如可以为塑料、橡胶等材料,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减振和降噪的效果。
[0069]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风机 2020-05-11 238
一种风机 2020-05-12 467
一种风机 2020-05-12 798
风机 2020-05-11 452
通风装置 2020-05-12 814
一种风阀 2020-05-12 833
防风门 2020-05-13 697
通风装置 2020-05-13 780
一种通风风筒 2020-05-11 210
一种风扇 2020-05-12 933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